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学好解直角三角形,让中考轻轻松松多拿10分

学好解直角三角形,让中考轻轻松松多拿10分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学好解直角三角形,让中考轻轻松松多拿10分和如何在中考前提高成绩一下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学好解直角三角形,让中考轻轻松松多拿10分
  • 如何在中考前提高成绩一下
  • 如何在中考最后一个月快速提高成绩
  • 怎样提高中考成绩
  • 一、学好解直角三角形,让中考轻轻松松多拿10分

    直角三角形是初中几何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可以说是每年中考数学必考几何热点之一。其中,解直角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最经典应用内容,如测高、测距、航海、堤坝的横截面等实际问题,一直备受中考数学命题老师的青睐。

    在一些文章里,本人经常强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中考数学的重点考查对象。正因为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能很好解决实际问题,其就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需要除直角之外的两个元素,且至少有一个元素是边。

    直角三角形最常见的两个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可表示如下:∠A+∠B=90°

    2、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中考数学,解直角三角形,典型例题分析1:

    2016年2月1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5颗新一代北斗星送入预定轨道,如图,火箭从地面L处发射,当火箭达到A点时,从位于地面R处雷达站测得AR的距离是6km,仰角为42.4°;1秒后火箭到达B点,此时测得仰角为45.5°

    (1)求发射台与雷达站之间的距离LR;

    (2)求这枚火箭从A到B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01)?

    (参考数据:son42.4°≈0.67,cos42.4°≈0.74,tan42.4°≈0.905,sin45.5°≈0.71,cos45.5°≈0.70,

    tan45.5°≈1.02 )

    解:(1)在Rt△ALR中,AR=6km,∠ARL=42.4°,

    由cos∠ARL=RL/AR,得LR=AR•cos∠ARL=6×cos42.4°≈4.44(km).

    答:发射台与雷达站之间的距离LR为4.44km;

    (2)在Rt△BLR中,LR=4.44km,∠BRL=45.5°,

    由tan∠BRL=BL/LR,

    得BL=LR•tan∠BRL=4.44×tan45.5°≈4.44×1.02=4.5288(km),

    又∵sin∠ARL=AL/AR,得AL=ARsin∠ARL=6×sin42.4°≈4.02(km),

    ∴AB=BL﹣AL=4.5288﹣4.02=0.5088≈0.51(km).

    答:这枚火箭从A到B的平均速度大约是0.51km/s.

    考点分析:

    勾股定理的应用.

    题干分析:

    (1)根据题意直接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LR=AR•cos∠ARL求出答案即可;

    (2)根据题意直接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BL=LR•tan∠BRL,再利用AL=ARsin∠ARL,求出AB的值,进而得出答案。

    解题反思:

    此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正确选择锐角三角函数关系是解题关键。

    中考数学,解直角三角形,典型例题分析2:

    小华为了测量楼房AB的高度,他从楼底的B处沿着斜坡向上行走20m,到达坡顶D处.已知斜坡的坡角为15°.(以下计算结果精确到0.1m)

    (1)求小华此时与地面的垂直距离CD的值;

    (2)小华的身高ED是1.6m,他站在坡顶看楼顶A处的仰角为45°,求楼房AB的高度.

    解:(1)在Rt△BCD中,∠CBD=15°,BD=20,

    ∴CD=BD•sin15°,

    ∴CD=5.2(m).

    答:小华与地面的垂直距离CD的值是5.2m;

    (2)在Rt△AFE中,

    ∵∠AEF=45°,

    ∴AF=EF=BC,

    由(1)知,BC=BD•cos15°≈19.3(m),

    ∴AB=AF+DE+CD=19.3+1.6+5.2=26.1(m).

    答:楼房AB的高度是26.1m.

    考点分析: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

    题干分析:

    (1)利用在Rt△BCD中,∠CBD=15°,BD=20,得出CD=BD•sin15°求得答案即可;

    (2)由图可知:AB=AF+DE+CD,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求得AF得出答案即可。

    解题反思: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目中涉及到了仰俯角和坡度角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

    我们把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的锐角三角函数。

    熟记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在△ABC中,∠C=90°

    ①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为sinA,

    即sinA=∠A的对边/斜边=a/c.

    ②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为cosA,

    即cosA=∠A的对边/斜边=b/c.

    ③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为tanA,

    即tanA=∠A的对边/∠A的邻边=a/b.

    ④锐角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的余切,记为cotA,

    即cotA=∠A的邻边/∠A的对边=b/a.

