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把学问做在车间里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把学问做在车间里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先进制造技术的论文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把学问做在车间里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和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是指李保国教授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把学问做在车间里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 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是指李保国教授什么
  • 院士直播带货1小时卖25吨土豆,这是真正的“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吧?
  • 朱有勇:田里直播卖土豆的“农民院士”,把论文写在中华大地上,感动了吗?
  • 一、把学问做在车间里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电研院的电磁兼容公共实验室,为企业提供检测服务。受访单位供图

    耿涛在展示新产品无人艇。受访单位供图

    近日,东莞市新型研发机构工作推进会召开,总结东莞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情况,明确新型研发机构接下来的改革发展方向。通报了绩效考核结果,并对获优秀等次、良好等次和“单打冠军”的单位颁奖。东莞安排专项奖励资金2210万元,对绩效考核优异的单位进行激励。

    当前,东莞共有新型研发机构32家,其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5家,市财政支持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18家。从2005年第一家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至今,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建设了88家省级科研平台,引进近8000名人才,孵化了2760余家企业,成为东莞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今年上半年,东莞新型研发机构新增研发投入8.6亿元,孵化创办企业新增收入43.9亿元,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数170个,授权数比去年同期新增142%。

    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光滨在会上提出,要继续支持和培育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新型研发机构的管理扶持和服务保障,各新型研发机构要立足新发展阶段,找准发展定位、增强核心能力建设,强化“从0到1”的战略科技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 吴擒虎

    响应国家需求 突破关键技术难题

    来到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下称“电研院”),科研人员正在研究芯片的“三维封装”技术。这个项目在电子科技大学完成初试后,来到东莞投资8000万元进行中试,有望于今年年底量产。

    科研人员介绍,目前芯片在物理尺寸上已经做到了极致,难以再缩小,想要提高集成电路的性能,就要想办法将原来平铺的芯片改成堆叠,就像以前是“盖平房”,现在是“建高楼大厦”。其中涉及很多技术难题,比如层与层之间的连通,需要用金属分子穿过仅仅10微米的小孔,而这样的小孔连水分子都穿不过去。电研院的这项先进封装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东莞产业发展特色,电研院主攻集成电路和工业软件两个领域,助力突破卡脖子难题。

    前不久召开的东莞2022全球招商大会上,由电研院牵头、投资4.5亿元的东莞市集成电路创新中心项目正式签约。

    “东莞市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电研院院长陈雷霆介绍,从全省来看,去年广东进口芯片达1700亿美元,占全国近40%,广东拥有巨量的芯片消费需求,但广东集成电路制造环节短板明显,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问题突出。从东莞来看,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占东莞的58%,而增加值仅占30.7%,表明东莞传统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急需转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东莞市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将聚焦先进封装、功率器件、射频滤波等领域,开展共性技术研究;聚集30至50个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项目,建成产值超10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示范基地。

    与国内其他城市建设的集成电路创新中心不同,东莞市集成电路创新中心不是采用国有制度建设,而是由电研院牵头,联合气派科技、东电检测、三叠纪科技等产业链企业合作共建,以市场化方式运作,更加符合市场发展趋势和产业转型需求。

    最近,除了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的签约,陈雷霆还在忙着给另一个重点项目——东莞市工业软件与系统创新发展中心物色办工场所。

    工业软件系统同样是全国的卡脖子难题。据陈雷霆介绍,当前全国95%的工业软件都是由国外生产,只有少量用于具体生产制造的小型软件才是国产,对生产制造行业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例如,不久前,国外设计的一款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开始限制向中国企业出售,导致精度在150纳米以下的芯片无法设计。关键工业软件的国产替代至关重要。

    去年,教育部批准了全国33所大学建设特色化的软件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就是其中之一,主要聚焦大型工业软件设计。以此为契机,电研院将一系列项目和人才引进东莞。

    对于即将落地的项目,陈雷霆如数家珍: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位教授耗时20多年,研发电磁仿真软件,对智能设备的天线设计有重要作用;电研院将引进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投资十几亿元开发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可以适配1200多种芯片,能在东莞多家龙头企业的生产线上得到应用;此外,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位校友在上海创办的芯和半导体,在EDA软件设计方面拥有打破国外垄断的核心技术,有望引进东莞助力集成电路产业创新。

    “经过前期大量的沟通洽谈,这些项目都已经非常成熟,随时可以签约落地。”陈雷霆说,他们计划引进相关企业超过30家,协同龙头企业开展核心软件技术攻关,营造工业软件体系和生态,助推东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创新创富结合 知识产权价值七成归科研团队

