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最知心的朋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1990年武元甲出席北京亚运会,谈及韦国清将军:是我最知心的朋友和武元甲的主要事件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1990年武元甲出席北京亚运会,谈及韦国清将军:是我最知心的朋友
前言1990年9月22日,举世瞩目的第11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隆重开幕。
越南大将武元甲作为越南政府的代表,身穿大将服装出席了开幕式现场,当时武元甲已经八十多岁高龄,却依然精神健硕的站起来与全场观众挥手致意。武元甲的出现,极大地缓和了中越之间的关系。
遗憾的是,这次来北京,武元甲没能见到他的老友——韦国清将军。
1989年6月14日,韦国清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76岁。
武元甲见到了韦国清的夫人和女儿时,曾真诚地说:
“我最知心的朋友是韦国清同志。”
追溯武元甲与韦国清将军的交情,可以追溯到五十年代……
“顾问就是顾问,实际上就是参谋”1950年元月,韦国清奉调来到北京参加集训。
按照党中央原本的计划,韦国清调来北京,是准备让他去外交部工作,并派驻到联合国工作,可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却打乱了这个原本的安排。
五十年代初,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秘密访问中国,当时越南抗法斗争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胡志明因此向中国提出请求,希望能给予大力的支持。
应胡志明的请求,中方决定派出军事顾问团,负责处理越南事务的刘少奇对这个军事顾问团的团长人选费了不少心思。
“这个团长必须是杰出的军事将领,又要十分熟悉政治工作,才能在国门之外完成这一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刘少奇斟酌再三,最终想到了已经在北京的韦国清。
韦国清是土地革命时期成长起来的高级将领,从参加农民自卫队算起,韦国清指挥过旅、师、军以及兵团参与作战,具有丰富的战役指挥经验,军事、政治全优的军事主管。更为关键的是,韦国清是广西人,熟悉各地方情况,便于展开工作。
刘少奇将人选方案报上去以后,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的赞许。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工作,以韦国清为团长的援越军事顾问团正式组建起来。
1950年6月27日下午,毛主席、周恩来、朱老总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中南海颐年堂接见了顾问团的部分成员。
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对顾问团成员说:
“不是我要派同志们去越南,是胡志明主席在北京向我要的。他也去了莫斯科,寻求苏联帮助、派顾问。斯大林没有同意,说中越两国相邻,也了解,由我们支援越南。谁叫我们革命先胜利呢, 那就要帮助人家,这就叫国际主义。”
毛主席还谈了让韦国清当顾问团团长的用意:
“本来将韦国清从三野调来外交部,是叫他去联合国工作的。但是联合国在美国操纵下,还不让我们进去,还要那个蒋介石。后来,中央又考虑让国清同志到英国去当大使。但英国人还有点怕美国,那里只能降格了。这样,中央考虑让他到越南去,他很同意,这很好,舒服的环境可以去,艰苦的地方也能去;只要工作需要,其他都不计较。这一点,你们要学习韦国清同志。”
谈到顾问团到越南的任务,就是帮助越南组建一支革命化的正规军队,主要负责运动战与大规模的正面作战。
“顾问就是顾问,实际上就是参谋,出主意,想办法;不可当太上皇,不可包办代替;要和人家搞好团结,不要有大国思想。”
韦国清听得很仔细,将毛主席的指示都记到了心里。
“主席,您放心,我一定按您的指示做,为我们党、我们国家争光。”
