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从《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看如何写作(一)

从《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看如何写作(一)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香菱学诗教案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从《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看如何写作(一)和红楼梦香菱学诗读后感作文5篇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从《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看如何写作(一)
  • 红楼梦香菱学诗读后感作文5篇
  • 《香菱学诗》作文
  • 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
  • 一、从《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看如何写作(一)

    《红楼梦》的第一回中有一副对联,非常有意思,叫做: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其实《红楼梦》中就遍布着真真假假,亦真亦幻、亦幻亦真这种境界是其他书籍所罕有的。比如:第48回,表面上是作者在向我们讲述香菱学诗的故事,其实又何尝不是通过黛玉等人之口,来给我们讲解写作的方法呢?同时,作者还展现出了初学写作者一般要经历的三种境界。

    写作的宗旨一法通而百法通,并不是说写诗才要求这样写,其实写文章也是可以借鉴这样的思路的。

    首先,初学写作之时要有一定积累,还要善于模仿,且取法应高。

    林黛玉当时给香菱的提议是这样的:

    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香菱学诗

    先将王摩诘、老杜、李青莲的诗,认认真真分别读个一两百首在心里做底,王摩诘、老杜、李青莲这三人是谁,我提前已让孩子们在课外查找了资料,分别是王维、杜甫、李白。那么,为什么林黛玉一开始就要让香菱学他们的诗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

    1、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标志性的文学。汉代是赋,唐代是诗,宋代是词、元代是曲、明清是小说。不是说只有唐代才写诗,其他朝代的人就不写了,而是因为诗歌的最高成就是在唐代。而李白、杜甫、王维就是这种最高成就的代表。正所谓“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既然我们已经打算要学了,那么一开始,就应该学最好的那个。

    2、其次,三人代表了不同的诗歌特色。李白号称“诗仙”,这名头不是白叫的。他的诗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辞句清丽天然,以想象丰富、情感充沛、跌宕起伏,气势纵横、仙气飘飘而著称!

    李 白

    杜甫的诗歌则讲究沉郁顿挫、炼字炼句、格律工整,所以他被称为“诗圣”。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诗仙”、“诗圣”相称,那是有原因的!不过,仙人可望而不可及,圣人可望而可及。李白的诗歌写得好,除去他自身努力外,也有赖于天纵奇才。他的诗歌以才气作驾驭、以天赋为支撑,境界高妙。一般人想学,没有那么高的才情,终究学不了!杜甫这条路却不一样,凡夫俗子只要多多磨练终会有所得。这也直接导致了,有宋一代全面尊杜。唐代之后宋代的诗人学作诗基本学杜甫不学李白,江西诗派更是明确提出了一祖三宗的说法: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这是题外话了。

    杜 甫

    而王维则又有不同,这我们得先从他的名字谈起。他姓王名维字摩诘,这样的起名是有一定用意的。因为,他的名和字连在一起,就成了维摩诘。维摩诘是佛教创教早期的一个著名的人物,长于佛法以能言善辩而著称,留有经文《维摩诘所说经》。王维以此人的名字为名,本来就很有深意。他被称为“诗佛”,诗歌的特点平淡、空灵、禅意悠长。

    王 维

    三座高峰、三种境界,那么林黛玉最推崇的是哪个呢?我个人认为她倾向于李白。朋友们请看她下面的一段话:

    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她让香菱看完了前三个人的时候,再看看这几个人的:陶渊明、应瑒、刘桢、谢灵运(谢眺)、阮籍、庾信、鲍照,这几个人的风格是怎样的呢?我们就不得不谈到另外两首诗了,一首是杜甫写的《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这里面的庾开府指的就是庾信,南北朝时期的人物,他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故而世称庾开府。鲍参军指的是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杜甫在自己的诗中赞美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高远的才思远超一般人。尽得庾信的清新、鲍照的俊逸。

    另一首是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里的小谢,指的是谢眺,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小谢。小谢的诗歌特征是“清发”,即清新秀发、诗文俊逸。在这里李白自喻为小谢。所以,陶渊明、李白、庾信、鲍照走的都是清丽且不矫揉造作的道路,这是我们写作文需要学习的地方。

    其次,我们就要谈谈写作了。林黛玉和香菱谈了那么久,有一句总结性的话非常重要。她说: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是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这一点是我们写作时需要反省的地方。自己先有一个想法,我们把它说出来就成了语言,把它写下来也就成了文字。所以,语言文字只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大家写文章的时候,要分得清主次。最主要的是你要表现的那层意思,要有深度有广度有境界,而不是一味堆砌,单凭华丽地辞藻来吟唱空洞的内容,语言文字其实做到清丽自然就够了。

