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2019春节手抄报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如何让孩子画出一份“鹤立鸡群”的「元旦手抄报」,秘诀在这里!和如何做庆元旦手抄报?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如何让孩子画出一份“鹤立鸡群”的「元旦手抄报」,秘诀在这里!
下面,小孙老师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充满童趣的手抄报和简笔画素材,让孩子们画出一份能“鹤立鸡群”的手抄报,赶紧去收藏吧!不知不觉就要到元旦了,在2019年元旦到来之际,估计老师又要给孩子布置手抄报的作业了。
元旦来历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灯笼简笔画
鞭炮简笔画
狗狗简笔画
水饺简笔画
中国结简笔画
雪人简笔画
红包简笔画
Q版食物简笔画
各类Q版简笔画
新年必备简笔画
元旦专属图案简笔画
元旦手抄报大全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相关传说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想了解更多幼儿教育方面的资讯,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幼教资源共享吧】【幼教资源共享吧】专业分享幼儿园手工、舞蹈、早操、律动、教案、课件、环创、工作计划、总结、教师随笔、观察记录等幼教资源,同时也分享家庭育儿、教育管理等科普知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自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一、如何做庆元旦手抄报?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没有固定的格式、布局,内容以语文知识为主。手抄报是中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形式之一。学生直接参与编辑、撰写、制作等的全过程,深受学生的喜爱。每当重大的节日我们都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达,或祝愿或庆祝或歌功,比如迎元旦、迎“五四”、庆“七一”、庆国庆等。最近由中央教科所教育信息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共同举办的“2003年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手抄报大赛” ,许多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这里,我与大家谈谈怎样进行手抄报的设计与制作,大体上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美化与设计的步骤; 二、报头、插图与尾花的表现; 三、编辑抄写描绘制作过程。 一、美化与设计 手抄报的美化与设计涉及的范围主要有:版面设计与报头、题花、插图、尾花和花边设计等。 1、版面设计 版面设计是出好手抄报的重要环节。 要设计好版面,须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本期手抄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选用有一定意义的报头(即报名)。一般报头应设计在最醒目的位置; (2)通读所编辑或撰写的文章并计算其字数,根据文章内容及篇幅的长短进行编辑(即排版)。一般重要文章放在显要位置(即头版); (3)要注意长短文章穿插和横排竖排相结合,使版面既工整又生动活泼; (4)排版还须注意:字的排列以横为主以竖为辅,行距要大于字距,篇与篇之间要有空隙,篇与边之间要有空隙,且与纸的四周要有3CM左右的空边。另外,报面始终要保持干净、整洁。 2、报头 报头起着开门见山的作用,必须紧密配合主题内容,形象生动地反映手抄报的主要思想。报名要取得有积极、健康、富有意义的名字。 报头一般由主题图形,报头文字和几何形体色块或花边而定,或严肃或活泼、或方形或圆形、或素雅或重彩。 报头设计应注意: (1)构图要稳定,画面结构要紧凑,报头在设计与表现手法上力求简炼,要反映手抄报的主题,起“一目了然”之效; (2)其字要大,字体或行或楷,或彩色或黑白; (3)其位置有几种设计方案:一是排版设计为两个版面的,应放在右上部;二是排版设计为整版的,则可或正中或左上或右上。一般均设计在版面的上部,不宜放在其下端。 3、题头 题头(即题花)一般在文章前端或与文章题图结合在一起。设计题头要注意以题目文字为主,字略大。装饰图形须根据文章内容及版面的需要而定。文章标题字要书写得小于报题的文字,要大于正文的文字。总之,要注意主次分明。 4、插图与尾花 插图是根据内容及版面装饰的需要进行设计,好的插图既可以美化版面又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插图及尾花占的位置不宜太大,易显得空且乱。尾花大都是出于版面美化的需要而设计的,多以花草或几何形图案为主。插图和尾花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的,并非多多益善,应得“画龙点睛”之效。 