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中国古长城精华集萃

中国古长城精华集萃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关于长城的资料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中国古长城精华集萃和古长城资料简介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中国古长城精华集萃
  • 古长城资料简介
  • 长城的资料
  • 长城景点有哪些
  • 一、中国古长城精华集萃

    长城( 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东起河北省渤海湾山海关、西至甘肃省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华里),在世界上尊享“万里长城”美誉。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长城与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意大利比萨斜塔等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徒步长城,是户外驴友圈中广受赞誉的特色项目之一,许多驴友心底因而萌发了浓重的“长城情结”。在徒步中可以锻炼体魄、愉悦心智,还能感受古老长城带给我们的震撼与自豪,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沿革,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近些年走过一些长城,整理照片结成帖子,陆续会补充新照片上传。

    户外圈里爱好徒步长城的驴友中常有人讲,北京的长城有三处最险之地:其一是司马台长城被称为"天桥"的单边墙,其二是箭扣长城的鹰飞倒仰,其三是黄花城长城的十八蹬。"十八蹬"是一处几乎呈85度角的大陡梯。民谣中就有"十八蹬,高入天,鹰飞倒仰猴难攀;山高到底有多少,一个轱辘滚三天"之说。我有幸这三险都曾走过,下面就以照片求证,这民谣传说到底靠不靠谱。

    徒步行进中,拍摄只起记录作用,是徒步过程中的附带收获,无法像专程蹲点拍摄风光那样选择拍摄时间、光线角度、色温、机位、固定三角架、滤镜、天气等条件因素,只能边走边拍,不停地追赶队伍,给照片留下太多无法弥补的遗憾,只能寄望于以后有机会重新拍过。

    这个帖子配发文字的工程量十分浩大,一周后要出发新疆徒步,五月下旬才能结束行程,回来后又要整理新拍的照片,所以长城帖子的文字整理要延续相当时间才能完成,望见谅。

    简单目录:

    箭扣长城(鹰飞倒仰段):0001楼—0263楼;

    箭扣长城(鬼见愁段):0264楼—0502楼;

    司马台长城(单边墙):0503楼—0638楼;

    黄花城水长城-十八蹬(2014年):0639楼—0793楼;

    黄花城水长城-十八蹬(2016年):0794楼—1103楼;

    金山岭长城:1104楼—1323楼;

    慕田峪长城:1324楼—1368楼;

    板厂峪长城(2014年):1369楼—1729楼;

    板厂峪长城(2016年):1730楼—1958楼;

    董家口-小河口-锥子山长城(2014年):1959楼—2103楼;

    董家口-小河口-锥子山长城(2017年):2104楼—2383楼;

    九门口长城:2384楼—2540楼;

    苇子沟长城:2541楼—2612楼;

    山海关:2613楼—2625楼。

    箭扣长城(鹰飞倒仰段):

    把素有“长城三险”之一美誉的箭扣长城排在首位展示,应该没有多少驴友反对。

    箭扣长城,位于北京郊区怀柔县西北八道河乡境内,海拔1141米,距怀柔县城约30公里,山势非常富于变化,险峰断崖之上的长城也显得更加雄奇险要。箭扣长城因整段长城蜿蜒呈W形,形如满弓扣箭而得名。

    箭扣长城是北京一段最险峻、雄奇的长城,自然风化严重,没有任何人工修饰,自牛犄角边、南大楼、鬼门关、东西缩脖楼、东西油篓顶,箭扣梁、将军守关、天梯、鹰飞倒仰、北京结到九眼楼(望京楼)绵延20多公里,充分展现了长城的惊、险、奇、特、绝,能领略到原汁原味的古老的长城景观。天梯、鹰飞倒仰、北京结,九眼楼、一段路最险,从东向西走稍好一点,从西向东走尤为艰难。

    九眼楼

    位于北京市北部,怀柔区城关镇西北21公里,黑坨山南麓。处怀柔县与延庆县交界火焰山顶部。因敌楼每面有9个箭窗,故名。又因山势高峻,晴天可望到北京城,故也称望京楼。为长城重要关口之一。海拔1141米。现楼内有灶炕、居室遗迹,近处有马场、晾马场、军营(营城)遗迹。楼北侧有明代官员徐申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巡行到该地书写的大理石碑一方。

    九眼楼不仅是万里长城之上规模最大,了望孔作多的敌楼,而且在军事防御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所处的地理位置险要,是宣(宣府,今之宣化)、蓟(蓟州,今之北京)、昌(昌平)三个军事重镇接点,是内外长城的交汇处。这样重要的位置,是万里长城所有敌楼无可比拟的。

    今天我们就从画面左下方起,沿着山脊向右上,呈新月弧形,一直走到画面左上角处,鹰飞倒仰。

    窗外,沿山脊几乎能看到今天行程的全貌。

    手机绑定关闭

    国外号码请输入国家代码,收不到验证码,联系管理员微信:super82648848

    静心海: 长城( 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东起河北省渤海湾山海关、西至甘肃省嘉峪 ...

