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国内“最敢生”的省份:二胎出生量超头胎,为何现在却生不动了?

国内“最敢生”的省份:二胎出生量超头胎,为何现在却生不动了?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山东省二胎新政策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国内“最敢生”的省份:二胎出生量超头胎,为何现在却生不动了?和最爱生孩子的省份,为何二胎大省的山东,如今也不想生了?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国内“最敢生”的省份:二胎出生量超头胎,为何现在却生不动了?
  • 最爱生孩子的省份,为何二胎大省的山东,如今也不想生了?
  • 山东作为“二胎大省”,出生率却持续降低,5个原因现实又扎心
  • 从计划生育“偷”着生,到开放二胎还不行,中国娃为什么生不动了?
  • 一、国内“最敢生”的省份:二胎出生量超头胎,为何现在却生不动了?

    自古以来,我们国家都有“多子多福孙”的说法,但是在计划生育期间,夫妻生育孩子的数量被控制,“想生不能生”让很多家庭叫苦连天。好在苦尽甘来,现如今二胎全面开放,人们终于可以实现“多要一个孩子”的计划。

    二胎开放对于百姓来说绝对是一大福利,因此,很多家庭也加入了备战二胎的热潮当中。记得在二胎开放之初,每个地方都可以听到很多夫妻又要当爸妈的消息。而我国有这么一个省份,在二胎开放之后,它被赋予了“最敢生”的称号,因为这个省份的二胎出生量超过了头胎,这个省份就是山东。

    国内“最敢生”的省份:二胎出生量超头胎,为何现在却生不动了?

    二胎政策于2016年全面开放,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很多家庭也积极地加入了生二胎的热潮当中,而山东作为一个人口大省,自然紧跟而上。

    根据统计,在2016年,山东省的出生率为17.89%,稳居全国第一。不仅如此,在这些出生的孩子当中,二孩的比例占到了六成,也就是说,在山东二孩的出生量超过了一孩。不仅如此,在2017年,山东省二胎的出生量依旧居高不下。因此,山东也被戏称为“最敢生”的省份、“二胎大省”。

    山东省二胎出生率下降,专家:生育势能已释放

    时过境迁,山东省二胎出生率开始下降,不少人质疑为何它现在“生不动”了?对此专家也给出了解释,其实并不是山东人生不动了,而是因为他们的生育势能已释放。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讲,就是山东人经过了2016年和2017年的“疯狂生”之后,人们的生育势能区域平缓,想生的生了,该生的生了,因此他们生二胎的意愿不再那么强烈,所以二胎出生率自然就降低了。

    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山东人生二胎的意愿之所以会降低,是因为他们考虑到了生孩子、养育孩子的成本,在面对高额的“养育成本”,山东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生二胎的热度自然慢慢减弱了。

    生或者不生二胎,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有的人觉得家里多个人热闹,大人辛苦一点没事,但是有的人综合各方面条件考虑,选择只生一个。虽然说,现在二胎开放,但是生或者不生二胎,都应该从自身条件出发,而不是盲目跟风。

    那么,生二胎需要考虑到哪些因素呢?

    ①年龄

    二胎开放之后,很多女性为了赶上“生育的末班车”选择生二胎,但是也有一些女性已经过了适孕年龄,却依旧坚持生孩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龄产妇。虽然说现如今医疗水平提高,高龄产妇成功怀孕生子的例子越来越多,但是高龄产妇孕育生命存在一定的危险系数,这不可否认。因此,是否要生二胎,女性应该考虑到自己的年龄。

    ②经济

    这也是一个必要考虑因素,现在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定的成本,孩子还没出生,各种产检费用,孩子出生之后,奶粉钱、尿布钱,孩子长大后的教育费用等等,这些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想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经济是一个关键因素。

    ③时间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但是现在很多父母养育一个孩子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别说是养育两个孩子了。虽然说现在有很多老人愿意帮子女带孩子,但是对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是他们成长的“营养剂”。所以,时间同样也是一个必要考虑因素。

    一、最爱生孩子的省份,为何二胎大省的山东,如今也不想生了?