    近日,在东莞市某水域,科研人员远程操控着多艘无人艇,在水面迂回前进、劈波斩浪。天空中,几架无人机自主识别无人艇的位置,并在同时运动的情况下,精准降落在无人艇上。

    这些无人艇,由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下称“工研院”)孵化的企业——东莞小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小豚智能”)研发,并一举斩获2021年度广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是东莞市近10年首次牵头获得的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小小的无人艇,背后大有来头:全自主无人艇关键技术研究团队,由辽宁舰总设计师朱英富院士倡议成立,团队核心成员10名,包括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教授王钧,“嫦娥三号”探月工程软着陆核心技术攻关专家等高层次人才。

    广东省全自主无人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小豚智能总经理耿涛介绍,无人艇集群相变调控、艇—机快慢子协同、小型平台无人机起降等三项核心技术,经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我们是国内首家完成小型平台无人机起降的科研单位。”耿涛说,无人机和无人艇都非常小,怎样让无人机精准降落在无人艇上?首先要解决识别定位的问题,让无人机发现无人艇,定位和通信不能有间断或延迟。其次要解决运动同步和精准降落等问题,确保同速同向行驶,并控制好稳定降落的姿态。“相当于给机器装上眼睛和腿,要能看得清、立得稳。”

    经过多年艰苦攻关,无人艇项目的部分部件成了中船701所、702所、707所多型无人船舶的重要任务载荷。成果应用于深中跨海隧道同步探测、珠江口港口航道监测、南海油气资源探测、大湾区水域污染治理等重大工程。

    小豚智能是工研院孵化的成功企业之一。工研院院长张国军介绍,自2007年成立以来,工研院已经组建了600余人的研发团队,1000余人的工程化团队;获得技术服务资质2000余项,服务企业10000余家;建立了10个产业园,4个国家级孵化器,孵化企业1252家,其中自主创办企业73家,持股企业在创业板及科创板上市11家(含过会3家)。

    张国军将工研院的运作模式形容成“三无三有”:无级别、无编制、无固定运行经费;有政府大力支持,有自我造血能力,有“创新创业与创富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早在2010年,工研院理事会就通过了“知识产权形成的无形资产价值50%-70%,归创造该知识产权的团队所有”的决议。2020年,工研院理事会出台新决议,将奖励比例进一步提升至70%-90%,让创新创业与创富相结合,最充分地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在良好机制的激励下,工研院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在核心功能部件上,研发的工业级RFID(射频识别技术)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开发出国际首台单模块5kW工业级光纤激光器、国内首台30kW合束激光器;在高端制造装备上,开发的3D曲面玻璃热弯成形装备性能优于国际龙头企业,开发的大尺寸贴合装备效率国际最高;在工业大数据上,“广智云”产品已在格力、吉利、方太等大企业成功应用。

    增强造血能力 主动对接市场需求

    在东莞铭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进行肿瘤的局部消融治疗的实验。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研发了基于新型电子加速器的放疗设备,用于肿瘤的局部消融治疗。设备成本低、效果显著、无副作用,目前已完成动物实验,今年将完成型检并进入临床试验。

    铭杰医疗是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孵化的企业。创新中心副主任孙守芳介绍,铭杰医疗研发的基于新型电子加速器的放疗设备,被科技部列入“十四五”重点新产品名录。通过临床后,预计5年内年产值可达10亿元,铭杰医疗将成为“独角兽”公司。

    除了生物医药领域的新突破,成立8年来,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结合东莞的产业特色和发展需求,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低碳环保、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累计组建24个科研平台,带动超过2000名人才落地东莞,引进和孵化企业超过150家,近五年产值224亿元。

    像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电研院、工研院这样,东莞与高校院所共建的32家新型研发机构,成为东莞链接校企资源、促进产学研对接的重要桥梁,不断强化“从0到1”的战略科技力量。

    2018年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启动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工作。各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响应,累计建设了88家省级科研平台,引进人才7400余名,孵化企业2760余家。2021年全年转化科技成果454项,授权发明专利187件,投资孵化企业总收入100.7亿元。

    今年,《东莞市新型研发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进一步优化对新型研发机构的考核激励制度。各新型研发机构在重大科技专项申报、人才引育、孵化企业上市、经济新动能培育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工研院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创中心首批分中心之一,无人艇项目获得2021年度省科技奖技术发明一等奖;电研院建设集成电路创新中心,为东莞引进了一批集成电路EDA设计一流人才,目前创新中心已入驻7个项目;今年7月,东莞与中科院声学所、中国声学协会共建了东莞声学产业创新创业综合体,目前已入驻6个项目,松山湖音频实验室基本建成。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增强自我造血能力,主动对接市场需求,是新型研发机构得以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体制机制上,电研院在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建设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形成“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科研院所牵头、产业链企业共建”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面向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整合优质的科研资源、人才资源和产业资源。对市场需求的了解更加清晰,对发展风口的把握更加精准。

