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第一编 行政文体
第一章 行政机关公文
教学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法定公文的概念、特点、分类及构成要素和写作要求;各公文文种的用途;某些文种的分类;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的一般写法。“公文”部分和下面的“事务文书”部分涉及的文种较多,因而容量较大,问题较多。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应当着重掌握的问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5题有:
一、概述
1、重点掌握公文的概念和特点。
公文有公文的概念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公文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在公务活动中所用的文字材料。广义的公文专指法定公文。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列出的十三类公文。这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公文的特点主要有:
(1)法定性;
(2)政策性;
(3)实用性;
(4)实效性;
(5)规范性。
2、掌握公文的基本功用。
公文的基本功用有:
(1)颁布法规,传达指示;
(2)反映情况,请示工作;
(3)联系工作,商洽公务;
(4)宣传教育;
(5)依据凭证。
3、掌握公文的分类。
(1)依照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的不同,可将公文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种。
(2)按照紧急程度可将公文分为紧急公文和普通公文两大类。紧急公文又分为“特急”和“急件”两种。
(3)按照有无保密要求和、及秘密等级可将公文分为无保密要求的普通文件和有保密要求的保密文件两大类。保密文件
又分为绝密文件、机密文件和秘密文件三类。
(4)按照具体职能的不同,可将公文分为法规性公文、指挥性公文、报请性公文、执照性公文、联系性公文、实录性公文六大类。
二、公文的体式
1、了解公文的构成要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将构成公文的诸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个部分。
(1) 眉首部分又称文头部分,通常有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诸要素构成。
(2) 主体部分又称行文部分,通常是由公文标题、主送机关、公文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公文生效标识、附注等项目构成。
(3) 版记部分又称文尾部分,通常是由主题词、抄送机关名称、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等项目构成的。
2、了解公文的构成格式。
3、了解公文的印装规格。
三、重点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要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规定;
2、要了解实际情况;
3、要遵循各项行文规则
(1)文种的选用要正确
(2)行文关系的确定要妥当
(3)制发程序的安排要合理。制发公文的程序主要包括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等程序。
四、各类公文的写作要领
(一)命令
1、了解命令的用途:《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命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2、了解命令的特点:命令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极强。
3、了解命令的分类:命令主要包括发布令、行政令、嘉奖令三种。
4、了解命令的写法。
(二)决定
1、掌握决定的用途:《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消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2、了解决定的特点:决定是一种重要的指挥性和约束性公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对某些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都可以用决定。
3、了解决定的分类:按照具体用途和内容的不同,可将决定分为两类,一类是对重要事项作出的决定,一类是对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的决定。
4、了解决定的一般写法。
(三)公告
1、掌握公告的用途:《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2、了解公告的写法。
(四)通告
1、掌握通告的用途:《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2、掌握通告的写法。
(1)标题。
通告的标题有多种写法,一是完全式标题,包括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二是省去事由,只写发文机关和文种;三是省略发文机关,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四是只有文种,也就是“通告”。
(2)正文:通告的正文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开头概述发文的目的,主体写明通告事项,结尾写明执行要求等,惯用的结束语有“特此通告”等,结尾也可省略。
3、了解写作公告、通告的注意事项:
(1)要写得通俗;
(2)要写得具体;
(3)要写得清楚。
(五)通知
1、重点掌握通知的用途:《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2、掌握通知的特点:通知是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传达指示、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布置工作与周知事项时所用的一种下行公文,有时也是告知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的平行文种。通知用得最为广泛,因而使用频率很高。通知具有使用范围的广泛性、文种使用的晓谕性和行文方向的不确定性等特点。
