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冬至吃什么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明日冬至,5种传统美食别忘了吃,顺应节气变化,暖身滋补不怕冷和冬至大如年,8道传统美食记得吃,顺时而食的老智慧,美味寓意好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明日冬至,5种传统美食别忘了吃,顺应节气变化,暖身滋补不怕冷
冬至是冬季较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古代民间更是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由于南北方文化习俗不同,在对待节日的时候,也有所不同,北方会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南方则有祭祖、宴饮的习俗,冬至之前的天气都是小冷,真是寒冷的季节,是在冬至之后,民间多用“数九”来计算寒天,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一般“三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经过多年的演化变迁,各地均形成了特色饮食,来度过冬至节气,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关于冬至的传统美食,都有哪些呢?
一、饺子
冬至吃饺子,是大部分北方人的习俗,有时间的家家户户都会包,在工厂上班的,食堂则会提供水饺,上班族一般选择点外卖,还记得去年冬至,跑了好几家才吃到水饺,为什么北方人对水饺这么情有独钟呢?因为长辈打小就告诉我,冬至这一天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这么多年我是养成习惯了,在北方的大小城市,不论贫富贵贱,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美食,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可荤可素,像韭菜馅还有“久财”的寓意,白菜馅有“百财”的寓意,久而久之,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习俗,一直延续下来。
二、冬至面
冬至大如年,一碗冬至面必不可少,面虽然普通,但是配料有讲究,可以是大片的酱牛肉,也可以是大块的羊肉,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啃上几块肉,既能管饱又能御寒,“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当然,如果你不想吃肉,也可以来一碗西红柿鸡蛋面,土豆、豆芽、豆腐都行,既是菜,又可以当饭,简单可口,吃完身体立刻暖暖的,热量倍增。
三、汤圆
江南一些地区,到了冬至这一天,会选择吃汤圆,取“团团圆圆”的寓意,自己磨的糯米粉更好,馅料有水果、肉、蔬菜等,包成冬至团,不但可以分给家人们吃,还可以送给亲朋好友,表达美好的祝福,这种吃法在南方很常见,民间还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风俗不同,饮食也大不相同,这要是在北方想都不敢想,“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在大多数的节日里,汤圆和饺子能代表大部分的美食。
四、羊肉汤
过了冬至以后,天气正式进入寒冷,而羊肉又是滋补的好食材,它既能补充营养,又能抵御严寒,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炖上一锅羊肉汤,以及其他滋补食品,为的就是养个好身体,小辈给长辈送礼,多以羊肉、牛肉、滋补品为主,数九寒冬,家家都要喝羊肉汤,这已是多年不变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五、南瓜饼
经历那么多天,南瓜已经沉淀了大量的糖分,每到冬至这一天,我们这还流行吃南瓜饼,大街小巷,都飘散着南瓜饼的香味,先把南瓜上锅蒸熟,再按压成泥,活进糯米团中,塑造成型,用电饼铛或者平底锅,或煎或炸,直到色泽金黄,软糯香甜为止,孩子们很乐意吃,需要进食一些富含油脂的食物,同样也能补充热量。
冬至这一天,你们那有什么习俗呢?欢迎留言交流!
