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茉莉花乐谱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加大民乐保护传承,江南丝竹声在上海处处可闻和民乐合奏与江南丝竹的一样么 ?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加大民乐保护传承,江南丝竹声在上海处处可闻
江南丝竹这个流传于江浙沪的民间音乐乐种已有四百年历史。江南的风土和人文孕育了丝竹之音的细腻婉约,成为江南人挥之不去的乡音乡愁。近年来,上海加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传播、交流。从2014年至今,全市已建立20多个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培养了多支演奏队伍。与此同时,华阴老腔、侗族大歌、西北“花儿”、陕北民歌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纷纷登上徐汇区“国乐雅韵”平台,音乐类非遗的省际交流渠道愈加畅通。丝竹声、弦乐声,在上海处处可闻。
漕河泾新春音乐会古筝独奏《茉莉芬芳》
汇聚民间力量,传承丝竹之音江南丝竹是民族器乐中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乐种之一,以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为基本编制,已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奏时,风格优雅、曲调婉丽,富有江南秀美之风。在发展过程中,江南丝竹形成了“八大曲”,包含《欢乐歌》《行街》《三六》《四合如意》《云庆》等八个作品,广为流传。
在上海,活跃至今的多个江南丝竹民间乐团,已成为推广江南之音的重要力量。上世纪40年代,国乐大师孙裕德创办了上海国乐研究会,该会很快便成为沪上知名的民间国乐团体。1981年,孙裕德之女、江南丝竹市级传承人孙文妍召集了原上海国乐研究会的老会员进行复会,继续以传承江南丝竹为己任。“有人曾说,‘非江南丝竹,不能体现出江南的山水’,江南的音乐之美,就是在江南丝竹中体现出来的。”孙文妍认为,传承的要义是“原汁原味”,“民间乐团要把艺术做到极致,专家喜欢、百姓喜欢,乐种就会保留下来。”
每周四下午,在湖南街道的活动室中,乐队成员准时到场排练,30多年来从未间断。“虽然我们都是业余的,但我敢确定,乐团的演奏水准不亚于专业乐团。”这支队伍曾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海大剧院等多个院团举办专场演出,并在“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中荣获金奖。孙文妍说,最令她感慨的是,很多次,音乐会结束后,不少听众感叹“久违了”。“明明是传统音乐,给人的感觉却是久违了。现在的音乐都太直白了,很张扬,这种内敛的东西一下子都听不到了。”身为传承人,她希望传承最朴素、最原原本本的江南丝竹,“通过队员间的长期切磋、磨合,在演奏上不断精益求精。”
2014年,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启动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创建工作,目前已在松江区中山街道、金山区山阳镇、崇明区新河镇等地建立22个传承基地。上海国乐研究会所在的湖南街道被评选为优秀基地。
而在每周二下午,茉莉花江南丝竹社则相聚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演奏起悠扬乐声。除了参加各类丝竹展演,大部分队员还以辅导员、教师等身份在学校、社区推广江南丝竹。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以乐团现有乐谱库为基础,团队还搭建了“茉莉花乐谱阁”,持续汇聚、整理、制作民乐及江南丝竹经典乐曲谱及音像资料。
传承需要新人,发展需要新作除了原汁原味的传承,还有不少音乐家致力于丝竹音乐的创新。
上海民族乐团二胡演奏家沈多米是江南丝竹浦东派传承人。她出生于江南丝竹世家,和弟弟沈多雷一起是家族第四代传人。到她父亲这一代,就已经脱离民间演奏,进入专业范畴。当年沈多米考上海音乐学院时,凭借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的《欢乐歌》打动了评委,“江南丝竹柔、美、糯,充满水乡味道,不同的演奏方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上海民族乐团二胡演奏家沈多米