    一、古长城资料简介

      长城,是一种很长的墙体防御建筑,或形式和墙体相近、防御性质和墙体一样的防御建筑。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长城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长城简介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种很长的墙体防御建筑,或形式和墙体相近、防御性质和墙体一样的防御建筑。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期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 。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历史沿革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为多。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中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

      先秦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为了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方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了“诸侯互防长城”,用以自卫。其中,秦、赵、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在修筑诸侯互防长城同时,又在北部修筑了“拒胡长城”,以后历代君主几乎都加固增修。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1000—2000千米不等。为了与后来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先秦长城根据防御对象,大致可分为北长城和南长城。

      北长城

      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诸夏文化与秦、楚、吴、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统一的趋向日益强烈。当时进行封建改革的魏、赵、韩、楚、齐、秦、燕七国强盛之后,进行兼并战争,谋求以武力统一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彼此攻伐不断。

      同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尤其是匈奴也强大起来,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由于他们善于骑射,长于野战,采取突然袭击,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而秦、赵、燕在战国中期以前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步兵和战车,行动迟缓,很难抵御袭击和掳掠。这不仅使三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影响了三国的统一事业。针对这种被动局面,三国便先后进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筑长城。

      1.秦惠文王六年(前332年)和十年(前328年),秦国大败魏国,夺取魏西河郡(今陕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陕西东北部)地。秦惠文王十三年(前325年),惠文王令张仪筑上郡塞,以防北方的林胡、楼烦南侵。接着,又大举进攻义渠,使之臣服。至秦昭王,灭义渠,置北地郡,秦国北部边境与匈奴相接。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

      2.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前300年),赵国破中山,国境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云中、九原(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至乌加河地区)。下令筑长城,自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乌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内蒙古乌加河),置代郡、雁门郡、云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掳掠。

      3.燕国北邻为东胡,经常南掠燕国北部地区。燕昭王即位后发愤图强,命大将秦开率大军袭击东胡,大破之,东胡却地千余里。又“度辽东而攻朝鲜”,拓地至浿水(今朝鲜清川江)。后方稳定后,燕国也开始修筑长城,自造阳(今河北康保县与内蒙古太仆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抵御东胡。

      南长城

      南长城主要以楚、齐、魏、韩、中山国等为代表,主要目的是为了抵御其他诸侯国的进攻。

      1.楚国长城:楚长城筑于楚怀王三十年之前,当时称作“方城”。其位置从今河南泌阳北到叶县,经内乡东北而达湖北竹山县境内,用于防御邻国的进攻。

      2.齐国长城:齐长城是利用堤防连接山脉陆续扩建而成的,在齐国南部,西起今山东平阴县东北,至胶州市南的大朱山东入海,结构主要有土筑和石砌两种,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而又保存段落或遗迹较多的古长城,原长度1000多千米。《史记·楚世家·正义》引《齐记》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齐长城西起济南长清区,东至青岛市黄岛经济开发区,横穿山东半岛。

      3.中山国长城:中山长城是为了防御西南赵、晋的侵扰修筑的。筑于赵成侯六年(前369年)。其位置在今河北、山西交界的地区。

      4.魏国长城:魏长城有两道:一是西北的防秦和防戎长城(河西长城),二是南长城(河南长城)。河西长城是魏惠王在位时,利用西部边境上洛水的堤防扩大而修筑的,南起今陕西华县华山北麓的相元洞,达内蒙古的固阳。魏惠王晚年,修筑了保护国都大梁的南长城,经今河南原阳县境转向东南,向西直达新密市。

