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和案例稿写作范例介绍
一、教育叙事、案例稿写作稿要求
教育叙事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64做什么,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做什么。教育叙事要求有典型性,能让读者有心灵的触动。情感交流;唤醒教师主体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案例编写要按照题目、背景介绍、案例描述、案例反思、案例点评来写。其中题目要求体现反思主题,案例描述要写出课程片段,反思要求有问题思考和反思的分析,案例点评要分析通过案例得到的经验或者教训。案例可以是写教学的反思,也可以是教学中对教育的反思。
二、参考格式
1、 教育叙事
我和学生有个小秘密
XXXX学校 XXX
新接到2年级语文实验班数学,看到那些可爱小不点,我什么都不担心,就怕他们对数学没有兴趣,因为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实在浓厚,七、八岁能洋洋洒洒写出千字文章,爸爸妈妈惩罚孩子的办法是不让他看书,想来都有点害怕!
开学以后,最担心的事也就出现了,班上一部分孩子反映出对数学的“淡漠”,家长也和我交换意见,怎么才能让孩子对数学有兴趣呢?实在的,面对一群聪明的孩子,怎样才能让他们喜欢数学呢?对我真是一个挑战!
我除了上课尽量使用电教手段,做一些动画,讲一些故事,“放宽”对他们的管教,让他们慢慢亲近我外,我与学生还有一个小秘密。
只要有家长与我交换意见,我就给他们讲:“学生对数学的没有兴趣,关键在于他们对数学的那份自信的丧失!我们要给予他们自信,他们才会喜欢数学!我打算把考题提前叫一些同学先做一遍” 。有的家长问我这样好吗?我说:“其实,考试不是目的,目的是怎样让他们今后学得更好。”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考试的题都会在考前3到5天发布到网上,然后一个一个单独对“需要自信”的学生说:“我们隔2天要考试,题老师已经发到网上,你去下来做吧!老师只对你一个人讲了,千万别给其他人说。”于是他们都回去认真的做了一次,还有家长帮忙,考试时他们再次轻松愉快的做了一次。评讲试卷时,我大大的表扬了一番突飞猛进的同学,那时我分明看到了他们开心的笑容!
有个学生在网上这样写到:“昨天, 姜老师把试卷发下来了,我看了一下,等级是A+,错了两道小问题,分数就说明是95分—99分,我唉声叹气地说:要是得了A++就好了,分数是100,平时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成绩会越来越好。啊!这真是我最满意的数学试卷啊。”还有学生这样写:“今天是11月5日,星期三。上午,我们第一节是数学课,姜老师先问:你们是愿意上课还是愿意考试呀?有很多同学都说愿意考试,姜老师一听,就说:数学书放进书包里,把文具盒留在外面,我们一听,异口同声地说:耶!数学考试喽!一会儿,姜老师把试卷发了下来,我们就开始做题了,我做到最后一题的时候,我一看,哈哈!我全会做!我一定能得到100分!”
要知道他们都是数学有点“问题”的孩子,看到她们对数学自信的回归,我心里激动不已。就这样,班里几个上期数学不好的孩子,都“考”到了很好的成绩,上课他们特别的认真,作业虽不算很好,却能较好的掌握新内容。
真正的单元测查更令我高兴,上期班上补考也不及格的A同学也考了84分,他已经成为班上听课认真、积极举手的一员了,也成为了一名自信的孩子。不过我和他的秘密还要进行下去,直到他考得更好。
2、教学案例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XXXXX学校 XXX
背景介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描绘它。第一是我们学生的情感……”,因此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是我们所特别需要注意的。
案例描述:
我教学“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一课时,2个教学班我都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1、324+198 5968-3999 396+498 2、324+200 5968-4000 400+500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 “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加减整百、整千当然简单一些……
课的发展如设计一样顺畅,但是 “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是脸上没有一丝的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
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老师没有考虑你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反思:
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快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
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更多鼓励,对优生进行挫折教育
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使我想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网”上网友讲的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师到农贸市场去买菜,遇到当年他教的一名做小生意发了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的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你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您教育我的情形相比,算不了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讽刺老师对待差生教学行为,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正如学生比赛胜了也不敢“声张”,是啊!我们真的应该给差生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师的“关照”。他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变得坚强,而这种品质将使他终生都会享用它的利息。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课,而学习上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输”掉后哭泣不已。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过重大的挫折。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磨难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对于优生也是如此。
