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探索地球奥秘

探索地球奥秘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奥秘探索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探索地球奥秘和对地观测卫星:探索地球奥秘的使者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探索地球奥秘
  • 对地观测卫星:探索地球奥秘的使者
  • 地球内部有怎样的奥秘?
  • 探索地球奥秘作文350
  • 一、探索地球奥秘

    4月21日,浙江湖州长兴金钉子地质博物馆内,槐坎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地球知识。当日,该小学开展“走进博物馆,探索地球奥秘”活动,孩子们通过观看科技展品、体验VR交互,了解地球环境现状,以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迎接世界地球日的到来。4月22日是第五十一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吴拯摄(影像中国)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23日 06 版)

    一、对地观测卫星:探索地球奥秘的使者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公号:中国航天科普(id:space-more)】

    对地观测卫星是在空间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由于视角高、观测范围广,对地观测卫星能有效获得地球表面、大气云层、海洋环境、植被覆盖、人类活动等多种信息。

    对地观测卫星观测范围广、生存能力强、能够长期稳定运行,能够完成其他传统观测手段难以完成的任务。各国航天发展均将对地观测卫星作为重点。

    对地观测卫星通常由卫星平台、遥感器、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传输设备组成。根据不同的探测目的,对地观测卫星上装有可见光遥感器、红外遥感器、微波遥感器和多光谱遥感器等不同波长的遥感器。

    20世纪60年代,对地观测卫星处于起步阶段,各个地学领域开始大量使用对地观测卫星传回的数据。美国和苏联各自发展返回式光学成像侦察卫星系统,从而使各自国家具备了重要的军事侦察能力。

    20世纪70年代,对地观测卫星进入初步应用阶段。1972年,美国发射陆地卫星-1,标志着空间对地观测进入实用阶段,卫星图像数据首次实现以数字形式直接传输。这一时期,全天候的微波遥感技术正成为对地观测领域中的重要发展方向。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对地观测卫星有了很大的发展。1986年2月,法国发射了斯波特-1卫星,这是第一颗能在穿轨方向进行立体成像的卫星,首次采用推扫成像线性阵列遥感器,全色分辨率10m。

    1991年7月,欧空局发射了欧洲遥感卫星-1,它是一颗微波遥感卫星,采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分辨率为30m。微波遥感卫星获取的卫星数据,增进了人类对地球环境和气候现象的认识,形成了多种业务应用,如海冰制图和沿海地带研究等。

    2016年8月10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高分三号卫星。这是我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m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卫星。高分三号卫星幅宽从10km到650km,细看能到一间房子,远看能到一个省的全貌。

    来源/《世界航天器大全》

    改编/杨斯爽

    审校/杨洁

    二、地球内部有怎样的奥秘?

    一直以来,人们力图探寻地球内部的奥秘。18世纪,人们计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后发现:地球内部的平均密度为5.52克/厘米3,而地球表面岩石的平均密度是2.67克/厘米3,两者相差1倍多。这说明地球内部一定存在着重物质。

    19世纪中期以后,人类开始大规模地探索地球内部的奥秘。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地震仪测量发现,每当发生巨大地震时,受到强烈冲击的地下岩石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就是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且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传播速度较慢。由此可知,随着所通过物厨陛质的变化,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也会发生变化。

    1909年10月8日,萨格勒布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南斯拉夫的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经过研究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面下33千米处发生了折射现象,于是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正是地壳和地壳下面物质的分界面。1914年,在一次地震中,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又发现在地表下面2900千米处,纵波的传播突然急剧变慢,横波则完全消失了,这说明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后来,人们为纪念他们,将以上两个不同的界面分别命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地球内部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分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个圈层。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指从地面到莫霍面之间很薄的一层固体外壳。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高低不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远比海洋部分厚,平均厚度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甚至厚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平均厚度仅有6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是从莫霍面以下到古登堡面以上的一层固体物质。这一层的主要成分是铁镁的硅酸盐类,其含量由上而下逐渐增加。这一层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深度为从地下5~70千米以下到地下2900千米以上,从莫霍面到1000千米深处是上地幔,地下50~250千米是上地幔顶部,这里存在一个软流层,岩浆可能就是发源于此。地下1000~2900千米深处是下地幔,其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比上地幔大,物质状态可能不再是固体,而是可塑性固体。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位于地球的最里层。1936年,丹麦地质学家莱曼通过对地核中传播的地震波速度的测量,发现地核又可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外核在2900~5000千米深处,物质状态接近液体。内核又叫“铁镍核心”,在5000千米以下深处,其温度、压力和密度更高了,物质成分近似于铁镍陨石。

    美国科学家做了大量的模拟试验后发现:地核温度从内到外温度逐渐降低,地球中心的温度大约是6880℃;内外核相交面的温度是6590℃,略低于地球中心;外核与地幔的相交面的温度更低,是4780℃。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发现,地球内核的压力极大,每6.5平方厘米为2200万千克,是海平面的地球大气压的330万倍。

    近年来,借助大型计算机,研究人员从地面上3000个监测站收集到了大量的地震观察情报,并对之进行了综合分析,描成一张总图,结果发现:地核表面布满“山头”和凹凸不平的地带,结构与海洋相似,充满了低密度流体。

    20世纪90年代,在中欧的一个小城温迪施埃中巴赤,人们钻探出了一个直径22厘米、深14千米的世界上最深的洞。这个地区地理情况十分特殊,这里的岩石有30千米厚,并向地表突出。历史上古老的欧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在这里相互碰撞,彼此推挤和啮合。正是由于这种地理情况的存在,地质学家们打算用管状的、中空的特殊钻孔器旋出岩心,把这些岩心提取上来,但这次努力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经过多次的失败,人们不得不暂时承认,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地球内部的情景。但是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人类能够揭开地球内部的奥秘。

    三、探索地球奥秘作文350

    我家有一个地球仪,我每天都把它转着看个不停。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这圆圆的地球里到底有什么?我拿着地球仪,对着小孔使劲往里看,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真的地球该不会也是空的吧?我找出我的书,仔细翻看,终于找到了地球的秘密。原来地球里面是一层一层的,最外面一层叫地壳。它是由岩石组成的,表面凹凸不平的,高的地方是陆地,低的地方是海洋。中间的一层叫地幔,地幔的温度特别高,岩石都被融化了,变成滚烫的岩浆。最里面一层是地核,地核坚硬无比,温度更高,有三千多摄氏度呢!  
    地球的秘密还有很多,同学们,你还知道什么呢

    关于奥秘探索的问题,通过《地球内部有怎样的奥秘?》、《探索地球奥秘作文350》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奥秘探索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奥秘探索(1)

    相关阅读

    • 探索地球奥秘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奥秘探索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探索地球奥秘和对地观测卫星:探索地球奥秘的使者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