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高一化学实验题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重难点全突破!高中化学实验题知识汇总,掌握吃透90分不算事和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详细点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重难点全突破!高中化学实验题知识汇总,掌握吃透90分不算事
高中化学的实验题有很多细节需要同学们注意,而我们的课本上所呈现出来的实验题步骤通常都较为简单,因此同学们在解决实验题时,往往会有很多疏漏,或者稍微举一反三的问法,同学们便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了。
学长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实验题知识汇总(表格版)】希望同学们能更精准地知道重点和难点,实现化学成绩的快速飞跃!同学们千万不要错过提分的机会!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想打印可以点击我的头像,私信关键字【化学】领取!话不多说上干货!
如果偏科提升成绩有困难,可以跟我讲一讲哦!
你只管看,我负责带你们提分!
一、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详细点
1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总结
核心知识
氧化还原反应
核心知识
一、几个基本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表现为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体现为元素化合价有升高)是氧化反应;物质得电子的反应(体现为元素化合价降低)是还原反应.
3.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后被氧化形成的生成物为氧化产物.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被还原形成的生成物为还原产物.
4.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在反应中得电子为氧化剂,氧化剂具有氧化性;物质在反应中失电子为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各概念间的关系为: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表示方法
①双线桥法:
例1
它表示反应中电子得失情况和结果.
线桥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的同一元素上.
②单线桥法
例(上例)
它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
线桥由还原剂失电子元素指向氧化剂的得电子元素.
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同氧化还原反应间的关系
1.置换反应全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一部分为氧化还原反应.
3.复分解反应全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四、元素的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
一般常见的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不能再得到电子,只具有还原性.例如一切金属单质为O价Cl-1、S-2、O-2等,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 等不能再失去电子,只可能得到电子而具有氧化性.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如 等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还常以某一方面为主.如S、O2、Cl2以氧化性为主.
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1)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一般需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而定.
(2)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3)根据非金属活动顺序进行判断
六、氧化还原反应基本类型
1.全部氧化还原型:变价元素的所有原子的价态物发生变化
如:2H2+O2 2H2O Zn+2HCl H2↑+ZnCl2等
2.部分氧化还原型:变价元素的原子只有部分价态发生变化
如: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3.自身氧化还原型,同一物质中不同元素发生价态改变
如:2KClO3 2KCl+3O2↑ 2H2O 2H2↑+O2↑
4.歧化反应型:同一物质中同一元素发生价态的改变
如:Cl2+2NaOH NaCl+NaClO+H2O
七、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两个守恒关系:
质量守恒和得失电子总数守恒.
2.归中律:即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反应遵循“可靠拢不相交”.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方程式
核心知识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或受热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或受热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例1 CaO、SO3溶于水能导电,Fe能够导电,它们是否是电解质?
解析 CaO本是电解质,但不能说是因为它溶于水能导电才是电解质.溶于水有以下反应:CaO+H2O=Ca(OH)2,此时为Ca(OH)2的导电;SO3本身不是电解质,溶于水有以下反应:SO3+H2O=H2SO4,此时为H2SO4的导电.电解质实际上指的是不与水反应,通过本身电离出自由移离子而导电的一类化合物.Fe不是化合物故不属于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之列.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二、离子反应
1.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离子互换型 (复分解反应型)
2.类型
氧化还原型
三、离子方程式
1.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之间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2.意义:离子方程式表示同一类型的所有的离子反应.
3.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
(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2)“拆”: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凡是难溶、难电离,以及气体物质均写成化学式.
(3)“删”:删去反应前后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4)“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四、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的方法
必须考虑以下五条原则:
(1)依据物质反应的客观事实.
释例1:铁与稀盐酸反应:
2Fe+6H+=2Fe3++3H2↑(错误),正确的是:Fe+2H+=Fe2++H2↑.
(2)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释例2:Cl2+I-=Cl-+I2(错误),正确的是:Cl2+2I-=2Cl-+I2.
(3)必须遵守电荷平衡原理.
释例3:氯气通入FeCl2溶液中:Fe2++Cl2=Fe3++2Cl-(错误),正确的是:2Fe2++Cl2=2Fe3++2Cl-.
(4)氧化还原反应还必须遵守得失电子守恒原理.应注意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转移电子数是否配平.
(5)必须遵循定组成原理(即物质中阴、阳离子组成固定).
释例4:Ba(OH)2溶液和稀H2SO4混合:Ba+OH-+H++SO42-=BaSO4↓+H2O(错误),正确的是:Ba2++2OH-+SO42-+2H+=BaSO4↓+2H2O.