    一、红楼梦香菱学诗读后感作文5篇

      香菱学诗的读后感

      《红楼梦》第48回,作者曹雪芹通过薄命丫香菱拜林黛玉苦学诗的故事,不仅表现了香菱的兰质蕙心冰雪聪明,同时通过物的对话,也传达出作者曹雪芹对学写诗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下面我整理了,供大家参考。

      作者通过香菱拜访林黛玉请求学诗的对话,阐明了学习写诗(律诗)的基本要求和遵循的原则:讲“起承转合,中间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若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林黛玉)关于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通俗说法,但是“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奇句新奇为。”(香菱)“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做‘不以词害意’。”(林黛玉)曹雪芹实际在这里通过林黛玉之,阐明了写诗以立意为要,要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不能为形式而讲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的道理。

      作者还通过林黛玉对香菱学诗的指导,道出了学写诗的应遵循的循序渐进的步骤:先把王王摩诘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的一看。不用一年,不愁不是诗了。在曹雪芹看来,学诗就要先学王维、杜甫、李白,这打基础,一开始就进入正道。这三无疑是唐代最有就的诗和大家,有这三垫底,再学陶渊明、谢灵运等才能学出,即再一个新台阶。香菱一开始就说她喜欢陆放翁的诗,林黛玉以她的个体会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林黛玉断然否定陆游,也没提白居易,大概在曹雪芹看来,陆、白二的诗太浅显,诗味不浓,学诗断不可从这二学起,从这二学起,可能走入歧途,或者就学不好。

      《香菱学诗》读后感550字

      学课文《香菱学诗》之后,我深深体会到了封建体系下女子的悲惨与无奈。

      香菱是一个苦命的女子,3岁被人贩子抢走,自此,一个本该幸福享乐的女孩沦为奴隶,后又被迫成了侍妾。身为一名女子,香菱对于自身的命运无可奈何,只能默默忍受。可是,她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而是选择了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学写诗。生活的悲惨使香菱无处诉苦,委屈、伤心压在心里,为了发泄,香菱只好选择以诗抒情。

      香菱好学乐学,虽然身份不高,受人压迫欺辱,却依然怀有一颗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心。在学诗的过程中,她积极思考,不懂就问,认真对待。读诗之后,黛玉叫她说说体会,而她的一番侃侃而谈,让人不得不赞叹她的才思敏捷、悟性高,同时又让人叹息——怎样聪明的女子,却又这样的不幸。

      后来,黛玉又鼓励香菱大胆的作诗一首。这个傻傻的女孩,为了能作出一首好诗来,竟然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以至于由“呆”到“疯”,又由“疯”到“魔”,最后竟似“通了仙”。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香菱终于写出了一首好诗,赢得了大家的称赞,也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一抹色彩。

      香菱一生命运坎坷,但因为这件事,总算让她有了些美好的回忆。也许对于我们来说,幸福很简单,可对于香菱来说,幸福也不过就是那珍贵的一瞬了。

      时光温暖,珍惜人世中的每一分幸福。也许你身处其间却未曾发觉,从香菱身上,是否能反照出你人生的幸运?善良的姑娘啊,愿你还会幸福。

      香菱学诗的读后感

      香菱学诗的刻苦,由最写诗写不好,到最后写出好诗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说明“世无难事,只怕有心”,诗并不难学的道理。

      关于诗的好,曹雪芹通过香菱之说:“诗的好,有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的。”这话简直是论诗的名句了。涉世事的年轻,一般都喜欢诗歌,喜欢诗里优美的意境,喜欢那说不出的意思。若有喜欢古典诗歌,并想尝试写作,那么就应从香菱学诗得到启示。

      香菱学诗读后感

      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了她自己的聪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小说四十九回写众人看了她第三首诗所说的“无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此,香菱住在大观园里更为名正言顺,她做副册第一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红楼梦》中有许多诗词,这是今天读者的阅读难点之一。许多人草草看过,以为作者无所用心,这是可惜的。书中诗词,往往是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的,每个人的诗作都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了不同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有些诗作,还点明了人物的处境与命运归宿。如上引香菱诗第三首中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实际就是在说香菱目前的情况。因此,仔细品味书中诗词,也是欣赏《红楼梦》的乐趣之一。

      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还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情寓兴,不能以词害意,这是一种通脱明达的认识。从课文中,读者还可以了解到作者比较欣赏唐人诗作,如王维、杜甫、李白等都是曹雪芹心仪的优秀诗人。

