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通假字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通假字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赵普翻译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通假字和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通假字
  •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
  •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 一、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通假字

    【真题再现】

    【2020年新高考全国1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答案】

    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

    【解析】

    “犹”,副词,还、仍然;“以”,动词,认为;“所司”,有司,指主管的官吏;“趣”,通“促”,催促;“破”,破亡。

    参考译文:

    左光斗死后,赃物追查还未结束。魏忠贤命令抚按严厉追缴,拘捕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长兄左光霁因被牵连治罪而死,母亲因哭泣儿子悲伤而死。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追查不力,上疏催促他们力办,因此最终使左光斗家破人亡。魏忠贤被杀后,朝廷追赐左光斗为右都御使,录用了他的一个儿子。福王时,追加谥号为“忠毅”。

    【考点详解】

    通假字的基本规律是同音或近音通假,可分三大类:

    1.本字的声旁形体与借字的形体相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如“夙遭闵凶”中的“闵”通“悯”,“零丁孤苦”中的“丁”通“仃”(《陈情表》);再如“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的“坐”通“座”(《鸿门宴》)。

    2.本字的声旁形体与借字的声旁形体相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如“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中的“底”通“抵” (《报任安书》);再如“距关,毋内诸侯”中的“距”通“拒”(《鸿门宴》)。

    3.本字和借字的形体不同,二者音同或音近通假。如“令将军与臣有郤”中的“郤”通“隙”(《鸿门宴》)。

    在文言文的翻译中如果给出的意思和本字的关系不大时要考虑通假的可能。注意通假的几种情况要么字音相同,要么字形有联系。尤其在疏通文意时有翻译不通的时候要考虑通假。

    【对点训练】

    1.翻译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

    初,太宗厚遇昌言,垂欲相之。赵普以勋旧复入,恶昌言刚戾,乃相吕蒙正。裁数月,会有颍狱,普以昌言树党,再劝太宗诛之,太宗特宽焉。淳化二年,起昌言知蔡州,逾年,召拜右谏议大夫。或议弛茶盐禁,以省转漕。命昌言为江淮、两浙制置茶盐使,昌言极言非便,太宗不纳,趣昌言往。昌言固执如初。

    (《宋史·列传第二十六赵昌言传》,有删改)

    (1)裁数月,会有颍狱,普以昌言树党,再劝太宗诛之,太宗特宽焉。

    【答案】

    (1)才过几个月,适逢翟颍的官司,赵普认为赵昌言结党,两次劝太宗杀掉他,太宗(却)特别宽恕了赵昌言。

    【解析】

    (1)关键词:“裁”通假字,才;狱,案件,官司;焉,代词,他。

    参考译文:

    当初,太宗待昌言很优厚,将让他作宰相。赵普凭借过去的功劳再入朝廷,厌恶昌言倔强固执,横蛮暴戾,还是让吕蒙正当了丞相。才过几个月,适逢翟颍的官司,赵普认为赵昌言结党,两次劝太宗杀掉他,太宗(却)特别宽恕了赵昌言。淳化二年,起用昌言为蔡州知州,又过了一年,召为右谏议大夫。有人建议放宽茶盐禁令,用来节省漕河转运费用。皇上任命昌言作江淮、两浙制置茶盐使,昌言极力说这样做不好,太宗不采纳他的意见,只是催促昌言前往。昌言像原先一样坚持。

    2.翻译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

    后凉州刺史范柏年授为宋熙太守,领白马戍主。时氐贼李乌奴攻白马,公则矢尽粮竭,陷于寇,抗声骂贼。乌奴壮之,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母忧去官。入为前军将军。江州既定,连旌东下,直造建邺。

    (节选自《南史•杨公则传》)

    (1)乌奴壮之,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

    【答案】

    (2)李乌奴认为他的行为壮烈,邀请他与自己共事,杨公则假装同意而图谋(袭击)他,计谋泄露,他一人骑马逃回。

    【解析】

    (1)题得分点有:壮,认为……壮烈;要,同“邀”;同事,共事;图,谋划。

    参考译文:

    后来凉州刺史范柏年授杨公则为宋熙太守,兼任白马戍主。当时氐贼李乌奴攻打白马戍,公则箭尽粮绝,被敌人俘虏,大声骂敌人。李乌奴认为他的行为壮烈,邀请他与自己共事,杨公则假装同意而图谋(袭击)他,计谋泄露,他一人骑马逃回。母亲去世,辞去宫职。入朝任前军将军。江州平定以后,合军东下,直抵建邺。

    3.翻译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1)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答案】

    (1)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土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解析】

    (2)得分点:向使,假使;内,通“纳”,接纳;是,这。

    参考译文:

    昭王得到范雎,废掉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增强巩固王室的权力,堵塞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国成就帝业。这四位国君,都是凭借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的。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土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4.翻译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

    李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耳。”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邃止之。希烈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 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

    (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有删改)

    (1)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邃止之。

    【答案】

    (1)(辛景臻、安华)在庭院中堆积柴草说:“再不屈服,就烧死你。”颜真卿起身直入火中,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

    【解析】

    “廷”:通假字,通“庭”,庭院;“屈节”:屈服,改变主意,改变志向;“邃”:急忙。

    参考译文:

    李希烈僭越称皇帝,派人询问仪式,(颜真卿)回答说:“我已经老了,曾掌管国家礼仪,只记得诸侯朝见皇帝的礼仪罢了!”(李希烈)派将领辛景臻、安华来到他的住处,在院中堆积柴草说:“再不屈服,就烧死你。”颜真卿起身直入火中,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李希烈派阉奴等人谋害颜真卿,说:“有诏书。”颜真卿拜了两拜。阉奴说:“应赐你死。”(颜真卿)说:“老臣失礼,罪应处死,但使者何时从长安来?”阉奴说:“从大梁来。”(颜真卿)骂道:“只是反贼罢了,为何称诏书!”(阉奴)于是勒死了他,(颜真卿)享年七十六岁。儿子颜预、颜硕护送灵柩回朝,皇帝(为他)停止上朝五天,追赠司徒,谥号为文忠。

    5.翻译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庆元四年,复主管冲佑观。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

    【答案】

    (1)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粮食。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依赖这些粮食得以渡过饥荒。

    【解析】

    (1)期:约定。粜:销售,卖出。连樯:船只接二连三。直:通“值”,价格。赖:依赖,仰仗。济:渡过饥荒。

    参考译文:

    当时江右发生严重饥荒,命他负责赈灾的政务。刚到灾区,辛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围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钱银器,号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借贷钱物,等到他们领命运回余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粮食。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依赖这些粮食得以渡过饥荒。皇帝嘉奖他,进了一级官奉,因言者反对被罢官。庆元四年,再任主管冲佑观。升为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去世。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交往的人大多是海内名士。辛弃疾擅长写词,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谥号为“忠敏”。

    6.翻译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1)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

    【答案】

    (1)然而造观的地方都是百姓的住宅,忽然逼迫,令他们转移搬迁,扶老携幼,拆椽除瓦,怨声载道。

    【解析】

    参考译文:

    适逢建造金仙、玉真观,虽然正值盛夏,工程紧迫,魏知古进谏说:“臣听说‘古代的君主统治百姓,一定会时时注意百姓忧虑的事情,如果百姓忧虑食物就废除百事’。因此说‘不做以无益害有益的事’。又说‘不要违背百姓而放纵自己的欲望’。这都是兴化立治、施政养民的根本。如今为公主建造道观,将以此树立功德祈求福佑,然而造观的地方都是百姓的住宅,忽然逼迫,令他们转移搬迁,扶老携幼,拆椽除瓦,怨声载道。违背人事和天时,兴起无用的劳作,注重不急的事务,群心动摇,众说纷扰。陛下为民父母,想要凭什么安定他们呢?希望颁下明诏,顺从人愿,停止劳役,赢得美名,这样过失还不算太多。”疏奏不被皇帝采纳。

    7.翻译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臣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1)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臣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答案】

    (1)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却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擒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解析】

    (1)“将”,统领、统率;“而”,连词,表转折,却;“善”,善于;“此”,代词,这;“所以”,……的原因;“禽”,通“擒”,擒拿、擒捉、擒住;“臣之所以为陛下禽也”,被动句,这就是我被陛下擒住的原因;“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判断句,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参考译文:

    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却又希望被重用,在家闷闷不乐,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说:“大王怎么竟肯光临。”韩信出门笑着说:“我这辈子就是和樊哙你这般人同伍的啊!”皇上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辖制?”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却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擒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8.翻译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

    七年,徙扬州。旧发运司主东南漕法,听操舟者私载物货,征商不得留难。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

    (《宋史·苏轼传》有改动)

    (1)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

    【答案】

    (1)近年一切(私载)都被禁止,所以船只破旧人员贫困,多数人偷盗所运货物来救饥寒,公家私人都受害。

    【解析】

    (1)“近岁一切禁而不许”为省略句,句前省略了主语“私载”;弊,通“敝”,破旧;济,救,救济;病,作动词,受害,受损害。

    参考译文:

    元佑七年,移扬州。以前发运司主管东南漕运法,允许驾船的人私自载运货物,征收商税不许刁难。所以驾船的人就富裕了,把官船当作自己的家,修治船只,还救济船夫们的困乏,所以所载货物都很快到达而且没有事故。近年一切(私载)都被禁止,所以船只破旧人员贫困,多数人偷盗所运货物来救饥寒,公家私人都受害。

    9.翻译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嫡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1)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

    【答案】

    (1)天下开始稳定,士兵因战争而疲惫,不可以用武力征服匈奴。

    【解析】

    (1)“罢”通“罴”,疲惫。

    参考译文:

    高帝平城战停回来后,韩王信逃亡到匈奴,在这个时候,冒顿做单于,兵力强大,号称三十万大军,(汉朝)多次在北面遭到侵扰。高帝忧虑这件事,问刘敬。刘敬说:“天下开始稳定,士兵因战争而疲惫,不可以用武力征服匈奴。冒顿杀掉父亲代立王位,把他父亲的妃子都霸占了,是凭着武力为威势的,不可以用仁义道德去说服他。只可以从长远打算,谋划他的子孙做臣子。但是恐怕陛下不能做到。”高帝说:”如果行的话,为什么不能做!只是该怎么办呢?”刘敬回答说:”陛下如果能把正出大公主嫁给他,厚礼送给他,他知道汉家嫁给正出的女儿,又送来厚礼,蛮夷一定敬仰她,立她为王后,生下儿子必定做太子,代替单于。为什么呢?是因为贪图汉家的钱财。陛下每年用汉家多余的而他们缺乏的东西多次送去慰问,并派善于言辞的使者用礼节劝喻他们。冒顿不死,他是汉家女婿;如果他死了,那么汉家的外孙做单于。哪里听说有外孙敢与外公对等礼节的事呢?士兵可以不用打战而慢慢使他们臣服。”高帝说:“好。”

    10.翻译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

    汉十二年,高祖欲以赵王如意易太子,叔孙通谏上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适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高帝曰:“吾听公言。”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1)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

    【答案】

    (1)秦始皇因为不早早确定扶苏当太子,让赵高能够用欺诈伎俩立了胡亥,结果自取灭亡,这是陛下亲眼见到的事实。

    【分析】

    (1)“蚤”,同“早”,早点;“诈”,用欺骗的方式;“自使”,使自己;“灭祀”,灭国;“此陛下所亲见”,判断句,这是陛下亲眼见到的事实。

    参考译文: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高帝打算让赵王刘如意代替太子,叔孙通向皇帝进谏规劝道:“从前,晋献公因为宠幸骊姬的缘故废掉太子,立了奚齐,使晋国大乱几十年,被天下人耻笑。秦始皇因为不早早确定扶苏当太子,让赵高能够用欺诈伎俩立了胡亥,结果自取灭亡,这是陛下亲眼见到的事实。现在太子仁义忠孝,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吕后与陛下同经艰难困苦,同吃粗茶淡饭,是患难与共的夫妻,怎么可以背弃她呢!陛下一定要废掉嫡长子而扶立小儿子。我宁愿先受一死,让我的一腔鲜血染红大地。”高帝说:“我听从您的意见。”

