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当李白杜甫的旅行足迹被做成地图,差点密恐

当李白杜甫的旅行足迹被做成地图,差点密恐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李白的念家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当李白杜甫的旅行足迹被做成地图,差点密恐和地图里的古诗词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当李白杜甫的旅行足迹被做成地图,差点密恐
  • 地图里的古诗词
  • 名人游历的故事
  • 「视界」跟着唐诗去旅行
  • 一、当李白杜甫的旅行足迹被做成地图,差点密恐

    很多人都有用地图或出行App记录旅行足迹的习惯,看着被自己点亮的地方,充满了成就感。于是有人兴趣突发,把李白、杜甫、王昌龄、岑参、孟郊、苏轼等古代文人的旅行足迹也做成了地图。

    密密麻麻的足迹让不少人震惊,原来古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来真的啊!即便是出门有火车、飞机可乘坐的现代人,也少有人能比拟。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李白足迹地图

    先来看看李白,5岁跟随父亲从出生地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到昌明(今四川省江油市)的长途旅行,简直就是为他后来成为“浪迹天涯第一人”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成年后的李白,除了在长安城的翰林院做了两年半学士外,一生几乎就没有停下来过,走遍18个省,206个州县,80多座山,60多条江河、湖泊。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岑参足迹地图

    旅行跨度可以和李白媲美的,岑参算一个。岑参的出生地在今湖北省荆州市的江陵县,但他最远却到达了新疆的库车,一路横跨青海、甘肃、四川、陕西、河南、河北、山西等地。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杜甫足迹地图

    诗圣杜甫则以出生地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和大唐两都西安、洛阳为中心,向东南沿海,四川盆地,湖南、甘肃、山东等地,呈四面延伸状。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苏轼足迹地图

    苏轼的足迹放射状更为明显。和后面动辄就远赴广西、广东、江西等地相比,20几岁从出生地眉山到开封一千多公里的距离,只能算是短途旅行。他65岁最远到了今天海南岛陵水黎族自治县。

    要知道这些足迹可都是或骑马或乘马车或用脚一步步走出来的,和飞机、高铁、火车、汽车直达目的地的现代出行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一张张让人几乎要产生密恐的地图,是需要人生中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路上才能形成的结果。

    为什么要不停的走,而且还走得这么远呢?游山玩水、写诗消遣什么的,那都是后人距离产生的美。实际情况则更多是迫不得已。

    我们中学上语文课时候就知道,诗人的心情总是怀才不遇,因为总是被贬,但被贬其实只是诗人迫不得已在路上的原因之一,深入去还原他们生活的话,还会解密更多。

    泰山

    华山

    黄山

    唐宋之际,“衣食住行”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说,基本上不会怎么涉及到“行”,因为有田赋、地籍制度。田赋意味着要交实物税,通常都是粮食和布匹,需要你悉心耕作才能保证丰收;地籍则是把你的个人信息和土地绑定,一旦劳役时候找不到人,土地直接收走,而一旦没有土地,就成了流民,是官员眼中的问题人员。

    因为田赋和地籍,老百姓可以说被牢牢绑在了土地上,是很少出远门的。而跟大多数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人几乎一生都要在路上,他们的生活可以说就等同于一场场说走就走的被动旅程。

    科考之旅

    寒窗苦读到十几、二十岁的学子们,不得不面临的第一次旅途,就是远赴首都长安、洛阳、开封、杭州进行科举考试。一次考不上还得多次,在这条赶考路上来来回回,从少年奔波到中年、老年的人不计其数。

    比如孟郊,才华出众却久考不中,直到46岁,才中了进士,这一方面是因为唐朝科考的录取名额太少,另一方面是像孟郊这种出身低微的文人,参加科考需费尽周折。

    出生在今天苏州昆山市的他,每次离家去往长安赶考,一走就是好几个月甚至个把年,这还仅仅是路途上的辛苦,再加上因寒门出身所受的种种限制,其中的辛酸滋味可想而知。也因此能够分别以慈母和游子的角色,写出动人的《游子吟》和《游子》。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孟郊足迹地图

    赴任之旅

    如果够幸运被金榜题名,那么马上要面临的就是赴任,而赴任的地方在唐朝往往不是什么“事少钱多离家近”的地方,很有可能是边塞。唐代因为开国的时候多在北方用兵,因此不断需要文人跟着开疆拓土的军队到塞外,负责书记等工作。

