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一个好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有趣的论题上,它应是生动事例的再现,必须要有一个中心论题。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每天都要经历很难数清楚的许多事情。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不是“记流水账”,不是简单地把一段时间或一天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这样做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 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应该有重点、有选择地记叙教育情境中发生的事情。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肯定有一些难以忘却、留有深刻印象的事情,这类事情或令人振奋,或令人激动,或令人感慨,或令人惊诧,或令人不安,或令人悔恨,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通常表现为矛盾或问题,有矛盾、有问题,就有它产生的特定原因,面对矛盾、问题的产生就要有一定的应对策略,有一个经历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就要有一定的结果。这些就是具有研究价值的事情,教育故事自然应该围绕这些主题,叙述这些事情。教师要留意、认识、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发现并捕捉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以此撰写自己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正是在不断地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中一步步得到提高、走向成熟。 教育叙事研究案例要有先进教育思想的支撑。教师在叙写自己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时,总是要受到一定教育思想支配的,不管是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教育叙事研究案例总是体现了讲述者一定的教育思想。因此,教师叙写自己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应该在正确、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只有在正确、先进教育思想支配下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对于叙述者和阅读者(倾听者)来说,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帮助的、有促进作用的。深有体会、大有触动从而花费气力撰写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就具有的较强的“研究性”,在叙述中显示出其在亲身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认识、形成的主张,往往更能够打动人、感染人,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共鸣、受到影响。 如果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受到不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支配,那么对于撰写者来说就会步入误区,对于阅读者来说则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误导。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正确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观念保证教育叙事研究案例的方向性、科学性;教师在讲述自己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的过程中,通过对具体、鲜明的教育情境的回顾、剖析、揣摩,又将会使得某种教育思想得以内化,形成相应的教育信念。 要求一个故事有“意义”,也就是让听者听故事之后,明白某种“道理”。有意义的故事总是以深藏不露的方式表达了某种关于教育的或人生的“道理”。 有“道理”,表明一个故事能够让听者听故事之后被“感动”。一个故事是否隐含了某个“道理”,应看这个故事是否能够让听者“感动”,听者为谁“感动”?“感动”什么?有“道理”,即有“教育道理”、“教育理论”。但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不能直接讲教育道理或教育理论,“理”必须隐藏在故事背后。真正懂得讲道理的人从来不直接讲道理,他只讲“事”,让“理”在“事”中,一起构成“事理”。 一个好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可以使读者对故事所涉及的人产生移情作用。在教育叙事研究案例,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描述某一个人或单位面临的独特情景,读者往往能对故事所反映的情景产生同情等态度。 一个好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的价值还体现在对己经作出的决策的评价。也就是说,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不仅要提供论题,而且也有对以往决策的评价,以便为新的决策提供参照点,要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要能教读者掌握一定的管理方面的技能、教学方面的技
巧,或者引发读者情绪情感方面的共鸣。 一个好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应讲述一个故事。像所有的好故事的标准一样,一个好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必须要有有趣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按一定结构展示出来,当然在这其中,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也是必要的组成部分。 讲故事总得讲述某个“事件”。任何故事,总意味着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生了某个突发性事件,这是事件是日常生活的一个偶然的变化,一个不确定的波折。 它是日常生活的一个起伏,一个跌宕。正因为它是日常生活的波折、起伏、跌岩,也正因我们用“深描”的写作方式表达出来,它才显得曲折、委婉而动听、可读,这才使故事具有了动听性和可读性。好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还应包括从故事反映的对象那里引述的材料。例如可引述一些口头或书面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材料,以增强教育叙事研究案例的真实感,并使读者根据引述来源对这些材料作出自己的解释。 一个故事可以最终简化为一个陈述句:“施事者”(主语)与他的行为或状态(谓语),这两者是故事句法中最基本的两大成分。这表明故事所讲述的归根到底都是人的事,缺少了这一层人本意蕴,故事就不再是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中要有“人”,刻画人物要形象、生动、感人。作为一种研究,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不应该是纯客观的记叙,不能只是把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述说清楚。