按照中央的安排,1950年8月初,韦国清率领中国军事顾问团启程前往越南,并与已经到越南的陈赓、罗贵波(中共中央联络代表)会合。
在援越抗法的初期,越军之中包括一部分高级将领,普遍存在轻视我军的现象,最关键的是,越军不仅仅从中国、苏联得到了一大批的军事物资的补充,一批整训的部队差不多已经出师,这让打惯了游击战的越军,一下子有了鸟枪换炮的感觉。
事实上就在中国军事顾问团到之前,越军已经决定,夺取军事重镇高平。
中国顾问团在抵达以后,与越军进行商讨后认为,夺取高平不可取。
首先,高平地势险要,三面环江,背靠大山,工事坚固,其次守敌较多(1000余人),易守难攻,是块硬骨头。而且进攻高平要渡水作战,只能从一面进攻,既要打纵深,还要打增援的伞兵。
经过充分讨论后,陈赓与韦国清建议越军放弃夺取高平,改而夺取高平与谅山间的小据点——东溪,并伺机切断4号公路,南下围攻七溪,迫使法军出援,伺机以运动战歼灭法军主力。
也正因为陈赓、韦国清的正确建议,促使越军改变了战役部署。
事实上,法军经过了二战的洗礼,尽管战力或许不强,但终究拥有丰富的正规作战的经验,越军惯于游击战,正规战的经验并不足。
1950年9月16日,越军集中11个营的兵力发起对东溪的进攻,当时东溪的法军大约只有两个连,350人左右。
可就是在这样的优势下,越军啃下东溪据点依然十分艰难,甚至一度被法军反冲击,陈赓与韦国清及时建议改变部署,这才挽回了颓势。
这一战越军以优势的7000兵力,差点拿不下一个只有350人防守的据点。
最终虽然全歼了法军的两个连,俘虏140余人,但越军自身伤亡却达到了500余人。
为了改善越军不利的态势,陈赓与韦国清相互配合,帮助越军做好发动群众、培训干部、整顿部队、训练士兵和后勤保障等战役准备工作,接下来一个多月的边界作战中,越军连战连捷,一举歼灭了敌8个营7000余人,解放了长达750公里的边界地区。
为了庆祝边界作战的胜利,胡志明特别举行了一个庆功大会,并举行了晚宴。
武元甲因不能饮酒,特别让军中两位女干部代为向陈赓、韦国清等中国顾问团敬酒。
陈赓回国前,受邀在越军中讲述毛主席的军事思想,韦国清也重点介绍了打歼灭战的战术思想和作战要点。
这些无疑给武元甲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11月1日,陈赓完成任务启程回国后,韦国清率领的中国军事顾问团继续留在越南,除帮助越军建设正规军外,还负责就战役的具体计划向越军提出建议。
一直到1951年7月,韦国清才奉命归国,向中央汇报在越南协助作战的情况,因身体健康问需要,韦国清在国内休养了一阵。
奠边府战役韦国清的身体情况一直不是很好,担任军事顾问团团长期间,几次请假回国休养。
1950年12月,法军更换了著名军事家塔西尼为统帅。越南的日子逐渐不好过了。
更为关键的是,越军不顾阻拦,强行发动对法军占据的红河三角洲的进攻,红河三角洲地处平原,人口稠密,物资充沛,是法军坚持要守住的地区。
武元甲虽然投入了法军近三倍的兵力,但仅3天的苦战中就伤亡了6000余人,之后的两次失败,更是被迫在当地转入游击作战。
1952年9月,胡志明前往苏联途中在北京做了短暂停留,毛主席向他讲述了西北战役的战略规划,胡志明听了以后深表赞同,还向毛主席再一次提出了请求:
“西北战役事关重大,希望韦国清再去越南,帮助打好这一仗。”
10月14日,西北战役拉开了序幕,韦国清也在两天后抵达越南,并于24日抵达前线,与武元甲会面。
越军从安沛出发,越过红河向西进军时,法军也惊慌失措,他们的主力大多数都集中在红河三角洲,难以调动更多的兵力前往,而且法军这是兵力仅有万余人,也根本守不住长达300公里的防线。
为了缓解越军的攻势,法军计划在越军后方发动进攻安沛,来吸引越军回援,即便是不成,也可以切断越军补给线。
当然法军最主要的目的当然是吸引越军回援,毕竟相比于安沛,富庶的红河三角洲地区才是法军必须要保住的根本,所以他们尽管出兵要袭击越军后方根据地,但一路上却缓慢行军,这样一来,即便越军趁隙进攻红河三角洲,法军也能依托于便利的交通条件,快速的回援。
尽管韦国清这时才刚到第一线,但法军的企图早已经被他所预料到。
韦国清预料到了法军兵力不足的情况,即便是能够抽调出兵力来袭击越军后方根据地,但短时间内也难以夺取安沛与太原(越南地名),因此建议越军,只需要抽调一小部分主力回援,其他主力继续向泰族聚居的越南西北地区以及老挝北部。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越军甚至还主动放出风声,准备趁隙进攻红河三角洲。