    生育率是如今很多国家的“心头病”,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世界大多数地区都进入了和平年代,开始大力发展经济,所以很多国家的经济实力开始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过也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以及社会成本的增加,生育成为了不少家庭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为了避免生孩之后生活掉回从前,晚婚晚育,甚至是不生的理念开始盛行,导致了很多国家的生育率直线走低,就比如日本,韩国和欧洲诸国如今都处于这个情况,而生育率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所以为了生育率的问题,很多国家开始推行一些举措,就比如我们的“二胎”其实就是这样的体现。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着14亿的人口,排名世界第一。不过虽然人口多,但我们的生育率也并非是完全没有问题,而经济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劳动力,根据国际上的说法,2.1的总和生育率是实现和维持代际更替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总和生育率下降到了2.1以下的时候,人口总是最终将会开始畏缩。

    而我们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下降是极快的,从1950年到2015年中,美国总和生育率从3.3下降到了1.9,而日本从3下降到了1.3,我们则是从6下降到了1.6,降幅是比较大的,因此这些年新生儿和结婚率的降低,也就给了我们未雨绸缪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始开放了“二胎政策”,就是希望能够让生育率能够更加健康和稳定。

    所以从2015年开始,我们就实施了全面二胎的政策,并且进入了“二胎时代”,不过在其中也并非是所有的家庭和地区都响应,但在其中就有一个省份特别出众,它就是山东,作为孔孟之乡的山东,不仅仅思想文化氛围浓厚,经济发展高速,同时响应二胎政策的力度也特别强。在刚开放二胎的前五个月中,山东再生育的申请突破了22.3万份,占据了全国的4分之一,山东的生育率开始直线上升,那一年中山东的出生率高达了17.89‰,位于全国首位,因此山东也就有了“二胎大省”和最爱生孩子省份的外号。

    不过时间已经过去几年,如今的“二胎大省”却已经不是山东了,在后两年的统计中,山东二孩数量开始下降,出生率也逐渐趋于平缓,所以很多人都在疑惑山东人为何都不敢生了?为何山东人“变” 了?但事实真的是山东人“变”了吗?

    事实上也并不是,根据专家的说法, 其实并不是山东人变了,而是恢复正常了,开放二胎的时候原本就会有一个“生育势能”,而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上世纪开始就遵循政策实行计划生育,多数都只有一个孩子,别的省份有偷生的情况,但山东比较少,所以二胎开放后,很多山东家庭就会有生孩的念头,因此造就了山东突飞猛进的生育情况,而经过两年的释放,生育势能也恢复了正常,自然就么有之前么多的,所以这并不是坏事,相反还是好事。

    所以其实并不是山东人不敢生了,而是趋于了平稳。不过这样其实也挺好的,该不该“二胎”是需要每个家庭都认真考虑的,迎合所谓的“二胎大省”是不切实际的,还是得根据自身情况考虑。不知道你愿不愿意生二胎呢?欢迎留言评论。

    二、山东作为“二胎大省”,出生率却持续降低,5个原因现实又扎心

    二胎政策开放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二胎政策的开放,让很多想要生二胎的父母开心不已,之前想要生二胎需要年龄的限制,头胎还必须是个女儿才可以,很多父母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和巨额的罚款也要多生下一个孩子,现如今,国家放开二胎,很多家庭也加入了生二胎的队伍当中。

    很多人都知道,山东省人口众多,在全国排居首位,而且在二胎政策下,山东省的人们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二胎大省”的山东,二胎的出生率却跟大家想象的不一样,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来看,山东省二胎出生率却逐年下降。

    因此很多人对这个数据表示疑问,在人们眼里,山东多数家庭至少有两个宝宝,甚至有一部分家庭还生有三个宝宝,在以前情愿挨罚也要生,如今在大好政策下,还在等什么呢?