      5.韩国长城:长城先为郑国所筑,后韩灭郑,继续修筑使用。

      秦代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了巩固帝国的安全,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始皇帝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其后筑起了“西起临洮(今甘肃山尼县),东止辽东(今辽宁省),蜿蜒一万余里”的长城。自秦始皇筑长城之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秦始皇长城大致为:西起于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向北至临洮县,由临洮县经定西县南境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由固原向东北方向经甘肃省环县,陕西省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折向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黄河以北的长城则由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向东直插大青山北麓,继续向东经内蒙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县境。由尚义向东北经河北省张北、围场诸县,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向东南,终止于朝鲜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处。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秦长城不仅在构筑方法上有自己的风格,而且在防御设施的建置也有一定的特色,以石筑见称。

      秦长城第一阶段的重点是维修、连接秦赵燕等战国长城,新筑的部分不多,工程量不大,还没有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由蒙恬率部和沿线军民共同完成,后期则大力修建长城。在修筑北方长城的同时,原诸侯国间用以“互防”的长城被拆毁:“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史记·秦始皇本纪》)

      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长城确保了边防的巩固和国家的安全,给这一中原农业的生产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就如《过秦论》中所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汉代

      汉初,匈奴乘华夏战乱,越过秦大将蒙恬所筑长城,和汉帝国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界对峙。由于长城年久失修,北方守军稀少,因此,强大的匈奴不断进入长城以内掳掠。

      但是,就是这样一条破烂不堪的长城,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军事防御作用。程不识是驻守长城的名将,治军严厉,只要他戍边匈奴就不敢来犯。其后卫青、霍去病、公孙贺、公孙敖等出击匈奴,均以秦、赵长城为进攻退守的主要据点。

      汉武帝登基后,连续发动多次对匈奴的战争,将其驱逐至漠北,修复了蒙恬所筑秦长城,又修建了外长城,筑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鸭绿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千米的长城。此时战国时期的秦、赵、燕长城才被放弃,其军事防御作用也随之终结。

      汉武帝修筑长城驱逐匈奴,对维护西汉帝国的安全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

      隋代

      为了对付来自漠北突厥的南下袭扰和掠夺,隋文帝杨坚自建国伊始,就把修筑长城、巩固边防,视为重要国防政策。隋炀帝杨广即位以后,除了继续防御北方突厥的袭扰之外,还要着力对付来自西北方面吐谷浑的侵袭,为此曾先后两次修筑长城,动用劳力之多隋代前所未有。自开皇元年至大业四年的28年中,隋朝两代统治者先后7次调发近200万劳力,于北部和西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增建城垒,在前代北魏和周、齐修筑长城的基础上,使东迄紫河,中经朔方、灵武之境,西至榆谷以东的长城、筑垒,基本连成一线。

      2007年,在山西省岢岚县发现了一方隋朝筑长城的刻石,这方长城施工碑记是现今出土的最早的有纪年的施工碑记,也是隋代长城遗址出土的唯一一方施工碑记。2009年勘测,隋长城遗迹位于山顶,为石筑,已塌为石滩状,高约50一80厘米。山腰部为土筑长城,地表残高约1.5米,夯土层13厘米。

      2010年,长城资源调查队对陕西省延安、榆林、渭南三市16个区县的早期长城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共调查战国、秦、汉、隋等时代长城近1700千米。新发现战国秦昭襄王长城200余千米,在榆林市榆阳区、神木县、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5区县新发现隋长城约500千米。隋长城大部分段落沿用了秦昭襄王时期长城,而隋长城又被明长城沿用。

      201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博物馆长城调查小组在鄂前旗文物管理所的协助下,通过察看航空影像、地形,定位GPS,查阅文史资料,分析卫星照片以及专家论证后,确认鄂前旗上海庙境内发现一处隋长城遗址。隋长城位于鄂前旗上海庙镇特布德嘎查境内,共有3段,墙体为堆筑土墙,不坚固,泛白色,呈鱼脊状凸起,宽约3到6米,残高约0.5到1米,均在明长城以北约90到200米处,约6.8千米。更多的遗址位于明长城大边和二边以北,距离明长城50到300米,墙体笔直,与明长城走向一致。

      唐代

      长久以来,“唐代无长城”在学术界已成定论,但唐代确实修过长城,位于山西省榆社县,但与传统意义上的“拒胡长城”不同,建筑这条长城是为了统一战争。

      《新唐书·地理志》载:山西太谷县“东南八十里马岭有长城,自平城至于鲁口三百里,贞观之年废。”现唐长城遗址从马陵关沿马岭向关上(即今社城镇关上村西),由关上至榆社县石源村,再至黄花沟(自然村),再至石会(村)、琵琶窑(村)、焦红寺(村)一带,最后至仪城(辖于和顺县)。

