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诗经》全文鉴赏大辞典(含原文注释翻译)之国风·豳风

《诗经》全文鉴赏大辞典(含原文注释翻译)之国风·豳风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诗经全文下载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诗经》全文鉴赏大辞典(含原文注释翻译)之国风·豳风和<<豳风.东山>>原文及翻译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诗经》全文鉴赏大辞典(含原文注释翻译)之国风·豳风
  • <<豳风.东山>>原文及翻译
  • 求七月《诗经·豳风》的全文翻译。
  • 求《诗经.国风》的任意八首,及每首的翻译和赏析
  • 一、《诗经》全文鉴赏大辞典(含原文注释翻译)之国风·豳风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称为《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方称《诗经》。因其书为毛公所传,又称《毛诗》。其创作年代,距今约二千五百年左右,大体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它是奴隶制时代的诗歌,为我国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对我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共三百零五首,简称“诗三百”。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风”乃风土之曲,即民间歌谣,共一百六十篇,总称为十五国风。“雅”乃朝廷之乐,多为京都一带朝廷官吏的作品,共一百零五篇,分为《大雅》和《小雅》。“颂”乃庙堂之音,是王侯举行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专用的乐歌,共四十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对于《诗经》的解释,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有的很难达成共识,甚至古今名家也“不知所谓”。为了文学爱好者阅读方便,这里只是博采众长,作一般性的简释和介绍。对于生僻和古今异读的字,由于种种限制,不能详细诠释,但尽可能地注音。愚之见,《诗经》不宜翻译,任何译文都不如原文;同样,也不宜对其进行评说,任何评说都难免主观色彩。对于《诗经》的理解,因人因时因环境之不同而迥然有异,这正是《诗经》的妙处。如果仅从字面理解,一览无余,那就没有什么味道了。读《诗经》,重在读、贵在读、趣在读。在注音注释的帮助下,流畅地熟读,在诵读的同时去理解、去感悟,这是学习《诗经》最好、最聪明的方法。国风·豳风豳风:豳(彬bīn):古邑名,也作邠,故城在今陕西旬邑县西。周族祖先公由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迁居于此。《豳风》是豳地一带民歌,共七篇,都产生于西周,是《国风》中最早的诗。【风-154】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题解】这诗叙述农人全年的劳动。绝大部分的劳动是为公家的,小部分是为自己的。诗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第二章写妇女蚕桑。第三章写布帛衣料的制作。第四章写猎取野兽。第五章写一年将尽,为自己收拾屋子过冬。第六章写采藏果蔬和造酒,这都是为公家的。为自己采藏的食物是瓜瓠(户hù)麻子苦菜之类。