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闻一多认为,端午节和屈原没关系,胡适:有没有屈原这个人?

闻一多认为,端午节和屈原没关系,胡适:有没有屈原这个人?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端午节纪念谁的节日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闻一多认为,端午节和屈原没关系,胡适:有没有屈原这个人?和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吗?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闻一多认为,端午节和屈原没关系,胡适:有没有屈原这个人?
  •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吗?
  • 中国的端午节真的是为了纪念屈原才有的吗?
  • 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为何与屈原没有关系?
  • 一、闻一多认为,端午节和屈原没关系,胡适:有没有屈原这个人?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佳节之一的端午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

    根据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又衍生出许许多多有关纪念端午节的民俗活动。 比如江苏扬州地区会在端午节这天吃“十二红”应节。湖北、湖南、江西等地还会举行声势浩大的赛龙舟活动。

    自2008年起,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文化物质遗产,成为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每到端午节,就有不少的网友调侃说道:还是要感谢屈原投身汨罗江,不然也不会有这三天的端午假期。

    然而,闻一多与胡适这两位文学大家曾先后考证过,其实端午节与屈原没有半点关系。 闻一多与胡适在学术方面的权威性毋庸置疑,可他俩有没有确凿的事实证据判断端午节的真实来历呢?

    端午,本名“端五”,亦名“端阳”、“重五”、“重午”。唐代以前的夏历每月初五皆可称端五,作为民间节日,一般指五月初五,即“重五”。

    而端午节又叫浴兰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的好天气,故五月初五也被称为“端阳节”。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这本文献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

    仲夏端五,端,初也。——《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自然不必说,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都有驱瘟避疫的成分。

    在江南人的传统中,端午节这天必吃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黄酒。因而该月又称为“五黄月”。

    但端午节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目前流传最广、最受老百姓认可的说法就是源于纪念屈原。

    史书记载,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屈原听到秦国军队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写下绝笔《怀沙》后投入汨罗江。

    附近的百姓十分敬佩屈原,不希望鱼虾啃食他的尸体,便用楝树叶包饭,外部缠上彩色丝带投入水中,好引诱鱼虾。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传承,就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除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之外,江浙一带的百姓认为端午节应该是起源于纪念伍子胥和东汉孝女曹娥。

    总之,端午节的由来应该与上述这三位历史人物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可闻一多先生经过考究后认为,端午节与屈原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以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这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他自己的观点。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是在屈原还没投江前就已经存在的,屈原本人所著的作品里都可以反映出当时端午龙舟竞渡的风俗。

    《楚辞˙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屈原所乘的这种狭长而轻小的舲船,实质上就是当时一种竞渡所用的船。

    为此,闻一多先生结合许多大量出古文物以及考古研究,终于找到端午节的确切由来,那就是,这一传统节日源于古代的百越民族。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大败越国。从此,越国人流散到南方一带,分成众多支系,从这一时期开始便有了“百越”这一新的民族称谓。

    百越族分布广泛,苏南、浙北,一直到上海、安徽、福建、广东、广西,都有百越族后裔。

    那为何闻一多先生会认为端午节与百越民族有关呢?根据考古文物证实,古代长江中下游的百越民族崇拜龙,并把这种神物当作图腾。

    百越民族的人“断发文身”,模拟龙形,避免遭受天灾人祸的影响。

    《汉书》记载:“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

    因此,百越族自比是龙的子孙,将部落图腾绘制在他们的日常用品中。

    由于百越族的居住地靠近江河湖海,每家每户都会有独木舟,他们又把龙图腾绘制在独木舟上,有时大家会聚在一起比赛谁划得更快。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百越族在赛龙舟之前会将粽子投入水里祭祀龙神。所以到了每年五月初五这天,百越族会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两项活动就是吃粽子和赛龙舟,这就是现代端午节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的由来。

    胡适先生没有深挖百越族,他直接指出,历史上是否有屈原这么一个人的观点。

    胡适先生认为,司马迁所著《屈原列传》之前,任何关于楚国的史书上都没有屈原的相关记载。从汉武帝到屈原生活的战国末年,中间至少有200多年的空白期。

    按照屈原在当时的号召力,史书上不应该没有记载他。

    因此,胡适先生认为司马迁编撰《史记》的时候,或许是道听途说,并没有经过实际考证就写了一个《屈原列传》。

    到了南朝时期,文人又把屈原和端午节硬性绑在一起。

    不过,如今学术界对端午节的来历又提出了新的质疑。大家想想,屈原是楚国大夫,他爱的是楚国。汨罗江附近的百姓为了纪念他,发明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可当时秦始皇还没有真正统一六国。除了楚国之外,其他六个国家的子民没有必要为了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吃粽子。

    总的来说,多位专家学者在经过多方考证之后,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百越族举行的祭祀节日,比屈原跳江自杀的时间更早。

    但是,大家没有必要硬钻牛角尖。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早已经是多民族高度融合的国家,端午节更是成为了全民族的节日。

    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大家以屈原作为精神象征,对其歌功颂德,并无任何不可。

    其实,端午不仅是赛龙舟、吃粽子、念屈原,也是老一辈祛毒防疫,祈求家人安康的日子。一家人平安健康,不就是最大的快乐吗?

    一、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吗?