    30岁登进士第的岑参,就成为了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的掌书记,他的行程最远到了今天的新疆库车。王维也一样,《使至塞上》写的就是他作为一个使节到塞外的所感。

    不断地去往边塞,唐朝诗人因此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精神,就是出走和流浪,进而发展出了仙和侠的精神,这在李白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贬谪之旅

    接下来的考验才是贬谪,考试难,做官更难,尤其是才华高、见解高的文人,他们通常也是言行上的豪放者,这就很容易遭人嫉妒和被抓住把柄,不难想象,被贬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例子不胜枚举。

    比如王昌龄,737年,被贬岭南,740年,被改任江宁县丞,算是对贬谪减轻的一种罪责,747年,又被贬谪到龙标(今湖南省洪江市),10年之间连续遭贬,而且路途都比较远。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王昌龄足迹地图

    从赶考、赴任、升迁、贬谪等一系列当时的常规操作来看,古代文人的旅途几乎贯彻一生,尤其还有不少人是多次赶考、多次赴任、多次升迁以及多次贬谪。随着仕途的大起大落,他们的情感上时而豪迈不群时而婉转凄凉,应着一路上起伏的心情和分明的四季,天象节气、山河胜景、花草树木、五谷蔬果、衣饰布帛、鸟兽虫豸等形象被巧妙地借用在句子中,用以抒发心中的情感,形成旷世绝美的诗词。

    美学家蒋勋曾说,诗很像一粒珍珠,它是要经过琢磨的,像在蚌壳里一样,语言和文字经过慢慢磨砺,变成一首首华美的诗。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诗、《古诗十九首》,再到魏晋、唐宋诗词,水到渠成。

    而在这些标记着诗人们一生足迹的地图中,我们恰好看到了这一磨砺的过程。对照着那些我们从儿时起就开始背诵的诗句,无数的细节和片段通过连缀的地理位置被建构并呈现出来,反过来震撼我们的心灵,影响我们的审美,介入我们的生活。这是人们看到这些足迹地图感到震撼的原因,也是诗歌跨越千年余韵悠长的生命力所在。

    参考资料:

    康震《唐诗宋词的风骨气韵》

    蒋勋《说唐诗》

    一、地图里的古诗词

    曾经有人把李白杜甫等古代诗人一生的足迹做成了地图,结果发现每一位诗人,简直都是资深的旅行家!从烟波浩渺的东海,到白雪皑皑的天山,从繁华喧嚣的长安城,到杳无人烟的西疆大漠,每一处,都能在古诗词中寻觅到其身影。

    要是我们也能沿着古代诗人的足迹“走一走”,来到这些诗词的创作源头,讲一讲那些典故、传说和文化风俗。或许下次带孩子去桂林的时候,他会脱口而出“江似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到了西安,马上能想到杜牧的《过华清宫》,还能给你讲讲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历史,读到王维的《渭城曲》,想到商鞅立木取信……

    讲真,这样的引经据典、情景对应,很多文科出身的妈妈都不一定做的到。而有了今天这套书,似乎一切都不是难事!

    1
    读万卷“诗”,行万里路
    第一套与地图相结合的古诗词

    这是一套全新的、与地图相结合的古诗词读本。

    孩子们可以以地图为点、以时间为线前往诗人、词人拜访过的每一个地点,寻找古诗词的创作源头。

    (苏轼足迹图)

    翻开第一本书的开篇,一张李白足迹图,融贯了李白代表性的诗作及其“产地”,让人十分惊艳!

    比如,李白来到了江西庐山,惊叹于庐山瀑布的奇丽雄伟景观,创作了《望庐山瀑布》。

    摊开地图,根据书中介绍的位置,找到庐山在中国诗词地图上的位置,了解这里的相关地理、历史知识。

    一首《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使桃花潭闻名遐迩,享誉千年。

    而这桃花潭是哪呢?从地图上看,它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

    我们还可以沿着李白的足迹继续行走,看看蜀道有多难?去黄鹤楼感受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去登登太白峰……大半个中国尽收眼底,难怪说李白是“超级旅行达人”!