    在激发活力上,工研院将知识产权价值的70%—90%奖励给科研团队。电研院实施“双算制”:把电研院作为综合性跨学科研究中心,纳入学校的跨学科研究中心管理体系,对来电研院的科研人员取得的成果及相关工作量实行“双算制”,有效提升高校科研人员参与产业创新的积极性。

    在自我造血上,东莞暨南大学研究院提出“用最少的启动资金、最小的孵化场地开始创业”,多年来利用技术优势“帮企业打工”,全面走向市场,通过市场手段造血发展,减少对政府财政奖补资金的依赖。电研院孵化的企业东电检测,以完全市场化的形式运作,不仅“活”了下来,还能不断提升对企业的服务质量,去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

    把学问做在车间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32家新型研发机构扎根制造名城东莞的发展沃土,将书写更多“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精彩故事。

    ■观点

    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院长陈雷霆:

    提升科技创新服务产业能力

    陈雷霆从2009年来到东莞,至今已经在东莞工作生活了13年,是东莞发展成为“双万”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参与者、建设者。他开玩笑说:“我来的时候还不是老花眼,现在已经老花眼了,把‘老花眼’贡献给了东莞。”

    陈雷霆认为,东莞是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充满希望的城市,更是富有潜力的城市。近年来东莞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建设、人文环境、居住条件等都在提升。东莞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值得每一位东莞人为之努力。

    对于东莞的科技创新工作,陈雷霆提出了三点建议和期待。

    首先,在科技创新的定位上,要围绕国家的重大发展需求,紧扣科研和产业发展的前沿方向,致力于解决当前的卡脖子难题,弥补产业链发展的薄弱环节。作为先进制造名城,东莞响应国家重大发展需求是义不容辞的。

    其次,在科技创新工作的着力点上,要紧扣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尤其是在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方面,一定要着力于引进能够落地和产业化的项目,为东莞的先进制造业赋能,助力东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希望政府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有其客观规律和周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引进人才、链接资源、孵化企业、服务产业转型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东莞要为科技创新营造更加宽松、舒适的环境,吸引更多创新资源和要素向东莞集聚。

    ■声音

    东莞小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耿涛:

    到东莞的第一印象是“来晚了”

    耿涛曾经在华中科技大学当老师,将所思所学应用到产业实践中的愿望一直吸引着他。2016年,在工研院牵线下,他来到东莞创业。

    “坦白说,如果没有工研院,我也不会来到东莞。”耿涛说,高校教师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从零开始创业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工研院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平台,又有母校的感情纽带,让他从学者向创业者转变更加有底气和信心。这也反映出新型研发机构在人才聚集方面的重要作用。

    回忆来到东莞的第一印象,耿涛说:“我的第一个感觉是来晚了。”此前他对东莞并不了解,但来到东莞后,发现东莞是个非常宜居宜业的城市。

    首先东莞市的政府部门非常亲民,时刻带着做服务的态度,没有官僚气息,非常尊重人才、尊重创业者。这让创业者非常感动,愿意在这里实现个人的价值。其次东莞和珠三角的产业发展环境非常优越,产业配套齐全,公司产品所需的90%的配件,都能在珠三角寻找到供应商。再次,东莞尤其是松山湖的生活环境非常宜人,绿化良好、环境优美,购物娱乐等生活条件便利。最后,东莞市政府对创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无论是对人的支持,如特色人才政策、引进应届毕业生政策,还是对企业的支持,如租金补贴、融资补贴等,都非常贴心,这里是一片创业的热土。

    ■链接

    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考核“光荣榜”

    考核“优秀”单位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

    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

    考核“良好”单位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

    东莞中科云计算研究院

    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

    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

    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

    “孵化企业纳税”单项冠军

    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

    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

    “孵化企业质量”单项冠军

    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

    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承担科研项目”单项冠军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

    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

    一、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是指李保国教授什么

    李保国(1958年2月-2016年4月),河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也是经济林和山地管理方面的著名专家。他一生致力于太行山的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他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变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曾获“时代楷模”、“改革先锋”等称号。2019年荣获“人民模范”称号,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2010-2019年度英雄模范。

