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中秋夜,苏轼苏辙各写首《水调歌头》,一首千古绝唱一首感人肺腑

中秋夜,苏轼苏辙各写首《水调歌头》,一首千古绝唱一首感人肺腑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月有阴晴圆缺全诗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中秋夜,苏轼苏辙各写首《水调歌头》,一首千古绝唱一首感人肺腑和苏轼最难超越的一首中秋词,句句都是千古绝唱,是哪一首?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中秋夜,苏轼苏辙各写首《水调歌头》,一首千古绝唱一首感人肺腑
  • 苏轼最难超越的一首中秋词,句句都是千古绝唱,是哪一首?
  • 中秋节古诗赏析:苏轼《水调歌头》
  •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赏析是什么?
  • 一、中秋夜,苏轼苏辙各写首《水调歌头》,一首千古绝唱一首感人肺腑

    “三苏”是宋代文坛最传奇的佳话之一。唐宋浩浩荡荡数百年,文章八大家,苏东坡一家就占了三席,确实令人感佩。是怎样的家庭,才能有如此传奇?思来想去,一个情感高度凝聚,精神高度契合,家风高度昂扬的家族,才有可能创造这样的传奇。

    苏轼一家是极重家庭亲情的一家,尤其是苏轼、苏辙兄弟两个,可谓一生都是同危共济。苏东坡那首最经典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作的缘起并非是为了风月佳人,而是因为思念自己的弟弟。在序言中,苏轼就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他希望“千里共婵娟”之语能安慰到弟弟,而弟弟苏辙因为思念哥哥,在次年的中秋夜也写下了一首《水调歌头》。这两首《水调歌头》,一首后来成了千古绝唱,一首感人肺腑,手足情深令人动容。先看第一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一出,谁与争锋。这首词写于丙辰中秋之夜,这一年(1076年)苏东坡在密州任太守。这一时期,苏东坡算是比较顺遂,最让他牵挂的人,是弟弟苏辙。事实上,苏东坡这个哥哥,一生最牵挂的就是弟弟。他后来被诬陷入狱,甚至有掉脑袋的危险,仍心心念念放心不下的还是弟弟子由。

    在狱中苏轼以为自己要死了,便写下了“绝笔诗”《狱中寄子由二首》,他写道:“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哥哥对弟弟的感情,是多么深沉。

    而在中秋之夜的这首《水调歌头》也是饱含情感,堪称写中秋的第一词。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曾说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词的上片,主要是写自己的酒意阑珊,觉得“高处不胜寒”,莫名地孤独。而“何似在人间”,更显得形单影只。词的下片,道出了思念的最强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虽然说,自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东坡还是希望能够“人长久”。

    再来读一读苏辙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北宋: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比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刚好晚了一年。苏东坡头一年还希望能够“千里共婵娟”,第二年兄弟二人果然在徐州团聚,共同赏月过中秋。只是这次中秋过后,苏辙就要去河南赴任,于是兄弟二人依依惜别,苏辙随即在临别前写下此词。

    在分析这首词之前,必须指出,苏辙曾多次奏请去离哥哥更近的地方任职。在苏轼身陷囹圄之时,苏辙更是四方奔走,主动照顾起哥哥的妻儿。如果说苏轼对弟弟的兄弟情已是令人动容,那苏辙对哥哥的情谊,则显然要更为实际。

    这首词,虽没有东坡词的浪漫,却也丝毫不减深情。上片首句,就发出“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的感慨。苏轼兄弟俩已经有七个年头没有一起过中秋了。第二句“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就在去年兄长对月愁叹之时,苏辙何尝不是一样的惆怅呢?

    因为分别太久了,如今却能够一起过中秋,怎么不让人欣喜。“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一个“岂意”,表达了弟弟心中无尽的欣喜。而泛舟清河,鼓乐歌吹,尤其是那一曲《凉州》,更是令人欢喜陶醉。

    然而这毕竟是一首离别之词,所以在下片中,即将分别的忧愁还是挥之不去。苏辙说“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为什么如此美好的月色却不肯为人多停留一些时间。 今夜的月下美酒间的团聚,明夜就将是孤帆水驿,词人用今明两夜的对比,道出了心中的无限伤感。

    最后,苏辙用王粲望乡的典故来比喻以后的自己,而所谓的故乡,在苏辙而言,或许并非眉山老家,而是自己的兄长苏轼那里。有亲人才有家,才有乡愁和眷恋,大抵便是如此吧。

    令人无限唏嘘的是,兄弟二人自这次离别后,命途开始变得异常坎坷和崎岖,相聚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不过他们的兄弟情,却如在这两首《水调歌头》一样,名标千古,感人至深。

    一、苏轼最难超越的一首中秋词,句句都是千古绝唱,是哪一首?

    苏轼是史上最杰出的诗人、词人、文学家,虽然他一生遭遇许多挫折和坎坷,但在文学和诗词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都说"诗言志词言情",或许苏轼是经历得多了,受过的挫折多了,心中的感悟也更多了,所以苏轼的诗词都非常感人。



    苏轼无法超越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中秋是一个团圆的日子,而在交通不便,交通工具又落后的古代,很多漂泊他乡的游子都无法与亲人团聚。苏轼便是其中之一,虽然他与弟弟苏辙同朝为官,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已经6年未曾相见。

    加上爱妻王弗去世不久,孤独的苏轼在中秋节借酒浇愁,喝个大醉。最后写下一曲问天问月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句句都是千古绝唱,豪迈飘逸到令人心醉。



    很多诗词评论家说,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出,再无中秋词矣。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词。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问天问月怀人