五、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和OH-、OH-与Cu2+等不能大量共存.
(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HSO3-、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2.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H+与CO32-、S2-、SO32-、F-、ClO-等生成弱酸;OH-与NH4+、Cu2+等生成弱碱;H+与OH-生成水,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MnO4-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注意Fe2+与Fe3+可以共存;MnO4-与Cl-不能大量共存.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1)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是Cu2+、Fe3+、Fe2+、MnO4-等.
(2)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
(3)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起反应的离子.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核心知识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有新的物质生成,常伴随能量变化及发光、变色、放气、生成沉淀等现象.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放热反应;有热量吸收的反应叫吸热反应.
②原因: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与反应物质的总能量是不相同的,反应物与新物的能量差若以能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和吸热,若两者能量比较接近,则吸热和放热都不明显.
③实例 燃烧:C+O2 CO2 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 Zn+2HCl ZnCl2+H2↑ CaO+H2O Ca(OH)2等为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实例:C+CO2 2CO H2+CuO Cu+H2O Ba(OH)2??8H2O+2NH4Cl BaCl2+8NH3↑+10H2O等
2.燃烧
①通常讲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二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有足够的空气,二是跟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③不充分燃烧的危害:产生热量少,浪费资源;产生污染物.
④化石燃烧包括:石油;天然气;煤属非再生能源.
⑤煤的充分利用及新技术的开发:新型煤粉燃烧机;煤的气化和液化;转化为水煤气或干馏煤气.
碱金属知识点
一、碱金属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族,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项:
1、知识网:
钠
核心知识
一、钠原子结构
结构特点: .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Na-e-→Na+,形成稳定结构.所以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强的还原性.
二、性质
1.物理性质:软、亮、轻、低、导.(软——质软,硬度小;亮——银白色金属光泽;轻——密度小,比水轻;低——熔点低;导——可导电、导热.)
2.化学性质:强还原性,活泼金属.
与O2反应:常温→Na2O(白色固体)
点燃或加热→Na2O2(淡黄色固体)
与S反应:碾磨爆炸.
与水反应:剧烈.
现象:熔、浮、游、鸣、红(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与酸反应:非常剧烈,以致爆炸.
与某些熔融盐反应:可置换出某些熔融盐中的金属(如TiCl4等)
与盐溶液反应:实质是先与盐溶液中的水反应,然后再发生复分解反应.
三、钠的存在与保存
1.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有两种形态:
游离态: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元素.
化合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元素.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无游离态,只有化合态(NaCl、Na2CO3、Na2SO4、NaNO3等)
2.保存:
因为常温下金属钠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跟水、水蒸气反应,所以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主要是为了隔绝空气和水.
四、钠的用途
1.K—Na合金用于原子反应堆作导热剂.
2.制备Na2O2.
3.做电光源:高压钠灯.
4.冶炼稀有金属.
五、重点难点解析
1.钠露置于空气中的变化过程剖析
切开金属钠置于空气中,切口开始呈银白色(钠的真面目) →变暗(生成Na2O) →变白色固体(生成NaOH) →成液(NaOH潮解) →结块(吸收CO2成Na2CO3??10H2O) →最后成粉末(风化).有关反应如下:
4Na+O2 2Na2O Na2O+H2O 2NaOH
2Na+2H2O 2NaOH+H2↑ 2NaOH+CO2 Na2CO3+H2O
注意不可将碳酸钠的生成用下式表示:
Na2O+CO2 Na2CO3,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氧化钠与水结合的能力比跟二氧化碳反应的能力强得多.
2.钠与水反应现象
可概括为五个字:熔、浮、游、鸣、红.
熔——是指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浮——是指钠密度小于水,浮于水面.
游——是指由于反应剧烈放出的气体使“钠球”在水面四处游动.
鸣——一是金属钠与水反应放出气体发出“咝咝”的声音;二是指收集到的气体点燃有爆鸣声即反应放出H2.
红——是指溶液加酚酞呈红色,即生成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 2NaOH+H2↑
该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中电离出来的H+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Na+2H2O 2Na++2OH-+H2↑
3.钠与酸、盐溶液的反应
钠与酸反应,实质上是钠与酸电离出的H+反应,所以当金属与酸溶液反应时,由于溶液中的H+主要来源于酸,因此钠先与酸反应,若钠是过量的则继续与水反应.因为酸中H+浓度远大于水中H+浓度,所以钠与酸反应要比与水反应剧烈,以至发生燃烧或轻微爆炸.