    一、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的翻译策略及方法: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一个重要考点。所谓“理解”,就是准确把握词句在文段之中的正确意义;而“翻译”则是将所供的文言句子按照直译的方式翻译为规范的现代汉语,所谓“直译”就是指将原文的字字句句都在译文中得到具体的对应和落实,只有在难以直译或者直译不能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时候,才依据原文意义进行意译。

    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义,是将文言文句子准确翻译为现代汉语的重要前提。要准确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必须从理解该句上下文的段落意义入手。所以说,“宏观把握”、“语境着手”是准确理解文言文句子意义的基础。当我们由文章整体意义的把握而局部理解了文章中具体句子的意义以后,就可以进行文言句子的翻译了。

    将文言句子翻译现代汉语,考生必须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

    第一,“信、达、雅”的翻译要求:“信”就是准确,即忠实于原文意义,不添、不加、不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凡是能够直译的,就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对照翻译,能够具体落实的字词就尽可能地在译文中有所落实,并保持原句的特点;“达”就是通顺,没有语病,符合表达习惯,遇到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句式等语言现象而无法直译时,就可以灵活地或适当地采用意译的方法;“雅”就是译文语句优美,用词造句比较讲究,而且有一定的文采。

    第二,“留、补、删、换、调”的翻译方法:“留”指保留,凡是年号、帝号、国号、人名、地名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均可保留,照抄即可,不必翻译;“补”指增补,就是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删”指删除,就是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换”指替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调”,指“调整”,就是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第三,由“会义”到“操作”的翻译步骤:“会义”就是通读全文,领会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文句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或者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基本道理;“操作”就是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并在翻译之后检查文意是否表达清楚,前后是否对应,上下文是否一致、语意是否吻合语境。

    一般而言,文言文翻译到了具体的操作阶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翻译策略,使翻译达到“信、达、雅”的要求和标准:

    第一,关键实词的翻译策略。翻译关键实词,其操作策略一般有三种:①“语法结构分析法”。如翻译“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汉书?严光转》),其中“乃令以物色反之”是一个祈使句,承前省去主语“帝”,“令”后省略兼语“人”。该句的翻译难点就是“物色”。如果将“物色”理解为现代汉语中的“寻求”含义的话,它用在介词“以”之后就说不通——介词之后只能跟宾语。由此可见,“物色”应是个名词。它是什么意思呢?根据上下文“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和“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分析,光武帝可能在让人凭着长相寻找严光,所以“物色”作“形体相貌”讲最合适。②“句式结构分析法”。古汉语十分讲究对称,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较多,这就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方便。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贾宜《过秦论》),是个“正对”对偶句,根据对偶句特点可知,处于同一位置的“固”与“地”词性相同,都是名词,那它们的意思也必然接近,据此推知,“固”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可译为“坚固的地方”。③“成语联想法”。现代汉语的成语,绝大部分来源于古诗文,因而有很多词语的文言意义在成语中得到了保留,所以,在解释文言实词时,我们可以联系成语来推断其意义。如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15题,要求翻译“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一句,其关键词“曲意”,就可以在从成语中“曲意逢迎”的意义推断出“曲意”一词的意思,“曲意逢迎”就是“违背自己的本心,千方百计迎合讨好别人”,据此可知“曲意”是“违心的迎合、奉承”,再联系上下文可知,这是蔡京为了讨好徐绩和何执中而巴结奉承他们,所以在翻译时需补充主语,整句便可译为“(蔡京)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绩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

    第二,关键虚词的翻译策略。由于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功能是无法分开的,所以,我们在翻译虚词时既不能离开语境,也不能脱离句式。在我们掌握了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15个虚词的各个义项和它的语法功能的基础上,要准确地翻译文言虚词,还应掌握一些虚词的翻译规律和技巧。凡是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可以代替的文言虚词,如果硬译反而别扭,因而可以不译。这些词包括发语词、音节助词、标志结构的的词语、句中停顿的词,以及词中虚设成分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其中“之”作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可以不译。“也”表停顿,“矣”为语气词也不需要译,只要把句子的语气译出就可以了。凡是标志古汉语句式的文言虚词,不一定翻译出对应的词语,但一定要调整相关句式和语序,按照现代汉语的句式和语序规范来翻译文言句式。如2004年陕西等省卷第15题有“此金者,圣人所以惠养老臣也”一句的翻译,这是一个判断句,表示判断的标志就是“……者,……也”,这里的“者”和“也”就无须翻译出具体的对应词语,但一定要将该句的判断句式翻译为现代汉语的判断形式。至于句中的“所以”一词,也是一个重点虚词,它在文言文中有三种语法功能,第一种表“……原因”,第二种是表“……东西”,第三种是表“……目的”或者表示“为了……”,由上下文语境可知,此句中的“所以”是第二种,全句可译为“这些金钱,是圣明的皇上赐我用来养老的的”。