法军当然更加惊慌失措,与越军回援部队仅仅只是接触,便立即后撤。
可这时想要撤回去,已经不大容易。
越军回援的三个团中,除了716团与法军接触外,剩余两个团的兵力,在敌人回援的必经之路上设下伏兵,采取“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策略,越军利用专长的游击作战,打得法军顾头不顾腚。
在整个西北战役中法军溃兵聚集到那产地区,越军收复了西北地区2.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尽管越军西进遭遇重重阻碍,但依然取得巨大的战果,至少是远超预期的战果。
西北战役中,韦国清率领的军事顾问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53年3月,韦国清率领部分顾问团成员赴上寮帮助组织战役,一直到5月3日上寮战役结束,共歼敌三个营和十一个连,解放的面积相当于老挝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扩大了老挝抗法根据地的同时,还与越北以及越西北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如果不是越军整体的建设有很大的问题,甚至还能取得更大的战果。
因此上寮战役结束以后,韦国清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就只剩下了两项:指导越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整军。二是以那产为目标,组织人员编写攻坚战教材,加强干部训练。
有趣的是,当越南引入我们解放战争时期的歌剧《白毛女》在越军之中放映,竟然引发了热烈的反响。越军一个团搞诉苦教育时,全团观看了《白毛女》,当场就有十数人哭晕了过去,当银幕上出现黄世仁欺辱喜儿时,一个越军战士拎着枪冲到了银幕前,枪打“黄世仁”晕了过去,被人们抬下来。
从1953年夏,在韦国清的建议下,越军主力继续开辟西北战场,同时进一步开展敌后作战,配合主战场作战。
与此同时,韦国清把目光注意到了一个地方——奠边府。
奠边府是通往老挝、越南的交通要道,距离莱州只有75公里,虽然不起眼,但如果法军扼守住这个咽喉之地,就可以打通越南后方的战略通道。
法军统帅纳瓦尔接替沙朗后,于11月20日派了6个机动营兵力空降到了奠边府,还派出6个营占领了奠边府周边的孟溪、孟夸,企图重占西北,稳固阵脚,伺机歼灭越军主力。
韦国清建议越军,直接发起奠边府战役。
1954年1月,韦国清和武元甲来到奠边府前线,与先期抵达的梅嘉生和越军副总参谋长黄文泰等人会合。韦国清与武元甲相互配合,并根据形势积极调整作战计划,
奠边府战役期间,因美国人出面干预,越军内部又出现恐慌情绪,认为美军十分强大,不宜继续战斗,以免触怒美国人使用原子弹,但韦国清力排众议,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韦国清对武元甲说了这样一番话:
“越军虽然面临很大的困难,但敌人的困难要比我们大的多,而且他们的困难是无法克服的,只要我们不怕恐吓、不怕困难,咬紧牙关,抓住敌人的弱点,连续作战,最后的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相反如果仓促撤离,法军势必乘胜反击,后果将不堪设想。”
武元甲与韦国清充分地交换了意见,为奠边府战役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经过55天激战,越军全歼守敌1.6万人,于5月7日攻占了奠边府。
经此一战,武元甲对韦国清深感折服。
胡志明也对韦国清的军事能力也十分钦佩,越法签署《日内瓦协议》后,越南历时8年的抗法战争落下帷幕,党中央也提出逐步撤离在越南的军事顾问团,但胡志明舍不得韦国清离开,希望他能再留一段时间。
一直到1956年3月,韦国清完成任务以后,才随随后一批顾问团悄然回国。
“我给你带来个老朋友”不仅仅是胡志明始终记得韦国清,武元甲也始终视韦国清为朋友。
韦国清的警卫干部邓华友回忆:
1967年,武元甲去苏联路过南宁,以为韦国清就在南宁,执意要求见一面。