    认真掌握好以下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1、互余关系

    sinA=cos(90°—A),cosA=sin(90°—A)

    tanA=cot(90°—A),cotA=tan(90°—A)

    2、平方关系

    sin2A+cos2A=1

    3、倒数关系

    tanA·tan(90°—A)=1

    4、弦切关系

    tanA=sinA/cosA

    中考数学,解直角三角形,典型例题分析3:

    如图所示,小明家小区空地上有两颗笔直的树CD、EF.一天,他在A处测得树顶D的仰角∠DAC=30°,在B处测得树顶F的仰角∠FBE=45°,线段BF恰好经过树顶D.已知A、B两处的距离为2米,两棵树之间的距离CE=3米,A、B、C、E四点在一条直线上,求树EF的高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分析: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应用题.

    题干分析:

    设CD=xm,先在Rt△BCD中,由于∠DBC=45°,则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BC=CD=x,再在Rt△DAC中,利用正切定义得到关于x的关系式,解得x的值,即BC=CD,然后在Rt△FBE中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FE=BE=BC+CE≈5.7.

    解题反思: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仰角是向上看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俯角是向下看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解决此类问题要了解角之间的关系,找到与已知和未知相关联的直角三角形,当图形中没有直角三角形时,要通过作高或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另当问题以一个实际问题的形式给出时,要善于读懂题意,把实际问题划归为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问题加以解决。

    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我们首先要学会从实际问题中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一些“特殊”知识点大家一定要认真记住,如仰角、俯角、坡度等。

    1、仰角: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

    2、俯角: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

    3、坡度:坡面的铅锤高度(h)和水平长度(l)的比叫做坡度(坡比),记作i,即i=h/l。

    记住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根据这个表格,我们发现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

    1、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2、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3、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4、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根据近几年的中考数学真题,我们可以看出每年全国很多地方的中考数学试卷都有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的有关题目,而且都是关于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的解答题,所占分值为8分到10分之间,希望大家认真对待,全部拿到这一块分数。

    一、如何在中考前提高成绩一下

    考前心态很重要,调整好心态有时候让你超水平发挥,zhongxiaoxuejiaoyuwang看一些考试技巧吧~~

    语文

      删繁就简“温故”才能“知新”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祝晴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立足于长期的积累和实践,但中考前夕的科学指导对考生答题的积极意义也不容忽视。教师应该删繁就简,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在“知新”的基础上实现更完整更深入的理解与感悟。

      具体来说,对于背诵题,短期高频记忆并配合大量的习题,一般情况下都是行之有效的。而阅读题在整套试卷中约占60分,分量很重,这时再做大量练习会适得其反,只有先正确把握相应的解题思路,再用练习题配合去理解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养成好的答题习惯,才能确保准确性。因此,教师可精选各类文体中有代表性的文章,精讲答题方法和思路,让学生复习巩固,应该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作为重头戏的作文,也可以结合一两篇范文,再次梳理写作的一些技巧。

      总之,冲刺阶段,卸下沉重的包袱,删繁就简,直击目标,相信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英语

      正确应试方法是通向优异成绩的桥梁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杨萍

      应试技巧方面:第一、认真审查题目;第二、对题目的应答要准确;第三、对题目的书写要清晰,提高书写能力,这个能力不仅是写字快,还要写得规范,写得符合要求。

      解题策略方面:一、听力上的策略,抓紧时间看题目,一定要把问题听清楚,因为很可能几个选项在对话中都会出现。二、单项策略,抓关键词,找到每个题的考点。掌握基本句型和惯用法固然重要,但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应从试题的具体语境出发,仔细分析基本成分和结构。三、阅读方面的策略,多读课外读物。加强词汇的积累和阅读技巧的指导。四、完型填空部分。做完型填空分四步,审题,做题,补题,查题。总之完型填空将理解能力作为首位。

      同学们在答题过程中,要整体把握答题时间,尽可能留有余地。答卷完毕,应认真地复查,一是查姓名、考号等是否填写好;二是查有疑惑之处,把握性不大的题,重新思考,进一步验证答案;三是查有无遗漏题目及大小写、词形变化、语法等方面的错误。特别是机读卡的检查很重要。

      数学

      每天10分钟10道选择题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李佳

      第一,每天保持小题目训练。每天尽量抽出10分钟来完成4道填空与10道选择题。不仅要保证在10分钟以内完成,还要保证高的正确率。

      第二,每天至少做1道几何论证题和1道应用题。由于这两类题目考验的都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对于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日都不可懈怠的。

