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二十四拜按步位分前中后三个步位,礼拜数分前七后八中九拜,前七拜中间第四拜时到贡案桌敬香,百中九拜时第五拜时到贡桌敬酒,后八拜时第四或第五拜时到贡桌送纸钱。三里不同度,十里改规矩,一家之谈,见笑。一般是儿女行的,兄弟姐妹12拜。 二十四拜礼也叫‘大礼’。行礼问时须有唢呐伴奏。行礼者面对供桌,从东南始,作一揖,四叩头,站起答;左脚向左前方跨一步,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右脚向右前方跨一步,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右脚向右後方退一步,作一揖,四叩头,站起;版左脚向左後方退一步,作一姆,四叩头,站起;右脚向右方平迈一步,作一揖,四叩头,站起。因其共叩拜二十四下,故称‘二十四拜’,由此可见清代礼节之繁权缛
因地而异,农村办事一般比城市复杂。以我们这里为例,死前后辈们会守孝,去世后立即通知邻居,尽可能快为老人更衣梳妆。然后支一个板床,方向要根据太岁方位推算,万万不可冲撞太岁。然后,差遣村里人去给亲戚报丧,丧事一般拉扯大,沾亲带故,子女的亲家都要派人来,先是吊丧,其实可能应该叫悼丧,吊丧这几天亲戚都来悼念,给死者上香,邻里开始筹划办事流程,哪些人去挖墓,哪些人负责墓地需要的转头水泥,水,沙子等。谁去联络厨师,谁去联络板凳桌子(待客用,农村是请厨师来家里做,摆几十桌,客人一次上不完就轮流就餐),谁去买食材,谁去联络乐队、戏子等等。
主要的是,按照风水先生看的日期去安排,按照他看的墓地的位置和方向去挖墓坑。如果明天安葬,今天就要搭好帐蓬,摆好桌椅,所有邻居以及自家家族的人过来接受工作分配。随后厨师和妇女们加工食材,男人们准备迎接客人,这个环节叫“迎情”,也就是客人逐个表示自己来为老人送行的仪式,这个仪式,不是说随随便便祭奠就完了,很累人。具体过程就是,在村里另一个位置设个点。办事方专门安排的人,抬着一个桌子,上面用白纸黑字写的一个大大的“奠”字挂在桌子前面,桌子上有香烛,桌边站两个为客人递香烛的人。逝者子孙们要跪在路两边,客人从中间上前到桌上点香,然后退三步作揖、磕三个头,逝者子子孙孙在路两边陪着磕头,磕三个头后再向桌子作揖,然后向左边的两个侍者作揖,这就是“迎请”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这一众人步行到家门口的灵台前,快到的时候,乐队会开始奏乐,然后再来一遍第一步。这两步完成了,算是把一个客人的情谊迎接完了。但……客人起止这么一个?几十号上百号呢!一个一个来回跑“迎请”还没完,逝者的这一群子孙的腿就站不直了……
“迎请”这个忙完了基本就吃晚饭了,子子孙孙,尤其是男性后代要狼吞虎咽迅速吃饭,后面更累人。先是转移灵位,把灵位转移到外面搭建的台子上。然后,子子孙孙按照年龄和地位分别“献饭”。“献饭”跟“迎请”差不多,但这次的主角不是客人,而是逝者的子孙、女儿、孙女、儿媳等等,也是按照备份和年龄一个一个来。主角站在最前,痛哭流涕,后面所有子孙跟在其身后,也都痛哭流涕(有的人是真心难过,也有的人是为了表现,反正哭声震天,一个个哭的眼泪鼻涕糊了一身)每个子孙旁边两个人扶着,如果搀扶者不够,就先以最前面辈分高、年长的为主。