沈多米认为,江南丝竹在民间的传承面临着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一个是传承人“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几乎没有。“如果演奏的都是老年人,还能吸引年轻人来看吗?”第二个问题在于专业人士参与太少,这导致民间传承的局限性很强,水平比较低,而且很少演出新的作品。沈多米今年55岁,她希望能找到热爱江南丝竹的年轻的“第五代”传人,也希望能为民间江南丝竹的传承提供专业支持。“人才是江南丝竹传承和发展的当务之急,江南丝竹的传承和创新需要专业力量和民间力量的合作。江南丝竹最初是来自民间的,今天我们仍然要向民间学习,向传统学习。”
年逾古稀的顾冠仁曾是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在江南丝竹的创作和推广上,他从未停止过脚步。1982年,他新创的江南丝竹作品《春晖曲》在当年的“上海之春”首演,让人印象深刻。1987年,作品《绿野》获首届“海内外江南丝竹创作与演奏比赛”创作一等奖。近年来,他更是植根传统,创作出《春晓》《清清洋山河》《瀛洲古调二首》《瀛洲新韵》等系列“新江南丝竹”作品。作品凝聚了古曲、小调、戏曲和丝竹的精华,既呈现水乡泽国的秀美,又兼具都市人文的灵动,展现出当代江南丝竹的活力与风采。
顾冠仁说,今天要传承江南丝竹,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八大曲”,还有许多被忽略的宝藏可以被挖掘和传承。“比如,前两年的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将《凡忘工》和《小霓裳曲》这两首非常有特色的传统江南丝竹作品作为指定曲目,就能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优秀的作品。
目前,上海民族乐团有着不同年龄层的江南丝竹演奏组合,其中不乏90后的演奏家们。前辈带后辈,将丰富的经验代代相传。乐团的演奏家们在海内外江南丝竹创作与演奏比赛、首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比赛、多届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等大赛中荣获金奖、“最佳演奏奖”等最高荣誉。
顾冠仁指挥上海民族乐团演绎他创作的“新江南丝竹”作品 洪艺桐 摄
加强省际交流,彰显江南风味前不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的传承人在漕河泾新春音乐会上一展歌喉,粗犷大气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得益于省市间的交流互通,上海的音乐爱好者在享受江南丝竹的“文人美”的同时,还能聆听到截然不同的民间音乐风格。
“音乐”是近年来漕河泾街道打出的一张名片。连续三年,街道的新年音乐会都以民乐为主角,古筝、唢呐、中阮演奏颇受居民欢迎。春运期间,街道还组织专业乐队与社区民乐队共同在上海南站送演出。“漕河泾是百年老镇,但能证明百年历史的文物不多了。”漕河泾街道社区发展办主任郁海波希望,能让“音乐”成为漕河泾的新标志,“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国家级非遗音乐的演出。”即将到来的3月25日“文化服务日”,街道将邀请四川扬琴国家级传承人刘时燕来沪演出。
从古至今、从南至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形式。“‘民间音乐类’非遗内容最为丰富,表演性强,观赏性强,艺术性好。”徐汇区非遗办负责人金志红很早就萌生出打造一个展示音乐类非遗的平台。2015年6月,文化遗产日期间,徐汇区“国乐雅韵”民间音乐推广平台第一期演出正式亮相。之后的每月最后一个周五晚上,在梅陇文化馆都有一场音乐类非遗的演出。华阴老腔、宁夏口弦、布依族八音坐唱、青海平弦等原生态的民间音乐都曾登上舞台,与沪上观众面对面。“演出以传承人搭配专业音乐教授的方式组成,在传承人表演的同时,专家教授辅助讲解,以帮助上海市民认识、理解这些在平时难得一见的民间音乐。”金志红说。时至今日,“国乐雅韵”的观众已超过数万人次。
而在顾冠仁看来,省际间的音乐交流,也有利于上海本土音乐的发展。“江南丝竹海纳百川,善于吸收不同地域戏曲和民间音乐的风格。比如著名的江南丝竹乐曲《鹧鸪飞》,就来自湖南的民歌。”他说, “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融汇了多元的文化。我们在吸收外来的同时,不能丧失江南地域特色,要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中汲取能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树立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来自江南的艺术趣味、音乐风格、人文气质都不能丢,我们不能保守,更不能脱离传统。”
来源:上观新闻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题图来源:受访者提供
图片编辑:苏唯
了解更多:原文地址
一、民乐合奏与江南丝竹的一样么 ?