5、花边 花边是手抄报中不可少的。有的报头、题头设计可用花边;重要文章用花边作外框;文章之间也可用花边分隔;有的整个版面上下或左右也可用花边隔开。在花边的运用中常用的多是直线或波状线等。 二、报头画、插图与尾花的表现手法 报头画、插图与尾花的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线描画法和色块画法两种。 1、线描画法 要求形象简炼、概括,用线准确,主次分明。作画时要注意一定的步骤: (1)一般扼要画出主线----确定角度、方向和大小; (2)再画出与图相关的比例、结构及透视; (3)刻画细部,结合形体结构、构图、色调画出线条的节奏变化; (4)最后进行整理,使画面完整统一。 2、色块画法 除要求造型准确外,还须善于处理色块的搭配和变化关系,而这些关系的处理要从对象的需要出发,使版面色彩丰富。作画时,可先画铅笔稿(力求造型准确),再均匀平涂大色块;后刻画细部;最后进行修整,使之更加统一完美。 线描画法与色块画法,通常是同时使用,可以是多色亦可单色。不管是线描还是色块画法,最好不要只用铅笔去画。版面上的图形或文字不能剪贴。 三、手抄报的编绘制作的步骤 编绘制作是落实由设想到具体着手完成的重要步骤。 其步骤有二:一是准备阶段,另一是编制阶段。 1、准备阶段。 主要是各种材料、工具的准备。具体包括:拟定本期手抄报的报名;准备好一张白棒纸(大小视需要而定,有半开,四开,八开等,本次政教处举办的手抄报比赛是要求为《江西日报》大小,即半开);编辑、撰写有关的文字材料(文章宜多准备些);书写、绘图工具等。 2、编制阶段。 这个阶段是手抄报制作的主要过程。 大致为:版面设计、抄写过程、美化过程。 (1)版面设计:根据文章的长短进行排版,并画好格子或格线(一般用铅笔轻轻描出,手抄报制作完毕后可擦可不擦)。 (2)抄写过程:指的是文章的书写。手抄报的用纸多半是白色,故文字的书写宜用碳素墨水;字体宜用行书和楷书,少用草书和篆书;字的个头大小要适中(符合通常的阅读习惯)。字写得不是很漂亮不要怕,关键在于书写一定要工整。另外,文章或标题中不能出现错别字。 (3)美化过程:文章抄写完毕后,即可进行插图、尾花、花边的绘制(不宜先插图后抄写),将整个版面美化。这个过程是手抄报版面出效果的关键过程。 手抄报可以是黑白的,也可是彩色的。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专题性的。手抄报的制作设计与黑板报制作设计要求和步骤大体是相同的。 同学们,锻炼锻炼自己,动手编绘出一份属于你也属于大家的手抄报吧。注:非原创
二、跪求!! 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拜托大家帮我总结一下下啦 老师要让我们写红旗本那么大的十页 找不到那么多 ~
读书笔记18年级上册语文书第225页最后一段
这本书是了解与研究鲁迅早期生活、思想和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艺术文献。全书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十篇文章中《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七篇,为回忆童年生活,让读者看到鲁迅先生故乡的民俗风情,也见到当时人心世道。《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乃人生怀念文字。藤野是一位正直、热诚的日本学者,范爱农是一个在黑暗中,抑郁、愤懑的爱国青年,《琐记》记的则是,作者自己为寻“另一类的人们”所经历的艰难和热望。
8年级上册语文书第226页第2段
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表现打击和嘲讽。
读书笔记2
写作手法: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地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又称“双关”。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又例如在《藤野先生》中,作者用了“标致”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用“精通时事” 来讽刺清国留学生所“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些无聊的事;用“爱国青年”来反讽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用“何尝”来加强反语的语气从而加强肯定等等。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读书笔记3
好词
千山一碧 万山丛中 千姿百态 山石壮胆 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 山高树茂 谷下有谷 青山绿水 青海青山 奇山秀水 峰上有峰 清逸秀丽 寸草不生 耸立云霄 云雾缠绕 奇峰耸立 巍然屹立 山势雄伟 群山簇立 千山万岭 天真烂漫 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 幼稚可笑 挺胸碘肚 牙牙学语 嘻嘻哈哈 你追我赶 抱头鼠窜 逃之夭夭 穷追猛打 乱作一团 鸡飞狗跳 鸡犬不宁 自以为是 屏声息气 尖声尖气 指手画脚 油腔滑调 撒娇卖乖东跑西颠 爱不释手 忍俊不禁 呆头呆脑 愣头愣脑 玩耍嬉戏 装聋作哑 装腔作势 装模装样 若无其事 调皮捣蛋 满身泥浆 追来逐去 舞刀弄棍 瓮中捉鳖 胸有成竹 得心应手 随心所欲 左右逢源 欢呼雀跃
