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我们今天该如何“惩戒”孩子

我们今天该如何“惩戒”孩子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长善救失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我们今天该如何“惩戒”孩子和惩戒孩子的办法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我们今天该如何“惩戒”孩子
  • 惩戒孩子的办法
  • 如何正确的惩罚孩子
  • 惩罚孩子的方法有什么
  • 一、我们今天该如何“惩戒”孩子

    网络供图

    近日江苏无锡某小学发生老师因学生调皮而将其踢伤致肋骨骨折的事故,尽管后续报道显示涉事教师任某已被停职解聘,但这一事件引发的关于教师“惩罚权”的舆论热议至今尚有余温。

    教师是否应该有“惩戒权”?“戒尺”“教鞭”该不该高高举起?一直以来都有激烈的争论,一个关键点就是“惩戒”与“体罚”的界线难以划定,认识也比较模糊。

    一个班级,难免出现磕磕碰碰,几十个人处在一起难免出现矛盾甚至冲突,如何处理这些更为妥当,老师们很纠结。当然,首先要深入调查研究,弄清“病源”,找准“病根”,对症下药。说实在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惩戒”了:迟到的“站着”,任务没有按时完成或完成不好的“加倍”,甚至一人出错全班“株连”……这些“雷厉风行”的做法,看似八面威风,让孩子们慑“威”而“服”。但实践证明,这样做对那些有自尊心的胆小孩子可能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于那些“就喜欢你看不惯又干不掉我的样子”的“捣蛋王”的作用,可能就是“雨过地皮湿”,隔不了多久又会“死灰复燃”了。

    忽然记起多年前读过的一个故事:几个顽皮的孩子正在使劲地摇晃着一棵幼树,一位路过的老师发现后,迅速跑过去大声呵斥:“还不快停手,小树都快被你们整死了,我罚你们给小树浇水、培土。”看见孩子们无动于衷,厉声喝道:“你们听到没有!”孩子们见状不妙,一溜烟跑了。同样一个场景,孙敬修爷爷的“惩戒术”却充满老教育家的智慧:他慢慢的走到小树前,把耳朵贴在小树身上,孩子们感到莫名其妙,忍不住问:“孙爷爷,您在干什么?”孙爷爷说:“你们听,小树在哭呢!好伤心啊!你们把它的命根子快摇断了啊!”孩子们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孙爷爷接着告诉孩子们:“那么,我们去拿铁锨和水桶,帮帮小树好吗?”孩子们飞快地拿来铁锨和水桶,孙爷爷和他们一起给小树浇水、培土。过后,“受到惩戒”的孩子们都成了小树的“保护者”。

    同样的一件事情,同样都在使用“惩戒”,产生的效果却大相径庭。孙爷爷的“惩戒”很温暖,有善意,有关怀,更有期待,使孩子们在“随风潜入”中欣然接受“惩戒”,并及时改正了错误,孩子们同时还受到了一次良好的生命教育,可谓是一箭双雕。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对待儿童的心灵要像对待玫瑰花上的露珠一样”“教师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又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不好的东西采取不妥协的态度。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这种结合的真谛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要对一切不好的东西采取“不妥协”的态度,就需要必要的“惩戒”,但“惩戒”是一把锋利的刀子,稍有不慎,就会给孩子们的心灵留下创伤,从而抖落“玫瑰花上的一滴洁净的露珠”。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惩戒权”是有必要的,但这把刀口锋利的双刃剑“舞起来”是需要技巧和素养的,如同医者用刀可救人,凶徒用刀则杀人,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是否有“爱”。“惩戒”是为了长善救失,以身立学,而不是为惩罚而惩罚。“杀鸡儆猴”的威慑惩戒会泯灭孩子们稚嫩的“星星之火”,“教鞭”“戒尺”等“冷兵器”慎用为佳,讽刺、挖苦等各种冷暴力以不用为宜。

    “惩戒”需要宽容的温情、需要宽阔的胸襟、需要善待的耐心,把“盐”融进水里,赋予“惩戒”以教育意义,就像孙敬修启示给我们的那样,教师要善于用智慧扶正孩子的根本,用善良、宽忍、慈爱来引发孩子们真实的自我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帮助的温暖意向”,呵护孩子们的生命成长。

    一、惩戒孩子的办法

    惩戒孩子的办法

      惩戒孩子的办法,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如果孩子做错了事也不要急着处罚,父母对于孩子不必急于求成,所有家长们一定要把握好时机,惩戒孩子的办法教你如何教育孩子,请阅读。

      惩戒孩子的办法1

       一、提前给孩子灌输法制观念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家长要告诉孩子,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让孩子知道情感和理智之间的分寸。如果不该做的,孩子做了就要自己为其承担后果。平时可以就某些现象和孩子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增强孩子法制观念。

       二、惩罚孩子要及时

      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多次说服无效时,会丢给孩子一句话:你等着!意思是“攒鸡毛凑掸子”。当孩子犯了许多错误后,才进行惩罚。这种惩罚是无效的。比如,一个孩子在校殴打小同,经过多次的殴打,他已经获得了征服的快感,形成了习惯,再制止他就非常难了。第一次殴打小同,立即就对他惩罚,让他在惩罚小同这件事上一开始就得到痛苦,而不是快乐,他就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三、让孩子知道惩罚他不是不爱他

