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都是青天大老爷,包拯和海瑞的命运为何截然不同

都是青天大老爷,包拯和海瑞的命运为何截然不同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包拯字希仁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都是青天大老爷,包拯和海瑞的命运为何截然不同和一样都是青天,为什么包拯和海瑞的差别这么大?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都是青天大老爷,包拯和海瑞的命运为何截然不同
  • 一样都是青天,为什么包拯和海瑞的差别这么大?
  • 海瑞和包拯都是清官代表,为何口碑竟完全不一样?
  • 海瑞和包拯都是清官代表,为何口碑竟完全不一样?
  • 一、都是青天大老爷,包拯和海瑞的命运为何截然不同

    在中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多年的历史中,有史记载的大小官吏多如天上的繁星,但有两个人被万民百姓颂扬为“青天”,甚至达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根据他们流传的事迹加工改编而成的小说、戏剧、评书等数不胜数。他们就是北宋的包拯和明朝的海瑞,前者被称为“包青天”,后者被称为“海青天”。这两个“青天”都是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敢于犯颜直谏的刚烈之臣,是封建社会推崇的人臣楷模,是普通老百姓敬仰膜拜、寄予厚望的“青天”大老爷。

    虽然都是“青天”,但包拯和海瑞的命运结局却迥然不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先说包拯“包青天”。据《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包拯出生于官宦世家,29岁就中了进士。然而,为侍奉渐渐年迈的双亲,包拯拒绝出去做官,在家一待就是10年,直至父母病逝、守孝完毕。所以,他在北宋官场上一露面已是中年,但举止全然是个“愤青”。但就这样一个油盐不进的主儿,在北宋的官场上却平步青云、步步高升。包拯59岁时成为地位举足轻重的开封市长,由于他改革狱讼,为民做主,“开封有个包青天”的美名不胫而走。其实,包拯在开封市长任上,做了不到两年。61岁的他,接到宋仁宗又一项重任:出任三司使,打理国家财政。1061年,他官至枢密副使(副宰相职),成为中枢重臣。

    但63岁的包拯已是风烛残年。欧阳修说,包拯一生“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这样的至情至性,消耗了他的生命。尽管还有很多他看不惯、希望改的事情,但他已无能为力。宋仁宗亲自到了包拯家里,探视病情。这是君臣俩的最后一面。1062年五月,包拯病逝于开封,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孝肃,举国哀恸。

    再来看看海瑞“海青天”。据《明史·海瑞传》记载:海瑞,字汝贤,一字国开,自号刚峰,正德九年(1515)生于海南,祖籍却是福建。

    海瑞虽然也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然而科场一直不顺利,直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近40岁的海瑞才以举人身份被任命为福建延平府南平县教谕—— 一个类似于县教育局局长之类的职务,进入官场。

    海瑞进入官场后,恪守“不受禮,不行贿”的原则。在淳安知县任上,他得罪了顶头上司、浙直总督胡宗宪,眼看乌纱不保,可是在这节骨眼上,因为奸相严嵩倒台,海瑞歪打正着升了官,被调到京城户部工作。 不料,到京不久,海瑞就因为骂嘉靖皇帝差点被杀了头,幸运的是嘉靖死了,海瑞出狱后被任命为应天巡抚。但好日子没过几天,海瑞就被革职回乡。纵观海瑞的一生,自踏入官场,到74岁病逝在任上,前后历经30多年。在这30多年里,他三次被罢官,被罢官或无奈辞职的时间长达16年。

    在去世的前几天,海瑞还退掉了兵部送来的7两银子。海瑞去世后,都御史王用汲去拜谒,在葬礼现场,看到的只是用葛布制成的帷帐,破烂不堪的竹器。而这些东西在当时连最贫寒的读书人也不愿用。王用汲禁不住潸然泪下,他想方设法募集了一笔钱,总算把海瑞的丧事给办了。

    海瑞虽不得官心,却深得民心。海瑞当政,不随意增加百姓负担,所以,在海瑞升调、辞职时,百姓常常“号泣载途”,很多百姓还在家中供着海瑞的画像。海瑞的死讯传出后,南京的商户和百姓自发罢市以示祭奠。海瑞的灵柩是用船运回家乡的,途中,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

    为什么都是官场异类,海瑞屡遭罢官而包拯却一次也没被罢官过呢?