好句
1.满天红云,满海金波,红日像一炉沸腾的钢水,喷薄而出,金光耀眼。
2.早晨,太阳像个刚出门的新媳妇,羞答答地露出半个脸来。
3.太阳落山了,它那分外的强光从树梢头喷射出来,将白云染成血色,将青山染成血色。
4.太阳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胀得通红的脸庞,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张望着大地。
5.灿烂的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透过早雾,一缕缕地洒满了校园。
6.太阳更低了,血一般的红,水面上一条耀人眼睛的广阔的光波,从海洋的边际直伸到小船边沿。
7.天空被夕阳染成了血红色,桃红色的云彩倒映在流水上,整个江面变成了紫色,天边仿佛燃起大火。
8.春天,那太阳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
9.阵阵春风,吹散云雾,太阳欣然露出笑脸,把温暖和光辉洒满湖面。
10.炎炎的烈日高悬当空,红色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上,地面着了火,反射出油在沸煎时的火焰来
11.没有敢抬头看一眼太阳,只觉得到处都耀眼,空中、屋顶、地上,都是白亮亮的一片,白里透着点红,由上到下整个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条都是火镜的焦点,仿佛一切东西就要燃烧起来。
12.晚秋了,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天上,像个老公公露着笑脸在打瞌睡。
13.深秋的太阳像被罩上橘红色灯罩,放射出柔和的光线,照得身上、脸上,暖烘烘的。
14.太阳一到秋天,就将它的光芒全撒向人间。瞧,田野是金黄的,场地是金黄的,群山也是金黄的。
15.冬天的太阳像月亮一样苍白无力。
16.太阳正被薄云缠绕着,放出淡淡的耀眼的白光。
17.太阳一年操劳到头,忙到冬天,就筋疲力尽,几乎放不出热力来了。
18.和煦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下来,成了点点金色的光斑。
19.远处巍峨的群山,在阳光照映下,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显得格外美丽。
20.阳光被层层叠叠的树叶过滤,漏到他身上变成了淡淡的圆圆的轻轻摇曳的光晕。
读书笔记4
经典人物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爸爸是无情的,
他没有关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却一味的敷衍孩子,令孩子自尊心受损,便会度日如年。
读书笔记5
精彩片度赏析
1、“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父亲!父亲!!”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这一段话是说鲁迅在衍太太的催促下,叫爸爸的事。让我们知道了鲁迅是个孝顺儿子,他很爱他的爸爸,但孝顺方法不当,他后来就后悔了。
2. 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这句话透露出鲁迅先生对活无常的敬佩之情,从对他的尊称“活无常先生”可以看出。既然连一个鬼都可以如此赋有人情味,那我们作为一个人又何尝不可呢?所以鲁迅先生也是要借无常的“重人情”来启示我们。作为一个人,法理固然重要,但也要像活无常先生一样赋有浓烈的同情心。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先写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作对比,突出活无常的善心。作者也是想告诉我们,连鬼都有如此善心,人又应该怎样呢?
三、家长是不是很难接受自己的小孩很平庸?
从教育程度的角度看,2001年出生人口1700万人,绝大多数人都能上初中,1300万到1400万人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近800万人可以获得高等教育,422万人能考上普通本科,近50万人能考上985/211大学,其中考上985大学的大约有16万人,到了C9高校,就只剩下3万多人。
如果将这个组合画成金字塔图,大概是这么一个结构:
有17.6%的人口仅完成了义务教育。35.8%的人口会停留在高中/中专/职校的教育水平。能获得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一半左右,但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可以获得本科教育,其中21.9%是非985、211本科。
在普通本科之上,是211、985高校,甚至是C9高校,他们占每年出生人口的3%,985高校的本科教育,只有1%的人口能够获得。
如此低的比例,再加上各种公众号文章也在不断渲染「阶级滑落」的可怕,让许多高学历的父母非常担心:我的孩子会不会考得还没有我好?两个985的家长带出来了一个大学都考不上的孩子该怎么办?