      我们家长在惩罚孩子时,往往在感情上产生痛恨孩子,这对孩子改正错误很不利,始终要让孩子知道,惩罚他是由于他犯了错误,我们对他的爱不会因为他犯了错误而改变。要让孩子知道,家长是出于爱才对他进行惩罚。惩罚后,亲子之间在思想上、情感上及时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惩罚孩子连同孩子的尊严和人格一起都惩罚没了,也是无效,那是失败的惩罚。

       四、孩子对错误负责

       我们要始终教育孩子: 自己的责任自己负。现在的家长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不够,我们经常见到孩子惹祸,家长给收拾乱摊子。河北有一个孩子开父亲的车压死了羊,后来父亲拿钱给摆平了。在这个孩子的大脑的潜意识里注入了钱可以摆平一切的观念,于是,一次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开车竟压死、压伤了人。这个孩子在监狱里还叫他爸去拿钱摆平。教育孩子方法不当,荒唐可笑的事情就会发生。如果这位父亲当初能在压死羊时对孩子进行惩罚,让孩子对后果负责,亲自给养羊的人赔礼道歉、认错、检讨,然后从孩子的零花钱中扣除赔偿金,也许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情。

      如果你的孩子犯了无法容忍的错误,如殴打小同,要让他知道错误的严重性,除了惩罚外,并且第二天让他向被打的孩子及家长道歉,并向老师写出悔过书,宁可当晚作业不做,也要把这件事折腾清楚。让他体验到为他的过失所付出的代价,即他得到的痛苦,这样他才能有可能改正错误。

       五、不要在家惩罚孩子

      说到这里,使我想起我开始参加工作的'一次经历:一天,天刚黑,偶然碰到教育局长在一个水渠旁对他上高中的孩子进行严厉地训斥。孩子犯了什么错误我没有注意,他为什么不在家批评孩子呢?这个事使我想了好久,到了后来我研究教育了,才知道是什么道理。

       六、惩罚孩子的形式是多样的

      惩罚孩子,不能只局限于体罚,根据孩子错误的性质,可以对孩子某些权利,在短时期内予以取消。如果,孩子没有做作业,可以在一周内不给孩子的领花钱,而且要说到做到,家长不能有丝毫的妥协。最后提醒一点是如果把孩子当出气筒,说打就打,那不是惩罚孩子,而是虐待孩子。

      惩戒孩子的办法2

      孩子做错事,惩罚是对孩子纠正错误的方法之一,有句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犯错自然是需要家长的教育,但教育孩子也需要遵循一定科学方式,最好避免粗暴的行为。错误的惩罚不但不能让孩子主动改正错误,反而会让孩子以后的行为更加叛逆,甚至出现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情况。

       不要这样惩罚孩子

      有的家长把看书、写字、画画作为惩罚方式来惩罚孩子,这样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会烙印一种感觉,他们会认为只有受到惩罚的人才会写字、看书、画画,从而开始排斥一切跟看书、写字相关的活动。所以建议家长劲量少用这种方法。

       六大科学惩戒法,助您科学育儿

       1、讲道理

      当孩子与小伙伴发生争执,家长可尝试讲道理的方法。

      如:当孩子发生争执时,用温柔的话语询问孩子跟小伙伴发生争执的原因,给孩子时间解释,让孩子知道家长愿意听自己的解释。无论孩子的答案如何,都要用坚定的态度告诉孩子“打人、争抢、语言粗暴”这些行为都是不正确的,让孩子学会用礼貌用语说话,像“对不起”、“谢谢”、“请问”等。

       2、没收心爱物

      当孩子发生乱丢东西、不爱整理自己玩具时,家长可以暂扣孩子最喜欢的玩具作为惩罚。

      如:告诉孩子不能乱丢玩具,玩好玩具要整理,如果孩子在父母的一再要求下还是不改正,家长可以把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暂时扣起来,告诉孩子这是对乱丢东西、不整理玩具的惩罚。

       3、面壁思过

      当孩子犯错时,让孩子面壁思过,可以是站或坐,惩罚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惩罚自己。

      如:“想想打小朋友对不对”、“以后遇到这种事会请该怎么解决”等。家长准备看好时间,每次惩罚不能超过15分钟。处罚的地点可以设置在比较偏僻的地方,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

       4、制定家法

      给孩子制定一套家法,并且有家法的惩戒法器。

      如:用戒尺作为家法的法器,竖立在某一处,暗示孩子遵守家规。家长在跟孩子玩游戏时,可以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制定家法。孩子犯错惩罚时,让孩子说出自己做错的地方,如果孩子说不出,可以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家长不要敲打孩子的头、背等部位,可以轻轻敲打手心。注意力度,既不能轻也不能过重。

