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甲午战争的国耻始末,李鸿章夹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甲午战争的国耻始末,李鸿章夹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甲午战争资料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甲午战争的国耻始末,李鸿章夹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和李鸿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物?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甲午战争的国耻始末,李鸿章夹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 李鸿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物?
  • 李鸿章是什么人物?
  • 李鸿章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 一、甲午战争的国耻始末,李鸿章夹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这次战争的起因不过是一个外交事件,战争的本质是就是中国和日本为了争夺对朝鲜半岛的控制权。

    朝鲜是清朝的属国,日本想要争夺它就是为了扩张原材料产地、掠夺资源,用来供应国家工业化的需求。

    中国是陆地大国,历来是传统的东亚霸主,日本在跟这个古老的东亚霸主掰手腕之前,并不见得有多大的信心。

    所以,日本先首先对中国的另一个属国琉球下手,对当时的清政府进行试探,看看清王朝对此有什么样的反应。

    (琉球位置)

    1871年12月,琉球国一渔船在海上遇飓风漂至台湾,与当地高山族居民发生冲突,54名琉球渔民被杀。日本借此宣称琉球渔民为日本管属之民,派遣日军3000人于1874年5月在台湾南部登陆,发动侵台战争。

    清政府一面与日本交涉,一面命令军队赴台,布置防务。1874年10月31日,清政府在英、美、法等国的压力下,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北京条约》,承认日本侵台是“保民义举”,也就是放弃对琉球的宗主权,承认日本是琉球的宗主国的意思。

    这件事本来纯属中国内部事务,与日本没有任何关。但日本的这一招“投石问路”,清王朝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反应。

    (《中日北京条约》签约)

    1874年,先是清政府放弃宗主权,1875年,日本再迫令琉球自己断绝自1372年(明洪武十五年)同中国建立的宗藩关系。

    琉球人拒绝,并且不断派人向清政府求援、向驻东京的各国驻日公使求救,清朝也派出驻日公使何如璋与日方交涉。

    1879年 3月,日本悍然出动600余人的军队占领了琉球的首里城,琉球抵挡不住,又派了一个使臣,跪在李鸿章的衙门口,请求清朝出兵相助。清国是宗主国,救琉球是天经地义,但是李鸿章不去,清国也不去。

    清政府为什么不去?一是自乾隆时代以来,清政府视海外为蛮荒之地,视属国为外化生番,视海外中国人为叛徒的缘故;第二个原因就很简单了,就是怕了。

    清政府害怕,它不敢出兵,所以请求了一个退休的美国总统格兰特去调解。格兰特是美国的一个内战英雄,他一看清国是这样的一个立场,于是装模作样地去了清国一趟,去了日本一趟,然后“调解失败”回国去了。

    (李鸿章与格兰特)

    他回国时给李鸿章写了一封信,也就一句话,“中国大害在一弱字,国家譬如人身,人身一弱则百病来侵,一强则外邪不入。”他的一个助手为这一句话专门做了一个解释。

    “中国若不自强,外人必定侮之。在日本人心中,每视中国懦弱,既然中国无时无刻都让他看不起,那他就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做的。

    日本不但认为琉球可并,台湾亦可并,各府各属地,无不可动兵侵占,中国不过笔墨口舌之物而已!中国欲与日本和好,不在条约而在自强。中国之大害,在弱。如若中国强大,谁能侮之?”

    但是李鸿章和清政府没有听得进去。

    同年4月4日,琉球国王被囚禁于东京,日本向国内外宣布“废琉置县”,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

    当时的驻日外交官何汝章也从日本给清庭上奏折。

    日人志在灭球,以阻贡发端,臣与日本当局论理数月,彼一味恃蛮,置之不答,甚至发令琉球改县,其轻视我国无理已极,义难坐视,今乘其国势未定,兵力未足,急与争衡,犹尚可及。

    若为息事,隐忍迁就,阻贡不已,必灭琉球,琉球既灭,必掠朝鲜。虽让一琉球,未见其果能息事也”。

    何如璋是我国早期杰出的外交家,为第一任驻日公使,笃邦交,争国权。驻日调解琉球之后四年,都在日本悉心查访他们的民情政俗,深入考察日本明治维新来寻求强国之道。

    (以何如璋为首的驻日使团合影)

    何如璋认为,日本为了开国,债台高筑,根本没有钱去买军火,海军也特别少,就几千人,几条破船。

    北洋水师大有胜算,此时出兵,是为上策;如果不出兵,也要派军舰去威慑它,是为中策;实在不行,就依靠国际公约,与日本谈判,请求各国大使一起追究日本的责任,此为下策。

    何如璋又给李鸿章致信,“阻贡不巳,必灭琉球,琉球既灭,次及朝鲜。。。让一琉球,边衅究不能免。。。他时日本一强,资以船炮,扰我边陲,台澎之间,将求一夕之安不可得。是为台湾计,今日争之患犹纾,今日弃之患更深也。口舌相从,恐无了局。”