      唐朝建立的最初几年,同时并存的还有14个割据政权,其中有一支劲旅就是依附突厥,并自封为皇帝的刘武周。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攻占李渊发祥之地晋阳(今太原),攻陷河东大部分地方,威逼关中。唐王朝迅速采取强硬手段,一方面派秦王李世民抵御刘武周,另一方面迅即构筑防御设施,从平城至鲁口的长城由此出笼。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境内有三段古老的古代边墙,始建于唐代渤海国时期,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此段古边墙未见于任何历史文献记载,根据考古调查,断定边墙是古代的一条军事防线,与长城的性质一样,属长城型山城。这道边墙与当地渤海国早期山城和金代沿用并修筑的山城相似,据此认为,边墙是渤海国为防止黑水棘鞴而建。

      两宋

      山西省宋长城西起岢岚县青城山,东至荷叶坪山。岢岚境内现存的38千米宋长城墙体全部由片石砌成,保存完好处高约4.2米,顶宽约1.6米,有些段落保留着30厘米左右的女墙,有的地段还有炮台遗迹。附近散落有大量宋朝瓷片,有的地段发现有炮台遗迹。

      中国长城专家成大林在岢岚考察长城后认定:岢岚境内的长城为北齐、隋、宋三个王朝修筑。这是中国首次发现宋代长城,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国长城史研究的空白。

      宁夏发现的宋代长城遗迹,位于固原市原州区战国秦长城南北两侧。虽然保存状况较差,但考古人员根据其构筑特点和现场遗物,认定为宋代修筑。而时间跨越千年以上的战国长城与宋代长城在同一地区并存,则充分说明这一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具有延续的文明历史。

      金长城开始修筑于明昌五年(1194年),因旱灾及张万公等大臣反对而停建。承安元年(1196年),在完颜襄、宗浩的力主下全线开筑,于承安三年(1198年)筑成。金长城(明昌界)北起内蒙古莫旗七家子村东南1千米处嫩江岸边,经扎赉特旗额尔吐村北,至吉日根,再经阿勒坦浩特嘎查,至林西凌家营子,折向西行,经达里诺尔北岸至商都县上二股地,再至四子王旗白音希勒,终止于武川县上庙沟。金长城全长约1650千米,设有副壕马面、烽燧,边堡和屯兵城。

      明代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边”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向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明朝建立以后,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鞑靼、瓦剌诸部仍然不断南下骚扰抢掠;明中叶以后,女真族又兴起于东北地区,也不断威胁边境的安全。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在明朝的200多年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工程。明代长城的修建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明前期(1368年—1447年)对长城的修缮。明朝开国之初,国势强盛,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出兵15万分二路进击漠北,西路打通了河西走廊,设置甘州、庄浪诸卫。洪武二十年(1387年),大将军冯胜、蓝玉经略东北,将边界推进到大兴安岭以西。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在永乐八至二十二年(1410年—1424年)的15年间,先后5次发兵,深入漠北,迫使瓦剌和鞑靼分别接受了明王朝的册封。明王朝的北部边防线推进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以西以北一带。明前期的长城工程主要是在北魏、北齐、隋长城的基础上,“峻垣深壕,烽堠相接。”“各处烟墩务增筑高厚,上贮五月粮及柴薪药弩,墩旁开井……”,“自长安岭(今宣化境内)迤西,至洗马林(今山西天镇),皆筑石垣,深壕堑”(《明会要》卷六三),即增建烟墩、烽堠、戍堡、壕堑,局部地段将土垣改成石墙。修缮重点是北京西北至山西大同的外边长城和山海关至居庸关的沿边关隘。

      明中叶(1448年—1566年)长期的大规模兴筑。“土木之变”以后,瓦剌、鞑靼不断兴兵犯边掳掠,迫使明王朝把修筑北方长城,增建墩堡做为当务之急,百余年间建成众多长城重镇。

      明后期(1567年—1620年)隆庆、万历之际,蒙古俺答部与明王朝议和互市,北方边境稍安,边患主要来自东北的女真族。万历初年,辽东镇总兵李成梁拓边建宽奠、孤山六堡,继而重修辽东边墙,“自绵州迤东抵三岔河,又自三岔直抵旧辽阳。”(《明神宗实录》)三岔河指辽宁海城市西北60里,当时的辽河、浑河合流于此,辽河套长城南端。工程主要是建空心墙台,用砖石为墙。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熊廷弼再次主持了修缮建堡的工役。山海关至嘉峪关之间的边墙重建工程主要是在长城上骑墙建大量的空心敌楼,易以砖石,加强防御工程,局部地段改线重建。

