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九寨沟的水阅读答案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巴蜀之地,有一处人间绝境和古代的时候,为何四川这块地能直接影响天下大势的走向?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巴蜀之地,有一处人间绝境
“童话世界”九寨沟
在中国西南巴蜀之地,有一处人间绝境,便是被称作“童话世界”的九寨沟。
看这层层叠瀑↓
看这斑斓翠海↓
“童话世界”之誉,九寨沟当之无愧。
位于岷山南麓的九寨沟,面积720平方千米,由树正、日则和则查洼三条山沟谷底组成。由于这里生活着九个藏族村寨,从而得名九寨沟。
1992年,九寨沟因符合“具有绝妙的自然现象或罕见自然美的地区”这一遴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里85%的区域被植被覆盖,自然分布的原生植物达2500余种,可谓植物王国。
这里活跃着别处没有的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就不说了,好多听都没听过的鸟类,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比如一种叫做棕头歌鸲的鸟,这种鸟,只有在九寨沟才有机会看到,而且还是运气好的情况下。为此,英国鸟类专家格兰特从2003年起就往九寨沟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是这样评价九寨沟的: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连绵超过72000公顷,曲折狭长的九寨沟山谷海拔4800多米,因而形成了一系列多种森林生态系统。壮丽的景色因一系列狭长的圆锥状喀斯特地貌和壮观的瀑布而更加充满生趣。山谷中现存约140种鸟类,还有许多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包括大熊猫和四川扭角羚。”
“九寨归来不看水”
而九寨沟最绝妙的,是水。
这里是欣赏喀斯特水体自然美的天然博物馆,水的各种形态和色彩,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当年申遗的申报文本便有一句“九寨归来不看水”,但这句话在当时却被批“太狂妄了”,必须砍掉。不过申遗文本执笔人张善云先生却坚决不肯,他认为,砍掉这句话就砍掉了文本的灵魂。
张善云的坚持没有白费,因为它得到了最专业的认证。1992年,联合国委派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卢卡斯博士和资深专家桑塞尔博士来到九寨沟,当他们看到九寨沟绝境时,被深深震撼。
桑塞尔说,九寨沟的水景是他看到的自然美景当中最绝的。
卢卡斯后来评价说,能考察九寨沟是他终生的最高荣幸。
从“海”到“海子”,4亿年的“修炼”
在九寨沟,遍布着114个高山湖泊,这些湖泊被当地人称为“海子”。大大小小的海子在山峦叠嶂中连缀成一体,堪称“世界水景之王”。
而在4亿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浅海。
大量的钙物质在此聚积,以碳酸盐岩的形式沉积在海底,当海洋板块剧烈运动时,一座覆盖着厚厚碳酸盐岩的高原山地诞生了。
后来数亿年的时间里,地壳运动、冰川、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流水、岩溶等自然造物的力量在这里轮番上演。
对于大自然而言,一切磨难皆是修炼。
滑坡形成了堰塞湖,钙华筑就了堤坝,两边植被逐渐茂密,瀑布、滩流、湖泊渐渐出现,形成了今日九寨沟独特而又绝美的景观。
守护我们的“童话世界”
面对这份珍贵的世界自然遗产,人类应该做的,除了欣赏,便是静静地守护。
科研工作者们,定期来到这里监测、观察,用科学的方法为九寨沟的生态可持续提供支持;
巡山护林的队伍日复一日在山林里穿梭,监测动植物痕迹;
九寨沟景区的居民,为了发展和保护这里的生态,关闭了景区内所有的客栈,恢复植被覆盖……
九寨沟的绿水青山是大自然赐予全人类的无法替代的财富,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守护九寨沟,就是守护我们的“童话世界”,就是守护人类的遗产。
CCTV4
《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
《童话世界九寨沟》
今晚22点
敬请收看
来源:CCTV4《人类的记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制片人/侯婧姝
责编/杨君君 实习编辑/王奥夫
END
世界精彩 尽在掌握
敬请期待!
一、古代的时候,为何四川这块地能直接影响天下大势的走向?
