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三代人、四十年,八步沙绿色奇迹的启示

三代人、四十年,八步沙绿色奇迹的启示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愚公移山读后感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三代人、四十年,八步沙绿色奇迹的启示和八步沙最初几个老人签字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三代人、四十年,八步沙绿色奇迹的启示
  • 八步沙最初几个老人签字
  • 我和我的祖国作文600字初中 怎么写我和我的祖国作文
  • 六老汉三代人时代楷模颁奖词
  • 一、三代人、四十年,八步沙绿色奇迹的启示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行动】

    范景鹏 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八步沙林场时强调。

    甘肃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四十年接续治沙造林,誓把荒漠变绿洲,最终创造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历史性转变的绿色奇迹。如今,在三代“愚公”的不懈努力下,八步沙林场已经发展成为武威市古浪县唯一一家由农民联户组建的生态公益性林场,也成为甘肃省农民联户承包治沙造林的典型,为甘肃乃至全国承包经营治理沙漠树立了样板。

    “八步沙不治,土门子不富”

    腾格里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肃省中部边境,为中国第四大沙漠。在土地沙漠化加剧的情况下,腾格里沙漠南缘不断南移,流沙入侵,很多村庄被黄沙掩埋,土地沙漠化一度成为河西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的“头号敌人”。

    八步沙是腾格里沙漠南缘突出的一块沙漠,据说,100多年前,这里只有八步宽的沙口子,所以被称为八步沙。随着气候变化、人口猛增,加之过度开荒放牧,八步沙面积逐渐扩大,每年向南推进约10米。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已经发展成7.5万亩的沙漠,成为当地最大的风沙口。当地人因八步沙苦了一辈又一辈,所以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八步沙不治,土门子不富。”

    第三代治沙人郭玺。光明图片

    1981年秋,土门公社的石满、贺发林、张润元、罗元奎、程海、郭朝明六位老汉以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承包治理八步沙。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治沙设备,手头仅有一头毛驴、一辆架子车、一个大水桶和几把铁锨,在7.5万亩的八步沙面前,平均年龄49.6岁的六位老汉显得极其渺小。当年,郭万刚怼过父亲郭朝明:“沙漠大得看都看不到头,你却要治理,以为自己是神仙啊?”但六位老汉还是用最原始的“一步一叩首,一苗一瓢水”的土办法,开始了这场用时间换空间的竞赛。六家口头约定:“不管多苦多累,每家必须出一个人,把八步沙治下去。”

    1982年,30岁的郭万刚顶替病重的父亲进入林场;1991年,贺发林老汉去世,21岁的儿子贺中强接过了父亲的铁锹;1992年,石满老汉去世,22岁的儿子石银山顶了上来;2002年,罗兴全接替年迈的父亲罗元奎老汉进入林场;2004年,程生学又接了父亲程海老汉的班;2016年,王志鹏代表岳父张润元老汉加入林场,成为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紧接着,2016年,郭朝明老汉的孙子、郭万刚的侄子郭玺加入林场,八步沙又有了第三代治沙人。

    三代人始终以“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愚公移山精神,接续奋斗治沙造林。四十年中,三代治沙人先后在八步沙、黑岗沙以及北部沙区完成治沙造林25.2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41.6万亩,形成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令全县风沙线后退了15公里,周边10万亩农田得到保护,确保了干(塘)武(威)铁路、省道308线和西气东输、西油东送等国家能源建设大动脉的畅通,也护佑着6万多群众在此安居乐业。

    据县志记载,最迟在乾隆初年还是“无水草丰可收”的黄花滩,现在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区。“有了‘绿’着的八步沙,才有‘活’着的黄花滩!”今昔对比,当地人感叹道。

    “义务治沙”保家园,“工程治沙”富家乡

    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以誓将沙漠变绿洲的决心治沙造林40年,不但扭转了“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实现了“绿进沙退”的逆转,还因地制宜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变沙漠为资源、资产、资本,变“沙害”为“沙利”,逐渐摸索出治理沙漠与发展沙漠经济相结合的双向转化新路。

