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治沙英雄牛玉琴 誓让沙漠变绿洲

治沙英雄牛玉琴 誓让沙漠变绿洲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向沙漠进军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治沙英雄牛玉琴 誓让沙漠变绿洲和《治沙女杰》读后感 250字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治沙英雄牛玉琴 誓让沙漠变绿洲
  • 《治沙女杰》读后感 250字
  • 语文作文
  • 作文材料
  • 一、治沙英雄牛玉琴 誓让沙漠变绿洲

    来源:《绿色中国》杂志

    本期焦点人物小档案:

    牛玉琴,全国治沙英雄,在37年的治沙岁月里,她用辛勤汗水和顽强毅力,谱写了一曲人类征服恶劣自然环境的赞歌,书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牛玉琴先后获得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联合国拉奥博士奖、中国生态贡献奖等87项国际、国内及省、市级表彰奖励。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对牛玉琴说“你不仅为中国人争了光,也为世界妇女树立了榜样”。

    “山高尽秃头,滩地无树林。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吃糠菜,住柳庵,一件皮袄四季穿。”陕西榆林,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由于历代过度垦殖和气候演变,水土流失日益严重。这些歌谣正是过去榆林恶劣的生态环境和人们艰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如果没有牛玉琴,这里,至今还是一个黄沙漫漫、寸草不生、风起时“飞沙走石”的荒凉贫瘠之地——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紧靠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

    因为有了牛玉琴,这里成了“塞上江南”。而今来到金鸡沙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盎然的无边绿洲。飞鸟在树林间鸣啾,野兔从草丛里飞快地掠过,不时能听到沙鸡、野鸡“咕咕”的叫声。漫步在树林里,空气清爽,风儿轻柔,白云悠悠,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氧吧”和一个绿野无边的“森林公园”。这个偌大的“森林公园”,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骑着马一天也只能走一圈。

    37年前,就在这里,牛玉琴用她的一双手,带领家人和乡亲们,开始创造一个“向沙漠进军”的绿色奇迹。牛玉琴和她已逝的丈夫张加旺,30多年与沙漠“较劲儿”,硬是让这里的11万亩荒沙披上了绿装。

    因穷而治沙

    一个人有多大的力量?能创造怎样的奇迹?在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作“牛劳模”“牛大姐”的牛玉琴这里,在这个朴实、憨厚、平常的“陕北婆姨”身上,都能找到答案。牛玉琴仿佛是一块巨大的磁铁,以她创造的不凡业绩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但第一次见牛玉琴的人,难免会有点“失望”:她面容憔悴、苍老,从外表看缺少女性的温柔;她行事低调,不会“说话”,从无豪言壮语,绝少慷慨陈词,问一句,答一句。初次见她的人,几乎都会问她“为什么治沙?”,她的回答几乎千篇一律:“因为穷呗,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穷得夫妻俩合穿一条裤子,穷得几个娃娃饿得在炕上直嚎,不治沙咋办?”

    “没有别的路,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沙子,我不治沙,沙子就会把我活埋!”牛玉琴的回答非常朴实。

    对贫穷,牛玉琴比别人更多一份刻骨的记忆和铭心的咀嚼。1949年,她出生在定边县郝滩乡。在榆林市的12个县市区中,这里素来被称作“北部风沙区”,与南部的白于山区一并被称作榆林市的“两条贫困带”。牛玉琴自小就记得描绘家乡面貌的这几句顺口溜:“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捉不全,沙压房子人移走,万恶黄沙害人苦。”

    1966年,17岁的牛玉琴从定边县嫁到了靖边县金鸡沙村。在村里,丈夫张加旺是外来户,势单力薄。1984年冬,靖边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承包治沙,“一包30年不变”。 为了改善生存环境,也为了在村里争一口气,过上好日子,牛玉琴与丈夫张加旺商量,俩人决定承包万亩荒沙滩。1985年,牛玉琴和丈夫变卖家产,与当地政府签订荒沙承包治理合同,在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的“三无”情况下开始了人与沙的较量。

    第一年,他们筹集4500元,植树种草6600亩,却因沙尘暴全部死亡。第二年,全家卖掉了在当时还少有人盖得起的“一砖到顶”的房子背水一战,住进了离家7.5公里的沙窝里,人背驴驮,从十几里外挑水浇树,雇请民工30多人,连续奋战20余天……这一年,在承包的1万亩荒沙上,树终于活了。

    然而,人生中最痛的打击也在这段时间接踵而至。

    1986年,丈夫张加旺被确诊为骨癌重症。此后3年多时间里进行了7次手术,还做了左腿截肢。但不幸,张加旺还是在1988年5月离开了人世。期间,牛玉琴患急性阑尾炎住进医院,患精神病的婆婆多次发病。无奈之下,牛玉琴生生抽掉了刀口缝合线,在手术仅仅5天后回到了乱成一团糟的家和承包的那片荒沙地。牛玉琴在“妇尽夫愿”纯朴思想的支撑下,选择了坚持,并且治沙的信念更加强烈。

    多年以后,面对铺天盖地的报道和纷至沓来的荣誉,牛玉琴这样解释当初的选择:“我治沙种树,不是奔着荣誉去的,最初就是为了吃饱肚子,摆脱贫困,把荒漠治绿了,把日子过好了。”

    37年的坚持,牛玉琴治沙的面积已经从最初的1万亩,变为现在的11万亩;37年里,她总共筹资860多万元植树2800万棵,当年的不毛之地已经变成了现在的“人造绿洲”,成为靖边县北部一道“绿色屏障”。

    “当年嘲笑我,认为我疯了的乡亲们,如今都争先恐后的和我一起来植树造林啦。”朴实善良的牛玉琴笑着对记者说。如今,因为防沙护沙成为全国劳模的牛玉琴已经是当地人眼里的治沙英雄,她的坚持,她的决心,让人们看到赶走沙漠、恢复绿洲的希望。

    正是因为有了像牛玉琴这样的人一直不懈努力,榆林治沙造林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效。目前,榆林全市林木保存面积达到2157万亩,林木覆盖率由建国初的0.9%提高到33%。沙区造林保存面积1364万亩,林木覆盖率43.5%,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和半固定,沙区樟子松保存面积达到130多万亩。南部丘陵沟壑区造林保存面积793万亩,林木覆盖率23.3%。

    由治沙到变富

    “我们是治理沙漠,也是治穷,把穷治住,才能致富。”牛玉琴对记者说,当初如果不种树,沙漠就会吞噬所有土地,到那个时候,一点土地都不剩,种什么都活不了,吃什么都没有了,只能活活等死。

    治沙也为牛玉琴一家致富提供了有利条件。她家饲养1头骡子,19头秦川肉牛,80只小尾寒羊,40多头生猪,年产粮食1.5万公斤,加上12亩大棚蔬菜,年纯收入可达10万多元。