第七章写收成完毕后为公家做修屋或室内工作,然后修理自家的茅屋。末章写凿冰的劳动和一年一次的年终燕饮。【注解】1、七月流火:火(古读如毁),或称大火,星名,即心宿。每年夏历五月,黄昏时候,这星当正南方,也就是正中和最高的位置。过了六月就偏西向下了,这就叫做“流”。2、授衣: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女工。九月丝麻等事结束,所以在这时开始做冬衣。3、一之日:十月以后第一个月的日子。以下二之日、三之日等仿此。为豳历纪日法。4、觱(毕bì)发:大风触物声。5、栗烈:或作“凛冽”,形容气寒。6、褐:粗布衣。7、于:犹“为”。为耜(似sì)是说修理耒(磊lěi)耜(耕田起土之具)。8、趾(止zhǐ):足。 “举趾”是说去耕田。9、馌(叶yè):馈送食物。亩:指田身。田耕成若干垄,高处为亩,低处为畎(犬quǎn)。田垄东西向的叫做“东亩”,南北向的叫做“南亩”。这两句是说妇人童子往田里送饭给耕者。10、田畯(俊jùn):农官名,又称农正或田大夫。11、春日:指二月。载:始。阳:温暖。12、仓庚:鸟名,就是黄莺。13、懿:深。14、微行:小径(桑间道)。15、爰:语词,犹“曰”。柔桑:初生的桑叶。16、迟迟:天长的意思。17、蘩(繁fán):菊科职务,即白蒿。古人用于祭祀,女子在嫁前有“教成之祭”。一说用蘩“沃”蚕子,则蚕易出,所以养蚕者需要它。其法未详。祁祁:众多(指采蘩者)。18、公子:指国君之子。殆及公子同归:是说怕被公子强迫带回家去。一说指怕被女公子带去陪嫁。19、萑(环huán)苇:芦苇。八月萑苇长成,收割下来,可以做箔。20、蚕月:指三月。条桑:修剪桑树。21、斨(枪qiāng):方孔的斧头。22、远扬:指长得太长而高扬的枝条。23、猗(依yī):《说文》、《广雅》作“掎(济jǐ)”,牵引。“掎桑”是用手拉着桑枝来采叶。南朝乐府诗《采桑度》云:“系条采春桑,采叶何纷纷”,似先用绳系桑然后拉着绳子采。女桑:小桑。24、郹(局jú):鸟名,即伯劳。25、玄:是黑而赤的颜色。玄、黄指丝织品与麻织品的染色。26、朱:赤色。阳:鲜明。以上二句言染色有玄有黄有朱,而朱色尤为鲜明。27、葽(腰yāo):植物名,今名远志。秀葽:言远志结实。28、蜩(条tiáo):蝉。29、陨萚(拓tuò):落叶。30、貉(骂mà):通“祃”。田猎者演习武事的礼叫祃祭或貉祭。于貉:言举行貉祭。《郑笺》:“于貉(褐hè),往博貉以自为裘也。”31、同:聚合,言狩猎之前聚合众人。32、缵:继续。武功:指田猎。33、豵(宗zōng):一岁小猪,这里用来代表比较小的兽。私其豵:言小兽归猎者私有。34、豜(肩jiān):三岁的猪,代表大兽。大兽献给公家。35、斯螽(终zhōng):虫名,蝗类,即蚱蜢、蚂蚱。旧说斯螽以两股相切发声,“动股”言其发出鸣声。36、莎(蓑suō)鸡:虫名,今名纺织娘。振羽:言鼓翅发声。37、以上四句都指蟋蟀,先在野地,后移宇下(即檐下),再移到户内,最后入床下。言其鸣声由远而近。38、穹:穷尽,清除。窒(至zhì):堵塞。穹窒:言将室内满塞的角落搬空,搬空了才便于熏鼠。39、向:朝北的窗户。墐:用泥涂抹。贫家门扇用柴竹编成,涂泥使它不通风。40、曰:《汉书》引作“聿(玉yù)”,语词。改岁:是说旧年将尽,新年快到。41、郁:植物名,唐棣之类。树高五六尺,果实像李子,赤色。薁(郁yù):植物名,果实大如桂圆。一说为野葡萄。42、菽:豆的总名。43、剥:读为“扑”,打。44、春酒:冬天酿酒经春始成,叫做“春酒”。枣和稻都是酿酒的原料。45、介:祈求。眉寿:长寿,人老眉间有豪毛,叫秀眉,所以长寿称眉寿。46、壶:葫芦。47、叔:拾。苴(鞠jū):秋麻之籽,可以吃。48、樗(出chū):木名,臭椿。薪樗:言采樗木为薪。49、场:是打谷的场地。圃:是菜园。春夏做菜园的地方秋冬就做成场地,所以场圃连成一词。50、纳:收进谷仓。稼:古读如“故”。禾稼:谷类通称。51、重(zhǒng):即“种”,是先种后熟的谷。穋(路lù):即稑(路lù),稑是后种先熟的谷。