    其实在山东,很多农村地区和三线小城市,人们纷纷响应政策号召生下二胎,而像一线和二线城市的人们,他们大多数却没有生二胎的打算,越发达的城市,二胎的出生率越低,就好比山东省省会城市济南,沿海城市青岛等地区,在二胎出生率上是逐年下滑。即使有生二胎的家庭,多数也是中老年人,而年轻人却对生二胎不感兴趣。

    出现这种现象也是有原因的,毕竟事情的反常并不会凭空出现,那么,山东省二胎出生率逐年降低到底受哪些方面影响呢?

    1、房价上涨

    说到买房,很多人都会感到恐惧,其中房价过高是最主要的原因,我们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山东省在07年的时候,房价开始大幅度提升,而人口出生率在07年出现了很大的转折,因此这就说明了房价的上涨对人口的出生率有很大的影响。

    2、收入跟支出不成正比

    房价虽然大幅度上涨,但是人们的工资却还在原地踏步,很多家庭的收入除去还房贷、生活费用,几乎所剩无几,根本无法承担生娃养娃的费用,所以,很多收入一般的家庭,即使有心生二胎,也不敢生,所以收入跟支出不成正比,导致很多家庭放弃生二胎。

    3、没有时间和精力

    “养个孩子穷三年”,这句老话直接彰显了生养孩子的无奈,确实,生养孩子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就没办法工作赚钱,没有金钱如何养育孩子,并且房贷、车贷逼迫着大家努力赚钱,从来不敢松懈,所以根本也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备孕二胎,因此多数人索性就放弃了生二胎。

    4、繁重的家庭压力

    在年轻人这代人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这些人结婚后不仅要养育自己的孩子,还要承担照顾四位老人的责任,两个年轻夫妇担任着繁重的家庭压力,更不敢轻易生育二胎了,因此索性照顾好自己惟一的孩子,给孩子良好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5、养育孩子的成本太高

    如今已经不是之前那种只让孩子吃饱穿暖的时代了,如今大家都注重孩子的教育和生活质量,孩子从小上兴趣班,各种辅导班,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花巨款购买学区房等等,总之为了孩子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在养育孩子高成本的时代,很多人无法承担另一个孩子的养育成本,为了不降低孩子的生活质量,在没有足够的金钱下,便不会轻易地备孕二胎。

    总之,二胎出生率持续降低,跟以上这5个原因息息相关,这些扎心的原因让很多想要生育二胎的家庭望而却步。

    话说,你家生二胎了吗?你所在的城市二胎出生率是升高了还是下降了呢?欢迎在下方留言!

    三、从计划生育“偷”着生,到开放二胎还不行,中国娃为什么生不动了?

    关于放开三胎的讨论,也热了起来。

    我们国家的人不够了?

    为了刺激生育,国家做了很多努力。


    早在2011年,就开始施行"双独"(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二孩政策。2013年又施行"单独"二孩政策。

    2016年1月1日之后,全面开放二孩。

    这些年的政策,也的确起到了作用。2010年,我国出生人口只有1588万人,随着政策逐步开放,出生人口数量逐年攀升,到了2016年,出生人口高达1786万人。

    然而,2017年之后,出生人口又降下来了。"二孩红利"已然消退。

    2019年更惨,出生率创下了20年来最低纪录。

    生育率不断下降原因,很多人都知道,房价高,工作压力大,育儿、教育成本高 —— 桩桩件件算下来,普罗大众哪里敢生?