    牛玉琴治理了11万亩荒沙,治理区的杨树、榆树、柳树已经成材,中间的沙柳、沙蒿、柠条枝繁叶茂,一派生机。植被的增多,使流沙基本得到了固定或半固定,地表的枯枝败叶也使土壤逐渐改良。由于环境发生了变化,近年来,林地里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逐年增多,种类由过去的5种,增至20多种。

    “把日子过好了”,牛玉琴并不只想着自己的小家。

    上世纪90年代初,在林子逐步有了经济效益的时候,牛玉琴筹资3万元建起了“旺琴”小学(普九后撤并),解决了周边60多名孩子的上学问题,并先后争取和筹集资金1100万元,为村子通了电,铺了12公里柏油路,为本村380户村民安装了电话和电视,为2个村民小组安装了自来水,为24户贫困村民进行了移民安置,为镇上中学盖了两栋教学楼……

    牛玉琴说,让沙漠绿起来并不够,要让林子给老百姓带来经济收入,还要让村民富起来。为此,在锁住沙漠的同时,牛玉琴开始想办法引进新树种,开始种植经济林木。

    学习樟子松嫁接红松

    1996年,联合国防治沙漠公约组织邀请牛玉琴去作报告,使这位普通的农家妇女,继1993年去泰国曼谷领取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拉奥博士奖章”之后,再次走出国门,登上了庄严的联合国讲坛。联合国的官员说牛女士的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也应该成为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楷模,如果有更多的人像她这样,世界荒漠化就有希望得到控制。

    从联合国开会回来,牛玉琴治沙的信心更大,劲头更足。她决心带领乡亲们改写祖祖辈辈咽风吞沙的苦难历史,永远捆住“沙老虎”的腿脚,再不能由着它的性子踢腾。1997年,她又跨省区承包了内蒙古乌审旗河南乡的1万亩荒沙,进行全面治理,决心把这1万亩荒沙建成高标准的生态林业示范区,这种大面积跨省区承包治理荒沙在我国尚属首例。1998年,她又承包了东坑镇伊当湾村的7万亩荒沙进行治理。

    1998年,牛玉琴创办了“绿源治沙有限公司”,她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其后,公司投资100多万元建立靖边县绿源治沙养殖场,初步形成饲料加工、种畜繁衍、产供销一条龙的完整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年生产饲料200吨,育肥猪出栏220头,小尾寒羊310只,走上了“林、农、牧”——“种植、养殖、销售”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实现了“投入、产出、再生产”资金平衡和“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2008年春天,她又平整了300亩灌木林地建立起育苗基地,实现从“买树苗栽树”到“卖树苗挣钱”的转变,也实现了从治理生态环境向建设生态文明的转变。牛玉琴的“靖边县绿源治沙有限公司”,还吸纳周边农民参股,壮大公司规模,做大治沙产业,闯出了一条市场经济下治沙造林的新路子。

    如今,牛玉琴的治沙造林基地已是靖边县规划的“沙漠生态旅游”景区之一。这片昔日的不毛之地种植温棚瓜果蔬菜,圈养家禽,办餐饮业,做沙雕,让游客参观游览、避暑休闲、采摘果蔬,从而实现“农、林、牧、游”立体发展,让沙地由“绿起来”变为“富起来”。

    治沙路上永不停息

    “现在的治沙跟过去不一样了。过去是‘单一’,只有一把铁锹,一个架子车,人背驴驮,栽树是靠辛苦劳动,一天一天栽。”牛玉琴告诉记者,从她的儿子开始,第二代治沙人逐渐用机械取代人工,将科学技术应用到治沙造林中。

    牛玉琴的孙女张继娜告诉记者,之前的植树都是种一些比较单一且经济效益低的树种,多用于扦插和移植,人工挖坑、人工浇水。现在不断进行引种驯化,乔、灌、草配合栽种,引进多种经济树种,优化林分结构。有些优质经济树种进行有性繁殖,无法繁殖的采用嫁接等无性繁殖方式。还进行科技转型提升,引进光伏发电以及滴灌、挖坑机等,大大提高了水源利用率,降低了人工栽植劳动强度,用科技提高效率。

    “虽然现在有了11万亩的防沙林,但在强大的沙漠面前还是显得渺小和脆弱,即使做了预防,但是一次严重的虫灾仍有可能毁了这多年辛苦换来的劳动成果。”已经成长起来的第三代治沙人渴望获得更先进的造林技术来与沙漠继续奋战。

    牛玉琴由一个普通的陕北农村妇女,变为全国闻名的治沙英雄。对“荣誉”二字的理解就是:永不攫取,毕生奉献。对待荣誉,她从来都是那样淡定从容,泰然自若。

    牛玉琴对记者说,她要把自己的儿孙、周围群众都带动起来,大家一起努力治沙造林,保护环境。“为了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也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创建绿水青山的好日子。”(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耿国彪 《绿色中国》2020.7A)