禁止抄袭,我是食味菜谱,热爱美食,每日更新家常菜和面食的做法,关注我每天学习做菜,总会给你惊喜。
一、冬至大如年,8道传统美食记得吃,顺时而食的老智慧,美味寓意好
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数九寒天,有关冬至吃什么,自古至今已逐渐成为约定俗成的事。尽管各地的习俗有所差别,但是“补冬”的意义是基本一样的,都是为了温暖身体、驱走严寒,而且有美好的寓意。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适合冬至吃的传统食物有哪些。
1、饺子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是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话。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这种习俗,一方面为了纪念张仲景的医术和功德,另一方面确实能起到驱寒保暖的作用。所以,饺子已成了北方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冬至这天,一家子围坐在餐桌旁,动手包饺子,有说有笑,给这凛冽的天气带来一丝春意。饺子虽然好吃,但不宜多吃,以免过于油腻引发消化不良。
2、汤圆
俗话说:“南吃汤圆北吃饺”。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糯米加水搓圆,芝麻、花生做馅,待水煮开,如珍珠般滚滚落下。煮熟的汤圆,细腻光滑,吃起来的口感特别软糯,香香甜甜。汤圆虽然美味,但是不宜大吃特吃,毕竟汤圆属于高热量、高糖份的食品,吃多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3、年糕
杭州人喜欢在冬至这一天吃年糕来庆祝,冬至吃年糕,就是讨一个“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彩头。而年糕一般是用糯米或者米粉蒸成糕状,口味香甜软糯,本身是一种很美味的食物,并且吃法繁多,杭州人在冬至里,三餐都会做不同风味的年糕。同样的,年糕是一种热量比较高的食物,所以一次不要吃太多。
4、羊汤
在山东,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建议您在烹调羊汤时,可以加入适量的料酒和生姜,这样不仅可以去膻气,还能保持羊肉原有的风味。
5、馄饨
在冬至,苏州人还有吃馄饨的习俗。馄饨是一种用面皮包上馅料的食物,与饺子相似却又有一定的不同,平时适合煮熟后带汤一起吃。采用一些馄饨皮包裹一些肉馅饼制作,口感方面比较弹牙一些,皮薄馅多,所以很受人们喜欢。
6、红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是用红豆搭配上糯米所制作而成的。红豆可以暖胃,糯米可以暖身,吃了后会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7、八宝粥
在天寒地冻的严冬,一碗暖彻全身的八宝粥,能够起到润胃的作用,八宝粥就是多样化的最好体现,不仅营养互补,而且口感很好,可以对抗到冬天的干燥,可谓好处多多。为发挥御寒作用,我们在煮粥的食材上可以选用偏温热的食物,如大枣、核桃、花生、糯米、桂圆、山药、银耳等。
8、冬酿酒
古城苏州自古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冬酿酒原来叫冬阳酒,因为冬至过后阳气上升而得名。冬酿酒一年只酿造一次,是一种米酒,与桂花一同酿制而成,口味甘甜,隐隐地有桂花的幽香,而且度数很淡的,老少妇孺都能喝上两杯。
二、冬至将至,8种传统食物别忘了吃,营养健康,寓意平安吉祥
马上就到冬至了,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也是民间传统的节日,自古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进入冬至,就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天”就快到了。冬至节,民间有很多不同的习俗,北方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南方相对北方更加重视,一般要举办祭祖、宴饮等活动,由于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不同,冬至节这天,人们要吃8种传统食物,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饺子在北方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逢年过节必吃饺子。冬至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吃。饺子有“交子”的寓意,在古代时期,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冬至前一天是一年岁终,所以冬至意味着新旧交替,吃饺子有除旧迎新的寓意。
北方的冬至天气极寒,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辞官回乡,恰逢冬至时期,他看到很多人面黄肌瘦、饥寒交迫,耳朵生了冻疮,于是把羊肉切碎了,用面皮包成“娇耳”的形状,再煮上一碗驱寒汤,让大家吃下,很快人们的冻疮便治好了。自此,冬至吃饺子的说法流传至今。
现如今,人们包饺子的种类还是很多的,比如猪肉香菇馅,青椒猪肉馅,白菜猪肉馅,芹菜猪肉馅,牛肉洋葱馅,三鲜馅,韭菜鸡蛋馅等等,饺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冬至吃饺子可以强身健体,帮助身体抵御寒冷。
汤圆在南方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如同北方的饺子,南方很多重要的节日都是要吃汤圆的。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家庭和睦,人们在重要的节日吃汤圆也是为了讨个好彩头。糯米有健脾暖胃的功效,而且口感细腻软糯,很多人喜欢吃,用糯米磨成粉,包上不同的馅料,做成汤圆,营养丰富寓意好。
传统的汤圆有黑芝麻馅、花生馅、豆沙馅、白糖馅、水果馅等口味偏甜的,也有地方喜欢吃咸口的汤圆,比如香菇肉馅、梅菜肉馅等等。
年糕与汤圆一样,也是很多地方逢年过节必吃的食物之一,年糕有“年年高升”的寓意,由于冬至节在传统上与春节地位等同,所以也要像春节一样吃年糕。年糕的种类很多,传统的做法是把糯米蒸熟,然后反复捶打捣成糕状,再切成小块,可以直接吃、蘸红糖、花生粉、黄豆粉,油炸、香煎、清炒、涮火锅都可以。年糕软糯细腻,令人百吃不厌。