    比起第一代治沙的六位老汉,第二代、第三代治沙人从当年“义务治沙”保家园逐渐转变为“工程治沙”富家乡。三代治沙人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在筑牢绿色防护带的同时,积极发展以沙产业为主的生态经济,有效解决了“钱从哪里来”“利从哪里得”“如何可持续”的问题,实现了压沙造林与培育沙产业、发展生态经济的有机结合。

    在甘肃省古浪县北部沙区旱麻岗治沙点,八步沙林场治沙人和群众一起扎草方格压沙。新华社发

    如今的八步沙,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对生产要素的集聚力也越来越强。2009年,当地成立了古浪县八步沙绿化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和“按地入股、效益分红、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公司化林业产业经营机制,投资1300万元,在黄花滩移民区流转1.25万亩土地,栽植梭梭、枸杞、红枣,并在梭梭上嫁接肉苁蓉等沙生作物。同时,引进资金建成大型土鸡养殖场,冠名“八步沙溜达鸡”销售,招聘当地贫困农户就近务工,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的双赢。

    治理后的沙漠开始显现出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大面积种植肉苁蓉、枸杞、红枣等,示范带动当地群众积极发展沙产业,实现脱贫、增收、致富。截至2019年,林场固定资产由原来的200多万元增加到3000多万元,职工年收入由年均不足3000元增加到现在的5万多元。如今的八步沙彻底改变了昔日贫苦落后的面貌,实现了沙漠变绿、人民致富的理想。

    充分发挥“八步沙榜样”的群众感召力

    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是从千万奋战在防沙治沙第一线的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群体和代表,他们从事的治沙造林事业在武威乃至河西大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群众性。这种鲜明的群众性,能更好引起更多人的身份认同、情感共鸣和价值取向认可。2019年,中共武威市第四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决定,将八步沙林场“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精神作为新时代武威精神,号召全体市民以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为榜样,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八步沙人虽然事业越做越大、日子越来越好,但身不离农村、手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通过弘扬“八步沙榜样”,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可以激发群众有序参与的力量,引导、教育、熏陶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只有提升公众生态意识,提高民众对生态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事务,才能使生态文明的理念具体落实到每个单位、家庭和公民,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形成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的格局。

    正是在当代愚公精神的感召下,武威市人民积极行动,扎实开展大规模义务压沙造林和绿地倍增行动。自2012年以来,古浪县连续9年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春秋季义务压沙活动,累计埋压草方格5.1万亩。今年10月8日,古浪县拉开2021年秋季义务压沙活动的序幕,数千名县直机关干部在沙漠腹地集中开展秋季义务压沙,按人均2.4亩的标准,共埋压草方格4000多亩。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13日09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一、八步沙最初几个老人签字

    八步沙最初6个老人签字
    上世纪八十年代,八步沙腾格里沙漠南缘甘肃省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沙魔从这里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农田村庄,“秋风吹秕田,春风吹死牛”。当地六位年龄加在一起近300岁的庄稼汉,在承包沙漠的合同书上按下手印,誓用白发换绿洲。38年过去,六老汉如今只剩两位在世。六老汉的后代们接过父辈的铁锹,带领群众封沙育林37万亩,植树4000万株,形成了牢固的绿色防护带,拱卫着这里的铁路、国道、农田、扶贫移民区。这不仅仅是六个人的故事,也不仅仅是六个家庭的奋斗,更不仅仅是三代人的梦想,这分明是人类探寻生存之路过程中对大自然的敬礼!
    有这样一群人,死去的和活着的被一起树碑立传;有这样六位老汉,不但把自己“埋”进沙漠,还立下了父死子继的誓约;有这样的三代人,子承父志、世代相传,守得沙漠变绿洲。