      第三,根据自己的特点,掌握最后2题。按照中考数学难易度8:1:1的分配,最后2题是中、难程度。

      学生们可以把数套模拟卷中最后的两大题抽出来做成题集,然后逐一演练。

      第四,建议同学们在平时摘录自己常出错的题目,制成自己的“错题本”,每天都看一看。

      第五,最后的阶段是梳理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做再多的题也不会有多大收效,而是应该再熟悉一下公式、定理、方程。

      在应试技巧方面,基础题较多,要增强信心,尽量做到基础分一分不丢;数学解题中的通性通法,如换

      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图像法、因式分解法、估算法等,要熟练掌握;重点复习函数(特别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方程、四边形、平移与旋转、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中的垂径定理、圆的切线的判定与性质;中考数学的评分是按步骤、按知识点给分。

      因此,同学们在答题时,要会多少,答多少,哪怕是一条辅助线,一个符号,一小段文字,都可写上,没有把握也要敢于写,千万不要将不能完全做出或答案算不出的题放弃不做。

      化学

      关注错题,让复习有的放矢

      川师大附中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组高级教师、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夏海军、邓国银、刘薇

      中考命题思路已经非常成熟,题型和试卷结构都比较固定,题目都会“稳中求变、稳中求新”,顺应了化学教学改革的潮流。因此只要每个同学都把平时学到的知识在考场中正常地发挥出来,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联系实际,关注热点。试题中都会出现以日常生活、生活实际、科技发展的前沿、人类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社会热点为背景材料,这类题目往往“起点高,但落点低”,最后都会用我们所学的基础知识来解决。比如今年广西龙江的镉污染事件、毒胶囊事件等。

      通读教材,清除盲点。在考前的最后一周时间里,可以通读一遍教材,关注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家庭小实验、课本注解、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和解释(包括各类插图、生活以及科技发展的实例等)。也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关注错题,让复习有的放矢。同学们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看错题本中收集的错题,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加强规范答题的训练,减少过失性失分。

      物理

      选择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

      川师大附中外国语学校初三物理组高级教师、物理教研组组长王小丽、祝家芳

      1、着眼效益,抓好复习时间管理。强化学生做题的时间意识和正确率,突出效益优先,确定薄弱与重点知识,合理安排时间,不在难题上打持久战。

      2、突出效率,突出习题训练的计划性。一是对复习中涉及到的易错、易混淆知识点,要及时查漏补缺,避免“走马观花”和不深不透,防止因帮扶不到位而出现“练得越多,错得越多,耗时越多,负担越重”。选择练习卷要针对学生薄

      弱点进行针对性训练。二是可以开展一些限时训练,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三是选择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通过训练发现问题,及时弥补不足,不要盲目大题量训练。

      3、夯实基础,抓好复习资料管理。中考后期应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决不能舍本逐末;严格筛选复习资料,决不能滥用。精选的试题,择其“精”者而用之,做到“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切实提高资料的使用效果。

      4、讲求实效,加强应考技巧指导。做题要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力争通过扎实的基本功拿到应拿的分数,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能少,能得的分一分不能丢”。避免解题中“五种错误”。即“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

      审题要慢,做题要快。读题不能匆匆而过,应该字字落实,注意不能多字、漏字。

      助考小贴士

      考前,多带孩子散散心

      心神不定或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如看书走神;回答问题不能判定,缺乏逻辑性;记忆力减退……据调查显示,随着中考进入倒计时,越来越多的同学出现考前焦虑症,他们缺乏自信心,焦虑不安……这样,将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

      有多年小学毕业班教学经验的成都南山学校老师告诉记者,学生对考试性质、考试利害关系的预测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评价不当,易导致考试焦虑。有的同学觉得考不上重点前途就一片黑暗;有的同学觉得对不起父母含辛茹苦的哺育;有的学生对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评价过低,担心考试失误和发挥失常……种种情况表明,学生不能正确认知自身和自身的学习情况很容易引发考试焦虑症。

      学生很难在这种压力和紧张氛围下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情况,南山学校老师提醒家长,家长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扮演指导者、引领者、合作者及心理辅导者角色,帮助学生顺利跨越中考关。

