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10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37。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七成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接近两成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一成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接近六成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接近两成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一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六成以上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两成以上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一成以上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不到九成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xxxx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九成x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五成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
同时,七成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九成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高中数学社会需要调查报告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正在积极、紧张的讨论和制订过程中,为了更广泛地了解社会各主要行业对高中数学课程和内容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37的需求,以便为“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我们在大学的理、工、文、农(含林医)、经济等专业和社会生活中理、工、文、农(含林医)、经济等行业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方向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有关结论综述如下,本次调查的其它结论见附录三、附录四、附录五、附录六、附录七。
一、调查的对象、内容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我们选取了理科的物理、化学、计算机,工科的工程、机械、电工、无线电、文科的文学、艺术、历史、政治,农科的农业、林业、渔业、地理,以及经济学等专业作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见附录一。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走访提问、资料搜集等形式进行。
二、调查结论
1.对数学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数学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学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专业方向。从卫星到核电站,从天气预报到家居生活,高技术的高精度、高速度、高自动、高质量、高效率等特点,无不是通过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并借助计算机的控制来实现的。产品、工程的设计与制造,产品的质量控制,经济和科技中的预测和管理,信息处理,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经济决策等,无不需要数学的应用。另外,数学文化、数学的思想方法,也处处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2.对现行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使用情况的调查。
本次调查把现行高中数学教材(必修本)和原二省一市,现十省市使用的高中数学教材的15个部分内容分为经常用到、有时用到、偶尔用到和不用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见附录一)。调查结果如下(各个方面的意见不一致,大致统计)。
经常用到:集合与简易逻辑,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幂函数,指数函数,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解任意三角形,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曲线与方程,直线方程,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图象解法,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排列及排列数公式,组合及组合数公式,概率的意义,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发生的概率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期望值、方差,抽样方法,正态分布,线性回归,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函数的连续性,导数的意义,初等函数的求导,函数的最大与最小值,求简单函数的不定积分,图形的面积计算,图形的体积。
有时用到:映射,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数学归纳法,平面向量的运算,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圆的方程,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平面及其基本性质,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用空间向量处理几何问题,总体分布的估计,复合函数的求导,微分的运算,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求简单函数的定积分,微积分基本公式,积分的其它应用,解指数不等式,复数的向量表示。
偶尔用到:解无理不等式,解对数不等式,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多面体,棱柱,球,椭圆极其标准方程,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二项式定理,复数的运算。
基本不用: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棱锥,复数的三角形式运算。
3.对是否可以列入新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查。
本次调查列出24个知识项分为可以与不可以两个方面进行调查(见附录一),结果如下(各个方向的意见不一致,大致统计)。
认为可以列入的有:估算,算法,向量与变换,行列式,矩阵的代数运算(以二维为主),逻辑量词,离散数学初步,数列的递推,条件概率,概率密度,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值与方差,区间估计,相关系数,二项分布,探究性问题,用图形计算器解决问题,用计算机探究问题,数学建模。
认为不可以列入的有:迭代法解方程,矩阵与几何变换,复数的指数形式,复数与三角变换,回归函数,复合函数的积分,分步积分。
对于本次调查的其他部分内容,如应重视哪能数学思想方法,应强调培养哪些数学能力,现行高中教材中“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等内容的功能和意义如何等项的调查正在进行之中。另外,根据附录一、二在网上调查也正在进行。
附录一高中数学社需调查提纲
一、对于下列的现行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在你的工作中是否用到?请填在下列知识点后面的括号内,其中A—经常用到,B—有时用到,C—偶尔用到,D—不用。
1集合(),简易逻辑();2映射(),反函数(),函数的解析式(),函数的图象(),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3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无理不等式(),解指数不等式(),解对数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4平面向量的运算(),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5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任意三角形();6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等比数列();7曲线与方程(),直线方程(),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图象解法(),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圆的方程();8椭圆极其标准方程(),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9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异面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多面体(),棱柱(),棱锥(),球(),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用空间向量处理几何问题();10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排列及排列数公式(),组合及组合数公式(),二项式定理();11概率的意义(),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发生的概率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期望值、方差(),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正态分布(),线性回归();12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数学归纳法(),函数的连续性();13导数的意义(),初等函数的求导(),复合函数的求导(),微分的运算(),利用研究函数的性质(),函数的最大与最小值();14求简单函数的不定积分(),求简单函数的定积分(),微积分基本公式(),图形的面积计算(),图形的体积(),积分的其它应用();15复数的向量表示(),复数的运算(),复数的三角形式运算()。
二、你认为下列哪些内容可以列入新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请填在知识点后的括号内,其中,可以—A,不可以—B。
1逻辑量词()2迭代法解方程()3估算()4算法()5矩阵的代数运算(以二维为主)()6矩阵与几何变换()7向量与变换()8行列式()9复数的指数形式()10复数与三角变换()11条件概率()12概率密度()13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值与方差()14区间估计();回归函数15相关系数()16二项分布()17离散数学初步()18数列的递推()19复合函数的积分()20分步积分()21数学建模()22探究性问题()23用图形计算器解决问ti()24用计算机探究问题().
