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给教师造一间书房,为教育燃一缕书香

给教师造一间书房,为教育燃一缕书香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特级教师家园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给教师造一间书房,为教育燃一缕书香和一缕书香伴我行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给教师造一间书房,为教育燃一缕书香
  • 一缕书香伴我行
  •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 书香校园教师读书征文
  • 一、给教师造一间书房,为教育燃一缕书香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教师最好的修行。那些在教师的性格塑造、专业发展、事业转型中起到“指引”作用的读物,可谓教师成长中的“关键读物”。

    “阅读的关键人物是教师。没有教师对阅读的热爱,就很难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没有师生的共同阅读,就很难形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朱永新在《中国新教育》一书中如是说。读书是天下最美好的事,教师的教学生涯应“一以贯之”。读书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寻找教育的源头活水,是为了生成新的教育智慧,是为了把最新鲜的东西带进课堂,是为了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是为了构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更是为了发现教育之亮光。

    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生命成长,陶继新在《做幸福的教师》一书中深谈了三个问题:读书、写作、生命修行。作者提醒我们,阅读是在“道”的层面行走,是能够改变生命状态、提升生命质量的高层次的阅读。要注意“成长必需”“取法乎上”“疏离浮躁”“读教结合”“深入阅读”等。

    在《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中,于永正为我们树立“做终身成长者”的好榜样。已故的于永正老师把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的口袋里常装着笔,随时记下瞬间的思维。在阅读中一有所得,便努力付诸实践,让理论转化为行动。这些精彩纷呈的精品图书,不但以丰富的教育智慧引领教师精神成长,还将拓展教师的阅读领域,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指南。

    秉持“陪伴成长,预见未来教育”的宗旨,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特联合名家名社共同打造“教师成长书房”,提供一站式教师成长服务(咨询:13269975097),服务内容包括:名家好书、精品好课、主题活动、阅读校联盟、学习共同体及阅读空间打造等。

    教师成长书房十大系列精品好书

    系列一:教师专业成长系列

    (共计80本,此处仅展示20本)

    01

    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

    作者:顾明远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简介:《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改革取得的历史经验,厘清了我国教育领域中一些重大现实问题产生的复杂背景。它对当下我国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历史性的深入反思,在此基础上探析了未来我国教育改革的路向,对于我国教育理论的一些重大问题特别是素质教育问题做出了回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作者特别倡导:“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这是作者本人的教育信条,也是作者对走出中国教育困境的一个回答。

    02

    成长是最好的奖励:教育人物见闻录

    作者:李镇西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李镇西老师全新力作,以当事人的角色、过来人的眼光、教育家的立场,书写了一部教育界的“英雄奇侠传”, 有高山仰止的一代宗师,有志同道合的同门师兄弟,有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江湖朋友,于漪、钱梦龙、朱永新、李吉林、程红兵、李希贵、魏虹、郭文红等教育者共同组建了一个有情怀、有责任、有梦想的教育者“江湖”。普通之人做出不普通之事令人惊叹,然不普通之人于功成名就之后仍坚持去做普通之事,才更令人敬佩。作者手持妙笔,写普通,也写不普通,于普通处,见不普通,字字句句,都是锦绣。

    03

    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儿

    作者:任勇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儿》是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任勇老师最近几年认真观察、亲身实践的研究成果,是一部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通识性专著。书中的精彩事例,大到“激活课堂” “超越自我”,小到“记住学生的姓名” “解放左手”,无一不是优秀教师不说却悄悄在做的事。这些不说的事,恰恰是促使其成为优秀的真谛。阅读此书,立即行动,有助于教师告别平庸,走向优秀。

    04

    课程的力量:学校课程规划、设计与实施

    作者:万伟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课程开发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关注热点,但是学校对于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大多比较盲目。本书首先从理论层面阐述了课程概念的发展、课程的意义价值,并结合当下的课程情境,梳理了课程理论的百年历史发展以及国外经典课程理论对当前学校课程实践的启示。同时,本书还结合大量生动具体的案例,从实践层面阐述了学校课程开发的具体流程、行动框架、操作技术与策略。助益于一线教师的课程建设和实施。

    05

    微文化 强回声

    作者:石梦媛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简介:本书以班级文化为出发点,指出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是班级的灵魂,是一种强大的隐形教育力量,对班级成员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建设好班级文化,就为学校文化奠定了基础。文化引领学校的方向,是积淀学校发展的“魂”。

    06

    教科研修炼:优秀教师专业成长之需

    作者:李锦宏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教科研修炼——优秀教师专业成长之需,是作者的主张与追求,也是当代教师专业成长、尤其是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路径。本书通过‘成就教学素养’‘立足教育’‘立项科研’‘命制试题’‘评析试卷’‘撰写论文’‘学习讲座’等章节阐述,表明教学素养的形成,普通教师向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向优秀教师、优秀教师向卓越教师发展的过程,其实是教科研修炼的过程。本书不仅是一线中小学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的重要参考,也是一线中小学教师专业修炼、教学素养形成之所需。”

    07

    新教师的六堂必修课

    作者:姜野军 程检红等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教师专业发展不是狭隘地指学科教学技能的提升,而是涉及专业能力的进步与专业精神的修炼等广泛领域。青年教师需要为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开好头、起好步,本书详细介绍了新教师如何尽早尽快地进入教师专业发展的轨道,如何提升教学技能,如何着手进行班级管理,如何尝试教育研究,如何自我提升等,清晰地描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08

    教育中的对话艺术

    作者:孙建锋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特级教师孙建锋基于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从与学生对话的艺术、与教师对话的艺术、与文本对话的艺术、与自我对话的艺术四个方面,总结了教育中的50个对话技巧,帮助一线教师实现有效沟通,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育人能力。作者紧贴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剖析对话的艺术,既分享鲜活的教育案例,又分享亲身实践过的沟通智慧,助力一线教师做一个会沟通的教师,开启幸福教育之旅。

    09

    课堂无边界:百年名校的教学艺术

    作者:雷玲,张德庆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课堂无边界:百年名校的教学艺术》精选北京市陈经纶中学21位优秀教师别具一格、精彩纷呈的课堂,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政治各学科。从“印象”“课堂”“观点”“自白”几个方面清晰地呈现出这些教师创新、有效、实用、个性的课堂教学艺术,对一线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艺术大有裨益。