    一、《治沙女杰》读后感 250字

    她叫殷玉珍,来自内蒙古大漠深处。她和她的家庭在沙漠中坚持植树治沙多年却不被外界所发现。他们17年造林控制面积达5万多亩,有林面积4万多亩,共植树30多万棵,并以最小的单位、最少的人员、最多的数量而一鸣惊人。殷玉珍本人也荣获了全国“三八”绿化奖章、全国劳模、首届中华环境奖等荣誉。2002年6月,殷玉珍又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了“全国治沙标兵”的光荣称号。
    大漠中居然有户人家,造林十几年不为外界所知
    1985年,殷玉珍从陕西嫁到内蒙古乌审旗河南乡尔林川村一个叫井背塘的地方。这里是举世闻名的毛乌素沙漠腹地,是一个任何地图上都无法找到的角落。方圆几十里,除茫茫大漠,没有人家也没有路,距四周最近的人家也有10公里。同村人都听说井背塘有人居住,可多少年来从没人进去过。
    1997年,因地界纠纷,乌审旗河南乡乡长曹文清带领几名乡干部,冒险闯进与外界隔绝的井背塘,并因此发现了这户“沙漠人家”。出乎几位乡干部意料的是:漫山遍野的黄沙已涂抹上了片片绿色,碗口粗的杨树举目可见,郁郁葱葱。一处处沙柳根系沙丘,随风摇曳。羊柴、花棒、紫穗槐、沙枣等耐旱灌木,枝繁叶茂。三间大房,窗明几净,主人还饲养着鸡、猪和一大群羊。荒沙漫漫无人问,偏僻一隅景色异。这里简直就是一处活生生的世外桃源!
    两个孩子瞪着大眼睛,怯生生地打量着这些陌生人。殷玉珍和丈夫白万祥也第一次见到他们的父母官,第一次向问起他们的人讲述了植树治沙的故事。
    整整12个春秋,殷玉珍夫妇没要国家一分钱,已将3万多亩沙漠变成了绿洲。
    弱女子誓死不向命运低头
    殷玉珍与老实巴交的白万祥成亲时,新房是沙梁上开出的一个地窨子,总共不足两米高,低矮潮湿,地上铺些柴草,便是炕。一阵风刮过,全家人须马上将门口和房顶堆积的厚厚一层沙子铲开,否则就有被埋没的危险。
    20多亩旱田打不出几斗粮来,饥饿时常威胁着他们一家。除了丈夫和公婆,她很少能见到人的影子。
    一个个黄沙伴泪的日子,她多次想过离开这鬼地方,但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最后她还是留了下来,并决心和丈夫一起治沙。
    1985年秋,殷玉珍用一只羊从陕北换回600棵苗条,先在房前屋后试栽。当春风徐徐吹来时,树苗发芽了,夫妻俩高兴得几夜合不上眼。
    为筹集资金,夫妻俩起早贪晚地养猪、喂羊、种庄稼,除维持基本生活之需,其余全部投入到买苗条、买籽种之中。
    两人凌晨5点多起床,带上窝窝头和一大塑料桶水上山,趁天凉快抓紧抢栽。夏天的太阳像火球一样,晒得人脸红肩肿。殷玉珍的双脚被沙子烫出了水泡,没办法只好用塑料薄膜包住脚干活儿。树坑挖了一个又一个,栽上树还要重新填埋,看似简单,可夫妻俩一年要用坏十余把铁锹,每人穿烂几双鞋。
    有一年秋天,夫妻俩忙着栽树,突然狂风骤起,天昏地暗,沙尘暴席卷而来,大风足足刮了一天一夜,许多小树被连根拔起,夫妻俩一年的心血被刮得无影无踪。
    情急之下殷玉珍病倒了,她躺在炕上问自己,就这样算了吗 一向不服输的她最后还是坚强地爬起来,和丈夫重新扛起铁锹,来到一片狼藉的“工地”上。殷玉珍扒开沙土,抽出一棵半埋着的小树苗,沉思了好久。夫妻俩终于明白了,要让树活下来,必须先挡住风。
    他们找来沙柳、葵花杆等柴草,扎下沙障,挡住风,定住流沙,层层设防,栽一片,巩固一片,逐步蚕食,造林成活率大大提高。
    殷玉珍与沙漠打交道,不仅摸清了它的脾气,而且还懂得了治沙先用沙的道理。他们根据土壤条件和沙丘的方位,确定哪些地方适合种那种植物。需要种灌木时,他们先赶来羊群,在松软的沙地上踩出密密麻麻的蹄印,然后撒上柠条等植物种子,再重新让羊群走上一遭,这样用不了多久,小苗便会破土而出了。对沙地上成活的每一棵树,殷玉珍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怜爱,小树长得顺溜时她高兴,哪棵枯了,她会难过好几天。
    当那座住了八年的地窨子实在住不下去时,夫妻俩决定盖一座宽敞明亮的砖房。他们用牛从10公里外向沙漠里驮砖,整整三个冬天,他们不知跑了多少路,家里所有的用具几乎都有一段肩背驴驮的历史。井背塘太需要一条通向外界的路了!
    过了植树季节,殷玉珍雇来推土机和十几名帮工,浩浩荡荡地开进大漠。经过半个月的鏖战,一条简易路打通了。
    哪曾想,一场大风过后,沙丘移动,修好的路一下影踪全无。尝过许多失败的滋味的殷玉珍,和丈夫再一次鼓起勇气,另辟线路再修。可修好没几天的路,又被一场大风埋掉了。
    殷玉珍吸取前两次的教训,再次改变线路,并先种防护林固沙,然后用推土机开路,紧接着铺埋干柴草,巩固好一段,再进行下一段。又经过十几天的苦干,一条9公里的沙路终于修成了,人们叫它“穿沙路”,也有人叫它“玉珍路”。从此,越野汽车可以从尔林川方向沿着蜿蜒起伏的沙路,开进这独居一隅的“沙漠人家”。
    时间的犁铧犁出另一类英雄
    井背塘有一处沙丘被茂盛的沙生植物所覆盖的一座普通的石碑,碑文上刻着:“治沙英雄,植树楷模。你和你的丈夫的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你们是真正的英雄,是所有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国家者的楷模,我永远忘不了你们。――美国西蒙斯为全国劳模殷玉珍敬题”
    那是2000年春季,河南省洛阳外国语学校外教西蒙斯在电视上看到关于殷玉珍的报道后,专程从上千公里外赶到殷玉珍家。当他看到满坡满沟的树木时,不禁连连赞叹:“太不可思议了!真是英雄!”并当场捐助5000美金。
    然而,与沙漠抗争的代价是沉重的。丈夫白万祥积劳成疾,患上了肺炎、气管炎等疾病,已失去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能力;殷玉珍怀第一个孩子时早产,落下个腰腿疼的毛病;孩子因无人照看,小小年纪便患上了肺结核……
    近两年,那条“玉珍路”沟通着外面和大漠深处的联系,社会各界也对这户“沙漠人家”伸出了关爱之手,给予了他们无私的帮助,从资金、农机具、打井、安装有线电视,到育苗技术指导等等。殷玉珍虽独居沙漠,但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力量。如今,殷玉珍家里的羊群已发展到200多只,水浇地达到100多亩。她家培育的苗木不仅供自己使用,还支援其他的治沙户。同样身居沙海的农牧民,有许多人也照着她的样子,开始承包荒沙,植树种草。
    一位女性改变生存环境的举动,现已融入全人类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伟业之中。

