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密特朗施展魅力,撒切尔夫人同意修建海底隧道

密特朗施展魅力,撒切尔夫人同意修建海底隧道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撒切尔夫人传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密特朗施展魅力,撒切尔夫人同意修建海底隧道和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开通原因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密特朗施展魅力,撒切尔夫人同意修建海底隧道
  • 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开通原因
  • 英国三岛海峡隧道什么时候开始投入使用?
  • 哪位给我介绍一下英法关系史
  • 一、密特朗施展魅力,撒切尔夫人同意修建海底隧道

    撒切尔夫人一向对欧洲一体化持怀疑态度,对修建英法海底隧道犹豫不决。那么,密特朗是怎样施展法国男人的魅力,说服她同意修建英法海底隧道的呢?

    虽然撒切尔夫人对密切欧洲政治联系感到怀疑,但她对实在的方面感兴趣。自从19 世纪初叶以来,热心人士便一直促进在英吉利海峡建设连接英法的海底隧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法两国政府开始更加认真地考虑。1964 年,双方原则上同意了一个连接两国的隧道项目,但由于为资金担忧,进展非常缓慢。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后,既没有资金来源,又无意花费纳税人的金钱。

    作者:[英]查尔斯·莫尔 译者:贾令仪 贾文渊出版发行:世界知识出版社ISBN:978-7-5012-5865-9出版时间:2019年1月

    不过,如果出现民营企业的组合计划,她觉得这个想法是迷人的。1981 年,经从来有说服力的伊恩·高介绍,她了解到一个方案,那是她当时心目中的英雄伊恩·麦格雷戈提出的,前一年,她任命麦格雷戈为英国钢铁公司的董事长。

    麦格雷戈领导着一个名叫“欧洲之路”的集团,他向撒切尔夫人提出一个新的想法。他设想的不是传统的钻孔隧道,而是“高架桥与沉管隧道相结合的公路铁路通道”,其间造几座人工岛用于边境控制。

    向撒切尔夫人提交的书面报告认为,这个想法是基于美国的横跨切萨皮克湾的通道, “据认为运作无利可图”。她在旁边批注:“我们能核实吗”(她照例省略了问号)。她和麦格雷戈会见时,她“承认这个方案有吸引力”。

    麦格雷戈的抱负与撒切尔夫人的观念相符。她在意识形态中害怕单一依赖工会控制的国有化铁路,偏爱自由的公路交通,喜爱私有领域的能力。

    麦格雷戈人际交往广泛,可以游说众多内阁大臣。他心里还有一个愿望,希望建设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的公路能为英国钢铁公司创造工作机会, 他声称,在五年中“能创造大约每年25 万人的就业机会”。

    但是,交通和工业部门的主流观点认为,纯粹的铁路连接更好。

    此外,法国新上台的社会党联合政府要求一种“政治取消”安排,意思是任何一国政府在签署支持一个方案后,若将来反悔则要为毁约承担责任。

    法国新任交通部长夏尔·费特曼是个真正的共产党人,而撒切尔夫人的自由市场专家艾伦·沃尔特斯是个运输经济学家,他不喜欢铁路,便警告她说,公众“对隧道桥梁综合方案的期待”令人担忧。

    铁路隧道要求政府做的担保是政府无法接受的,因此不该让人民产生政府可能作担保的印象。贸易大臣约翰·比芬提醒同僚,英法在协和飞机项目上的合作让英国损失惨重,“通常受法国人支配”是危险的。

    撒切尔夫人是谨慎的,但是,由于密特朗在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的帮助,她同意了外交部的路线,同意英国应找到“维护与法国关系的途径,避免其不轨举动”。

    因此,撒切尔夫人1982 年5 月在爱丁堡会见密特朗的总理皮埃尔·莫鲁瓦时,听了他对海峡交通前景的详细解释,她同意了莫鲁瓦的意见。“她也心怀着一个固定连接的梦想。”