    10

    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

    作者:陈大伟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在全国各地的讲座稿,围绕“有效教学”和“课程建设”两大主题展开,共10讲。作者从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和评价到理想课堂建设等一线教师关心的教育教学问题,都有自己深入一线的研究,书中有大量作者从一线获得的案例,生动而又有说服力。

    11

    深度教学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

    作者:王玉强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深度教学,是一个好的角度。如何让教学有个性、有特色?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展现独特的视角?如何让你的教学与学生的心灵相连?课堂教学有没有规律可循?课堂教学如何能有更深层次的探求?可不可以从一个文本中提炼出一类作品的表达规律与方法?总之,王玉强的《深度教学(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就是从一线教学出发,通过案例、体验、对比及感怀,来探讨深度教学的规律、路径与方法的。

    12

    有效教学66个经典案例

    作者:陈海滨,徐丽华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在“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改课”,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本书试图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本书以案例的形式解读了有效教学的理论内核,通过66个经典的教学案例,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改课”的有效性,从而帮助一线老师更好地理解有效教学的精髓,并将获得的教学智慧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13

    把每一个孩子深深吸引:“磁性课堂”的六个关键词

    作者:王平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把每一个孩子深深吸引:“磁性课堂”的六个关键词》对教师,特别是一线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尤其是教学策划和研究能力有切实的参考性。在教学以人为本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应该切实转变的思路,如何去操作,如何去策划,将改变落地到实处。教师的教学梦,生动而灵活。这不是在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切实的一些教师的做法。他们的思考、设计、实践及反思。

    14

    方便快捷制作教学课件

    作者:马九克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特级教师马九克三十多年教学工作经验分享,《方便快捷制作教学课件》是用PPT制作各种教学课件,光盘中所含的视频,资料包,完成的课件,都是为教师教学量身定做。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改变,这不但要观念创新,更要用技术来实现。《方便快捷制作教学课件》手把手教实际操作方法,不谈理论,老师学了就能用。

    15

    教师礼仪的99个细节(第二版)

    作者:吕艳芝,冯楠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在个人形象越来越重要的今天,需要教师扮演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角色。因此提倡教师礼仪是时代的要求、职业的期待。然而,教师的工作是紧张而繁忙的,如何让他们快速且轻松在学习基本的礼仪规范?本书没有面面俱到地介绍,而是针对教师生活与工作的实际问题,通过种种细节,揭示出正确的礼仪原则和方法,帮助教师成为讲究礼仪的典范。

    16

    思维影响教育:给教师88个批判式思考

    作者:徐明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思维影响教育——给教师88个批判式思考》精选88篇作者多年行走一线学校的观察笔记,围绕思维与课堂、思维与德育、思维与课程、思维与教科研等,提出不少原创性思考,如“聚焦‘课堂革命’”“好课堂只在一念间”“让爱变现”“课题是教师素养提升之道”“让教师发声”等。角度细微,接地气,兼具可读性与实用性。

    17

    觉者为师:好教师成长之新境

    作者:任勇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觉者为师——好教师成长之新境》系作者关于名师成长课题的多年研究成果,从四个视角切入探索名师成长的秘密:名师成长的教书之境;名师成长的育人之境;名师成长的学习之境;名师成长的育己之境。每个视角分别揭开若干个秘密,如从题海到题根;从师长到师友;从追求卓越到享受幸福;从积极工作到健康工作等。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18

    朝向心灵伟大的教师

    作者:冀晓萍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朝向心灵伟大的教师》汇集了近几年《人民教育》杂志关于教育界、文化界及商界名人的成长故事和教育故事,呈现教育名家是如何成长、如何总结教育的过去和展望教育的未来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商业巨子等行业精英对教育发出怎样的呼唤,力图为校长教师打开新的窗口,从社会的角度看教育。

    19

    让教育更加尊重生命:姚跃林教育演讲录

    作者:姚跃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让教育更加尊重生命——姚跃林教育演讲录》收集了厦大附中校长姚跃林面对学生、教师、家长的各类演讲。按“尊重,根于独立人格的培养”“尊重,与高远的目标相联结”“尊重,是人与人的一种关怀”三编,从不同的话题切入,立足现实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把教育的专业问题和浓烈的人文精神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提升教育的觉悟和人生的境界。

    20

    通向智慧的道路 教师成长的秘密书架

    作者:赵志伟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介:《通向智慧的道路:教师成长的秘密书架》从“士风文脉”“教学相长”“智者慧语”“观其会通”“旧学捃摭”“域外书谭”六个部分,呈现作者多年来阅读的所思所得,既有旧学摭拾,也有好书推荐,内容充实丰富,文笔古典雅致。书中推荐的书目丰富且经典,不管是教育类的还是人文类的,皆为古今中外的一流读物。