52、禾麻菽麦:这句的“禾”是专指一种谷,即今之小米。53、功:事。宫功:指建筑宫室,或指室内的事。54、索:动词,指制绳。綯(陶táo):绳。索綯:是说打绳子。上两句言白天取茅草,夜晚打绳子。55、亟:急。乘屋:盖屋。茅和绳都是盖屋需用的东西。以上三句言宫功完毕后,急忙修理自己的屋子。因为播谷的工作又要开始了,不得不急。56、冲冲:古读如“沉”,凿冰之声。57、凌:是聚集的水。阴:指藏冰之处。58、蚤:读为“爪”,取。这句是说取冰。59、献羔祭韭:这句是说用羔羊和韭菜祭祖。《礼记·月令》说仲春献羔开冰,四之日正是仲春。60、肃霜:犹“肃爽”,双声连语。这句是说九月天高气爽。61、涤场:清扫场地。这句是说十月农事完全结束,将场地打扫干净。一说“涤场”即“涤荡”,“十月涤荡”是说到了十月草木摇落无余。62、朋酒:两樽酒。这句连下句是说年终燕乐。63、跻:登。公堂:或指公共场所,不一定是国君的朝堂。64、称:举。兕觥(似工sì gōng):角爵。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65、万:大。无疆:无穷。以上三句言升堂举觞,祝君长寿。【余冠英今译】七月火星向西沉,九月人家寒衣分。冬月北风叫得尖,腊月寒气添,粗布衣裳无一件,怎样挨过年!正月里修耒头,二月里忙下田,女人孩子一起干,送汤送饭上垄边。田官老爷露笑脸。七月火星向西沉,九月人家寒衣分。春天里好太阳,黄莺儿叫得忙。姑娘们拿起高筐筐,走在小路上,去采养蚕桑。春天里太阳慢悠悠,白蒿子采得够。姑娘们心里正发愁,怕被公子带了走。七月火星向西沉,八月苇秆好收成。三月里修桑条,拿起斧和斨,太长的枝儿都砍掉,拉着枝条采嫩桑。七月里伯劳还在嚷,八月里绩麻更要忙。染出丝来有黑也有黄,朱红色儿更漂亮,得给那公子做衣裳。四月里远志把子结,五月里知了叫不歇。八月里收谷,十月落树叶。冬月里打貉子,还得捉狐狸,要给公子做皮衣。腊月里大伙又聚齐,打猎习武艺。小个儿野猪给自己,大个儿野猪献公爷。五月斯螽弹腿响,六月纺织娘抖翅膀。七月蛐蛐儿在野底,八月里在屋檐底,九月门口叫,十月床下移。火烟熏耗子,窟窿尽堵起,塞起北窗户,柴门涂上泥。叫唤儿子和老妻,如今快过年,且来搬屋里。六月里吃山楂樱桃,七月里煮葵菜豆角。八月里打枣,十月里煮稻,做成甜酒叫冻醪,老人家喝了精神饱。七月里把瓜儿采,八月里把葫芦摘。九月里收麻子,掐些苦菜打些柴,咱农夫把嘴餬起来。(餬:音胡hú,餬口。)九月垫好打谷场,十月谷上仓。早谷晚谷黄米高粱,芝麻豆麦满满装。咱们这些泥腿郎!地里庄稼才收起,城里差事又要当。白天割得茅草多,夜里打得草索长,赶紧盖好房,耕田撒种又要忙。十二月打冰冲冲响,正月抬冰窖里藏,二月取冰来上祭,献上韭菜和羔羊。九月里下霜,十月里扫场。捧上两樽酒,杀上一只羊。齐上公爷堂,牛角杯儿举头上,祝一声“长寿无疆”!【风-155】鸱鸮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题解】这是一首禽言诗。全篇作一只母鸟的哀诉,诉说她过去遭受的迫害,经营巢窠(棵kē)的辛劳和目前处境的艰苦危殆。这诗止于描写鸟的生活还是别有寄托,很难断言。旧说以为是周公贻成王的诗,不足信。全诗都用兴法,为我国比兴诗之祖。【注解】1、鸱鸮(痴萧chī xiāo):鸟名,即鸱鸺(休xiū),或鸺鹠(留liū),今俗名猫头鹰。2、室:指鸟巢。《郑笺》:“室犹巢也。”3、恩斯勤斯:两个“斯”字都是语助词,“恩勤”犹“殷勤”。4、鬻(育yù):是“育”的借字,“育子”指孵雏。闵:病。5、彻:剥裂。土:是“杜”的借字,《释文》引《韩诗》作“杜”。“桑杜”就是桑根。《毛传》:“迨,及。彻,剥。桑土,桑根也。” 《通释》:“盖彻取桑根之皮。”6、绸缪(谋móu):见《唐风·绸缪》篇注。牖(有yǒu)户:指巢。以上二句是说剥取桑根的皮来修补鸟巢。《郑笺》:“绸缪犹缠绵也。”《集传》:“牖,巢之通风处;户,其出入处也。”7、女:《孟子》作“汝”。下民:指人类,鸟在树上,所以称人类为下民。8、侮:指投石、取卵等事,巢不坚固就为人所乘。