    但是她没有承诺动用公共资金,还补充说,她认为(民营)资金不会单单支持铁路建设。应该由民营领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不同建议,政府将决定哪一个是他们的最佳“选择方案”。

    接下来,这个问题在政治上沉寂了18 个月。在1983 年的大选中,压制这个问题符合保守党的利益,因为保守党占有几个代表肯特郡的席位,肯特郡的居民不想要海峡隧道带来的喧嚣和烦恼。

    尼古拉斯·里德利于1983 年10 月受撒切尔夫人任命担任交通大臣, 他对隧道持怀疑态度,若需要花费公共资金,他就更感到怀疑了。

    1984 年初,伊恩·高再次吁请撒切尔夫人会见麦格雷戈,他仍旧在推动自己的“欧洲之路”计划。这次会见是在半隐秘状况下进行的,免得让人得知撒切尔夫人与麦格雷戈讨论即将发生的矿工罢工(参见第三卷第6 章),但他抓住这个机会,让自己的项目在政治上得到关注。

    他对撒切尔夫人说:隧道仅有铁路“会让英吉利海峡两岸铁路工会的垄断势力更持久, 甚至得到加强”。她当时对铁路工会耿耿于怀,因为存在铁路工会与罢工矿工团结起来的威胁。

    比起传统的铁路连接,虽然撒切尔夫人对公路成分继续持偏爱态度,但她仍然没有向麦格雷戈表示支持。政策组向她提出建议说,固定连接属于“应该不错”的范畴,而不是“必须拥有”的, 因此这是个该由民营领域单独决定的事情。

    然而,现状不能令人满意,而且引发了民营-国营两难处境。若干民营团体这时渴望推动这项事业,但没有政府牵头就无法采取行动。

    法国方面想要向前发展。英国不愿因耽搁受指责。1984 年10 月,密特朗来英国做国事访问,访问后,他在记者会上夸张地说,访问期间他和撒切尔夫人“一直在”讨论海峡项目,这也是她“痴迷”的项目。

    这个取笑的说法推动撒切尔夫人采取行动:她不愿否认自己支持这个项目。密特朗还意识到, 她一个月后要来巴黎参加英法峰会。

    领导人们会见的这两个场合迫使政府努力思索,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尼古拉斯·里德利要会见法国同级别官员,他想要唐宁街指出方向。

    不过,到了那个时候,他什么指示也没有得到。撒切尔夫人遵循着政策组的建议,对里德利说,他只需要重申“业已存在的立场,言谈中既不看涨, 也不看落”。

    政府唯恐到头来不得不花费公共资金支持某个投标。政府还有一种担心,唯恐海峡固定连接到头来利用了英国国库资金,却变成个最大的无价值项目。

    1984 年11 月29 日,撒切尔夫人参加过与密特朗的峰会晚宴后,召集大臣和官员们到英国大使的官邸一道饮酒。

    也许密特朗对女性特有的高卢人式的殷勤让撒切尔夫人感到陶醉,她忽然变得兴致勃勃,大谈固定连接的事。

    她似乎像那位总统一样特别青睐大项目。她说:“启动某个激动人心的事情毕竟是美好的。” 在她眼中,“激动人心”的项目包括了道路:其他选择激不起她的兴趣。她宣称:“我不想搞铁路隧道。我要‘欧洲之路’。”这也是密特朗想要的。

    当时伯纳德·英厄姆在场,他为撒切尔夫人新冒出的激情感到迷惑,长期以来她对这个项目从来犹豫不定。“我递了张纸条给罗宾·巴特勒,上面写着:‘这番通往大马士革之路的谈话是什么时候进行的?’罗宾回答:‘大约17 分钟前。’密特朗真的跟她调过情。”

    在接下来的一天,两位领导人宣布在固定连接项目上的友好态度(不过没有表示选择了哪一个方案),并保证将“以实在的紧迫性”从事这个项目。

    撒切尔夫人在英国广播公司的节目中表达了自己的激动心情: “许多人有一个美好的梦想,想在多佛坐上自家的汽车,一直开到加来。” 在另一个英国广播公司的采访中,她说,与欧洲的这样一个连接将“让我们对未来充满自信,并且怀有启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辈一样的远见”。