    第三,修辞句的翻译策略。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有比喻、互文、借代、婉说等手法。比喻句是不能直译的,如“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因现代汉语中没有这样的说法。可采用变通的翻译形式,或意译为“坚固的城防”,或以现代汉语的比喻形式翻译为“钢铁般的城防”。;不保留比喻,可译为“坚固的城防”。运用借代的句子要翻译,要换借体为本体,如“布衣”应翻译为“贫民”,“缙绅”应翻译为“官员”,“三尺”应翻译为“法律”,“万钟”应翻译为“高官厚禄”,等等。婉说,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凡遇到婉说的句子,应按照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表达方式替换,该换成什么就换成什么说法,可将“山陵崩”译为“百年之后”,可将“填沟壑”译为“死了以后”。至于运用互文的句子,既不能直译,也不能替换,如翻译“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不能译为“秦代的明月,汉代的关塞”,应根据上下文的相互呼应和相互补充的表意形式,翻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较高的分值在高考中占居重要位置。相对于现代文阅读而言,文言文试题平稳,得分相对较易,因此是考生高考得分的一大亮点,也是考生在高考总复习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环节。那么,在高考的冲刺阶段,应该怎样进行文言文的复习呢?
    一、复习策略:重视课本,夯实基础。
    高中语文六册课本涵盖了大纲所规定的各项基础知识,包括常用词、句式、活用、通假等内容。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我们有效应对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前提。复习时可以采用一课带多课的方式,即选取几篇在词语、句式比较典型,且涉及文言知识面较广的课文。如通过《鸿门宴》一文,不仅可以掌握“因、如、举、谢、意”等多义词的用法,将六册教材中富代表性的常用义项都归纳整理,还可以抓住“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这一判断句,联系其它课文中与之相同或不同的判断句,集中归纳整理判断句的七种不同类型,等等。这样通过几课书就可以复习常用实、虚词,文言句式,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诸多方面的问题,用时少而见效快。
    二、阅读策略:由浅入深,逐层深入。
    1、整体感知、总体把握
    快速浏览全文,确定人物身份,主要事件以及结局,尤其注意君主、上司、同僚对中心人物的态度,人物的遭遇。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的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弄清作者的观点态度。
    2、善于借助,揣摩文意
    首先要善于借助文段的题目,文段的注解和出处,加深对选段文意的理解。其次是要善于借助题干和选项,最关键是要利用好实词解释题和选择题最后一题的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题。第三是借助知识背景,包括语文课上学过的,也包括其它课上(如历史课)学到的知识。
    3、重读文章,准确把握
    经过前面两个步骤,我们的学生对文段内容已经能够理解七到八成,有了思考的方向,所以再读的时候,就能从更高层次上认知全文,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差做出纠正。
    三、答题策略:题型不同,区别对待。
    高考试卷,不仅考查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考查学生的应试能力。因此,掌握必要的应试技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对于实词释义类题目,最简单的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解释正确的,反之则为解释错误的。有的实词词义在文中根据自己对该词所掌握的用法无法正确解释,就应该考虑它的通假或活用情况。
    2、对虚词用法类题目,首先可以利用每组中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句子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来衡量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具体做法是代入。其次看虚词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及其前后内容。还可借助语法知识分析。
    3、对句式类题目,要充分考虑文章内容因素的作用,尤其要关注原文中该句前后的句子。注意借助标志词。
    4、对信息筛选类题目,基本思路是:将几个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例句,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来判断正误,最好是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
    5、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概括、分析题,注意区分“作者观点态度”与“所述事件””、与世人的见解、与读者的见解之间的区分。要尊重原文,实事求是,谨防随意拔高或降低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时作者的思想观点分散在全文各处,需要适当的概括综合,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作者观点态度的全貌。
    6、对文言文翻译题,最重要的就是找准给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句中的重要动词、形容词,活用,特殊句式常常是给分点,务必高度关注