    "不愿生、不敢生"的背后,是"生不起、养不起"。

    出生率的"跌跌不休",其实是国内产业迭代的副产物。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教育解压,是杯水车薪;通过提升单身税更是饮鸩止渴;而二胎新策也已经证明,放开"额度"管制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权宜之计。

    产业的问题,还是需要通过产业来解决。

    让年轻人有光明的前途,自己生活不愁,生育才能顺理成章。

    回顾建国70多年,我们会发现,人口的生育率一直跟随中国产业发展起起伏伏,产业需要的人口多,出生的人口才会多起来。

    01

    或许,现在很多人都忽略了,其实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村才是中国人口主要的生源地。

    曾经我们拥有一段人类史上,波澜壮阔的生育高潮,根本不用为生育率发愁。

    时间回到新中国成立之初,1949年,我国还只有5.4亿人口,而跃升到10亿规模的人口(1981年),中国只用了32年。

    在新中国成立第14年,即1963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就达到了40.7%,这也就是说,当时每5个人中,就有2个是建国以来的新生儿 —— 在生育率如此低迷的现在,这绝对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

    1962~1973年短短10年间,全国共出生了2.6亿人,考虑到当时的不足8亿的人口基础,不算男女之别,可以说在这10年中,平均每3个人就生出一个新生儿。

    那么,不过距今数十年时间,我国之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育盛况呢?

    因为当时的国内支柱产业 ——农业,需要大量人口。


    建国之初,农业经济占绝对的主导地位,1949年农业在GDP中占比高达68%。当时的5.4亿人口,约90%是农业人口。

    很长一段时间里,农业都是我们国家GDP的支柱,也是人口的主要集中地。

    由于当时,育种、种植、灌溉、施肥、收割等的整体水平落后,且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所以在那个时代,"人多力量大",人是最大生产力。

    再者,还有一项制度,让生孩子这事根本停不下来。

    当时举国上下,轰轰烈烈开展的农村生产合作社运动:每个劳动力只根据出工天数,来拿口粮和现金。在这种平均主义的计算之下,无论努力偷懒,都会被全体成员照单全收。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 —— 这个千百年来不变的真理,落在人口增长上也同样适用,而当时,最大的需求缺口在农业。

    农民们也不是算不过这笔账,由此,出工不出力的行为开始泛滥开来。

    一边是生育的汹涌热潮,一边是低效的劳动生产。新生的劳动力仍不断试图挤入农业生产,但土地已根本无法负荷更多人,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就这样隐性地"剩余"了下来。

    而这一切,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普遍推行的1980年代,终于藏不住了。

    这个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的自主生产、激励劳动的改革,无疑给当时冗余的农业经营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更重要的是,随着1960年代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一台一台地开进农田,1970年代,播种机、施肥机等更多的机械化农具普及了。

    到1980年代,我国的人口总量突破10亿大关之时,中国机耕的面积,已经达到了全国总耕地面积的4成;机电灌溉面积更是达到了总面积的将近6成。

    农业机械化预示着,迈入10亿人口大关的中国,大量农业劳动力被释放了出来。

    而农业人口的饱和,也带来了巨大的粮食负担 ——在当时,如果多生1亿人口,就必须多生产800亿斤粮食,在农业为主、工业尚未完全发育的国情下,快速出生的新生人口正在把国家吃穷。

    在这种情况下,生育该刹刹车了。


    而现在我们能想到的,当时的学者们也能想到。新的人口决策呼声越来越大,终于,在1980年开始了计划生育。

    不过,刹车只是权宜之计。

    粗略计算,当时农村竟有3到4成的劳动力是剩余的,而这个人口绝对数,达到了恐怖的1.5亿。

    如何解决过剩的农业人口的就业,才是真正的问题。

    第一产业触及天花板,就需要迈进第二产业——工业。

    而一旦迈入工业时代,出生率的变化,天翻地覆。

    02

    20世纪50年代,与农业合作化并行,另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改造也席卷着神州大地。

    举国上下,都希望早日把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从"一五"到"四五"计划,我国大力发展重工业,迅速形成了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而这个工业化的进程究竟有多快呢?