    二、语文作文

    语文作文2011-5-17 1:49:20
    作文素材
    一.人生信念
    1.不达目的不罢休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分析:语言人师侯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晋 陈寿 《三国志.魏书》)
    ★业精与勤,荒于嬉。(唐 韩愈 《进学解》)
    ★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战国 荀况 《荀子.劝学》)
    ★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南北朝 颜之推 《颜氏家训》)
    话题:“成功来自勤奋”“学习成就天才”
    2. 无腿飞行将军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大的飞机被击落,他在双腿受伤、冻坏的情况下爬行了18个昼夜,最后同到自己的阵地。双腿截肢后,他经过锻炼,重又驾驶歼击机作战。他很重视人的体育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对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是不可缺少的。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喜欢运动,喜欢划船,踢过足球,当过守门员。他停飞后每天早晨拼命锻炼。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预防感冒。
    分析:对于一个双腿截肢后又重回驾驶室的人来说,那绝对是一个奇迹。奇迹的发生需要一个支撑点,那就是毅力。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
    ★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巴尔扎克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很清楚,前途并不属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而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罗曼 罗兰
    话题:“真正的残废”“毅力”
    3.一次成功就够了
    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 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一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65岁那年,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保险金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 88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他,就是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
    分析:一辈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机会,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放弃追求,再多的机会,你都不会成功。
    话题:“挫折是一笔财富”“困境与成功”
    4.海尔的启发
    在许多国人眼里,海尔这个成功企业已经很强大、很了不起了。然而,一位跟踪报道海尔多年的记者却说,在他接触到的诸多企业中,海尔的“忧患意识”是最强的。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个16年平均年增长速度达81.6%、年销售收入已突破400亿元、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能有这样的意识,很值得我们深思。按照张瑞敏的说法,他们进军中国的战略非常简单•:赢家通吃。他们的目标就是不给你留任何一点市场和地盘。毋庸讳言,我们的许多企业,不要说弱势企业,就是像海尔这样的佼佼者,与世界500强相比也还有一段差距,也不敢有丝毫放松和懈怠。实事求是地正视挑战的严峻性,充分估计到竞争对手的力量和困难的一面,向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这样才较为有益,而较少有害。
    分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海尔的成功告诉我们,没有忧患意识,不努力进取,就等于自取灭亡。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王安石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话题:“忧患意识”“知己知彼”
    5..为失败做准备
    在美伊战争中,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扬言,他已摆好城市游击巷战的阵势恭迎美国大兵。在摩加迪吃过巷战苦头的美军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在苦练怎么打胜仗的同时,也在苦练打败仗后如何当俘虏。战俘训练课程的名称是“超压力灌输”,包含四大科目——野外生存、躲藏逃脱、积极抵抗、保命要紧。训练以近乎残酷的方式进行,但却是必要的。它可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一旦身临绝境,就可以从容应付。
    分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数事实说明,谁能为失败做准备,谁就能化险为夷,反败为胜。
    话题:“忧患意识”“成功的因素”
    二.个性禀赋
    1. 弱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反间谍队的高级教官伯尼•费德曼,在一次战地值勤中不幸被德国军虏获。鉴于费德曼的特殊身份,为了从他嘴里掏出所需要的情报,德国审讯员施出了种种手段:严刑拷钉,心理压力,耍弄诡计,给以厚遇。然均未奏效,以至于德国审讯员无奈地道:费德曼大概愿意我们折腾他,这样给他机会成为英雄。但这位铁打硬汉,最终却被出卖了——出卖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弱点。
    原来德国人后来把他送入德国一所培养领导间谍的干部学校去,并让他每天陪同一个教官上课。这位教官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每次讲给学员的东西大都是错误的。起初,费德曼极力忍耐,冷笑置之。有一天他实在忍无可忍,便情不自禁地批驳了德国人一通,并谈了美英机关一些工-作的内幕,还向德国人提了一些应该怎样搞清通讯网的建议。自然,这些正是德国人希望知道的。
    费德曼的悲剧,在于他不容亵渎的职业神圣感和其强烈的敬业精神。德国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将欲取之,乃先诱之,刺激得他“一时技痒”,在维护他的职业尊严中落入对方的圈套。
    分析:费德曼的职业神圣感和其强烈的敬业精神,本是优点,但优点有时却会成为别人攻击的弱点。德国人正是抓住这一点,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清•魏源)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资治通鉴)
    ★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宋•朱熹)
    ★小善不足以掩众恶,小疵不足以妨大美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话题:“优点与弱点”“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2.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
    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分析:身陷囹圄而能最终成才,一方面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执著。
    话题:“永不放弃”“信念与毅力”
    3.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
    卢嘉锡是我国著名化学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曾兼任福建省立夏中学数学教师。当时,有个学生故意拿了一道登在外国杂志上悬赏解答的数学题目为难卢嘉锡,但他并不介意,只是说:“我留着做做看,看能否解答出来。”经过一天多的精密计算,卢嘉锡把题答了出来。他向那位学生详细地介绍了解题的方法和具体过程,那个学生从心底佩服卢嘉锡的博学多才。卢嘉锡诚恳地对那位学生说:“我们闽南有句老话,叫做‘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我现在虽然是你的先生,但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也不懂,要进一步学习。”
    分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知道一切,否则你就是无 知。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陈毅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培根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孟德斯鸠
    话题:‘‘知与不知”‘‘谦虚”
    4.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蔡锷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话题:“诚信与人生”“互助”“诚信的价值”
    5.巴金背书
    著名作家巴金十二三岁时,就背会几部书了,其中包括《古文观止》。后来他谈到自己的散文创作时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思路连上来的。”
    分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不要奇怪为什么看书多的人文章就是高人一筹,巴金老人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话题:“读书与作文”“积累的重要”
    三.道德修养
    1.海啸故事
    泰国普吉岛流传着一个女孩的故事。当海啸来临之际,10岁的英国女孩蒂利首先发现了海天交汇之处的白色巨浪,她一下联想到地理课本上关于巨浪的知识——就在圣诞节前,她还在思考老师布置的关于巨浪的讨论题目。意识到灾难即将降临的她,立即说服了父母,并和他们一起动员海滩上的游客撤离。当百余名游客刚刚抵达高地时,海啸便无情地吞没了这片海滩。
    分析:蒂利的故事宛如一朵奇葩,为这场不幸的灾难增添了一丝亮色。感谢蒂利,她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知识如何才能转化为行动,并产生力量;感谢蒂利的父母,只有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父母才能有耐心,才能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予以压制;感谢蒂利一家,当灾难来临之际,他们并不是只想着自己的安危,而是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脱离危险。蒂利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及其巨人威力。当我们整天为未成年人教育忧心忡忡时,蒂利的故事似乎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感悟。
    话题:“观察与思考”“素质教育”
    2. 把最坏的日子捱过去
    凡•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机里,他陷入巨大的恐惧之中。颤巍巍的铁索轧轧作响,箱板在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这机器把他们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是一种进地狱的感觉。事后,凡•高问一个神态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不是习惯了,不再感到恐惧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
    分析:有些生活,你永远也不会习惯,但只要你活着,这样的日子你还得一天一天过下去,所以你就得学会克制,学会忍耐。面对日子,把最坏的都捱过去,剩下的也就是好的了。
    话题:“学会克制”“习惯”
    3.牛玉琴的“绿色奇迹”
    1993年的一天,联合国粮食组织将“拉奥博士奖”郑重授予中国的一位农村妇女牛玉琴,这一年全世界只有三人获此殊荣。1995年,中国评出十大杰出女性,牛玉琴名列前茅。