烧腊是传统粤菜,流行于广东地区,最早的时候是把“烧”和“腊”区分开的,现如今统一叫作烧腊。烧腊中的“烧”一般是把各种肉类先用秘制的酱汁腌制一段时间,再放到炉里烤,比如烧鹅、烧鸭、烧鸽子、烧乳猪,口味略带广东人喜爱的甜味,是老广记忆深处的 美食 。而烧腊中的“腊”指的是腊肉、腊肠、腊鸭、肉脯、腊鸡等等。在广东地区,各种节日都是离不开烧腊的,满满地摆上一大桌,那叫一个香。
擂圆又叫作“冬至圆”,是浙江台州的传统 美食 ,它与汤圆和年糕类似,都是由糯米制成的。用糯米粉加水和成粉团,上锅蒸熟之后,搓成小圆子,然后裹上一层红糖黄豆粉,或者蘸芝麻、花生、桂花等等。在台州哪里家家户户冬至节都要做擂圆,擂圆口感细腻绵软、香甜软糯,外表圆润,象征着一家团圆。
酒酿是用糯米拌上酒酵而发酵成的一种甜米酒,又称醪糟、酒糟、糯米酒等等。酒酿是由糯米发酵出的,有微微的甜味,米香味比较浓郁,酒酿营养比较丰富,冬季吃可以补气血,尤其是女性。南方很多地区冬至节有吃酒酿的习惯,一般用酒酿做汤底,做成甜品,比如酒酿汤圆、酒酿鸡蛋、酒酿牛奶等等,酒酿能促进血液循环,有驱寒的功效,冬至天气寒冷,多吃一些好处还是非常多的。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流传于汉代,相传汉高祖刘邦喜欢在冬至吃羊肉,所以流传至民间。山东滕州一带,有冬至喝羊肉汤的习惯,羊肉有温补、驱寒的功效,老话说“冬至补一终,来年无病痛”。
滕州的羊肉汤主要是用羊蝎子来煮汤底,把羊肉和羊杂投入羊骨汤中一起煮,煮熟后捞起来沥干切碎,羊汤盛入碗中,加上切碎的羊肉和羊杂,撒上葱花和香菜末,热气腾腾一大碗,配上辣椒油、胡椒粉面、盐、味精等,一碗鲜美营养的羊肉汤就做好了,冬天吃营养驱寒,全身都暖和。
冬至吃面条是北方许多地方的习俗,老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年长一线”,意味着,过了冬至以后,每天白天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冬至面的做法并没有太多的要求,根据地方的饮食习惯,比如北京的炸酱面,河南烩面、捞面,兰州的牛肉面,山西的刀削面,四川担担面,武汉热干面等等。面条的做法千变万化,一碗热乎乎的汤面,可以配上牛肉、鸡蛋、大虾、火腿、青菜等,各种食材都可以,面条营养丰富好消化,冬天吃暖身又暖胃。
三、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
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1
北方冬至吃什么食物
1、馄饨
在北京,有句谚语叫“冬至馄饨夏至面”。过去北京有冬至吃馄饨的说法,馄饨这类象征团圆的食物可谓是冬至餐桌上的首选。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那么冬至吃馄饨是怎么来的?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因此在北京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2、饺子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我国北方地区民间素有吃饺子的习俗。关于冬至吃饺子的民间传说很多,最主流的说法是源自于张仲景。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不少乡亲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矫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3、羊肉
冬至开始,民间便开始从这天“数九”。对于老百姓来说,冬至莫过于吃。北方有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在此时吃上一锅炖羊肉,更有御寒滋补的双重功效。
羊肉性温,能抵御风寒、补身体,对风寒气喘、肾亏阳痿、气血两亏、腰膝酸软、肢冷腹痛、面黄肌瘦等症状有疗效。冬季人体阳气内藏,肾阳不足,容易出现手足冰冷,面目无华、体虚乏力等症状,而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历来被视为补阳佳品。冬季适当进食,可有效缓解上述症状。
4、狗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的习俗。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一些体质虚弱和患有关节炎等病的人,在严冬季节,多吃些狗肉是有好处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狗肉属热性食物,一次不宜吃多。凡患咳嗽、感冒、发热、腹泻和阴虚火旺等非虚寒性病的人均不宜食用。
冬至养生要注意些什么
1、生活起居:冬至起居注意事项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2、饮食进补:冬至进补注意事项
冬至日不可吃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过食辛辣只可生阳动火,导致内热积聚,郁热上冲。过食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北方在补充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是药三分毒”嘛,食补是最安全。
3、精神面貌:冬至养生注意“冬藏”,重点养心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正如“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不可大汗淋漓。
养生也要重点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儿女要对老人嘘寒问暖,使老年人在精神上得到保养。
4、日常保健:冬至针灸通穴注意事项
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这个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神阙穴是激发身体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
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过用艾条灸神阙穴的方法养生。把艾条点着后以肚脐为中心,熏灼肚脐周围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5、疾病预防:冬至注意甲流疫情“抬头”防治要趁早