    本系列共有精选图书80种

    长按识别二维码

    了解书单及更多详情

    供稿丨校长派

    一、一缕书香伴我行

    一缕书香伴我行
    人累了,喜欢独坐一室,让疲惫之身得以安宁;心累了,喜欢捧起一书,让浮躁之心得以慰藉。
    书是流消的血液,书是灵动的生命,书是无尽的源泉。在书中行走,我感到的是智慧,是幸福,是释放,是温馨的宁静, 是激烈的舞动…………
    回首读书的日子,我仍忍不住怦然心动,一路走来,山高水远,我对书始终保持着一种绵绵不尽的情感,夜阑人静,一书在手思绪万千。拜读古今中外灿烂的文学长卷,卷卷都缀满一个深深的情字,翻阅人世千般气象,万种风情的 纸页,触摸书中所诉故事的经脉,展读书中人物的笑颜,捧书中文章的内涵,那行云如水的语句,花雨缤纷的意境,真挚动人的情感,倾刻间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像花瓣绽放在春阳中一般,有书的日子,充实,快乐,振奋,青春的本色在书香的温润中闪光,炫彩,歌唱。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面对的不是钢筋水泥,建造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鲜活的生命,娇嫩的心灵,祖国的未来。所以,作为教师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技巧,提高语言的感召力、说服力、鼓动力,拓宽自己的语言内涵,增强语言的亲和力、凝聚力、向师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再现语言趣味性、灵活性、厚重性。当我们拥有了精妙的语言技巧,高超的驾驭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实际上就是拥有了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那时候,我们的每一句话都会真正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作用。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只能信赖于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读书;只有读书,教起书来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妙趣横生,事倍功半。
    让研读教育名著成为我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吧,让我们的生活再添几缕书香吧!让教育先贤的智慧,把我们课改实践的前行之路照亮吧!让我们在打造绿色课堂,全面实现新课程育人目标的实践中实现我们的专业成长吧!
    漫游在教育书籍中,我的心潮此起彼伏,《爱心与教育》让我知道了为人师者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民主与教育》使我明白了学生也的有说“不”的权力,《我的教育理想》让我懂得了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有理想、有文化、有爱心。所以,教师读书既要有栽花,也要用心插柳。
    与书为友吧!因为读一本好书就象严冬里遇到了炭火,它会以无私的自信给你燃起澎湃与激情。
    与书为友吧!因为读一本好书就像酷热的夏天遇到了浓阳,在你孤芳自赏时,给你浮躁的心灵泛起轻爽的凉风。
    与书为友吧!因为读一本好书,就像迷途的航船遇到了航标灯,高扬理想的风帆,驶向人生的旅程。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
    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

    二、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1

      以前,读教育学的著作时,总是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书中的理论知识很完美,可是对于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是没有操作性强的指导建议。觉得内容很枯燥,很乏味,没有意思。可是当我有幸读过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后,完全改变了我以前对教育著作的认识,觉得它们不再枯燥不再乏味了。在书中,作者用真实生动的案例来告诉我们一条条对我们教学来说具有指导性的建议,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在书中,作者就像是在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让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内心受到了震撼,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鸣。

      其中的一条,是作者对我们的教导,“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读过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在各个方面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可是在我细细的品读之后,觉得作者是要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性格,孩子们是有差异的。当然在学习领域中,就是表现在“智力上”的差异。相信在工作中我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叹:“同一个老师教的,同一个教室里坐着,学习的成绩却是天地之差”,“同样的一节课,有的学生掌握的相当完美,而有的学生什么也不会”,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学生的差异性也会在智力上有所表现。而作者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差异,更是用了儿童提水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因为我们都知道儿童的身高、体重、力气等都不一样,还有性别的不同,肯定是提水的结果就不同了。如果非要让体弱瘦小的人和身强力壮的人提水一样多不可,那可能就会适得其反,导致体弱瘦小的人会元气大伤,到第二天就什么也干不了了。因为差异性的存在,学习出现不同的结果也就不难理解了。

      面对着这样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再“一视同仁”了。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它们有什么样的理解力,接受力,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授课的内容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尽可能的做到学困生有点收获,中等生收获多点,优等生全部收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让学困生敢做,中等生会做,优等生够做。让不同的学生体验到学习原来是件简单的事,他们就会爱上学习。

      我们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努力的想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想办法将学习和他们的兴趣联系起来,去积发他们学习的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大千世界,乐趣无处不在。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对播音特别的感兴趣,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但是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我就想把学习和播音结合起来是不是会好一点呢?后来就让他把课本、试题、甚至数学公式都作为稿件来“播音”,慢慢地他就爱上了这样的方式,有时候还会用特约评论的方式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一番评论,做好笔记,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乐在其中,不知不觉中,他的成绩也在不断的进步。

      我们还要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及时的进行鼓励。作为平凡的人,我们都有这样那样的优点,也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就是所谓的“人无完人”。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来说更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及时鼓励,让他们利用自己的长处来为集体服务,让他们感觉到他们也是很重要的,并非一无是处,老师和集体还是非常重视自己的,虽然成绩上不如人,但是在其它方面还是很优秀的,无人能及。当这些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被老师和集体信任时,他们的信心就会重建起来,学习的激情也会燃烧起来,相信不久以后,他们的成绩会有很大的提升。

      以上只是对书中一条建议的有感而发,是涵盖不了整本书博大精深的内容的。书中的每一条建议都是用简单的语言道出了教育的智慧,都值得我们认真的研读、思考与反思。我们要争取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引领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地前行,不断地提升我们自己,超越我们自己。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2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一本好书,犹如美酒,犹如清茶,使人回味,心旷神怡。《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是由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完成,根据我国国情改编而来。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又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坐着在教育教学中的实力,娓娓道来。读完这本书,思绪万千,大师为我们指引的教育教学的方向。

      一、爱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着不同的孩子不同的问题,曾经泻过气,也曾经怀疑自己能否能胜任。苏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指出:教师的职业就是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和少年。我们教师就是要做到使这个幼小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任性的东西不受到压抑、伤害和扼杀。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用脑子去思考,更要用心灵去体会,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紧要的,是每个孩子年龄阶段所表现出应有的特征时,你会为自己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的行为感到可笑。我们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懂得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参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师生关系会比以前更融洽。

      二、尊重每位学生的特异性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高瞻远瞩,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苏霍姆林斯基在本文中也旗帜鲜明地指出: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者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因为上课、掌握知识、分数--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局部,只是许多领域的一个领域。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无法单纯用纸笔工具准确地测量出来。传统的考试,主要是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单项测量,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以此对学生做出或优或劣的判定。考试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试结果——分数也并不能代表学生全部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3

      近期,我拜读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作者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调的阔论,但却说的很真诚实在,可以说是条条经典,用来指导我们实际的教学,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对我感触很深,对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可以说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细心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求的偶像。通过读他的作品,让我获益匪浅,特别是在如何批评和表扬学生方面。

      批评和表扬是我们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经常用到的教育手段,大家并不陌生,可如何使批评和表扬更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却是我以前没有思考过的,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实践了。而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却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大师的智慧和慈爱并且也看到自己的无知与短视。

      如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谴责性的语言只有针对具体的学生时才会发生效力,要避免因个别学生的错误而对学生集体进行责备。他认为这是一种教育的无知。通过拜读这本书,我认为应该对学生做到温馨批评。