这就是说,仅仅“用事实说话”是不够的,应该融入叙述者个人在事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感受、体验,特别是伴随这种体验、感受而带来的思考、反思。 在叙述中融入思考、反思,使得经验更显得厚重,具有理性的色彩,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非常重要的方式。在叙述中融入思考、反思,对于叙述者来说,标志着对特定教育教学问题有了较深层次的把握,形成了含有一定规律性的认识。对于故事的阅读者或倾听者来说,他们则能够从这些思考、反思中产生联想、得到启发,联系到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相似情境,可能引起读者将叙述者的所作所想与自己在相似情景下的所作所想加以对照,形成与叙述者的一种事实上的交流和对话,于是对某一特定问题有了关注,从而主动地加入到这类问题的有意识地探索与研究当中:在叙述中融入思考、反思,可以体现在叙述文字的字里行间,更多的是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实现。其思考、反思的内容,可以是对大家习以为常的某一教育教学现象的追问,可以是对教育教学中某种行为的解释,可以是对某一教育教学现象的阐述,可以是对教育教学中所产生的某种困惑的说明,可以是一定教育情境下产生的想法,可以是对日后发生某种类似事情时的设想,等等。 今天的这节语文课是学习《揠苗助长》这一寓言故事,我让孩子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就在孩子们把书读完了,教室里逐渐安静下来的时候,突然冒出了一个“另类”的声音:“咿呀,真有这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61么傻的农夫吗?”我循声望去,见是班级中一个调皮的学生小健,平时上课就特不守纪律,我刚想批评他几句,但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听见一些学生叽叽喳喳地附和着“是呀,是呀,老师,真有这么傻的农夫吗?”看来,这还真是孩子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于是,我顺势而引:“你们认为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学生说:“我认为没有。你们看,插图上的农夫都那么老了,种田应该很有经验,怎么会做这样的傻事呢?”马上有学生反驳:“我认为应该有。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里面,那个种葫芦的人不也是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联系而犯了错误吗?我想,以前科学不发达,农夫可能不懂得损伤了根,禾苗就不能生长的道理。”“你能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来思考,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我及时的表扬了这一学生。这时,举手的学生更多了。 “我认为没有这样的农夫,谁都知道根能够吸收水分,他把根拔出来,禾苗不就枯死了吗?我想他不会这么傻吧?”
“我认为是有这样的农夫的,可能他以前没这么做过,但这次他太希望禾苗快点长,所以就去拔禾苗,帮助禾苗生长。” “我也认为有这样的农夫,因为老师经常说写作文要真实。” “我反对,这不是写作文,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我想这个寓言故事只是作者为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而编造出来的。” 喧闹了一阵,孩子们静下来,带着寻求答案的眼色看着我。我微微一笑,说:“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刚才的辩论真是太精彩了,至于有没有这样一个笨农夫,我们无从考证,但作者之所以写这则寓言,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么,是个什么道理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课后我想:幸好没有批评小健,面对小健的“插嘴”,如果我粗暴地以违反课堂纪律加以批评,可能会让我们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在教师的“威严”下丢失一些真我的思想,扼杀孩子们思维的火花,断送许多美好的思维品质,失去学习的最大快乐。其实,仔细想想,课堂上,类似的这种“奇思异想”和“奇谈怪论”的“节外生枝”不正是展现了学生思维花朵的盛开吗?这是学生作为真正的主动者的正常表现,是学生学习自主的表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他们对语文课堂的反应是多元的。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会提出措不及防的疑问,面对课堂中非预设生成的问题,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灵活地调整教学程序,运用教学机智,恰当地把学生领到合适的“学路”上去,我们要让这些“不合”教师心意的举动创造出课堂的精彩,要让这些有着独特思维的“添乱”学生最大化发展。 我们的学生都是一个个有着自己独特思想,独特体验,独特愿望的个体,语文课堂给了我们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平台,就让他们尽可能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精彩吧。
撰写教育叙事研究应该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给人以启迪和回味。以下几点我认为要考虑的:
1、“教育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
2、每个“教育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的某一种意外的”教学冲突”。
3、由于它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它不同于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的“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
4、每个“教育叙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5、“教育叙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
6、“教育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学事件”。要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个人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体现了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个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叙事“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这个“主题”常常是一个教学理论中已经在谈起、讨论的问题,这个”主题”是所叙述的教学事件中产生、蕴含着的,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附教育优秀叙事一例:
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课堂中生成的问题
今天我听了一节练习讲评课,练习讲评课到底该如何上这里暂且不说,我要说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
讲的是阅读初一下《未选择的路》完成课文练习:
第二个问题是“请你说说关于路的一些名人名言?”