      良好的考前心态,是中考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保证。家长首先要对孩子进行肯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多与孩子谈心,带孩子散心,帮助学生形成正向的积极情绪;要按学生的目前状况定出合理的期望值,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教学,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其基本出发点应是引导他们按实际水平,正常发挥。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二、如何在中考最后一个月快速提高成绩

    必须一:读透教材,落实基础知识
      中考试题有80%以上的题目来自课本,优等生中考失分的往往不是难题,而是基础题,中差生丢基础分更是比比皆是。有的同学拿起课本不知怎样读。我认为:阅读物理书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叫“通读”,所谓通读就是一字不差地将书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认真阅读一遍,不丢不落,将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在通读中加深理解。例如在读书时,复习到概念和规律时,就要给自己提出四个问题:(1)这个概念规律怎么来的;(2)这个概念规律在讲什么事;(3)这个概念、规律有什么应用,(4)这个概念规律与其他概念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
      以密度为例:密度概念来自于自然现象,即“同体不同质,同质不同体”。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等,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不同,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学完密度,具体应用有鉴别物质;多种方法判断物体是否空心,特殊方法测量物体的体积、质量、密度等;密度与重力、压强,浮力概念之间,能有机的联系起来。
      第二步:精读,将公式、概念、定义、规律、重要实验,特别是课文中的想想议议、科学世界,很容易与社会生活联系出题。
      必须二:抓住网络建立,形成知识体系,联系生活实际
      中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查,能力考查主要是考查你对知识的理解,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做到举一反三,触 类旁通,要求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由点到线,由线成网,要搞清楚各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因此在复习中要打破章节内容,建立知识网络。物理是能力要求最突出的学科,中考说明中明确指出要考查学生的四个能力。其中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些改革新题将不断涌现,如“创新题”、“探究题”、“实验设计题”、“图象题”、“物理情景题”、“开放性试题”。
      必须三:掌握应试技巧,发挥最佳水平
      心态平和进考场,打破程序来解题,先易后难抢时间,基础不丢认真解,面对难题找思路,全面检查保成功,考试本身是有规律的,它本身就是一门学问,保持良好心态,做好心理调整,至关重要,父母的期望、个人的命运成败在此一举,不紧张是不容易的,所以建议同学们:放下包袱,丢掉患得患失的思想,心态平和进考场。

    三、怎样提高中考成绩

    一、复习方式
    分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为基础知识的单元、章节复习。通过第一轮的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我们从双基入手,紧扣中考知识点来组织单元过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实行严格的单元过关,对C层和B层的部分学生实行勤查、多问、多反复的方式巩固基础知识,在知识灵活化的基础上,还注重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轮复习打破章节界限实行大单元、小综合、专题式复习。第二轮复习绝不是第一轮复习的压缩,而是一个知识点综合、巩固、完善、提高的过程。复习的主要任务及目标是:完成各部分知识的条理、归纳、糅合,使各部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力求实现基础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网络化,网络知识题型化,题型设计生活化。在这一轮复习中,要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学生的综合训练为主体,减少重复,突出重点。在数学的应用方面,注意数学知识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穿插专题复习(如图表信息专题、经济决策专题、开放性问题、方案设计型问题、探索性问题等),向学生渗透题型生活化的意识,以此提高学生对阅读理解题的理解能力。
    第三轮复习是知识、能力深化巩固的阶段,复习资料的组织以中考题及模拟题为主,回扣教材,查缺补漏,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要教给学生一些必备的应试技巧和方法,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信从容地面对中考。由于考前的学习较为紧张,往往有部分学生易焦虑、浮躁,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在此阶段还应注意对学生的心态及时作出调整,使他们能以最佳的心态参加中考。
    中考数学复习黄金方案

    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初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在短短的时间内,
    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每位初三学生所关心的。为此,我谈
    一些自己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 、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初中数学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两方面。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知识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
    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
    中的例题式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复习时应以课
    本为主。

    例如辽宁省2004年中考第17题:AB是圆O的弦,P是圆O的弦AB上的
    一点,AB 10cm,AP 4cm,OP 5cm,则圆O的半径为()
    cm。

    本题是初三几何课本的原题。这样的题还很多,它告诉我们学好
    课本的重要性。在复习时必须深钻教材,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使之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尤其课后的读一读,想一想,有些中考题
    就在此基础上延伸、拓展。一味地搞题海战术,整天埋头做大量练习
    题,其效果并不佳,所以在做题中应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做
    到举一反三。