      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这也是合乎小说情理的一笔。宝钗博学多才,诗也写得不错,但她并不看重这个,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且,宝钗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所以香菱是不便向她学诗的。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黛玉的这种表现,是她性格中另一侧面的反映。从某种角度说,黛玉比宝钗其实更容易相处,也更同情弱者。

      课文中写到的其他人物,如探春、湘云、宝玉等,着墨不多,都是陪衬人物。但作者轻点淡染,也颇见精神。如写湘云健谈、探春机敏,就符合她们一贯的表现。

      香菱学诗读后感

      若世间从无人怜惜她,我愿为她守候仅余的人间暖情。

      之后学诗掩饰悲哀。

      她开始拜于林黛玉,阅诗百篇,倾于诗海中,醉在其中,麻痹自己。

      夜晚来过,她倚在月色照到的门栏上,在月夜中,她终想起自己的身世,不免有心在痛,捂了胸口,手温勉强暖了暖心房。

      如果月光不洁,手温零度,心绞痛不能止,那么,我将为她守候最后的温度。

      表面越坚强,内心越痛苦。他们需要别人的保护与安慰,他们的脆弱灵魂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渴望的那一份幸福需要所有人来守候。

      如无人,我来守。君不在,我还在。

    二、《香菱学诗》作文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讲述了香菱学诗的故事。香菱苦志,精血诚聚,她阶下竹前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心要作好诗。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其诗曰:精华欲掩料难应,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缘何不使永团圆。众人看了连声称好,自此大观园里又多了一位会作诗的才女。

    香菱进入大观园前,对作诗知之甚少。但后来却一鸣惊人,所作的诗获得一致好评。香菱的学诗历程是怎样的?其间能给我们多少启示呢?笔者斗胆欲妄言一二。

    一、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如何培养写作兴趣

    “是几时孟光杰了梁鸿案”原是《西厢记》中的唱词。宝玉借来询问黛玉是何时与宝钗和好的。笔者也暂且引而用之,探究一下香菱是何时对写诗产生兴趣的。

    香菱是几时对写诗产生兴趣的呢? 当然不是在进大观园之后。薛宝钗是最善解人意的。她让香菱陪她一起住进大观园,是因为她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了。”吸引香菱的不是大观园奢侈的生活,而是海棠诗社浓厚的文学氛围。

    在探春的倡议下,宝玉等齐聚秋爽斋结社作诗。风庭月榭,终能宴集诗人;帘杏溪桃,亦可醉飞吟盏。诗社中的诗人各有雅致的别号,能吟不俗的诗句。这一切像一块饶有魔力的磁铁,深深吸引着香菱。正是大观园中的诗社让香菱有了一个作诗的梦。

    因为有了这个梦,香菱才有了成为诗人的可能。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是否也曾为学生编织梦想呢?许多老师对此可能不屑一顾。但实际情况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拥有一个写作梦想,能激发起他的兴趣、意志,能让他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调动自己全部的力量。

    是几时学生有了写作梦。可以说这直接关系到写作教学的成败。如何帮助学生编织写作之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为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营造环境。在教学中,我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作文,我总能发现那稍显幼稚的话语背后张扬着的灵动个性,那虽不精彩的片断中间闪现着的智慧光芒。如果我们充分肯定学生的这点滴成功,并毫不吝啬的送他一顶“作文之星”的桂冠,学生的内心会是多么欣喜。于是我班级里总会诞生一些“作文之星”。当然,我不会制造“作文之星”专业户,这会使其他学生望而却步。虽然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但只要他有进步就能成为“作文之星”。我也不会让他们太容易就成为“作文之星”,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一般不会令人珍惜。制造适度的竞争,使他们每个人都看到希望。把握学生心理,使他们在对胜利者投去羡慕目光的同时,内心却响起一个不屈的声音:没什么了不起,下次一定超过你!

    二、借得梅花一缕魂——如何指导课外阅读

    “借得梅花一缕魂”原是林黛玉作《咏白海棠》而吟,此句一出,众皆折服。林黛玉是大观园中出类拔萃之人物,本就善于“借得梅花一缕魂”。

    香菱带着一个作诗的梦进园了,进园后她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是林黛玉。林黛玉首先让香菱多看书。她让香菱看了哪些书呢?《王摩诘全集》,老杜的七言律诗,李青莲的七言绝句……推荐的都是名篇佳作。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见了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小鹰如果跟着麻雀学飞,是永远不可能翱翔九天的。多看名篇佳作,并达到“细心揣摩透了”的程度,便能于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文学素养,使自己得到名家之神韵。

