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过年民俗知多少?每一天不同的讲究,图文说明

过年民俗知多少?每一天不同的讲究,图文说明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新年习俗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过年民俗知多少?每一天不同的讲究,图文说明和春节每一天的风俗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过年民俗知多少?每一天不同的讲究,图文说明
  • 春节每一天的风俗
  • 过年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 不同地方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 一、过年民俗知多少?每一天不同的讲究,图文说明

    今年大年初四,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采用了中国传统地24节气,对中国传统民俗是一次全世界的大普及。那么,春节快要步入尾声,你知道我国民俗关于春节每一天的讲究吗?今天图文来展示:

    ┃民俗

    过大年——春节的故事

    正月初一:放炮游城吃粥啃饺饼筒

    正月初二“很微妙”:回娘家望至亲拜岁,拜座白日子;开始走亲戚

    正月初三“小年朝”:女婿外甥上门拜;另外还有“贴赤口”、“扫帚日”的说法

    正月初四迎灶神:吃饺子、吃粽子、吃煎饼、吃羹等,也叫“人七日”、“羊日”

    正月初五迎财神,欢天喜地,俗称“破五节”,可以开始干活了

    正月初六天官赐福,马日送穷;大扫除,也可以往外走,下地耕种了。

    正月初七“人日”:彩缕华胜,求吉纳祥

    正月初八“顺星节”:祭星君,也称“谷日”;也有叫“八仙节”,祭祀八仙。

    正月初九,天公诞辰日,祭祀玉帝

    正月初十,游神节、拜石头(祭石感恩)

    正月十一,子婿日,岳父请女婿,另外有的方还有炮龙节等说法

    正月十二,搭灯棚,挂灯、展灯

    正月十三,点灶灯

    正月十四,试花灯,逛庙会,夜晚猜灯谜;也有说是顺天圣母(娘娘)生日

    正月十五元宵节:闹元宵,赏花灯,舞龙灯,吃元宵。

    ┃其他节气民俗:

    “饮飨清祀,四方来绥”:腊八节的 习俗与 “腊八粥”

    元旦:“东风吹鼓柳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七月半,天台人的中元节:“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七夕节,中国的女儿节

    数九:“秋来观世间,冬後数九九”

    二十四节气 • 大暑┃“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二十四节气 •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二十四节气 • 立冬┃“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二十四节气·立秋┃“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

    一、春节每一天的风俗

    春节每一天的风俗

      春节每一天的风俗。春节是我们国家非常盛大的一个节日,这是大团圆的日子,春节的每一天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春节每一天的风俗的相关内容。

      春节每一天的风俗1

       腊月二十三(1月28日)

      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每到这一天,各家各户还要烙些包芝麻糖的烧饼,名曰‘祭灶火烧”,或者备灶糖,灶王爷要在这个时间上天,去向天皇人帝汇报工作。给灶王爷吃了嘴甜甜的,人们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腊月二十四(1月29日)

      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除旧迎新不可不做哦。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腊月二十五(1月30日)

      推磨做豆腐。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旧俗还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腊月二十六(1月31日)

      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 ,炖大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腊月二十六这一天,各地有“腊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 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之说,民间还流传着“腊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说法,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要开始置办年货了。在各地乡村,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赶集买年货。

       腊月二十七(2月01日)

      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民谣中有“腊月二十七,杀只鸡”的说法,为什么要在二十七杀鸡呢?这其实还是取得谐音,“鸡”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

      杀好的鸡,不在当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点。因为,本身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节日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这样才算圆满。另外,因为老理讲究初一不能动刀,所以,这些东西当然也就要提前准备好了。

       腊月二十八(2月02日)

      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的说法,是说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总之各家各户是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的前奏。

      “贴花花”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腊月二十九(2月03日)

      腊月二十九,除夕前一日,俗称“小除夕”,这一天,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且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中国农历有大小月之分,所谓大月是三十日,小月只有二十九日。所以遇到腊月为小月,二十九这一天就是这一年最后一天。那么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即使不是小月,次日就是除夕,所以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这天进行完。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所以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大年三十(2月04日)

      腊月三十也叫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夜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南方新年有吃馄饨的习俗,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守岁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包饺子。

       正月初一(2月05日)

      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大年初一的早餐除了饺子,还有汤圆,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

       正月初二(2月06日)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是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比如说带的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正月初三(2月07日)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老鼠大有“谁不让我过好这一天,我让谁难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惊扰了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为了地里的收成,早早的睡觉吧!