    2、夯实基础,学会思考。中考有近70分为基础题,若把中档题和
    较难题中的基础分计入,占的比值会更大。所以在应用基础知识时应
    做到熟练、正确、迅速。上课不能只听老师讲,要敢于质疑,积极思
    考方法和策略,应通过老师的教,自己“悟”出来,自己“学”出来,
    尤其在解决新情景问题的过程中,应感悟出如何正确思考。

    3、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学习。基础知识既是初中所涉及
    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掌握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做到理
    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知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中考涉及的动点
    问题,既是方程、不等式与函数问题的结合,同时也常涉及到几何中
    的相似三角形、比例推导等等。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重视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
    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等操作性较强的方法。

    二、综合运用知识,提高自身各种能力

    初中数学基本能力有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以及体
    现数学与生产、生活相关学科相联系的能力等等。

    1、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要求同学们必须做到能把
    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触类旁通。目前阶
    段应根据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复习,查漏补缺做好知识归纳、解题
    方法的归纳。

    纵观中考中对能力的考查,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一是考查运算
    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纯数学问题的能力;二是
    强调阅读能力、创新探索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平时做题时应做到:
    1)深刻理解知识本质,平时加强自己审题能力的锻炼,才能做到变更
    命题的表达形式后不慌不忙,得心应手。2)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与变
    通思维方式。注重自己思维的广阔性,对于同一题目,寻找不同的方
    法,做到一题多解,这样才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思路,优化解
    题方法。3)变换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大小后能找到图形之间的联
    系,知道哪些量没变、哪些量已改变。例如:折叠问题中折叠前后图
    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多年来,初中数学的“方
    程”、“函数”、“直线型”一直是中考重点内容。“方程思想”、
    “函数思想”贯穿于试卷始终。另外,“开放题”、“探索题”、
    “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也是近几年中
    考的热点题型,这些中考题大部分来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
    同,但题型新颖,背景复杂,文字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应重视这方
    面的学习和训练,以便熟悉、适应这类题型。如何做好中考数学复习

    首先,作为考生必须了解中考方面的有关政策,避免复习走弯路、走错路。考生要认真研读《中考考试说明》,领会、看清考试范围,重点研究样题的参考答案中的评分标准,对于每一个给分点要牢记于心,避免解题中出现“跳步”现象。

    第二,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中考毕竟不是高考,它的主要职能是了解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历程,评价学生的基本数学水平,其次才是作为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纵观近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其试卷的难度分布大多控制在4:5:1或5:4:1(容易题:中等题:难题)。所以,考生大可不必因为不会解部分数学题而怀疑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水平,甚至可以这样说,只要在这学期的复习阶段奋发努力,中考也不会走大样。

    第三,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一般来说,中考复习可安排三轮复习。第一轮,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按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可以把二十一章内容归纳成八个单元:①数与式{实数,整式,分式,二次根式}②方程(组)与不等式(组){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简单二元二次方程(组)}③函数与统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统计}④三角形⑤四边形⑥相似形⑦解直角三角形⑧圆。中考试题中属于学生平时学习常见的“双基”类型题约占60%还多,要在这部分试题上保证得分,就必须结合教材,系统复习,对必须掌握的内容要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在此我建议各位考生首先一定要配合你的老师进行复习,切忌走马观花,好高骛远,不要另行一套;其次,复习应配备适量的练习,习题的难度要加以控制,以中、低档为主,另外,对于你觉得较难的题,或者易错的题,应养成做标记的好习惯,以便在第二阶段进行再回头复习。注意:套题训练不易过早,参考资料应以单元为主,本阶段复习宜细不宜粗。

    第二轮,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近年来各地中考涌现出了大量的形式活跃、趣味有益、启迪智慧的好题目,各位考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热点题型认真复习,专项突破。热点题型一般有:阅读理解型、开放探究型、实际应用型、几何代数综合型、研究性学习型等。注意:你应该有一本各省市中考试题汇编资料,要知道外地考题中出现的精彩题型,往往就是本地命题的借鉴。