不一样,民乐合奏是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而江南丝竹则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区的丝竹音乐的统称。因乐队主要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故名。二、江南丝竹 玉润青声的散文
流浪的二胡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地诗意和绵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的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的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掸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的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洇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二胡流浪着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水土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在我的故乡,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十二岁时便从故乡的曹娥江边出发漂泊江南,颠沛流离中,他的二胡声响彻了大半个江南。《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心安》,使他由一个民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授二胡的讲台。而流浪了一辈子的孙文明,最终还是积劳成疾地客于异乡上海。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里众多生生灭灭的流浪的灵魂,都体现了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我伤感地承认,在江南的丝竹中,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阅读训练】一、文章的第②自然段,把“马头琴”“唢呐”“二胡”放在一起来写,作者要表明一个什么样的观点?(4分)答: 二、文章的第⑥自然段说“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怎样理解“极致”在文中的含义?(4分)答: 三、文章的标题为“流浪的二胡”,请结合全文概括“流浪”的两层含义。(6分)1、 2、 四、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流浪的二胡》是诗的散文,是散文诗。语言优美形象,句式错落有致,修辞手法多样。B、二胡在江南丝竹中最具悲剧性格,最能表达墨客骚人、显贵官宦的不平和心声。C、“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这句话的意思是,二胡曲所表达的那种无奈、悲凉和沧桑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写照。D、作者提到了故乡的孙文明,他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的讲台,而使二胡民间的纯粹性得以丧失,这就是他的悲剧性。E、这篇散文揭示了二胡的地域性、社会性和时代性,记人清晰、叙事精当、情节曲折,低沉、悒郁的感情贯串全文。【答案】1.此题易误答这样写在写法方面有什么作用,答题时要注意对题目信息的分析,看题干的要求中发出了什么样的指令,然后再根据指令作答。答题须踩到“器乐具有地域性或地方性“这一信息点。参考答案:一方水土和风情,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2.参考答案:阿炳是众多因二胡而出名的流浪艺人中最出色的。作答此题关键在于理解“极致”的意思。此外,从实际完成情况看,学生多直接取第6节第一句话作答,这句话的意思的确与答题相关,但在对含蓄信息的解说上仍然没有说得清楚,因此不能判给满分,如果抓住“催放众多流浪的花”后又继续解释,答出“阿炳是最优秀的二胡艺人”之意则可。3.可结合第5节“二胡流浪着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以及第6节“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里众多生生灭灭的流浪的灵魂,都体现了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两句来作答。在作者看来,二胡的流传和发扬光大其实是和中国下层劳动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胡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实际上也是中国下层劳动人民命运的写照和不屈抗争精神的体现。参考答案:①是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②是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此题也有答“一是灵魂的流浪,一是二胡的传播”的,这样作答主要是没有理解本文的感情基调,没有理解二胡深刻的文化内涵,没有理解作者的观点是二胡和中国下层劳动人民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4.A、CB中“墨客骚人、显贵官宦”之说有误,D中“悲剧性”之说无从谈起,E中“记人清晰、叙事精当、情节曲折”有误。三、民乐的地方风格~~急!!!!!!!!!
