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一般写两百份,一份工作报告--开展课题研究的思路和具体做法;一份研究报告--课题研究的成果与后续,度具体格式:一、课题研究知的缘起与定位1、课题研究的背景2、课题研道究的界定3、课题研究的目标4、课题研究的内容二、课题研究的进展与收获(重点)1、2、.......三、课题研究的体会与回反思如果是级别较高的课题,还可罗列一下课题研究大答事记。
十月金秋,天空已略带—丝寒意。我有幸去南京参加了全国生本教育研讨班,在丹阳市六中高二(20)班听了一节荆志强老师的数学课。内容是立体几何,整堂课下来,荆志强老师都显得很轻松,他自己没有讲一道题,没有讲一个概念,也没有做—次总结,这—切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自主讲解例题,学生自主概括做题方法,学生自己出题拓展延伸。自此至终,荆老师都是用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掌声“串联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66”一堂课。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让我们一行六百人的听课老师叹为观止,这样和谐、民主、平等,学生全员自主参与的课堂令我们赞不绝口。这样的课堂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代替了教师,课堂成为了学生的表演舞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前来听课的老师有的刚开始半信半疑,荆老师的课会不会有表演的成分呢?会不会是提前已经做足了“准备”呢?
课后学校还特地安排荆老师为我们做了一场“我们是如何践行生本教育的”专题报告。同时又临时做出—个决定:让荆志强老师在同一个班为上午因为受大雾影响交通而没有按时听到课的老师再上一节观摩课。这样的安排似乎打消了很多人的疑虑:如果荆老师上午的课真带有表演成分的话,那下午和我们在—起作报告的荆老师已经无法事先“彩排”了吧?大家带着忐忑的心情再次聆听了荆老师的一堂课,结果大家很“失望”:学生依然是课堂的主角,一个学生上台讲解后,马上会有另一个学生快步上前进行补充或质疑,然后第三个,第四个又跑了上去,四五个学生一起站在黑板前,手拿教鞭,你指我点……所有的老师都对这样的课堂赞叹不已。
那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荆志强老师的事迹:江苏丹阳六中高级教师、镇江市学科带头人。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先进党员,两次受到市政府“记功”表彰,镇江市“讲三德,做三好”标兵。2008、2009、2010连续三年被评为丹阳市教育系统“十佳新人新事”,在教学中积极开展“生本教育”的创新实践,把新课程的美好理想和实现中、高考下的常规教学有机融合,把繁重的课堂讲授变为轻松机智的主持,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成课堂活动的主角,颠覆了传统课堂,转换师生角色。把课堂变成剧场,小品,相声的舞台;媒体上说他上课如同: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学生非常开心;李咏主持的《幸运52》中学生人人幸运,毕福建主持的《星光大道》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快乐。他教的班级是—列动车组,给每—个学生都安装了一只“内燃机车”,一起奔跑。培养的学生不仅成绩优,而且口才好,能力强。连续多年中、高考均取得优异成绩,学生综合能力在轻松高效的课堂中得到提高。
参加完全国生本教育研讨班回到单位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以前也听说过生本教育,说生本教育如何好,学生学得很快乐,老师教得很轻松,但自己还是没有真正研究过生本教育,可从南京回来之后我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于是我开始静下心来开始阅读有关郭思乐教授关于“生本教育”的书籍及别人践行生本教育后的体会心得和取得的成果。我由当初的茫然无知到如今的略知一二,才发现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为了让教育激扬生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生命为本……
生本的课堂改变了以往以师为本的教学,真正实现了以学生白主发展为本。将学习真正地、彻底地交还给了学生,从而全面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使学生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信心高涨,在兴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潜能得到空前的发掘和运用,从而形成了高质、高效、生动、快乐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机制。
生本的课堂彻底改变了以教师教得好为好课标准的状况,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和价值,不再表现为口才有多好,而是如何引导学生,使学生学得更好。一堂成功的生本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学、小组讨论、班级发言等。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舞台。
生本的课堂改变了对学生评价的传统方式,建立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厌学问题。生本教育采用评研式的评价模式,使学生在自评、互评、全班评的过程中优化了学习效果,深化了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还避免了习惯性评价所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如惧考、低分造成的自卑沮丧,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的不良心态等。生本的评研遵循学生的自主发展规律,不采用“揠苗助长”式的破坏性评价,而是“静待花开”,花期一到,自然百花齐放,姹紫嫣红。
生本教育课堂逐步树立学生自信心和责任感,懂得自尊、自爱,并且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充分信任学生是生本教育的根基。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要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舞台,学生就能有学业的成功、人生的成功。