      每一个孩子都有渴望被老师表扬的愿望,同时,也有不愿被老师批评的自尊心,老师要把每一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让学生们感到温暖,用心去说服、教育学生,学生才会理解老师,愿意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批评,每一个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差异,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对性格内向、敏感度强的学生,我们可以用不满的表情或是不满的体态语来教育批评。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我们可以面对面的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心平气和的和学生们谈心,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他们。

      另外,教师还要学会赞美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对教师来讲,真正的教育技巧是使人们做好事而不指望表扬,应该教育学生把做美好的事情看做应该的。如果只有表扬才能够给儿童带来快乐,那就潜伏着一种危险,这危险就是:引发学生的虚荣心,让他只是为了得到表扬才去做好事。而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他就会完全表现出另外一种面貌:自私自利,虚伪。我认为应该对学生做到适时表扬。

      在课堂上,要抓住时机恰如其分的对学生进行表扬,因此,老师对学生的优点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尤其对学困生来说,要抓住亮点及时鼓励,让学生们知道自己每一次的进步老师都会看在眼里,老师一直关注着他们,每一次表扬都要有强化下一次进步的作用,老师的表扬要机智,要适度,不能让学生们因受到表扬而变得洋洋自得,做到高质量的表扬。

      总之,表扬要适度,及时,机智;批评要温馨,充满爱,表扬要激发学生们要求进步的心,批评要让学生们明白道理。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里面,谈了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有很多闪光的东西,当然不是金子,虽然存在国家、社会、民情、地域等种种因素的差异,但书中许多宝贵的经验仍然能够为我们所借鉴。看这样的书,领人感悟到了很多东西,作为一名刚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年轻教师,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被深深的触动了。下面我就根据自己读到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世界上没有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适合的教育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个推荐中提到,我们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话语、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

      古人有一种说法:乐人易,动人难。也就是说,让人开心容易,要想感动人很难。其实我觉得,乐人和动人是语言的两种不一样风格,幽默的极致也能动人,例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当你读到:9个刚刚在学走路的包括各种不一样肤色、穿着各种各样的破烂衣服的小孩,冲到一次民众大会的讲台上来,紧紧抱住我的双腿,叫我做爸爸!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你的心里能不一阵波澜起伏吗?

      我想,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师吸引的学生恐怕也很有限。作为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应是我们发奋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教育的方法我不敢妄言,只是感觉如果这种教学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就是好的方法。

      二、课堂质量是我要追求的目标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中,我还读到这样一段话‘批改作业本占去了全部业余时刻。’应对着一叠叠作业本要批改,不止一个教师会不寒而栗,这不仅仅是正因要耗费许多小时的劳动令人苦恼的是,这是一种单调的非创造性劳动。

      这让我想起一则黑色幽默,说有一位中学语文老师英年早逝,死后在人们办丧事的时候,突然诈尸,从棺材中坐了起来,边上的人都吓呆了,两股颤颤,手足无措,幸好,这位老师一个熟悉的朋友较为镇静,扯起了嗓子喊道:那个,某某某老师,快来改作文。话音刚落,尸体应声而倒,再没反应。这当然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从中能够看到许多老师在作业堆中疲惫不堪的影子。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减轻老师负担的三个方法:第一、在每堂语法课上抽出必须时刻,让学生书写和记住可能犯语法错误的词语;第二,为家庭作业的完成做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以防出错;第三,定期抽查:教师有时收几个学生的作业本批改,只有测验时才全面批改所有学生的作业。

      前两个方法是避免学生作业出现超多错误,教师批改起来才能健笔如飞,节省时刻。我觉得,这是向我们课堂要质量的另一种说法,课堂质量上去了,批改作业的时刻少了,等同于我们教师的生命就延长了。因此,能够这样说:课堂质量是教师生命的延长线。后一个方法的提出,我觉得能够稍作修改,采取平时分层次、不定期抽样检查,测验时候进行全面批改的形式。

      三、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在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这个问题时,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十分诙谐搞笑:我不由得想起波兰的着名教育家亚努什科尔恰克的话:‘指望别人给你拿出现成的思想,无异于让别的女生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阵痛中去生产出来的,这样的思想才最宝贵。’如果你们想成为真正的能工巧匠,那就不好等待‘别的女生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只有你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比喻生动形象,很能发人深省。确实,此刻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充斥耳目,令人眼花缭乱,我们不能盲目地跟从,一味模仿不是明智地选取,我想说:克隆永远到达不了艺术的高峰。别人好的东西就应吸收借鉴,但决不能生搬硬套。

      那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呢?我个人认为,除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倾注自己的智慧、自己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就应有一个基本准则,那就是能最大程度发展学生潜质、挖掘学生潜力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才就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追求的终点,但这个终点不像是高山,我们爬一辈子、几辈子也不必须能到达顶峰,而且,个人的顶峰又不等同于全社会的顶峰。我觉得,在教学这条路上,只要你遵循上方提到的这两个原则,才可事半功倍。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5

      “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是这本书的第一句话。一直以来,我还在努力养成勤看书的好习惯,这个假期利用闲暇之余,我仔细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里面每一件事和每一句话都是诸多教师的经验、感悟,仔细品读,对于即将上岗的教师益处颇丰,也让作为预备教师的我,对自己日后的教学工作有了预想和警示。以下摘录两条让我感触较深的建议,在此做记录。

      1.第二条建议: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在这条建议中,我第一次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教师这个职业。教师并不是圣人,和普通人一样,一昼夜也仅有24小时,而教师在校上课、班级管理、备课、批改作业、课外工作时间的占用,都让教师没有了闲暇时间。苏霍姆林斯基以一位历史教师上公开课的例子,向我们引出,作为教师的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那位历史老师说到: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在课堂教学中想要做到游刃有余,需要我们不断读书汲取营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的得工作、学习和创造时间好比一条长河,要靠许多细小的溪流来滋养它,而这细小的溪流就需要我们每一名教师去读书、去积累,教孩子们的不只是知识,也是智力上递进的训练。