    二、我和我的祖国作文600字初中 怎么写我和我的祖国作文

    1、当我牙牙学语的时候,爸爸告诉我,我是一个中国人,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当我懂事的时候爷爷告诉我,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当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教我画鲜艳的国旗,他告诉我五星红旗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2、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我的国家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我去过杏花春雨、鱼米之乡的江南,也去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看过长城的陡峭与磅礴,也见过大漠草原的辽阔。

    3、2019年我10岁了,正好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生命的第一个10年享受到了祖国带给我的幸福与美好。我还清晰地记得一年级时我加入了少年儿童先锋队,第一次戴上了红领巾,心情无比地兴奋和激动。从那一刻起,祖国开始走进我的心中。我心里暗暗地想,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4、去年寒假,学校布置了《见证·奇迹·三代人的四十年》研究手记,通过这个研究我受益匪浅。勤劳的华夏儿女用自己的双手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的家乡因为政府推进农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村村通公路,家家小汽车。爷爷总是一边回忆过去的穷苦生活,一边和我感叹现在美好的晚年生活,他说这叫忆苦思甜。在他的回忆和诉说中我认识到改革开放70周年祖国的巨变和辉煌,也知道了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少年,肩上的责任!

    5、我们要做展翅飞翔的雄鹰和搏击风浪的海燕,去乘风破浪,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只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让我们的理想生根发芽。我坚信祖国美好灿烂的未来一定属于我们。紧追祖国前进方向步伐,前进,前进。

    三、六老汉三代人时代楷模颁奖词

    写作思路: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根据所述时间选择合理的顺序来安排材料。一般叙事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这部分要详写,次要内容 可略写或不写,主次分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中央宣传部2019年3月29日向全社会发布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中宣部的表彰决定是对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 “六老汉”三代人38年来扎根荒漠、矢志不渝、接续奋斗,通过科学治沙、绿色发展,创造荒漠变林海人间奇迹的充分肯定,是对他们甘于奉献、顽强拼搏的治沙造林精神的大力弘扬,为我们守护绿色生态、建设美好家园树立了光辉榜样,值得我们学习和致敬。

    向“六老汉”三代人致敬,就要学习他们积极投身治沙造林、守护家园的精神。他们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忠实践行者。上世纪80年代初,为保护家园,他们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积极投身治沙造林、守护家园的伟大事业。

    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至今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为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积极贡献。

    向“六老汉”三代人致敬,就要学习他们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的愚公移山精神。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六老汉”治沙。当初,“六老汉”约定,无论多苦多累,每家都得有一个孩子接着干下去。为了父辈的嘱托,“六老汉”各有一个儿子或女婿接过治沙接力棒。

    就这样,“六老汉”及其后代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三代人苦干38年,终于让从昔日寸草不生的荒漠,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向“六老汉”三代人致敬,就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以苦为乐、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和黄沙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的治沙精神。

    他们常年扎根沙漠,与干旱和风沙艰苦抗争,吃炒面、喝冷水,睡地窝铺、住土坯房,长年累月顶风冒雪、压沙植树,用辛勤汗水建成现在南北长达10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屏障,生动书写从“沙逼人退”“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人沙和谐”的绿色篇章。

    向“六老汉”三代人致敬,就要学习他们敢为人先、唯实创新的精神。他们牢记“筑牢屏障、永保绿洲”的使命,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治沙造林管护,着眼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创新应用“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结构,实行造林管护网格化管理,坚持全天候步行巡护,积极承担和精心实施重点交通干线生态恢复、移民开发区农田林网建设、国家能源管线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使八步沙两万亩沙漠变成了树草相间的绿洲,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关于愚公移山读后感的问题,通过《我和我的祖国作文600字初中 怎么写我和我的祖国作文》、《六老汉三代人时代楷模颁奖词》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愚公移山读后感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谈“愚公移山”的精神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愚公移山读后感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谈“愚公移山”的精神和愚公移山体现的是什么精神?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