    得名家之神韵,关键在对名篇佳作“细心揣摩透了”。这显然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你要能像林黛玉一样能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名篇佳作。其次,对这些名篇佳作你先要将它们“细心揣摩”透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是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

    引导学生阅读名篇佳作,我一般分三个层次进行。首先是教师引导。我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对于每天的午会课,我总是利用“职务之便”将它“挪作他用”,将午会课变成“故事会”。当我讲《红楼梦》时,学生的书包中便多了一本青少版《红楼梦》。由于午会课时间短暂,每每讲到精彩之处,下课铃声却响起来了。学生意犹未尽,赶紧翻开书去看个究竟。无须老师多言,学生自觉翻看课外书,这便是老师讲故事的好处。其次,我注意提供时间让学生静心读书,阅读诸如《草房子》《城南旧事》《今天我是升旗手》之类优秀儿童文学。只有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他们才能感悟到曹文轩小说的清新纯美;体会到《城南旧事》中的沉沉相思,淡淡哀愁;领略到肖晓(《今天我是升旗手》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阳刚之气。最后,我也注意提供机会让学生当一回“说书先生”。这可是让学生“细心揣摩”文学作品的最好手段。要讲好一个故事,必须将故事情节烂熟于心,并能将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能将一个故事讲述生动,意味着他已得名家之神韵。

    三、落花满地鸟惊飞——如何进行作文指导

    “落花满地鸟惊飞”原是林黛玉自叹寄人篱下,悲切呜咽时,见花落鸟飞,触景生情而吟之诗。她为“落花满地鸟惊飞”而伤感,可做了“老师”的她却险些酿成花落鸟飞的恶果。

    光靠看别人的文章是无法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一定量的写作训练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不二途径。林黛玉深谙此道,她教香菱学诗的第二步便是让她尝试写诗,并给予点评。

    黛玉这位老师此刻的表现如何呢?我认为很糟糕。首先,他给香菱出的题目是“吟月” ,而这首诗“我(林黛玉)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试想一篇连老师都不能完成的作文,叫学生如何完成。其次,香菱好不容易写成几首,她不是认为“措词不雅”,便是嫌“过于穿凿”。若非香菱学诗志坚,百折不挠,其结果很可能是“落花满地鸟惊飞”了。

    一个优秀的教师此时会如何做呢?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写”出来的,当然应该让学生多写。关键在于让学生写什么。老师的命题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写身边的事,写周围的事,写自己有真切感受的事。命题贴近学生生活,才能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使文章清新自然,有血有肉。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畅游不息。”源于生活的作文对学生而言是富有吸引力的,使他们乐于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体验通过作文向他人倾吐。

    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应该如何点评呢?我觉得应以表扬为主,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由于我班开展“作文之星”评比活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普遍较高。学生的作文中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事实上不可能只有一点),我总是有意放大,大张旗鼓地给予表扬,从而给学生一个良性暗示:我是很会写作的。表扬的同时,我也会与学生交流一下如何使文章更完美。通过交流,学生看到了习作中的缺点,有了一次成功习作的经验。也使他懂得了:会写作的我应该更加细心点,今后写出更好的作文来。

    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总结篇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薛宝钗为咏柳絮而作。柳絮至轻至柔,却能随风而动,飞入青云。其把握机会的能力令人赞赏。香菱在学诗这方面便善于“好风凭借力”,大观园里的闺阁小姐们为解闷而结社作诗,她却能随着股诗风而动,迈进文学大门。进而虚心向林黛玉、史湘云请教,最后终于“飞入青云”。

