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侠客墨子:儒家的爱太狭隘,世界需要”兼相爱“无私的博爱

侠客墨子:儒家的爱太狭隘,世界需要”兼相爱“无私的博爱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墨子兼爱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侠客墨子:儒家的爱太狭隘,世界需要”兼相爱“无私的博爱和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侠客墨子:儒家的爱太狭隘,世界需要”兼相爱“无私的博爱
  •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 墨子的兼爱与儒家的仁爱有何异同?
  • 墨子 兼爱 的全文翻译
  • 一、侠客墨子:儒家的爱太狭隘,世界需要”兼相爱“无私的博爱

    墨子是中国哲学史上最具有博爱情怀,闪烁着人性迷人光辉的思想家。

    他是战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他的学派在当时是“显学”,拥有无数真诚地信奉他的爱的哲学的粉丝;他是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为了践行“非攻”思想,他带领弟子们“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帮助弱小的国家抵御大国的侵略;他又是伟大的科学家,差一点开启了中国科学的黄金时代;他是极具正义感的侠客,中国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游侠精神,就起源于墨家学派的思想。

    他是侠客,是佛陀,是基督,是心怀天下无我奉献的人。

    墨家学派虽然早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风尘之中,但他思想的光辉却从来没有黯淡过,至今仍然在影响着我们。

    在中国哲学派别中,儒家也是爱的哲学。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渴望建立“仁政”、“王道”理想,都建立在爱人的基础上。儒家的爱遮遮掩掩,但墨家的爱浓郁热烈。

    墨子最初也是儒家弟子,但最终脱离儒家另立门户,成立了一个具有严明组织纪律的政治团体——墨家学派。墨子强烈反对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但他反对的不是爱这个世界,他反对的是孔子的爱太狭隘,不够博爱。

    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度基础上的爱。换言之,孔子的爱,有先后次序和高低差等之分。孔子要人先爱自己的父母,然后爱兄弟、姐妹、同事朋友、上级乃至国君,因为孔子认为,只有这种由近及远的爱,才最现实,一方面容易实现,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而墨子认为,如果爱,就真爱他人,如果爱,就深爱世界。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在他眼里,爱是没有界限的,他人是我,我是他人。

    墨子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世界中最温暖的男人,作为“兼爱”哲学的创始人,墨子喜欢用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

    对于战国时代的兵荒马乱生灵涂炭,哲学家都在反思世界混乱的原因,寻找建立理想世界的方法。孔子认为,世界混乱,是人与人之间失去了秩序,所以他要“正名”,从而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有序的世界;而墨子认为,“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人与人之间的欺骗,其实都根源于“不相爱”——要么失去了爱的能力,要么根本就不想不懂得去爱。

    从这个逻辑出发,墨子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学说,希望用一种更广泛更无私的博爱,去对抗儒家狭隘的爱与法家的阴谋算计。

    墨家之所以在短时间内成为战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学派,除了温情脉脉的爱人学说极易打动人心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墨子将爱与利结合在一起。他告诉人们,爱能给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兼相爱”是手段,而“交相利”才是真正的目的。

    墨子是一个极为现实极功利的思想家,他观察世界的标准是有用,一切对人、社会有利的行为,都是值得提倡的。基于此,墨子的“兼爱”思想类似于一种保险的理论,正如一个保险公司的广告语所说的,“平时献出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爱别人就像买了一份保险,你去爱别人,为别人带去利益,别人自然也会爱你,为你带来利益。正如他所说的那样,“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天下人若能相爱互利,才能建立一个“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平等的爱的世界。

    墨子的“兼爱”与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区别是明显的。孔子的“仁者爱人”只是一种看不见的、在精神层面起到规范作用的道德律令,考的是自觉的境界,吸引力不够;而墨子的“兼爱”思想则迎合了广大贫苦的中下层阶级的心理需求。他们既渴望在慌乱的世界中得到温暖的爱,更希望能够解决他们的温饱和平等的问题,既然爱能带来好处,那么大家就信墨子得深爱,无私地去爱吧!

    在这个时期,墨子的“兼爱”思想与道家杨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极端利己主义一起,成为当时的显学,这说明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人性觉醒和人生价值的大发现,人们开始思考人的本质和价值的问题。这样的思考,终于让空洞的儒家的“仁者爱人”的道德律令靠边站,差一点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直到“亚圣”孟子的出现,他以滔滔雄辩,和“平治天下舍我其谁”的自信,以及“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与担当,扭转了儒家日渐式微的局面。

    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与近代西方的合理利己主义也有所不同。墨子心心念念的“交相利”的“利”,其实是社会和国家的公利,而不是私人利益,否则他的学派将滑入道家杨朱极端利己主义的深渊。而近代西方的合理利己主义,追求的是个人私利,为了让别人不妨碍自己的私利,我也不去妨碍别人的私利。这一点,与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墨子提倡先人后己,他主张“与人谋事,先人得之,与人举事,先人成之”的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墨子的爱像太阳,他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如同太阳,无私地照耀着每个人的身体,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灵。

    一、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可以理解为:兼则相爱,交则互利。只有有兼容并蓄的心才能包容,才能去爱别人;只有相互交往相互学习才能从中获得进步。
    给现代社会的启示是:
    1.心胸要开阔,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动怒动武,要懂得包容,这是获得别人的包容和爱的前提。
    2.有这个心态之后不能闭关自守,要相互交流,信息社会要懂得信息的重要性,只有相互交换信息才能获得进步。

    二、墨子的兼爱与儒家的仁爱有何异同?