一、福建南曲福建南曲又称南音或南乐,流行于闽南、台湾以及东南亚一带华侨聚居的地方。南曲包括“指”、“谱”、“曲”三大部分。“指”,“指套”的简称,是一种较长大的曲套,它包括了南曲最优秀的曲词、曲调,但在习惯上只作器乐演奏,很少演唱;“谱”是有标题的器乐套曲;“曲”即散曲,是可以演唱的支曲或套曲。南曲的演奏形式分“上四管”、“下四管”。“上四管”中以洞箫为主的称“洞管”,以品箫(笛)为主的称“品管”。“下四管”所用乐器有琵琶、二弦、木鱼、扁鼓等等。
南曲是历史悠久的古老乐种,在它使用的乐器中,琵琶为曲项横抱,洞箫管长一尺八寸与唐传日本“尺八”相似。近来南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注意。除福建、港台外,南洋一带研究南曲的“弦友”社团也为数不少,就连美国也有一所大学的民族音乐学院把南曲列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加以研究。南曲称得上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八骏马》是属于南曲“谱”中的四大名曲之一。
代表曲目:《八骏马》
二、潮州大锣鼓
流行于广东潮安、汕头地区的吹打音乐。乐队中选用了斗锣、深坡、吭锣、唢呐(长杆)、二弦等独特的乐器,因而乐队色彩与众不同。唢呐用麦秆为哨,发音柔和优美,是领奏乐器。打击乐器各有一定的音高,其合奏音响较谐和。司鼓者以轻重缓急的底鼓和刚柔徐疾的手势指挥乐队,并以演奏复杂多变的鼓套充分发挥它的表现作用,是一种具有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的击鼓艺术。传统十八大套乐曲除描写生活情景的《双咬鹅》和《闹鸡》以外,其他均是“正字戏”音乐联奏,如《关公过五关》、《抛网捕鱼》等。
代表曲目:《双咬鹅》《闹鸡》《关公过五关》《抛网捕鱼》
三、二人台牌子曲
流行于内蒙、晋北、河北张家口一带的地方戏曲“二人台”音乐中的牌子曲部分。它经过艺人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的加工发展,形成了由慢板、二流水和捏子板联合成的类板腔体结构,如《南绣荷包》、《八音合盖》、《井泉水》等。乐队由笛子(俗称梅)、四胡、扬琴和四块瓦、梆子等乐器组成。在演奏快速的捏子板时,笛子“挑尖音、耍花字、忽断忽续”;四胡声部一字一弓,与笛子融成一体,有“填满腔”之说;扬琴用低领先度重音在强音位置上作烘托;四块瓦随腔花奏,“噔哒之声”不绝于耳,音乐刚健豪放,富有乡土气息。
代表曲目:《南锈荷包》《八音合盖》《井泉水》
四、广东小曲
广东小曲是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丝竹合奏乐。它从民族传统器乐曲、民间小调、戏曲曲牌音乐等衍变、发展而来,形成别具风格的乐钟。广东小曲最初是作为粤剧的过场音乐,故也称为“过场谱子”或“小曲”等。后产生了不少可独立演奏的乐曲,并流传到外省可,便被称为“广东小曲”。现存的广东小曲中的传统曲目及改编曲,有近百首。广东小曲在音乐风格上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其旋律流畅、节奏轻快、音色明亮,富有南国情调。代表乐曲有《旱天雷》、《雨打芭蕉》。
代表曲目:《雨打芭蕉》《旱天雷》
五、苏南吹打
流行于江苏南部无锡、苏州、宜兴一带的吹打音乐。它与明清文人著作中所记述的江南“十番鼓”和“十番锣鼓”相似。《满庭芳》、《甘州歌》等乐曲是以独奏的鼓段为中心任务,把丝竹曲牌联合成套头的“十番鼓”。鼓段有慢鼓段、中鼓段和快鼓段。鼓套子丰富,演奏难度高,这种形式在现存的吹打音乐中很罕见,其历史悠久。《下西风》、《喜遇元宵乐》等乐曲是以锣鼓段为中心的大型套头,为“十番鼓”。《十八六四二》、《近锣》等为“清锣鼓”。苏南吹打的套头结构庞大,组织有序,锣鼓段的写作很有规律,是我们研究吹打音乐至为重要的乐种。
代表曲目:《满庭芳》《甘州歌》《下西风》《喜遇元宵乐》《十八六四二》《近锣》
六、浙东锣鼓
流行于浙江东部嵊县、宁波、奉化、舟山等地的吹打音乐。其打击乐非常丰富。嵊县的“五锣”形式,奉化、舟山等地的“十锣”形式,都是由一人演奏多面锣或多面鼓,色彩丰富,技巧复杂,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浙东锣鼓的曲目丰富,《大辕门》、《将军得胜令》等乐曲表现了古代将士们凯旋归来时万民欢乐的情景;《划船锣鼓》、《舟山锣鼓》和《万花灯》结构庞大,富有层次,生动地描绘了元宵节闹花灯的各种情景。
代表曲目:《大辕门》《将军得胜令》《划船锣鼓》《舟山锣鼓》《万花灯》
七、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乐,泛指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一带的民间丝竹合奏乐,其中以流传于上海一带的乐曲为主。丝竹音乐将丝弦与竹管乐器相结合来演奏,有时加上一点轻打乐器,起点缀作用,是一种传统的“细乐”演奏形式。江南丝竹的合奏乐器,常用的有:丝弦的二胡、三弦、琵琶、扬琴,竹管的笛、箫、笙和小件打击乐器鼓、板等。其中以二胡、笛、箫为主。江南丝竹是民间风俗音乐,多与民间的婚丧喜庆及庙会活动联系在一起。其音乐风格清新活泼,细致秀雅;曲调优美流畅,柔和婉转。江南丝竹的传统曲目中著名的有所谓“八大曲”,其中一曲为《中花六板》。
代表曲目:《中花六板》
给你个网址
关于茉莉花乐谱的问题,通过《江南丝竹 玉润青声的散文》、《民乐的地方风格~~急!!!!!!!!!》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茉莉花乐谱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