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挑起对外战争,害了人民。
当时越南政治上危急重重,经济上濒临崩溃,民心尽丧,士气尽失。“越共中央总书记”长征首先就要考虑给老百姓一个交待,让老百姓对政府有信心,他用“罪已诏”的形式实现了这个目的。
越南六大的“认罪书”,是个处理得十分巧妙的危机公关。发了一篇“认罪书”,长征搞了个事件营销,巧渡难关,柳暗花明路一条。
“罪己诏”是古代的中国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如果按现时的叫法,差不多就叫“认罪书”。
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天灾造成灾难,三是政权危难之时。用意都是自责,只是情节轻重有别。
扩展资料
在黎笋刚担任总书记时, 他常自我抑制自己的主见来迎合其它比他资格老声誉高的领导人。越南人民军上将陈文茶在叙述他成功的历史生涯中披露黎笋初期当任总书记时在党内的影响程度:
1959年的一天,陈文茶收听到英国BBC广播电台报导越南共和军与同塔梅地区抗战人员的军事冲突。
陈文茶在一位队友陪同下前往会见黎笋,建议必须派遣北方干部来训练南方干部和战士们,以增强他们的工作和战斗能力并初步要求北方派来一百名年青干部南下。但黎沉默几分钟后说,政治局难以批准此建议。在陈的坚持下,黎最后认为最好把要求的人数减少,一半人数的数字被提出。但黎笋说若人数更少,他保证将会得到批准。终于,两人达成妥协的人数为25人。几年后,越共内部权力的均衡情况不再出现。
势力上升
胡志明7a64e78988e69d83361在越共党内所担任的角色日益被减弱, 被限制为 “ 一位久经考验的外交家与外交政策的顾问,同时被视为民族与革命的精神领袖的完美人物” 。胡志明的威信与广泛的人际关系,例如胡志明与毛泽东的密切关系,使他掌管越共的政治与外交等方面上的地位屹立不倒;
党内年青的领导人,不管他们喜欢与否,都没法与胡挑战。 然而,直至1965年当美国正式派遣军力介入越南南方之时,胡志明在越共党内的角色只带有象征性质而已。
胡志明身边最亲近的人物武元甲日后亦被孤立与打击。当时国际上的舆论说﹐武元甲是胡志明之后的越南争取独立斗争的第二名英雄。越南境内外的人亦一致认为武元甲是奠边府战役辉煌胜利的指挥者,他是北越部队中一位威信最高的将军。
黎笋有绝对权力的欲望。通过孤立胡志明、武元甲以及其它同志的事件﹐体现出黎笋曾建立了他在河内的不仅是忠实于他,还可共同决心全力推行他的革命目标的领导机器”。 签订1954年日内瓦协议,使黎笋认为,为了革命的成功,他必须以任何的代价,排除哪一位不相信以武装斗争赢取胜利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黎笋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中越边境仍然冲突不断。直到1990年2月13日,中越之间发生最后一次战斗后,边界线才基本归于平静。
越南统一后,黎笋一伙的作为逐渐导致越南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国际处境空前孤立。1986年黎笋死后。长征再度出任越共总书记,并且很快就开始改变黎笋的路线,并扶持被关押多年的另一亲华派大将阮文灵登上越共一把手地位。
阮文灵作为新上台的领导人,在中央决策层中尚无深厚根基,他的一些设想也尚未得到更多领导人的理解和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借盟友老挝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兼部长会议主席凯山·丰威汉1989年10月访问中国之机,让他给邓小平带话,表达与中国和好的意向,表示越南对中国的状况已有了新认识,对中国的态度也有了改变,还说阮文灵希望中国能邀请636f7079e799bee5baa6364他访问中国。
凯山在回国途中在越南短暂停留,向阮文灵转达了邓小平的传话。得到回复后,阮文灵决计绕开当时的外长阮基石,同中国领导人直接会面。
在获知阮文灵的真实意图后,中国方面回复:欢迎阮文灵总书记和杜梅部长会议主席于9月3日至4日对中国进行内部访问,也欢迎越共中央范文同顾问同时前往。鉴于亚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为便于保密,会谈地点将安排在四川成都。
9月3日越方抵达成都,下午双方领导人会谈,晚上中方宴请。9月4日上午继续会谈,下午越方专机离成都回国。两国领导人在会晤中主要讨论了如何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和恢复中越正常关系问题。最后,越方同意按中方提出的方案去向金边方面说服工作。关于中越关系,双方都本着向前看的态度,没有去翻老账。会晤结束时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会谈纪要”。成都会晤一年后,1991年11月,越共中央新任总书记杜梅和新任部长会议主席武文杰访问中国。两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中越关系实现正常化。
1986年7 月10日,黎笋走到了生命的终点,终年七十九岁。
7 月14日,政治局会议推选长征继任越共中央总书记。长 征和黎笋同一年出生,却比黎笋晚两年逝世。只因为他多活了两年,虽然期间只 作了半年总书记,但正是由于他的布局,越南开始掉转船头驶向中国了。
对长征 来说,这总书记之职是迟到的。如果不是三十年前,他在土改上出现了一些失误, 总书记之职铁定是他,当时胡志明已经放手让他主持全面工作了。上台之初的长 征,面对危局,一脸的悲戚。当时越南的经济濒于崩溃:作为热带农业国的越南,所产粮食竟不足以养活本国人民,每年要进口三、四十万吨。仅有的一点工业,开工率不足50%。物资严重匮乏,物价成 五倍、十倍地上涨。职工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平均三、四百越元,只够在自由市场买一件衬衣,或一公斤猪肉,或十几公斤大米。甚至连军队的基本生活需要也无法 维持。越军报披露,北方前线部队“伙食很糟,御寒衣服不足”,士兵没鞋穿,有时几个人合穿一套衣服。被俘的越南士兵供称,“参军e68a84e799bee5baa6362以来,没吃过饱饭,当了俘 虏,反而吃上了饱饭,值得”。
政治上危急重重,经济上濒 临崩溃。民心尽失,士气尽失。长征首先就要考虑给老百姓一个交待,让老百姓 对政府有信心。咋办?他用“罪已诏”的形式实现了这个目的。本博秦全耀始终认为越南六大的“罪己诏” ,还是个处理得十分巧妙的危机公关。发了一篇“认罪书”,长征搞了个事件营销,巧渡难关,柳暗花明路一条。
“罪己诏”是古代的中国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如果按现时的叫法,差不多就 叫“认罪书”。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天灾造成灾难,三是政权危难之时。用意都是自责,只是情节轻重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