这虽然是形式,但是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人,已经被熏陶,因为,这是子孙们最后一次孝敬逝者的机会了,一种老人再也看不见的孝敬,同时也是一种永别啊,所以经常有子孙后辈嚎啕大哭,哭的站不起来,哭的看者伤心,听者落泪。每个人献饭,都是从院子开始,一众子孙跪倒一片,献饭的主角举着双手大哭着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饭,然后起身,从院子哭道外面的灵台前,献饭者跪在灵台前,其他人跪在两边。这时灵台前两旁的逝者会用话筒宣告献饭者和死者的关系,然后两个侍者恭敬的结果献礼,放在灵台前,这都是有规矩的,不是乱摆,类似于政务上的排座位。然后,侍者点好香给献饭者,献饭者这时候已经哭的要趴下了……旁人搀扶下,磕头、作揖,每一步都有侍者用话筒庄重、缓慢的筒喊话“一——叩——首! ”……“再——叩——首!”……“三——叩——首!”……孝子谢旨!——。但这时候,一众子孙有的直接跪着趴在地上哭瘫了,哪里管得上一二三……但这种趴着哭比一二三更显得感情深。献饭者轮流完了。那就是奠礼。跟下午的迎请一样,只不过这次不用再去村里那个点来回跑了,和“献饭”一样,陪着每个奠礼的人,从院子里走到门外的灵台即可。来来回回陪玩了所有来客,奠礼就算完了。
然后就是歇一下,然后烧东西,冥币,纸糊的衣物等等,期间任何人不许发出声音。然后就结束了,叫了戏子的开始唱戏,没叫的那就安排一下第二天的事,然后睡觉的睡觉,娱乐的娱乐。这里办丧要暖丧,邻居亲戚要彻夜娱乐,扛不住就休息有人顶替呢。这种时候打麻将打扑克都手痒痒呢。子孙有人负责端茶倒水点烟。午夜再吃一顿饭继续娱乐。第二天的事情简单,先是早饭。然后启丧,就是把棺材放上丧车,子孙哭着一人一条白布在车头上,子孙做着向前拉的样子,其实车是发动的,女儿孙女媳妇之类的坐在车上围着棺材哭,车慢慢的往前走。到了野外就有人劝着别哭了,然后就不哭了,太累了。车就稍微快点,到了墓地,准备好工具,把棺材轻轻放进去,然后子孙中下去几个人把棺材推进墓室,然后封上墓室门。然后就是埋葬,所有子子孙孙女儿孙女之类的跪在坟前哭,村里人有没有关系的基本都来送行,带着自家的铁锹把人埋葬好,再把前一天客人亲戚买来的继续全烧掉。然后子子孙孙提前去村口跪在路两边,等下坟头的事做完了村里人会纷纷回来,子孙们磕头谢过。然后回家,把长孝服换成短的,长的头巾也换成圈状的,然后吃午饭,送客,子孙下午再去坟地,把长头巾烧了,顺便给坟头做个香炉,结束。
期间,还有“打怕怕”,就是去世第三天晚上,家族里的一个有头有脸的人带着鸡,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30子孙中的一部分站在其后,,而且,这一行人每个人万万不可以回头,抱着鸡的人一边走一边轻轻拍打鸡,鸡就会叫,不叫就使点劲,一直走到坟头,绕三圈,然后再回家,全程不许说话不许回头。这个行为的意思就是,逝者去看坟地,然后再回家等着安葬,回来时,魂魄会挑一个人的背趴上去让这个人背着回家。对此有个神奇的事情,很多家庭做这个仪式回来以后,这个队伍中有一个人满头大汗。这很神奇。
然后每七天一次烧纸钱,一共七次。然后,一周年小小的搞几桌菜,有直系血缘后带回来祭拜,烧纸钱。二周年依旧,但没第一周年郑重,可以“请假”。第三周年浓重,除了那些仪式之外,要来的客人和安葬基本一样,但没那么郑重,亲戚不去的话也不得罪人。