9、拮据(节居jiéjū):“撠挶(己局jǐjú)”的假借,手病。本谓操作劳苦。引申为经济窘迫。《传疏》引《玉篇》:“拮据,手病也。”10、所:尚。捋荼(徒tú):取芦苇和茅草的花,为垫巢之用。《集传》:“荼,萑苕(环条huán tiáo),可藉巢者也。”11、租:积。或读为“苴(拘jū)”,草。12、卒瘏(徒tú,病):言终于疲病。卒:或读为“悴(脆cuì)”,“悴瘏”同义。以上四句言爪和嘴都因为过劳而病。《通释》:“卒瘏与拮挶相对成文,卒当读为顇,字通作悴。卒、瘏皆为病。” 13、家:古读如“姑”,这句是说巢未完成。14、谯谯(乔qiáo):不丰满。15、翛翛(萧xiāo):干枯无润泽之色。16、翘翘(乔qiáo):危。17、漂摇:冲击扫荡。漂属雨,摇属风。18、哓哓(萧xiāo):由于恐惧而发的叫声。《毛传》:“哓哓,惧也。” 《郑笺》:“音哓哓然,恐惧告诉之意。”【余冠英今译】猫头鹰啊猫头鹰!你抓走我的娃,别再毁我的家。我辛辛苦苦劳劳碌碌,累坏了自己就为养娃。趁着雨下不来云不起,桑树根上剥些儿皮,门儿窗儿都得修理。下面的人们,许会把我欺。我的两手早发麻,还得去捡茅草花,我聚了又聚加了又加,临了儿磨坏我的嘴,还不曾整好我的家。我的羽毛稀稀少少,我的尾巴像把干草。我的巢儿晃晃摇摇,雨还要淋风还要扫。直吓得我喳喳乱叫。【风-156】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题解】这是征人还乡途中念家的诗。在细雨濛濛的路上,他想象到家后恢复贫民身分的可喜(第一章),想象那可能已经荒废的家园,觉得又可怕,又可怀(第二章),想象自己的妻正在为思念他而悲叹(第三章),回忆三年前新婚光景,设想久别重逢的情况(第四章)。【注解】1、东山:诗中军士远戍之地。相传本诗和周公伐奄有关,东山当在奄国(今山东省曲阜县境)境内。2、慆慆:一作“滔滔”,久。3、零雨:徐雨,小雨。濛:微雨貌。4、悲:思念。(《汉书·高帝纪》“游子悲故乡”的“悲”字和这里相同。)5、裳衣:言下裳和上衣。古代男子衣服上衣下裳,但戎服不分衣裳。6、士:读为“事”。就是从事。行:读为“衡”,就是横。横枚等于说衔枚。古人行军袭击敌人时,用一根筷子似的东西横衔在嘴里以防止出声,叫做衔枚。以上两句是设想回家后换上贫民服装,不再从事征战。7、蜎蜎(渊yuān):蚕蠋屈曲之貌。蠋(烛zhú):字本作“蜀”,蛾蝶类幼虫。这里所指的是桑树间野生的蚕。8、烝(争zhēng):久。9、敦:团。敦本是器名,形圆如球。这句连下句是说在车下独宿,身体蜷曲成一团。上文“蜎蜎者蠋”两句以蠋和人对照,独宿者蜷曲的形状像蠋,但蠋在桑间是得其所,人在野地露宿是不得其所。10、果臝(裸luǒ):葫芦科植物,一名栝(瓜guā)楼或瓜蒌。(臝是“裸”的异体字)。11、施(异yì):移。栝楼蔓延到檐上是无人剪伐的荒凉景象。12、伊威:虫名。椭圆而扁,多足,灰色,今名土鳖,常在潮湿的地方。《本草》一作“蛜蝛”。13、蠨蛸(萧筲xiāo shāo):虫名,蜘蛛类,长脚。以上两句是室内经常无人打扫的景象。14、町畽(厅湍tīng tuǎn):平地被兽蹄所践踏处。鹿场:鹿经行的途径。15、熠燿(意耀yìyào):光明貌。宵行:燐火。以上两句写宅外荒凉景象。从果臝句以下到这里都是设想自己离家后,园庐荒废的情形。16、不可畏也?伊可怀也:这两句设为问答,上句说这样不可怕吗?下句说是可怀念的啊。下句并非将上句否定,诗意是尽管情况可怕还是可怀的,甚至越可怕越加怀念。17、鹳(灌guàn):鸟名,涉禽类,形似鹤,又名冠雀。俗名又叫“老等”,因其常在水边竚(伫)立,等待游鱼。垤(叠dié):小土堆。18、征:行。聿:语词,同“曰”。聿、曰都有将意,《七月》篇“曰为改岁”言将改岁。本诗“我东曰归”也是说将归。以上三句是说征夫设想妻在家悲叹,恨不得告诉她:别叹息了,赶紧收拾屋子吧,我正在赶路,将要到家了。19、瓜苦:即瓜瓠(户hù),也就是匏(袍páo)瓜,葫芦类。古人结婚行合卺(紧jǐn)之礼,就是以一匏分作两瓢,夫妇各执一瓢盛酒漱口,这诗“瓜苦”似指合卺的匏。