    尽管撒切尔夫人新获得了这种热情,但她的想象实际上并没有获胜。

    政策组的约翰·怀布鲁向她抱怨说:“法国团队(社会党政府)也怀有撒切尔主义私营化企业的积极精神,这颇有讽刺意味……他们比英国人更有创意和热情。”问题出在英国,而不是法国:这里有“太多的狂犬病烦恼、植物卫生问题和恐怖分子骚扰”。

    这个项目如今几乎确定要实施,1985 年4 月发出了招标书,但是赞成铁路连接的机构势力比较强,也更加狡猾。

    尼古拉斯·亨德森爵士与他的法国合作伙伴组成英法海峡隧道集团,他任集团董事长,投标建造铁路隧道。亨德森在福克兰群岛战争中是英美外交活动中的英雄人物,曾任英国驻巴黎大使。他这时致函撒切尔夫人,委婉地表示:“我对人们想当然地理解你的话感到担心……我最近在巴黎时,在总理办公室得知……法国人以为英国首相偏爱‘欧洲之路’。” 他要求面见首相。他说,他的公司可以在计划的铁路隧道之外另建一条公路隧道。

    发现并巧妙概述行车方向问题的人是伯纳德·英厄姆。内阁委员会开始讨论不同的“固定连接”项目时,他书面向撒切尔夫人提示:“没有讨论在道路哪一侧行车问题。对于最终的选择这是一个重要的指示信号。”他的意思是说,委员会没有考虑开车该靠右还是靠左行驶,因为他们一心想的是只通铁路的隧道。

    11 月份,共收到四份方案,其中有“欧洲之路”和英法海峡隧道集团提交的方案。做决定的最后日期是1986 年1 月20 日,撒切尔夫人与密特朗预定当天在里尔会见,在会见中,要举行一个仪式,宣布这个项目的 “选定方案”。

    撒切尔夫人不顾相当大的压力,依循了查尔斯·鲍威尔的建议:她必须置身事外,免得“以后遭指控,说她操纵结果”, 不过,密特朗在一位中间人的介入下,鼓励她支持“欧洲之路”。政策组也有相同的看法。约翰·怀布鲁敦促她:“让你的欧洲能力观接受一下考验。挑战民营领域承担‘欧洲之路’的方案。” 她没有接受。

    经过多次反复研究,最终的决定是选择英法海峡隧道集团的钻孔隧道方案。

    尼古拉斯·亨德森原先算计得不错,暧昧地提出最终在铁路隧道外增加公路隧道,大家都更容易接受。撒切尔夫人虽然喜爱麦格雷戈的华丽想法,但她对金钱一贯采取谨慎态度,而且英法海峡隧道集团与英吉利海峡两岸的权力中心有更加密切的关系。一切活动都有点仓促。查尔斯·鲍威尔在里尔参加仪式后带回一张纸,他在上面写着:

    无论你是否相信,这都会成为一个历史性文件。这是首相宣布选择海峡隧道固定连接项目的声明……请存档:

    英国和法国今天做出了决定,基于专家们的报告,将在英吉利海峡下面钻一对铁路隧道,通过列车将两国连接在一起。其后将建造一条公路连接。

    在这张纸片上,弗朗索瓦·密特朗和玛格丽特·撒切尔签上了名字。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撒切尔夫人于2 月12 日在肯特郡的曼斯顿机场会见了密特朗,与他驱车前往坎特伯雷。

    她的卫士巴里·斯特雷文斯回忆说: “在车上,他的目光不断地盯着看她的腿。”

    他们在大教堂的教士会议室签署了正式确定这桩交易的协议。30 年后,海峡隧道极受大众喜爱,不过最终敷设的高速铁路不得不由政府支付开支,而不是民营领域。公路连接却没有建设的迹象。