    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南北朝时代,南朝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方记载了端午节纪念屈原说,梁人吴均《续齐谐记》也有类似记载。值得注意的是端午节划船比赛,在纪念屈原前该活动早已出现。而在东吴,是纪念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越地传》又说竞渡源于勾践操练水军;显然,端午竞渡之俗因地域不同而所纪念人物说法不同。对于诸“历史人物纪念说”,学术界大都认为是后世牵强附会之辞,难以置信。尤其是可疑的“屈原”,闻一多认为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是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才出现的,而端午节很早以前便已存在。

    学者胡适一直怀疑是否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人,因为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之前,史书上没有关于屈原的记载。在司马迁前至战国屈原所在时期百几年这段时间里对屈原的记载是空白的,屈原是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才首次出现,如果真的有屈原这么一牛人,史书上不该空缺的,司马迁有可能道听途说写了个《屈原列传》。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是在南朝的文献,而南朝离屈原跳江自尽间隔了七百多年。

    总之,不管端午与屈原是否相关,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赛龙舟都是流传下来的习俗了。

    二、中国的端午节真的是为了纪念屈原才有的吗?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在中国古代,端午节可是相当隆重的节日,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序》中记述:皇宫端午日盛况,召来儒雅臣僚,大张筵席,“广殿肃而清气生,列树深而长风至”。



    端午节在古代各个朝代和地方,纪念的风俗都有或多或少的区别,但是从现在看来,大体是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与菖蒲等;尤其是赛龙舟和吃粽子,成了过端午佳节的象征。

    一直以来我们接受的教育,赛龙舟和吃粽子都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传说中,那些敬爱屈原的人们,驾着龙舟在汨罗江撒粽子,避免河中的鱼虾吃坏屈原的尸体;而屈原也因此成了端午节的象征人物。



    但是真是这样吗?其实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端午节由来已久,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古代吴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

    而后世学者闻一多认为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是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才出现的,而端午节很早以前便已存在。学者胡适一直怀疑是否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人,因为在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之前,史书上没有关于屈原的记载。



    在司马迁之前至屈原所在的战国时期这段时间内对屈原的记载是空白的。如果真的有屈原这么一牛人,史书上不该空缺的,司马迁有可能道听途说写了个《屈原列传》。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始于南朝的文献,而南朝离屈原跳江自尽间隔了七百多年。

    在《荆楚岁时记》记述中,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殉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78年前后,爱国地点和目标是楚国。假如屈原真的是爱国,那他爱的只是他的楚国,属于当时楚国的后裔吃粽子纪念屈原是有道理的。



    但是当时的秦、齐、燕、赵、魏、韩这六个外国的后裔,吃粽子纪念屈原就莫名其妙了。据考,许多流传至今的端午习俗也与屈原毫无关系,比如粽子,最早文字记载出自许慎的《说文解字》,食粽子习俗早于屈原去世400多年。

    再来说一说赛龙舟和吃粽子的由来;据考证,端午的"龙舟竞渡"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已经存在。古代南方百越的吴越一带于春秋之前就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即使在屈原本人的诗作中,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竞渡的风俗来,如《楚辞·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屈原所乘的这种狭长而轻小的舲船实质上也就是当时一种竞度所用的船。

    而吃粽子也是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据记载,当时的人们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而端午节的真正发扬光大,还是在隋唐时期,原来有特定意义的节日风俗活动,到此大多演变为节日娱乐活动。“恶日”已不恶,逢凶化吉,充满了节日的欢乐。

    唐代端午龙舟竞渡尤其值得一道。在唐代全盛时期,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相对稳定,在节日娱乐方面,一方面是上行下效,蔚成风气,另一方面对民间的一些风俗活动也受到官府的支持。因此,竞渡之风尤为鼎盛。



    不过,既然这个误会已经形成,就让它存在下去吧,有了屈原为国跳江自尽这个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端午节明显丰满了很多;就让端午节的真正的起源及含义,留在学术界吧。

    三、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为何与屈原没有关系?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流传了千年。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在炎热的夏季,端午节作为数不多的节日给人们带来欢乐。在古代,端午节还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端午"、"端阳"、"端阳"、"天中节"、"女儿节"等。道教还有自己的称呼"地腊节"。不同的名称,但代表着人们对于这一天同样的重视。

    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学者认为是纪念伍子胥、和纪念曹娥等。民间以纪念屈原为思想主流。 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代百越族举行的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两篇论文中有详细论证。 汉代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恶日,此时五毒尽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汉代王充的《论衡》、应劭《风俗通》及《后汉书》中多有记载。 据《礼记》,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古人五月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于门,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这一点与小孩子佩戴香囊的性质一样。另外,菖蒲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划龙舟已有1500多年历史,广泛流行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及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已成为民间一项规模宏大的民俗游艺活动。划龙舟是一项非常耗费体力和考验团队精神的运动,需要队友之间非常有默契。既要有爆发的力量,又要有非常好的协调性,龙舟才能划得快。

    由此,从端午的一些习俗里,我们可以看出。关于端午的起源,最早应该是源于祭祀活动,或者上古时期的节日。其实与屈原的关系不大。

    关于端午节纪念谁的节日的问题,通过《中国的端午节真的是为了纪念屈原才有的吗?》、《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为何与屈原没有关系?》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纪念谁的节日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今又端午 再忆屈原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端午节纪念谁的节日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今又端午 再忆屈原和端午节追忆屈原的诗歌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