回想前一教学片断,教师对自己忽视尊重学生人格的无意识行为表示歉疚。但心理活动明显是倾向于优生。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优生”几乎是在“优待”中成长。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点。事实上,孩子们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老师有责任早一点让他们具有“免疫”能力。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容不迫,不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能够从容不迫仅靠说教是无法达到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学生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教育环境,更不要阻碍他们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
案例点评:
1、该课例思考的问题有前瞻性。本次课程改革提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域,体现了当代教育对学生情感领域的重视性,本文体现了一线老师对本领域的深刻理解。
2、一个好的教学情景设计,应该在考虑教学的同时,更全面的考虑对学生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
3、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寻找差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回答简单问题,让他们重塑自信;同时我们要寻找“优生”的弱点,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逝者如斯夫,不e68a84e8a2ade79fa5e98193338舍昼夜”,无情的岁月于凝眸回首间无声地逝去,回首走过的三十多年从教路真是苦辣酸甜,百感交集。有过“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寻觅;也有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更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充实与快慰。
1974年4月高中毕业后,满怀激情与梦想,我踏上教书育人的光荣征程。几十年里,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认真钻研,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一、植根教育沃土,开启追梦之旅
奥斯托洛夫斯基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就是带着这样一份景仰、一份执著去实践我的教师梦的。我的职业信念是想成为一个好老师,可当时对这个“好”的理解比较笼统,并没有一个评价的标准,由此我开始了一段如何做一名好老师的奋斗历程。凭着年轻的热情和充足的干劲,五年来我一直超负荷的工作,我几乎把学校当成了家,除了睡觉休息,我和学校几乎寸步不离。在大量的阅读和学习中,这样一段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幸运: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 成家时遇到一个好伴侣。有时他们一个甜美的笑容,一句温馨的问候,就能使你的人生与众不同,光彩照人。”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其人格的形成与接触到什么样的老师有莫大的关系,这使我坚定了探索如何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好老师的决心。
“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学生性格的形成。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和认可之中,他就会自信和自强。有学者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凭着这番感悟,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做到尽量用鼓励和微笑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尽量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处理学生问题时力求公正民主,并不断增强自身素养,尽全力给学生做个好榜样。在学生的评语中,经常会看见这样的句子:“您是我们见过的最具活力的老师”——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打球,增进沟通,愉悦身心;“您是特别开朗特别喜欢笑的老师,同时也能让我们开怀大笑,这样快乐的课堂,我们喜欢”——我一直奉行快乐教学,学生只有乐学才会学有所成;“老师,没有您不断的鼓励和加油,就没有咱们班的奇迹”——这是我教的初二一班学生给我的留言,从一名不文的普通班级,到学年公认的品牌集体,其间闪烁着无数次的称赞和鼓励
学生们愈加光彩照人,我也真正感受到了身为人师的幸福。平时在课下,学生向我问老师好,我都会微笑回应。学生的文具不小心掉了,我会很自然的帮他捡起来,与学生做思想沟通,如果我坐着,绝对不会叫学生站着。对于初中生而言,被平视的感觉非常重要。正是我乐此不疲的这些小的细节,赢得了家长、学生和同仁们的欣赏,也获得了尊重。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会把这样的风格坚持下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优秀教师的写照。试想,一名有着“爱心、诚心、耐心、信心、真心”的教师,用博爱去关怀学生,用真诚打动学生,用毅力感染学生,用自信鼓舞学生,自然会换得一颗颗幼小心灵的健康成长。而作为教师本身,也在育人的同时收获别样的幸福。
二、搏击课改风云,强健梦想羽翼
初出茅庐的我对于课堂教学还很新奇陌生,可职业赋予的责任感告诉自己: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全面的教学基本功。因此,我一方面在教学上虚心地向老教师请教,多听课,钻研教材、教参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开始向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虽然直到现在我还不能拿出一套全面的理论,但我明白了一堂课必须要做到的几点:一是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挖掘;二是对教材结构的分析和整理;三是精选材料;四是锤炼教学语言;五是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有了这样的经历,我不再满足听老教师的课,而是邀请同行听我的课,由最初惧怕别人的指责和批评变成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一年的锤炼,我的羽翼日渐丰满,开始了新一轮课堂实践水平的检验。2001~2004年度连续几年获得县市“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在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中我的教学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积极引导,巧妙点拨,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曲直,最终使学生从消极走向积极,使认识模糊走向清晰。