      2.第十五条:如何检查练习本

      对于这一条我感触很深,在校实习阶段,班级里、办公室里总是堆着一摞摞的练习本,只要是没课的时间,教师都要进行批改,写评语,提炼错误,再次在课堂中强调。但是为什么批改后强调的题目,孩子们还屡次出错呢?教室做了大量的工作,却没有什么成效,这个让人头疼的局面要如何改变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们作业出现错误、文章逻辑不通的主要根源是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失调。首先,我们要在能力形成之前,以知识代入为前提,比如想要教会学生写作文,要先教会他们在语境中运用恰当的词语等等。其次,发挥能力的反促进作用,让能力联系实际。教会学生知识后,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让他们自己说、自己想、自己做,增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知识和能力协调。最后,能力与知识协调发展,练习中也会起到效果,而出现少的错误,既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也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如何减轻作业的批改量,苏霍姆林斯基在文章中说:“第一,分出一段时间让学生把那些容易犯的错误进行摘抄、识记。第二,让学生将家庭作业做好仔细的检查,预防错误。第三,各科教师要有一套检查练习本的方法,定期抽查。”我认为,作为教师的我们,除了对以往的教师经验进行模仿和借鉴,也要创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要先做到爱学生,把学生看成性格各异的独立个体,平等对待,教授知识,教授做人。尊重、理解和关爱学生,能让教育更加充满人性。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6

      假期中,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作为9月新入职的教师,我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通过阅读,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建议:

      一、“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教育大师他告诉我们: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不能活动的货物,知识没有加以运用。这几句话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结合信息技术学科,及本地学情很多学生直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而大多科目主要就是让学生多识记、多背诵,尽量做到脱口而出,而往往忽略了给学生留取足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由此出现学生虽对记忆内容运用熟练,可是实际操作时无法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例如:学生能够记住在对文字修饰时,需要选中,每次问都能很快说出,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生都在重复“老师,怎么做”,“老师,帮帮我”分析原因学生只是单纯学会了背诵与记忆,却把开启智慧大门那把金光闪闪的钥匙——思考遗忘了,他们照搬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学习的知识不能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活学活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没有最大限度的拓深和了解,这必须引起我们教师的注意,采用科学的引导方法,多给予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帮助他们完成知识由吸收—消化—运用的过程,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完成了知识间相互迁移的目标。

      二、“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是令我印象较为深刻的一条建议,作为教师从内心而言,希望每个学生喜欢自己所教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促进自己更加投入地教学,信息技术是学生很喜欢的一个科目,刚开始入职,我为此感到开心,但只到第三周,我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知识不感兴趣,更多是认为在上课中的休息,玩游戏。这让我在那段时间很失落,因为这与我入职前的想法是有区别的。

      而事实上总有一部分学生上课表现不够积极主动、态度冷漠,让人焦虑。刚开始,我还耐心地引导、帮助,可随着时间的积累,班级较多,一周只有一节课,我的耐性似乎消耗殆尽,心想着也许这孩子确实不适合学信息技术,觉得他们基础太差,自己已经尽力问心无愧,却没有像苏老那样积极地想各种方法查找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唤醒他,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哪怕取得向前一小步的进步。诚然,教师光有爱心和耐心是不够的,还需有坚持不懈的教育意志和感召精神,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名言产生的效果。由此在我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上学期我先讲,而后让学生直接操作的方法,而是先给学生看到成品,通过课本或者小组讨论,确定任务让他们自己先完成操作,让最先做出来的同学进行演示,或者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以优秀的同学带动基础差的同学。他们更有兴趣,且操作更好。

      以上只是初读著作的一些体会,其深远富有哲理的思想精髓还需要经过不断地研读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知,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应该多思考、多学习、多阅读,向他人谦虚学习教学经验和方法,并结合阅读与生活实际,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到一个新的目标和台阶,成为学生、家长心目中合格的教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7

      这几天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对于其中的一句话感触颇深。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我不禁想到那些后进生,他们就好像不小心丢失了翅膀的天使吗,那些学生的心灵,不是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加倍呵护吗?

      在我们的周围,往往有这样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影响纪律;成绩不及格影响平均分;品行不端正影响他人;行为不规范影响集体荣誉;一句话,他们是“后进生”。于是,为师者在埋怨“后进生”的同时,更是把与“后进生”作斗争当作班级工作的重心,或冷嘲热讽,或严盯死防,或冷落惩罚,或驱逐出“班”。总之,大家都不能容忍“后进生”的存在,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后进生会搅混“班级”!虽然可以理解,但是理解不等于赞同。没有人会否认教育是一种崇高的事业,她的崇高主要体现在对现实的超越、对世俗的批判上,一味追求现实得失的教育非但无法让人体验崇高,反倒让人觉得为师者是多么功利,多么自私,多么目光短浅!静下心来想一想,学校有强弱,师资水平有高低,办学条件有差异,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容忍“后进生”的存在呢?一个后进生对班级而言是五十分之一,而对他的家庭而言却是百分之百,哪个后进生不是父母眼中的心肝宝贝呢?哪个孩子希望自己成为“后进生”呢?他们不是一直在努力吗?只是,被不小心折断了自己飞翔的翅膀,有谁知道他们的痛,他们的委屈?

      其实,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从生理、心理的角度看,他们渴望被喜欢、被注意、被关爱。有多年教育体验的老师都知道,当一届届的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后,头脑活络、吃苦耐劳、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阔路相遇,大老远跑过来叫声“老师好”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逢年过节,跟你贴心地电话拜年或登门探望的还是这些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

      一旦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在面对这些受伤的天使时,怎能不顿生怜爱之情呢?要关注他们,并给他们更多的爱,甚至更多的偏爱。作为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一起学习,做学生们的大朋友。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爱。这样的次数多了,学生心里自然对教师积存着一份亲近,自然感受到了教师的一份关爱。

      当我们教师用爱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爱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用爱的目光去关注学生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爱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时,我们就赢得了学生们的心,就获得了教育的主动权。爱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们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如此可爱,他们的潜力是巨大的,无穷的!

      愿教师那暖暖的爱会让我们的后进生再生羽翼,教师那深深的爱会让我们的后进生象天使一样在我们的眼前飞起!

