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桃园结义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三国桃园结义:第一章刚结义,第二章就差点散伙和三国演义第一回桃园三结义故事主要内容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三国桃园结义:第一章刚结义,第二章就差点散伙
三国第一回,刘关张桃园结义。但第二回刚开头,张飞就想单飞了。
这个事儿,咱们先从小说第一回末尾讲起:
在行军中,刘关张三人碰到一个囚车,车里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刘关张要去找的中郎将卢植。同时,这个卢植还有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当过刘备的老师。他为啥被捕?因为不愿意贿赂别人,被人陷害了。
怎么办?对于张飞来说很简单:救呗!书里的描写是:张飞听罢,大怒,要斩护送军人,以救卢植。
可刘备呢?玄德急止之曰:“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
这事先放这儿。而后马上,董卓被黄巾军追赶,刘关张救了董卓。可董卓知道这哥仨儿无官无职,连句谢谢都没说,给个白眼就走了。这时,张飞又怒了,要杀董卓。
可刘备呢?玄德与关公急止之曰:“他是朝廷命官,岂可擅杀?”
结果,张飞忍不了了,直接表态:这种人都不杀,以后还得听他的,你们俩乐意的话你们就这么整吧,我自己去其他地方干了。
桃园刚结义,就这么要玩完。为啥?因为对于张飞来说,当兵打仗就要维护正义,遇到坏人就要杀他个痛快。他不会过多权衡别的。
刘备呢?刘备处事,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维护自身利益、谋求自身发展。他口口声声”朝廷“如何如何,难道他不知道这个朝廷是靠不住的吗?书中写道:朝政日非,以致盗贼蜂起,人心思乱。但即便是这么一个腐朽政权,在刘备心里依然至高无上、不可造次。这时,他心里或许正想着有一天建功立业,先谋得一官半职,而后再如何如何……
所以,要是往大了说,刘备和张飞的价值观是有所不同的。这里并不是要说刘备的做法错误,甚至说,乱世枭雄就该是那个样儿。但是,古为今鉴,对我们来说,假如刘备和张飞两个人站在面前,你更愿意跟哪个做朋友?
好了,书归正传,张飞表态后,刘备表示咱们是结拜兄弟,哪能让你一个人走,咱们一块走得了。不过,不知道在做这个选择时,刘备心里是不是也权衡了一下:张飞猛将也,失去可惜,为他值得做些牺牲……
一、三国演义第一回桃园三结义故事主要内容
1、主要内容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2、原著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3、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二、关于三国演义里面的桃园三结义的全内容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发布文告,下令招兵买马。榜文到涿县,引出了三位英雄。刘备,是汉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一天,他边看榜文边长叹,忽听背后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不思为国出力,在这里叹什么气?"并自报姓名说:"我叫张飞,靠卖酒杀猪为生。"
刘备说出自己姓名后说:"我想为国出力,又感到力量不够,故而长叹!"张飞说:"这没什么可难的,我可以拿出家产,招兵买马,创建大业。"刘备听后非常高兴。二人来到一个小店,边喝酒边谈,正说得投机,门外突然来了一个红脸大汉,威风凛凛,相貌堂堂。
刘备、张飞请他一同饮酒。交谈中得知,此人名关羽,因仗义除霸有家不能归,已流落江湖五、六年了。他们各自抒发自己的志向,谈得十分投机。
隔日,三人来到一个桃园,点燃香烛,拜告天地,结为兄弟。按年龄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并发誓"同心协力,报效国家。
扩展资料
虽然人们把视为义结金兰的榜样,但是历史的真相却是三人并没有结义。三人结义其实是《三国演义》作者根据民间传说以及小说情节内容所需而编造出来的。
1、《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中从未提及此事。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刘备在乡里聚合徒众时,关羽、张飞就已投其门下。刘备后为平原相,与关、张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人多的地方),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关羽还说了一句话:“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