学生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学生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路安在?-----李白
学生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应该说学生回答得都很不错,初一的学生能作这样的回答,可见课外是作了精心准备。
接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追求真理的路,本是人类共同的(理想)……(没听清楚)。老师一听,觉得很陌生,于是就问:“是谁说的?”这个学生一时答不上来,下面是一片哄笑声。
我感到非常遗憾!
遗憾之一:是这一位学生没有说:“是我说的”。我们的学生进入幼儿园起就灌输要当听话的好孩子,强调的是整齐划一。这使我想起《读者》2004年第4期上有一篇文章叫《保护好你孩子的天赋》,文章通过对1979年中美小学教育的考察,做了以下比较,得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
美国:
1.每个学生无论成绩好坏,能力优劣,都趾高气扬,踌躇满志……
2.小学二年纪的学生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闹着要创造发明,想着把地球调个头……
3.美国小学重视音体美,轻数学……
4.小学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中国:
1.中国小学生课堂上把手放在胸前或背后,老师发问才举起右手……
2.中国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
3.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最优秀的学生,并颁发证书,而其他人没有……
4.中国小学生起得很早,7点钟的时候,大街上最多的是学生……
文章最后的结论是:中国小孩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学生,也是起得最早的,他们的分数是世界上任何学生都比不上的。但,20年过去了,美国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科学文化远远走在中国的前面。
我们的学生就是不敢说“是我说的!”,缺的正是美国孩子那种自以为是的自信和踌躇满志的敢说敢想;也许这位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但就是不敢说出口。难怪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系研究生导师黎加厚老师经常说一句话:我们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被消灭掉了!
遗憾之二:是这位老师没有鼓励他说出来,更没有阻止学生的哄笑,或者对学生的哄笑加以引导和讨论。
教师没有这种意识,一种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6见的意识,这位学生的回答显然与众不同,即使不敢肯定是自创的,但与众不同是可以肯定的,教师就要鼓励他说出来是谁说的,如果说“是我说的!”,那就更了不起,保不准我们班里将来会出一个或者几个名人?谁敢说我们这位同学将来一定不是名人呢?我们从小就应该有这种自信,应该为这种自信鼓掌!这是一个多么有发挥价值的问题。
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哄笑加以引导和讨论,学生的哄笑是明显地伤害了学生,打击了学生的自信,我们学生之所以不积极参与活动,不敢发表独立的见解,很重要的原因不尽是怕教师批评,而是怕讲错了被同学耻笑,讲对了是英雄,讲错了就成了被耻笑的对象,因此宁肯不说。即使从保护学生的自信与发言的积极性出发,教师也应该设法阻止学生的哄笑,或者加以引导讨论,让哄笑者明白这位学生的可贵之处以及自已的不是。
可惜我们这位教师没有这一种意识,由此看来,教师最可贵的是要善于及时发现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记得一位伟人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XXX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热抄爱社会主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专心致志,按照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实施较为灵活的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缩小优生与差生之间的差距,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做出了较为成效的努力,取得较好成绩。尤其在担任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袭取得较为突出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上的探索,得到校方和家长的认可。该同志上进心较强,能虚心学知习,在积极认真完成再教育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在取得大专学历之后,继续向本专业本科进军。为取得学习与教学的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该同志在XXXX年底获得小道学语文一级教师职称后,继续从事语文教学至今,不论其硬件和软件都较符合晋升语文小学高级教师的条件。
同意XXX同志申报小学语文高级职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无情的岁月于凝眸回首间无声地逝去,回首走过的三十多年从教路真是苦辣酸甜,百感交集。有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寻觅;也有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更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充实与快慰。