虽然时任广西军区司令员的欧致富亲自出面接待,但武元甲仍然有些意兴阑珊,欧致富将军粗中有细,看出武元甲心情有些低落,于是在宴会上敬酒时说:
“我代表韦国清同志全家向总司令敬一杯酒。”
双方这才缓和了气氛。
武元甲后来到了北京,向外交部接待人员提出:“我能不能见韦国清一面。”外交部将这一要求回报给了周总理。周总理立即打电话给京西宾馆,安排韦国清出席宴会,并在钓鱼台八号楼宴请武元甲。
当武元甲赶到钓鱼台后,周总理拉着韦国清的手对武元甲说:
“我给你带来个老朋友。”
一见韦国清,武元甲十分高兴,双方宾主之间其乐融融。
武元甲是因奠边府一战,而为西方所熟知,尽管如此,武元甲晚年在他的回忆录中,毫不吝惜地盛赞韦国清率领的中国军事顾问团。
尤其是在奔赴前线的过程中,武元甲自述称:
“我沿途继续了解各个战场,特别是关注奠边府的新变化。我不时向韦兄通报各个战场的情况。在我们之间,交换意见可以说情投意合。韦兄和我都一致认为,解决奠边府建立的(法军)集团据点群的最好办法,就是逐个摧毁其抵抗中心。”
1954年春节,武元甲同中国军事顾问团在越南西北前线欢度春节。
一大早,武元甲就来到韦国清的住处拜年,双方相互致以问候,尽管那时的战场环境,不允许两人有太多寒暄的时间,韦国清还告诉了武元甲一个好消息:
“将把在朝鲜作战的最新经验总结成材料,特别是构筑阵地和坑道战的经验,连同《上甘岭》一书,迅速寄来,供越南部队参考。”
对武元甲来说,这可以算得上是一份新年最好的礼物了。
韦国清将军是一个传奇,在越南的五年多时间里,韦国清同越南军民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成为两国军民友谊的桥梁。
武元甲一生致力于同中国友好,但遗憾的是,他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晚年一直引以为憾。
1986年,中越缓解关系后,已经在家赋闲的武元甲主动请缨,愿意为中越关系的恢复发挥作用。
晚年的武元甲致力于著书立说,身体十分健康,他比所有的战友和对手活的时间都长,一直到2013年才去世,享年102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武元甲就像是活在上个世纪的人物,从未感觉到他曾距离我们如此近过。
站在公允的角度上,武元甲一生确实堪称传奇。
一、武元甲的主要事件
“秀才”带兵
1911年8月25日,武元甲出生在越南广平省(今平治天省)地主家庭,祖籍在广平省丽水县安舍村。是南越伪总统吴庭艳的同乡。武元甲从小就在法国统治下的学校接受殖民主义文化教育。
1926年,武元甲参加了新越革命党,参加了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学生运动,学校将其开除。从那时起他便成为法国殖民当局眼中的“危险分子”。1930年殖民当局再次将他逮捕,遣返其家乡进行管制。不久后,武元甲进入河内大学历史系,他一边靠打零工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一边积极地从事政治活动。他的学习始终名列前茅,并获得法学学士的学位。毕业后,他在一所中学里任历史老师,在升龙中学当过历史教师。
1936年,在国际反法西斯潮流的冲击下,法国组成了有法国共产党、社会党参加的“民主阵线”联合政府。当时,在越南的法国殖民主义者也不得不实行比较民主的“开放”政策,印度支那共产党获准进行公开活动。
1938年,武元甲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他和当时党的公开刊物《消息报》主编长征合著《关于越南农民问题》一书,引起法国殖民当局的注意。
1940年德国法西斯军队攻陷巴黎,在法国成立了以贝当元帅为首的投降政府;印度支那政局也急转直下,法国殖民当局采取野蛮的镇压手段,到处捕杀共产党人;武元甲原配夫人也因参加共产党而被法国殖民当局杀害。武元甲因此被迫逃亡到中国,跟随胡志明、范文同、黄文欢等人在滇、黔、桂一带组织越侨进行革命活动。
1941年5月,武元甲负责越盟总部军事委员会,主要任务就是建设武装力量,准备反抗法国和日本的侵略。
1941年底,日本入侵东南亚。1944年12月22日负责组织“越南解放军宣传队”,三天后在高平省的费克和那银首战告捷,任北祈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越南解放军总指挥。据悉,当时胡志明已任命几位曾经在中国黄埔军校受过军训的越南革命同志(冯志坚、黄文树等人)搞武装斗争,可是他们先后遭敌人杀害,后来不得已才任命这位“秀才”带兵。