从以上两句话中可以看出刘、关、张三人关系密切,休戚与共,患难相携。关羽、张飞二人对刘备忠心耿耿,在人多的地方终日侍立在刘备左右,保驾护航,不避艰险。
但此句只说三人“恩若兄弟”,未见得是结拜兄弟的关系。关羽那句话进一步确定,三人未结拜,因为他称刘备为“刘将军”。
《三国志·张飞传》也记载:张飞年轻时和关羽一起事奉刘备,“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其中,只提到张飞把关羽当兄长一样看待,未提刘备。而把比自己年长的人当做哥哥来看待,称呼某人为“哥哥”并不见得就是拜把子兄弟。
《三国志·刘晔传》中记载:关羽大意失荆州,被东吴人杀害后,魏文帝曹丕问群臣刘备会不会出兵伐吴,为关羽报仇,侍中刘晔回答说:“刘备和关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关羽被杀害,如果刘备不能为他报仇,对关羽的恩义就不算全始全终了。”
刘晔形容他们的私人关系为“恩犹父子”,连“兄弟”二字都未用。
以上史料说明两个问题:其一,刘关张三人关系亲密,就像兄弟、父子一样;其二,没有史料证明三人曾经结拜兄弟。
2、年龄排序有误,如果结义,应是关刘张,而不是刘关张。
在《三国演义》的第一回中写到,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当时刘备“年已二十八岁矣”。随后,他在同一天先后认识了张飞、关羽两位豪杰,彼此都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次日,三人便举行了脍炙人口的“桃园结义”。
《三国演义》中说刘备当时“年已二十八岁”似是有误。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刘备卒于章武三年(223年)夏四月,“时年六十三”。由于古人计算年龄都算虚岁,照此逆推,刘备应生于161年。那么,中平元年他应该不到二十五岁。
再看关羽。史料记载关羽生年不详,死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元代学者胡琦经过考证,认为关羽大概生于159年,比刘备大两岁。
清康熙年间,有人在关羽的故乡解州(山西运城市)掘井时,掘到了关羽祖墓的墓碑,上面镌刻有关羽的家世。当时有个叫朱旦的官员据此写了一篇《关侯祖墓碑记》,文中称关羽生于汉延熹三年(160年)。按照这种说法,关羽也比刘备大一岁。
张飞的年龄相对比较好界定。据《关公年谱》记载,张飞小刘备四岁。
综合上面的信息,可以得出结论,刘关张三人中,关羽最长,刘备次之,张飞最小,假如真有桃园结义,应该是“关刘张”,而非“刘关张”。
由于“桃园结义”不但无太多的历史依据,且有漏洞,因此不可全信。民间之所以有桃园结义的传说,可能是对史书中“恩若兄弟”的想象与附会。
至于民间传说和《三国演义》要称刘备为大哥,是因为刘备是君,关张是臣,从行政级别上看,刘始终大于关、张。
百度百科-桃园三结义
人民网-刘关张并未“桃园三结义”
三、《三国演义》第一回《桃园三结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东汉末年,宦官乱政,民不聊生,张角兄弟趁势起义,称为黄巾军,声势浩大,汉朝政府昭告天下,募集勇士镇压起义军。
引出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个英雄到幽州投军,三人意气相投,结拜为生死兄弟,立誓共扶汉室,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最小。
扩展资料: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三国演义里的故事,述说是刘备,关羽,张飞的故事。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
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桃园三结义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大。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关羽逐渐被一些小偷、强盗、混混等三教九流利用,一些学者认为“桃园结义”纯属于拉帮结派的流氓行为,对社会的稳定极为不利。
当然,拉帮结派肯定是不会被世人所接受的,但是罗贯中先生所表达的思想,更多是刘关张之间的那一份千金难买的情谊。
然而我们现在处于这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里,缺少的就是这种情谊,为了金钱出卖朋友,为了金钱抛弃妻子,原因就在于很多人都摒弃了忠于朋友和家庭的观念。
参考资料:
关于桃园结义的问题,通过《关于三国演义里面的桃园三结义的全内容》、《《三国演义》第一回《桃园三结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桃园结义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