    *节选自《撒切尔夫人传——从绝境到巅峰》

    一、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开通原因

    建设跨越英吉利海峡之通道的想法最早可追溯至1802年,但英国方面因严峻的国家安全角势带来的政治和舆论压力,令构造一座隧道的努力落空。最终成事的工程,由欧洲隧道公司组织,于1988年动工,1994年落成。隧道项目花费超出其预估达80%。自其建造始,隧道就面临着数个严重问题。火灾干扰了隧道的正常运营。非法移民和寻求庇护者试图利用隧道进入英国境内,造成了外交上对于桑加特难民营小小的分歧(难民营已于2002年关闭)
    1802年,法国矿业工程师阿尔伯特·马修首先提议建造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提议中包括油灯照明、马拉车厢和隧道中途为换马而设的人工岛。
    1830年,法国人艾梅·托梅对加来和多佛尔间的英吉利海峡实施了第一次地质和水文勘察。艾梅·托梅对多个方案进行了探索,后于1856年向拿破仑三世呈上了一份提案:挖掘一条由灰鼻岬(Cap Gris-Nez)通往伊斯特沃特角(Eastwater Point),并于瓦恩沙洲设立通风井的铁路隧道[16],预算为1亿7千万法郎,或少于7百万英镑。

    托梅1856年的穿越海峡隧道方案,于瓦恩沙洲设立通风井
    1865年,一个由乔治·沃德·亨特(George Ward Hunt)带领的代表团向当时的英国财政大臣格拉斯顿(William Ewart Gladstone)提出建造隧道的构想。
    1867年后,威廉·劳尔(William Low)和约翰·克拉克·霍克肖尔爵士(Sir John Clarke Hawkshaw)推广这些想法,但无人付诸实施。一份官方的关于海峡铁路隧道的英法协议于1876年签署。1881年,英国铁路业者爱德华·沃特金爵士(Edward Watkin)和法国苏伊士运河承包商亚历山大·拉瓦利(Alexandre Lavalle)在英法水下铁路公司的名义下在海峡两侧都进行了试验性的工作。在英国一侧,直径2.13米的贝蒙特(Beaumont)掘进机自莎士比亚悬崖挖出了1893米长的导洞。而在法国一侧,一部相似的机器自桑加特掘进了1669米。计划于1882年5月被放弃——英国的政治和报刊宣传活动主张隧道会削弱英国的国防。这些早年的工作在一个多世纪后与TML计划相遇。
    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重复地提起海峡隧道的构想,作为对法国的安抚,表示共同抵抗德国下一次威胁的意愿。法方未认真对待它,英首相的提议也没有带来任何实际成果。
    1929年,又有另一建造隧道的提案出现,但讨论无果而终,构想也被搁置。支持者估算工程需花费150万美元。工程师们为了回应两国军事领导者的关切,设计了两处水坑(sump)——各自位于两国海岸——可蓄水以阻断隧道。这一设计并未消弭相应的担忧,且另一忧虑在于成群结队的不受欢迎的游客会破坏英国的生活习惯。军事上的担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延续。法国沦陷之后,作为英国应对预期的德国侵略的准备,一位英国皇家海军综合武器发展部的军官计算出,希特勒可在18个月内使用奴隶建造2条隧道。这一估算引发了德国已开始掘进的谣言。
    1955年,防务方面的论据被空权的崛起证明其无关;故英国和法国政府均支持技术和地质方面的调查。一次详细的地质勘察于1964至1965年间进行。[22]建造工作于1974年在海峡两岸开始,一项政府资助的计划使用两条分别在一条服务隧道两侧的主隧,可容纳轿车摆渡车厢。1975年1月,令法国伙伴失望地,英国政府取消了这一计划。当时工党政府上台,且英国的欧洲经济共同体(EEC)会员国身份存在不确定性,项目花费膨胀至200%的同时国家经济却陷入困境。此时英国的隧道掘进机已经就绪,运输部得以进行300米的实验性推进。这一短隧道日后被重用作为隧道掘进工作在英国一侧的出发点和进入通路。
    1979年,当保守党掌权后,“老鼠洞计划”被提出。这一概念为一条单线铁路隧道加一条服务隧道,但没有摆渡末端站。英国政府对于出资毫无兴趣,但首相撒切尔夫人表示她对于私人资助的项目并不反对。1981年英法两国的领导人——撒切尔夫人和密特朗总统同意设立一个工作组来研究私人出资的项目,1985年4月相关的支持者被正式邀请呈交这一计划的提案。后有四份意见书入围:一份基于1975年计划的铁路提案,由海峡隧道集团/法国-芒什(CTG/F-M)提出;
    欧洲桥(Eurobridge):一座跨度4.5公里的悬索桥,有着封闭式的公路;
    欧洲连接线(Euroroute):一条两座人工岛间的21公里长隧道,人工岛由桥梁连接至大陆;以及海峡高速公路(Channel Expressway):建有中途通风塔的大直径公路隧道。
    横跨海峡渡轮业界以“灵活方案”(Flexilink)的名义抗拒隧道项目。1975年并未有抗议跨海通道的活动,因最大渡轮运营商之一海联(Sealink,英国铁路下属子公司)为国有企业。“灵活方案”在1986到1987年间积极地提出反对。公众舆论强烈倾向于可驾车通过的隧道,但通风问题,对于事故应对的忧虑,和害怕对驾驶者产生催眠效应,导致入围被限定在了铁路方案,CTG/F-M获得了隧道项目。