    三、书香校园教师读书征文

    书香校园教师读书征文(通用8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征文吧,借助征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征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书香校园教师读书征文(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书香校园教师读书征文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你一生不可抛弃的朋友,书包含着许多的情感,书同时让你走进另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书可以形容这世界之大,书可以让你放眼人生。

      《开国上将》这本书让我走进四九年之前,那时的艰难与困苦,让我看到了老一代革命家的聪明智慧与那种为了新中国而奋不顾身,在战场上不退缩,敌人面前不畏惧,甘洒热血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种精神永远会被铭记。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生活是战士们的鲜血所构成的,我们的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家挑灯夜战,费尽心血所想出的各种战略,而这种来之不易,会让我们更加珍惜,不论经历百年千载。

      童年是一杆记录快乐的笔,《笑猫日记》样我走进了我自己的内心世界,让我懂得了童年的含义:童年是一种单纯,是一种纯洁的心灵,童年是一个小小的人生,是一种幼稚,是一幅彩色,绚烂的画作,同时也是一种回忆。杨红樱在笑猫的角度上进行了描写,把自己的感受倾注到各种动物身上,把自己当笑猫,来看孩子,这样更为生动。

      《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讨厌上流生活,喜欢平凡生活的人,他认为只有亲近大自然的人,才能找回人应有的本性。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美好的,而这种美好起源于大自然。

      《上下五千年》讲述了中国的历史与文化,记载了中国的进程于宏伟的建筑,炎黄子孙的后代。

      《老人与海》反映了一位老人最平凡的捕鱼生活,那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与简朴的生活。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它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人生,社会,战争与和平。书体现着一个人的心情、理解,书让你走进另一个人的人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体会作者的心情,让人与人走得更近,让生活变得更和谐。

      书香校园教师读书征文2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闲暇之余,独坐山间,备小酒一盏,捧起一本经典著作,细细品味当中人情世故、真理规律,着实算得上是人间顶级享受!我愿意同季老先生一样,加入爱书如命的行列,品味天下第一好事。我爱读书,此“书”没有泛指,就是实实在在的纸本子。想必季老先生话中的“书”也是没有泛指的吧。

      英国作家培根在《谈读书》中提到:“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即陶冶情操,给言辞增添光彩,增长才学!此为读书循序渐进之关系,顺序颠倒不得。他还提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所说道理十分显豁。然而,千万卷纸本子,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读上第二遍,有如进食,得选有营养之食物以作主食,且需合理搭配,饭后散散步,消化消化;书也要精选,更要精读,要用心去消化书上的内容教师书香校园读书征文教师书香校园读书征文。

      书本的使命就是传递智慧,将智慧拓印到白纸上,没有声音的呐喊,只有灵性的熏陶。书越来越多,智慧就越滚越大。“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可见读书之作用巨大。读书的技巧在于兴致来临之时,废寝忘食地去阅读,在书中,在白纸黑字上,去品味人生与自然,任意一种境界都可以从中领悟!

      我很知道,我无法像一些大作家那样去谈读书,读书不算是多,也谈不上精,可我总想表达对读书的爱慕之情,以表对书的感激之情,在我的读书岁月里,我学到了许多的无法言喻的知识。

      我最喜欢建筑一座大图书馆。因为只有分享才能拥有。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出现,学无止境,对于真理的探索是没有终点的,我很同意这种观点!读书,也要孜孜以求,不断求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前进,读书自然就是终生以之了!

      我有过一段日子,见不着书就睡不着觉,也许听上去有些夸张,但确有其事。即使不认真去看,就随便翻翻,也能安了我心,而后才能欣然入睡,也许这是习惯,也许又是我的对书偏爱的细胞在作祟。

      读书,宜广泛,更宜专注,略读万部诗,不如深度一部《国风》,又或其他价值颇高的诗。读书不分年龄段,只要是健康的书,有意向有兴趣,就大可捧起一本如嚼甘蔗似的忘情阅读。读书,最好是不带功利目的的,每有所需,便可读书。

      此外,读书最能使人坚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从小就听说,后来读书渐多,果觉如此!素来,读书也被视为修身养性的必经之途。读书为何会有如此高的位置,我想只有读书人自己知道。

      读书,还少不了读书笔记,我经常整理我的读书笔记,那是幸福、骄傲的事,就像整理脑中的智慧,会使我更明晰前方的路教师书香校园读书征文作读书不忘摘要,这是读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许多见解与感悟也都是在这个环节形成的。作品中,无不携带着作者充满成的人生经验,要求读书者每有独到之见、诛心之论,便需起笔记之,在此同时,也掺杂自己的思想进去,这就更明显地突出了读书的作用。

      谈到此,还要讲讲身边关于读书的实际情况,对于读书,我们不少教师要么不读,要么仅仅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大多也是为了某种目的去读书。当然,这已经不错了,对于整日忙于教务的一线教师来说,静心读书确实有许多困难;殊不知,当读书顺畅之时,与书之境界接轨之际,则会感觉到与书打交道其乐无穷,欢愉过后,一切困难便不再是困难了,它甚至可以激发教师在教学上的灵感,升级教师的思维模式,让生活左右逢源,解决教学事宜,自然就得心应手了。有时教师不知道自己教书之目的,一片杂乱迷茫,这不仅毁了自身的前程,还有可能毁了几十个家庭,读书则可以明确我们的目标,给我们力量,帮我们指明方向。无可非议,教育能走到今朝,还主要得益于阅读!

      书香校园教师读书征文3

      从小学开始,我就酷爱散文,任何事物在我的脑海中都会有着缕缕的思绪。近期,我细细地品读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文章,感觉写得真是好。

      今天也下起了雨,看雨,我也收获了一些平时无法领悟到的东西。

      你看那雨,淅淅沥沥地下,不曾间断。这一条银丝带刚刚落下,下一条已经战战兢兢地跑了下来,唯恐这好不容易的相连突然消逝,自己便迷迷茫茫地失去了方向。追连得这样紧,一场大雨会不会是一个雨家族的迁徙?上亿个成员,浩浩荡荡地朝一个城市进军,从不知道有多高的澄澈之空毅然落下,经过冷风的洗礼,完成自己的旅行——以生命的代价。从天空到地面需要多长时间?给我距离和速度,做一个雨丝不受外力吸引的大胆假设,避免了繁杂的计算,我就能给你一个答案。也许这有些多余,但在这段时间中,我们还能看到什么呢?就是一个生命从诞生到消亡的过程。