    二、名人游历的故事

    1、张骞

    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率领100多名随行人员,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西行进入河西走廊。这一地区自月氏人西迁后,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

    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队,全部被抓获。匈奴的右部诸王将立即把张骞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见当时的军臣单于(老上单于之子)。

    张骞出使西域军臣单于得知张骞欲出使月氏后,对张骞说:“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

    这就是说,站在匈奴人的立场,无论如何也不容许汉使通过匈奴人地区,去出使月氏。就像汉朝不会让匈奴使者穿过汉区,到南方的越国去一样。张骞一行被扣留和软禁起来。

    匈奴单于为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头,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但均未达到目的。张骞“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 。

    即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所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决心,在匈奴一直留居了十年之久。

    2、孔子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来到了卫国。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孔子的弟子子路对孔子见南子这件事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

    郑国的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慈惠的人。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

    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因此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

    孔子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

    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卫国。

    3、谢灵运

    义熙元年(405年),谢灵运出任琅琊王、大司马司马德文的行参军。谢灵运喜爱奢侈豪华,他车子的装潢鲜艳而美丽,他的衣着玩的用的东西,无不改变以往的旧样式。

    世人都学他的样子跟着变,人们都叫他谢康乐。义熙三年(407年),抚军将军刘毅镇守姑孰,谢灵运担任刘毅的记室参军。刘毅镇守江陵,又让他当卫军从事中郎。

    义熙八年(413年),刘毅起兵反刘裕,兵败自杀,刘裕任命谢灵运为太尉参军。返京后又转任秘书丞,后因事而被罢免。

    义熙十一年(415年),谢灵运转任中书侍郎。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征讨后秦姚氏,骠骑将军刘道怜留守都城,谢灵运被任命为谘议参军。

    再转任为中书侍郎,接着又被任命为世子中军谘议、黄门侍郎。随后奉命出使彭城,慰劳刘骏,并写了《撰征赋》。

    元熙元年(419年),刘裕在彭城建宋国,奉命出使归来的谢灵运仍然被任命为宋国黄门侍郎,再升任相国从事中郎,世子左卫率,因为擅自处死门生,被免除官职。

    4、郦道元

    郦道元在少年时代,就对地理考察有浓厚的兴趣。十几岁时,他随父亲到山东,经常与朋友一起到有山水的地方游览,观察水流的情景。

    当时,他们游历过临朐县的熏冶泉水,又观看了石井的瀑布。瀑布奔泻而下的水流,激起了滚滚波浪和飞溅的水花,那铿锵有力的巨大音响,在川谷间回荡。

    这美丽壮观的景色,使郦道元大为陶醉。后来,他在山西、河南、河北做官,经常乘工作之便和公余之暇,留意进行实地的地理考察和调查。

    凡是他走到的地方,他都尽力搜集当地有关的地理著作和地图,并根据图籍提供的情况,考查各地河流干道和支流的分布,以及河流流经地区的地理风貌。

    他或跋涉郊野,寻访古迹,追溯河流的源头;或走访乡老,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方言和传说,然后把自己的见闻,详细地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他掌握了许多有关各地地理情况的原始资料。

    5、郑和

    1405年7月11日(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朱棣命正使郑和,副使王景弘率士兵二万八千余人出使西洋,造长44丈广18丈大船62艘。

    从苏州刘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门杨帆,先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区),期间张辅讨平安南。此后,郑和向爪哇方向南航。

    1406年6月30日(永乐四年),郑和船队在爪哇三宝垄登陆,进行贸易。时西爪哇与东爪哇内战,西爪哇灭东爪哇,西爪哇兵杀郑和士兵170人,西王畏惧,献黄金6万两,补偿郑和死难士兵。

    随后到三佛齐旧港,时旧港广东侨领施进卿来报,海盗陈祖义凶横,郑和兴兵剿灭贼党五千多人,烧贼船十艘,获贼船五艘,生擒海盗陈祖义等三贼首。

    郑和船队后到过苏门答腊、满刺加、锡兰、古里等国家。在古里赐其王国王诰命银印,并起建碑亭,立石碑“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1407年10月2日(永乐五年九月初二)回国,押陈祖义等献上,陈祖义等被问斩。施进卿被封为旧港宣慰使。