    二、英国三岛海峡隧道什么时候开始投入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关系日趋密切,海峡越来越成为英国经济发展以及与欧洲交通联系的障碍。特别是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后,与法国和其他成员国间的经济贸易有了很大发展,海峡的运输压力越来越大。修建隧道的动议再起,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使许多技术问题迎刃而解。1973年英法两国又一次动工兴建隧道,刚掘进1.5英里,英国工党政府便因经济危机而不得不停止工程。1981年撒切尔夫人重新提出隧道工程计划。1984年11月英法两国基本达成协议,1985年1月,密特朗总统与撒切尔首相发表联合声明,宣称两国将消除长期的顾虑,架起一条能跨越隔阂的铁链。1986年1月20日双方选定“海峡双重铁路隧道”方案,2月12日两国签订《海峡隧道条约》,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均不提供资金,全部利用私人资本建设,并采取招标形式。最后决定由海峡隧道集团承建,它由一举中标的伦敦隧道工程集团和巴黎拉芒什海峡集团组成,包括2家英国银行,3家法国银行和10家建筑公司。

    1987年7月,名为“欧洲隧道”的海峡隧道工程正式展开,英法各有6台和5台旋转式掘进机同时施工,每月进度约0.3英里:这是当今世界最庞大的隧道工程,东起法国加莱附近的科凯勒,西至英国福克斯通附近的希尔堡,整个隧道陆地下长8英里,海底部分23英里,全长31英里,是目前欧洲最长、世界第二的海底隧道(日本的津轻海峡隧道位于青森和函馆之间,全长33.5英里)。

    隧道工程及附属设备的建设及运行均采用高新技术。由欧洲隧道公司设计制造的“欧洲之星”隧道专用列车车厢宽度为4米,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宽的车厢。每趟列车有12节用于装载小汽车的双层车厢,12节可用于装载10辆大型车辆的单层车厢,造价每节320万美元,首尾各有1节电气机车和用于装卸货物的车辆,总长度约800米。电气机车能以将近160公里的时速牵引2100吨货物,并配备有其他列车很少使用过的负重转向系统。隧道运营管理采用成套自动控制系统。海峡隧道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水灾、火灾、地震、恐怖袭击、列车脱轨等灾难性事故,并相应作出周密安排,制定了严格的防范和应急措施。海峡隧道的安全程度大大高于伦敦的地铁系统,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海底隧道。