    二、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复习巩固热身训练:翻译下列课内文言语句。

      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方法

      文言句子翻译,可以综合考察学生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虚词用法判断、文言句式识别、文章大意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因而它成为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题型,赋分常为8-10分,由于它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得分往往不高。究其原因,我觉得学生对翻译文言的的要求不明白,方法不正确,解题随意性大,功夫做得不细,翻出的句子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为此,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文言文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我建议学生在翻译文言句子时按以下步骤操作。

      1、一种意识--踩分意识。

      总结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均是在关键词句上赋分,那么文言文翻译需要关注哪些得分之点呢?主要有以下:关键单音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双音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

      例如20xx年全国卷Ⅱ的文言文试题,要求翻译:"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该句的"采分点"是"病肥"、"丧之"、"棺椁大夫礼"、"争"、"以为"(5个点共5分);而像"马""死""葬"等人人都会的知识一般不作"采分点"。翻译时,对这些"得分点"必须高度重视,集中全力译得准确通顺,千万不可模糊或出错。

      参考答案:马患肥胖病而死,(楚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对此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

      2、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三个标准--信、达、雅

      "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

      "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

      "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

      温馨提示: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三种方法--划词、对译、誊写

      A、划词: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再逐一地加以解释。注意:古汉语大多数是单音词,因此在划词时除"留"词(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书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外,均用横线标识出。

      B、对译:将划出的词语采取一一对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C、誊写: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要点全部落实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上。在誊写的过程中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温馨提示:四川从2011年实行网上阅卷,网上阅卷就是对试卷"整体扫描、分题切块",每位考生的答题卷扫描后都将分割成几个部分,由不同的老师在电脑上进行评卷。一方面保证了评卷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对考生卷面整洁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阅卷老师只能看到扫描区里的内容,如果考生字迹潦草,或者表述拖沓,超出答题范围,都会影响得分,教案《‘教案’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因此,一、考生应在平时就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必须用专用笔答题,浓淡适度;少涂抹、轻涂改,即使涂改,也要按规定修改(将所修改的内容用双横线划掉,然后在其上或下写上应改成的内容)。字迹要清楚、整洁。"二,字不要写得太大、太松散,有格的也不要写得太饱满,字体要端正、不要太歪斜(斜度大的扫描出来很朦胧,模糊不清),字距行距也不要太大。千万注意:模糊不清难以辨识的无论是简答题,还是作文一律判零分。

      举例说明:

      (1)蹇叔之子与师。《崤之战》

      蹇叔的儿子参加军队

      誊写:蹇叔的儿子参加军队。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这地方不是曹操定后标志,不译围困被周瑜--的地方吗

      誊写: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3)城中薄暮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四川2010)

      城里靠近傍晚飞尘飞扬抢劫走---的人死伤者躺路击鼓没有断

      注意几个词语:薄暮:靠近傍晚;横道:横躺在路上;枹鼓,名词作动词;注意省略。

      誊写:(长安)城里傍晚时尘土飞扬,(为非作歹之徒)抢劫往来行人,死伤的人横七竖八躺在道路上,击鼓的声音不断。

      4、四步程序

      (1)把握上下文具体语境,确定大意;

      (2)分析原句字词及句式特点,找出采分点,做到心中有数;

      (3)正确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等);

      (4)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译文准确表达出来。

      4、六字方针--"增"、"留"、"删"、"换"、"调"、"猜"六个字。

      (1)增: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包括:

      ①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例: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②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例: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③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

      例: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⑤补出判断句中的判断词"是"。

      例: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译为: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

      (2)留: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①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

      ②"《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以为下临深潭…"

      ③元封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3)删: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夫赵强而燕弱"(发语词)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语气助词)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结构助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停顿助词)

      (4)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通假后的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②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④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5)调: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等。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译:有什么满足的?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④"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译:你的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了!)