流感病毒拥有惊人的传染力,直接吸入空气中的病毒,或经手将病毒带入呼吸道都会引发流感。因此,预防流感首先要切断流感病毒的传播,如及时发现和隔离流感患者,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等;第二,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休息、补充维生素C等;第三,有条件的要预先接种流感疫苗;第四,平时可以服用一些有效的流感预防药物。
冬至天气变化特点
日照时间短
冬至前后,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但这时地面在夏半时积蓄的热量还可提供一定的补充,故这时气温还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但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所以在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我国除少数海岛和海滨局部地区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天文学上也把“冬至”规定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
气温走低气候寒冷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_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饺子成为多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2
汤圆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较为盛行。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亦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饮食营养才会被身体吸收利用,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饺子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这种说法来源于医圣张仲景,他看到严寒中百姓耳朵被冻坏,故用面包了驱寒药材,煮熟做成“娇耳汤治好了百姓的耳朵。今天冬至吃饺子不再是为了治冻耳朵,不过其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饺子成为了一种营养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冬至吃饺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葱、韭菜、萝卜等做馅,这些菜均偏温热性,对人体能起到一定的温阳作用。
八宝粥
热腾腾的八宝粥很适合冬天饮食温热软的要求。中医认为食粥可健脾温胃,且有一定的滋阴作用,正好对抗冬季干燥的特性。为发挥御寒作用,我们在煮粥的食材上可以选用偏温热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大枣、核桃、花生、鸡肉、羊肉、糯米、桂圆、山药、银耳等。我们不妨发挥创造力,将这些食材搭配成美味的粥,例如:羊肉粥、鸡肉粥、糯米红枣粥、小米山药粥、银耳红枣大米粥等。
萝卜
民间有言:“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又说:“冬季萝卜赛过小人参。所以冬至吃萝卜最滋补,在冬至夜,正适合炖上一锅热乎乎的萝卜排骨汤,补充营养,滋补身体,又能增强抗寒能力。
馄饨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事实上,在江南地区,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进补,所吃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吴中藏书羊肉。
羊肉味甘性温,有补肾壮阳的作用,历来作为补阳佳品,是冬至进补的重要食物之一。羊肉的热量高于牛肉,铁的含量又是猪肉的6倍,对造血有显著功效,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补血助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
但羊肉属大热之品,凡有发热、牙痛、口舌生疮、吐黄痰等上火症状者都不宜食用。患有肝病、高血压、急性肠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以及发热期间都不宜食用。
冬至怎样保健养身:
针灸通穴
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这个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神阙穴是激发身体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
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过用艾条灸神阙穴的方法养生。 把艾条点着后以肚脐为中心,熏灼肚脐周围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起居宜忌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5.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由于老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发病多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这类病人一般不出现寒战,但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30℃以下。此时,患者脉搏及呼吸甚微、血压骤降、面部肿胀、肌肉发硬、皮肤出现凉感。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3
解读:
北方:要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为何冬至这一天要吃饺子呢?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山西:多为馄饨或饺子