    1990年10月30日,格林威治时间19时30分,在离英国肯特郡海岸22.2公里,离法国诺曼底海岸15.6公里的英吉利海峡海底40米深处,随着挖掘机轰隆隆的巨响,一根100米长的钻头打出了一个直径6厘米的小孔,一股气流顿时从英国工程队开通的隧道灌向法国工程队开通的隧道,英法海底隧道终于对接成功;霎时,隧道两头一片欢呼。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得知这一消息后称这是“一个极为令人激动的时刻”,法国电视台立即宣告:“不列颠再也不是一个孤岛了。”1994年5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法国总统密特朗主持了连接英伦三岛和欧洲大陆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的通车典礼。1994年10月20日,这条耗资10亿英镑的海底隧道正式投入使用,这标志着欧洲海陆交通的新时代已经开始。

    海峡隧道的建成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乘火车穿越隧道来往于英法之间只需35分钟:从伦敦到巴黎或布鲁塞尔,乘火车比坐渡轮快3个小时左右,甚至比乘飞机还快一个多小时。根据设计能力,隧道在交通流量的高峰期每小时可以单向通过20趟列车,前后两趟列车的间隔时间最短的仅3分钟。据估计,从1996年开始,海峡隧道每年可以运送乘小汽车旅行的旅客800万人次,乘大客车旅行的旅客450万人次,货物运输能力可达850万吨。仅在英国,隧道就可为7万人提供就业机会。欧洲隧道公司希望能把目前乘坐汽垫船和渡船穿越英吉利海峡的大部分游客吸引过来,并准备开通伦敦至欧洲大陆各主要城市的直达客货列车运营业务。

    三、哪位给我介绍一下英法关系史


    英法海峡隧道条约

    英法百年战争


    1337—1453年,英法两国间先为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争权夺利,尔后演变为英国对法国的入侵,法国则被迫进行反入侵,从而进行长达百年的战争。

    战争的主要原因是,法国力图把英国人从法国西南部(基思省)驱逐出去,从而消除英在法境内的最后一个堡垒,而英国则力图巩固它在基恩的地位,夺回早先失去的诺曼底、曼恩、昂茹和法国的其它一些地区。英法两国对佛兰德的争夺,加深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佛兰德形式上是处于法国国王的统治之下,但实际上却是独立的,并且与英国有密切的贸易关系(英国的羊毛是佛兰德毛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觊觎法国王位。德国封建主和佛兰德站在英国一方,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英军主要由雇佣兵组成,由国王指挥,其主体是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士部队。法军主要由封建骑士武装(见骑士军)组成。

    百年战争的第一阶段(1337—1360)

    英法双方争夺佛兰德和基思。在斯吕斯海战(1340)中,英军重创法军,夺得制海权。经过1346年8月的克雷西会战,英军又取得了陆上优势,并在长达11个月的围攻之后占领了海岸要塞加来港(1347)。此后,两国休战将近十年(1347—1355)。接着英国又发动进攻,占领了法国的西南部(基思和加斯科涅)。在普瓦捷战役(1356)中法军再次被击败。英国人的横征暴敛和遍及全法国的经济崩溃,导致了法国人民的起义——艾蒂安·马塞尔领导的巴黎起义(1357—1358)和扎克雷起义(1358)。法国被迫于1360年在布雷蒂尼签订条件极为苛刻的和约——从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的领土割让给英国。

    百年战争的第二阶段(1369—1380)

    为了夺回英占领区,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改编了军队,整顿了税制。他用雇佣步兵取代部分骑士武装,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B.迪盖克兰这位有才略的军事长官被任命为军队总司令,并拥有很大的权力。法军采用突袭和游击战术,到七十年代末已逐步迫使英军退到沿海一带。法军对炮兵的使用有利于军事行动获得成功。英国为了保住在法国的几个沿海港埠(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和加来)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分地区,并鉴于国内形势恶化,遂与法国签订停战协定。当时,法国国内也开始出现群众骚动。

    百年战争的第三阶段(1415—1424)