    好个口舌相从,恐无了局!但清政府以及李鸿章都没有听得进去,并且还将大肆发表此言论的何如璋解职了,他们最终选择了一个下策——谈判。

    清朝的软弱,就此失去了将日本扼杀在摇蓝里的机会,而李鸿章作为国之重臣,仍然没有发挥他的力量来影响朝庭的决策。

    其实1876年的谈判早已谈崩,李鸿章问日本使臣为何违反国际条约。

    日本使臣便回答道:“条约有什么用?国家之间就看谁强谁弱,不必履行条约。”

    日本已经明确表示拒绝谈判,如果不能用军事力量将日本打回谈判桌上来,他能跟你谈吗?如此一厢情愿,意欲为何啊?

    (李鸿章)

    1875年,日本逼迫琉球;1876年,格兰特调解失败;1877年琉球被迫断绝与清国的法理关系,转而向日本进贡;1879年,琉球国王被掳往东京,日本改琉球为冲绳县。至此,甲午海战之前的一段外交冲突告一段落,清庭大败而归。

    日本吞并琉球之后,并没有停止其扩张的脚步,为此还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变为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

    此时的古老中国通过了洋务运动自救,虽有回光返照之嫌,但不代表着军队没有一战之力,相反的仍有相当大的胜算。在此期间的1884年, 袁世凯就曾经率领清军在朝鲜击败了日军。

    到了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朝求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由此引爆了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大败。

    日本先是对通过侵台战争对琉球下手,然后再染指朝鲜半岛,因此引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战争规模放在历朝历代都不算大,但最后的结果是整个清政府承认了失败。

    原因不是被人打败了,而是被人吓败了。 为什么要说“甲午战争”是国耻,就是这个原因。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一个传统的东亚霸主,竟然被一个弹丸岛国吓败了,这就是最耻辱的地方。

    甲午战争先是日军在朝鲜不断逼迫清国,因此在清庭中形成了以光绪帝、户部尚书翁同龢为首的主战派,然而慈禧太后并不愿意她的六十大寿被战争干扰、李鸿章也是为了保存嫡系的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实力,就此形成了主和派,两派互相扯皮 ,僵持不下。

    1894年7月25日,日本在丰海击沉清国的运兵船“高升号”,直接把巴掌甩到了“主和派”的脸上,这反而促成了主和派与主战派达成了共识,清庭被迫应战,甲午战争由此打响。

    第一阶段: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战役,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清军在陆战是先小胜,后一路跑,一直跑。

    而北洋水师护送4000余名入朝援军到朝鲜返航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省东港市)遭遇日军阻截,又爆发了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图)

    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叡、赤城、西京丸号诸舰,北洋舰队中扬威、超勇二舰亦受重创,看似旗鼓相当,但清国先是不敢打后被迫应战,被迫应战中又带着期望的谈判,从而日军却牢牢掌控着战局的主动权。

    从战术上讲,战争第一阶段中,清军仍然具有胜算。如果海军直接攻击日本本土,陆军坚守朝鲜、平壤,海军攻击日本之后,回师偷袭日本海军舰队,就此可以将日本联合舰队歼灭在中国的东海上。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

    朝鲜全部丢失后,日本攻击辽东、大连、旅顺,战机又一次出现。旅顺地势险要,而清军布署的工事也非常强大。

    如果这个时候,陆军守住阵地,北洋水师出击,绕过山东半岛,进入大连湾,水陆夹击,仍然具有消灭日军的机会。

    然而,两万五千日军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李鸿章一心要保旅顺港,清军便没有在此处设防。

    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十二天,清军竟坐视不问,只有当地的农民自发抗击日本军,暂时拖住了日军的行动。1894年11月22日,旅顺陷落。

    第三阶段:1895年1月20到1895年3月17日,最后一战,威海卫之战。

    当日本攻击大连的时候,北洋水师如乌龟晒背,卧在山东不动。一直等日本陆军攻下大连,绕过山东半岛,反而来了个“水陆夹击”,北洋水师全灭。

    (日军水陆夹击威海卫)

    日军叫嚣,扬言要直捣北京,要让清朝皇帝“面缚乞降”。如果这个时候把日本放进关内,在北京城下打。

    坚守北京城,等待全国的勤王之师,还可以把日军消灭在华北地区。但三次机会,清政府一次机会都没有抓住。

    日军扬言要阵前活捉皇帝,本乃狂妄之语,日本千里来战,补给怎么办,物资怎么办?日本国力有限,战争带来的巨大消耗进一步加重了日本普通人民的负担,自1894年底以来,日本不少地方都爆发了农民暴动,社会动荡不安。

    况且,日本人口四千万,中国人口四万万,如果要决战到底,仅靠沿途的老百姓,就可以完全解决掉日军的战斗力,它还能到达北京城下吗?