古代的时候,为何四川这块地能直接影响天下大势的走向?
在中国历史上的冷兵器时代,曾经多次出现过南北划江而治的局面,也多次发生过从北到南的统一战役。这其中有隋文帝杨坚的"一衣带水",也有魏武王曹操的赤壁大败,有晋武帝司马炎的三国一统,还有前秦大帝苻坚的淝水之战。这些战役有的以北方大一统而告终,有的却以南方的成功防守而结局。
那么,决定历史上这些重大战役成败的关键在何处呢?为什么有些北方政权看似强大无比,却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会铩羽而归呢?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而决定性因素就是对巴蜀(四川)地区的控制权。
四川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巴蜀地区控制着长江水路的上游,对隔江进行防御的南方政权至关重要。如果失去了巴蜀,就基本上相当于失去了长江天险;
第二:自秦汉以后,都江堰的修建使四川盆地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天府之国,可以提供大量的粮草。在古代冷兵器战争时代,充足的粮草是军事行动的关键因素。
第三:巴蜀地区易守难攻,但却可以出兵直取汉中和长安,战略意义重大。
接下来,咱们就沿着历史脉络,细数一下历史上几次重大的战役,感受一下巴蜀的控制权对天下大势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秦灭楚之战(交战双方:秦国VS楚国,获胜方:秦国)
早在战国后期,秦昭襄王就曾经让张仪和司马错两个人讨论先伐韩还是先伐蜀的问题。张仪认为应该先伐韩国,而司马错却认为应该先伐蜀国,双方进行了辩论。最终,秦昭襄王听从了司马错,用很短的时间灭掉了巴蜀。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秦昭王选择了正确的方案。巴蜀之地在当时虽然偏远,但是却成为了秦国后方殷实的粮仓和募兵地,为秦国统一六国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与人力基础。后来秦国在灭楚的战役中一次性发动六十万大军,王翦屯兵一年而按兵不动,还能够有充足的粮草,和蜀地强大的后方供应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2.赤壁之战。(交战双方:曹魏VS东吴, 获胜方: 东吴)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刚刚统一北方不久的曹操统兵二十万,号称八十万,沿长江顺流而下,准备与吴主孙权"会猎于江东",却在赤壁遭遇了孙刘联军五万人的阻击。由于北方士兵不熟悉水战,再加上军中爆发瘟疫,受到了孙刘联军火攻的突袭,最终大败而归。这场战争终止了曹魏统一全国的步伐,为后来的三分鼎足之势埋下了伏笔。
曹操当时虽然统一了北方,当时巴蜀地区归刘璋所有。而刘表之子刘琮虽然投降了曹操,但是荆州当时仍有大部分控制在刘琦和刘备手中。曹操在荆州立足未稳,又没有巴蜀的支持,急于进攻江东,最终酿成了溃败。
3.西晋统一东吴之战。(交战双方:西晋VS东吴, 获胜方: 西晋)
在赤壁之战过去的70多年后,也就是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派大将杜预为前线总指挥,发兵二十万,率领六路大军讨伐东吴。这一次,东吴全线溃败,最终走向灭亡。
从地理角度分析,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早在公元263年就已经将蜀汉政权灭亡,西晋伐吴的时候,巴蜀的控制权早已在西晋王朝手中,并且已经耕耘多年。
公元276年,也就是发动伐吴总攻的四年前,大将羊祜就已经提出了"因顺流之势,水陆并进"的战略总方针。而战争过程中,从巴蜀走水路出发的王濬沿江之下,势如破竹,率先到达建业城下,首先冲入石头城中,逼迫吴主孙皓投降,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4.隋朝统一南陈之战。(交战双方:隋朝VS南朝陈 获胜方:隋朝)
在持续了近300年的南北朝时代,北方一直无法完成对南方的统一战争,主要与南朝一直对巴蜀拥有控制权有关。而到了梁朝时,由于爆发了侯景之乱,北方的西魏政权趁机夺取了成都,从而占据了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形。到了隋文帝杨坚的时代,南方的陈朝由于失去了巴蜀和荆襄,已经彻底失去了长江天险,隋军从四川和襄阳两路顺流而下,摧枯拉朽般灭亡了陈朝。
5.蒙古灭南宋之战(交战双方:蒙古VS南宋 获胜方:蒙古)
蒙古进攻南宋的过程比较长,但是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蒙古进攻的首要目标是中原和两淮地区,但是受到了强烈的抵抗,也经受了较多次的失败。后的蒙古人改变了进攻策略,将南下的矛头改为先取四川和大理,进而顺水路围攻荆襄,最后终于灭亡了南宋。
可以看出,巴蜀地区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从北向南的统一战争,基本都是在占有四川的基础上才取得最终胜利的。崎岖的蜀道,雄浑的剑阁,造福后世的都江堰,繁花似锦的锦官城,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故事,一次又一次的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二、兵家必争之地在古代到底有多重要?