    旧港擒贼有功将士获赏:指挥官钞一百锭,彩币四表里,千户钞八十锭,彩币三表里,百户钞六十锭,彩币二表里;医士,番火长钞五十锭,彩币一表里,锦布三匹。

    三、「视界」跟着唐诗去旅行

    【视界】

    跟着唐诗去旅行

    陈晓红

    这是一场浪漫之旅。走上唐代诗人曾经漫游的旅途,来到唐诗诞生的地方,体会诗人的人生,寻找唐诗的秘密。

    这也是一场发现之旅。在旅途中,来自唐朝的诗意与今天的风景和人生,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五集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是一部以纪实的形式,讲述盛唐诗歌与当下 社会 在家国情怀、精神家园与追逐梦想等方面融合与碰撞的作品。

    该片的五集内容分别以诗圣杜甫、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与孟浩然、边塞诗人岑参、诗仙李白的生活轨迹与诗歌创作缘起为线索,以当代文化学者作“导游”,采用边走边看、边叙边议的讲述手法,带观众去体悟那些唐诗产生时诗人们的“感同身受”,感悟爱国者的“深仁大爱”,领悟唐诗里诗意人生的“现实之旅”“心灵之旅”与“逐梦之旅”的智慧所在。

    在第一集《江湖》中,诗人西川重走杜甫从46岁到58岁生命终止前颠沛流离的苦难路途。第二集《故人》中,书法家鲁大东以徒步、骑行和乘车等多种方式寻找孟浩然漫游吴越的足迹。第三集《长安》中,学者郦波寻找以长安为中心的王维诗句的文化地图,并探寻那些耳熟能详诗句里诗意的旨趣。第四集《边塞》中,学者杨雨远赴新疆,寻找岑参笔下的边塞,在当地风土人情中体现从古至今开拓者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在第五集《仙山》里,从大匡山至李白的墓园,作家韩松落足迹遍及李白曾经走过并在其生命中影响深远的几处地点,感受乐观开朗、浪漫真诚、刚直坦荡的诗人不平凡的生命历程。

    影片中五位学者出镜寻访都很专业。例如在《杜甫》一集中,诗人西川表现得朴挚睿智,与中年杜甫气韵很是切合。他装束随意,在登青城山的时候大汗淋漓、憨态可掬。在杜甫曾生活过的陇南村落,他津津有味品尝村民煮的“罐罐茶”。在成都杜甫草堂,他风趣幽默地与业余导游——一个小学生默契地配合。在夔州,真正明白杜甫写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含义时他爽朗地开怀大笑。在次晚州村,他在黑板上俊逸地书写和动情地讲解杜甫的《次晚州诗》等,这些真挚 情感 的流露深深地感染着观众。

    片中的每一集,都是一次在山川之外,融入 历史 人文、解码文化基因、链接伟大心灵、完成 探索 发现的“旅行”历程。唐诗是独属于华夏民族的时代烙印与精神家园。杜甫、孟浩然、王维、岑参、李白都是演绎“盛唐之音”的杰出代表,是盛唐文化的亲历者与创造者。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在追古溯今中,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点:

    一是名人主线与凡人主角。除五位知名学者外,影片共计采访了64位普通人物,他们中有教授、学者、小学生、民谣歌手、边疆建设者、哨所军人、军马饲养员、退休教师、邮递员、钟表修理师、电影放映员、普通村民、煤矿干部、新媒体编辑、民宿经营者、灯塔守护者等。普通人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人生感悟,正如学者杨雨所说:“到了陌生的地方,遇到的确是早就熟悉的人。”如杜甫草堂的小学生讲解员,在浙江温州北麂岛上守了三十年灯塔的杜忠良,在雁荡山大龙湫开设民宿的阿婕,退休后殚精竭虑考证王维辋川“二十景”的语文教师张效东,在新疆白哈巴哨所讲述自己与战马过命交情的战士王鑫,安徽池州石门高村李白好友高霁的后人等,凡人凡事呈现出“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般岁月静好的生存状态。