      清代

      清长城名称甚多,但清人王安定在其所著《湘军记》卷十六《平捻军篇》中明确称之为长城:“清长城之筑,盖三晋、燕、齐以至秦筑长城限胡骑之御敌方略之延用。”

      虽然清代有过康熙的“不修边墙”令,但只是形式大于意义,实际上清代长城的规模相当大,且地域跨度之大空前,其修筑范围基本包括了淮河以北所有省份,黄河以北尤为密集。

      清朝统治者禁止汉人进入内蒙古和东北,实行种族隔绝,在辽宁和内蒙古修建壕沟,沿壕植柳,称柳条边。柳条边是民族融合的倒退,是极其反动的措施,在一个国家内,汉人居然不能自由出入。尤其辽东自战国时代的燕国起就纳入中华版图,明末的时候,辽东地区仍然生活着数百万汉人,然而后来辽东汉人或被后金军队屠杀,或被强行迁出关外,禁止汉人进出东北。这一野蛮政策使得东北人口锐减,导致沙俄轻而易举殖民东北北部,割走了中国1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直到民国时期,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用火车将大量人口运输进东北,才避免了东北再次遭帝国主义国家瓜分的厄运。

      清长城与明长城及历代长城不同,是用于对内血腥镇压农民起义和民族起义的工具,对内而不对外。清长城是满清政府的权益之计,相对粗糙且保存不多,作用单一,故而很少提及,更无法同明长城比肩。

    二、长城的资料

    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新七大奇迹之一,并在“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一,也是在太空中唯一可以看到的人类文明产物。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现在我国新疆、 甘肃、 宁夏、 陕西、 内蒙古、 山西、河北、北京、 天津、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关”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折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而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见,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

    “因地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有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 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了.长城,作为一顶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2001年0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长城的位置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辽宁等八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公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三、长城景点有哪些

    长城,中国古代先人们在建筑史上留给世界的重要遗迹。不到长城非好汉,是每一个游客心中向往的目的地。北京作为帝都,历史上长城成为了重要的防御、拱卫都城的手段,也遗留了许多的遗迹。以下便来介绍北京境内七大目的地。

    八达岭长城:最有知名度的长城

    位于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的八达岭长城,修建于明朝弘治十八年,也就是1505年,当年八达岭长城的防务工程,是由戚继光率领的赫赫有名的戚家军负责。

    按照明朝修建的蓝图,八达岭长城是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因此也就有了“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八达岭长城被称作“玉关天堑”,为明代居庸关八景之一。同时八达岭长城也是明长城中最早向游人开放的长城地段。

    如今的八达岭长城包括望京石、弹琴峡、岔道城、关城、敌台等景点。从2019年开始,八达岭古长城、八达岭水关长城都纳入了八达岭长城游览范围。

    八达岭长城普通成人门票:40元(旺季)、35元(淡季)

    乘车路线:直接从德胜门乘坐877路公交车,注意避免被所谓的一日游旅行团欺骗

    慕田峪长城:北京境内最长的一段长城

    位于怀柔区境内的慕田峪长城,由明朝大将徐达修建于1368年在原来北齐长城的遗址上修建。慕田峪长城东连古北口,西接嘉峪关,全长5400米,是目前北京市境内最长的一段长城景观。

    目前慕田峪长城景区内,包括正关台、大角楼、鹰飞倒仰等景观。另外每年的深秋,这里的红叶也成为北京观赏红叶的著名景区之一。

    门票:45元

    交通路线:可以从东直门乘坐916路快车到怀柔区后换成当地公交车前往。最为方便的是东直门外汽车站会有前往慕田峪的旅游专车

    箭扣长城:最险峻的明长城

    箭扣长城位于怀柔区八道河,箭扣长城所在的山,富于变化,险峰断崖之上的长城也显得更加雄奇险要。箭扣长城因整段长城蜿蜒呈W 状,形如满弓扣箭而得名。箭扣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著名的险段之一,是近年来各种长城画册中上镜率最高的一段,向来是长城摄影的热点。