    第三轮,锁定目标,备战中考,进行模拟训练。经过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复习,学习的基础知识已基本过关,大约到五月中、下旬就应该是第三轮的模拟训练,其目的就是查漏补缺和调整考试心理,便于以最佳状态进入考场,建议考生在做好学校正常的模拟训练之余,最好使用各地中考试卷,设定标准时间,进行自我模拟测验。注意:自己评分应按评分标准进行,且不可只看答案,不看给分点。
    初中数学总复习大致经过三轮,在第一轮复习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复习无计划,效率低,体现在重点不准,详略不当,难度偏低,对大纲和教材的上下限把握不准。
    2.复习不扎实,漏洞多,体现在1)高档题,难度太大,扔掉了大块的基础知识。2)复习速度过快,对学生心中无数,做了夹生饭,返工来不及,不返工漏洞百出。3)要求过松,对学生有要求无落实,大量的复习资料,只布置不批改;无作业。
    3.解题不少,能力不高,表现在:1)以题论题,不是以题论法,满足于解题后对一下答案,忽视解题规律的总结。2)题目无序,没有循序渐进。3)题目重复过多,造成时间精力浪费。
    在第二轮复习中,应防止出现如下问题:
    1.防止把第一轮复习机械重复
    2.防止单纯就题论题,应以题论法
    3.防止过多搞难题
    在第三轮复习中,应防止出现下列问题:
    1.过多做练习,以练代讲
    2.以复习资料代替教练,不备课,课堂组织松散
    3.只注重知识辅导,不进行心理训练。
    建议:
    让学生向错误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搞点讲评,自己动手建立错题档案。对于有价值的题目,让学生总结题目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题目考查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本题有哪几种解题方法,最佳解法是什么?当自己出错时,是知识上的错误还是方法上的错误,是解题过程的失误还是心理上的缺陷导致的失误。切实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问题。
    1.上物理课时一定要认真听,否则课后花两倍的力也没那么好的效果啊.
    2.多做习题,不懂的一定要立刻问啊.如果问不了的就专门用一个本子写下页数啊.接触的题型多了,考试只是一碟小菜啊.
    3.没时间复习的时候就把错题看一编,不懂的一定要弄懂啊.
    4.如果本班的老师解释题目不是很好的话就趁老师不在时问隔壁班更好的老师啊.
    5.考试时一定要保持好平静的心态,掌握好时间啊

    初三化学复习指导
    九年制义务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素质教育,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依据,又是考试的依据。
    随着中考制度的不断改革,为了更好地体现化学教学的目的,突出对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中考改革的根本出发点。
    一.近年中考化学趋势分析
    分析近年的市或区的中考命题,试题表现出四多三少:即大纲规定的重点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进行命题增多;有利于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观性、开放性命题增多;与实验考查有关的命题增多;跨学科的知识联系来解决综合性化学问题的命题增多。但对于化学知识死记硬背的命题大大 减少;偏题、怪题和繁琐的溶解度计算题也大大减少;难题和试题的总数量有所减少。
    因此,在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突出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基础性:围绕《基本要求》所规定的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使复习内容在覆盖重点概念和原理、重要物质、重要化学用语、基本实验和计算技能的同时,又要将《基本要求》要求培养的科学态度、观点、情感、方法、能力等目标渗透其中,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2) 注重化学的教育性和时代性:应多关心和阅读课外的报刊和读物,多看新闻联播、多听新闻广播,了解当前科技的新成果、新发展、社会的热点和对策,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的应用领域。以此来增强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和获取策略性的知识。
    (3) 在学习、复习的方法上要注意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并不断扩大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把自己的学习重点放在构建知识的网络体系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上,以便在解题时迅速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检索和迁移。

    二.重点、难点、热点的例析
    1.考查的重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2)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及其辨析
    (3)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辨析
    (4)化合价的推断、原子的结构
    (5)元素符号周围小数字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意义
    (6)金属活动性和溶液的酸碱性
    (7)酸、碱、盐和氧化物的概念和识别
    (8)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9)O2、H2、C、CO、CO2、H2O的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及其比较与鉴别
    (10)常见三种气体(H2、O2、CO2)的制取、收集、检验和提纯
    (11)物质的制取、除杂、干燥、转化检验、尾气的处理等综合实验
    (12)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除杂、转化、鉴别
    (13)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解度和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有关计算

    2.考查的难点
    (1) 从考点的内容上看:
    ① 多种物质间可能发生反应的判断;
    ② 物质(离子)的鉴别、提纯和除杂;
    ③ 用规律或原理解释或说明问题;
    ④ 综合实验;
    ⑤ 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解度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这类难点难在各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比较、类推、解释或计算,难在缺乏清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
    (2)从题型上看:有注重能力的讨论题、推断题、实验设计题、开放性问答题、探究性的综合题、综合计算题,以及一些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求解。