    1952年,我国的工业还只占GDP的30%,农业占64%;到了1975年,这个比率已经被完全颠倒过来了。

    产业结构的变动,背后就是人口结构的变动。

    劳动力从农业人口转向工业人口,大致分了两条,一条是宏观调控,一条是市场引导。

    而农村招工,就构成了城市工业劳动力最初的主源。"收割农村、反哺城市",大批人口向非农业转移。

    1952-1979年,工业部门平均每年向农村招工90万 —— 换言之,在这27年中,工业总共吸收了2520万农业劳动力,而这个数字,占到了当时工业劳动力总和的61%。

    时间来到1978年,宏观的体制调控之外,又出现了一只"看不见的手"—— 改革开放继续推动着"农转非"的浮浮沉沉。

    而如今看来,这是关乎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990年代,借着小平南巡讲话的东风,赶上市场经济改革的南方,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尤其是东南部沿海城市,出现了大量劳动力缺口。我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工潮,当年就有4000多万农民工流入沿海城市去。

    1994年,随着外商和我国港澳台直接投资的增加,农民工数量以迅猛之势跃到了6000万;而仅2年后,这个数字达到了8000万。

    当时,一些人为了进厂甚至要交一两千块钱。但即使这样,人们依然挤破头想进去。民间有一首打油诗:"马路是银行 , 工厂是钱庄。两手空空来 , 回去盖楼房。"

    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驻豫全国人大代表、被称为"农民工司令"的张全收,对上个世纪90年代汹涌的打工潮至今记忆犹新:年后,河南省上蔡县,十几辆发往广东的卧铺客车整装待发。

    张全收清楚地记得,核定40人的车厢内,生生挤满了160多人。

    北上广深这些先占据发展机会、财富资源的大城市,像抽水机一样,虹吸着外来人口。

    根据2000年的第5次人口普查,当时中国有14439万迁移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1.6%,其中,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人口达到了49.7%。

    工业,消化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的主要劳动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开始进一步优化升级。

    而如此规模化的"农转非",正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农业大国向制造业大国转变。

    1978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由28:48:24,2000年这一比例变成了14.7:45.5:39.8,由"二一三"型结构变为"二三一"型。

    10年之后,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比,在2010年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终于落定。

    也正是在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首次突破了50%,以51.27%对比解放初期的10.64%,这样的城市化发展速度,举世罕见 ——

    这一进程,英国大约用了100年,美国用了80年,中国仅用了30多年的时间。

    第一产业不再需要人口,第二产业释放出人口红利。这意味着,城镇工业从业者,开始成为生育的主力军。

    但是,时代早已经天翻地覆。

    随着19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正式实施,以及义务教育普及,人口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少生、优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所以,回顾2010年,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也正是在这一年,我国首次进入了少子化、老龄化阶段。

    中国人口的净增曲线,正在验证人口学家的睿智预言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口增长不用控制也一定会放缓"。

    然而,这个进程并没有停止,产业升级带来了进一步的生育率下降。

    03

    1994年4月20日,是被载入史册的一天,那天,中国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一条64K的国际网络专线,成为全球第77个有网络的国家。

    当时,谁也不会想到,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将会沿着这条宽带出发,一路高歌猛进。

    次年5月,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布道者"张树新创立第一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时空,普通的百姓通上了网,中国的第一波互联网科技浪潮,开始滚滚而来。但直到1997年,这代网民还只有区区62万人。

    而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61.2%。

    也就是说,短短22年间,中国网民数量飙升了1376倍。

    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宣告着中国信息服务产业的崛起。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势,互联网经济成为了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进而变革了整个市场竞争的格局。

    2000年时,三大上市门户网站新浪、网易和搜狐成为互联网领域的"三座大山",但是很快,后来者就从别的赛道反超——百度、阿里和腾讯三家互联网公司分别从搜索、电商和社交出发,在各个领域的C端市场展开竞争,到2010年前后,BAT三巨头格局形成。

    到2012年,手机网民已经超越了PC网民数量,O2O模式开始风靡全国,一轮又一轮的补贴大战你方唱罢我登场,团购服务、打车软件、共享租赁...各种互联网企业好不热闹。