    陕北农民牛玉琴的丈夫张加旺于1983年承包了一片沙荒地,决心将其变为绿洲。不久他因癌症死去,牛玉琴便带着三个儿子继续苦干。他们付出难以想象的艰难,终于使1.7万亩沙荒地披上了绿装。成功后,她又遵照丈夫遗愿,拿出第一笔收入7000元,盖起一所小学。她从丈大与自己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分别命名为“加玉林场”与“旺琴小学”。她的行为感动了一位参观的港商,这位港商悄悄留下5.5万元赞助这所小学改建校舍,却没有留下名字。人们称颂牛玉琴创造的是“绿色奇迹”。
    分析:牛玉琴的事迹向人们证明了人类改变生存现状的决心和成果。奇迹的产生,没有艰苦卓绝的付出是不可能的。
    话题:“奇迹”“成功与坚持”
    5. “一天变三天”与“一生才三天”
    俄国著名地理学家奥勃鲁契夫把每个工作日分成“三天”。第一天是从早晨到下午两点,
    他认为是最宝贵的时间,用来安排重要的工作。第二天是下午两点至晚上六点,在这段时间里他认为做较轻松的工作为宜。如写书评或各种笔记等。第三天是从晚上六点到夜里十二点,用来参加会议、看书。他说,这是等于把自己的生命延长了。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是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二天。
    分析:以上两则材料的核心都是要珍惜时间。把一天的时间合理分配,对时间要有紧迫感,从某种意义上讲,珍惜时间就意味着延长我们的生命。
    话题:“对生命的态度”“珍惜时间”
    四.科技之道
    1.把闪电关在瓶子里
    在18世纪,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当时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却受到了嘲笑。
    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午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根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地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分析:面对人们的指责,我们最好的回答就是用事实来证明一切。科学中没有懒惰,只有勤奋和严谨。
    话题:“真知来源于实践”“事实胜于雄辩”
    2.科学家的价值
    美国一位将军在他的《现在可以说了》一书中是这样评价著名的德国原子物理学家海森堡的:“得到海森堡这样的科学家,足以抵得上德国10个师的军队。”
    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阻挠钱学森回祖国,他给美国移民局的电报中称:
    “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在哪,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分析:掌握了科学技术,就掌握了引领世界潮流的力量。因为科学是一种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话题:“人才”“科技的力量”
    3.十英镑的遗憾
    蒸汽机之于世界的作用是划时代的。有了它,大规模的机器便获得了强大的动力。正是由于蒸汽机的出现,才导致了大工业时代的开始。
    “1789年”,瓦特专利说明书上的这个时间是人们公认的蒸汽时代的元年。然而,这个时间本应该被提前。如果当时能有一位稍许宽容的绅士出现,人类就有可能在1689年便拥有初步实用化的蒸汽机技术。因为在这一年,法国人巴本发明了可以进行演示的蒸汽机。这位谨慎而又贫困的先生虔诚地向英国皇家学会申请区区10英镑的研究经费,用于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发明。然而,刻薄的皇家学会认为为一个天真的想法提供资金,简直是对经费的随意挥霍,于是提出了一个探索者无法接受的条件:实验必须保证成功!正是由于宽容精神的缺失,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失去了,失误甚至错误中蕴含着的潜在价值遭到漠视,成功的机会便被无情地剥夺了。
    分析:我们的确应该在宽容这个问题上多一些反思。宽容的美德有利于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也有利于价值的体现。
    话题:“宽容”“交流与沟通”“培植与扼杀”
    4. “用生命做一次试验”
    巴斯德,19世纪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他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把科学的发展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一次,一艘停靠在波尔多的轮船上发现了黄热病人,巴斯德闻讯后立即赶往那里,希望发现引发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病菌。有人问他:“你难道不怕危险?”巴斯德毫不犹豫地问答:“这有什么要紧?生命处在危险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生命。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试验。”当他来到港口时,检疫人员坚持不让他上船。巴斯德恳求说:“请宽恕一个学者追求科学的热情吧!”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检疫人员。正是靠着这种执著的精神,巴斯德才在传染病研究上取得了惊人的科学成就。
    分析:对科学的执著超过了对生命的热爱——正是因为有巴斯德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才有了今日医学的繁荣景象。
    话题:“对事业的执著”“生命的意义”
    5.让青蛙做证人
    伊凡•谢切诺夫是俄国生理学家。1862年,他通过对青蛙的解剖实验,发表了《蛙脑对脊髓神经的抑制》等文章,同时又出版了《脑的反射》一书,为神经生理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可是,沙俄政府竟然把宣传科学真理看作是一种罪过,把谢切诺夫逮捕了,并对他进行审讯。在法庭上,法官对谢切诺夫说:“你可以给自己找个辩护证人。”谢切诺天平静地回答:“让青蛙做我的证人吧!”在敌人的淫威面前,这位科学家神色自若,因为他知道,真理是在自己一边。
    分析: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真理,甘愿被逮捕。科学的道路总是充满了荆棘。
    话题:“信念的价值”“科学的坚持”
    五.文化教育
    1. “五音不全”的歌手
    美国华裔少年孔庆翔既没有漂亮的面孔,也没有圆润的嗓子。然而在美国——一个造梦的天堂(或者叫地狱),孔庆翔打造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2004年,貌不惊人的华人小子孔庆翔参加了美国综艺节目《美国偶像》。他不仅五音不全,而且台风滑稽,让现场观众和评委都大跌眼镜。评委克威尔尖酸地嘲讽他说:“你竟然不会跳舞?在台上表现得过于麻木!并且几乎无唱功可言,令人颇感聒噪。”而孔庆翔却不慌不忙地说:“我觉得我虽唱功稍差,但我没有遗憾,因为我已经尽力了。”由于该大赛是电视直播,美国的观众都为孔庆翔的言辞感动,立刻声援声四起。节目播出之后,孔庆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他在歌手大赛中的表现。于是孔红了,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紧接着,孔庆翔和KOCH以及FUSE两家唱片公司签订第一张专辑《灵感》(1nspiration),于2000年4月6日在全美发行,第二周的销量成功蝉联美国公告牌独立大碟榜冠军,挤入公告牌流行榜前40 位,气势逼人。孔庆翔也成为在美国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
    分析:在美国人看来,“我已经尽力了”是一个人对待一件事情最好的态度。既然一个人“已经尽力了”,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嘲笑他呢?孔庆翔的出名和成功虽是偶然,但里面必然存在所处环境的社会文化因素。
    话题:“偶然与必然”“成功的机遇”
    2.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 也。”
    在《文学小言》一文中,王国维又把这三种境界说成“三种之阶级”。并说:“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千国维所引词句第一为晏殊《蝶恋花》,第二为柳永《蝶恋花》,第三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分析:第一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三境界是说,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话题:“探索与追求”“勤奋与学问”
    3.日本的“菠菜原则”
    日本人饭桌上是少不了菠菜的,他们甚至把一种企业组织原则称为“菠菜原则”。这个原则由三个基本点组成,即“报告”、“联络”、“沟通”。“菠菜原则”是日本企业的基本原则,任何一个雇员,从部长到社长,无一例外都需执行这条原则。所谓报告,就是把自己工作的进展状况随时通知同事,比如出差回到公司,一定要将所见所闻汇报;外出的收获,一定要让全体同事分享。联络,就是把自己目前遇到的问题通知有关同事,如上班路上遇到堵车可能迟到,你得打电话告诉同事你何时能到公司。沟通,是工作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找同事或者上司咨询,以集体智慧予以解决。
    “菠菜原则”说的就是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协调性原则。日本的这种原则是其教育体系与教育思想的产物。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精英,而是培养能够适应严酷集体生活的有协调性的人。这种教育贯穿着一个基本点,即培养合格的国民。这种国民具有共同的教养、共同的信念。
    分析: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那么,个人就应该与整个社会融洽相处。这样全体国民才有共同的向心力,这就是日本的教育。
    话题:“教育的目的”“个人与集体”
    4.名人教子
    家教:包拯为官公正清廉,被老百姓尊称为包青天。他担心家人子弟利用权势贪污腐化, 因而自述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财者,不得放归本家;亡疫之后,不得葬与大莹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铭教:宋代诗人苏轼的长子苏迈赴任县太尉时,苏轼送给他一个砚台,上有他亲手所刻的砚铭:“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若予,以此书狱常思生。”
    鞭教:岳云12岁参军作战,一次骑马下坡,没注意地形,人马栽进沟里:岳飞喝令按军法鞭打岳云,众将求情不允,责打百鞭。此后岳云刻苦训练,勇猛作战。 1134年攻打随州时,挥舞40公斤重的铁锤,冲锋陷阵第一个登城。岳飞教子的原则是:受罪重于士卒,作战先于士卒,受功后于士卒。
    名教:1945年,革命老前辈林伯渠6岁的小儿子要读书上小学了。林老对儿子说:“上学,该有个地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用三吧!”儿子疑惑不解,林老解释说:“用三者,三用也,即用脑想问题,用手造机器,用足踏实地!”
    联教: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曾撰写一幅对联挂在堂前。上联: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以此教育子孙后辈要艰苦创业,勤俭持家,切不可铺张浪费,追求虚荣;下联: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以身作则,行行当立好楷模。指出做长辈的要时时刻刻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处处做出好样子,成为后辈们效仿的楷模。
    章程教:老舍先生的教子章程,一是不必非考一百分不可;二是不必非上大学不可:三是应多玩,不失儿童的天真烂漫;四是要有健全的体魄。总之,老舍先生认为,孩子不必争做“人上人”,虚荣心绝对不可有。
    分析:教育后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关注人性,关注品德,既严厉又慈爱。
    话题:“家庭教育”“教育与成才”
    六.社会生活
    1.一对残疾作家
    孙幼忱是位双腿残疾的作家。他创作的小说《小佛佛历险记》受到读者的欢迎,还得了奖。可不幸又降临这个家庭,妻子董江云的左腿也残疾了。董江云为了支持丈夫写作,不仅代替丈夫去工作,还挑起了全部家务重担,她拄着拐杖拖着残腿干繁重的体力活。在丈夫的影响下,董江云也写起了童话,并在《黑龙江日报》上发表了〈〈小鸭子莎莎》。
    这对残疾作家坦然面对自己身体的缺陷,他们认为,残疾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分析:“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会打开一扇窗”,厄运只是一道坎,走过了是阳光,走不过就只能长陷泥淖。
    话题:“面对生活中坎坷”“身残志不残”