      农历正月初三,又称为“猪日”。 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正月初四(2月08日)

      大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

      相传大年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因此也不宜远出,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正月初五(2月09日)

      初五又被称为“破五”,这一天对于商家来说是个大日子,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迎财神正是这天。 “商店这天要开张,放鞭炮。 ”

      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同时,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

       正月初六(2月10日)

      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还要喝一种素菜汤,这种汤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种蔬菜做成的。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是祭送穷鬼、穷神。

       正月初七(2月11日)

      大年初七,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大年初七“人日”,人过生日,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宝羹,也就是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在农业社会,大家都祈望吃了七宝羹,来年大丰收。

       正月初八(2月12日)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道教和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正月初九(2月13日)

      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称”天公生“,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每逢玉皇大帝的生日,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道教和民间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旧时的这天晚上,男女相聚在大树下(最好是桂花树)唱歌,请玉皇大帝最宠爱的小女儿七仙女下凡,所唱歌曲必须欢乐吉祥,让七仙女高兴,她一高兴,父皇玉帝就会保佑人间一切顺利。

       正月初十(2月14日)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于地。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

       正月十一(2月15日)

      正月十一日,俗称“请紫姑日”(有的地方为正月十四)。最早记载“紫姑”的文献是南朝宋人刘敬叔的《异苑》。大致说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并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但民间敬奉紫姑并非因为她是厕神,而是紫姑代表了深受压迫的女性,才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来祭祀。

      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们在这一天宴请子婿。相传,这是因为初九庆祝”天公生“的食物到初十还吃不完,所以,就在十一这天用来请子婿吃饭,娘家也不必再因此破费了。

       正月十二(2月16日)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三(2月17日)

      正月十三,点灶灯。各家试点制好的灯。扎彩灯,吃汤圆。

      在中国南方,这天要欣赏灯笼。络绎不绝的中国人会在这天去城隍庙赏花灯。而这仅仅是元宵节的序幕。除了传统的红灯笼外,还有许多不同样式的花灯。灯展通常从今天开始到正月十八结束。

      在正月十三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被称为“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

      正月十五闹花灯,一般要从正月十三扎彩灯开始。正月十三日为“上灯”;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七日为“罢灯”。从正月十三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张灯结彩扎彩灯啦!

       正月十四(2月18日)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十四这天所有的事都是为了第二天的元宵节。这天,灯会正是开放供市民购买灯笼。为了元宵节,像舞龙和舞狮的表演开始在大街上演习。也有人写灯谜猜灯谜来增加节日欢乐气氛。在中国,灯谜是非常传统的字谜游戏。大人和孩子都喜爱解决这些问题。

      民间将正月十四这一天称为“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的诞辰。传说临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民间立祠奉祀,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其实,是妇女们在没有地位、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为自己塑造的一位保护神,也是她们畏惧难产而鼓舞自己的一种方式。

      为了准备正月十五的上元宵节,民间和朝廷都会在这天搭建灯棚,悬灯结彩,并做一些游艺节目的预习活动,成为“试灯”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至于市面上卖灯笼的小贩,早就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准备贩卖,成为“灯市”。

       正月十五(2月19日)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道教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相传,正月十五日正是蚕神嫘祖的生日,因此这一天便成了百姓祭祀“蚕神”的日子。祭蚕神用白粥加上肉脂为供品,同时用一杆竹竿挑着灯烛插在田间,谓之“照田蚕”(据说观察灯火颜色可以判断一年的丰歉)。这项活动逐渐成为了后代元宵节观灯习俗的一种源头。

      春节每一天的风俗2

       春节的特色风俗贴年画代表美好期望

      春节在我国的历史是非常久远的,在历史的长流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在如今已经成为了我国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是我国众多传统节日中的民族大节。在春节这天,人们有很多的风俗习惯。比如团圆饭,贴春联。发压岁钱等等。

       年画年味十足

      贴年画是我国过年期间非常具有年味的一项传统习俗。年画通常是《三阳开泰》,《年年有余》这样具有吉祥如意的画,代表了人们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盛行开来。江苏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是我国三个重要的年画产地。民国初年,上海出现了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形式,以后发展成为今天的挂历。