钠与盐溶液反应,实质上是钠与盐溶液中的溶剂——水电离出的H+反应.所以在盐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盐溶液中的某些金属阳离子或NH4+发生复分解反应.如:
2FeCl3+6Na+6H2O=2Fe(OH)3↓+6NaCl+3H2↑
2NH4Cl+2Na+2H2O=2NH3??H2O+2NaOH+H2↑
故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典型例题
例1 学生甲和乙,对金属钠的色泽发生了争议.甲说书本上讲钠是银白色的,乙说他亲眼看到钠是暗灰色的.学生丙听到他们的争论后,从实验室取了一小块钠,用很简单的实验证明了金属钠是银白色的,并解释了通常看到钠是暗灰色的原因.丙怎样进行实验证明和解释的?
解析 学生丙将取出一小块钠放在玻片上,叫甲和乙两人观察,看到确是暗灰色,丙又用小刀把钠切开,里面的钠是银白色的.丙解释: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外面的钠被氧化了,因此是暗灰色的.
例2 取5.4g由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组成的混合物,使之与足量的水反应,蒸干反应后的溶液,得8g无水晶体.
(1)通过计算判断是何种金属?(2)混合物中R和R2O的质量各是多少克?
解析 本题可采用极端假设法.即①假设5.4g全为金属单质;②假设5.4g全为氧化物,推出R的原子量范围,R的实际原子量应介于二者之间,从而推出该元素的名称.
(1)假设5.4g全为金属单质,据(R的原子量设为a1)
2R+2H2O 2ROH+H2↑
2a1 2(a1+17)
5.4g 8g a1=35.3
假设5.4g全为氧化物 据(R的原子量设为a2)
R2O+H2O 2ROH
2a2+16 2(a2+17) a2=10.7
5.4g 8g
查表知R为钠 R2O为Na2O
(2)据
2Na+2H2O 2NaOH+H2↑ Na2O+H2O 2NaOH
46 80 62 80
m(Na) m(Na2O)
得 m(Na)+m(Na2O)=5.4g m(Na)=2.3g
m(Na)+ m(Na2O)=8g m(Na2O)=3.1g
评析 ①通过计算求得原子量,由原子量确定是什么元素;②极端假设是解混合物计算题常用的方法.
例3 把一小块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观察到以下现象:①金属钠表面逐渐变暗;②过一段时间以后又逐渐变潮湿;③再过些时候又转变成白色固体;④又过一段时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的粉末.写出以上发生的各种现象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解析 金属钠为活泼金属,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钠,所以表面逐渐变暗且无光泽.氧化钠在空气中溶于水,表面变潮湿而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钠晶体,即含有10个结晶水的碳酸钠.再过一段时间,含有结晶水的晶体风化失水,变成粉末状物质.
答 ①4Na+O2 2Na2O
②Na2O+H2O 2NaOH
③2NaOH+CO2+9H2O Na2CO3??10H2O
④Na2CO3??10H2O Na2CO3+10H2O
评析 该题要求写出金属钠暴露于空气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实际考查的是钠及钠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钠的化合物
引入:在初中学过 ,在这再学习 。
本节教学目标:
1.掌握Na氧化物和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2.通过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实验,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
3.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
本节教学的重点:
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本节教学难点:
与 的反应。
钠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往往与有关计算结合在一起,考查计算和推理能力.
核心知识
一、钠的氧化物
比较
项目 氧化钠 过氧化钠
化学式 Na2O Na2O2
化合价 钠+1、氧-2 钠+1、氧-1
色、态 白色固体 浅黄色固体
类 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
化
学
性
质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与盐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稳定性 Na2O
转化 2Na2O+O2 2Na2O2
用途 / 供氧剂、漂白剂
二、钠的碳酸盐
比较
项目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俗 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粉末 白色细小晶体
溶解性(水中) 易溶 可溶
热稳定性 加热不分解 加热易分解
与NaOH 不反应 反应:HCO3-+OH-=CO32-+H2O
与澄清石灰水 Ca2++CO32-=CaCO3↓ Ca2++OH-+HCO3-=CaCO3↓+H2O (少量)
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过量)
与CO2及水 Na2CO3+CO2+H2O=2NaHCO3 不反应
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较快CO32-+2H+=CO2↑+H2O 很快HCO3-+H+=CO2↑+H2O
与CaCl2或
BaCl2溶液 Ca2++CO32-=CaCO3↓或Ba2++CO32-=BaCO3↓ 不反应(当再加氨水或NaOH溶液时,则有沉淀生成)
相互转化
用 途 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洗涤剂 发酵剂、灭火剂、医用
Na2CO3和NaHCO3都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在常温下,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故往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会析出白色晶体.Na2CO3和NaHCO3与酸反应均放出CO2气体,前者放出气体的速度较慢.