    三、作文材料

    作文素材
    一.人生信念
    1.不达目的不罢休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 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分析:语言人师侯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晋 陈寿 《三国志.魏书》)
    ★业精与勤,荒于嬉。(唐 韩愈 《进学解》)
    ★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战国 荀况 《荀子.劝学》)
    ★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南北朝 颜之推 《颜氏家训》)
    话题:“成功来自勤奋”“学习成就天才”
    2. 无腿飞行将军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大的飞机被击落,他在双腿受伤、冻坏的情况下爬行了18个昼夜,最后同到自己的阵地。双腿截肢后,他经过锻炼,重又驾驶歼击机作战。他很重视人的体育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对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是不可缺少的。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喜欢运动,喜欢划船,踢过足球,当过守门员。他停飞后每天早晨拼命锻炼。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预防感冒。
    分析:对于一个双腿截肢后又重回驾驶室的人来说,那绝对是一个奇迹。奇迹的发生需要一个支撑点,那就是毅力。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
    ★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巴尔扎克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很清楚,前途并不属于那些犹豫不决的人,而是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罗曼 罗兰
    话题:“真正的残废”“毅力”
    3.一次成功就够了
    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 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一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 65岁那年,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保险金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 88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他,就是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
    分析:一辈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机会,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放弃追求,再多的机会,你都不会成功。
    话题:“挫折是一笔财富”“困境与成功”
    4.海尔的启发
    在许多国人眼里,海尔这个成功企业已经很强大、很了不起了。然而,一位跟踪报道海尔多年的记者却说,在他接触到的诸多企业中,海尔的“忧患意识” 是最强的。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个16年平均年增长速度达81.6%、年销售收入已突破400亿元、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能有这样的意识,很值得我们深思。按照张瑞敏的说法,他们进军中国的战略非常简单•:赢家通吃。他们的目标就是不给你留任何一点市场和地盘。毋庸讳言,我们的许多企业,不要说弱势企业,就是像海尔这样的佼佼者,与世界500强相比也还有一段差距,也不敢有丝毫放松和懈怠。实事求是地正视挑战的严峻性,充分估计到竞争对手的力量和困难的一面,向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这样才较为有益,而较少有害。
    分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海尔的成功告诉我们,没有忧患意识,不努力进取,就等于自取灭亡。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王安石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话题:“忧患意识”“知己知彼”
    5..为失败做准备
    在美伊战争中,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扬言,他已摆好城市游击巷战的阵势恭迎美国大兵。在摩加迪吃过巷战苦头的美军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在苦练怎么打胜仗的同时,也在苦练打败仗后如何当俘虏。战俘训练课程的名称是“超压力灌输”,包含四大科目——野外生存、躲藏逃脱、积极抵抗、保命要紧。训练以近乎残酷的方式进行,但却是必要的。它可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一旦身临绝境,就可以从容应付。
    分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数事实说明,谁能为失败做准备,谁就能化险为夷,反败为胜。
    话题:“忧患意识”“成功的因素”
    二.个性禀赋
    1. 弱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反间谍队的高级教官伯尼•费德曼,在一次战地值勤中不幸被德国军虏获。鉴于费德曼的特殊身份,为了从他嘴里掏出所需要的情报,德国审讯员施出了种种手段:严刑拷钉,心理压力,耍弄诡计,给以厚遇。然均未奏效,以至于德国审讯员无奈地道:费德曼大概愿意我们折腾他,这样给他机会成为英雄。但这位铁打硬汉,最终却被出卖了——出卖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弱点。
    原来德国人后来把他送入德国一所培养领导间谍的干部学校去,并让他每天陪同一个教官上课。这位教官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每次讲给学员的东西大都是错误的。起初,费德曼极力忍耐,冷笑置之。有一天他实在忍无可忍,便情不自禁地批驳了德国人一通,并谈了美英机关一些工-作的内幕,还向德国人提了一些应该怎样搞清通讯网的建议。自然,这些正是德国人希望知道的。
    费德曼的悲剧,在于他不容亵渎的职业神圣感和其强烈的敬业精神。德国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将欲取之,乃先诱之,刺激得他“一时技痒”,在维护他的职业尊严中落入对方的圈套。
    分析:费德曼的职业神圣感和其强烈的敬业精神,本是优点,但优点有时却会成为别人攻击的弱点。德国人正是抓住这一点,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清•魏源)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资治通鉴)
    ★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宋•朱熹)
    ★小善不足以掩众恶,小疵不足以妨大美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话题:“优点与弱点”“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2.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
    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习。他在狱窗边,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坚持苦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演奏技巧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创作和演奏,奔放不羁,富于激情,对同时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分析:身陷囹圄而能最终成才,一方面要有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艺术的执著。
    话题:“永不放弃”“信念与毅力”
    3.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
    卢嘉锡是我国著名化学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曾兼任福建省立夏中学数学教师。当时,有个学生故意拿了一道登在外国杂志上悬赏解答的数学题目为难卢嘉锡,但他并不介意,只是说:“我留着做做看,看能否解答出来。”经过一天多的精密计算,卢嘉锡把题答了出来。他向那位学生详细地介绍了解题的方法和具体过程,那个学生从心底佩服卢嘉锡的博学多才。卢嘉锡诚恳地对那位学生说:“我们闽南有句老话,叫做‘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我现在虽然是你的先生,但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也不懂,要进一步学习。”
