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2018立冬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千年赓续 四季如歌和额尔古纳乐队的《白云诗》 歌词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千年赓续 四季如歌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观天察地、认知自然所创造的时间知识体系。在千百年的实践中,二十四节气铭刻于中国人的内心,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不仅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而且愈发完善、应用广泛。
有小满,没大满
二十四节气如何命名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研究员张勃认为,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和排列,至少有3个特点。
第一,命名将时间流转和季节、物候、气候相关联。在24个节气名称中,一般认为,有8个与季节有关,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有4个与物候有关,即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有5个与温度有关,即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和大寒;有7个与降水有关,即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第二,命名显示时间的结构。二至二分四立,是二十四节气的骨架。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均为“立”字加季节名,表示四季的开端;春、秋分别与“分”,夏、冬分别与“至”合起来命名,表示四季的中点,具有明显的结构性。
第三,命名反映更细的变化。二十四节气,表示天气炎热的有3个,由于不同时间炎热程度不同,有了小暑、大暑和处暑(终止的意义)的分别。同是表明降雪,但因为降雪量不同,便有小雪、大雪的区分。与此相类的还有小寒与大寒,白露与寒露、霜降。
二十四节气名称,有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为什么有小满却没有大满?
张勃介绍,小满,一般认为是指此时北方麦类籽粒开始灌浆,还未完全饱满;也有的认为小满反映了降雨量增大的气候特征,所谓“小满小满,江河渐满”。但无论指什么,都没有形成小大之分的组合。对于没有“大满”的原因,大家普遍以“满招损,谦受益”来解释,事情太过圆满就会向不好的方向转变,体现了中国人的辩证思维。
张勃说,二十四节气名称也会发生变化,比如惊蛰曾用名“启蛰”,冬至、夏至曾用名“日短”“日永”等。
丰富多彩的历史遗存
古人如何认识节气
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部主任、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秘书长唐志强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遗存。
山西陶寺古观象台和圭表,证明4000多年前的先民已经发明观测工具,以观察和推测日出方位和季节变化,并测定出“两分两至”节气。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所载节气名称和顺序与现代通用的二十四节气相同,标志着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为了更加精准地测定节气,东汉张衡运用浑天仪演示天象和天体运动。唐代高僧一行发明了“复矩”测量仪,能准确测出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天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和漏刻昼夜分差。元代郭守敬把圭表的表杆加高,建造观星台,创造“景符”和“窥几”两种仪器,提高了二十四节气的测定精度。明代崇祯年间,“定气法”取代中国传统的“平气法”,提高了节气的准确度。北京古观象台建于明代,被称为“观星台”,台上陈设有简仪、浑仪和浑象等大型天文仪器,清代先后又增设了八件铜制的大型天文仪器。
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部副主任李建萍介绍,2006年,二十四节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九华立春祭、石阡说春、班春劝农、三门祭冬、苗族赶秋、壮族霜降节、安仁赶分社、半山立夏、送大暑船、梅源芒种开犁节、内乡打春牛习俗等11个项目也先后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扩展项目名录,它们都是活的历史文化遗存。
节气水墨画用于申遗宣传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二十四节气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何难点?中国农业博物馆党委书记、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理事长、二十四节气申报人类非遗项目牵头人隋斌介绍,一是如何科学定义,二是如何精准表达。
隋斌说,中国农业博物馆牵头,在深入研究和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挖掘凝练二十四节气丰富内涵,廓清了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将原来通常表述的“农历二十四节气”统一规范为“二十四节气”,定义为:“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具体表述为:“中国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通过二十四节气能够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的变化规律,围绕每一个节气,可以有序组织农事生产,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这是首次对二十四节气的本质特征进行简明、规范和准确的概括。在此基础上,申报团队精心编制申遗文本、制作专题片,遴选代表性图片,展现了二十四节气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作用和时代魅力,形成了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表达。