3、了解通知的分类:按内容和功用的不同,通知可以划分为批示性通知、指示性通知、告知性通知、任免通知四大类。
4、重点掌握通知的写法。
(六)通报
1、重点掌握通报的用途:通报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用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通报有关情况的公文。
2、掌握通报的分类:根据内容不同,通报可以分为表彰性通报、批评怀通报和情况通报三种。第一表彰性通报。是用来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介绍先进经验或事迹,树立典型,号召大家学习的通报。第二批评性通报。是用来批评、处分错误,以示警戒,要求被通报者和大家吸取教训的通报。第三情况通报。是在一定范围内传达重要情况和动向,以指导面上工作为目的的通报。
3、掌握通报的写法:通报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要求如下:
(1)标题。通常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少数地方和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集资问题的通报》;另外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给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救人的王××同志记功表彰的通报》。此外,有少数通报的标题是在文种前冠以机关单位名称,如《中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通报》;也有的通报标题只有文种名称。
(2)主送机关。除普发性通报外,其他通报应该标明主送机关。
(3)正文。通报正文的结构通常由开头、主体和结尾等部分组成。开头说明通报缘由;主体说明通报决定;结尾提出通报的希望和要求。不同类别的通报,其内容和写法有所不同。
4、了解通报的特点:
第一, 严肃性;
第二, 教育性;
第三, 典型性
第四, 时间性。
(七)议案
1、了解议案的用途: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是指国家大会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向本届大会提出,并请求大会予以审议的文书。
2、了解议案的特点:议案一般涉及重大问题,具有建议性、可行性特点。《宪法》第7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分别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3、了解议案的写法:
全文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组成。正文包括提出议案的案由、案据和方案三部分。议案撰写要目的明确,理由充分,文字简洁,忌用命令口气。
4、了解写作议案的注意事项:
第一, 要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行文;
第二, 要言之有理。
(八)报告
1、掌握报告的用途: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2、了解报告的种类:按性质的不同划分为:综合报告、专题报告;按行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呈转性报告
3、掌握报告的写法
(1)标题:报告的标题常见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另一咱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
(2)正文。报告正文的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语等部分组成。开头。主要交代报告的缘由,概括说明报告的目的、意义或根据,然后用“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语转入下文。 主体。这是报告的核心部分,用来说明报告事项。它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工作情况及问题;二是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意见。 在不同类型的报告中,正文中报告事项的内容可以有所侧重。工作报告在总结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下一步工作安排意见,大多都采用序号、小标题区分层次。建议报告的重点应放在建议的内容上,也可以采用标序列述的方法。答复报告则根据真实、全面的情况,按照上级机关的询问和要求回答问题,陈述理由。递送报告,只需要写清楚报送的材料(文件、物件)的名称、数量即可。 结语。根据报告种类的不同一般都有不同的程式化用语,应另起段来写。工作报告和情况报告的结束语常用“特此报告”;建议报告常用“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答复报告多用“专此报告”;递送报告则用“请审阅”“请收阅”等。
(3)落款:如果标题中有发文机关名称,这里不再署名。而一般情况下,要求在右下方署上机关单位或主要负责人姓名。之后,于其下写明年、月、日期,并加盖单位公章或主要负责人印章。
(九)请示
1、掌握请示的用途: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决断、指示、批示或批准事项所使用的呈批性公文。
2、了解请示的分类;根据内容、性质的不同,请示分为请求指示的请示、请求批准的请示。
3、重点掌握请示的写法:
(1)标题。请示的标题一般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另一种是由事和文种构成。
(2)主送机关。请示的主送机关是指负责受理和答复该文件的机关。每件请示只能写一个主送机关,不能多头请示。
(3)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语等部分组成。
1)开头。主要交代请示的缘由。它是请示事项能否成立的前提条件,也是上级机关批复的根据。原因讲的客观、具体,理由讲的合理、充分、上级机关才好及时决断,予以有针对性的批复。
2)主体。主要说明请求事项。它是向上级机关提出的具体请求,也是陈述缘由的目的所在。这部分内容要单一,只宜请求一件事。另外请示事项要写的具体、明确、条项清楚,以便上级机关给予明确批复。