下文叹息三年不见,因为想起新婚离家已经三年了。20、栗薪:聚薪,和《唐风?绸缪》篇的“束薪”同义。以上二句言团团的匏瓜搁在那些柴堆上已经很久了。21、仓庚:鸟名,见《七月》篇注。22、之子:指妻。23、皇:黄白色。驳:赤白色。24、亲:指“之子”的母亲。缡(黎lí):古读如“罗”。结缡:将佩巾(就是帨,见《召南·野有死麕》)结在带上。古俗嫁女时母为女结缡。25、九十:言其多。仪:古读如“俄”。这句是说仪注之繁。以上追忆新婚时的情形,和上章瓜苦栗薪的回忆紧相承接。26、嘉:古读如“歌”,美。27、旧:犹“久”。以上二句言“之子”新嫁来的时候很好,隔了三年不晓得怎样了。【余冠英今译】打我远征到东山,一别家乡好几年。今儿打从东方来,毛毛雨儿尽缠绵。听得将要离东方,心儿西飞奔家乡。家常衣裳缝一件,从此不再把兵当。山蚕屈曲树上爬,桑树地里久住家。人儿团团独自睡,独自睡在车儿下。打我远征到东山,一别家乡好几年。今儿打从东方来,毛毛雨儿尽缠绵。栝楼藤长子儿大,子儿结在房檐下。土鳖儿屋里来跑马,蟢蛛儿做网拦门挂。场上鹿迹深又浅,燐火来去光闪闪。家园荒凉怕不怕?越是荒凉越牵挂。打我远征到东山,一别家乡好几年。今儿打从东方来,毛毛雨儿尽缠绵。墩上老鹳不停唤,我妻在房唉声叹。快把屋子收拾起,行人离家可不远。有个葫芦团又团,撂在柴堆没人管。葫芦在家我不见,不见葫芦整三年。打我远征到东山,一别家乡好几年。今儿打从东方来,毛毛雨儿尽缠绵。记得那天黄莺忙,翅儿闪闪映太阳。那人过门做新娘,马儿有赤也有黄。娘为女儿结佩巾,又把礼节细叮咛。回想新婚真够美,久别重逢可称心?【风-157】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东征,四国是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东征,四国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题解】东征战士记述战争的艰苦,赞美周公的功德,庆幸自己得以生还。【注解】1、斧、斨(枪qiāng):《集传》:“隋(椭)銎(琼qióng)曰斧,方銎曰斨,征伐之用也。”2、四国是皇:《毛传》:“四国,管蔡商奄是也。皇,匡也。”3、孔:很。将(臧zāng):通“臧”,善,幸。《毛传》:“将,大也。”4、锜(齐qí):凿子。5、吪(俄é):征服。《毛传》:“吪,化也。”6、嘉:《郑笺》:“嘉,善也。”7、銶(求qiú):凿类,一说独头斧。8、遒(酋qiú):稳固。《毛传》:“遒,固也。” 《传疏》引《鲁语》韦注:“固,安也。”9、休:美,好。《毛传》:“休,美也。”【翻译】我的大斧已砍破,方孔铜斧也损伤。周公出征去东方,匡正四国军威旺。可怜我们这些人,十分命大未阵亡。我的大斧已砍破,三齿锄头也折断。周公出征去东边,感化四国天下安。可怜我们这些人,十分命好能生还。我的大斧已砍破,我的铁锹也缺了。周公出征去东方,平定四国安王朝。可怜我们这些人,能回家乡真命好。【风-158】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题解】婚姻必须通过媒人,遵循礼法。【注解】1、柯:斧柄。《毛传》:“柯,斧柄也。” 《郑笺》:“伐柯之道,唯斧能为之,以类求其类也。”2、则:准则,榜样。《郑笺》:“则,法也。”3、觏(够gòu):遇合。4、之子:《集传》:“之子指其妻而言也。”5、笾(边biān)豆:盛食物的竹器。践:行列貌。《集传》:“笾,竹豆也。豆,木豆也。践,行列之貌。”【翻译】要砍斧把怎么样?没有斧头不可能。要娶妻子怎么样?没有媒人不得成。砍斧把啊砍斧把,斧把法则在眼前。我今遇见这个人,酒菜整齐摆满案。【风-159】九罭九罭之鱼,鳟鲂。我觏之子,衮衣绣裳。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鸿飞遵陆,公归不复,於女信宿。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题解】周公东征胜利,将回镐京,东都人挽留他。