    法国因国内矛盾加剧(勃艮第派和阿曼雅克派两个封建主集团发生内讧;农民和市民举行新的起义)而遭到削弱,英国乘机重开战端。1415年,英军在阿赞库尔战役中击败法军,并在与其结盟的勃艮第公爵的援助下占领法国北部,从而迫使法国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丧权辱国的和约。按照和约条款规定,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宣布自己为法国摄政王,并有权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国王位。但是,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于1422年都先后猝然死去。由于争夺王位斗争(1422—1423)加剧,法国遭到侵略者的洗劫和瓜分,处境十分困难。捐税和赔款沉重地压在英占区居民身上。因此,对法国来说,争夺王位的战争已转变为民族解放战争。

    百年战争的第四阶段(1424—1453)

    随着人民群众的参战,游击战更加广泛地展开(特别是在诺曼底)。游击队给法军很大帮助:他们设置埋伏,捕捉征税者,消灭敌小股部队,迫使英军在征服地的后方留下大批驻防军。1428年10月,当英军与勃艮第派攻下法军占领区以外的最后一座坚固要塞奥尔良时,法国的民族解放斗争愈加高涨。领导这场斗争的是贞德,在她的指挥下赢得了奥尔良战役的胜利(1429.5)。1437年法军攻下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1450年夺回曼恩和诺曼底,1453年又收复吉耶讷。1453年10月19日,英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至此结束。

    百年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法国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但是,它却促进了法国民族的觉醒。在赶走了英国人之后,统一法国的历史性进步过程即告完成。在英国,百年战争暂时巩固了封建贵族阶级和骑士阶层的统治地位,从而延缓了国家权力集中的进程。百年战争展示出英国的雇佣军优越于法国的封建骑士武装,从而迫使法国建立了常备雇佣军。这支雇佣军效忠于国王,在组织、军纪和训练方面均具有正规军的特点。王权与要求消除封建割据的市民的联盟,是雇佣军的政治与财力基础。战争表明,骑士重骑兵已失去了以往的作用,而步兵的作用,特别是那些能够成功地与骑兵作战的弓箭兵的作用则得到了提高。在战争中出现的火器虽然还抵不上弓和弩,但却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各种战役当中去。战争性质的改变及其转化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使法国摆脱了侵略者的统治。
    参考资料:



    英法关系

    (1)18世纪英法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在印度、北美的殖民地发生战争。结果法国战败,丢失很多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

    (2)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同拿破仑争夺欧洲霸权,最后英国打败法国。

    (3)在1777年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萨拉托加大捷后,法国援美对英作战。

    (4)1814~1815年参加维也纳会议,通过限制法国,保持欧洲均势等决议,英国还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

    �(5)1853~1856年英法联合同俄国进行克里米亚战争,结果打败俄国。

    (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对付共同敌人德国,维护自身利益,英法组织包括俄国在内的“三国协约”集团。

    (7)一战期间,英法联合在西线对德作战,并最后取得战争胜利。

    (8)战后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想削弱德国,英国则奉行欧洲“均势”,反对过分削弱德国,英法产生矛盾。

    (9)战后初期,英法共同操纵国联,都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务。二三十年代在德国赔款问题和法国安全问题上,两国意见分歧;30年代面对法西斯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

    (10)二战期间,两国共同实施敦刻尔克撤退,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共同对敌。

    (11)二战后两国共同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加入北约。现在两国都是欧盟成员国.

    从本质上看待殖民时代的英法关系,首先,都是殖民主义国家,在对待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总体利益上基本一致;在争夺霸主地位,控制势力范围,涉及各自的利益时,会发生矛盾,以致激烈的冲突;在受到共同的敌人威胁侵害时,能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危机,但结盟中也各打各的算盘。这就是资产阶级的本性所决定的。
    不过有一点,英法两国互相之间没有直接占领统治过对方的本土,故两国历史上没有象中日之间的切齿之恨。

    关于撒切尔夫人传的问题,通过《英国三岛海峡隧道什么时候开始投入使用?》、《哪位给我介绍一下英法关系史》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撒切尔夫人传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撒切尔夫人传(1)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