三、你认为还有哪些数学内容可以列入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
四、你认为高中数学课程中应重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五、你认为高中数学课程中应强调培养哪些数学能力?
附录二高中数学社需调查提纲(二)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正随着教育部组织的中小学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的研制在积极、紧张的讨论和制订之中。为了更广泛地了解社会各主要行业对高中数学课程及内容的需求,以便为“标准”的制订提供充分依据,特请您对下面的问题进行考虑并给出回答。相信您的回答定会对“标准”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感谢您对基础教育的关心和支持,谢谢!
一、高中数学课程中给您留下印象最深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哪些内容和方法对您的影响较大二、您认为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中的“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等内容的功能和意义如何?三、请回答附录一中问题一和问题二。 四、你认为还有哪些内容可以列入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五、对于附录一中问题一和问题二所列的内容,也许在您的工作中或您所在行业中很少用到,但是数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是否对您的工作产生影响?六、您所在行业及您的工作中对数学的需求是什么?七、你认为高中数学课程中应重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八、你认为高中数学课程中应强调培养哪些数学能力?
附录三关于数学在理科中应用的调查报告
我们对理科中物理、化学、计算机基础中数学知识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调查。调查过程中翻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询问了不少相关的专家,现将结果公布如下:一、物理学中的数学知识
数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和工具。离开了数学,物理学几乎寸步难行。现行大学物理系的数学教材几乎囊括了所有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都必需具备相当高深的数学知识。理论物理中所应用的数学知识有:空间及其拓朴、映射、实分析、群论、线性代数、方阵代数、微分流形和张量、黎曼流行、李导数、李群、矢量分析、积分变换(包括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偏微分方程、复变函数、球函数、柱函数、函数、格林函数、贝塞尔函数、勒让德多项式等。实验物理中所应用的数学知识呈主要集中在概率统计学中。包括一维、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概率分布、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极大似然法等。其中概率分布包括伯努力分布、泊松分布、伽马分布、分布、t分布、F分布等。从上可以看出,上述数学知识对物理专业来讲,必需了解,且有的需要深入了解。比如群论、空间及拓朴、积分变换、偏微分方程、概率分布、参数估计等。工科和理科、师范类和非师范类、物理专业和非物理专业、其物理学习中所应用的数学知识也有范围和程度上的变化。工科就没有理科要求高,物理专业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也比非物理专业所学物理课本上的数学知识丰富的多。二、化学中的数学知识
初等化学只是简单介绍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合成。除了相应的计算外,与数学的联系没有物理学那么紧密。高等化学需要更深入的研究物质,因此需要相应的高等数学知识为基础。下面我们就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验两种课程来讨论。化学理论中所应用的数学知识有:级数及其应用、幂级数与Taylor展开式、Fourier级数、Forbemus方法、Bessel方程、Euler-Maclaurh加法公式、String公式、有限差分、矩阵、一阶偏微分方程、二阶偏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包括一阶、二阶、线性、联立)、特殊函数(包括贝尔函数和勒让德多项式)积分变换、初步群论等。化学实验中所应用的数学知识有:随机事件及其概率、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随机分量及其分布、大数定理、中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等。从上面可以看出,化学中的数学知识主要应用于计算,因此大部分是一些数学公式和方程,并没有更深一步理论推导及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的要求。所以,化学专业中数学知识的要求不高,只限于了解并会套公式而已。三、计算机基础中的数学知识
计算机基础与数学联系十分紧密。当今更为火爆的网络软件开发等信息界的精英,大部分是数学出身,数学在计算机中的应用是不言而喻的。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系所开设的数学课程几乎和数学系不相上下,无论广度,深度都达到相当水准。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开发不仅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为基础,而且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些离开数学是不可能的。计算机基础中所应用的数学知识主要有:数理逻辑、图论、数据处理、线性代数、概率分布、参数估计、群论、积分变换、微分方程、拓朴等。计算机系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因为这在软件开发,程序设计上必不可少。笔者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许多计算机系学生辅修或自学产业数学课本,由此可见数学的重要性。四、分析总结
