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农村调研报告范文
为全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乡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和要求,做好学习调研段的调查研究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针”,为了解xx村的农村现状,摸清该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确保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我们村两委班子,多次深入我村5个自然村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地处铜川市东区与东坡矿相邻,铜罕线穿村而过,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农户369户,人口1489人,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有耕地2680亩,其中苹果780亩,蔬菜350亩,党员42人,两委会成员5人,组干部5人,党小组5个,村民沿川道居住,分散复杂,村道长,路面老化,低洼不平,基础较差,属村矿结合部。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我村在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新建了村两室、村卫生室,实施了移民搬迁,使我村向新农村建设迈进了一步。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xx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xx村现有耕地2680亩,人均耕地面积1.8亩,全村主要是以苹果、蔬菜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08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
产业结构情况:xx一、二组以苹果、粮食种植为主;xx三、四组以蔬菜种植为主;xx五组以林木、干杂果,烟草和粮食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xx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2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6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11人,参合率90%。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4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男性党员39人,女性党员4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62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下几方面:一是村组道路多年得不到修缮、巷道没有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下雨天仍无法行走,从而影响了民村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的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村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小组村还未实现道路硬化等;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投入资金不足、投入困难,均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增加了劳动成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受到制约和影响,使农业增效、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08年,xx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在高楼河乃至全区村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苹果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蔬菜土地面积太小,无法建温室大棚,形成蔬菜产业化,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烟草、干杂果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xx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村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路子不宽。
5、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移民搬迁、乡村道路等农村公共基础设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措施不力、制度办法不到位。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要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在项目规划上,近两年xx村委会在项目规划上的重点一是加强乡村公路修缮、养护,保障公路的畅通,争取能列入路面硬化项目;二保障部分村组的生产、生活用水;三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卫生共厕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外出打工人员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村级事务决策管理机制和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村干部、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用3至5年,或更长时间,使我们xx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家乡带来的变化调查
一、 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66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2007年2月7号至2007年2月27号。
地点: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七里店村及附近几个村庄:沙坡池村,王庄村,毛庄村,孙庄村。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七里店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 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在我们乡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2、 按不同人群来说
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23%打扑克,10%左右搓麻将,7%下象棋,另外的6%读书看报或作其他文化活动。
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天。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建议农村乡镇的相关部门和干部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开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类的文化活动,为他们购置一些健身器材,使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 赌博风的抬头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 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 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 几点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e5a48de588b67a64332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膜中地膜价格每公斤13元左右,农资价格较去年增幅达20%左右,虽说有一些补贴,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一大因素。二是粮食作物生产成本较高。由于受资金、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对农业预期收益的不乐观的影响,当地农民普遍采用传统耕作模式以降低成本。据调查,每亩田从种到收的购选种子、抽水费、播栽人力、田间管理、收割等花费不低于500元,按最好年景每亩田一季产稻谷550公斤每公斤1。8-2。1元的收购价测算,除去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本,每亩只有300-500元的纯收入,如果加上种第二季440公斤左右的亩产量,每亩可以再增加300-400元的纯收入,那么一年好的年景中每亩的纯收入在700-900元左右,平均每户以5亩田来算,一户每年从种植水稻的角度来说,可以有3500-4500元的纯收入,这与一个中青年熟练农民工一年在外务工所得的平均年收入8000-10000元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且这还需要很多有利条件的支撑才能实现。在此基础上,农户想继续保持增收就显得异常困难,这是为什么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一个有力体现,也是为什么青壮年农民更愿意外出务工而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以及劳动力缺乏等系列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农户增收长效机制不健全,这是一个亟需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有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性问题。