但是,每个仪式环节中所有的等待时刻,“孝子”们都是跪着哭的。“孝子”在办丧事期间,泛指所有的子孙、女儿、孙女以及曾孙等等,家族里所有的后辈人等。每当客人作揖,上香,磕头,磕头的时候,子子孙孙都要陪着作揖、磕头。
这位知友,常见的农村丧葬习俗如下:
汉族农村丧葬习俗1、汉族人亡后,首先立丧主(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无孙则以次子)、丧妇(死者之妻,无者为丧主之妻)和司礼,置棺椁寿衣,棺椁用料以松柏为上,桐 木、杉木次之。棺木的板数须成双成对,厚2~3寸,4寸为好,5寸更佳。外形一头大、一头小。薄棺俗称匣子,多用于幼丧。外刷土漆,呈深黑色,有的黑中杂 以红色,内外刷桐油。富有之家棺内底部铺炼熟的糯米灰数寸厚,还有的熔入麻油、松香等。寿衣习惯用单数,5件,7件不等,蓝、藏青、灰色均可,忌用黑色。 不缀钮扣,缀布带系着。衣外系一条白色棉线腰带,线的根数与死者的年龄相同。脚穿棉鞋。、死者弥留之际,亲属静候身旁“送终”。气绝后,烧落气纸,将尸体 移至正屋,置于床板或草铺上,头向下方,脸盖黄裱纸。板下点长明灯,设牢盆(即泥糊盆),烧纸及纸人,又扎纸台插于门外树上,称“望乡台”。死者子女披麻 戴孝,孝子手持哭丧棒,长约3尺。父丧用竹,母丧用桐,取父节在外,母节在内之意,棒上用白纸条缠绕。身系草绳或缠黑纱,穿草鞋或白面布鞋,有的地方赤脚 不穿鞋。光山、新县等地,男性死了,孝鞋口左边披脸子,女性死了则为右边,父母双亡则为双边。接着给死者沐浴,前身7次,后身8次,有的前后各擦3次,穿 上寿衣后入殓。棺底铺香末,末上垫纸或褥,有的还置5枚铜钱。抬尸时,丧主抱死者头部人棺,头朝棺木大头,平直仰卧。头枕3块瓦,脚垫2块砖。口中含钱, 或食物、珠玉。2、盖棺后,用3枚大钉封口。光山县忌用钉,用木楔,棺口用糯米粥糊纸密封。人殓后,棺立中堂为灵堂,亲人按尊卑长幼,男女有序,肃立守灵。亲朋至吊,送以银 钱、孝幛、祭牲(鸡、鱼、肉)、纸钱等物,家人不论长幼均跪门迎接。吊丧期间禁忌颇多,非葬事不谈,面污禁洗,女忌脂粉等。3、出殡前,请道士做斋,和尚念经,超度亡魂,模拟阴间阎府种种酷刑,请其一一破除,以拯救亡魂,免遭阴间之苦;将纸扎金银山、楼宅亭阁、佣人仆役、车马服 饰、望乡台等焚化,供亡人阴间使用;做堂祭,由丧主或司礼哭诉祭文,追述亡人生平事迹和德行。官绅之家为取吉祥,对此仪极为重视,往往设大型道场,搭祭 坛、祭棚,念经数日,小礼1日,大礼3、5、7日不等,奢费无数。1、3、5日的不树幡,只挂各种神像;7日斋的要树大幡,道士采八卦和二十八宿,意为上 天进表。做斋最后一日,在一空地上铺一层柴草,将死者所用衣物付之一炬。出殡通常在亡后3日,富者有“五七”、百日、三年出殡的;拘忌风水者,有停数十年 不葬的。出殡之际,亲友全体举哀,助丧者将牢盆举起,让丧主头顶片刻后摔碎于地,即碎便起棺,鞭炮,鼓乐齐鸣,孝匾、挽联、挽幛与执法器的道士、和尚、风 水先生及吹打乐班先导,丧主手持招魂幡或手捧亡人遗像“拽纤’(长约4丈的白布一头束于丧主头上,另一头搭在棺头)随后而行。抬棺者8人,俗称“八仙”。 途中亲友设路祭,须停棺受祭,孝子陪拜叩谢。4、坟地位置由阴阳先生确定,葬前打井坑,须一次挖成。棺至后,先绕坟坑3周,再由丧主在坑内略躺片刻,谓之暖坑。