       年夜饭寓意团团圆圆

      除夕夜吃的年夜饭又叫团圆饭,是春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除夕夜的团圆饭也叫年夜饭。以往都是家人一起动手,在家做上 一顿丰盛的晚餐。如今,一些家庭为了避免麻烦,就直接将年夜饭的地点放到了饭店。无论在哪里吃,团圆的主题是一直以来都不曾改变的。

       除夕守岁踩岁

      大年初一也就是春节。春节的前一天是除夕,是辞旧迎新的一天,和春节首尾相连。“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 。“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 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 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

      春节每一天的风俗3

       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传说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过年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过年习俗早在春节前就已经开始了,从小年开始南北方的差异就显现出来了

    小年是春节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时间段,每家每户都要进行扫尘和祭灶,南北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就决定了这一天干得活不一样,除了一起打扫之外,基本上其他习俗都不一样,在祭灶这个项目上,江浙一带会将“灶王爷”奉上饴糖做的“金元宝”等等,而北方人到了小年之后,就要着手准备蒸花馍,还经常会给“灶王爷”特地蒸一个大枣山。

    但是这都不是最大的差异,最大的差异是南北方的小年相差一天,北方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是腊月二十四过年。按传统节日来讲,本应该是腊月二十四是小年,在晋代的《风尘记》中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拜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所以小年按照远古的习俗来讲应该是腊月二十四,但是北方为何会在腊月二十三就过小年呢?

    这还要追溯到清朝时期,雍正为了能省一点钱,将祭天和祭灶一起进行,就把时间提前到了腊月二十三,后来北方的人就沿用了这个传统,纷纷改日子过小年。

    小年说完了,我们来说说年夜饭,南方的年夜饭可是相当的丰盛,大鱼大肉都有,十分的大气,而且年糕是必不可少的食物,这是因为谐音“节节高升”,吃了这份年糕,预示着下一年的生活就会节节高升。

    北方的年夜饭也差不多,也是相当的丰盛,满桌子的“硬菜”,和南方一样,鱼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年年有余”。但是北方人比南方人多了一份执着,可能有的家庭年夜饭不是很丰盛,但是少什么都不少一份饺子,有的家庭过年的时候可能只会准备一份饺子。饺子承载了北方人太多的眷恋,凡是有喜庆的节日,饺子都是不可缺少的,这一份执着,让南方人不解。

    南北方除了的喜好也有很大的差异,北方人喜欢葫芦,南方人喜欢金桔,在北方人眼里,葫芦同“福禄”,而南方认为金桔有“大吉大利”的意思,所以过年的时候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摆上大桔的植物花卉。

    北方在过年期间有很多庙会,有些农村每天都有鞭炮声。南方的传统文化气息就愈发浓厚,张灯结彩,舞龙舞狮,还有各种大型游街活动,北方很多地区都很羡慕这种氛围,除此之外,广州等地还会有花市,绚烂多彩十分夺目。

    南北方的差异还有很多,中国地大物博,不能一一道尽。有机会亲自体验一下才能感受。

    三、不同地方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1、江苏年俗: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2、陕西年俗:吃“五豆“,在春节前一天晚上,取出五样豆子,如大豆、黄豆、绿豆、豌豆、打江豆等熬制而成,这是几千年来流传的风俗。

    富裕人家还炒菜、喝酒,有荤有素,各显其能。铜川地区的农村,把腊月初五日,称“五豆日”,早饭做“大麦仁粥”,配以五种豆子,表示本年麦、豆丰收。


    3、云南年俗:云南过年时与汉族一样也要贴对联。但那“对联”是红纸剪成的各种图案。不仅“书写”方式不同,连贴的方式也别具一格。

    除夕之夜,全家老小每人拿着自制的春联,合唱立脚点《祝年歌》,依序在院里院外、菜地果园和田边地角为万物张贴。因为边贴边唱,白族的春联被称为“歌联”。



    4、天津年俗:腊八儿,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

    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别有一番滋味是。“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5、东北年俗: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关于新年习俗的问题,通过《过年的传统习俗有哪些?》、《不同地方的春节风俗有哪些?》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新年习俗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新年习俗(5)

    相关阅读

    • 「值得收藏」春节习俗完整版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新年习俗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值得收藏」春节习俗完整版和我国过年有哪些风俗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
    • 五年级的作文《春节趣事》

    • 158文章网作文欣赏
    • 除夕之夜是多么美丽,多么精彩。今年也不例外,街上到处都是张灯结彩,好一派过年的景象。除夕之夜像一股团圆风把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吹在了一起。总之,它是一年之中最美好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