    但这个时候,以旗人特权为代表的清政府暴露了其“软弱自卑”的特性,一来是怕占领了辽东的日本人撬了他们的祖坟。二来是他们不敢相信汉人,不敢相信民众。

    但是它们好像忘记了日军登陆旅顺时的十二天里,当地的农民就已经自发抗击日本军队了呢!

    甲午战争之后,由于《马关条约》太过于苛刻,很多国人都不愿意和,希望政府不和,迁都再战,但是清政府怕了,而作为国之重臣的李鸿章也不愿意再战。

    李鸿章,一生每每以“裱糊匠”的身份怡然自得,但是在当时,一个留美的洋务要员举报,李鸿章也是一个大贪官,他贪污了大量的银子。

    御史安维峻也弹劾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之前,将1500万两白银交给日本某商号经营,投到了日本的茶庄与银矿业,这也是他为什么急急忙忙签合约的原因。

    据李鸿章的《分家合同》、《李氏积善堂房地产契约集》李鸿章的资产仅是不动产和外国公司的股票就超过4000万两。故有“宰相合肥(李鸿章)天下瘦,司家常熟(翁同龢)世间荒”的说法。

    历史的真相骗不了人,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李鸿章就是满清第二大贪官,贪腐金额仅次于和珅,不要再讲什么孤证了,封建官僚大都这个特性。不光李鸿章贪腐,翁同龢也一样,慈禧更是挪用军费,一帮私心作祟,贪赃枉法,威福自用窝里横的人怎么可能带领中国走向胜利呢?

    电视剧《亮剑》里有一句话说得好——“逢敌必亮剑”,而清庭之败,也是心败,没打之前自已就败了!

    资料来自:《清史稿》、李鸿章《分家合同》、《李氏积善堂房地产契约集》、《李鸿章与淮军》、《李傅相历聘欧美记》、《日清战争实记》

    一、李鸿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物?

    李鸿章,建立了中国第一支以忠诚和能力著称的西方海军北洋海军,高瞻远瞩手段老辣,是国际外交中佼佼者 。

    作为淮军、北洋海军的创始人和司令员,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和晚清的重要大臣,李鸿章建立了中国第一支以忠诚和能力著称的西方海军北洋海军。曾任关东宫第三师,文华殿学者,北洋商部大臣,直隶总督,一级苏义波。他还赠送了太傅和晋侯。中国近代淮军的创始人和领袖。他与英国大亨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私人联系。李鸿章被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他代表清政府签署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和中法简明条约。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认为他是“大清帝国中唯一能与世界强国抗衡的人”,慈禧太后则视他为“能重建玄皇的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当时,西方媒体将李鸿章列为“世界三大伟人”之一,与德国首相俾斯麦、英国首相格拉德斯通并列,并与德国首相俾斯麦、美国总统格兰特并列称为“19世纪三大伟人”。

    作为李鸿章的老对手,伊藤博文在《马关条约》的谈判中说,他“了解西方大局,了解外国文明,想以身作则,有很好的视野和敏捷的技巧”,两人一直互相厮打,嘲笑李鸿章。然而,伊藤承认“如果我是你,我在中国不会做得更好”。在日本人看来,正是李鸿章的存在才使晚清得以生存。否则,它就会被列强吃掉。日本人之所以如此赞扬李鸿章,是因为李鸿章是清朝为数不多的懂外交的人之一,但也希望依靠李鸿章与清政府沟通,以满足自己的利益。

    西方人称赞李鸿章“也是前世纪世界上最独特的英雄人物。作为一名外交官,他眼光长远,是国际外交的领军人物,“美国总统格兰特甚至把李鸿章列为当时世界四大伟人之一。李鸿章访问美国时,美国人民在街道两旁列队欢迎他,并给他一位非常隆重的国宾。英国《泰晤士报》称他为“东方俾斯麦”。然而,在这些赞誉的背后,他仍然想争取这位晚清的重要官员,在中国赚更多的钱。李鸿章与俾斯麦

    德国人更是奉承李鸿章,甚至给他做了一尊10米高的铜像。在德国,李鸿章受到了超标准的接待,并与俾斯麦面对面见面。然而,德国人的心态只是想通过李鸿章给德国军工带来巨额订单。

    正如李鸿章所说,最难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他是个纸板工,一生都在糊纸房子。外国人对他评价很高,因为他们还能看到房子。家里有个管家,管家可以互相交流。这不像房子的主人在发疯时向世界宣战。至于我们自己的人,我们看到的都是糊纸,空气从四面八方漏出,在寒冷和饥饿中生活,我们只是把球烧了。

    二、李鸿章是什么人物?