    看不到普通人穷。

    1983年3月,李保国第一次定居在太行山深处的前南峪村。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李保国响应河北省委提出的“开发太行山”的号召,作为第一批知识分子,走进了这个缺水、少土、贫困的山村。

    李保国出生在新中国历史上那个饥饿贫穷的时代。生活在冀中平原,他很早就知道农民的无奈和无助。春夏连旱,使麦苗一天天枯萎,夏秋两季,他经常遭受水灾。一场大雨会使全年的收成化为乌有。李东阳·国保经常看着太行山,心想,如果那里的水土流失得到很好的控制,下游地区可能会有更好的收成,农民的生活会更幸福。

    后来,李保国考上了河北林业专业学校。毕业后,他来到这个当时只有900多人的贫困村,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全部心血。“我迟到了!”看着村里贫瘠的土地和干枯的果树,李保国深深自责!


    二、院士直播带货1小时卖25吨土豆,这是真正的“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吧?

    我国全面取得扶贫攻坚的胜利,有许许多多的扶贫战士扎根乡村,带领贫困的农民发家致富,脱离贫困。有这么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把实验室搬到了贫困村,把科研团队带到了田间地头,在受到国家接见的时,被领导称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这名脱贫攻坚战士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专家朱有勇。朱有勇院士就职于云南农业大学,他是云南农业大学的校长。在他60岁时,他辞去了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的职务,一头扎根乡村,带着自己的科研团队,以田间地头为实验室,研发培育优良的经济作物,帮助云南澜沧农民脱贫致富。

    朱有勇院士刚到达澜沧时,眼前的画面让他心理一惊,颇有感慨的说:“我们应该下沉到基层啊,我们来晚了”。原来朱有勇院士带着他的博士生团队看到村子里一片狼藉,苍蝇蚊子满处飞,动物粪便到处都是,农民们靠天吃饭,农作物没有销路,光景十分难过。当时澜沧的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000元。

    朱有勇带领团队深入农田,研究当地的土质情况,探讨研究适合的农作物。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培育出优良的土豆适合在冬季在这片土地上种植。这个品种迅速在农户间传开,大家纷纷加入种植队伍。技术上的问题,朱有勇都是亲力亲为,在农田里总是能找到他培训种植户的身影。讲解的也十分细致,甚至跪在农田里给乡亲们掰开揉碎的讲解。他的汗水洒满了澜沧的土地,一批又一批的土豆挖出上市销售。

    种植技术成熟了,硕果满满,可是若想变现还要有销售渠道作为支撑。朱院士为此利用到北京参加政协会议的机会,把澜沧的土豆带到人民大会堂,在那里他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向全国人民推销土豆。2020年网络直播带货的兴起,各地扶贫办也架起了平台,帮助贫困山区的农副产品打开销路。朱院士不顾自己院士的身份当起了主播,在直播卖力吆喝自己的土豆。网民为朱院士这种精神感动,这样敬业的扶贫战士推销的产品肯定有保障,纷纷下单购买,1小时的时间便卖出土豆25吨。

    朱有勇院士,扶贫扎根乡村,把科研团队和实验室下沉到田间地头,培育出优良品种,真是把“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三、朱有勇:田里直播卖土豆的“农民院士”,把论文写在中华大地上,感动了吗?

    他,是中国的工程院院士;他,是直播间里卖力卖土豆的农民;他曾解决世界性的稻瘟难题;他也曾为农民的生计问题而四处奔波。他将自己的一生书写在了土地上,压弯了自己的脊梁,却让无数家庭得以摆脱贫困;

    他将自己毕生所学全部挥洒在了贫瘠的乡村,却让无数百姓的脸上挂满了笑容。他就是被誉为“农民院士”,时代楷模朱有勇先生。

    土地的孩子

    从小生活在云南农村的朱有勇先生也和那代人一样,幼年光着脚无忧地在田垄上奔跑,少年一边读书一边为家里分担家务。在云南,土壤肥力不足,粮食产量不够。倘若不进行科学地,有计划地施肥,反而会让粮食的产量大幅度下滑。而这很有可能一家在这一年当中都得要挨饿了。

    作为1977年高考恢复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朱有勇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入了云南农业大学。正式开启了他与徒弟相伴的一生。在悉尼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学习让他受益良多。但作为云南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又怎么会忍心抛弃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1982年,朱有勇先生云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除了在中国农业大学和悉尼大学学习的时间以外,他一直在云南,从事科研或者扶贫工作。在时代楷模的颁奖典礼上,有这么一句话来描述朱有勇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那么朱有勇先生究竟在祖国大地上写了什么论文呢?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布上百篇论文,出版了数本著作,主持了973项目当中的一项,省部级数十项。列举这些朱有勇院士的成就并不会让大家有印象。可以这么说,没有朱有勇院士的成果,就不会有现在的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业。全国人民就不会品尝到来自云南的葡萄酒,马铃薯,柠檬等。

