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曾参的《大学》读后感

曾参的《大学》读后感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曾参:zēng shēn 

曾子师从孔子,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

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颜子(颜回)、子思、孟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扩展资料

曾参,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61,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

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禹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夏朝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登封县的东南部。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建立鄫国,曾姓自此发源。

鄫国历经夏、商、周,直到春秋,即前567年被莒国灭。太子巫出奔鲁国南武城定居。其后代用“鄫”为氏,除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玄孙即曾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子



1、全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戮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唯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为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瑁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中国同。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速,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62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2、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下追求完善。《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诗经》说:“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认识是情感的基础,信念是copy履行师德要求的内在动力。教育他们要深刻了解国家对师德要求的内容及其提出的这些客观依据,充分认识履行师德规范对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远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道德情感,自觉克服教育工作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困难,并根据师德的评判标准,主动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做到即使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做到慎独。

一、
大学之道讲的既是成人之道,更是儒家“入世”之道。作者曾子本人就是传承道统的中坚骨干,所以将人伦作为维系整个社会行为和政治规范的微观基础。
《大学》卷首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谓“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动词,意指理解掌握;而后一个明为形容词或名词,强调儒家的道统而非其它的歪门邪道。明明德与亲民、至善一直被认为是《大学》之重要的三纲。明德是根本,亲民为路径,至善则是境界,是个体行为的理想目标。
纲举则目张,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认为是八目,由三纲统领又与之相互相成。
明明德之所以根本,是因为任何行为个体不仅需要有明德的规范,例如曾子那个时代的强调的所谓周礼;同时,还要下功夫认真学习切实把握,以达到个体人格的自我完善推己及人,完成由形式到内容,由精神到物质,由内到外,个体到一般的演进过程。
这对于一名教师就比较重要了。因为教师通常肩负明德和明明德的双重责任。
所谓明德是规范的体例,说起来并非难题;关键在于明明德,这又是一个双向的行为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就需要循循善诱,通过传道释疑解惑,激发学生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同时,在言传的同时更可以身教。以教师自身的良好言行感染学生使其可以不断地明明德,日积月累而达到教学双方自立并立人。
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的道德本性和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体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德性,由此同样再去施之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了。
在八目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讲的是修身,是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的道德和能力要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讲的是不分门第不管出身,上至皇帝下到百姓,只要身正,方可达者既济天下而穷者也能独善其身。于是乎,天下方能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而官员四平八稳;
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理解为是某种人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尾随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其后是作为前提条件。身既不修奢言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又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关键。
无论是三纲还是八目,是以明明德、修身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善行为过程。而亲民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包括其中。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确实可以吾日三省吾身,明明德,亲民,至善既不难;同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完美修身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亦不难。这就是通过《大学》篇学习受到的教益和启迪。

二、
   曾子(前505~前432),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山东济宁嘉祥县)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汲(子思子)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修养。著述《大学》、《孝经》等,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