      (6)猜:遇到疑难时,不妨根据语境来进行合理推断!

      翻译方法总结: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增贯

      遇到疑难不要慌

      最后一招猜猜看

      牛刀小试

      综合运用以上方法,翻译下面文段:

      (例:北京高考题☆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文言文翻译歌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谨慎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整齐。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重回原文,检查仔细。

    三、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导语:需要引起同学们注意的是: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学习过程,文言文的翻译又是文言文知识和现代汉语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只有在夯实文言基础知识之后,掌握方法才能更快更好地翻译文言文。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1、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下面以近期做过的试题为例来说明。

      2、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跟任何题目一样,都是按得分点给分的,而且多是每1分一个得分点。考生要通过训练,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中的得分点有:

      (1) 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2) 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

      (3) 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

      (4) 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特别是词类活用)。

      3、 要做到文从句顺

      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有些学生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与否,那是不行的。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译过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有三:一要字字落实,二要抓得分点,三要文从句顺。这三点必须做到。

      讲到文言文翻译,就不能不讲到古人所讲的“信”“达”“雅”三个字的翻译标准。吃透古人讲的这个标准,对于做好文言文翻译很有帮助。

      所谓“信”,就是“真实”。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所谓“达”,就是“通达”。要求译文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所谓“雅”,就是“典雅”。侧重于译文本身的提炼,要求译文选用的词语比较考究,规范得体,简明优雅。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1)、 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换”“调”“留”“增”“补”“删”五字诀。

      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举例简述如下:

      (1)“换”。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

      例9: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09安徽卷)

      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叟”换成“老人”,“识”换成“知道”,“意”换成“心思”,“怀”换成“揣着”。

      (2)“调”对文言语句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处,主要是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现象,译文依据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对成分位置作必要的移位调整。如例5中的定语后置,例6中的状语后置,例7中的宾语前置。

      (3)“留”。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特定的专名术语,如人名、地名、民族名、官号、谥号、年号、特殊称谓、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已经消失的事物等。

      例10;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09年全国一卷)

      译文: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到他指挥的。

       (4)“增”。 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如省略句中的主、谓、宾成分,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甚至还有省略一个分句的现象,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增补必要的语言成分。如例1中的省略宾语,例2中的省略主语,例6中的介词省略,例7中的动词省略等。

      (5)“补”,就是将文中省略掉部分补充出来。

       (6)“删”。 文言语句中有些虚词的用法,现代汉语没有类似用法的词语,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翻译时只能删除削减。如发语词“夫”“维”,起提宾作用的助词“之”经及一些凑足音节的助词。如例9中的“也”“而”。

      4、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增补法】

      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调换法】

      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留借法】

      “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 “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在文言文翻译中,如果不懂通假借用,有的句子是无法翻译的。如“操吴戈兮被犀甲”(《国殇》)和 “颜渊蚤死”(《论衡》)两句,“被”通“披”,“蚤”同“早”,如果不会“借”,你将无法翻译通这些句子,不信试试?

      【删减法】

      文言文虽以言简意赅见长,但有时为了表情达意,会增加一些字词,删减法就是把多余的文言词语删除。有两种情况较常见:一是偏义复词或同义连用中,要删除这些词中陪衬的词素。像“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中的“异同”就是偏义复词,意义偏重在“异”字上,翻译时要把“同”字删去,译为“不应当有所不同”。类似的有“死生,昼夜事也! ”(《〈指南录〉后序》)、“我有亲父兄”(《孔雀东南飞》)等,都偏重在加点的词上。二是有些文言文中有无实义的句首发语词或句中助词,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可删去不译。如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中加点的“盖”字就不用翻译。

      【互联法】

      文言文中有时把几件事情(或几条线索)中相关的词语并列在一起,或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或起强调作用,这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叫互文并提修辞手法,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并不是说“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而是说“秦汉时期的明月啊秦汉时期的边关”。翻译这类文言文句子,要先找出相互呼应、补充或并列的部分——即“互”,再一层意思一层意思进行翻译——即“联”。像“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并序》)、“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到影。 ”(《三峡》)之类的句子翻译都要注意到这一点。

    关于赵普翻译的问题,通过《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赵普翻译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赵普翻译(4)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