二是农业基本设施投入不足。该村现有的水库、水渠、提灌站农业基础设施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近些年新建较为先进的比较少,这样不仅在总量上与现阶段农村生产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在质量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61上也不能满足现阶段农村生产生活的需求,目前,我国众多农村的社会矛盾依然比较简单,但在农业生产高峰时期,当地的农业生产设施远不能满足众多农户的生产需求,因此造成了一些影响农户之间产生矛盾的问题,有些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激化,从而影响农村的稳定、发展与和谐。该村作为县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业基础设施在全镇属于上游水平还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那些条件较差的村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问题,因为资源的不均衡和分配的不公平,可能成为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谐的不利因素。对于如何有效改善本村的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村里的"一事一议"制度显得不足,镇里对加快全镇农村基础建设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显得捉襟见肘,想得而做不到。
三是农产品市场风险较大。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扶持,在全县城镇化和实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有效带动下,为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七里桥镇和该村也出现了"订单农业"这一有效的农业发展模式,现在该镇有湖南天龙米业有限公司、永州七里香米业有限公司、湖南湘妹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它们一直是全县"消耗"水稻的主力军,年加工粮食达几十万吨,它们也在政府的扶持和市场的推动下实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收购优质水稻。但该村参加的订单农户不到全村总户数50%,覆盖面较小,大多数农户的生产还处于"单兵
独将"游离状态,生产效益不明显,制约了规模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户的抗市场风险能力依然不高,在当前粮食收购中买方居于主导地位的局面中处于严重不利地位。
四是缺乏优质高效产业。该村原本土地气候水利等资源相对有一定优势,但由于受国家政策支持与扶持力度不大、农民个体自主投入能力弱小、农村信贷规模小等不利因素影响,严重制约了本村种养植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高效化。90%以上的农户无力扩大现有种养植业和加工业规模,实现集约化经营管理,大多数农户依然处于"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状态,由于村里没有农业产业化的加工企业,全村基本上都只是向
市场提供原料这种初级产品,未有经过初加工的产品,更不用说产值高的农副上加工产品了,没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方,这样就导致了导致农户种养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致使种养殖结构不合理、品种不健全、品质不优质、生产无规模、产品无特色,产品销售难、供需矛盾突出、效益不明显等制约农户增收的现象依然很突出。
五是涉农服务体系滞后。针对我国国情来说,在我国要想形成农户增收的长效机制,除了政策扶持、种养殖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供应、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实施科学的城镇化战略转移农村人口和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外,坚持科技兴农富农、健全涉农服务体系的战略依然很重要,广大农村真的很急需各种涉农服务,尤其是对涉农科技、农业生产资料、农业实用技术、种养殖结构调整、市场信息等资源的需求很急迫,政府、科研单位、社会、企业、市场以及个人如果为他们提供了好的涉农服务资源,这对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尽快形成无疑是一大助推力量。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针对以上现状,因此充分发挥该村地理、交通区位与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对外招商引资,扶持发展乡镇企业,新建农村集贸市场,发展物流商贸业,尤其是引进涉农企业和产业;国家必须完善农副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监测好市场价格信息,积极引导服务农民种养;确保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防止谷X伤农现象的出现,实现农民丰收年份要增收的良好局面;尝试农村集体土地和山林的流转、入股、承包、租赁,对吸引当地中青年人就近就业,成为农业产业工人,对增加镇级财政和集体经济收入有重大作用,是加快该村经济较快发展的捷径,同时也能吸收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是真正实现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关键所在,形成农民增收的"软件"。
二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国家在确保现有强农惠农政策不减弱的情况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继续加大对三农事业的支持扶持力度,实施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农业基础设施保护力度,增加在农业基础设施上的资金投入,新建、改建、扩建涉农基础设施工程,既要考虑从各级政府财政支出中予以支持,也可以在招商引资中借助企业、市场的投资弥补资金短缺问题。镇村应该从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发挥好村集体的力量,最大程度上广泛动员村民集资与合作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来满足生产生活求,形成农民增收的"硬件"。
三是提高农户抗市场风险能力。在全县大力实施工业兴县、以工兴农、以工促农和农业产业化战略下,积极服务于农村产业结构和种养殖结构调整战略,着力发展市场前景较好、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农业体系,实施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战略;扶持壮大重点涉农产业和企业,尤其是像湖南天龙米业有限公司、永州七里香米业有限公司、湖南湘妹食品有限公司这些七里桥镇本土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打破地区界限和小团体主义,大力加强与全县其他涉农企业像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银光粮油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合作发展关系,为进一步拓宽涉农市场和壮大本土涉农产业奠定好的基础;在农户生产中,要大力广泛实施湖南天龙米业有限公司的发展模式,暨"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订单式农业模式,在农户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三个阶段提供全程跟踪与指导服务,实现多赢,提升农户抵御变幻莫测的市场风险的能力,
形成农民增收的"定心丸"。
四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高效农业应该是科技投入较高、产业集中度较高、有规模、有特色、效益高的集约化的农业模式。这需要在市场需求上寻找突破口,以技术、资金为保障,以当地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为支撑,以实力比较强大的涉农企业为载体,以深加工增加附加值为目的;除了培育以上具有较强实力的本土企业和树立他们良好的品牌形象外,县里、镇上也可以以合适的方法引进外来企业参与良性竞争,在发展当地经济和激励本土企业发展上会有较大作用;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和农村种养殖结构,在品种、规模、质量、效益上统筹兼顾;目前全县比较有影响力和规模的农业资源是大米、茶油、油菜、水果、蔬菜、禽畜(生猪、鸡、鸭)、花卉、鱼类等八大产品,另外,还有比较有特色如肉鸽、肉兔、小山羊、蜜蜂等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以上这些专业户需要zhèng fǔ 部门、涉农企业、科研机构、市场等主体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政府应该在发展高效农业上提供必须的支持扶持措施,为涉农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方便,引导他们更好地"走出去";政府也要推动以上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各主体间的多赢,形成农民增收的"保险绳"。
五是努力完善涉农服务体系。目前,农村的涉农服务需求与各种提供者的供给来看还存在较大差距,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和单位以及企业、科研单位、市场在提供这种涉农服务资源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要更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切忌不能搞对农民无多大实际利益的形象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发挥好技术能人和农村专业户、致富能人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整合资源,形成传、帮、带、教的良好机制;针对当地的产业结构和种养殖结构特点与需求,完善涉农服务体制机制;政府在其中应该充当组织者与管理者的角色,更多的依靠科研单位、企业、市场、学校、培训机构等载体的力量来完善涉农服务体系,为农户增收保驾护航,最终形成农民增收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