3)结语。应另起段,习惯用语一般有“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或“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研究执行”等。
(4)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个项目内容。标题写明发文机关的,这里可不再署名,但需加盖单位公章,成文时间××××年××月××日。
4、掌握撰写请示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 要正确选用文种;
第二, 要做到一文一事。
第三, 要避免多头请示。
第四, 要避免越级请示。
5、掌握报告与请示的区别
第一,具体功用不同;
第二,内容含量不同;
第三,行文时机不同。
(十)批复
1、掌握批复的用途:《办法》规定: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下级机关遇有本单位无权、无力、无法解决的事项需要向上级机关请示时,上级机关就使用“批复”这一文种答复请示事项。批复的内容主要是对请示事项明确表态,或同意,或不同意,或部分同意,有时还对请示事项作出修正、补充。
2、批复同复函的区别
第一,行文方向有所不同;
第三, 重要程度有所不同。
3、重点掌握批复的写法
批复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几个部分。
(1)标题。批复的标题有多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批复事项、行文对象和文种构成;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第三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第四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加原件标题和文种构成。
(2)主送机关。批复的主送机关是指与批复相对应的请示发文机关。授权性的批复,主送机关应当是被授权发布施行行政法规和规章的下级机关。
(3)正文。正文是批复的主体,其内容比较具体单一,层次构成相对固定。其中除授权性批复与一般批复的写法有所不同外,其他批复的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开头。通过引叙来文以说明批复缘由。首先点明批复的下级机关并写明来文日期、标题和文号,以交代批复的根据。主体。主要说明批复事项。应当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和实际情况,针对“请示”的内容给予明确肯定(或否定)的答复或具体的指示,一般不进行议论。也有的批复,在批复事项后面概括提出希望和要求,进一步强调批复的主旨。 3)结语。一般用“此复”“特此批复”等习惯用语。
(4)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个项目内容。署名写上批复机关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成文时间写明年、月、日。
4、了解写作批复的注意事项
第一, 要态度鲜明;
第二, 要全面周详;
第三, 要迅速及时。
(十一)意见
1、了解意见的用途:《办法》规定: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2、了解意见的写法:
一般包括标题、成文时间、正文等几个部分。有时在成文时间前注明发文机关名称;如果以文件形式行文下发,还应有主送机关。
(1)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意见》。
(2)成文时间:可在标题之下或正文之后注明。
(3)正文:包括发文缘由和具体意见两部分,有时还有贯彻执行的要求。
3、了解写作意见的注意事项
第一,看法要明确;
第二,办法要具体。
(十二)函
1、 了解函的用法:《办法》规定: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或者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
2、 了解函的分类:按发文目的分。函可以分为发函和复函两种。发函即主动提出了公事事项所发出的函。复函则是为回复对方所发出的函。按内容的不同,划分为知照函、催办函、邀请函等。
3、 掌握函的写法:
(1)标题。公函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另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
(2)主送机关。即受文并办理来函事项的机关单位,于文首顶格写明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其后用冒号。
(3)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结语等部分组成。
1)开头。主要说明发函的缘由。一般要求概括交代发函的目的、根据、原因等内容,然后用“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或“现将有关事项函复如下:”等过渡语转入下文。复函的缘由部分,一般首先引叙来文的标题、发文字号,然后再交代根据,以说明发文的缘由。
2)主体。这是函的核心内容部分,主要说明致函事项。函的事项部分内容单一,一函一事,行文要直陈其事。无论是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还是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等,都要用简洁得体的语言把需要告诉对方的问题、意见叙写清楚。如果属于复函,还要注意答复事项的针对性和明确性。
3)结尾。一般用礼貌性语言向对方提出希望。或请对方协助解决某一问题,或请对方及时复函,或请对方提出意见或请主管部门批准等。四)结语。通常应根据函询、函告、函商或函复的事项,选择运用不同的结束语。如“特此函询(商)”、“请即复函”、“特此函告”、“特此函复”等。有的函也可以不用结束语,如属便函,可以像普通信件一样,使用“此致”、“敬礼”。
(4)结尾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内容。署名机关单位名称,写明成文时间年、月、日;并加盖公章。
4、 掌握写作函的注意事项:
第一, 文种的选用要正确;
第二, 内容要简洁;首先要注意行文简洁明确,用语把握分寸。无论是平行机关或者是不相隶属的行文,都要注意语气平和有礼,不要倚势压人或强人所难,也不必逢迎恭维、曲意客套。至于复函,则要注意行文的针对性,答复的明确性。
第三, 措辞要得体。
(十三)会议纪要
1、 了解会议纪要的用途:适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2、 了解会议纪要的种类:
按内容和功用的不同,划分为指示性会议纪要、通报性会议纪要、消息性会议纪要。按会议性质的不同,划分为日常行政工作会议纪要、大型专题工作会议纪要。
3、 了解会议纪要的写法:
会议纪要的写法因会议内容与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就总体而言,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构成。下面主要讲讲标题和正文的写法。
(1)标题。会议纪要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形式。1)单标题:由“会议名称+文种”构成。如《全国城市爱国卫生现场经验交流会纪要》、《关于改革××局、××局管理体制的会议纪要》等。2)三要素构成的标题:发文机关、会议名称和文种构成,如《××集团公司经理办公室会议纪要》。3)双标题:由“正标题+副标题”构成。正标题揭示会议主旨,副标题标示会议名称和文种。
(2)正文。公议纪要正文的结构由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1)前言。首先概括交代会议的名称、时间、地点、主持人、主要议程、参加人员、会议形式以及会议主要的成果,然后用“现将这次会议研究的几个问题纪要如下:”或“现将会议主要精神纪要如下:”等语句转入下文。这项内容主要用以简述会议基本情况,所以文字必须十分简练。 具体写法常见的有两种:
第一种:平列式。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和主持人、会议议程等基本情况采用分条列出的写法。这种写法多见于办公会议纪要。
第二种:鱼贯式。将会议的基本情况作为一段概述,使人看后对会议有个轮廓了解。
2)主体。是会议纪要的核心内容,主要记载会议情况和会议结果。写作时要注意紧紧围绕中心议题,把会议的基本精神,特别是会议形成的决定、决议,准确地表达清楚。对于会议上有争议的问题和不同意见,必须如实予以反映。另外,在具体写法上,不同类型的会议纪要,写法也有不同。决议型纪要,主要根据中心议题,着重把会议形成的决定、决议的具体内容一一表述清楚。综合性纪要,主体内容则侧重于突击会议的指导思想,全面介绍会议的基本情况。常见的写法有三种:
第一条文式写法。就是把会议议定的事项分点写出来。办公会议纪要、工作会议纪要多用这种写法。
第二综述式写法。就是将会议所讨论、研究的问题综合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谈一个方面的内容。较复杂的工作会议或经验交流会议纪要多用这种写法。
第三摘记式写法。就是把与会人员的发言要点记录下来。一般在记录发言人首次发言时,在其姓名后用括号注明发言人所在单位和职务。为了便于把握发言内容,有时根据会议议题,在发言人前面冠以小标题,在小标题下写发言人的名字。一些重要的座谈会纪要,常用这种写法。
3)结尾。属于选择性项目。一般是向受文单位提出希望和要求。有的则没有这部分,主体内容写完,全文即告结束。落款: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内容。
(3)落款署名只用于办公会议纪要,写明召开会议的机关单位名称。一般会议纪要则不需要署名,不加盖公章。至于成文时间,如果在首部已注明,就不再写。
4、 了解写作会议纪要的注意事项:
第一, 要作好会议记录;
第二, 要突出会议要点;
第三, 要善于整理会议意见。参考资料: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院
通告: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35
周知类通告。主要是使受文者了解重要情况、重要消息。因此文中不提直接的执行要求。
执行类通告。主要向受文者交待需要遵守、执行的政策、措施以及其他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强制力。
通告的写作格式
通告由标题、正文、发文机关和日期等部分组成。
标题 : 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使用发文机关加文种、事由加文种或只写“通告”二字。
正文: 由缘由和通告事项两部分组成。缘由为发布通告的原因和根据,事项为须知和遵守的内容。用“特通告如下”转承连接。通告事项是面对大众的,应简洁明了,叙述清楚,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结尾部分可提出要求、希望,并用“特此通告”作结。有时也可不写,形式比较灵活。
署名和日期 :正文后签署发布通告的机关名称和日期。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聘用干部。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通知和通报有相似的一面,两者都具有知照性的特点,可以用来沟通情况,传达领导机关的意图。但两者的功用又明显不同:通知提出工作意见和办法,要求遵照执行或限期执行;而通报则着眼于思想和路线方面的教育。
通报的格式:
1、标题
由制发机关,被表彰或被批评的对象和文种构成。通常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另外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
2、主送机关
有的特指某一范围内,可以不标注主送机关。
3、正文
表彰(批评)通报正文结构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说明表彰或批评的原因,即写清先进事迹或错误事实的经过情况,要求用叙述的手法真实客观地反映事实;
第二部分,对所叙述的事实进行准确的分析,中肯的评价,做到不夸大、不缩小,使人们能从好的人和事物中得到鼓舞,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第三部分,一般是对表彰的先进或批评的错误作出嘉奖或惩处。最后还要根据通报的情况,针对现实的需要,发出号召或提出要求。
4、落款
写上发文机关名称及发文日期。
扩展资料:
通知和通报的区别:
1、告知的内容不同:通知:告知的主要是工作的情况,以及共同遵守执行的事项。通报:告知正反面典型,或有关重要的精神或情况。
2、目的要求不同:通知:要求受文机关了解要办什么事,e68a84e79fa5e98193364该怎样办理,要求遵照执行。通报:主要是交流、了解情况,起教育宣传作用。
3、表现方法不同:通知:主要是叙述,告知人们做什么,怎样做,叙述具体。通报:兼用叙述、分析和议论,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4、其他
通知:事实尚未发生。
通报:以事实作前提。
通报事情的性质、范围大于通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