比如前阵子在微博上有一篇文章《智商也要交遗产税:为什么聪明人的孩子大多没那么聪明?》就讲了这个故事。
因此,使用2014年CHIPs数据,我们做了这样一个研究,观察父母的教育程度和子女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
首先来看全国情况,下图的纵轴是父亲教育情况,横轴是母亲教育情况,分母是属于这种情况的在1980到1994年出生的被调查者总数,分子是在这种家庭教育背景下考上大学的人数。
父母教育与子女考上大学的比例
可以看到,左上角的红色部分,和右下角的绿色部分,有着本质差别。
1980到1994年这15年间出生的人口考上大学的比例大约是17%。
但在左上角红色方块内,父母教育均不高于义务教育的家庭中,孩子考上大学的比例仅有10%。
而在右下角的绿色方块内,父母教育水平均大于大专水平,其子女考上大学的比例则高达80%。
这么看来,父母教育程度如果比较高,子女是不是就不太可能平庸?还有几个问题。
1,不管是1980年出生的人口还是1994年出生的人口,其父母考上大学的年代基本在1990年之前,这些年份的高考录取率还是非常低的,被大学或大专录取的比例和现在考上211比例差不多,被大学本科录取和当前的985水平差不多。
2,不管是1980年出生的人口还是1994年出生的人口,在他们参加高考的年份,大学都已经开始了扩招,1980到1994年出生的人口有17%考上了大学,而2001年出生的人有25%都能考上大学。
换句话说,「父母教育水平均大于大专水平,其子女考上大学的比例则高达80%」在这里就成了一句有误导性的判断,比较中肯的说法是:
「父母教育水平均处于前3%,子女教育水平处于前17%的可能性大约是80%」
「处于前17%」还是一个很模糊的判断,从上面可以看到,对于当前的学生来说,「考上大学」已经不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我们要进一步去分析考上211或者985的比例。
幸运的是,CHIPs的2014年数据提供了城镇样本的大学类型,共有包括985、211、其他普通大学这几类。还有一类是出国留学,但在1980到总共3139个样本中只有2例,被我暂时去掉了。
先看城镇样本的总体情况:
城镇父母教育与子女考上大学的比例
上图是城镇居民父母教育水平和子女考上大学之间的关系,对1980到1994年出生的城镇居民来说,考上大学的比例高达51%,超过一半,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和全国总样本一样,左上角红色方块的父母均不高于义务教育的样本的大学考取率也低于城镇平均水平,为33%。
而右下角绿色方块内的父母教育水平均高于大专的样本,子女考上大学的比例高达91%。
但还是有这样的疑惑——考上大学不难,城镇居民有一半都能考上大学,问题是考上了什么大学?
接下来,我们把右下角的绿色方块放大,进一步分析子女的受教育情况。
我们将父母的高等教育类型均分为五类——985大学、非985的211大学、其他全日制大学、成人本科或函授、大专,看子女考上211大学,或者考上了985学校的比例,结果如下:
城镇父母高等教育类型和子女考上211大学的比例
这批父母考上大学、大专的比例和当前的学生考上211大学的比例都差不多,都是3%左右,我们可以将全体分子(子女考上211或985大学)之和去除以全体分母之和(父母水平均在大专或以上),然后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
当父母教育水平都处于当年前3%时,子女仍然处于前3%的概率只有……10%。
有没有办法能让子女处于前3%的水平的概率高一点呢?
也不是没有,光看左上角的绿色方块,如果当年父母的教育水平都在前1%(1980年代的211+985大学录取概率差不多等于当前的C9),一共有11人,这样子女考上211大学一共6人,位于前3%的概率就会就等于55%,超过一半了。
所以,从概率上说,子女和父母的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还是存在一个均值回归,父母教育水平更高的,子女教育水平平均来说肯定也会比较高,但要赶上父母,还是得看前世积德。
把之前的结论一般化,假设未来的大学录取率保持原状,那可能会有这样一些推论:
1,父母都考上了985的,子女能考上211的概率在一半左右。
2,父母都考上了C9的,子女能考上985的概率在一半左右。
3,父母都考上了清华北大的,子女能考上C9的概率也在一半左右。
……总之,保持原有的父母教育水平,真是太难了。
最后,我们再把1980到1994年出生的那批城镇人口拿出来,看他们考上985的情况,结果如下:
城镇父母教育与子女考上985大学的比例
可以看到,城镇居民考上985大学的比例差不多在2.5%左右,其中右下角父母教育程度较高的绿色方块考上985比例为14.1%,他们贡献了985学生的12.3%。
左上角父母教育程度均低于大专的红色方块考上985比例为2.2%,但他们贡献了985学生的77.8%。
两个黄色方块部分,即父母有一方的教育水平高于或等于大专,另一方低于大专的子女考上985比例为5.3%,他们贡献了985学生的9.9%。
从比例看,14.1%对5.2%和2.2%当然是高了许多,但由于基数差距大,绝大部分985学生——87.7%——是来自于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方的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中。
这里我们再次欣慰地看到:
当父母教育水平都处于当年前1%时,子女仍然处于前1%的概率只有……14.1%。
因此,结论很明确,从211和985的例子看,如果父母在考试上十分厉害,处于人群的前3%甚至是前1%,那么在80%到90%的情况下,自家小孩都是会比自己更差。
学会接受这个现实吧(反正我已经接受了)。
关于2019春节手抄报的问题,通过《跪求!! 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拜托大家帮我总结一下下啦 老师要让我们写红旗本那么大的十页 找不到那么多 ~》、《家长是不是很难接受自己的小孩很平庸?》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2019春节手抄报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