      突然发现,雨丝跟人好相像;一样纯洁无暇地来到这个世上,赤裸裸,什么都不带,灵魂是无知的,美好的,慢慢张开眼睛,看世界。我们先看到的是繁杂的极致之美,五颜六色的世界,有花,有草,有你,有我,然而,却看不见花下的刺。

      雨呢?它们先看到的是荒芜的顶点之美,干干净净的天空,有各种各样的蓝,明澈的,净朗的,深沉的。不过,好像它们比我们幸运一些,因为天空的背后没有丑恶,原来,它们看见的才是真正美好的世界。

      然而,雨点下落,我们向上;它们的生命是自由落体,我们的生命是缓慢生长。在我们的世界中,每一秒都有生和死,我将之想象为一个丑恶的解脱和一个美丽的出现。美和丑是并蒂花,双胞胎,连生姐妹。没有丑,就认不出什么是美,连这样极端的两个事物都这样平等的出现,我们怎么还能奢求没有肮脏的世界的存在呢?

      生物界中,人是最高级的动物、智慧的种群。然而,从生命的层面上讲,每样事物都应该是平等的'。比如一棵树、一朵花、一根雨丝,它们和我们一样,都是生而平等的。你说你比它们聪明?没用,这又没让你造母舰;你说你比它们漂亮?哈哈,这没有办法比较,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你不如它们漂亮。所有的虚荣与优越就在这里毫无用处;所以,我坚持认为信仰是存在的,它存在于我们的思想深处。信仰的存在,会让我们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另眼相看。或许是明白了这一点,雨才会以自己的牺牲为代价。

      雨的出现使空气净化,使植物们可以汲取必需的营养,使诗人们可以尽情的思考。站在窗前,眼前的景色很朦胧,原不那么好看的事物,也变得漂亮了;而一直美丽的事物,更是增添了一丝诗意。

      书香校园教师读书征文4

      书香满校园,梦想伴书香。氤氲在浓郁的书卷气息中,饱读诗书,领悟六般精髓;博览万卷,神游三味书屋。书香弥漫,儒雅从容。

      在互联网迅速更新发展的今天,人们几乎很难驻足稍作休息,更难静处一隅,凝思品阅书籍。这种浮躁难免会影响到我们。而阅读可以让我们息心养性,营造良好的学习充实氛围。在阅读中,我们于喧闹和躁动中渐入宁静,学会明辨是非,彬彬有礼。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是的,阅读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长才,可以开拓人的眼界,感悟灵魂深处的精神所在。在阅读名人作品是,就如与他们面对面的交谈。我们虚心聆听着古今圣贤的教诲,尽情领略文人骚客的俊逸风采。这种境界,在网络发达的现今,是电脑阅读所不能代替的。

      创建书香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文化萦绕的环境,去探索知识的无穷世界,汲取生命的养分,徜徉在文字的阳光雨露中。诗意的语言和优美的语句带来爱的感受和美的熏陶,当你融入其中怎还将会去管那喧喧闹闹呢?当走过学校图书馆就能看到那句永远伴随我们学习成长的标语:“为中华崛起二读书!”这是一种豪言壮语,但实践在我们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多读一本书,感悟周围的一草一木,都是充满生机的精魂在舞动。

      有些人会认为建设书香校园,会是学校氛围显得太过沉重和压抑。其实,书香校园只其次,我们从中真正得到的,应该是怎样静下心细细品读一本书,而不是被书香校园的外表所吓到,只会一味地认为书本太过枯燥,而逃避这种可以怡情的学习方式。把阅读作为享受而不是受罪才会感受到阅读的真正魅力所在。

      当然学校可以读举办一些校园读书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们体验阅读的快乐与喜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文化宿舍,以宿舍为单位,互相交流和激励对方多读书,读好书,充实宿舍文化氛围。可以在宿舍一角贴上文化标语,例如“书香与梦想起飞,读书与人生相伴,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逸校园,用书籍开启智慧,让智慧点亮人生!”在浓郁的氛围中逐渐培养阅读习惯。

      “书香文化,它是一口掏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我们这些充满活力的钻井人,就应该拿出十二分的魄力,探索知识的源头,掘出智慧的甘甜。

      书香校园教师读书征文5

      还记得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爱读书,却没敢说的那么有气魄;又记起古人“金榜题名”的荣耀,我爱读书,却没敢想的那么远大;只是为了耳边常回响的话语:“儿啊!好好读书,学会了做人才会有出息啊!”

      从小,母亲就要求我好好读书。《三字经》是我的第一个伙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里面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可那三字一组的小短句却够我受用一生。

      百善孝为先,鸦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木兰诗》中的花木兰,为了年迈的老父,不惜掩饰自己的女儿身,替余从军。今日的我们虽不能做的这般壮烈,也应在北风凛凛的寒冬为自己的父母端上一回洗脚水吧!也应在炎炎夏日为自己的父母捧一杯凉开水吧!

      渐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读书视野越来越广。我迷上了书中那刀光血影的古代,为那些为国捐躯的忠义之士所折服。想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骨气,诵着屈原“惟草木之零落兮,读着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秋景,我感慨万千。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虽不能为国杀敌,虽不能感天动地,却可以在内心深入呼吁我要为祖国的明天更努力的读书。书赋予我最神圣的使命——爱与责任。

      当我开始懂得怎么去爱一个人时,我就不可自拔的爱上《巴黎圣母院》中的那个丑陋的敲钟人,为还滴水之恩,甘愿为美丽的吉普赛女郎南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爱的定义就是奉献给予。

      十六七岁是一个多梦的年龄,我在书的海洋中幻想着自己的未来。池田大作说:“没有思想的人生就像没有舵的船。”人就应该追求自己的梦,因为梦想会在你的成功的道路上加油呐喊。简爱曾经说过:“虽然我不美,又贫穷,但我们是平等的,就像我们死后都会经由墓地,平等的跪在上帝面前一样。”

      书香校园教师读书征文6

      我们攀枝花市实验学校不但有花,有草,有树,而且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哩!