《孟子.公孙丑下》中记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其中三项指的是古代作战时期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得知,自然条件比不上地理环境,地理条件又比不上实际的综合实力。而在《孙膑兵法.月战》中记载,“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军事专家孙膑也认为,作战时期,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都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必要因素。缺少任何一条因素,即使最后战争胜利,那么也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而古代所说的“兵家必争之地”就是指的“地利”也就是地理环境。
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实际上并不是指固定不变的地方。而是指拥有天险,打仗时地形适合防御或进攻。所谓兵家必争之地,可分为两类,其一是边境防御,多用于抵抗外族入侵,如山海关、锦州等,其二是中原内地,大多是攻占首都或大片疆域的必经之所,如荆州、开封、洛阳、徐州等。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对于秦国来说,他们的兵家必争之地就是巴蜀汉中之地。自从秦国吞并了巴国和蜀国之后。巴蜀之地就成了秦国的重要战略核心之地。首先巴蜀之地地势崎岖险阻,可以有效的防止敌国入侵。而且秦国还可以凭借此地随时随地的攻打楚国。楚国当时的西面和南面几乎没有可以据守之地。所以楚国面对秦国始终无法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巴蜀之地除了天险可以据守之外,其取之不尽的粮食、蜀锦、井盐和其他军用物资也都有效的给秦国的一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郭允蹈在《蜀鉴》中记载,“秦并六国,自得蜀始。……秦既取蜀取汉中,又取黔中,则断楚人之右臂,而楚之势孤矣。劫质怀王,操纵予夺,无不如意,于是灭六雄而一天下,岂偶然哉,由得蜀故也。”可见巴蜀之地对于秦国的意义。
同样在秦末乱世楚汉争霸时期,汉中之地也同样是兵家必争之地。《汉中志》记载,“汉中实天下形势之地,号令中原,必基于此。”只要拿下汉中就可以顺势拿下巴蜀之地。而有了巴蜀之地就可以重走秦国旧路称霸天下。历史上项羽把刘邦分封到汉中之地后,为了遏制刘邦向外的发展,项羽特意把忠义自己的秦国旧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安排在秦国旧地封锁刘邦之路彻底把刘邦困死。但最终刘邦还是凭借汉中打出了川蜀之地夺取了天下。当然了,占据地利优势也并不一定肯定会成功。刘邦的后代三国时期的刘备,同样也占据了川蜀之地。但刘备去世的早,碰上一个徒有虚名的诸葛亮,穷其一生也没有走出川蜀之地。
再比如说大名鼎鼎的虎牢关。虎牢关因为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虎牢关的重要性自然无须多言,古代封建王朝没有不在虎牢关设置重兵把守的。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朝时期秦王李世民就是依靠虎牢关击败了唐朝大敌夏王窦建德。李唐王朝也因此除掉了在河北最大的敌人。
接下来就是南方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襄阳城。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自古以来襄阳就是军事重镇,襄阳城素有“华夏第一城”“兵家必争之地”的美誉。在古代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襄阳城的地位一直都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南宋时期蒙古大军想要一鼓作气攻破襄阳灭亡南宋政权。但并未能如愿。南宋依靠襄阳城据守,蒙古大军历时六年也无法攻陷襄阳。后来还是因为南宋内部出了叛徒,奸相贾似道投降才导致襄阳城破。可事实上就可以看出襄阳之地的重要性。
最后一个要讲的兵家必争之地就是山海关了。山海关北连高山天险,南连渤海涛涛。又有万里长城把山、海、关连成一体,控制了海陆咽喉要道。《畿辅通志》称山海关的形势为“长城之枕护燕蓟,为京师屏翰,拥雄关为辽左咽喉”。所以山海关素有“两京锁鈅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此话道出了山海关在军事地位上的作用。历史上明朝末年,吴三桂就是依靠山海关抵挡住了满清南下。也凭借山海关吴三桂击败了李自成。但最后也是吴三桂向满清献出了山海关投降了满清。
三、古代巴蜀是非常发达的,为什么能引起别国的觊觎?