指挥越南抗法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武元甲随胡志明进驻河内,日本投降后的第二天印度支那共产党成立以胡志明为首的民族解放委员会(实际上是越南临时政府),并决定从日本侵略军和傀儡政府手中夺取政权。
1945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胡志明任临时政府主席,宣布越南独立,废除与法国签订的旧约,取消法国在越南的一切特权。
1945年9月,英国军队和中国国民党军队分别进入印度支那北纬16度线南北地区,接受日本军队投降。而法军乘英国军舰9月21日在西贡登陆,23日占领西贡,1946年3月18日进入河内,接着进驻越南北部其他地区,进攻老挝和柬埔寨。
1946年12月19日,法军对越南进行大规模进攻。抗法战争爆发,武元甲被任命为政府国防部部长兼人民军总司令、国家军队和民兵自卫队总指挥,武元甲指挥了7年零8个月的抗法战争。1950年,武元甲已建立起一支包含4个步兵师的正规部队,总兵力达1万人。
越军在进攻战役取得胜利后,为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大力进行运动战,先后发起中游、和平、西北等进攻战役,并协同老挝解放军取得上寮战役的胜利。
在越南争取解放这场战争中刚刚经历了内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无私地提供了一切可能的援助。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划下,著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官陈赓将军,尽管他刚刚从朝鲜战场返回,甚至来不及治疗由于美军凝固汽油弹所造成的面部创伤,就开始投入到了帮助越南人民反抗法国的战斗。接着,韦国清将军率领更多的人民解放军教官带着装备赶来支援。
中国共产党人的援助使越南革命起死回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顾问帮助武元甲指挥了边界战役,一举打通中越边界。随后人民军进入中国休息、训练、集结,并且进行重新编组,迅速的补充使人民军战斗力得到了质的加强。
1953年12月起,越南人民军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直接帮助和中国人民大力的支援下,在越西北和西原地区发起战略反攻,并结合老挝和柬埔寨解放军解放中、下寮地区和柬埔寨东北地区,打通纵贯印度支那南北战场的战略交通线。
越南抗法战争历时7年零8个月,歼灭法国军队14万多人,解放了越南北方,结束了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
指挥抗击美军
1954年,越南在奠边府战役取得胜利后,法国被迫签订《日内瓦协议》,以北纬17度为界,越南北方获得解放。《日内瓦停战协议》签订后,美国取代法国殖民者的地位,在越南南方扶植吴庭艳政权,企图进而控制整个东南亚。1960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成立,随后,由各地游击队统一的越南南方人民解放武装力量建立起来。
当时武元甲对意大利记者说:“全世界每一分钟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亡,一百、一千、一万、成千上万的人的死亡,为了革命与国家的统一,即使他们是我们的同胞,也算不得什么。”他的抗美决心举世震惊。
1968年美国在越南战场兵力高达54万人。1968年,随着阮志清大将的去世,武元甲开始策划“春季攻势”,这个方案最初由中国制定,但越军总参把这个方案改得面目全非才通知中国。其实这个修改并不好,最后结果也如此,越军付出了巨大代价,只拿下了一些次要的战略据点,虽然南越军队和美国也受到了重创。
超过8万北越军队和越共游击队对南越西贡、顺化和另外90多个城镇和50多个村庄发动了大规模战略进攻。北越这次进攻首次使用了装甲部队,由于出色的伪装能力,这些部队在美军严密的空中侦察下成功地完成了远距离机动,美军和南越军队最初被突如其来的进攻打懵了,但是他们随后立即组织发起了反攻。
