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元夕青玉案辛弃疾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全篇赏析和《青玉案·元夕》翻译及欣赏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全篇赏析
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或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南宋王朝面临着强敌压境,国势日渐衰落,而当朝统治者却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爱国词人辛弃疾洞察形势紧迫,欲补天穹,却恨报国无门,满腔激情、怨恨,交织成了一幅元夕求索图。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焰火像是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赏析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诉说的是一个英雄的悲伤之情,壮志难酬的无奈与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这首词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最后突然把笔锋一转,以冷清作结,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造成了境界上的强烈反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加强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整首词绚丽多姿,结尾更是点亮全篇。实际上,那位佳人只是词人理想化的一个虚幻的影子,表达了词人无悔的追求与高尚的节操,构思巧妙,想象独特,境界高妙,不愧是千古传诵的名篇。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孤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的不同流俗。 全词就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手法,反衬出了一个自甘寂寞、独立不移、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作者写这样—个不肯随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是有所寄托的。辛弃疾力主抗战,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移,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这首词是他这种思想的艺术反映。“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历来也为人传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这三句也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然经过三境界的第三境,并以此作比喻,对做学问、做人、成事业者,在经历了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之后,才能有所发现,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没想到的地方出现。
2018年3月17日,74岁的流行乐男歌手、作词人、作曲人,陈彼得先生参加央视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第六期,就倾情演绎了这首《青玉案·元夕》。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尝尽愁滋味,用尽全身力气诠释着穿越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引得无数人落泪,只因他听到了来自远方的呼唤。他是浪荡不羁的游子,却又情深归故里。在他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着厚重的乡愁与故土情怀。
一、《青玉案·元夕》翻译及欣赏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本内容由我跟大家分享《青玉案·元夕》翻译及欣赏,欢迎大家学习与借鉴!
《青玉案 元夕》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 元夕》翻译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青玉案 元夕》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青玉案 元夕》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给。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总之,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专门写人。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金缕缠就的春幡春胜。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这么些丽者,都非主人公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她,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与趣味。
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可见词人笔墨之细,文心之苦。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片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二、怎么赏析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下面我们来一起赏析。
《青玉案·元夕》赏析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词的上阕写景
渲染了元宵之夜一片热闹祥和的景致。一阵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有地面上的花千树即为无数的火树,而且还有空中如雨而下的彩星即为绽放的烟花。在这夜,灯月交辉的光影下,车马喧闹、鼓乐齐鸣,人们载歌载舞,鱼龙百戏轮番上演,真是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词人在这儿给大家描绘了一幅绚丽的元宵夜景,色彩斑斓,令人神往。
词的下阕由景到人
一个个身着盛装的姑娘们,梳着雾鬓云鬟,带着蛾儿雪柳,说说笑笑间纷纷走了过去,只留下阵阵暗香在夜色里徐徐飘散。这些姑娘们都不是词人意中相思之人,词人心中已有一个意中人,可是不在人群之中,词人已搜寻千百遍,却还是未见芳踪。此时,词人懊然神伤,默默回首,想要离去。忽然,眼前一亮,那一角孤灯残火旁站着的姑娘,正是词人魂牵梦系的意中之人啊!引人遐想的是,此刻站在清冷角落里的姑娘,还未归去,那又是在等待谁呢?在这一瞬间,词人是悲喜莫名,多情的读者自然也是心情荡漾。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在这首词中,世人眼中的豪放之人却用极为细致的笔墨,描写了元宵夜的景色和看景的丽人,更是用上片的繁华热闹对应下片结尾的灯火阑珊,细腻的刻画出了寻人者的苦心痴情。由此篇词作可以看出,辛弃疾虽被世人称为豪放,但绝非粗壮之人,其作为一个儒家文人,在豪放中自有细腻之处。他的这首婉约词也是流传千古的不朽名作。“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是千古名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此第三境也。”而辛弃疾的这首词正是最高境界。
原文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3]。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三、青玉案·元夕原文及赏析
青玉案·元夕
作者:辛弃疾
朝代:清朝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入夜一城花灯好象是春风吹开花儿挂满千枝万树,烟火象是被吹落的万点流星。驱赶宝马拉着华丽车子香风飘满一路。凤箫吹奏的乐曲飘动,与流转的月光在人群之中互相交错。玉壶的灯光流转着,此起彼伏的鱼龙花灯在飞舞着,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有的插满蛾儿,有的戴着雪柳,有的飘着金黄的丝缕,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在众芳里我千百次寻找她,可都没找着;突然一回首,那个人却孤零零地站在、灯火稀稀落落之处。
注释: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凤箫:箫的名称。玉壶:比喻明月,故继以“光转”二字,亦或指灯。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即舞鱼舞龙。是元宵节的`表演节目)宋夏竦《奉和御制上元观灯》:“鱼龙漫衍六街呈,金锁通宵启玉京。”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他:泛指,当时就包括了“她”千百度:千百遍。蓦然:突然,猛然。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刚从北方投奔到南宋,在南宋的都城临安所著,当时祖国的半壁江山都在侵略者的铁蹄的蹂躏之下,用一首林升的诗最能反映:“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人们也都“笑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作者寻找着知音。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人,正是作者所追慕的对象。有没有这个真实的“那人”存在?我们只能猜测,与其说有这个人,不如说这也是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又不肯与苟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写照。在这首词中,诗人寄托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既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宋]林升《题临安邸》)的谴责,又有杜牧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的忧虑,更有“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痛苦。辛弃疾是宋代的一个文能治国,武可杀敌的人才!郭沫若的对联对辛弃疾做了很好的概括:“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只可惜生在朝野萎靡泄沓的南宋时代,报国杀敌雄心无法实现,只有借诗词以抒发愤慨愁恨,借“那人”表达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自甘寂莫的孤高性格。
关于元夕青玉案辛弃疾的问题,通过《怎么赏析青玉案元夕》、《青玉案·元夕原文及赏析》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元夕青玉案辛弃疾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