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爱国人士的资料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特稿:回忆李大钊和邵飘萍的革命友情(组图)和邵飘萍的人物生平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特稿:回忆李大钊和邵飘萍的革命友情(组图)
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二位先驱李大钊和邵飘萍生前不但是同志,还是鲜为人知的知心朋友。
图一:李大钊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老照片
图二:邵飘萍老照片
当年邵飘萍经常发表文章评击时弊,揭发浙江当地的腐败权贵和袁世凯政府,1913年他涉嫌参与讨袁,“扰乱社会治安”被陷入狱。他被营救出狱后,1913年8月亡命日本。
同年李大钊也到日本留学,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后由“二次革命”失败后被迫亡命日本的章士钊介绍,李大钊和邵飘萍在日本相识了。
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着存亡之际,立志寻求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共同的志向使他们友情逐步加深。
图三:李大钊发给国内的《警告全国父老书》图片局部
邵飘萍到日本后,与潘公弼、马文军共同创办了东京通讯社。邵飘萍十分关注国际上与中国有关的信息。当他获悉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作为支持袁复辟帝制的交换条件的详细信息后,及时以“东京通讯社社员飘萍的名义向国内驰报。揭露袁世凯与日本勾结灭亡中国的可耻行为,为国内开展“倒袁护国”运动打响了第一枪。
图四:我的美术作品《铁肩辣手邵飘萍》
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代表留日学生总会撰写了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及时发到国内,有力地支持推动了国内“倒袁护国”运动,在全国各界的努力下,倒袁护国运动终于取得了胜利。通过这次倒袁护国运动,邵飘萍和李大钊之间的“一揭一呼”共同战斗,使他们之间的友谊更深了一步。
图五:李大钊故居宣传图片
图六:在李大钊纪念馆留影
1918年李大钊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同年邵飘萍与蔡元培一起创办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并举办讲习班,期望培养新闻人才。据有关记载,李大钊推荐毛泽东加入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参加第一期学习,使毛泽东结识了邵飘萍。1919年五四运动时邵飘萍和李大钊都积极参与了五四运动。经过在北大的共事经历,李邵的友情更深了。
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术研究会。邵飘萍利用京报馆印刷的方便,经常帮助李大钊印刷有关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等资料。据我爷爷徐登禄和邵飘萍夫人汤修慧的有关讲述,“当年李大钊经常到京报馆找邵飘萍喝茶。他们除了商谈印刷内容外,还常常探讨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等共同关心的问题。”有时邵飘萍还帮助李大钊解决印刷经费不足的问题。共同的理想使他们的友情越来越深厚。1925年邵飘萍在李大钊、罗章龙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成了一名秘密党员。李大钊和邵飘萍的友情也由原来的朋友变成了朋友加同志的关系······他们的友情更深了。
近年来我和李大钊先烈的孙子李建生先生共同了解学习、交流李大钊和邵飘萍的有关事迹。我们俩都感到李大钊和邵飘萍的友谊不一般。他们是当时最好的朋友和同志。他们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为了共同的理想不怕困难,不怕坐牢、杀头,互相支持、互相关心,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先进思想作出了自已应有的贡献。