(1)向Na2CO3溶液逐滴滴入盐酸,发生分步反应:
Na2CO3+HCl=NaHCO3+NaCl…………(1)
NaHCO3+HCl=NaCl+CO2↑+H2O…………(2)
把Na2CO3溶液逐滴加到盐酸中,开始时盐酸过量,则发生反应(1)、(2),即
Na2CO3+2HCl=2NaCl+H2O+CO2↑,开始就有气体放出.
若将盐酸滴到Na2CO3溶液中,开始时Na2CO3过量,只发生反应(1)
Na2CO3+HCl=NaHCO3+NaCl,无气体,只有在Na2CO3全部转化成NaHCO3后再滴加盐酸才有气体放出.故这一实验常用于不需外加试剂区别Na2CO3溶液和盐酸.
注:(1)Na2CO3和NaOH共存时,滴加HCl(或H+),HCl与NaOH完全中和后再与Na2CO3反应.
(2)NaHCO3与HCl的反应比Na2CO3与HCl的反应剧烈:因为NaHCO3与盐酸的反应一步放出CO2,而Na2CO3则需两步(泡沫灭火器中,用NaHCO3和Al2(SO4)3作原料).
(3)Na2CO3和NaHCO3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溶液中:NaHCO3+NaOH=Na2CO3+H2O
Na2CO3+CO2+H2O=2NaHCO3
固体中:NaOH+NaHCO3 Na2CO3+H2O
2NaHCO3 Na2CO3+CO2↑+H2O
二、高考化学怎样才可以突破90分?
化学最重要的就是兴趣,你要是想学好这门学科兴趣很重要的。简单来说高考化学突破90是有可能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坚持!枯燥无味的学习是很乏味的,但是如果你坚持了,乏味的只是这几个月,不是几年甚至一辈子!
1,高中化学的知识点是很零碎的,元素周期表是必须掌握熟练!(包括原子质量,中子数等等知识点必记)
2,化学方程式,书本上的全部拿下记牢,包括方程式的书写以及配平,所以说那几种配平方法要熟练掌握,还有老师补充的方程式,没有商量的记牢!
3,化学课堂上,要仔细的听老师讲解的每一个知识点,不要自大的认为自己都会这些小点,这些对于考场答题都有帮助。
4,自己做好预习,以前的知识点时常温习,高三阶段的复习更加要用心的将知识夯实。
5,做好考试总结,要自己预留错题本,将每次考试的错题和老师讲解的易错点都记录下来。
记完之后,要记得时常翻阅,错过的试题要做到不在犯同样的错误!(一定要有错题本,很重要!!!)
总的来说,会的掌握熟练,不会的虚心请教老师同学,不要什么都不在乎。
三、化学必修一苏教版重难点大全
第一轮复习的时间相对较长,是考生化学综合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一轮复习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着重于完善中学化学知识结构,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并通过知识的回顾、整理、应用、拓宽与辐射进行综合渗透。为此,考生要特别重视本轮复习。-明确重点有的放矢
化学考试注重综合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只能通过平时训练来提高,靠考前突击意义不大。
虽说高三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多的化学,其实有不少同学由于系统性的原因只能被动学习、被动接受,根本没有理出一个头绪来。如何构建知识系统,明确复习的内容和程度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首先,要从宏观上了解和认识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知识主线,明确复习什么,什么是重点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构建知识的框架,感受知识的理解层面和掌握知识,做到复习过程中旧中有新、旧中有发展、旧中有认识。
-复习化学把好两关
复习好化学要把好两关,一是“细”关,二是“综合分析关”。
“细”———平时的复习内容要细致全面,知识上不留死角。因为化学中琐碎的小知识点较多,所以需要反复积累,使知识点的内涵丰富起来。平时的作业纠错要认真改正,小考、大考争取有提高、有进步,逐渐形成良性循环。
“综合分析关”———把所有学过的化学内容抽象出来看,无非是一些基本理论。把每部分的大致内容理清楚,搭好骨架,接下来填上血肉,把各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复习时,如何从一条主线中理出知识的变化脉络,进而从一个知识、一个现象或一个步骤中找出相关连、相似、相异、相对立的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把知识从“薄”读到“厚”,还可以加深对知识间联系的理解和运用范围的把握,有效地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比如:在复习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一节时,关于如何判断弱电解质的问题,先从两者的本质区别是电离程度不同进行分析,得出若要判断电解质是弱电解质,必须判断溶液中是否存在电离平衡,如何判断是否存在电离平衡呢?回忆前后内容可以得出:
(1)分子浓度和离子浓度是否成计量数关系;
(2)是否存在同离子效应;
(3)稀释前后PH的变化是否与倍数一致;
(4)盐溶液中是否存在水解平衡;
(5)与强电解质反应的耗量是否与方程式的计量数一致等几种方法。
通过这样的归纳联系,许多看起来比较抽象的知识就显得具体和有规可循了,对知识的认识角度和认识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