    分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知道一切,否则你就是无 知。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陈毅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凡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半是结局很不幸的。——培根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孟德斯鸠
    话题:‘‘知与不知”‘‘谦虚”
    4.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蔡锷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话题:“诚信与人生”“互助”“诚信的价值”
    5.巴金背书
    著名作家巴金十二三岁时,就背会几部书了,其中包括《古文观止》。后来他谈到自己的散文创作时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思路连上来的。”
    分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不要奇怪为什么看书多的人文章就是高人一筹,巴金老人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话题:“读书与作文”“积累的重要”
    三.道德修养
    1.海啸故事
    泰国普吉岛流传着一个女孩的故事。当海啸来临之际,10岁的英国女孩蒂利首先发现了海天交汇之处的白色巨浪,她一下联想到地理课本上关于巨浪的知识——就在圣诞节前,她还在思考老师布置的关于巨浪的讨论题目。意识到灾难即将降临的她,立即说服了父母,并和他们一起动员海滩上的游客撤离。当百余名游客刚刚抵达高地时,海啸便无情地吞没了这片海滩。
    分析:蒂利的故事宛如一朵奇葩,为这场不幸的灾难增添了一丝亮色。感谢蒂利,她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知识如何才能转化为行动,并产生力量;感谢蒂利的父母,只有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父母才能有耐心,才能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予以压制;感谢蒂利一家,当灾难来临之际,他们并不是只想着自己的安危,而是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脱离危险。蒂利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及其巨人威力。当我们整天为未成年人教育忧心忡忡时,蒂利的故事似乎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感悟。
    话题:“观察与思考”“素质教育”
    2. 把最坏的日子捱过去
    凡•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机里,他陷入巨大的恐惧之中。颤巍巍的铁索轧轧作响,箱板在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这机器把他们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是一种进地狱的感觉。事后,凡•高问一个神态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不是习惯了,不再感到恐惧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
    分析:有些生活,你永远也不会习惯,但只要你活着,这样的日子你还得一天一天过下去,所以你就得学会克制,学会忍耐。面对日子,把最坏的都捱过去,剩下的也就是好的了。
    话题:“学会克制”“习惯”
    3.牛玉琴的“绿色奇迹”
    1993年的一天,联合国粮食组织将“拉奥博士奖”郑重授予中国的一位农村妇女牛玉琴,这一年全世界只有三人获此殊荣。1995年,中国评出十大杰出女性,牛玉琴名列前茅。
    陕北农民牛玉琴的丈夫张加旺于1983年承包了一片沙荒地,决心将其变为绿洲。不久他因癌症死去,牛玉琴便带着三个儿子继续苦干。他们付出难以想象的艰难,终于使1.7万亩沙荒地披上了绿装。成功后,她又遵照丈夫遗愿,拿出第一笔收入7000元,盖起一所小学。她从丈大与自己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分别命名为“加玉林场”与“旺琴小学”。她的行为感动了一位参观的港商,这位港商悄悄留下5.5万元赞助这所小学改建校舍,却没有留下名字。人们称颂牛玉琴创造的是“绿色奇迹”。
    分析:牛玉琴的事迹向人们证明了人类改变生存现状的决心和成果。奇迹的产生,没有艰苦卓绝的付出是不可能的。
    话题:“奇迹”“成功与坚持”
    5. “一天变三天”与“一生才三天”
    俄国著名地理学家奥勃鲁契夫把每个工作日分成“三天”。第一天是从早晨到下午两点,
    他认为是最宝贵的时间,用来安排重要的工作。第二天是下午两点至晚上六点,在这段时间里他认为做较轻松的工作为宜。如写书评或各种笔记等。第三天是从晚上六点到夜里十二点,用来参加会议、看书。他说,这是等于把自己的生命延长了。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是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二天。
    分析:以上两则材料的核心都是要珍惜时间。把一天的时间合理分配,对时间要有紧迫感,从某种意义上讲,珍惜时间就意味着延长我们的生命。
    话题:“对生命的态度”“珍惜时间”
    四.科技之道
    1.把闪电关在瓶子里
    在18世纪,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当时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却受到了嘲笑。
    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午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根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地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分析:面对人们的指责,我们最好的回答就是用事实来证明一切。科学中没有懒惰,只有勤奋和严谨。
    话题:“真知来源于实践”“事实胜于雄辩”
    2.科学家的价值
    美国一位将军在他的《现在可以说了》一书中是这样评价著名的德国原子物理学家海森堡的:“得到海森堡这样的科学家,足以抵得上德国10个师的军队。”
    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阻挠钱学森回祖国,他给美国移民局的电报中称:
    “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在哪,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分析:掌握了科学技术,就掌握了引领世界潮流的力量。因为科学是一种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话题:“人才”“科技的力量”
    3.十英镑的遗憾
    蒸汽机之于世界的作用是划时代的。有了它,大规模的机器便获得了强大的动力。正是由于蒸汽机的出现,才导致了大工业时代的开始。
    “1789年”,瓦特专利说明书上的这个时间是人们公认的蒸汽时代的元年。然而,这个时间本应该被提前。如果当时能有一位稍许宽容的绅士出现,人类就有可能在1689年便拥有初步实用化的蒸汽机技术。因为在这一年,法国人巴本发明了可以进行演示的蒸汽机。这位谨慎而又贫困的先生虔诚地向英国皇家学会申请区区10英镑的研究经费,用于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发明。然而,刻薄的皇家学会认为为一个天真的想法提供资金,简直是对经费的随意挥霍,于是提出了一个探索者无法接受的条件:实验必须保证成功!正是由于宽容精神的缺失,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失去了,失误甚至错误中蕴含着的潜在价值遭到漠视,成功的机会便被无情地剥夺了。
    分析:我们的确应该在宽容这个问题上多一些反思。宽容的美德有利于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也有利于价值的体现。
    话题:“宽容”“交流与沟通”“培植与扼杀”
    4. “用生命做一次试验”