现在北京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再过几天就进入了四月,李大钊和邵飘萍当年都是在四月份牺牲的。为了纪念他们的革命友谊,学习他们为追求真理和信仰的献身精神、不忘初心,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我特撰此文缅怀他们。
来源:中红网
一、邵飘萍的人物生平
邵飘萍(1886年-1926年),原名新成,后改名振青,字飘萍。金华市人,祖籍东阳市(南市街道大联紫溪村人)父亲邵桂林是清末秀才,在家乡办私塾,一生耿直刚正,道德高尚,为乡人器重,但他却受到当地土豪的忌恨,在家乡难以容身,只好在1883年腊月居家搬迁金华,飘萍就诞生在这里。
飘萍很小能背诵《史记》全文,打下良好的文学功底。14岁时考中秀才,16岁受戊戌变法的影响,考入杭州浙江高等学堂,攻读光、声、化、电等自然科学。19岁 毕业回到金华,在金华中学堂,长山书院等三所中学任教。
飘萍是孙中山民主革命的积极支持者。在《临时约法》的颁布下,投身于“新闻救国”的事业。于1912年在杭州与辛亥革命时期著名报人杭辛斋合作创办《汉民日报》,后因报上直斥袁世凯为“袁贼”,《汉民日报》被查封,飘萍逃亡日本。1915年初日本和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飘萍立即驰报国内,成为讨袁斗争的第一人。
1915年年底,飘萍返回上海以“阿平”为笔名发表反袁言论,后担任该报驻京特派记者,1918年飘萍开始独立办报生涯。五四运动前后,飘萍动用《京报》的舆论导向,组织推动运动的蓬勃发展。潜心研究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撰写了《新俄国之研究》与《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1925年由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飘萍在《京报》发表声讨,被张作霖下毒手,
飘萍一生疾恶如仇与黑暗统治作殊死斗争。1928年北京新闻界为他补开了追悼会。1949年4月毛主席亲自批示追认邵飘萍为革命烈士,1986年邵飘萍诞辰100周年,殉难60周年之际,全国新闻领导、省、市党政领导在金华婺州公园为邵飘萍铜像揭幕。
二、关于李大钊的故事
李大钊的故事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出生是十分的凄楚:他尚未来到人间时,父亲李任荣就因患肺病逝世;刚过周岁,母亲周氏又因感伤过度而病逝。因此,李大钊是“在襁褓中即失怙恃,既无兄弟,又鲜姊妹,为一垂老之祖父教养成人”。其祖父李如珍,平时管教李大钊甚严,不准他外出去看赌博,更不许他骂人、打架,否则就要他接受大热天上房顶举着沉重的木杈翻麻等处罚。如此严格的家教,对李大钊的成长影响很深。
李大钊自己做父亲后,从祖父的家教中受到启发,同样对子女加以严格的教育。扫雪、教歌就是他教子实践中的两则小故事。
一年冬天,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院子里像铺了一层厚厚的棉絮。李大钊对他的女儿和儿子说:“雪下得多大啊,你们快拿着扫帚到院子里去扫雪。要高兴的话,堆个大雪人也好。”孩子们的外祖母心疼小外孙:“天这么冷,你还叫孩子们去扫雪,要是冻病了可怎么办?”李大钊笑着说:“孩子应当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免得长大了什么也不会做。身体经常活动,也会增强抵抗力。呆在家里不动弹,就更怕冷了。”说完,他和孩子们拿了簸箕与扫帚,走到院子里。他一面扫雪,一面对孩子说:“将来谁也不能当寄生虫,谁要是不劳动,谁就没有饭吃!”孩子们边扫雪,边听父亲讲新奇的故事,一点也不觉得冷,反而是越扫越有劲……
孩子们渐渐长大,上学了。李大钊又非常注重用音乐来陶冶孩子的心灵,用歌曲寓理于情,寓教于乐,使孩子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夏天的一个晚上,他稍有空闲,就将儿子李葆华、女儿李星华喊进书房,先要他俩将当时在学校学的歌唱给他听,孩子们高兴地唱起了喜欢而又熟悉的《校歌》:“啊,我们亲爱的孔德,啊,我们的北河沿!你永是青春的花园,你永是美丽的王国……”李大钊听完歌,没有一句夸奖,只是幽默地说:“北河沿是一条又脏又臭的水沟,我天天到北大去,都从那里经过,里面常泡着死猪、烂狗,臭烘烘的,怎么能说是孩子们青春的花园、美丽的王国呢?这个歌子太不现实了,这不是培养孩子们睁着眼睛撒谎吗?”接着,他就教孩子们唱《国际歌》。他一边弹琴,一边用低沉的声音唱着。他说,声音不能太大,让街上警察、暗探听见,他们会把我们逮起来的。他不仅教孩子会唱,还把歌词大意讲解给孩子听,并且用家乡一位穷苦大伯一年辛苦到头,全家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的例
三、急需邵飘萍在新闻采访、新闻通讯、新闻评论的成就及特点!