坑内撤五谷,将一定数量的陶、石器、钱币等 随葬,俗称散财。棺落坑小头朝前(方向一般为东南),大头朝后,由风水先生“分经调向”,定好棺位,然后用石灰填筑,封土。5、亡人安葬后,还要举行各种祭奠活动。3日内,每日夜晚亲眷到坟上送火把。第三日孝眷到坟前摆祭,接土圆坟。6、从亡人死亡之日起,每7日为一期(即“一七”),到灵前焚香化纸。“五七”时,到坟前烧纸,并将纸制人、马、屋及生活用具烧掉。孝子在“五七”之内(光山 等县是百日内)不能理发剃须,不穿红戴绿,不赴喜宴,名曰“囚七”,替亡人坐牢。下葬后,将亡人灵牌按男左女右安置在供桌上,每日早晚一炉香,中午供饭; 直至满周年。周年时,焚香、化纸,亲友参加祭奠。孝子守父母之孝为3年,伯叔兄弟和夫妻之丧为1年。男穿白鞋3年,女穿白鞋8个月。3年内,头年春节不贴 春联,只贴菱形白纸,子孙不外出拜年,近族人家不贴红联,亲朋在正月十五前后为亡灵拜新年,烧新年纸;第二年贴黄或蓝色春联,第三年贴紫或绿色联,3年后 方可贴红联。满3周年时,隆重祭奠后焚化灵牌,孝子除孝服,去掉白鞋。
中国民间农村丧葬习俗一、过世在农村,亡人为大,老人去世后一般都要经过严格和隆重的丧葬仪式才能入土为安,否则被认为是对亡人的大不敬,会遭受到报应的。老人在去世前,嫡系儿孙必须守在床前聆听遗言和教诲,称作“送老”。在确认老人升天后,燃放鞭炮,将早就准备好的三斤四俩草纸在屋内进行燃烧,称作“倒头纸”。所有儿孙子侄都应大放悲声,以送老人上路。老人升天后,不宜在床上久放,应立即将老人抬下床,停放在正屋大厅的冰棺里。紧接着是布置灵堂,灵堂一般是设在大厅里。然后,将老人床上的被子黄草等用品拿到一个近水的池塘边全部烧掉,称之为“e69da5e6ba907a64332烧枯草”。 老人去世后,其子女应披麻带孝,被称作“孝子”,必须在灵前守孝,不宜随便串门走动。二、把讯通过将近半个钟头的悲泣之后,孝子儿孙们的情绪逐渐回归平静,到了料理丧事的时候了。在农村红白喜事中,资历丰富的年老长者享有最大的话语权。他们经验丰富见多识广,遇到这种事情,他们能沉稳冷静,妥善处理好一切事情。亡人尸休停放好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确定“封殓”、“出殡”和“落葬”的日期和时辰,称作“打破水”。在农村有专职的“道士”来从事这一行业。这些日期和时辰在农村人看来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日子没有看好的话,是没有人愿意来帮忙将死者抬出去安葬的。为了表示对道士的尊重,东家应派一个中年人去道士那里“打破水”。道士会根据死亡老人的生辰八字和死亡时辰推算出“封殓”、“出殡”和“落葬”的日期和时辰。“破水”打好以后,就要安排“把讯”了。“把讯”就等于“讣告”,就是正式地将老人过世的消息告诉所有的亲戚。在过去,“把讯”的人去到亲戚家,将老人过世的消息告诉亲戚家的主人,亲戚家还要煮上一碗面条给把讯的人吃,面条里还要放上几个鸡蛋。把讯的人必须吃掉它,亲戚才会放人,否则认为不吉利。现在“把讯”的程序大大地简化了,出门在外的用电话通知一下,家里有人的还是要派人去把讯,但吃面条这一关就免去了。三、“封殓”、“出殡”和“落葬”老人从过世到落葬一般要在家里停放三到五天或者更长的时间,主要取决于日子吉不吉利。在这停放的时间里,所有邻居和亲朋好友在接到讣告后,都会陆续前来灵堂吊唁,我们那边之为“上香”。