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桃园结义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三国演义为何要写桃园三结义和《三国演义》开篇,为何安排桃园三结义?这样的安排有何深意?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三国演义为何要写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脍炙人口的故事,书上记载: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 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 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 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祭罢天地,复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
这便是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其实历史上本没有桃园结义,但是有其雏形。三国志记载: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那么小说为何要写桃园三结义呢?
其一,刘备关羽张飞情同手足,恩若骨肉,关羽在曹操处得到曹操的重用,但关羽对刘备始终痴心不改,为了刘备不惜千里走单骑: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乃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可见,就是因为刘备的优秀,才让关羽张飞舍命相随。
其二,表现了作者对刘备的景仰。和曹操出身显贵不同,刘备没有根基,甚至没有兄弟宗族的辅佐,一个人肩挑大任,虽然想做一番大事业,毕竟人单势孤,这时候作者便想到他和关羽张飞的事情来,一样的侠肝义胆,一样的豪气干云,一样的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最后刘备能成就大业,关羽张飞出力颇多。
其三,强调关羽张飞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对于刘备阵营里谁是二把手争议不断,有人说是诸葛亮,有人说是关羽,其实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得出来,关羽张飞才是自己的左膀右臂,一声兄弟亲情无限。
其四,传统书籍的影响:一般认为,《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在这之前,元代至治年间(1321-1323)刊行的《全相平话五种》之一的《三国志平话》,虽然只有8万字,但已初步具有《三国演义》的主要轮廓。其中就有"桃园结义" 一节,先是关羽杀了贪财好贿、酷害黎民的本县县令,逃往涿郡,张飞见他状貌非俗,谈吐有志,遂邀至酒店共饮。恰好刘备卖履后也进了酒店,几杯酒共饮之后,三人情投意合,遂共邀至张飞庄后桃园,各序年甲,"宰白马祭天,杀乌牛祭地","同行同坐同眠,誓为兄弟"。这与《三国演义》的描写已大同小异。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统计,以三国故事 为题材的元人杂剧已有四十多种,几乎是三国的主要人物都被搬上了戏剧舞台,对《三国演 义》的成书也起了重要作用。其中也有专门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一出戏,情节与《平话 》又有不同,写关羽杀了趁乱图谋立为王的州尹,逃到涿郡范阳,一日到张飞的肉店买肉下 酒,屠刀却被张飞事先用千斤巨石压住。关羽搬动巨石,让张飞钦佩不已。张飞往客店相访,先拜关羽为兄,后又遇见刘备,见他容貌堂堂,有富贵之相,又是帝王后裔,于是与关羽共拜备为兄,三人共到城外桃园,杀牛宰马,祭告天地,誓共生死,同扶汉室。
一、《三国演义》开篇,为何安排桃园三结义?这样的安排有何深意?
《三国演义》一开场,就是刘备、张飞和关羽,桃园三结义。桃园三结义的故事雏形,并不是罗贯中所独创,故事的雏形,在元朝就已经形成了,元朝杂剧戏曲中,就有一场叫做《桃园结义》,这个版本的桃园结义,想必很多人没有听过,它与人们印象中的桃园结义,有很大的不同:
张飞还是开店卖猪肉的屠夫,他与刘备关羽相识的过程,很是有趣。有一天,张飞百无聊赖之际,在店铺门前放下一把屠刀,然后用千斤来重的巨石压住屠刀,贴告示道:”谁能搬开巨石取出屠刀,店内猪肉免费任取。“,很多附近的大力士都来挑战,却没有一个成功的,直到路过了一个丹凤眼的九尺大汉关羽,关羽搬开巨石,取出屠刀,挑战成功,然而关羽却不取奖品。
不久之后,张飞打听到关羽的住处,跑来与关羽结拜为兄弟,再过了一段时间,二人在街上撞到了耳垂过肩的刘备,觉得此人有贵相,于是请他喝酒,结拜为兄弟。到了《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稍微有些改变,张飞还是开店的商人,刘备则是织草鞋的落魄贵族,而关羽则是逃难的流浪汉。仔细分析下他们的身份,除了张飞是小资产阶级,刘备和关羽都是社会的底层人物。
所以就把桃园三结义安排在小说的第一回,罗贯中不仅仅是小说家,他还是个戏剧家,《三国演义》某种意义上是接近戏曲和说书的,将桃园三结义安排在小说开局,便能让台下的观众们感同身受,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同刘备张飞和关羽的身份,因为他们三人虽然出身低微,但是将来都是叱诧风云的英雄,总而言之,这样的安排,一开局就给了观众遐想的空间。
刘备、张飞和关羽,代表的是底层民众,有句老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也就是说,他们并不像公子王孙一样,天生就拥有了很大得优势,他们要想谋生发迹,得靠自己的双手奋斗,然而个人的力量是很薄弱的,于是自然而然就会产生”金兰结义“,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拜把子“。
这是旧时社会一种常见的现象,刘备如此,刘备的先人汉高祖刘邦也是如此,秦末之时,刘邦和项羽起初还曾结拜为兄弟,当时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反秦。
从整体上看,处境越不妙的人,越需要结拜兄弟,而这些人又以底层民众为多,只有结拜了,才能进一步拉近朋友之间的距离,为达成共同目标,凝聚更大的力量,获得更多达成目标的可能性。《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戏剧家,是说书人,他洞悉群众心理,所以有意将桃园三结义,安排在了小说的第一回。
二、刘关张为什么要“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三、桃园三结义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罗贯中把它放在《三国演义》开篇的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文中描写到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刘备,然后巧然的机会刘备认识了张飞和关羽,三个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结为兄弟。
在文中结尾描述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刘备,字玄德,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他本是东汉皇帝的远亲。自从桃园结义后,请出诸葛亮,才和魏、吴三足鼎立,三分天下。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国号为汉,建都成都。公元223年,刘备病死在蜀国。
关羽,字云长。公元200年刘备战败,关羽被曹操俘虏,极受优礼,并被封侯,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当得知刘备下落时,过五关斩六将,携刘备家眷返回,成为封建社会忠孝仁义的楷模。他虽在三人中排行老二,但却死得最早,于公元219年孙权袭荆州时被杀。
张飞,字翼德,是鲁莽英雄的代名词。不过,他在长坂坡上的壮举,至今仍是美谈。遗憾的是他在公元221年刘备发兵攻吴为关羽报仇,临行前被部将刺杀,留下一世英名。
百度百科--桃园三结义
关于桃园结义的问题,通过《刘关张为什么要“桃园三结义”?》、《桃园三结义的目的是什么?》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桃园结义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