由于物理、化学、计算机基础与数学的联系十分紧密,所涉及的数学知识也十分广博,其需要的基本数学知识、基本技能都应在高中课本中出现,如:逻辑量词、矩阵的代数运算、行列式、初等积分等,为大学奠定基础的高中数学课本还应重视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在调查中也了解到许多非数学专业学习的高等数学即使是数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都有一定的难度。这主要是高等数学的思维方式与思维方法与初等数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适当涉及现行高等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并穿插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另外,数学知识也分为理论型和应用型,理论型的数学学习着重培养思维能力和思考方法。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较深,实用型的数学学习着重培养形象思维、空间想象及联想。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较浅。理论型的数学知识在其它学科中应用的较为广泛。高中数学内容也可适当加入相关内容。
一、农业
在生态农业系统的评价方法用到较多的数学方法:如综合评价法中综合指标值的计算:,其中为第I个指标值(分数或指数),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又如模型评价法中用到数学模型的知识;另外方程式的应用也占很大一部分,如评价农场生态经济的方程式:。
在农业生态工程中能量流,物质流,价值流及生态效率的分析计算中用到的数学知识有百分率的计算、级数、函数、对数、多元方程组、矩阵等。
数学模型的建立,对于农业生态工程的建设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农业生态工程的数学模型严格讲是农业生态工程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经济发展模型,其任务在于提供对于系统现状及其结构,功能的认识,并可以用此去预测系统即将发生的行为,进一步采取某种措施即改变输量的数值及条件,或调节子系统之间的交换速率等等,对系统实施控制,以达到它的“最优化”。
百分率计算、方程等在农业的其它许多方面都有应用,如土壤含水率的计算,作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量遵循方程式等。
二、林业
对于林业,特别要提到的是林学的一个年轻分支——林业遥感,它用了较多的数学方法,建立了遥感定量估测中应用了圆锥曲线、级数、函数、线性代数(特别是向量,特征向量)的大量知识,另外在用遥感方法间接评估气候时用了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如太阳辐射照度N的计算:。圆锥曲线方程在林学的其它方面也有许多应用:如树高(H),胸高直径(D),D与H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双曲线方程:表示,又如生态指数曲线等。
三、渔业
可能有许多非专业的同志会问渔业跟数学知识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可大着呢,看看下面,这些例子:死亡率的数学表达式:;平均丰盛度:;Becerton-Holt补充曲线为参数,种群数量变动中的基本模式其中的—公式,种群出生率b,死亡率z,种群的数量x,种群的比例增长率r=b-z;鱼类的三种生长方程:Van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不对称“S”型生长方程和高次生长方程LL,数学中的方程、导数、积分、微分方程、参数方程、极限、级数等在渔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地理
几何学来源于土地的测量,而几何学的发展又使土地的测量更加精确。数学在地理中是必不可少的,测绘学中是不能缺少几何学这一工具;另外,地下水资源的评价用到数理统计法、解析几何、数值分析等数学方法;地下水的动态和均衡的研究则用到函数,水污染损失估算也用到函数;资源储量与开采关系的研究则用到了积分;在气象领域中数学是关键,如天气预报,常用到概率,微分方程是大多数短期预报的数学核心,描述大气连续变化状态的基本方程实际上是称为navier-Stakes方程的偏微分方程组。在城市建设和空中交道管理中,大多采用坐标法进行定位。
五、医学
医学仪器中用到对数、微分方程、导数、积分、傅立叶变换等。
医学研究中用到概率论,数理统计学,生物数学、运筹学、数理逻辑,集合论和模糊集理论等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教育问题历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教育事业是历朝历代兴国安邦的大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塑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关键。而中学教育又是构成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作为个体,它承担着一个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及人生素养的培养;而作为整体,它则承担着一代代国家新生力量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公德及国民素质的塑造。