1974年4月高中毕业后,满怀激情与梦想,我踏上教书育人的光荣征程。几十年里,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认真钻研,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一、植根教育沃土,开启追梦之旅
奥斯托洛夫斯基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就是带着这样一份景仰、一份执著去实践我的教师梦的。我的职业信念是想成为一个好老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8师,可当时对这个“好”的理解比较笼统,并没有一个评价的标准,由此我开始了一段如何做一名好老师的奋斗历程。凭着年轻的热情和充足的干劲,五年来我一直超负荷的工作,我几乎把学校当成了家,除了睡觉休息,我和学校几乎寸步不离。在大量的阅读和学习中,这样一段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幸运: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 成家时遇到一个好伴侣。有时他们一个甜美的笑容,一句温馨的问候,就能使你的人生与众不同,光彩照人。”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其人格的形成与接触到什么样的老师有莫大的关系,这使我坚定了探索如何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好老师的决心。
“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学生性格的形成。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和认可之中,他就会自信和自强。有学者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凭着这番感悟,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做到尽量用鼓励和微笑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尽量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处理学生问题时力求公正民主,并不断增强自身素养,尽全力给学生做个好榜样。在学生的评语中,经常会看见这样的句子:“您是我们见过的最具活力的老师”——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打球,增进沟通,愉悦身心;“您是特别开朗特别喜欢笑的老师,同时也能让我们开怀大笑,这样快乐的课堂,我们喜欢”——我一直奉行快乐教学,学生只有乐学才会学有所成;“老师,没有您不断的鼓励和加油,就没有咱们班的奇迹”——这是我教的初二一班学生给我的留言,从一名不文的普通班级,到学年公认的品牌集体,其间闪烁着无数次的称赞和鼓励
学生们愈加光彩照人,我也真正感受到了身为人师的幸福。平时在课下,学生向我问老师好,我都会微笑回应。学生的文具不小心掉了,我会很自然的帮他捡起来,与学生做思想沟通,如果我坐着,绝对不会叫学生站着。对于初中生而言,被平视的感觉非常重要。正是我乐此不疲的这些小的细节,赢得了家长、学生和同仁们的欣赏,也获得了尊重。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会把这样的风格坚持下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优秀教师的写照。试想,一名有着“爱心、诚心、耐心、信心、真心”的教师,用博爱去关怀学生,用真诚打动学生,用毅力感染学生,用自信鼓舞学生,自然会换得一颗颗幼小心灵的健康成长。而作为教师本身,也在育人的同时收获别样的幸福。
二、搏击课改风云,强健梦想羽翼
初出茅庐的我对于课堂教学还很新奇陌生,可职业赋予的责任感告诉自己: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全面的教学基本功。因此,我一方面在教学上虚心地向老教师请教,多听课,钻研教材、教参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开始向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虽然直到现在我还不能拿出一套全面的理论,但我明白了一堂课必须要做到的几点:一是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挖掘;二是对教材结构的分析和整理;三是精选材料;四是锤炼教学语言;五是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有了这样的经历,我不再满足听老教师的课,而是邀请同行听我的课,由最初惧怕别人的指责和批评变成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一年的锤炼,我的羽翼日渐丰满,开始了新一轮课堂实践水平的检验。2001~2004年度连续几年获得县市“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在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中我的教学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积极引导,巧妙点拨,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曲直,最终使学生从消极走向积极,使认识模糊走向清晰。
这些实践和学习使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行为的变化,教育效果也发生实质转变,并在日常的教学中有了体现。我的课堂教学日臻成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
三、立足教育管理,奏响圆梦乐章
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而学生更是如此。”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养料。我们班主任作为教育者,不妨以表扬为切入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予以发自内心的表扬和赞赏,努力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例如:陈磊同学刚来我班时,成绩非常不理想,还经常违反纪律。可是当他的班级工作被多次肯定后,他劲头十足,也严格了对自己的要求。如今,他虽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是他负责的班级地理工作却是十分出色,从来都不需要我的督促,中考时顺利考进了高中.又如,李格同学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学习积极性不高,从来不问不懂的题目。另外,我还喜欢在接班的第一个月就设立“班级明星”的评比活动,以后每月进行一次,这活动涉及的面