【注解】1、罭(玉yù):网目。九:言其多。2、鳟(遵zūn):赤眼鳟。鲂:鳊鱼,团头鲂。都是较大的鱼。3、我、之子:《集传》:“我,东人自我也。之子,指周公也。”4、衮(滚gǔn)衣:绣着龙纹的上衣。5、鸿:《郑笺》:“鸿,大鸟也,不宜与凫鹥(依yī)之属飞而循渚。”6、信处:住两夜。《毛传》:“再宿曰信。” 《传疏》:“女犹尔也。尔,此也。”7、有:保存。闻一多《风诗类钞》:“有,藏之也。”8、以:使,让。【翻译】细眼网儿捞鳟鲂。我看那人不寻常,画龙上衣绣花裳。天鹅沿着小洲翔。公若回去没地方,住此两夜莫着忙。天鹅沿着陆地旋。公若回去不再还,住此两夜不算晚。藏起周公绣龙衣,不要让公回西去,不要使我心悲戚!【风-160】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题解】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中把一位统治者(诗人称他为公孙)比作老狼。嘲笑他步态丑笨,进退困窘。【注解】1、跋(拔bá):践踏,踩。胡:颈下垂肉。狼老了颈下就有胡。2、载:再。疐(至zhì):跌倒。诗人形容老狼行步艰难,走起路来身子如跳板一上一下的形状,前后更迭地一起一伏,前跋后疐。用来比公孙步态笨重动摇。(成语“跋前疐后”比喻进退两难。)3、公孙:指豳(彬bīn)公的后代。肤:古与“胪”同字,腹前部分为胪。“硕肤”就是大肚子。4、赤舄(戏xì):黄朱色的鞋,周朝王和诸侯都穿它。几几:亦作“己己”,形容弯曲。舄的前端有絇(渠qú),就是弯曲的“鼻”,它是舄上最显眼的部分,诗人就以它代表舄。5、德音:声名。瑕:读作“假”,义犹“嘉”。“不瑕”就是不好。6、对本诗还有一种完全相反的解释:说是赞美周公处惊不变,宽厚大度。见“参考译文”。【余冠英今译】老狼踩着脖子底下耷拉皮,又把它的尾巴踩。这位公孙大肚皮呀,穿着大红勾勾鞋。老狼踩着它的长尾巴,又踩着脖子底下皮耷拉。这位公孙大肚皮呀,他的名声可不佳。【翻译】老狼向前踩下巴,后退又把尾巴踩。周公谦逊身体胖,漂亮金靴真可爱。老狼后退踩尾巴,前进又把下巴踏。周公谦逊身体胖,名声美好无疵瑕。★最好的资源献给最好的您,精心编排。各级专家和超级高手请略过此文,本文仅献给有需要的朋友。整理排版非常辛苦,让我们一起来弘扬正能量,期待您能喜欢并收藏转发给其他需要此材料的您的朋友。有什么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请大家谅解,有需要其它经典的请点击我的头像并关注,其它国学经典会陆续更新,祝大家学习愉快。如您喜欢,请+关注我,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一、<<豳风.东山>>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二、译文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才说要从东山归,我心忧伤早西飞。家常衣服做一件,不再行军事衔枚。野蚕蜷蜷树上爬,田野桑林是它家。露宿将身缩一团,睡在哪儿车底下。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鹿迹斑斑场上留,磷火闪闪夜间流。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白鹳丘上轻叫唤,我妻屋里把气叹。洒扫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回家转。团团葫芦剖两半,撂上柴堆没人管。旧物置闲我不见,算来到今已三年。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当年黄莺正飞翔,黄莺毛羽有辉光。那人过门做新娘,迎亲骏马白透黄。娘为女儿结佩巾,婚仪繁缛多过场。新婚甭提有多美,重逢又该美成什么样!