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学教育的现状,我利用实习的业余时间,对本市的中学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本市的中学教育在历经不断改革,不断发展后,有了显著的成就,但又存在着问题。现就中学教育现状作报告如下: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市的中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的状况。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的状况,逐年加大对文教事业的投资力度,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从而使学校的布局和城乡人口分布相适应。
但是,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升学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基础教育的目标发生了严重的偏差。“升学第一”取代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37了“人才第一”,“应试教育”代替了“素质教育”,流弊所及,基础教育越来越背离教育方针,许多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已发生变化。学校等级分化严重,教师劳动价值不平等。这些都制约着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较长一段时期来,教育部门及社会考察学校和教师业绩的标准偏重于升学的多寡、分数的高低,加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和“升学为第一目标”的思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于是,为了达到升学目的而采取的(或存在的)一切活动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都无形中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教育部门、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也几乎都卷入了“升学唯一”的怪圈中,从而就出现了诸如下列的种种违反教育规律的现象:
(一)生源质量分布不均,学校管理两极分化。
除了少数省、市(县)级重点中学因有高水平生源的保证 ,有集中本地区优秀教师的条件,在教学中相对遵循教学规律外,其余的学校可以粗分为这样两种情形:一类是除省、市(县)重点学校——“状元”学校外,处于“榜眼”或“探花”地位的学校,它们主要集中在城关或一些重点乡镇。因为要保持固有的名次和地位,所以千方百计网罗生源,实行近乎军营式的管理,教学上加班加点,尤其是几门主课,布置大量作业,进行频繁的补课、考试,可谓对学生“狂轰滥炸”。
(二)管理手段相对单一,育人机制日趋弱化。
在许多教师的班级管理中,学生被分为两类:能升学的和不能升学的。于是管理中出现了保护与淘汰这一简单的思维模式。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往往是对“尖子生”的过分袒护,而对差生则歧视、讽刺、挖苦,甚至贬及学生家长的人格。有的教师还在桌位安排中,把“尖子生”排在最佳位置,把差生放在偏角,或者把差生集中在一块,作为“特区”,并把那些成绩后退的同学随时调入差生群中,以示惩罚。在一些乡镇中学,教师打学生的事情时有发生,学生或忍气吞声,或纠集力量报复,甚至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育人机制的弱化,学生一旦违规违纪,往往缺乏教育,而用面壁罚站、逐出教室、关办公室“反省” 、“遣送”回家等手段处理。有的学校干脆制订了一整套违规罚款制度,从迟到、早退、抄作业到旷课、打架等,都有金额不等的罚法。有的不分青红皂白,把教育责任一股脑儿往学生家长身上推,学生一有学习或纪律问题,就通知家长来校处理,严重的甚至要家长把孩子领回去。束手无策的家长往往用打骂孩子的办法来消气 ,而孩子越发气恨教师与家长。
(三)课程安排严重倾斜,技能训练形同虚设。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为此,国家又规定了一系列需开设的副课和技能课,并配备了相应的教材。可在实际的教学中,除了智育(其实是“应试能力”)被过分强化外,许多学校在美、音、劳方面形同虚设。首先,师资不配套。许多学校,上这些课是“拉夫式”的,谁有空谁上。其次,为了应付检查,教导处的总课表上排着这些课,而实际上,要么自修,要么被英、数、语等主课占用。至于体育比赛、文娱活动等,能减的则减,能取消的就取消 ,以节约一切时间进行文化学习,来应付考试,也防止学生“分心”。
(四)学校等级分化严重,教师价值出现倾斜。
在一个地区内,把学校分为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等不同等级。生源的分配也是按这等级来的,国家的教育投入也以此为据而递减,于是从一开始,普通中学就处在最底层的地位。问题还在于,普通中学里学习好的学生全被城镇中学揽去。除此,有“路子”或有钱的家长,把子女送往各重点学校,造成这些学校的班级严重超编,每班60多人已司空见惯,70~80人一班的也为数不少,于是有的普通中学干脆破罐破摔,教育质量更加低劣,教育状况日益拉大。学校之间教师的价值差异也被拉大,难怪一位从乡下调到城关的女教师说:“在城里,苦死累死都值得。”
以上所列举的现象是主要的,还有诸如“贵族学校”的纷纷冒出,初、高中复习班长盛不衰,家庭教师的日益吃香等现象,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对于上述现象后果的分析如下:
首先,“素质教育”的落实困难重重。由于“应试教育”替代“素质教育”,致使国民的总体素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每年除考入高校学生外,有95%以上的同龄人已经或正在走向社会。这些“劳动大军”是由于文化考试的不合格而被淘汰的,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学校并没有学到多少跨入社会所需的各种知识。近些年,社会民工潮愈涌愈高,打工妹(仔)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可有些企事业单位却为招不到合格的工人而犯愁。据有关资料统计,这些民工以年轻人为主,而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只能干些极简单的体力活。试想,这么一支越来越庞大的低素质的劳动大军怎么去实现现代化?