    李鸿章不是卖国贼。
    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
    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等,都是他卫国有利的一面。
    但后人也多诟病李鸿章曾作出的错误决策。如过于避战和重视海防而愿意牺牲整个新疆放弃疆防;1885年在完胜日本的情况下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给予了日本可以派兵进入朝鲜的权利。
    与日本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威海卫被全歼;中法战争胜利后反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等。虽然这些不利条约和做法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事件的误国行为承担很重的责任。
    另外在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他杀人过多。这也牵涉到湘军和淮军的整体评价。洋务运动和他的一系列措施并没有改变中国继续沦落,也让他的功劳并不显著。
    扩展资料:
    李鸿章的历史评价
    1、慈禧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传来,慈禧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2、曾国藩的评价:“少荃天资与公牍最相近,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也未可知。”
    释义:李鸿章的天赋资质与公牍最为相近,将来的功绩建树必定非同凡响,或者还会做的更好也说不定。
    3、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4、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5、美国人的评价是: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了有价值的贡献;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三、李鸿章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在我看来,李鸿章是一位严重被以前的观念所黑化了的一个人。在我心中他就是一个忠君爱国之人。

    我记得我看过这样一句话——年少不懂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这可能也是我们阅历增长之后的体会吧。李鸿章,一位清朝重臣,被骂卖国贼几十年,有一位有志之士曾说过“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可见李鸿章的身上到底背负了多少。

    李鸿章二十五岁中了进士是三十年来第一位如此年轻之人,五年时间,官升七品。晚清在与世界对赌国运中,中国国运日趋向下,为了挽救中国,晚清权臣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以一己之力为大清续命。许多学者至今评价,如没有四大名臣,大清恐怕会早亡50年。李鸿章励精图治,给朋友书信中写道:“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在诸多的“中国第一个”,创办者都是李鸿章!至今,他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依然影响着中国,现在招商银行的前身就是晚清轮船招商局的子企业。

    但是一己之力永远是有限的,历史也是向前的,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力量而停下脚步,1871年8月,当李鸿章用颤颤巍巍的手签下《中日修好条约》,从那天开始,他的后半生都在永不停歇地签约。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数次讨价还价中,李鸿章放下了全部的尊严,只是为中国省一点银子。大家只看到李鸿章的“卖国”,却不曾看到中堂大人的艰难!

    自始至终,中堂大人做错了什么呢?他不过只是一个无法改变大局的棋子,只是一个73岁的快要进黄土的老人。虽然他说:“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又何妨。流言止于智者,尽其在我,何惧人言!”但是又被逼的不得不出走国外,1896年,巴黎万国运动会。开幕仪式上,各国国旗伴着国歌依次升起。轮到中国时,却只有黄龙旗在一片寂静之中缓缓升起,自始至终,没有音乐声,没有掌声,也没有人唱国歌。在一片嘲笑声中,年过七旬的中堂大人拄着拐杖站起来,迈着步子走到黄龙旗下。他挺直腰板,神态毅然,满怀深情地唱着家乡小调。

    在不可一世的西方人面前,李鸿章从来没有卑躬屈膝,而是不断地捍卫尊严。他得到了西方人的尊重,西方人称他为“东方的俾斯麦”

    1901年,李鸿章生命的最后一年。这年,他78岁,油灯将枯,可是,又被派去和八国联军商讨议和之事。弱国无外交,哪里有商讨一说,不过是签字罢了。是偌大的中国,不派李鸿章去,又能派谁呢?这一年,李鸿章和庆王爱新觉罗·奕欣出席《辛丑条约》签字仪式,庆王作为当时中国的最高代表,按理说应该他来签字。庆王正准备签字,老人说了一句:“天下最难写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你以后的路还长,这卖国条约,还是让老臣来签吧。”那年,李鸿章78岁。(在我看到这句话时心情简直不能用复杂来形容,前人最惜羽毛,但中堂大人却让自己的名字放在一个风口浪尖之中)

    李鸿章的一生是可悲的,可悲的是背负那么多却还要被辱骂,李鸿章的一生都在和这个国家威武,少年从戎,老年还有一步一步拖着他走。我从不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卖国贼,他只是将自己的所有都给了国家,做了无法选择的决定。

    关于甲午战争资料的问题,通过《李鸿章是什么人物?》、《李鸿章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甲午战争资料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甲午战争资料(1)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