       5、做家务

      对于孩子把房间搞得一塌糊涂,家长对孩子的惩罚可以是做家务。

      如:为孩子准备好清洁工具,让孩子自己学习清理、整理房间。告诉她,大人整理房间很辛苦,自己搞破坏,就要接受惩罚,负责将房子整理好。当然家长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完成。

       6、红色禁令

      当孩子不洗脸、不刷牙、挑食时,家长可以下一些禁令。

      如:告诉孩子因为他不讲卫生,所以爸爸妈妈不会在抱抱、亲亲他,因为不讲卫生的孩子手上和脸上会有细菌;告诉孩子因为他挑食、不刷牙不能吃他喜欢的食物了,什么时候愿意做这些事情,才可以恢复这些权利。

    二、如何正确的惩罚孩子

       有些家长认为惩罚孩子就是打骂孩子,如何惩罚孩子。因此,这些家长每当孩子不听话、做错事、在学校被老师批评、成绩考不好、作业没做好或钢琴弹错了,就给孩子一顿辱骂和拳脚,并希望孩子从皮肉的伤痛中屈服或者得到教训。然而,这种对孩子打骂既不能达到父母教育子女的目的,而且使用权孩子身心发展遭受严重损害,它会使孩子的自尊心、人格受到侮辱,导致孩子的对立、怯懦、孤僻的心理状态,并失去独立思考及向别人挑战的勇气;甚至会阻碍孩子的智力发展。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惩罚绝不包括家长打骂孩子的行为。

       1、惩罚要分清是非

      当发现孩子的行为出现异常时,家长不能急躁,要鼓励孩子说真话,允许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哪怕是错误的也要让孩子讲完,只有这样,家长才有可能搞清楚孩子的总是的实质,然后再决定是否对孩子进行惩罚。假使是孩子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即使是明显错误也不应惩罚。假使是孩子力所不及或方法不对而没做好的事情,也不应惩罚。

       2、对孩子惩罚要明理和宽容适度

      家长对孩子进行惩罚的同进,要讲明道理,幼儿教育《如何惩罚孩子》。就是说,要对孩子讲清错在哪里,将造成什么危害,以便使孩子在对问题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修正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在今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家长对孩子要存有允许其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心理,如果孩子出现行为错误,家长对孩子的惩罚要宽容适度,一旦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即可停止对孩子的惩罚。

       3、惩罚要有一致性和一贯性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里,家长普遍比较多,如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和姥姥、姥爷。这么庞大的“教育阵营”很难自然形成和谐的教育力量。所以,需要家庭成员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形成“立场鲜明,协同一致”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以达到教育目的。否则,会使孩子感到有恃无恐,到处钻大人的空子。家长应该采用“软硬兼施”、“又拉又打”的方法促使孩子认识自己的过错,并表示愿意悔改,从而达到惩前毖后的教育作用。同时,家长对孩子的不良得为的惩罚必须要坚持一贯性原则,从而保证惩罚对孩子不良得为错误行为有效的教育作用。

       4、掌握“规矩”的分寸

      严格的家教会给人的一生留下明显的痕迹,中国自古历来重视“家训”,强调“严训”,所谓“不依规矩、有成方圆”。意思是教育子女要依据社会、家庭的规矩,训练孩子按规矩成长,才能成为有模有样的人才。

    三、惩罚孩子的方法有什么

    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家教艺术。 只有拥有了惩罚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错误就要惩罚: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
    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
    2、惩罚的“量刑”要适当: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3、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
    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5、罚了又赏要不得: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6、及时惩罚莫迟疑: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7、最忌讳讽刺挖苦: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实践证明,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家长应该牢记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改正错误,决不是为了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长在惩罚孩子语言不文明、满口脏话时,自己也“出口成脏”,这就使得训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说服力。
    8、点到为止莫唠叨:有些家长训教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喝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甚至左耳听了右耳出,根本就没听。孩子之所以说知道了,只是顺着家长的意思,为了早点结束训斥。于是,当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家长便感到“痛心疾首”,随即说孩子“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当成了“耳边风”,说孩子“不听话”。其实这是因为家长的唠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再者,经常性的唠叨多了,也会导致孩子“失聪”,对家长的话产生教育心理学中的“0反应”,无动于衷,使训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必切记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凡事点到为止。
    9、就事论事莫牵连:从受罚者的角度来讲,孩子最厌恶家长“倒咸菜梗”,一事既出又将陈年老账翻出来。很多家长却不了解这个道理,训教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拉西扯、横牵竖连,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甚至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孩子怎样想呢?反正自己没有一处是对的,以前取得的成绩、改正的缺点家长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的料,对改错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陈账。
    10、事后说理不可无: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教与被教的关系,但教育孩子仍当以理服人。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否则,孩子在忍受了惩罚之后将依然如故。所以,家长在惩罚孩子后要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坚持犯错下去将有什么后果。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时的,不能持久。受罚的孩子改正了错误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证他下次不会再犯。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

    关于长善救失的问题,通过《如何正确的惩罚孩子》、《惩罚孩子的方法有什么》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长善救失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长善救失(1)

    相关阅读

    • 我们今天该如何“惩戒”孩子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长善救失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我们今天该如何“惩戒”孩子和惩戒孩子的办法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