还有那么一部分青少年,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加上原来生活的养尊处优,有的已变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社会渣滓,成为当前社会治安严重恶化的源头之一。公安部门每年公布的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统计表已说明了问题。虽然这不能全归咎于学校教育,但学校不重视“素质教育”应是一个原因。至于那些升入高校的“ 天之骄子”是否都真正成为合格的人才呢?出现于许多报端杂志上的有关大学生思想、道德、能力、文化素养的报道表明,有一部分是不尽人意的。完全可以这么说,“应试教育”在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的同时,也制造出了大量与现代化要求不适应的社会废品。一个在低素质国民充斥的国家,要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很难的。
其次,学生道德水准严重滑坡。由于思想教育手段陈旧,管理方式单一,学校的道德教育疲软乏力。长期以来,中小学德育普遍存在着“要求太高,内容太空,方法太死,实践太少,测评太虚”等弊端,教育效果不佳,而对考分的长期追逐则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势:成绩好,一好百好;成绩差,一无是处。“三好生”的评定标准更是“智育第一”,家长、社会的心理合力更强化了这一标准。这样,学生的心理发育就很不健全,甚至到了畸形的地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道德滑坡的直接表现是个体意识的无限膨胀,排他情绪的充分显露。我们深知,自私、冷漠的个体心灵是无法构成温暖火热的精神世界的;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国民是缺乏振兴民族的干劲的。因此,从社会学的角度考虑,道德滑坡不仅是青少年成长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民族国家未来的头等大事,我们绝不能等闲视之。
第三,学生的心智发育不健全。青少年时期是最富想象力的,如果学校教育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欲望,再加上知识引导,就会学得更好,并利于创造力的发挥。可是目前的基础教育,把学生一律捆绑在升学的战车上,学生的身心受压抑,活泼的天性被束缚,想象力被抑制,于是不管上大学或入社会,往往缺乏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四,学生体质下降,技能明显低下。由于过分强调智育,许多学校的学生除了上课、看书、做作业外,基本上没有体育锻炼和音美等技能训练。首先,学生体质体能明显下降。据调查,男生能正常跑完1500m,女生能正常跑完800m的已为数不多。某校一次清明节扫墓,许多初中学生却爬不完两百级左右的石级,有的居然中暑。第二天上课,许多人无精打采,说腰酸背疼。体质的虚弱由此可见一斑。其次,学生应有的音体美技能严重缺乏。笔者所在的师专中文系一年级某班50位学生,10人会点儿乒乓球,绝大多数不会篮球、排球、羽毛球、足球。全班有点儿美术基础的只有2人,会识简谱的只有几个师范保送生。试想,这些学生要成为合格的中学教师,他们在三年中将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第五,农村教育呈滑坡趋势。首先,乡镇中学生源的大量流失,成绩较好的一类流向城镇中学,成绩极差的一类流向社会。在校生,也不知要学什么,能学多少,只知要学三年。其次,教师积极性严重受挫。生源流失,待遇低下,工资拖欠固然是原因,更主要的是由此导致教师本身的价值得不到体现,令大量教师感到寒心 。农村教育的滑坡,对我们这个农业大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影响是巨大的。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漫话教育》中说过:“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直至今天,这几句话仍有着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方面的任何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一代人培养的失误。为此,老师必须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把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和提高心理水平作为整个职业生涯的基本任务;不断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克服倦怠心理;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刻苦磨砺,追求最高境界。这些都是即将为人师的我们所必须意识到的,并开始为日后能成为学生的好老师而着手准备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36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