    广义上的第三产业,还包括了餐饮、娱乐、房地产、金融、保险、旅游、运输仓储等方面,而互联网几乎对上述所有产业带来一轮重塑。

    新世纪以来,产业的变化再次提升了劳动力水平,产生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网约司机、快递员、外卖员,到程序员、网络媒体人、时尚买手等,岗位愈加多元、复杂化。

    比如电竞产业,我们从2000年几乎为0的状态,发展到2019年实现超1000亿的市场规模,提供相关就业数百万计。

    2010年O2O概念提出之后,发展到今天,仅外卖员和快递员数量就超过1000万……

    中国的互联网产业,用25年时间展现了"中国速度"。

    从中国互联网元年至今,25年时间,中国GDP从7345.48亿(占世界2.3782%,1995) 指数级增长到了14.34万亿美元(占世界16.3550%,2019)。

    —— 其中,2019年的数字经济总量达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6.2%。

    而其实而早在2013年,第三产业的GDP占比就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改革开放之初,两者差距一倍的格局被彻底扭转。

    但在各项经济发展指标飞跃上升的同时,中国的人口增加率,却呈现“跌跌不休”之势。

    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只有3.34%,全国出生人口创下近40年来的最低点,只有1465万人,比较1980年代高峰时期2500万人的出生人口,整整少了1000万。

    而如果现在总和生育率已经跌破"高度敏感警戒线"的1.5来看,中国已经"低生育率陷阱"附近徘徊,未来还很有可能出现人口的负增长。

    那么,如果经济已经发展得那么好,为什么年轻人不想生孩子了?

    本质上,这还是一个供求问题。

    而这也和产业升级有关系 —— 发展高新技术业,需要的是高端的技术人才,与之相应的是,大量的基础性岗位会被机器人取代。

    与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同时的是,第一、第二产业的自动化水平也在继续提升,低价值的劳动力正在被进一步淘洗。

    2018年,利用北斗导航技术,无人收割机、无人插秧机等开进农田,启动了我国无人农场的建设,一个人一天就能收割一百亩地。

    也正是在这一年,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大刀阔斧改革,为提升生产车间自动化,当年即裁员34万人。此举无疑放出了一个信号:即使是像富士康这样以廉价劳动力为标签的集团,也正在从制造业转型智能产业。

    的确,低端轻工业的人口需求量,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的人被《摩登时代》式的机械流水线作业释放,仅以2017年的深圳为例,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来料加工贸易仅占出口额0.4%,与1993年相比,下降了多达47.7个百分点。

    而中国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6%,到2019年达到60.6%,几乎完成了翻倍式增长。

    在产业都在升级的情况下,市场对于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有人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大家都坐在影院里看电影,本来大家都在坐着,突然前排的人站起来,后排的人为了看到电影也只能跟着站,大家的座位票都白买了。

    —— 这种竞争压力大,但又暂时无法升级到另外一高级模式的状态,就是"内卷"。

    如今,应届生不仅面临毕业之后可能找不到对口工作的窘境,"毕业即失业"的学生也俯仰皆是。

    于是,越来越多人选择提升学历,从小镇做题家到"清华卷王",焦虑正在学校中蔓延。

    而校园之外,社会是一场更大的内卷戏台。岗位名额不够多,蛋糕不够大,不够所有人分,就必然导致内卷。

    但是,这并不是说,产业升级不好。

    这只能表示,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还无法创造出等量的工作岗位,去容纳相应的人才。

    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把影院的设备提升,比如要不要把银幕升级下巨幕?比如再怎么把影厅扩充下空间? —— 只有这样,才能让电影院的人都坐下来,所有的参与者才会舒服安定。

    换句话说,产业升级,还升的不够。

    中国需要更更多高端的产业,来容纳更多的人口。只有让更多人口衣食无忧,生育率才会回来。

    关于山东省二胎新政策的问题,通过《山东作为“二胎大省”,出生率却持续降低,5个原因现实又扎心》、《从计划生育“偷”着生,到开放二胎还不行,中国娃为什么生不动了?》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山东省二胎新政策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