这些实践和学习使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行为的变化,教育效果也发生实质转变,并在日常的教学中有了体现。我的课堂教学日臻成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
三、立足教育管理,奏响圆梦乐章
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而学生更是如此。”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养料。我们班主任作为教育者,不妨以表扬为切入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予以发自内心的表扬和赞赏,努力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例如:陈磊同学刚来我班时,成绩非常不理想,还经常违反纪律。可是当他的班级工作被多次肯定后,他劲头十足,也严格了对自己的要求。如今,他虽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是他负责的班级地理工作却是十分出色,从来都不需要我的督促,中考时顺利考进了高中.又如,李格同学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学习积极性不高,从来不问不懂的题目。另外,我还喜欢在接班的第一个月就设立“班级明星”的评比活动,以后每月进行一次,这活动涉及的面
领我们从阴霾走向曙光,是您给了我们继续追求梦想的力量„„”这些话语也给了我莫大的勇气,使得我能够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永葆激情和干劲。
还没从学生毕业的惆怅中舒缓过来,我又成为初一的班主任。在继续坚持我的班级管理目标下,又制定了班级管理原则:管理学生要民主;奖惩学生要公正;教育学生要宽容;关心学生要真诚;指导学生要科学。确定实现目标的保障: 协调好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抓好班风促进积极向上的竞争机制形成;加强理想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分析、学法指导,使学生有良好的心态积极学习、生活。我延续了上一届班级的口号,把班级的核心文化定位为“执著勇毅”,喊着口号,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集体从“军训优胜班”到“校园广播操比赛一等奖”,从“运动会精神文明奖”到“舞动青春校园集体舞大赛第一名”,再到每周必得的红旗班级、绿色教室,一路高歌猛进,所向披靡。学生在集体的怀抱中获得了参与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行为更加自觉规范,学习状态日渐高昂稳健,考试成绩稳步上升,成为学年交口称赞的品牌班级。我在不懈的耕耘付出中也多次获得各级荣誉称号及奖励证书。自1988年起,多次获得市级“优秀班主任”荣誉。2003~2005年连续几年取得全县中考语文前十几名的较好成绩。
四、立志终身学习,持续梦想动力
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终身学习,学高为师,教师是教育者,也必须是学习者。试想孩子们就连节假日还都忙着学这学那,我这做教师的怎能不学习呢?社会的迅速变迁使身边的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我们来回答,我们不可能样样精通,但至少应该去努力了解一些。作为一名教师我不能停留在过去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老观念上,而应该进化为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就像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教师的继续教育就是很好的策略。现代的教育
是终身的教育,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更应该是受教育者,要处处丰富自己的知识,时时为自己“充充电”,要有一种永不衰竭的求知欲望,不断超越自己,以“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在这样的感悟中,我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增强自己的阅读量,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赞可夫的《和教师的谈话》、傅道春编著的《教师技术行为》、《教师行为优化教程》、《教师行为访谈》、方明编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肖川著的《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和《教育的视野》等教育专著开拓了我的知识视野,《班主任之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期刊我每期必读,此外,为了紧握时代脉搏,我还定期阅读《青年文摘》、《意林》、《读者》等期刊。在长期阅读中,我积累了大量的阅读笔记和读后感,在学校成立青年教师研修会后,我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到青年教师的读书沙龙活动中,共同探讨问题,分享收获。遇到特别好的文章,我都会打印出来,利用班会时间,与班级学生一起阅读,我相信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教师的学识广博和丰富的教育教学智慧来自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不断的自我学习中体验学习的魅力和乐趣,增强自身才干,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把学习的乐趣带给我们的学生,让知识的力量世代相传。
五、投身教学科研,明确梦想航向
《寻求教育之道》和《寻求教育智慧》等校本研修教材的学习,让我走近了魏书生、郑杰、李镇西、肖川、张文质等教育名家,我的教育教学理论得到了积淀,课堂教学更多了一份淡定和从容。
“教而无研,行而不远”。我开始了在研究型教师、复合型教师的成长道路上的跋涉。学习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所获的经验帮助我对课题的思考渐行渐远,渐行渐细。在培训、交流与研讨中,积累了丰富的思考。带着这些思考反观教学,我对教育教学形成了更为细致深入的体会。我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并没有放弃对教学理论的探索,多次进行教学设计并撰写教育论文。
教育是需要用爱心浇灌、用热情燃烧、用智慧点亮、用无悔坚持的事业,在这几十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既体会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辛苦,更体会到做教师的幸福和快乐。这几十年的圆梦历程,充满了艰辛和汗水,但真正的教育之花才刚刚开放,真正的梦想之旅才徐徐开启,我将继续以谦虚的态度、执著的精神、乐观的心态,不断进取,在平凡中彰显生命的价值,在奋斗中瑰丽我的教师梦想。