    二是诗歌盛宴与艺术享受。每集中都有约10首的唐诗解读,这些诗歌并不全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却是那些能够再现具体诗意的作品。这样的安排既可以增加观众对唐诗的储备,也能加深观众对唐诗情韵兼美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该片除了解读唐诗外,还解读了当下 社会 由唐诗所衍生的众多艺术形式。观众可以从中欣赏到音乐人独创的用唐韵演唱的唐诗作品,如音乐人何力用库车民歌曲调演唱唐诗,演员濮存昕表演的话剧《李白》片段,有关唐代西域乐器的介绍与演奏等,这些独特的艺术演绎,是难得一见的艺术享受。

    三是烟火人间与诗意景观。纪录片回望唐诗里的名山大川、塞漠边关、勾栏瓦肆与寻常巷陌,感受逐梦路上中国大地正在发生的悄然变化、从唐代诗人们的诗意中感受今日百姓的生活与心灵的诗意,其中涉及的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地点有:陇南、成都、夔州、三峡、大匡山、太白山、庐山、九华山、黄鹤楼、建德江、池州秋浦河、雁荡山、天台山桐柏观、大唐芙蓉园、咸阳渭水河畔、库车大峡谷、吐鲁番高昌古城等。跟着唐诗,我们游览了这些景观后会从心底产生“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认同感。相信等春暖花开时,会有不少人开启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人生旅程来,因为有唐诗领着我们向前去。

    四是诗意人生与精神家园。该片叙事结构整饬,娓娓道来。依次是《杜甫 江湖》《孟浩然 故人》《王维 长安》《岑参 边塞》《李白 仙山》。这样的安排除了体现每集记叙的主旨所在,也是我们跟着诗意人生而进行的一场“现实之旅”“心灵之旅”与“逐梦之旅”的过程。“现实之旅”是第一集《杜甫 江湖》;“心灵之旅”是第二集《孟浩然 故人》与第三集《王维 长安》;第四集《岑参 边塞》与第五集《李白 仙山》则是“逐梦之旅”了。

    带领我们走入“现实之旅”的杜甫生活在盛唐由盛转衰的转折期,在战乱流离的日子里,他漂泊异乡、贫病交加。在苦难频仍的岁月里,正如西川在诗中所写:“你的深仁大爱容纳了那么多的太阳和雨水;那么多的悲苦被你最终转化为歌吟。”杜甫在“唇焦口燥呼不得”“长夜沾湿何由彻”的境遇中,却依然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

    带领我们走入“心灵之旅”的孟浩然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与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田园诗歌不同:后者是借清新自然的山水来反衬心灰意冷之情,热爱山水是为了逃避难容的现实;前者则是借秀丽山水来讴歌对盛唐繁荣富强现实的热爱自豪之情,热爱山水是为了投身火热的时代。孟浩然与王维在追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心灵超脱自由之时,也不忘“端居耻圣明”的感召与担当。

    带领我们走入“逐梦之旅”的岑参与李白是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的追梦人。李白一生傲岸,洒脱自信,“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从不言败、永葆少年之志。岑参这个荆州(今湖北江陵县)人,吟诵着“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走向远方,并坚信“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义无反顾地走向“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的浩渺远方,充满了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盛唐时期疆域在西部及北部皆是版图空前,实现了“四方来贺”的蔚然景象,推行“华夷如一”并蓄接纳海内外文化成果,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从武则天首创殿试制度以来,人才济济。元代汪洙《神童诗》中写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生高潮处处可见。正因如此,诗人们能接受现实、直面心灵、坚持信念,勇敢地走向前方,印证了孟子读书人“无恒产而有恒心”的诠释。影片中五位诗人在诗歌中对人生际遇、悲欢离合的吟唱,对于今天在保有情怀与追寻梦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我们,仍然有着很好的启迪与范式。

    听闻远方有你,动身跋涉《跟着唐诗去旅行》,追逐沿途的风景,还带着诗人们的呼吸。这的确是一部“在蛛丝马迹中寻找、情景再现中体验、诗心精神中共鸣;在客观性的记录中加进有温度的主观性感受,让唐诗和诗人不再只是‘刻板’的‘标本’,而是鲜活的‘脉动’”的值得观看赏析的好纪录片。 历史 远去,余响铿锵,“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重返唐诗发生的地方,看见变换的山川风景。让唐诗穿越千年,照亮我们今天的山河和我们的道路,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关于李白的念家的问题,通过《名人游历的故事》、《「视界」跟着唐诗去旅行》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李白的念家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李白的念家(3)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