山西民间的冬至之食多为馄饨或饺子。一般以羊肉为馅,取阳生之义。饺馅取村牧肥羊,配以桂皮、良姜、肉桂、豆蔻等十余种芳香药物和调料,用西葫芦丝拌好,包制笼蒸15分钟即成,皮薄馅嫩,吃时破皮一口水,咬开馅成丸,佐以老陈醋,鲜而不腻,香味悠长,且有强身健脾、开胃驱寒之功效。
山西临汾襄汾等地,无论山区平川,冬至节仍沿袭古法吃馄饨,旧时富贵之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谓之“百味馄饨”。晋南地区兴盛熬油菜根米汤喝。
除吃馄饨、饺子外,山西还有一些地方以糕为食,如和顺“迎冬就年”吃油糕、灵石吃黍米糕、平鲁“闹冬”风俗,鸡肉蘸素糕配羊汤吃。
油糕
大同讲究吃炖肉,有“冬至不吃肉,冻烂脚趾头”的民谚,河曲有“拜冬”之俗,饮食娱乐,佐以羊羹,枣酿羔羊,系“明酒遗风”之意。晋东南阳城一带,则吃老北瓜和小米焖成的瓜粥。
苏州人:吃馄饨忆西施
由于苏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吴国的都城,而吴国始祖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袭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
在冬至,苏州人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
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后来,为了纪念西施创造的这种美食,苏州人便把馄饨定为冬至节的食物。
此外,在古城苏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内,冬酿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酿造一次的冬酿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苏州自古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
潮汕地区:祭祖先、吃甜丸
在潮汕地区,冬至又称“小过年”,是民间一个大节日。在这一天老百姓要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在沿海地区,则要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祭拜祖先,为渔民祈福,求神明和祖先保佑出海平安归来。
潮汕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之说,其中“冬节圆”就是汤圆了,在潮汕地区又叫甜丸,在冬至这一天吃甜丸的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
到冬节前一天,吃过晚饭,家中主妇就张罗把一个大笸箩摆在矮凳上,把糯米粉末儿揉成搓成团。然后,一家人无论大小都围坐四周,各自捏取粉团搓成弹珠大的冬至丸。有些人故意搓一些大小参差不齐的,这叫“父仔公孙”丸,象征岁暮之际,一家人圆圆满满。起床之后,大人和小孩都要吃上一碗冬至丸,这样才算添了一岁。如果有家人外出未归,那么一定要为他留下一些糯米粉待其归家时,做一碗汤丸给他吃。
这个习俗还包含着一个有趣的陋俗:人们在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后,拿出一些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不过到如今,只剩下“吃甜九”的习俗了。
宁夏:吃“头脑”
在冬至这一天,银川有个习俗,这一天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人还给羊肉粉汤叫了个特别的名字——“头脑”。
羊肉粉汤由蘑菇和羊肉烹饪而成,佐以盐、姜、葱、蒜、辣椒、酱油等调料,汤滚开后放进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再加入韭黄、蒜苗、香菜,这样一锅五颜六色的羊肉粉汤就做好了,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粉汤饺子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来,还要给近邻端上一碗。羊肉粉汤饺子做法独特,味道香辣可口,现在已成为银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江南水乡:吃红豆糯米饭
在我国的江南水乡,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上海: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
“汤圆”的“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这一天吃汤圆,也象征家庭和谐、吉祥。
杭州:一天三顿吃年糕
杭州人喜欢在冬至这一天吃年糕来庆祝。每逢冬至,都会制糕来祭祖或者馈赠亲友。
在饮食上,三餐都会做不同风味的年糕,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肉丝炒年糕等等种类繁多。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图吉利,寓意年年长高。
厦门:排队买姜母鸭
厦门人对鸭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一年四季都在吃鸭,盐鸭、酱鸭、烤鸭、四物炖鸭,冬至吃姜母鸭。一条街只要有一摊卖姜母鸭的店,就整街飘香。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且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别滋补。
姜母鸭自家做的比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开始排队买姜母鸭。
中国台湾:九层糕祭祖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
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关于冬至吃什么的问题,通过《冬至将至,8种传统食物别忘了吃,营养健康,寓意平安吉祥》、《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冬至吃什么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