    也许有人会说,两人所生的时代不同,也许还有人会说,两个时代的皇帝不同,皇帝的性格决定了两人的命运。其实,笔者认为,造成两人命运不同的关键,是两个人虽都号称性格刚介,不畏权贵,但一个只是对下,而另一个是不仅对下而且还要对上(皇帝本人)。

    这回先说海瑞。“海青天”的失误,就在于他把矛头指向了皇帝。嘉靖四十五年(1566),海瑞任户部主事时,犯了傻劲,就多年来人们最最忌讳却没人敢说的事上疏皇帝,批评皇帝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结果被逮捕入狱,差点判了死刑。从此皇帝便不再信任他,加之有人趁机打小报告,于是被革职回家,闲居16年。

    其实也难怪皇帝生气,你看他在给皇帝的奏折里都说了些什么:“一意修真,是陛下之心惑。过于苛断,是陛下之情偏。”他又信口开河,说皇帝“陛下之误多矣”,一下子就把皇帝全盘否定了。别说皇帝,就是我们也很难接受。这还不算,他又说皇帝:“一意修真,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年不视朝,法纪弛矣。”“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旱无时,盗贼滋炽。”这样的奏折,皇帝居然没有当场就杀了他,已经是皇恩浩荡了!

    我们再来看“包青天”。宋史上说他“性峭直,恶吏苛刻”。也就是说,包拯之所以谓之“包青天”,就是因为他铁面无私,一身正气,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杠子气”,不但鸡鸣狗盗之徒他要绳之以法,就连贪官污吏、皇亲国戚他也没放在眼里,只要犯在他手里,照收拾不误!

    这包拯,难道真的胆大包天了吗?不!“包青天”最懂得什么叫见好就收!在包拯任职30多年期间,在他的弹劾之下,被降职、罢官、法办的重要大臣,不下30人。这个数字是惊人的,也是亘古少见的。那些被弹劾者,都是有权有势有后台的人,其中大部分人比包拯的官职还要高。如张尧佐,权能通天,几乎雄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偏偏包拯不怕这些家伙,他6次弹劾皇亲张尧佐、宰相宋庠,7次弹劾王逵。在多次的廷辩中,包拯当面与宋仁宗诤谏,措辞激烈,情绪激动,有时唾沫飞到皇帝的脸上,满朝文武,无不大惊失色。然而仁宗虽然当时怒不可遏,但他决不会怀疑包拯的忠心。

    事实上,包拯对宋仁宗是尊重的,他的奏折可以使宋仁宗出一身冷汗,但他仍是一片赤诚地表明,他是忠心维护赵家的大宋江山,没有半点私心。任何一位统治者,都有一根敏感的神经,像老虎屁股,绝对摸不得。在这一点上,包拯头脑始终非常清醒,绝对不去碰高压线。他对皇帝的批评虽然很严厉,弹劾违法犯罪的大臣时也很激烈,但又常常设身处地为皇帝考虑,如果第一个方案达不到,是否能采取第二个方案?这就给皇帝提供了一个缓冲的余地,也缓和了一下舆论,这样事情既能够解决,皇帝也有了下台的阶梯。

    包拯和海瑞虽然同样被称为“青天”,但骨子里两人却根本不是一类人,所以说,包拯深得皇帝的信任,而海瑞深为皇帝所厌恶,这也难怪“包青天”能在官场上平步青云、游刃有余,而“海青天”却只能是四面楚歌、举步维艰了。

    一、一样都是青天,为什么包拯和海瑞的差别这么大?

    包青天妇孺皆知家喻户晓,海青天的故事也是演了又演。只是,同样是青天,包公和海瑞的青天形象,差别还是蛮大的。

    按照现在流行的观点,但凡分析一个人,先从根上来找找他们的童年时期的差别在哪里。

    先说包拯,有两个版本。

    真正的版本实际是,包拯乃合肥名门望族之后,是家中独子,富贵公子,没有月牙印也没有黑炭脸,白白净净还挺清秀,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童年,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儒家正统教育,少有孝行,闻于乡里。

      