复习中要舍得在难点、重点问题上花时间、下工夫;对一般性考点也不容忽视,在练习中也要认真对待,确保会的题一定做对;对遗漏知识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加强“变知识点复习为考点复习”的研究,高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不少于100个,而化学考试热点只有近30个,其中有近二十个考点重现率特别高;理综考试中,化学试题的量比较小,所考内容必然侧重于考试的重点和热点。
对重点知识要透彻理解,考生就要注意从知识的不同理解角度出发、从核心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出发、从学科思想方法或解题策略角度出发强化对重点知识的深度理解。
比如:阿伏伽德罗定律不能只限于对定律本身(即三同和一同)的理解,还要从影响气体体积的微观因素来理解,最好还能从气态方程PV=nRT的角度去理解并导出其重要的推论。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是从大量实验事实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它对单一条件改变的一切平衡体系都适用,这是该原理使用的前提和范围,通过v正和v逆的关系变化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微观理解是重点,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这种改变则是该原理理解的难点,而将此原理顺利迁移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相当重要的。
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应结合课本中几个典型的实验如酸碱中和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从目的、原理、仪器与药品、操作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结论与误差分析等环节下工夫,以目的为统领、发散原理、根据实验条件设计并优选实施方案。
-着手培养应考能力
要考好化学,要注意平时应考能力的培养。在综合分析过程中,要狠抓“双基”,交联成网,把各种知识建立成系统。适当选做一些题,特别对当时做错或不会做的题,认真分析一下,查漏补缺,会有很好的效果。
中学化学知识主要有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六部分内容。
高考中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占的比重较大,应重点掌握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常数、“四同”概念、各种式(电子式、结构简式、离子方程式等)、化学反应类型等化学基本概念以及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与盐类水解等化学基本理论。
元素化合物知识所占的比重在提高,因此,在复习整理时,应把握两点:一是“结构———性质———用途———存在与制备”的主线,二是抓住常见的元素C、N、S、Cl、Na、Mg、Al、Fe的单质与化合物。有机化学知识应关注代表物,拓展相互转化,落实各类有机物之间关系,再将反应类型、反应原理、反应条件、有机实验等知识穿插其中,形成立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化学实验复习应从仪器、药品选择、溶液配制、仪器连接、基本操作,常见物质的制备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
化学计算主要是有关化学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尽管难度在降低,计算量有所减少,但常用的逻辑推理法、守恒法、差量法、极值法等应掌握。
复习过程中,要把握好复习原则,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复习方法、策略,及时调整好心态,每天保持积极的心态,也非常重要。采访结束时,董老师提醒考生在复习中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盲目做题。抓住教材要重视课本,不要盲目练大量的题,造成题目知识点的遗漏,精做习题,最好在做完题后,理顺习题和课本知识的关系。
2)化学知识要懂得联想总结,看完书之后要把知识点网络化。
3)要掌握同类题的不同解法。
4)对以前做过的习题和近年来的高考题要进行认真研读、查漏补缺,把握重点,做好及时纠正的过程。
5)对基础知识,考生要非常好的掌握,对差错最好做一个详尽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另外重视答题的规范和答题的技巧。
6)要统计每次考试中失分的原因,是哪些方面的失误———审题不清,概念不清还是思维不规范等等,如果这些方面克服了,成绩会大大提高。
7)实验题和推断题是化学中的重要题型,一定要重视实验,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平时要注意积累做题经验和方法,对这类题目要做一个综合的理解、掌握,另外还要加强训练,现在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对过去比较好的实验题、推断题从头到尾,做一个比较具体的分析。最好能研究出一些适合自己的规律和模式,这样就能稳妥地获得高分。
关于高一化学实验题的问题,通过《高考化学怎样才可以突破90分?》、《化学必修一苏教版重难点大全》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高一化学实验题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高一化学实验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