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农谚的意思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什么是“倒春寒”?2019年有倒春寒吗?大雪节气的农谚提前预测和倒春寒什么意思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什么是“倒春寒”?2019年有倒春寒吗?大雪节气的农谚提前预测
文/农夫也疯狂
马上就要迎来24节气中的大雪节气了,正所谓“春播夏长,秋收冬藏”,进入到冬季之后,农民朋友可干的农活不多了,尤其是对于北方的农民朋友来说,在冬季基本上就是在家里干一些农活了,因为地里基本已经冰冻住了,想要干地里的活也没有条件了。但是,对于来年的天气农民还是比较关注的,其中最担心的一点就是会不会在春季的时候出现“倒春寒”了。那什么是倒春寒呢?倒春寒一般什么时候出现?
“倒春寒”在民间的解释是“前春暖,后春寒”,而这种天气就被称之为倒春寒。简单来说就是在初春的时候,往往是指三月份初期的气温回升比较快,可是到了春季的中后期,也就是四五月的时候又出现气温降低的天气现象。倒春寒天气往往发生在3月初到4月底,时间跨度可长达两个月,而且南方的普遍要比北方的早。
而之所以会出现倒春寒,则是天气在回暖的过程中,因为有强冷空气的入侵,使得当地的气温明显降低,从而出现了寒冷天气的现象。而农民在春节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倒春寒了,因为其对农作物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轻则导致农作物烂秧,重则会导致播种的农作物全部死苗。2019年会出现倒春寒天气吗?
至于2019年会不会出现倒春寒,这个还是没有权威的说法的。不过我们可以从老祖宗所流传下来的一些农谚中找找答案!因为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就要来了,我们不妨从大雪节气来提前预测一下2019年是不是会出现倒春寒天气吧!
大雪不冻,惊蛰不开(苏、皖、赣、鄂、湘、贵、京、冀、晋)。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在大雪节气的时候如果天气还是比较暖和,土地还没有冰冻住,那来年的惊蛰的时候,依然还会比较的寒冷,需要堤防出现倒春寒的现象。
大雪不冻倒春寒(桂)。
这是在广西地区流传的农谚,意思是说大雪节气天气还不冷,土地没有冰冻住,那第二年春天就有可能还会出现倒春寒天气。
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冀)。
意思也比较简单,说的是如果大雪节气当天是晴天,在立春的时候就雨雪比较多,需要提防倒春寒天气。
农村的这些农谚都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是智慧的结晶,在过去是具有很高参考价值的。但是就像倒春寒有地域性一样,这些农谚也是有地域性的,并且只能是作为参考,毕竟天气是变幻莫测的,等到了大雪节气之后,估计应该可以心中有数了!你认为这些农谚还准吗?
一、倒春寒什么意思
倒春寒是指初春气温回升比较快,而在春季后期气温较正常或偏低的天气现象。
中国倒春寒的形成是由于春季即3月前后,常有从西北地区来的间歇性冷空气侵袭,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相持,形成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从而出现倒春寒现象。
倒春寒主要是由长期阴雨天气或冷空气频繁侵入,或常在冷性反气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等原因所造成的。如果后春的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2℃以上,则认为是严重的倒春寒天气,可以给农业生产造成危害,特别是前期气温比常年偏高而后期气温偏低的倒春寒,其危害更加严重。简单来说意思就是:在春季,天气回暖的过程中,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因而对作物造成危害,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
通常,人们将进入2月末3月初作为春天的开始。春季气候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乍暖还寒:一是春季的气温日夜温差较大;二是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变化较多。在气象学中,“倒春寒”最早来源于农业,主要指真正的春天,即气候学所说的侯(5天为一侯)平均气温超过10℃以后,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下降较快,持续时间长达1—2个星期以上的那种前暖后冷,并造成大范围地区农作物受冻害的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倒春寒”发生时,可使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可使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出现烂种,已经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冻死。
二、倒春寒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倒春寒
倒(dào)春寒(英文late spring coldness),是指初春(一般指2月末3月初)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初春气候多变。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气。此时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极易造成不利影响。在一年四季中,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据历史资料显示:北京30年出现“倒春寒”的几率在57%左右。特别是早春时节,这种气候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3月8日南郊观象台的最高气温已达到15.2℃,而最低气温只有3.3℃,早晚温差还比较大。