《大学》读后感范文

    首次接触《大学》,生吞活剥,读完一遍之后最大的感受即是感动。大约有人感到怪异,《大学》讲的并不是声情并茂的煽情故事,为何会感动呢?此时的感动不单源于文中所讲,还源于著书者及注疏者。总结一下,让我感动的有三点。起首,我读的版本是朱熹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8的《大学章句集注》,不相对宋朝的学者无恶感,无比是朱熹,心中的形象中总感到他是个古老古板,呆滞严厉的学者,毫无灵气可言,看过这篇集注之后才创作发明人家并不是徒有空名。他的注疏隆重而详尽,对原文的相识深入而通透。想来能千载立名阴霾是有它的原理的。朱熹只是当代学者的一个楷模代表,从他身上笼统看到当代文人学者稀奇隆重的治学态度。他们毕恭毕敬,爱岗敬业地学习研讨孔圣之道,确实是带了一种虔诚的。这类看待学术的虔诚笼统在近日的学者身上很难再创作发明,这是一种不计功利的威严和禁受,也是最让我感动的中央。它彻底源于治学者本身。然后是第2点,《大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个人人品修养与方案天下之间的辩证关系。后背很大一部分讲的是个人人品修养,“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句同孔子的“君子日三省乎己”原理是异样的。前人对于人品修养的器重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对本身提出了严厉,甚至是其实其实刻薄的哀告。“治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君子本身的修炼惟恐比治骨角,治玉石更要严厉。这类对于完佳人品的顽固钻营,令人肃然起敬。
    这是令我大为感动的第2个中央。在当今这个标榜本性的时代,人们独断专行,安于本身的本来形态,“本性”在张扬其魅力的同时也为良多不思朝上前进者供应了放任本身的来因。前人对于美满的极致钻营笼统并不会实现,理论上实现的人其实其实很少,但是他们这类对美的人品的不懈钻营却是值得咱们每个人去爱崇,崇拜。第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句话中,我看出的是1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有所作为,换句话说,即是用门径去窜改现实,将目标1步步分解细化,从而逐步实现。与此同时,在实现目标的时辰也要当心法子步骤,分清本末此后循分守纪。“自皇帝乃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手腕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因如此,古人认真而严肃地经营人生,严格哀告本身,修身养性。对比之下,我们今世人面对标题问题要颓废不少,颓废与没法也多不少。良多时辰,我们也给本身构建辉煌高远的理想,但是却仅仅是止于口头,懒于门径。只是说说罢了,真到要为理想刻苦的时辰却畏退缩缩,止步不前。想想古人,再看看我们本身,真是汗颜。以上3点是我最有感觉的地方。别的,《大学》是天下观人生观与法子步骤论的阐发,它的“3纲领”,“8条款”论述了1个理想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该采用的门径。理论上,理想也是《大学》的1个主题。另有,文中字字珠玑,包蕴万千,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三、
《大学》一书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所著,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养)”的主张。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大学》原为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中的一篇。是古代儒家典籍名篇。被南宋理学家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大学》成书于春秋时期。朱熹认为首章”经”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大学》所述“大学之道”。是关于如何做人的大学问,其核心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其内容深入浅出地涉及到整个传统道德体系的构成,因而此书既是道德入门之篇,又是一本修身大全。是构建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系的重要典章。《大学》一书篇章简短,原文仅有二千多字,却全面贯穿整个儒家道德体系的构建。且有对于修养道德的求证,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至知在格物”。《大学》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目标,重视“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修养过程,并对人的道德实践予以关注。学习《大学》不仅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和道德修养,还能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是实现理想人格的必读之书。 反思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思想和心灵却经受着巨大的挑战,修身治学之风比之古人可谓一落千丈,浮躁、功利、短视、迷惑之人比比皆是,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如何重塑令人堪忧。其实,老祖宗早就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现成的宝贝就在这儿,不必远求,只需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拣择就行,《大学》就是其中之一。乍一读,感觉《大学》中的内容浅显易懂并不深奥,许多句子都成为历代文章、言辞中经常引用的名言。再一读,感觉很不简单,其中的微言大义令人肃然起敬,可谓圣贤箴言字字珠玑。细一读,方知博大精深不在言多,最平实的也就是最高深的,但能心会其意,敏于行者则又少之又少。上述感受绝非“为赋诗文强说愁”,理由有三:一是《大学》的内容丰富,涉及修身养性、立身处世、进德治学、用人治世、经世济民等重要原理和原则,可谓博大;二是言简意赅之中却蕴含了具有科学性的安身立命的基本原则和修养方法,核心之处无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三是不细读体会,难以领悟其深意,特别是论及修身治学、入世济民的步骤和方法方面,容易大而化之,草草匆匆,不能体会于心,领悟其真意。因此,多是知理而无行,按步践行求证者就更少了。从目前人们对待修身治学的态度和方法来看,折射出一个信号:我们社会人群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理解、运用十分匮乏。在西方大搞强势文化和学术壁垒的同时,国人偏离自己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远。弘扬经典国学教育,重拾中华传统文化,已迫在眉睫。

相关阅读

  • 曾参的《大学》读后感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曾参:zēng shēn 曾子师从孔子,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填写国家奖学金申请书的相关要求 怎样写国家奖学金申请书 国家奖学金申请理由怎样写? 国家奖学金申请书怎么写?求范文! 求一篇作文《善良的魅力》不计字数 善良的高中作文素材 初中作文《善良的魅力》800字 作文善良引领我成长600 十二生肖r传的故事 十二生肖r传蛇的故事 十二生肖R传里面讲的是什么 12生肖R传的故事 求曾子的《大学》的全文? 曾子<大学>中的1个问题 《大学》第七章读后感,注意只要第七章就ok 要做个演讲,十... 曾参的真正读音 幸福是什么的作文600字 幸福是什么初中作文600字 幸福是什么作文600字记叙文 幸福是什么?作文600字 关于童年的作文300字 70后的童年回忆,作文300字 童年的回忆作文300字 作文《童年的记忆》300字 水浒传结局是什么? 《水浒传》结局是什么? 水浒传大结局是什么,人物结局 水浒传里每个人的结局是这么样的 ? 大学语文的感悟1000字 大学语文 比较《大同》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中对于理想社... 孔子的礼运大同篇读后感 大学语文礼运大同篇中怎样理解大同 一个科学家的故事作文600字最好 科学家的经历,的作文 有关爱迪生科学家的故事 作文不少于800字 科学家的小故事 作文 关于心情的作文优美 开头结尾 写在回家的路上的有趣的作文开头字母 回家路上的作文的心情150字左右 天渐渐黑了下来,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为开头的作文带有... 关于销售的小故事大道理 销售的经典故事 好销售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销售的小故事 我们学校国庆后有歌手大赛 篮球赛 要去外面拉赞助 策划书该怎... 求为迎新杯篮球赛拉赞助的策划书. 做了一个篮球比赛 想去企业拉赞助 请问策划该怎么写 速求外联部拉赞助策划书(关于篮球比赛) 湖北、史上最牛09高考满分作文的评分标准是什么??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高考语文作文的评分标准是什么?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是啥? 以“保护青蛙”为题,写一篇作文 保护青蛙 作文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