    3.考查的热点
    (1)环境与化学
    例1.上海被列为全国36个水质型缺水城市之一,并被联合国预测为21世纪洁净饮用水严重缺乏的世界六大城市之一。造成水质型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上游水源污染较严重 B、淡水资源短缺
    C、降雨量不均衡 D、取水点远离城市
    例2. 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它来源于室内装潢所用的油漆、胶合板、化纤地毯等材料。下列关于甲醛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水分子构成的
    B.甲醛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1
    C.甲醛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数比是1:2:1
    D.甲醛属于氧化物
    例3 .去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清洁空气,拒绝“二手烟”。“二手烟”中含有一种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
    A.N2 B.CO2 C.CO D.O2
    例4.下列各项措施或操作,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的是( )
    A.过量砍伐森林树木
    B.某化工厂大量使用含硫的煤作燃料
    C.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
    D.将CO还原CuO的尾气,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空气中。
    评析:以上例题体现了化学知识与我们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紧密相连的。从全球或地区环境污染的事实,或工厂与家居环境污染的事实,用相关的知识、能力和观点,考查环境污染的原因、治理的依据和过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从而引导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树立用所学知识去改造环境的信心,理解化学的魅力和价值。

    (2)能源与化学
    例1.到2005年,“西气东输”工程将为上海送来30亿m2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一种“清洁能源”。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城市煤气中通常含有CO气体,写出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煤气与天然气相比,从安全角度看,煤气的主要缺点是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煤气、天然气和氢气中,首选的燃料是 。
    例2 .在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以防爆炸事故的发生。引起爆炸的主要气体是( )
    A.CO B.CH4 C.N2 D.CO2
    例3 .(1)据报道,福建省日前对查获的一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了“绿色销毁”。所谓“绿色销毁”是指改变以往对假冒伪劣商品泼上汽油焚烧的做法,而代之以辗压、化浆、回收再利用的销毁办法。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

    (2)最近,新华社一条报道中披露: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带,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而我国东海“可燃冰”的蕴藏量也很可观……,“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2O)。请结合初中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H4•H2O晶体中水是溶剂
    B.CH4•H2O的组成元素有三种
    C.CH4•H2O中CH4和H2O的质量比为1:1
    D.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② 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你认为能开发利用的新能源还有(至少填写两种) 、 。
    评析:能源危机是全世界必须面临的问题。从我国能源利用的国策、重大举措到能源利用的安全问题,均能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教育和能力检测。从而引导学生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关心能源、节约能源,并在能源利用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时,能够了解应对的方法,甚至顺利逃生。让化学与珍爱生命相结合。

    (3)生命与化学
    例1.我国已大面积的推广食用合格碘盐,即在食盐中添加少量碘酸钾(KIO3)。在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3 C.+5 D.+7
    例2.在某食品礼盒中,常夹有一包用作干燥剂的生石灰,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 )
    A.CaCO3 B.Ca(OH)2 C.CaO D.CaSO4
    例3.人体内含过多的尿酸(C5H4N4O3)会引起痛风和肾结石,治疗可以服用嘌呤醇(C5H3N4OH)。两者组成元素种类 (填“相同”或“不相同”),每个分子中所含 原子个数不同。
    例4.乙醚是人类很早就使用的麻醉剂,分子结构如下图,
    H H H H

    H H H H
    其中中短线表示原子间的连接(例如水分子的结构可表示为H—O—H)。乙醚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例5.TNT是一种烈性炸药,它爆炸时发生如下的化学反应:
    TNT+21O2→28CO2+10H2O+6N2,则组成TNT的元素分别是 ,其原子个数比为 。
    例6.可溶性的钡盐会使人中毒。如果误服氯化钡,可用泻盐硫酸镁解毒,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评析:将化学的概念、原理等知识和我们人类的生活、生产、科学研究相结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设立信息。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体现它们的价值。使知识变“ 活”,更加贴近生活和生产, 感受“生活处处有化学”。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被动的接受结论的记忆,人为编制的繁琐技巧的解法 ,转为主动,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形成应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能力。 这样能使学生从沉重的记忆负担中解放出来,享受到应用的价值和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学力。