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对作物造成危害,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倒春寒是南方早稻播种育秧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造成早稻烂种烂秧的主要原因。常年2-4月,江南地区先后进入早稻播种育秧大忙季节。在此期间冷暖空气相互交绥,当北方冷空气南侵到江南和华南时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常常造成低温连阴雨天气,当日平均气温在12°C或以下,连阴雨3一5天;或在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且日最低气温降到5°C以下,均可造成早稻烂秧和死苗。这样不仅损失大量种子,而且因补种延误播种季节,使早稻成熟期延迟,影响晚稻栽插,使晚稻抽穗扬花期易受低温危害。近30多年中,以1951、1969、1970、1976年的天气气候条件最差,造成严重烂秧,一般烂秧率超过30%,有的达50%。如1970年仅广西地区烂种就达1亿斤以上;1976年,仅湖南、江西、湖北三省就损失谷种达7亿斤。此外,对已播棉花、花生等喜温作物也常常造成烂种死苗;并影响油菜的开花受粉,及角果发育不正常,降低产量;有时影响小麦孕穗,造成大面积不孕或籽实质量低劣。
通常,人们将进入2月末3月初作为春天的开始。春季气候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乍暖还寒:一是春季的气温日夜温差较大;二是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变化较多。在气象学中,“倒春寒”最早来源于农业,主要指真正的春天,即气候学所说的侯(5天为一侯)平均气温超过10℃以后,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下降较快,持续时间长达1—2个星期以上的那种前暖后冷,并造成大范围地区农作物受冻害的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倒春寒”发生时,可使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可使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出现烂种,已经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冻死。
倒春寒的标准:农业气象试验指出,日平均气温≤12℃,维持期≥3天,不利秧苗生长。如果降温伴随着阴雨,危害就更大,这是比较公认的指标。南方各地春播时间有先有后,倒春寒的时段与强度指标也稍有不同 。
南方各地春播时间有先有后,倒春寒的时段与强度指标也稍有不同。
云南省各月的标准为:
(1)2月标准:连续4天日平均气温滑动平均值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5℃;或有一天最低气温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5.9℃(负距平是对月平均气温或月平均最低气温而言的)。
(2)3月标准:连续4天日平均气温滑动平均值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6℃;或有一天最低气温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5.7℃。
(3)4月标准:连续4天日平均气温滑动平均值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7.5℃;或有一天最低气温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7.2℃。
三、节气谚语解说:大雪不冻倒春寒
大雪不冻倒春寒的意思
大雪是指节气,大雪以后,各地气温显着下降,常出现冰冻现象,但是有的年也不尽然,气温较高,无冻结现象,往往造成后期雨水多。大雪不冻是后面的意思。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
大雪节气谚语
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皖)
寒风迎大雪,三九天气暖(冀)
大雪不冻,惊蛰不开(苏、皖、赣、鄂、湘、贵、京、冀、晋)
大雪节气的雪多、雪大均预兆来年丰收。比如:
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苏、浙、鲁、湘、粤)
今年的雪水大,明年的麦子好(甘)
大雪纷纷是丰年(川)
农谚大雪
冬天骤热下大雪。
大雪纷纷落,明年吃馍馍。
积雪如积粮。
冬雪一层面,春雨满囤粮。
今年麦子雪里睡,明年枕着馒头睡。
麦盖三层被,头枕馍馍睡。
今冬大雪飘,来年收成好。
今冬雪不断,明年吃白面。
今冬麦盖一尺被,明年馒头如山堆。
雪在田,麦在仓。
雪多下,麦不差。
雪盖山头一半,麦子多打一石。
雪有三分肥。
白雪堆禾塘,明年谷满仓。
大雪三白,有益菜麦。
冬无雪,麦不结。
麦浇小,谷浇老,雪盖麦苗收成好。
下雪不冷化雪冷。
化雪地结冰,上路要慢行。
雨水泥泞溅一身,冰地摔倒伤骨筋。
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十八不下一冬干。
大雪坑塘未结冰,组织力量深挖坑,有条件的蓄满水,来年养鱼有保证。
关于农谚的意思的问题,通过《倒春寒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倒春寒》、《节气谚语解说:大雪不冻倒春寒》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农谚的意思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