    朱有勇院士的论文和其他科研工作者的论文相比,有着非常明显的侧重点——实用性非常的强。当别人在研究如何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的时候,朱有勇院士立足云南现状,针对云南土壤肥力低下,海拔高等特点,因地制宜研究作物的培育方法。而这为推动云南省的脱贫攻坚事业注入了全新的力量。

    院士扶贫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多溶蚀地貌。土层薄,肥力低一直是脱贫工作当中的巨大困难。尤其是澜沧县,风景秀丽,山清水秀,但是百姓却过着贫苦的生活。当地的百姓主要是拉祜族,对于直播,电商,物流等一无所知。而这,就是朱有勇院士来到澜沧县时,当地的真实写照。

    农民出身的朱有勇院士明白农民脱贫还得靠农业,但是在形式上必须要发生变化。为此,一个小小的扶贫站就这么建立起来的,站长正是朱有勇院士。脱贫并不只是让这一代人脱贫,而是要让子子孙孙永远脱贫,永不返贫。这可给朱有勇院士下了一个难题。

    身为农业专家的朱有勇院士很快发现了当地的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地处高原,纬度较低,作物上市的时间可以恰好和其他地方生产的同类作物错开上市。这让当地作物拥有了广大的市场。另外,纬度低,海拔高,使得当地作物生长较慢。因此,和东北大米一样,营养物质丰富,口感好。

    朱有勇院士在考察完当地的情况之后,决定将自己的林下种植三七的专利技术无偿赠送给当地的农民。在保护林木,保持水土的同时。另外,他还教授村民在冬季利用闲置的土地种植土豆。最大程度帮助澜沧县的农民获得经济效益。

    第二年,当地如愿迎来了大丰收。可是,怎么将这些优质的农产品售卖出去,成为摆在朱有勇院士面前的又一个问题。

    直播“大腕”

    一说起大米,那一定是东北的好,一说起苹果,那一定是山东的红富士好。但是说起土豆,澜沧土豆虽然好,但是却没多少人知道。这是品牌建立上的是一个巨大疏漏。为此,朱有勇院士在向外推销澜沧县的土豆的时候,没少做品牌建设。怎么做品牌建设呢?带货直播。

    依靠传统的经销商来进行批量收购势必会损害农民的一部分利益。为此,朱有勇院士四处奔走,利用自己的身份,帮助澜沧县的土豆售卖出去。于是在2018年的全国人大上,身为云南省人大代表的朱有勇院士,拿着来自澜沧县的土豆,对着镜头在全国人民面前推销起了澜沧土豆。

    在全国人大的时间趁机推销售卖澜沧县的土豆成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朱有勇院士意识到,通过网络带货直播和电商将是带领全县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既可以绕过经销商,让当地农民获得更多的利益,又可以提高知名度,扩大销路。

    2019年底爆发的疫情让朱有勇院士意识到,疫情很可能会摧毁数年的扶贫成果。于是,在拼多多和央视的联合直播间里,已经年过六十,被大家认为是高不可攀,难以亲近的工程院院士竟然会为村民的生计而卖力直播。

    在直播期间,一身农民打扮的朱有勇院士还亲自下厨,为大家现场展示了一道简单的土豆丝是如何制作的。而在直播间另一端的网友们都纷纷留言“看饿了”。最终的直播成果是相当喜人的,而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为直播预备的25吨土豆都被抢购一空。那些购买了澜沧土豆的网友一拿到土豆就开始尝试“院士版土豆丝”,大量的好评随之涌入拼多多。

    在朱有勇院士的支持之下,许多从这里走出去的农民大学生纷纷回到了这片土地,加入到了电商物流,直播脱贫的道路上来。在过去的五年当中,拥有十六万农民的澜沧县成功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现在,在澜沧县有许许多多的网店。这些都是朱有勇院士的扶贫成果。

    当地的村民将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拿着和脸一样大的土豆,在全国人大的镜头前,直播介绍澜沧土豆的“农民院士”。

    关于先进制造技术的论文的问题,通过《院士直播带货1小时卖25吨土豆,这是真正的“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吧?》、《朱有勇:田里直播卖土豆的“农民院士”,把论文写在中华大地上,感动了吗?》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先进制造技术的论文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把学问做在车间里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先进制造技术的论文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把学问做在车间里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和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是指李保国教授什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