及至现在我们从零零散散的史料当中,可以看到巴蜀之地早在上古时期就是一个物产丰富,自然资源也十分多种多样的地方。在先秦的时候,巴蜀地区就曾经是各大诸侯国的必争之地,哪怕是位于东方东海之滨的一代霸主齐国也不例外,以齐国进行经济贸易的方便程度和经济的发达程度都对巴蜀之地有着多方面的觊觎,而在于巴蜀之地旁边的秦国赵国和楚国就更不用多说了。
那么,巴蜀之地的经济到底有多么发达,为何总能够引起其他国家的觊觎呢?
首先我们要说的就是巴蜀之地的农业发展。巴蜀地区因为跟中原的交往并不是十分密切,所以它的文化体系是区别于中原文明的自成一家的独特文化体系,但是哪怕是巴蜀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体系有着十足的差异,但是在早些时候巴蜀地区与中原地区一样,赖以生存的发展体系都是农业经济发展体系。
也就是说,两地虽然交往并不是十分密切,但是农耕文明都是支撑整个国家发展的主流文明,而巴蜀地区因为气候和地形的原因在农业方面有着长足的发展。那个时候的巴蜀地区可以说是一个天然的粮仓。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之间的纷争十分激烈,国家之间要进行争斗,粮草资源也就成了两个国家竞争当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在长平之战当中,秦国远赴赵国进行斗争,更是在战场上耗费了三年之久,三年中后续的粮草资源之所以能够供给上,就是因为巴蜀地区给予他的支撑。
可以说,如果当时没有巴蜀之地给予秦国以粮草支援的话,长平之战交战三年几乎可以耗尽秦国国内所遗留下来的粮草辎重。
在先秦时期,巴蜀就对全国局势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唐人虞世南引《风俗通》说“秦昭王任李冰为蜀守,开两江,造兴万顷灌田,始皇得其利,以并天下。”《北堂书钞》第74卷。宋代《蜀鉴》中郭允蹈认为“秦并六国自得利于蜀,于是灭六雄而统一天下,岂偶然哉,得蜀故也。”由此可以看到,巴蜀地区的农业文明实际上具有着很大的战略意义,而它对于农业方面的发展技术也是十分先进的,这些发展技术也可以直接应用到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当中,给予中原地区的农业发展以新鲜的血液,如此一来中原地区的土地就可以进行增产,极大地增加整个国家的农业经济收入。
巴蜀地区素来称为天府之国,它的农工作物种类之繁盛比任何一个地区都要广,完全足以支撑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从这些方面来看,巴蜀地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都是相当的。
其次,是巴蜀地区对于中原文明交融的推动作用。这一点,我们从茶文化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清初学者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考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说的是在先秦时期的人们对于饮茶并不在在行,中原地区饮茶历史的开始是在秦国人打下巴蜀来之后才开始的,这一点在其他的史料当中也多有记载。
比如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所说:“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丹、漆、荼、蜜皆纳贡之。”明代杨慎在《郡国外夷考》中所提:“《汉志》葭,蜀郡名。萌音芒,方言,蜀人谓茶曰葭萌,盖以茶氏郡也。”
这些都是巴蜀地区饮茶文化的证明。茶文化的到来让中原文明与巴蜀地区的文明进行了一种空前的交融。
我们知道一个时代的发展与其思想文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一个地区的统一必须要进行文化的统一才能够维持下去,所以在那个春秋战国的时候,哪一个诸侯国想要一统中原就必须接纳不同地区的思想文化,达到一种在文化上面的交融,才能够让整个国家的实力得到整体的提高。
而在那个时候,其他中原地区的诸侯大国吞并起来十分困难,所以每一个诸侯国对于国内经济文化的发展融合上面就都把目光投向了巴蜀地去。
其实如果说巴蜀地区的农业发展是他的硬实力的话,而在文化交融上面的推动作用就是巴蜀地区的软实力,吞并了巴蜀地区就可以融合蜀地的文化,从而改变整个国内的经济结构或者是思想文化结构,这样有利于一个国家人口的增多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多样性发展。