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改实践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也包括教师本人撰写的个人传记、copy个人经验总结等各类文本。这些“故事”样zd式的实践记录是具体的、情景性的,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教师的经验世界,是教师心灵成长的轨迹,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真情实感。
撰写教育叙事研究应该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给人以启迪和回味。以下几点我认为要考虑的:
1、“教育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
2、每个“教育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的某一种意外的”教学冲突”。
3、由于它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它不同于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的“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
4、每个“教育叙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5、“教育叙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
6、“教育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学事件”。要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个人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体现了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个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叙事“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这个“主题”常常是一个教学理论中已经在谈起、讨论的问题,这个”主题”是所叙述的教学事件中产生、蕴含着的,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附教育优秀叙事一例:
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课堂中生成的问题
今天我听了一节练习讲评课,练习讲评课到底该如何上这里暂且不说,我要说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
讲的是阅读初一下《未选择的路》完成课文练习:
第二个问题是“请你说说关于路的一些名人名言?”
学生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学生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路安在?-----李白
学生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应该说学生回答得都很不错,初一的学生能作这样的回答,可见课外是作了精心准备。
接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追求真理的路,本是人类共同的(理想)……(没听清楚)。老师一听,觉得很陌生,于是就问:“是谁说的?”这个学生一时答不上来,下面是一片哄笑声。
我感到非常遗憾!
遗憾之一:是这一位学生没有说:“是我说的”。我们的学生进入幼儿园起就灌输要当听话的好孩子,强调的是整齐划一。这使我想起《读者》2004年第4期上有一篇文章叫《保护好你孩子的天赋》,文章通过对1979年中美小学教育的考察,做了以下比较,得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
美国:
1.每个学生无论成绩好坏,能力优劣,都趾高气扬,踌躇满志……
2.小学二年纪的学生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闹着要创造发明,想着把地球调个头……
3.美国小学重视音体美,轻数学……
4.小学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中国:
1.中国小学生课堂上把手放在胸前或背后,老师发问才举起右手……
2.中国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
3.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最优秀的学生,并颁发证书,而其他人没有……
4.中国小学生起得很早,7点钟的时候,大街上最多的是学生……
文章最后的结论是:中国小孩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学生,也是起得最早的,他们的分数是世界上任何学生都比不上的。但,20年过去了,美国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科学文化远远走在中国的前面。
我们的学生就是不敢说“是我说的!”,缺的正是美国孩子那种自以为是的自信和踌躇满志的敢7a64e78988e69d83366说敢想;也许这位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但就是不敢说出口。难怪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系研究生导师黎加厚老师经常说一句话:我们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被消灭掉了!
遗憾之二:是这位老师没有鼓励他说出来,更没有阻止学生的哄笑,或者对学生的哄笑加以引导和讨论。
教师没有这种意识,一种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意识,这位学生的回答显然与众不同,即使不敢肯定是自创的,但与众不同是可以肯定的,教师就要鼓励他说出来是谁说的,如果说“是我说的!”,那就更了不起,保不准我们班里将来会出一个或者几个名人?谁敢说我们这位同学将来一定不是名人呢?我们从小就应该有这种自信,应该为这种自信鼓掌!这是一个多么有发挥价值的问题。
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哄笑加以引导和讨论,学生的哄笑是明显地伤害了学生,打击了学生的自信,我们学生之所以不积极参与活动,不敢发表独立的见解,很重要的原因不尽是怕教师批评,而是怕讲错了被同学耻笑,讲对了是英雄,讲错了就成了被耻笑的对象,因此宁肯不说。即使从保护学生的自信与发言的积极性出发,教师也应该设法阻止学生的哄笑,或者加以引导讨论,让哄笑者明白这位学生的可贵之处以及自已的不是。
可惜我们这位教师没有这一种意识,由此看来,教师最可贵的是要善于及时发现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记得一位伟人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