    我们熟知的版本,也就是演义的版本是,包拯天生脸黑,额头有道疤痕,恰似一轮弯月牙。

    这个版本中的包拯打生下来就是个苦孩子,爹妈死得早,二嫂怕他长大分家产,总想弄死他。不过,他还有一个极好的长嫂,非常呵护他,省吃俭用,皆尽一切力量供他上学读书,所以包拯称其为“嫂娘”。

    这个版本中的包拯,虽有可恶的二哥二嫂,但也有如爹娘一般的大哥大嫂,所以童年还是很温馨的。

      

    历史中真实的包拯

    按照一个人小时候如果被爱过,长大了就更懂得如何爱人的道理,无论是父母双全名门贵公子包拯,还是被大哥大嫂呵护善待着长大的包拯,长大之后,果然因为心灵有了童年的温暖打底,是个心理素质过硬的好青年。

    至于那歹毒的二哥二嫂的迫害,那不正是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吗?

    海瑞画像,是不是和我们想象的也完全不同?

      



    再来看看海瑞,祖籍福建,后迁至广州,再到海南落了户。搁现如今这都是好地方,但在明朝那会儿,可算差得很,要不然朝廷贬官都往这些地方贬。

    海瑞在海南出生,有一个无所作为的父亲,在他四岁时就去世了,也就是说海瑞是由守寡的母亲辛苦拉扯大的。

    在那穷地方,母子俩的生活艰难可想而知。

    有一种很受认同的说法,由寡母拉扯大的儿子,不是作为夫婿的最佳人选,尤其是这个寡母如果还很强势的话。

    很不幸,海瑞的寡母就是一个极强势且好强的母亲。于是可怜的海瑞从小就被母亲严格要求,死命读书,立志做官。

    估计小海瑞连趴在窗户缝里看别的孩子玩都是不被允许的,算是一个可怜娃。

    在强势寡母的严厉风格抚养下长大的海瑞,外在来看,的确是个无可指责的好孩子:爱学习,品行端,立志早,号“刚峰”,而且还很孝顺和节俭,按传统标准,绝对是个好青年。但他的内心里,是有缺失的,而且这种缺失,将伴随他的一生,并终生带给他如影随形般的影响。

    所以,从童年经历来看,显然包拯的童年更阳光一些。

    好了,两个娃都磕磕绊绊长大,要成家立业了。所以第二轮PK,我们来看看感情和家庭生活方面

    据说,一个男人的品性和为人处世风格,从他的妻子和儿女身上,最能够得到体现。

    还是先来看看包拯,虽然连续拍了好几部,用了好几位帅哥的电视剧《少年包青天》里,让包公子一会邂逅李冰冰,一会儿偶遇范冰冰,一会儿又跟郡主暧昧,但现实中包拯的感情生活,其实没有这么丰富,夫人董氏是一位有名的贤内助。

    此外,包拯是一个恋家的宅男,曾经辞官在家里一宅就是十年,一直宅得所有人都看不过去了,都来劝说他:弄啥呢,赶紧的,出去做官去,大好的材料,可别浪费了。

      



    这样的人物形象,很接地气,很邻家男孩,有没有?

    一点也不像传说中的那个千古青天,老百姓的精神寄托,正义的化身,神明一样的超级侦探,封建社会里射向天际的一缕亮光。但是,让人喜欢啊,愿意去接近啊!

    再来看海瑞,如果说生活很是俭朴清苦还值得赞扬的话,但作为一个父亲,竟然活活饿死年仅五岁的小女儿,就广为人诟病了:

    小女儿饿了,吃男仆给的糕饼,海瑞盛怒且训斥女儿,大讲男女授受不亲的大道理,女儿吓得不吃不喝,终于饿死。

    这个风格应该是来自于海瑞寡母的真传。

      



    海瑞一生娶妻三次,第一个妻子生了两个女儿之后被休,因为婆媳矛盾;

    第二个妻子进门不到一个月被休,也有说是自己跑了的;

    第三个妻子为海瑞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但没多少年就病死了。

    另外还有两房小妾,一个自尽,另一个最终命运如何,如草芥不得而知。

    果然,嫁给强势寡母带大的孝顺刚直正义男,风险好大。

    这一轮就不做小结了,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第三轮,看看两位青天大老爷的仕途如何。封建社会,有志青年都是要忠君报国的,所谓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还是先说包拯(真心不是偏袒他,毕竟宋朝在明朝之前嘛)。包拯二十九岁时中进士甲科,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建昌县知县,翻译成现代的官职,大致就是县长吧。但父母就他一个儿子,所以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孝顺,对做官也没瘾,且家里不缺钱,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

    几年之后,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就在父母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

    这一晃就是十年,最后在同乡父老多次劝慰勉励后,包拯才一路念着“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优哉游哉赴京听选,然后重新从知县干起。

    包拯对做官没瘾,但真做起官来,还是极度负责认真的。这样的心态,这样的姿态,帅!