尽管北越正规军和越共游击队勇敢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促使他们不顾一切的进攻,但是攻势在敌人的强大火力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在面临一场实力对比悬殊的攻坚战情况下,武元甲明智地选择了撤退。
舆论一般认为“春季攻势”越军获得了胜利,但顺化城中的6万北越士兵尸体和不到200具美军尸体则告诉世人,就算是胜利也只能算是惨胜。战斗结束以后,双方都宣布自己给对方造成了巨大损失。事实上,作为攻击一方的北越正规军和越共游击队收获很小———它本来的战役目标几乎没有一个实现。
1969年11月美国空军轰炸老挝境内胡志明小道。1972年3月,武元甲以为南越部队已经不足为惧,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北越军事力量,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复活节攻势”。但是在美军强大的海空优势下,北越的“复活节攻势”以失败告终,损失逾10万人,武元甲也因此被撤职,由文进勇接任。“复活节攻势”使美国意识到战事已不可为,开始决定摆脱深陷日久的泥淖。
文进勇大将指挥的“胡志明”战役大获全胜,西贡解放的消息传到河内总司令部———武元甲迎来了一生中最为激动的时刻,他在以后回忆道:“总参谋部的同志们紧紧拥抱着我们和在场的战士们。我们都哭了(这是人生的宝贵时刻)本世纪最长的战争结束了。”
1973年1月27日美越签署停战协定,美军开始全面撤退,1975年4月30日,越南人民军解放西贡。这场全面攻势的规模给华盛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开始转而反对在越南进行规模更大的卷入,同时,越南人民的革命斗争使美国在全世界名誉扫地,美国国内的反战浪潮也达到顶点。
因亲华遭排斥
上世纪60年代,武元甲两次访问苏联,看到了苏军的现代化机械部队,很受震动。回到越南后就说中国的经验过时,以后主要要搞机械化之类的话,让胡志明很生气,一怒之下安排武元甲“修养”了两年多,直到武元甲向胡志明承认错误并表示忠心后才复出。
1969年,胡志明去世之后,武元甲失去了最大的靠山,越南党政军大权逐渐被黎笋集团把持住,而黎笋则是一个亲苏而又极端反华的人。经过一系列政治斗争后,黎笋在越南党政军里安插了大量的亲苏势力。但由于有武元甲、黄文泰等将领撑着,大体上还是保持了亲华与亲苏的平衡。
但1972后,武元甲因“复活节攻势”的失败,实际上被解除了军事指挥权,而由文进勇替代。此后武元甲虽然一直担任着越南的国防部长,但其实在军内一直走下坡路。
武元甲大将在遭到胡志明的批评后,对苏联一直很警惕,对黎笋完全倒向苏联一直颇有微词。原来武元甲和黎笋两人的个人关系很好,但从1974年前后,两人之间就出现了问题。后来1975年两越统一后,华侨开始受到不公平待遇,武元甲对此很不平,公开指责黎笋“太霸道”。
1978年前后,中越两国分歧越来越大,一场危机就在眼前,武元甲提出要“和中国同志缓和矛盾”,再次遭到黎笋的批评,武元甲大将因此也被暂停行使国防部长职务,由文进勇大将代理。1980年,中越两国刚打完仗,关系下降到了冰点。黎笋也对武元甲再下狠手,解除了其已经担任了30年的军委书记的职务,由自己亲自担任,并正式任命文进勇为国防部长、兼军委第一副书记,第二年,任命黎仲迅为总参谋长(1981年)、军委常委,取代了武元甲大将的政治盟友黄文泰大将。
1981年,武元甲大将在政治局公开反对黎笋入侵柬埔寨的政策,这在政治局里是唯一一个公开反对黎笋的,也只有武元甲大将有和黎笋较量的胆量,也只有他有这个资格。此后,武元甲大将又在公开的场合说越军在柬埔寨“前途不光明”,这对黎笋反华集团的威望打击是很大的,但武元甲付出的代价更大,1982年,他被踢出了政治局,只保留了副总理的空头衔,直到1986年越共六大才退休,从此开始了政治上的休眠。
1986年,铁杆亲苏的黎笋去世,中间温和派的阮文灵上台,加之一直在黎笋反华活动中保持沉默的“亲华派”人物长征开始重新出山掌权,中越关系开始出现缓和的迹象。而当时已经“赋闲在家”的武元甲找到当时的总书记阮文灵,告诉他自己愿意为中越关系的恢复发挥作用。