这次生本考察,激发了我的改革激情。因为生本教育的实验成果让我赞叹,更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之光。我从中得到这样一个启示:教学改革必须坚定地从课堂改革切入----我们的课堂不能再这样继续灌输下去了。要彻底改变满堂灌、低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构建以生为本、充满生命律动的课堂模式。学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要回归学生主体地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真正把教学交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接下来我要努力引导学生进行生本教学,和学生讲清道理,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我,与学生做真心朋友,了解学生所想所需、烦恼忧愁、身心健康等。同时我努力学习开展生本教学的具体做法,精心设计前置作业,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上台展示,评价激励超越。
总之,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慢慢尝试生本教学,让生本走进课堂,不断完善,相信学生无所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享受成功的愉悦。因为课堂呼唤“生本”。
报告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初中毕业生在毕业前的紧张复习阶段和步入到理想高中后,通过平罗第四中学毕业学生反馈,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面临中考前和刚升入高中后出现了心理上的焦躁、紧张、甚至因为不适应现有的学习生活,出现不善于与新、老同学交往、学习成绩下降、易怒、自我封闭,不与父母沟通以及住校生离家后的不能自主的生活状态等,更为严重的甚至出现厌学现象。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因为中考后的暑假生活安排不合理,家长不干涉学生的生活,步入高中后,不能适应高中全新的学习生活。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春天,是从童年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错综的时期,极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初中毕业生在经历了一年的苦学之后考入自己理想的高中,这不仅仅是学生本人高兴,更使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35其父母、老师、学校高兴,然而对于这些学生,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父母更多目光是关注学生九年级一整年的心理健康,或者关注孩子上了高中后的心理健康,而往往忽略了从初中过渡到高中后,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问题,尤其是对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由于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和青春期的发育,使许多同学感到不适应,会出现许多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而如果教育者们不能及时发现、重视并正确的引导、纠正,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影响其高中三年后的成材,甚至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正是因为这样的盲点,使得我们很多学生在步入高中学期阶段出现了很多的心理问题。
因此,教育者及我们的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并以此为切入点,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进行适应性教育,在帮助学生做好初中毕业这一年的学习心理准备后,更应在高中录取通知书下发之后努力调整其心理状态。同时,在高一刚入学期间,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当然这一任务不仅是家长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共同配合,把我们的学生培养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究初中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了解初中生毕业后的暑假学习、生活安排情况;
3、探究高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4、结合初、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提出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通过各种学习活动,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对他们进行适应性教育,治疗性,发展性的心理辅导,使学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很大改善,并达到会学习、会交往、会生活、会做人,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
平罗第四中学九年级毕业生和平罗中学高一新生。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分别调查平罗四中初中毕业生和平罗中学高一新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以及初中毕业生暑假学习、生活的安排情况。
2、调查了解家长对自己孩子心理健康的辅导以及困惑的问题。
3、研究在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教学方法,如何提高心理素质的评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4、研究在学习之外的学生生活中如何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调查研究法。分别调查平罗四中初中毕业生和平罗中学高一新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以及初中毕业生暑假学习、生活的安排情况。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调查的心理健康的问题作为提供事实依据,为各学科阶段班主任、家长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筛选出新经验、新方法,用以指导实际操作。
2、文献研究法。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进行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
3、行动研究法。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筛选和研究来自实际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科研的即时应用价值,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4、心理疏导法。对有困惑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调试,帮助其恢复自信,投入到学习中去。