    (4) 材料与化学
    例1.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内部的结构
    例2.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nm=10-9m)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
    B.纳米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是二氧化碳
    C.纳米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D.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评析:将化学知识与先进的科技材料相结合,体现了化学与科学、社会、生产、生活的相关性,有助于学生感受化学的真实与价值,真正体现“社会离不开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5)综合与化学
    ① 探究性的综合题
    例1.土壤的酸碱度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定一块土壤的酸碱度。(写出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
    解: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PH试纸、蒸馏水
    实验步骤:1、采取土样
    2、取2克土样放在烧杯里,加10~15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后静置;
    3、待溶液澄清后,用玻璃棒沾取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立刻将试纸与比色卡对比,得出土样的酸碱度。
    说明:最好的方案应该是设计合理、步骤简单,操作简便,试剂常见的方法。测土壤的酸碱度,首先应采样、溶解、静置、用PH试纸测定。
    例2.现有六种溶液;盐酸、硝酸铜、氯化钾、碳酸钠、硫酸镁、硝酸银,把它们两两混合分放在三个烧杯中,所得三杯混合液均澄清透明(在本实验的条件下,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存在)
    1.判断这三杯混合液的溶质分别是(写溶质的化学式):



    你作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2. 用最经济简便的方法区分出这三个烧杯中各盛放哪两种溶液,简述操作过程。
    解:1、Cu(NO3)2和AgNO3 HCl和MgSO4 KCl和Na2CO3
    同一烧杯内的两种物质互相不能反应
    2、首先观察溶液的颜色,显蓝色的是Cu(NO3)2和AgNO3的混合液;然后取一支试管,将余下的任一烧杯内的溶液倒入2ml,再向试管中滴入几滴蓝色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则所倒入的溶液是KCl和Na2CO3的混合溶液,若只出现白色沉淀,则所倒入的溶液是HCl和MgSO4的混合溶液。
    说明:此题主要要明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物质的溶解性。分组时应先挑出AgNO3,将它与不反应的Cu(NO3)2分在一组,因为AgNO3与其余四种物质混合均产生沉淀。
    例3.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与H2(含少量的CO2和水蒸气)。某学生通过下列实验,验证水煤气的主要成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装置内盛放的物质是 ,其作用是 ;
    3.C装置内盛放的物质是 ;
    4.D装置内的现象是 ;
    5.如E装置与F装置位置颠倒,其后果是 。
    解:1、CO2+2NaOH→Na2CO3+H2O
    2、澄清石灰水 检验水煤气中的CO2是否除尽
    3、浓H2SO4 4、黑色粉末变红色 5、不能证明水煤气中H2的存在
    说明:这是一道综合实验能力题。它包括:仪器的组成、物质的检验、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评析:在这类实验题中,即考查了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连接问题,又有实验方案的设计,语言的组织表达,以及对化学知识的分析、概括、推理与探究性融为一体。强调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又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验问题解决的综合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用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② 学科之间综合
    例1.某学生做了如下实验: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悬浮于液面。将几枚铁钉投入烧杯中,至不再有气泡产生,(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和开始相比,小球的位置( )
    A.上浮 B.不变 C.下沉 D.沉至杯底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铁与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及物理学有关浮力的知识。加入铁钉前,小球所受的浮力与自身的重力相等,即G=m•g=ρ液•g•V排,加入铁钉后,溶液中发生了反应:即每当有56份质量的铁进入溶液中,就有两份质量的氢气从溶液中逸出。溶液的质量增重54份质量,则ρ液=m液/V排中,溶液的体积不变,但溶液的质量增大,溶液的密度也随着变大,而小球所受的重力(m•g)并未改变,所以只能是V排变小,故小球向上浮起。
    答案为A
    评析:将学科之间的知识综合进行命题,是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整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视角,用“整合”的观点面对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科学观点,都有重要意义。

    ③ 情景信息综合题
    例1.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以导电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荣获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在其相关技术中用碘来掺杂聚合物,使其导电能力增强107倍,具有金属般的导电能力。碘(I2)属于( )
    A.金属单质 B.非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例2.据报道,近年来科学家在百慕大等深海海底发现一种新能源,这种物质的外观很象冰,又称作可燃冰。科学研究表明,可燃冰实际上是一种甲烷水合物(CH4•XH2O),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下形成的一种固体物质。
    1.目前,排入大气中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SO2、NO2、CO等,它们主要来自矿物燃烧和工业废气。今有:①可燃冰 ②氢能 ③风能 ④太阳能 ⑤煤 ⑥天然气 ⑦石油等能源,在通常情况下使用上述能源,一般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一组是( )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⑥⑦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关于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通过《如何在中考最后一个月快速提高成绩》、《怎样提高中考成绩》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解直角三角形(3)

    相关阅读

    • 第1节 解直角三角形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第1节 解直角三角形和如何解直角三角形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