    包拯流传于世的经典形象就是断案,所谓善断狱讼:铡美案、真假太后案……简直就是神探柯南加福尔摩斯的组合,如今的戏剧、电视剧、电影都喜欢这么演绎。

    但实际上,包拯于宋朝官场的最大作用,在于他为政期间敢于打破官场各种潜规则,敢于发声,促进了北宋仁宗一朝的内政外交各项政令的改进和完善。

      


    《岳阳楼记》的范仲淹发起“庆历新政”时,正值包拯从地方进入中央,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帮守旧派与革新派互撕的混乱局面,包拯先是一棒子打在新政上,变法失败后,却又建议仁宗继续用范仲淹推行新政。

    所有人都懵了,包拯也不care,该干嘛干嘛。不过,这下子所有人都知道了,这家伙不好惹,而且不站队。

    因为这个特点,包拯很快干上了监察御史,走上了致力于弹劾官员的艰难道路,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嘴里拔牙,还动不动就让仁宗下不了台。

    “晚有直节,著在朝廷”,官场诡谲,人情世故,包拯是真的不懂吗?应该不是,他只是从一开始,就有了自己的选择!

    包拯为官,还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务实。搁到现代,他很适合去做跨国集团的执行总裁或者财政部长,抓经济建设,那是一把好手。

    六十三岁时,包拯官至副宰相,六十四岁时,在任上病逝。

    再来看看海瑞,三十五岁中举,开始做官。在主政江浙,如做淳安知县、嘉兴通判、应天巡抚期间(朝廷选海瑞这样一个清官来这么富裕的地方做官,还真是眼光独到啊),海瑞为政还是不错的,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救灾、打击地主恶霸、简化赋税制度、减轻农民负担,得“海青天”之誉。

    然后,不出意外的被诬告,海瑞罢官。

      



    一生多赋闲的海瑞,走在了妻子儿女的后面,连自己的丧事都是别人料理的,遗产也只有八两银子,一匹粗布和几套旧衣服,看得人好难过。

    既然包拯善断案,那么海瑞如何?

    包公破案,目标导向,该装就装,该灵活时就灵活,该铡就铡,在原则和底线之外,讲究技巧和方法。这一点,海瑞还真是没法跟包拯相提并论,一个是客观分析,一个是主观臆断;一个明察秋毫,一个是轻易分善恶(海瑞判案,穷人和富人打官司,错一定在富人)。

    最后一轮,看看包拯和海瑞分别忠的是什么君?

    包拯生存于中国历史上最恢宏、最繁荣的北宋时期,遇到的是慷慨、仁善的宋仁宗。赵祯这位文艺范的皇帝被评价为“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皇帝)”。

    包拯死后,仁宗亲自到包家吊唁,并宣布停朝一天以示哀悼,给足了这位老人家面子。

    而且,包拯一生弹劾那么多权贵,一次次惹得仁宗恼火,甚至口水都被喷了一脸,仁宗也并没有跟包拯计较,一如既往地赏识他,重用他。

    不得不说,宋朝的舆论大环境,及宋朝的皇帝,都算是极好的。

    而海瑞所处的明朝,及明朝的皇帝,则是出了名的变态残酷,他伺候的主子嘉靖更是出了名的变态,被评价为历代封建皇帝中间是最突出的自私自利者。

    大环境及皇帝不靠谱是一方面,但海瑞自身也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典型的情商负数很要命啊。

    海瑞因《治安疏》(批评嘉靖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惹怒了皇帝,被投进了诏狱,昼夜用刑审问,幸得时任宰辅的徐阶力救才得以存活。但后来,海瑞巡抚应天期间,却不顾劝阻,将已经告老还乡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发配充军。