    箭扣长城是北京一段最险峻、雄奇的长城,自然风化严重,没有任何人工修饰,自牛犄角边、南大楼、鬼门关、东西缩脖楼、东西油篓顶,箭扣梁、将军守关、天梯、鹰飞倒仰、北京结到九眼楼(望京楼)绵延20多公里,充分展现了长城的惊、险、奇、特、绝,能领略到原汁原味的古老的长城景观。

    箭扣长城还属于开发中的野长城,加上其险峻的地势,因此在攀爬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能逞强。同时注意保护长城的一草一木,也要带走垃圾,避免造成污染。

    乘坐公交车的话需要从东直门坐916到怀柔后转车前往

    司马台长城:中国长城之最

    当长城来到密云段后,最为吸引人的便是位于古北口的司马台长城。如今的司马台长城紧挨网红景点古北水镇,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司马台长城依山而筑,以奇、险、特著称于世。中国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曾评价“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司马台长城堪称中国长城之最。”在2012年又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全球不容错过的二十五个风景之首”。

    整个司马台长城因为水库的原因分为东、西两端,其中东段有美人楼16座,西段有英雄骨灰楼18座。

    从2014年开始,游览司马台长城需要提前预约,然后分批进入游览。同时司马台长城与古北水镇地理位置的原因,成为了共生的景点,因此与古北水镇合并为旅游线路也是一种游览特色。

    黄花城水长城:抽刀断水水更流

    黄花城水长城位于怀柔区九渡河镇境内,建于明永乐年间(1404),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黄花城水长城位于天寿山之北,因此还肩负着拱卫皇陵的职责。

    整个黄花城水长城景色有三绝:

    “一绝”建于明永乐年间的长城盘旋于山脊之上,环绕在灏明湖畔,景色秀美壮观。

    “二绝”湖水将长城自然断开,形成长城戏水、水没长城的奇特景观。

    “三绝”明代板栗园,古树盘根错节,形态各异。那巨龙戏珠之躯和撑掩苍天之冠,令人赞不绝口。

    黄花城水长城门票:45元

    交通路线:

    一种是从东直门乘坐916快到南华园三区换乘专车前往

    另外一种是从东直门做942快到山立庄,原地换乘怀柔-水长城专线(间隔20分钟)直达

    居庸关:明长城重要关口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居庸关位于昌平区境内,居庸关这个名字需要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到了汉朝,居庸关已经颇具规模现存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系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规划创建,明景泰初年(公元1450-1454年)及其后又屡经缮治。城垣东达翠屏山脊,西驶金柜山巅,周长4000余米,南北月城及城楼、敌楼等配套设施齐备。关城内外还有衙署、庙宇、儒学等各种相关建筑设施。

    居庸关最重要的景点包括:云台、券城与南北关、云台石刻、水门等

    德胜门有相关公交车可以抵达居庸关。

    河防口长城:北京市历史上一次性单体修缮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长城修缮工程

    河防口长城,坐落于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河防口村北。据史料记载,此段长城是明代在北齐长城 基础上修建,关隘设计严谨,敌台密集,工艺精细。该关所在地,自古就为兵家所注目,明穆宗时曾派河间三卫官军戍守。

    河防口长城修建于天然屏障陡峭的山脊线上。东起大水峪,伏于山脊线至神堂峪,全长20公里。23个敌楼和楼台吻于地势之参差,沿山脊线延伸;依托山势险要。公路东侧长城已无迹可寻,公路两侧可以看到有被拆毁的敌楼残基。

    河防口长城修复后,在明长城夹扁楼西段37号至39号敌楼之间,修建一段400米长的栈道,栈道由木板修建成步道。离长城最近处只有两米远,游客可在这一段近距离欣赏长城。栈道开放后,游客走在栈道上,看到的最佳景观是40号敌楼,也称夹扁楼。

    关于关于长城的资料的问题,通过《长城的资料》、《长城景点有哪些》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关于长城的资料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中国古长城精华集萃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关于长城的资料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中国古长城精华集萃和古长城资料简介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
    • 经典长城漫步-镇边城-样边城长城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关于长城的资料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经典长城漫步-镇边城-样边城长城和六年级作文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
    • 历史印记-北太行鹤度岭明长城穿越记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关于长城的资料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历史印记-北太行鹤度岭明长城穿越记和你好!我先给你介绍一下长城的一些历史和情况, 急用啊……等多篇文章进行知
    • 长城到底几万里?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关于长城的资料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长城到底几万里?和长城有多少里?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