    墨子熟悉儒家,但终于否定了儒家。其中最重要的,是以无差别的“兼爱”,否定了儒家有等级的“仁爱”。他认为,儒家的爱,有厚薄,有区别,有层次,集中表现在自己的家庭,家庭里又有亲疏差异,其实最后的标准是看与自己关系的远近,因此核心还是自己。这样的爱,是自私之爱。他主张“兼爱”,也就是祛除自私之心,
    爱他人就像爱自己。

      墨子的这种观念,碰撞到了儒家的要害。儒家“仁爱”的前提和目的,都是礼,也就是重建周礼所铺陈的等级秩序。在儒家看来,如果社会没有等级,世界就成平的了,何来尊严,何来敬畏,何来秩序?但在墨家看来,世界本来就应该是平的,只有公平才有所有人的尊严。在平的世界中,根本不必为了秩序来敬畏什么上层贵族。要敬畏,还不如敬畏鬼神,让人们感到冥冥之中有一种督察之力,有一番报应手段,由此建立秩序。

      《非儒》篇说,在儒家看来,君子打了胜仗就不应该再追败逃之敌,敌人卸了甲,就不应该再射杀,敌人败逃的车辆陷入了岔道,还应该帮着去推。这看上去很仁爱,但在墨家看来,本来就不应该有战争。如果两方面都很仁义,打什么?如果两方面都很邪恶,救什么?

      在爱的问题上,儒家比较实际,利用了人人都有的私心,层层扩大,向外类推,因此也较为可行;墨家比较理想,认为在爱的问题上不能玩弄自私的儒术,但他们的“兼爱”难于实行。

    三、墨子 兼爱 的全文翻译

    兼爱“兼爱”可算是一种古老的“博爱”思想,由儒家的“仁”和“礼运”的“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发展而来。孔子将“爱人”含义的“仁”,加上了宗法等级制的内容,改造成了“忠恕”含义的“仁”;墨子主张“使天下兼相爱”,则又抽去了宗法等级制内容,因为庶人也是可以被举为天子的,等级制的界限已被打破了。所以,墨家的“兼爱”是对儒家“仁”的发展,更是对儒家“仁”的否定;在墨子看来,儒家不兼爱的“仁”,不能算是“仁”。“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上》),天下之乱,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君与父不慈,以及“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直至盗贼之害人,都是互不相爱的结果。如果天下人能“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那就天下太平了。墨子也讲“慈”、“孝”,但并不以“孝悌”为“兼爱”之本,更不主张有等差的爱,所以,其“兼爱”具有反宗法等级制的特点,因此孟子说“墨氏兼爱,是无父也”。墨子的“兼爱”还要禁止“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诈欺愚”,反对贵族、富人欺压下层民众。并且,“兼相爱”和“交相利”是相结合的,墨子吸收并发展了子思学派“义”、“利”合一的思想,摆脱了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只讲“义”不讲“利”的片面性。“兼爱”有利于自己,不“兼爱”则有害于自身,墨子将伦理道德和功利主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非攻“非攻”反映了墨家学派反对发动不义之战的和平愿望。“兼爱”主张天下人互爱互利,不要互相攻击,这就必然要主张“非攻”。当时兼并战争剧烈,农、工、商、士等庶人阶层和下层贵族都希望社会安定,墨家代表了他们要求停止战争的愿望。攻战之害,“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而且不仅被攻的国家受害,攻人的国家也要受害;由于兼并战争,将会导致“兼国覆军,贼虐万民”,古代本有一万多国,“今以并国之故,万国有余皆灭”(《非攻下》)。墨子主张弱小国家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大国兼并,这一理论是战国“合纵”的先声。而要求统治者“宽吾众,信吾师”,认为这样“则天下无敌矣”,既发展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又启迪了孟子的“王道”主张。看来墨子是一个希望能和平统一天下的理想家。墨子“非攻”,但并不反对防御战,墨家的守御是有名的,被称为“墨守”。《墨子·备城门》以下的十一篇中,记载着他们制造和使用防御战具的经验。他们帮助被攻的国家防御抵抗。《公输》篇中记载,当时有名的工师公输般替楚国制造了攻城的云梯,楚国准备用云梯去攻打宋国。墨子在鲁国听到这个消息,急行十天十夜,去游说公输般和楚王。并早派了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带着守御工具,帮助宋国守城。就这样墨子用实力制止了楚国攻打宋国,及时平熄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战祸。墨子“非攻”,却也不反对“汤伐桀,武王伐纣”那样的“革命”战争,认为“彼非所谓攻,谓诛也”。这显然汲取了《易传》思想,且直接启迪了孟子的“诛一夫”思想。墨子还把无衣无食的穷人视为“僻淫邪行之民”,主张用兵禁止“寇乱盗贼”的“淫暴”行为,认为“有甲盾五兵者胜,无者不胜,是故圣人作为甲盾五兵”(《节用上》)。这一方面表示墨子主张用武力维护治安;另一方面也说明墨子并不站在下层穷苦民众的立场上,他只是上层平民的政治代表,他要维护其既得利益并保护私有财产。
    "兼爱"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其它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兼爱便必须非攻,非攻即反对攻战,即“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以天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当然,非攻并不等于非战,而是反对侵略战争,很注重自卫战争。自为是反侵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自卫就会等于不反侵略。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而非攻则主要表现在国与国之间。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利都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而人与人之间的互怨互损将激发矛盾引发祸乱。儒家甚至孟子竟以此攻击墨家,说墨家无君无父,无异禽兽。由此可见墨家的进步和儒家的狭隘。

    关于墨子兼爱的问题,通过《墨子的兼爱与儒家的仁爱有何异同?》、《墨子 兼爱 的全文翻译》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墨子兼爱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墨子兼爱(1)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