同时,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丰富,既要向国际社会说清楚,又要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误解,例如“鞭春牛”这项节气民俗活动,翻译不准确容易被误解为虐待动物。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与会代表一致同意二十四节气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中山大学教师小林(本名林帝浣)创作的二十四节气画册,作为宣传册在现场分发,大受欢迎。2012年,他历时3个月,用圆形构图,寥寥数笔描绘出每个节气,融传统元素与现代美学于一体。
为什么会选中小林画作作为宣传册?“这组画作,表现各个节气中的一花一叶、一山一舟,简洁明快,布局巧妙,呈现了中国画的独特韵味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悠远意境。”隋斌说,起初,准备采用民俗风格的二十四节气作品,后来经专家讨论,认为小林的画作更易被参会代表接受和理解。
“二十四节气具有独特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时至今日,仍对中国人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小林说,“我将继续创作相关的作品,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感知。”
农耕文明的独特成果
节气文化有何现代价值
隋斌认为,弘扬提升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有中国特色的时间知识体系,能够提示人们季节转换,指导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而且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可以丰富文化生活、促进文化创意、增加文化认同。二十四节气还蕴含着“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全球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二十四节气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
隋斌介绍,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后,2018年,秋分被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各地每年开展庆祝丰收活动。2020年,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成立,搭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平台。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立春到来的当天隆重开幕,并将二十四节气元素巧妙地展现,有力彰显了中国气质。
本版图片为林帝浣绘制的部分二十四节气水墨画,它们曾用于中国申请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册。林帝浣笔名小林,其作品“小林漫画”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林帝浣供图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19日 06 版)
一、额尔古纳乐队的《白云诗》 歌词
歌曲名:《白云诗》演唱:额尔古纳乐队
所属专辑:《唱起草原的歌》
发行时间:2012-03-01
流派:流行
发行公司:古纳文化
歌词:
仰望你的天空多蔚蓝
走过你的草原多辽远
你的歌声 天上飘来
象那琴弦 把我心拨乱
喝过你的奶茶多香甜
摘下你的山丹多烂漫
你的毡房 你的炊烟
常常出现 在我梦里面
天空飘来 白云一片
它的心上 写满思念
夜夜梦回 蒙古高原
拥抱你的阳光多温暖
祖先的梦长调中流传
四季如歌 彩霞满天
鸿雁声声 在将我呼唤
天空飘来 白云一片
它的方向 从未改变
随风飘啊 飘到你身边
天空飘来 白云一片
它的心上 写满思念
夜夜梦回 蒙古高原
试听:
二、俺妈说今儿黑吃烙馍是什么歌
俺妈说今儿黑吃烙馍是今天吃烙馍歌。
烙馍(luò mó)又名单饼、薄饼,是一种特色传统面食,已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类似煎饼又和煎饼不同,烙馍是用未发酵的面粉和成柔软的面团。
广为流传的烙馍在河南、苏北和皖北逐步发展为特色面食,形似煎饼,口感、材质、制法不同,因制作简易、食用方便、易于保存,受到广泛欢迎,是当地居民的日常饮食中的一部分。
饮食文化
春夏秋冬,街头巷尾老奶奶更乐于弄个烙馍摊子,用木头生柴火,架上乌黑的铁鏊子,和好面的面盆,擀面杖下的面皮薄如纸(1mm)。
从案板被挑到鏊子上,在柴火的劈啪声中飞舞的竹批把面皮翻动,最后放到保温的竹篾框子里。四季如歌,在苏北徐州市内的王陵路上,有家烙馍摊子前放着块宣传板,写下烙馍的传说故事,在吃到面的时候,更想到当年老妪手巧。
老汉急中生智的军民互拥的动人故事。烙馍吃起来劲道且富有韧性,某种意义上说,也正象征了普通老百姓不怕吃苦、坚韧不拔的品格。如今虽然烙馍不能挣多少钱,烙烙馍这套做饭的手艺仍然活跃在少数街头巷尾。娘俩、或婆媳。
或姊妹几个,围着一张案板,支起一个鏊子,揉的揉,擀的擀,挑的挑,面团在妇人手下飞舞着,跳跃着,眨眼功夫一张又薄又圆的烙馍便好了。想来数年之后,城市化的脚步前进,城里人该想办法请谁去制作这烙馍了。
三、四季如歌这个词的意思
简单的来说应该是说 四季优美 纵情如歌 ,利用一种半押运的手法来修饰。关于2018立冬的问题,通过《俺妈说今儿黑吃烙馍是什么歌》、《四季如歌这个词的意思》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2018立冬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