邵飘萍(1886-1926),浙江东阳人。烈士,因直言敢谏开罪直奉军阀,于1926年被当时的北洋政府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天桥。原北京平民大学和国立法政大学教授及原务本女子大学校长。五四运动实际发起人,著名新闻工作者,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
原名镜清,后改为振青,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四日(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14岁考中秀才,19岁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编,袁世凯称帝后,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抨击袁的罪恶阴谋,以后又在两年里写了250多篇、20多万字的文章,揭露批判军阀政府。1918年接连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京报》,又与蔡元培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并举办讲习会,第一期学习的就有毛泽东、罗章龙等。1920年后,致力于新闻教育事业并赞颂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1925年,在李大钊和罗章龙介绍下,他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运动作了大量的报道。1926年4月26日,以“宣传赤化”的罪名在北京天桥被奉系军阀政府杀害。
邵飘萍被人称为“新闻全才”。北京大官本讨厌见记者,邵飘萍却能使之不得不见,见且不得不谈,旁敲侧击,数语已得要领。如他夜探总理府,虚访美使馆,独家新闻总是被他抢到。邵飘萍风流倜傥,慷慨豪爽,善于言辞,广泛交游,上至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靠得拢,谈得来。他重交情,讲排场,经常在酒楼饭馆宴请宾客,以期从客人的谈话中捕捉信息。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理论著作。后人誉之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棘手,快笔如刀”等等。更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的高度评价。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1886年10月11日(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四日)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
邵飘萍故居1902年中秀才
1906年秋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在校期间受梁启超思想的影响,开始为《申报》撰稿,被聘为该报特约通讯员。
1909年毕业后。回金华任中学教员。
1912年到杭州与杭辛斋合作主办《汉民日报》,任主编,经常在报上揭露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丑行,对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和卖国罪行,加以抨击。
1914年,袁世凯下令封闭《汉民日报》,邵被捕,后经营救出狱,流亡日本,入法政学校读书,并组织东京通讯社。
1915年, 外国报纸:透露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邵立即向国内报道,予以揭露。
1916年春,回国担任《申报》、《时报》、《时事新报》主笔,对袁世凯进行抨击。后任《申报》驻北平特派员,在《申报》的叫北平特别通讯”栏内大胆揭露北洋军间的丑行。
1918年7月,在北平创办新闻编译社。10月又创办 《京报》。
1919年“五四”运动时,激于爱国义愤,在《京报》上揭露曹汝霖、陆宗舆、章宗样的卖国罪行,触怒了段棋瑞政府。报纸因而被封·被迫再次流亡日本。
1920年下半年,段棋瑞政府倒台,邵回到北京,恢复《京报》,并与徐宝璜一起在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下,在北大成立新闻学研究会,并开讲新闻采访课。
1923年,又在北平平民大学新闻系讲授同一课程。
1924年,在北平政法大学讲授新闻采访以及报纸经营问题。
1925年,孙中山北上准备召开国民会议,邵在《京报》上刊登孙中山在北上途中的照片,冠以“全国景仰之孙中山先生”标题。同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邵积极支持反帝反军阀斗争,前此,他支持冯玉祥的国民军和郭松林倒戈反奉系军阀的行动,因而遭到奉系军阀的忌恨。
1926年4月26日凌晨,年仅40岁的著名报人、《京报》创办人邵飘萍被军阀张作霖父子杀害于北京天桥。毛泽东对邵飘萍的评价:“还有邵飘萍。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一九二六年他被张作霖杀害了。”
[编辑本段]轶闻趣事
邵飘萍智取新闻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北洋政府面临参战还是中立的问题,段祺瑞内阁会议匆忙做出决策,但不敢公之于众。许多中外记者使尽浑身解数也一无所获。年方21岁的邵飘萍决心“虎穴”采讯。第一次去国务院,被挡驾。第二次,他借得一辆挂有总统府车牌的汽车长驱直入。传达长拒之于门外。邵当即掏出一叠钞票,取其一半,递给传达长:“段总理接见与否没关系,只求禀报一声,这一半钱您买茶喝;若万一接见,另一半尽数归您。”邵飘萍终于被请。他大摇大摆走进去,段祺瑞绝口不谈和战决定。邵飘萍七劝八说,立下誓言:三天之内如在北京走漏风声,愿受处置,并以全家生命财产为保。段终于披露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的决定,连其中细节也吐露无遗。邵如获至宝,出来后立即驱车直奔电报局,以密电传沪。申、新二报立即以号外特大新闻发表,印数十万份,撒布上海滩,热闹非凡。五天后,号外慢慢流入北京,段祺瑞才如梦初醒。
关于爱国人士的资料的问题,通过《关于李大钊的故事》、《急需邵飘萍在新闻采访、新闻通讯、新闻评论的成就及特点!》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爱国人士的资料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