      走进学校的电动大门,左边就是一颗黄桷树,阳光透过它那密密的枝丫,撒下星星零零细碎的日影。一叶的树枝那么茂盛,几篇树叶悠悠然的独自飘落下来,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我们接着往前走,那是一座红色的名字叫翔的雕塑,那的喻意是:希望我们能够在蓝蓝的天空像鸟儿医院展翅高飞,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翔四周的灌木丛中,有刚探出头来的嫩芽,有对大千世界已经不那么新奇的绿叶。绿叶点缀着嫩芽,显得分外精神。

      绕过大榕树往前走,经过六艺馆就到了中学操场,那旗杆在太阳下闪闪发光,旗杆上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黄星的点缀下,红旗如血一般,在红旗的映照下黄星也更加艳丽了。

      走下楼梯,就来到了小学操场。看哪,这里多么热闹,同学们有的打篮球,有的跳绳,有的玩三个字操场旁的大树也倾斜着树杆,仿佛想和他们一起玩乐。天空中一只麻雀掠过。少顷间,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几只鸽子留恋徘徊在操场的上空,斜眼看着操场上的影像。

      看!这就是我们的校园,一个充满快乐的学校。我们在这里学习生活。

      书香校园教师读书征文7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那么梦想是什么?她就像美丽的童话,一个神秘的童话。

      在丑小鸭眼里,梦想就是变成一只白天鹅,是美好的憧憬;在灰姑娘眼里,梦想就是那双闪耀的舞鞋,是坚强的信念;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眼里,梦想就是香喷喷的烤鹅,是幸福的希望、如果说信念是萌发的嫩芽,那么梦想就是一缕阳光,给予它们希望和不断奋发的精神。梦想是我们“隐形的翅膀”,带我们飞向更广阔的天空,自由驰骋。她是生命的最高价值,是人性的最高荣誉,她讽刺了平庸,赞颂了杰出,也指引我们步步向前,走向伟大。

      我们都知道,梦想是粒种子,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将它灌溉成绚丽的成功的花。我们只有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地走,劈荆斩棘。成功的道路不乏泥泞,我们跌倒过,几次想放弃,但往前看,在路的尽头,有最美好的人和物,透出希望的曙光。青春不会回头,梦想不会回头。只要心还在,梦就在。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在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的梦里回响。当我们从那段饱受欺侮的华夏历史旁擦肩而过;当我们看着那鲜红如血的五星红旗在曙光中冉冉升起;我们是中国人,我们骨肉中有一份无法磨灭的民族魂!我们的梦随着体内血液的沸腾而燃烧起来,像熊熊烈火,怎么也无法熄灭。是的,我们有强国之梦,我们有中国梦!何谓“中国梦”?她是一个追求目标,是我们中国人民共

      同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依旧知道,这条路同样满是泥泞,但我们会带着那份倔强,带着那团烈火,带着那份骨子里的骄傲,想着梦的光点,永永远远走下去!

      书香校园教师读书征文8

      午后,坐在静谧的书房内,品着一杯清茶,等待一缕午后的阳光从窗外射进,照在书本上,暖暖的书香,惬意地读着一本书……

      书,像诗苑里的奇葩,让身处逆境的我们领悟,奋进;书,似淡蓝的风铃,让天真的我们聆听她的低吟浅唱;书,又宛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闲暇之余的我们仔细的欣赏她的独特;书,又好似……

      回眸中华五千年有多少文人对书籍情有独钟,然而对于读书,他们有多么的热情,还记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吗?这一伟大的高呼,震撼了多少人。又记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无论是从民族进步还是人人发展的角度来说,都应当提倡读书。

      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错,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踩着书——这个阶梯一步一步的走到最后。

      我也读过很多类型的书,我曾经跟随《海蒂》里一起漫步在阿尔卑斯山的草地上;听《海的女儿》们讲她们有趣的故事;我会跟着鲁迅一起站在山顶上《呐喊》,喊出民国时期人们的不如意;我还会……

      《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恐怕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了。从《战争与和平》中,我们不仅可以学到有关俄国的历史,而且还可以学到哲学,军事等许多知识。正是这一系列的综合,才使它永垂不朽,成为文学史上一部闪闪发亮的启明星。我想,托尔斯泰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写当时欧洲整天烽火交击、战场上英勇奋战的英雄,而是以硝烟滚滚为背景,歌颂了整个俄国人同仇敌忾的伟大精神。同时也揭露了当时沙皇俄国的黑暗。

      他用最精炼的文字,穿梭在“战争”与“和平”之间,井然有序、分毫不乱。他从烽火连篇的战场到高雅端庄的舞会、酒席,每一个细节都丝毫没有马虎,用最简练的语句来描绘出最生动的心理变化。是我们这些迷恋他的读者,沉浸在这个情景中。

      100百多年前,那时的少年少女,才不会顾及自己与别人的与众不同,一心只想着怎么去为国家和民族赢得尊严。现在十三四岁的我们,恐怕得有60%的人,头发各种各样,耳朵上满是洞……那要是在当时,肯定没有一个像我们这样的“不良少年”。现在的我们,每天都泡在“蜜罐”里生活,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勇敢、自信与伟大”。如果困难会使一个人成长,那我宁愿盼望战争。这么一篇励志小说,在我的生命里延续、扩散,我走过了欢乐,走过了风雨。

      我感到了成长的责任,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事。对它,我有太多太多的感想,太多太多的话语。“书”,这么一个独特的名字,在它的的世界中,竟蕴藏着如此之多的知识。我感谢书,我爱书,爱那一缕清幽的书香,爱它的渊博,爱它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像一盏明灯引领自己时时清醒、保持冷静。

      我需要书,因为它可以让我消遣时光,也可以将知识的雨露撒向我的心田,更可以陶冶情操。看书犹如和作家进行一次深切的交谈,犹如与伟人进行一场你我的对话。接受古今中外伟人的熏陶,让你变得高雅、谈吐不凡。看书更是灵魂的洗礼,让你我的灵魂变得更充实,洗净思维的垃圾,从而成为一个感情丰富、行为正直的人。

    ;

    关于特级教师家园的问题,通过《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书香校园教师读书征文》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特级教师家园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特级教师家园(2)

    相关阅读

    • 给教师造一间书房,为教育燃一缕书香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特级教师家园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给教师造一间书房,为教育燃一缕书香和一缕书香伴我行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