    这一年的中秋,苏轼在密州做官。"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月圆,对妻子的怀念,和对弟弟的思念涌上心头。这一天晚上他喝了很多酒,大醉之后感慨万千,挥毫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

    这首词上半阙主要是写望月,开头两句提出的问题也是大家一直疑惑的,明月到底是何时出现的?他把天当成朋友,拿起酒杯询问。不过这其实并不是他的原创,屈原之前就写过,李白也有提到过。



    这两句看起来是对宇宙奥秘的疑问,但其实表现的是他对天宫的向往,接下来几句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月亮从出现到现在,已经不知道多少年了。他想乘着风飞到九天之上,但是又害怕天空太高,受不了那寒冷。

    这几句表示诗人想去又害怕的心情。归字体现出他想要脱离世俗,向往天宫的生活。表面上来看是他自己的意愿,但这背后又有多少的心酸呢?这种思想在他被贬黄州之后,表现得更明显了。

    与其说是对天宫的好奇,不如说是想脱离人世,毕竟神仙没什么烦恼,这也是苏轼想追求的生活。不过好在苏轼比较理智,他知道天宫很好,但是天气很寒冷,不是凡人能够长久居住的。他一直想找出天宫的缺点,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虽然在世间有很多烦恼,但他还是很舍不得,这也表达出他豁达的心境。



    下半阙表达的是怀人,他想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聚散离合,月光透过窗户照到难以入睡的人,这里不单单是指苏轼,而是所有在这天没办法跟亲人相聚的游子。

    苏氏两兄弟感情很好,人们只知道苏轼的潇洒,但不清楚他背后有个默默付出的弟弟,但是两人已经七年没见。

    他忍不住说出,难道月亮是有什么不满吗?为什么总是在人们无法团聚的时候变圆呢?看起来有些任性,但其实他是无法缓解内心的思念。他把跟弟弟难以相见的愁苦寄托在了月亮上。

    不过最后一句表现了他的豁达,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的分合跟月亮的圆缺都是正常的。

    只是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以平安,就算是隔着很远,但都在同一个月亮的照耀下,还算是心与心相连的。从人到月亮,这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表现出他内心的豁达。后几句是他对所有人都祝福。



    结语

    从整首词看来,上阙赏月,下阕怀念弟弟,既真切又深情,打动了非常多人。洒脱中又带着浪漫,展现出作者深厚的功底,让人读起来很释怀也很享受。许多人都认为这首词是史上最好的一首中秋词,没人能够超越。

    二、中秋节古诗赏析:苏轼《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那么你知道关于苏轼《水调歌头》赏析主要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中秋节 古诗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 《水调歌头》原文 ★

    ★ 《水调歌头》翻译 ★

    ★ 《水调歌头》注释 ★

    ★ 《水调歌头》赏析 ★

    ★ 中秋节古诗赏析 ★

    《水调歌头》

    —— 北宋诗人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水调歌头》 翻译: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

    《水调歌头》注释: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但:只。

    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

    《水调歌头》 赏析: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回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 总结 。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

    中秋节古诗赏析

    《八月十五日夜半云开然后玩月因书一时之景寄呈乐天》

    唐·刘禹锡

    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

    开城邀好客,置酒赏清秋。 影透衣香润,光凝歌黛愁。

    斜辉犹可玩,移宴上西楼。

    《八月十五夜》

    唐·殷文圭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

    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

    《八月十五日夜》

    唐·裴夷直

    去年今夜在商州,还为清光上驿楼。

    宛是依依旧颜色,自怜人换几般愁。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待月》

    唐·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


    中秋节古诗赏析:苏轼《水调歌头》相关 文章 :

    ★ 中秋节古诗词赏析: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 有月字的古诗词苏轼《水调歌头》的原文和鉴赏

    ★ 中秋的诗词双语版:苏轼《水调歌头》

    ★ 米芾的水调歌头·中秋诗词赏析

    ★ 中秋节诗词《水调歌头》原文朗诵技巧

    ★ 水调歌头苏轼阅读答案

    ★ 中秋月古诗赏析

    ★ 中秋节的诗词

    ★ 关于苏轼描写中秋月的古诗

    ★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苏轼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三、苏轼《水调歌头》全诗赏析是什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阕词。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全诗赏析】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创作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皈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蹊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中秋,通宵畅饮,大醉而归,写了这首词——并有些思念弟弟苏辙。

    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何年月?我本可以和着这清风扶摇而上去问问故人,只怕高楼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风光又哪里比得上此刻银光乍泄下,犹如宫娥起舞的影和这水波微荡的风呢?

    流光瞬息,月儿从高楼檐角,又跳入满是雕花团簇的窗棂,盯着我这样辗转反侧的外乡之人看啊看。月儿呀月儿我可有哪里惹恼了你吗?不然为什么要在我与亲朋分别的时候格外的圆呢?哎!其实我也知道自古以来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难以求全。只望远方的亲朋都平安喜乐,哪怕现在隔着万水千山,沐浴在这同一月色下,就和我们相聚时是一样的。

    【注释】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⑵丙辰: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
    ⑶达旦:到天亮。
    ⑷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⑸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⑹天上宫阙(què):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⑺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归去:回到天上去
    ⑻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宫。
    ⑼不胜(shèng):经不住,承受不了。胜:承担、承受。
    ⑽弄清影:意思是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弄,玩弄,欣赏。
    ⑾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一说何时。
    ⑿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
    ⒀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何事:为什么。
    ⒁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⒂但:只。
    ⒃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作品出处】《东坡乐府》

    【文学体裁】词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年—1063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关于月有阴晴圆缺全诗的问题,通过《中秋节古诗赏析:苏轼《水调歌头》》、《苏轼《水调歌头》全诗赏析是什么?》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月有阴晴圆缺全诗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