1990年,武元甲作为越南政府代表,出席了在北京举办的亚运会,在开幕式上,武元甲身着大将军衔的军礼服,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武元甲在北京期间,会见中国国家领导人,为中越关系的改善作出了他个人的巨大努力,第二年,中越关系就恢复了正常。
逝世
2013年10月13日,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总理阮晋勇、国会主席阮生雄在首都河内为武元甲大将扶灵送葬。数十万人站在路旁,向武元甲的遗体做最后告别。越南前党政军领导人、人民军缔造者,人称“奠边府之虎”的武元甲大将2013年10月4日去世,享年102岁,他在越南受尊敬程度仅次于胡志明。
二、在奠边府打胜法军的越南将军是谁
战役由武元甲任前线总指挥实际策划、指挥整个战役的是以韦国清为团长的中国军事顾问团。
奠边府战役Battle of Dien Bien Phu,印度支那人民抗法战争后期,越军对法军实施的战略性进攻战役。1953 年5月,驻印度支那法军制定了以奠边府为基地,准备在18个月内歼灭越军主力,夺回战场主动权的计划。越军为粉碎法军企图,遂决定对奠边府实施进攻,由武元甲任前线总指挥,实际策划、指挥整个战役的是以韦国清为团长的中国军事顾问团。12月,越军解放莱州后,先后集结4 个步兵师(欠1团),1个炮兵师及其他兵种部队共4万余人,从南、北合围奠边府,然后向奠边府法军发起攻击。战役从1954年3月19日~5月7日,共歼法军1.6万余人,击落、击毁法军飞机62架,俘法军卡斯特里准将及其全部参谋人员 ,加快了战争进程,对于签订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有重要意义。
三、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会徽详解
1990年第11届北京亚运会会徽详解:
图案中红色的太阳是表示亚奥理事会会徽中的太阳光芒;
太阳光芒下面是绿色的长城图案组成"A"字,长城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A"是英文Asia的缩写,二者结合,代表在北京举行的亚洲运动会将成为联合亚洲各国人民的纽带。
另外长城图案还构成"Ⅺ"字,表示本届亚运会是第11届。
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会徽上没有熊猫,熊猫是该届亚运会的吉祥物,名为“盼盼”。
作为新中国举办的第一次大型洲际运动会,1990年北京亚运会自然而然也是当时举国上下都是关心的头等大事。在90年春节过后,北京大街小巷包括电视里就陆续出现亚运会的会徽标志以及那个深深印在国人脑海中的身影——熊猫盼盼。
这个左手举着金牌,右手大拇指点赞的大熊猫,承载了中国人民好客的意向,更也是承载国人的祝福。
1990年北京亚运会主题曲是《燃烧吧,火炬》。
不过,北京亚运会最让人难忘的歌曲是北京亚运会的一首宣传曲《亚洲雄风》。
扩展资料:
1990年9月22日下午,象征着亚洲人民“团结、友谊、进步”的第11届北京亚运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隆重开幕。共有来自亚奥理事会成员的37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的6578人参加,代表团数和运动员数都超过了前10届亚运会。
经过14天的激烈竞赛,中国运动员获得了183枚金牌,占全部金牌的3/5,这一记录至今未被打破,亚洲体育由此进入“中国王朝”。
其中,中国游泳名将沈坚强,他在男子100米蝶泳、100米自由泳、50米自由泳、4×100米自由泳接力和4×100米混合泳接力等5个项目上折桂,成为北京亚运会的“多金王”。
关于最知心的朋友的问题,通过《在奠边府打胜法军的越南将军是谁》、《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会徽详解》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最知心的朋友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