领我们从阴霾走向曙光,是您给了我们继续追求梦想的力量„„”这些话语也给了我莫大的勇气,使得我能够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永葆激情和干劲。
还没从学生毕业的惆怅中舒缓过来,我又成为初一的班主任。在继续坚持我的班级管理目标下,又制定了班级管理原则:管理学生要民主;奖惩学生要公正;教育学生要宽容;关心学生要真诚;指导学生要科学。确定实现目标的保障: 协调好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抓好班风促进积极向上的竞争机制形成;加强理想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分析、学法指导,使学生有良好的心态积极学习、生活。我延续了上一届班级的口号,把班级的核心文化定位为“执著勇毅”,喊着口号,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集体从“军训优胜班”到“校园广播操比赛一等奖”,从“运动会精神文明奖”到“舞动青春校园集体舞大赛第一名”,再到每周必得的红旗班级、绿色教室,一路高歌猛进,所向披靡。学生在集体的怀抱中获得了参与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行为更加自觉规范,学习状态日渐高昂稳健,考试成绩稳步上升,成为学年交口称赞的品牌班级。我在不懈的耕耘付出中也多次获得各级荣誉称号及奖励证书。自1988年起,多次获得市级“优秀班主任”荣誉。2003~2005年连续几年取得全县中考语文前十几名的较好成绩。
四、立志终身学习,持续梦想动力
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终身学习,学高为师,教师是教育者,也必须是学习者。试想孩子们就连节假日还都忙着学这学那,我这做教师的怎能不学习呢?社会的迅速变迁使身边的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我们来回答,我们不可能样样精通,但至少应该去努力了解一些。作为一名教师我不能停留在过去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老观念上,而应该进化为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就像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教师的继续教育就是很好的策略。现代的教育
是终身的教育,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更应该是受教育者,要处处丰富自己的知识,时时为自己“充充电”,要有一种永不衰竭的求知欲望,不断超越自己,以“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在这样的感悟中,我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增强自己的阅读量,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赞可夫的《和教师的谈话》、傅道春编著的《教师技术行为》、《教师行为优化教程》、《教师行为访谈》、方明编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肖川著的《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和《教育的视野》等教育专著开拓了我的知识视野,《班主任之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期刊我每期必读,此外,为了紧握时代脉搏,我还定期阅读《青年文摘》、《意林》、《读者》等期刊。在长期阅读中,我积累了大量的阅读笔记和读后感,在学校成立青年教师研修会后,我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到青年教师的读书沙龙活动中,共同探讨问题,分享收获。遇到特别好的文章,我都会打印出来,利用班会时间,与班级学生一起阅读,我相信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教师的学识广博和丰富的教育教学智慧来自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不断的自我学习中体验学习的魅力和乐趣,增强自身才干,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把学习的乐趣带给我们的学生,让知识的力量世代相传。
五、投身教学科研,明确梦想航向
《寻求教育之道》和《寻求教育智慧》等校本研修教材的学习,让我走近了魏书生、郑杰、李镇西、肖川、张文质等教育名家,我的教育教学理论得到了积淀,课堂教学更多了一份淡定和从容。
“教而无研,行而不远”。我开始了在研究型教师、复合型教师的成长道路上的跋涉。学习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所获的经验帮助我对课题的思考渐行渐远,渐行渐细。在培训、交流与研讨中,积累了丰富的思考。带着这些思考反观教学,我对教育教学形成了更为细致深入的体会。我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并没有放弃对教学理论的探索,多次进行教学设计并撰写教育论文。
教育是需要用爱心浇灌、用热情燃烧、用智慧点亮、用无悔坚持的事业,在这几十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既体会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辛苦,更体会到做教师的幸福和快乐。这几十年的圆梦历程,充满了艰辛和汗水,但真正的教育之花才刚刚开放,真正的梦想之旅才徐徐开启,我将继续以谦虚的态度、执著的精神、乐观的心态,不断进取,在平凡中彰显生命的价值,在奋斗中瑰丽我的教师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