    巴斯德,19世纪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他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把科学的发展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一次,一艘停靠在波尔多的轮船上发现了黄热病人,巴斯德闻讯后立即赶往那里,希望发现引发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病菌。有人问他:“你难道不怕危险?”巴斯德毫不犹豫地问答:“这有什么要紧?生命处在危险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生命。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试验。”当他来到港口时,检疫人员坚持不让他上船。巴斯德恳求说:“请宽恕一个学者追求科学的热情吧!”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检疫人员。正是靠着这种执著的精神,巴斯德才在传染病研究上取得了惊人的科学成就。
    分析:对科学的执著超过了对生命的热爱——正是因为有巴斯德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才有了今日医学的繁荣景象。
    话题:“对事业的执著”“生命的意义”
    5.让青蛙做证人
    伊凡•谢切诺夫是俄国生理学家。1862年,他通过对青蛙的解剖实验,发表了《蛙脑对脊髓神经的抑制》等文章,同时又出版了《脑的反射》一书,为神经生理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可是,沙俄政府竟然把宣传科学真理看作是一种罪过,把谢切诺夫逮捕了,并对他进行审讯。在法庭上,法官对谢切诺夫说:“你可以给自己找个辩护证人。”谢切诺天平静地回答:“让青蛙做我的证人吧!”在敌人的淫威面前,这位科学家神色自若,因为他知道,真理是在自己一边。
    分析: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真理,甘愿被逮捕。科学的道路总是充满了荆棘。
    话题:“信念的价值”“科学的坚持”
    五.文化教育
    1. “五音不全”的歌手
    美国华裔少年孔庆翔既没有漂亮的面孔,也没有圆润的嗓子。然而在美国——一个造梦的天堂(或者叫地狱),孔庆翔打造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2004年,貌不惊人的华人小子孔庆翔参加了美国综艺节目《美国偶像》。他不仅五音不全,而且台风滑稽,让现场观众和评委都大跌眼镜。评委克威尔尖酸地嘲讽他说:“你竟然不会跳舞?在台上表现得过于麻木!并且几乎无唱功可言,令人颇感聒噪。”而孔庆翔却不慌不忙地说:“我觉得我虽唱功稍差,但我没有遗憾,因为我已经尽力了。”由于该大赛是电视直播,美国的观众都为孔庆翔的言辞感动,立刻声援声四起。节目播出之后,孔庆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他在歌手大赛中的表现。于是孔红了,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紧接着,孔庆翔和KOCH以及FUSE两家唱片公司签订第一张专辑《灵感》 (1nspiration),于2000年4月6日在全美发行,第二周的销量成功蝉联美国公告牌独立大碟榜冠军,挤入公告牌流行榜前40 位,气势逼人。孔庆翔也成为在美国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
    分析:在美国人看来,“我已经尽力了”是一个人对待一件事情最好的态度。既然一个人“已经尽力了”,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嘲笑他呢?孔庆翔的出名和成功虽是偶然,但里面必然存在所处环境的社会文化因素。
    话题:“偶然与必然”“成功的机遇”
    2.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 也。”
    在《文学小言》一文中,王国维又把这三种境界说成“三种之阶级”。并说:“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千国维所引词句第一为晏殊《蝶恋花》,第二为柳永《蝶恋花》,第三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分析:第一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三境界是说,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话题:“探索与追求”“勤奋与学问”
    3.日本的“菠菜原则”
    日本人饭桌上是少不了菠菜的,他们甚至把一种企业组织原则称为“菠菜原则”。这个原则由三个基本点组成,即“报告”、“联络”、“沟通”。“菠菜原则”是日本企业的基本原则,任何一个雇员,从部长到社长,无一例外都需执行这条原则。所谓报告,就是把自己工作的进展状况随时通知同事,比如出差回到公司,一定要将所见所闻汇报;外出的收获,一定要让全体同事分享。联络,就是把自己目前遇到的问题通知有关同事,如上班路上遇到堵车可能迟到,你得打电话告诉同事你何时能到公司。沟通,是工作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找同事或者上司咨询,以集体智慧予以解决。
    “菠菜原则”说的就是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协调性原则。日本的这种原则是其教育体系与教育思想的产物。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精英,而是培养能够适应严酷集体生活的有协调性的人。这种教育贯穿着一个基本点,即培养合格的国民。这种国民具有共同的教养、共同的信念。
    分析: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那么,个人就应该与整个社会融洽相处。这样全体国民才有共同的向心力,这就是日本的教育。
    话题:“教育的目的”“个人与集体”
    4.名人教子
    家教:包拯为官公正清廉,被老百姓尊称为包青天。他担心家人子弟利用权势贪污腐化, 因而自述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财者,不得放归本家;亡疫之后,不得葬与大莹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铭教:宋代诗人苏轼的长子苏迈赴任县太尉时,苏轼送给他一个砚台,上有他亲手所刻的砚铭:“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若予,以此书狱常思生。”
    鞭教:岳云12岁参军作战,一次骑马下坡,没注意地形,人马栽进沟里:岳飞喝令按军法鞭打岳云,众将求情不允,责打百鞭。此后岳云刻苦训练,勇猛作战。 1134年攻打随州时,挥舞40公斤重的铁锤,冲锋陷阵第一个登城。岳飞教子的原则是:受罪重于士卒,作战先于士卒,受功后于士卒。
    名教:1945年,革命老前辈林伯渠6岁的小儿子要读书上小学了。林老对儿子说:“上学,该有个地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用三吧!”儿子疑惑不解,林老解释说:“用三者,三用也,即用脑想问题,用手造机器,用足踏实地!”
    联教: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曾撰写一幅对联挂在堂前。上联: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以此教育子孙后辈要艰苦创业,勤俭持家,切不可铺张浪费,追求虚荣;下联: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以身作则,行行当立好楷模。指出做长辈的要时时刻刻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处处做出好样子,成为后辈们效仿的楷模。
    章程教:老舍先生的教子章程,一是不必非考一百分不可;二是不必非上大学不可:三是应多玩,不失儿童的天真烂漫;四是要有健全的体魄。总之,老舍先生认为,孩子不必争做“人上人”,虚荣心绝对不可有。
    分析:教育后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关注人性,关注品德,既严厉又慈爱。
    话题:“家庭教育”“教育与成才”
    六.社会生活
    1.一对残疾作家
    孙幼忱是位双腿残疾的作家。他创作的小说《小佛佛历险记》受到读者的欢迎,还得了奖。可不幸又降临这个家庭,妻子董江云的左腿也残疾了。董江云为了支持丈夫写作,不仅代替丈夫去工作,还挑起了全部家务重担,她拄着拐杖拖着残腿干繁重的体力活。在丈夫的影响下,董江云也写起了童话,并在《黑龙江日报》上发表了〈〈小鸭子莎莎》。
    这对残疾作家坦然面对自己身体的缺陷,他们认为,残疾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分析:“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会打开一扇窗”,厄运只是一道坎,走过了是阳光,走不过就只能长陷泥淖。
    话题:“面对生活中坎坷”“身残志不残”

    关于向沙漠进军的问题,通过《语文作文》、《作文材料》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向沙漠进军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向沙漠进军(1)

    相关阅读

    • 治沙英雄牛玉琴 誓让沙漠变绿洲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向沙漠进军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治沙英雄牛玉琴 誓让沙漠变绿洲和《治沙女杰》读后感 250字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