凡来上香者要带上一些草纸、鞭炮和花圈;进门时便将鞭炮燃放,来到灵堂前点上一柱柴香,辈份和年龄比死者低的,必须对死者行三拜九叩之大礼。所有上香仪式到封殓那天的白天达到了一个高潮,一般的亲戚都会在这天赶来上香,然后在晚上参加“丧宴”。在为死者封殓之前,还要举行隆重的超度仪式,称作“破狱”。如果死者是女性,仪式会更加隆重,称作“大破狱”。意在为死者洗清冤孽和罪恶,避免在面见阎君后受到更严厉的责罚。做完大破狱之后,封殓仪式正式开始了。封殓时为死者洗拭用的水要经过仪式从池塘里面去取,称作“买水”。由孝子中的长子身披死者寿衣,手捧饭碗,在众人手持火把,敲打锣鼓的拥簇下,前往池塘盛取。买好水后,封殓正式开始,由死者长女给死者梳头。给死者穿衣服是专业的人士操作,他们把事前准备好的棉子为死者卷上,然后穿上寿衣,在农村有上七层下八层之说,意为“上七下八,走路不挞(跌倒的意思)”。穿好衣服后,由孝子抬死者的头和上身,穿衣服的人抬死者的下肢,将死者抬进棺木,死者抬起后的一霎那,应立即将停放死者的床板掀翻。死者入棺后,孝子儿孙应大声啼哭,但不能将眼泪滴入棺材内。在儿孙啼哭的同时,主持封殓的人开始将包好的石灰包一包包地衬放在死者的左右。死者生前用过的日常用品也要放在棺木里面陪葬。当棺木里面被塞得满满的之后,就开始将棺材盖盖上,用铁钉钉死。孝子还得跪在棺材的左侧说“××好走”。封殓至此全部完成。“出殡”一般是在封殓后次日的上午吃完早饭后开始进行,参加抬棺木的人叫“丧下”,一般由八人组成,也叫“八仙”,出殡前的一天早上八仙必须由孝子亲自上门跪请。在出殡的那天早上,东家必须竭尽全力用最丰盛的饭菜款待他们,所有的好菜都必须是双份,称作“双出头”。棺木由八仙结结实实地捆绑在三横两直的木杠上,抬棺木用的木杠称为“喜杠”。送殡开始了,送殡的队伍浩浩荡荡,途经过的农户都要出来燃放鞭炮,孝子要亲自上前跪谢。中途还要将棺木停放一下,叫做“撇灵”。撇灵过后,所有参加送葬的女眷们都必须回去。回去的时候,女眷们必须一边哭一边喊着“某某跟我回家哟......”,意为招魂。棺木抬到了墓地后,八仙开始挖掘墓穴。墓穴一般是在挖掘完后,八仙才回家吃午饭。吃完饭,休息一下,专等时晨一到便开始落葬。在棺木落葬的时晨快要到的时候,孝子和八仙一同来到了墓地。将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完以后,时晨一到,八仙们一个个如狼似虎,气吞山河,将棺木抬起来放到挖好的墓穴里。据说这样可以吓倒阴气,如果阳气不足,棺木会更沉。棺材放到墓穴之后,八仙们还要连抖三下,俗称连升三级,意在将棺木放稳当。落葬完毕,八仙们开始把准备好的石灰将棺材包裹起来,然后用泥土将石灰封盖起来。经过下雨之后,石灰就会形成一个坚固的保护层,将棺土保护起来,保护好的几百年都不会腐烂。四、关山在落葬后的第三天被称作“关山”。这一天也要看吉时将墓碑立起来,立好墓碑后,所有的女儿可以上山祭拜了,去的时候要带上做好的祭奠用的米粑。至此死者埋葬入土的所有程序都彻底完成了。人总是经过一定的时间积累才能不断地成熟起来,年轻的时候以为自己读了一点书,简单地认为一些民俗是迷信行为,其实这也是一种无知。活着的人之所以为死者举行这些活动,在笔者看来,一方面是对生命的敬畏,另一方面是表达对逝者的无限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