巴蜀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内涵,其文化与中原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古蜀最早的神话传说中都有对皇帝、大禹、螺祖等记载,古蜀人民还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明,在丝绸业、青铜冶炼技术,黄金加工等工艺水平,巴蜀自古以来就走在全国的前列,这些古蜀文化文明对中原文明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比如我们上述提到的茶文化,茶叶进入中原之后,在经济贸易这个方面就多了一种商品交换的形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巴蜀地区对于中原文明交融的推动作用也是其他地方所不能够比拟的,除去文化交融的作用,它对于商业的推动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再次是巴蜀地区在地理位置上的意义。巴蜀有着极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四周险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宋蔡襄在《端文集》中写到“蜀道天险,剑外辽绝”。当时的巴蜀位于最西方且易守难攻,如果哪一个国家能够吞并巴蜀地区,在中原地区的进退都有了栖息之地。就比如说当时的秦国和赵国,如果赵国能够取下巴蜀之地的话,赵国在与秦国的斗争当中失败之后完全可以退居巴蜀之地,就完全不用北上建立代国了。
《史记》第五十五卷写到“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汉王为何不烧绝所有栈道,向天下昭示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所有栈道。”《史记》第八卷,提到“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楚与诸侯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特别是秦末时期,刘邦占据巴蜀的咽喉汉中,割据巴蜀,在张良的计策下,烧毁栈道,打消项羽对刘邦的疑虑,让刘邦韬光养晦,厉兵秣马,暗渡陈仓,才有了开创了400多年的两汉伟业。
魏晋三国时期,实力最弱的刘备又是占据汉中,划蜀地为政权,与孙权吴国,曹操魏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巴蜀之地,进可攻,退可守,还能自给自足,真是应了那句话,得巴蜀者才能得天下,在后世的朝代中,巴蜀之地凭着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能为兵家必争之地。
总之,在当时的时候,巴蜀地区除去它本身的农业文化发展和他对于中原文明文化交融的作用之外,它本身在地理方面的意义也是十分重要的。李白就曾经在《蜀道难》当中写到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样的形容语。通过这样的形容语可以看到巴蜀之地是一个十分易守难攻的地方,就像当时秦国的函谷关那样是一个十分有利于国家长足发展的地方。试问,这样的地方又怎么不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呢?
实际上,巴蜀地区不只是在先秦在后世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它别样的经济文化发展,都让巴蜀地区成为了一个十分独特的地区,对于中原文化的新生和发展都有着长足的意义。后来的明朝清朝都有专门的部门设置在巴蜀地区,并且都会派遣专人治理巴蜀地区。
巴蜀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秦始皇、刘邦都是靠它起家的,刘备、明玉珍、张献忠都能轻而易举建立割据政权,再联想到各大王朝这样的做法,我们也可以从侧面的看到巴蜀地区对于中原发展的作用了。
关于九寨沟的水阅读答案的问题,通过《兵家必争之地在古代到底有多重要?》、《古代巴蜀是非常发达的,为什么能引起别国的觊觎?》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九寨沟的水阅读答案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