5、案例研究法:对典型的心理案例通过案例研究法,以求达到教育帮助和促进提高的功效。
本课题组在行动研究中还会灵活采用其他方法,以有利本课题的研究。
四、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2 年8 月至2013年1月)
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制定课题计划,填写申报表。
2.实施阶段(2013年 3月至 2013年12月)
根据课程计划和课题计划,在平罗四中九年级、平罗中学高一年级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和指导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注意收集多方面的资料,最终形成相关课题的比较丰富的研究素材和资源。
(1)撰写开题报告。向专家组成员报告本课题研究的依据、价值、目标等,完成对本课题的初步论证。负责人:刘雯裴金川。
(2)制定课题科研计划,进行课题研究。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问卷设计、调查及分析;开展个案研究。负责人:莫慧珍郜小红 刘俊斌 何晓玲。
(3)中期论证和中期成果汇报。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专家的中期评估、验收。负责人:刘雯郜小红 裴金川。
3.总结阶段(2014 年1月至2014年6月)
阶段性地做好各种资料整编,并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 形成课题体系和整体研究框架,撰写实验研究报告,论文, 整理汇编实验成果。
五、研究结果及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帮助初中毕业生克服毕业前的焦躁心理,正确面对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并能很好地计划安排好暑期学习,同时在步入高中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为三年后的高考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将课题组经过一年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经验、结论、成果等小结如下:
(一)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九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在九年级这一学年的学习期间,尤其是第二学期复习阶段,因面临毕业考试,面对复习期间出现的各门学科大大小小的考试,出现对自己没有自信心、学习缺乏目标、焦躁、紧张、与家长关系不融洽等问题。
2、中考过后的暑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对突然出现学习的轻松期,因没有短期目标的指引而茫然,无所事事;不能合理安排暑假生活;暑假生活过度疲劳或过于清闲等。
3、高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因到新环境下,面对新同学,新老师出现不适应现象;高中学科知识对学生要求高,出现不会学习,不适应问题;因高中汇集更多的优秀学生而出现的自我认识方面的不适应;随年龄增长,青春期发育引起的心理问题。
(二)出现心理健康不适的成因
找出原因是改变自己心态的动力。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根结所在,才不会一味地埋怨与自责。根据我们的研究分析,造成九年级学生心理健康不适的原因主要有:
1、目标与考试结果的背离。九年级学生因为经历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成绩偶尔出现不稳定因素,上下波动,造成部分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但凡考试,考试前出现焦躁、恐惧、紧张等心理问题,这反过来又影响了下一阶段地复习和考试,出现恶性循环。
2、家长、老师期望过高与学生能力有限的矛盾。中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必然有部分学生只能进入职高或直接步入社会。面对人生第一次选拔性的考试——中考,家长、老师、学校对学生给予很大的期望,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考入理想的高中,接受更好地优质教育,因此过分拔高学生,或不考虑学生自身能力,强制将自己的期望压在孩子身上。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3、中考前的紧张与中考后的轻松的不适。学生在考试前学习、生活安排有序,学生有学习目标且目标明确,学习有动力。而中考后,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尤其考入理想高中的学生因目标达成,家长有意支持孩子放松自己,生活没有规律,学习没有安排,更出现短暂的目标缺失现象,因此,学生在这段时间茫然、无所事事。而这一点也是造成升入高中后,学生不适应高中紧张学习、生活的原因之一。
造成高一年级新生心理健康不适的原因主要有:
1、从优秀转为一般的落差。能考入理想的高中是很多优秀生的目标。而进入新的班级的高一新生汇聚了县城、乡镇甚至是其他县市各个学校的优秀生。他们不仅学习成绩好,家庭条件好的孩子还学习了很多才艺,这使得部分初中阶段优秀的学生在高一新的班集体中“黯然失色”,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特长上有许多弱项,从初中的“优秀生”变成了高中的“后进生”,这难免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感。如果不能在心态上尽快调整,就会产生自负、埋怨或者自卑、郁闷的心理问题。
2、从中考后的轻松转为高中紧张学习的不适。很多同学在中考后,在家长的默许下,刻意放松自己,自我松懈。在进入高中后,高中的学习比中考前的学习安排还紧张,现实的压力比初中时期更大了。当看到别人都在埋头苦学,自己一颗放松的心既放松不起来也集中不起来,玩得不痛快学得也不踏实。同时也在内心谴责自己没有好好学习觉得对不起自己辛苦的父母,于是便有一种负罪感。
3、从熟悉的校园进入到新环境的冲突。初到一个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校园、新鲜的事物冲击着兴奋的大脑,刺激着好奇的心灵。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新鲜感荡然无存,有的学生因以前的“优越感”而无法与更为优秀的学生融洽相处;老师的授课也与初中时期的方法有所不同,再加上,高中课程难度也比初中阶段明显提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更高。此时,部分学生尤其是那些在学习中遇到挫折的学生或是在人际关系不融洽的时候就会使产生一种强烈的怀旧感。思念过去的老师和同学,无法很好地融入到新环境,内心的失落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