    明明是一个凡人,非要把自己当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清廉是好的,但是海瑞清廉到了跟钱有仇,达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实在是有些太过了。所谓强极则辱,刚者易折,概莫如是。

    所以,虽然北宋和明朝社会大背景不一样,一个是高薪养廉,一个是低薪造贪,但同样是做清官,包公和海瑞做清官的方式还是很不一样的。

    海瑞,用他的最高领导嘉靖皇帝的话来说就是:“这个人啊,他只知道长江水是清的,黄河水是浊的。但他不知道,长江水要为人所用,黄河水也要同样为人所用。”

    斯认为,明代大思想家李贽对海瑞的评价很是到位:“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但不能充栋梁。”

    傲霜傲雪固然令人赞叹敬服,但是,无论在哪一个历史时期,社会更需要的是那些具有理想主义情怀,却又能立足现实的实用主义建设者,例如张居正——他知道海瑞是个啥样的人,所以完全弃之不用。

    二、海瑞和包拯都是清官代表,为何口碑竟完全不一样?

    包拯与海瑞,都是有名的清官,为什么一个被罢官,另一个青云直上,这里的关键是什么? 也许有人说,两人所生的时代不同,一个是宋代,一个是明代。也许有人说,两人所遇的皇帝不同,皇帝的性格决定了两人的命运。二者都没有说到关键之处。接下来笔者就为大家简单解释一下。

    先说海瑞,海大人的失误,就在于他把矛头指向了皇帝。明朝嘉靖四十五年,海瑞任户部主事时,犯了傻劲,就多年来人们最忌讳的事上疏皇帝,批评世宗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结果被逮捕入狱,差点判了死刑。从此,皇帝不再信任他,加之有人趁机打小报告,于是被革职回家,闲居16年。这16年时间,让他少做了多少工作? 也难怪皇帝生气。

    包拯则就很会揣摩上级意图。包拯仕途顺利,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又当了枢密副使。《宋史》上说他:“拯性峭直,恶吏苟刻”。也就是说,包青天铁面无私,一身正气。不但鸡鸣狗盗之徒他敢铡,贪官污吏他敢铡,就连皇亲国戚他也敢铡。 这包青天,难道真的胆大包天吗?包青天还包不了天,他毕竟还没有那么大的胆。

    打龙袍一事就可以看出包拯的聪颖。他过人之处就在这里,他善于理解领导的意图,知道哪儿该动真格的,哪儿该做样子。而海瑞则“实诚得有些过头了”。

    三、海瑞和包拯都是清官代表,为何口碑竟完全不一样?

    因为两个人所处的时代,和经历的事情都是不同的,所以自然口碑不同了

    先说海瑞,祖籍福建,后迁至广州再到海南落了户。明朝时候的海南真的不怎么样,虽然现在好,但是那个时代几乎是没有人愿意去的地方。海瑞小时候的生活环境也造就了他的性格,所以导致他一直都是一个严肃的甚至有些偏执的人,就算是对帝王,也可以明目张胆的指出对方的错误。

    而包拯呢?不管是历史上哪个版本的包拯,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做官之前的包拯就是一个宅男,但是包拯对做官没瘾,但真做起官来,还是极度负责认真的。包拯在其仕途上发挥的作用,在于他为政期间敢于打破官场各种潜规则,敢于发声,促进了北宋仁宗一朝的内政外交各项政令的改进和完善。

    总之海瑞是个好官,可是清廉正直到有些偏执。而包拯的,是个圆滑的好官。所以,海瑞的评价比包拯差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海瑞曾经下狱,是徐阶救了他的命,可是之后的他竟然清廉到把徐阶的两个儿子发配充军。

    感觉海瑞就是这么的偏执,所以我想可能没人会喜欢这种偏执的人。这也是海瑞最大的问题,偏执的人,往往是不受欢迎的。所以在民间,海瑞的形象比包拯差了相当的多。

    如果海瑞圆滑一点肯定不是这样的结局,虽然我们批评海瑞,但是还是应该赞扬他的功绩。

    关于包拯字希仁的问题,通过《海瑞和包拯都是清官代表,为何口碑竟完全不一样?》、《海瑞和包拯都是清官代表,为何口碑竟完全不一样?》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包拯字希仁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包拯字希仁(2)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