    教师的职责当然是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为他们的腾飞制造“好风”。思考如何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如何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如何鼓励他们在不断享受成功的过程中前进。让他们也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当然能否“飞入青云”,关键在自身。“海棠诗社”也好,黛玉指导也好,这都是外因。香菱的成功离不开这些外因,但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她自身的努力。为了作好诗,她“阶下竹前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被人戏称“诗魔”。教师也应注意留心学生当中的“诗魔”。引导学生欣赏“诗魔”们佳作的同时,让他们说说创作过程,。以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强烈愿望。《香菱学诗》读后感  谈起文学,我就非常有兴致。说起诗歌,我更是忘乎所以。这回我又找到了一个知已——香菱。她对诗的兴趣可比我大多了,为了学习写诗,她是废寝忘食。
      刚和她接触,我就感到她对文学是多么的如饥似渴,薛蟠外出经商,她随薛宝钗搬进了大观园。她学诗的热情就愈加高涨,进大观园的当晚,就去找黛玉学诗。没想到平时骄傲尖刻的黛玉,竟然收了这个弟子,还热情地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地教她。从这里我也看到了黛玉没有小性子时的诗人的胸襟。香菱后来学会了作诗,还加入了海棠社,这归功于两个人,一个是黛玉,一个是她自己。黛玉给香菱制定了一套正规的学诗安排,从这也可看出,黛玉的学识是非常深厚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一个孤独女孩的内心,只有读诗、写诗才能抚平她内心的寂寞,只有在诗的世界里,她才能自由翱翔。虽然黛玉的莘莘教导让香菱受益匪浅,但是如果没有香菱自己的勤奋努力,也是不会有学成写诗的结果的。香菱在学作诗时茶不思,饭不想,一心只惦记着诗,甚至连梦中也还在作诗。正是因为她如此的虚心、好学、刻苦,才能摘取这么硕大的胜利果实。
      尽管香菱是如此勤学好问,但是上天却对她非常的不公,让她的人生十分悲惨。原本出生乡宦家庭的她,却在三岁时被拐走,长大后被薛蟠买去做妾,后来又被夏金桂折磨至死。我不得不惋惜在封建社会中被扼杀的人才,无法表达出对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现象的厌恶。
      在这样的发达、开放、文明的今天,我们拥有舒适的读书环境,随意挥撒的空间,更要借鉴香菱的学习精神,长江后浪推前浪,成为世界的栋梁。 读 《香菱学诗》《香菱学诗》来自于曹雪芹的〈〈红楼梦〉〉,这篇文章讲得是黛玉师傅教香菱如何做诗和香菱如何学诗的事。
    黛玉先教香菱读诗,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香菱学会识记,理解运用五言律、七言律等,因为黛玉知道只有让香菱明白识记是基础,理解能帮助识记,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的运用才能作出好诗。成为“诗翁”。

    最后香菱不负众望,理解了作诗的技巧,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她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字也似天理,但这两字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像是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形容的正是如此,联合实际想到那年上京去,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明白“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中的“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但是香菱运用到现实也就是说自己作诗就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了。黛玉见香菱学得如此之妙就借昨夜月亮让香菱作诗。起初,香菱作了一首诗,黛玉批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诗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做。”香菱听了,默默回来,连房也不入,只有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含笑,默默天地至公,香菱做出来拿与黛玉看。黛玉说:“还是不好,过于穿凿,还得另作。”香菱自以为很妙的诗被说如此,于是思考不断,结果在梦中出现,这不就是灵感么?不就应了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么?

    是的,成功源于勤奋,青春的朝气和前进不己的好奇心也是成功的关键。泉水叮咚奔向大海,雄鹰展翅搏击长空,香菱正是有追求,才感受到了快乐的心境;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流始,才能快乐的成长。〈〈香菱学诗〉〉教给我们这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明天创造更多希望,为明天设下更多追求,一步步地踏上成功之路。

    三、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这一段是一个插曲,但联系到其的一生的人生遭际来看,这个小小的插曲描写的是曹雪芹别具匠心的安排.“脂砚斋”对此有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后四十回写她死于难产,并不符合曹雪芹原来的设计.在情榜当中,香菱位居副册首位,可见是相当重要的人物.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这样,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提出做诗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是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学写诗也是非常正确而必要的。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诗歌的语言感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牢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大。诵读就是学好诗歌的根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第二是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王维的五言律诗是最好的,除了杜甫,没有人能赶得上他;七言律诗,杜甫的诗要是打一百分的话,恐怕要再找出一个八十分的都不可能,后来一个李商隐也还可以;七言绝句,那是不会有人写得过李白的了。这三个人,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人称“诗佛”,唐朝的诗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们三位了,以前一直是这样评价的。后来白居易取代了王维的位置,因为他的诗里面有一些反映劳动阶级的生活、思想等等,还有他的长篇,如《长恨歌》《琵琶行》都不错,但是以前一直是以李白、杜甫、王维三个人为首的。林黛玉这个看法也是很对的。要学就学一流的,学不到一流还可以成为二流,要是一开始就学二流的,那只能学成三四流了。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是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香菱学诗,第一首,通篇就是说了“月亮很亮”这么一个意思。所以黛玉就说,初学者看的诗少,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像力才行。这也是很对的。恩格斯在评论德国诗人普拉顿的时候曾强调说:“写诗必须有大胆的想像。”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形象思维的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丰富的艺术想像,大胆的想像可以使极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美质,令人耳目一新。

    关于香菱学诗教案的问题,通过《《香菱学诗》作文》、《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香菱学诗教案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香菱学诗教案(1)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