    三、出处

    《诗经》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历代学者的观点有较大分歧。《毛诗序》说:“《东山),周公东征(平武庚、管叔之乱)也。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以为“此周公劳归士词,非大夫美之而作”。

    从诗的内容看,这是一首征人解甲还乡途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诗,事或与周公东征相关,却不必是周公所作。

    二、作品赏析

    此诗咏的是士卒在归来的途中,遇到淫雨天气,在写法上与《小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相近。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复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既是“以哀景写乐”,又不全是。

    盖行者思家,在雨雪纷飞之际会倍感凄迷,所以这几句也是情景交融,为每章后面几句的叙事准备了一个颇富感染力的背景。

    三、作者简介

    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一部分。《尚书》记载,《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关系。

    二、求七月《诗经·豳风》的全文翻译。

    七月《诗经·豳风》译文

    七月火星向西落,   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   十二月寒气袭人。  
    没有好衣没粗衣,   怎么度过这年底?   正月开始修锄犁,   二月下地去耕种。
    带着妻儿一同去,   把饭送到南边地,   田官赶来吃酒食。   七月火星向西落,
    九月妇女缝寒衣。   春天阳光暖融融,   黄鹏婉转唱着歌。   姑娘提着深竹筐,
    一路沿着小道走。   伸手采摘嫩桑叶,   春来日子渐渐长。   人来人往采白蒿,  
    姑娘心中好伤悲,   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火星向西落,   八月要把芦苇割。
    三月修剪桑树枝,   取来锋利的斧头。   砍掉高高长枝条,   攀着细枝摘嫩桑。   
    七月伯劳声声叫,   八月开始把麻织。   染丝有黑又有黄,   我的红色更鲜亮,
    献给贵人做衣裳。   四月远志结了籽,   五月知了阵阵叫。   八月田间收获忙,
    十月树上叶子落。   十一月上山猎貉,   猎取狐狸皮毛好,   送给贵人做皮袄。
    十二月猎人会合,   继续操练打猎功。   打到小猪归自己,   猎到大猪献王公。
    五月蚱蜢弹腿叫,   六月纺织娘振翅。   七月蟋蟀在田野,   八月来到屋檐下。
    九月蟋蟀进门口,   十月钻进我床下。   堵塞鼠洞熏老鼠,   封好北窗糊门缝。
    叹我妻儿好可怜,   岁末将过新年到,   迁入这屋把身安。   六月食李和葡萄,
    七月煮葵又煮豆。   八月开始打红枣,   十月下田收稻谷。   酿成春酒美又香,
    为了主人求长寿。   七月里面可吃瓜,   八月到来摘葫芦。   九月拾起秋麻子,
    采摘苦菜又砍柴,   养活农夫把心安。   九月修筑打谷场,   十月庄稼收进仓.   
    黍稷早稻和晚稻,   粟麻豆麦全入仓。   叹我农夫真辛苦,   庄稼刚好收拾完,   
    又为官家筑宫室。   白天要去割茅草,   夜里赶着搓绳索。   赶紧上房修好屋,   
    开春还得种百谷。   十二月凿冰冲冲,   正月搬进冰窖中。   二月开初祭祖先,   
    献上韭菜和羊羔。   九月寒来始降霜,   十月清扫打谷场。   两槽美酒敬宾客,   
    宰杀羊羔大家尝。   登上主人的庙堂,   举杯共同敬主人。   齐声高呼寿无疆。

    三、求《诗经.国风》的任意八首,及每首的翻译和赏析

    哈哈~你是8中的哈?!
    诗经·国风·桃夭

    【原文】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②。
    之子于归③,宜其室家④。

    桃之夭夭,有⑤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⑥。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桃树含苞满枝头,
    花开灿烂如红霞。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果实累累坠树丫。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桃叶茂密色葱绿。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读解】

    一首简单朴实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就像我们现在熟悉的、谁都能唱的《一封家书》、《同桌的你》、《小芳》一类的歌。 魅力恰恰就在这里。
    它符合天地间一个基本的道理:简单的就是好的。
    正如女子化妆,粉黛轻施的淡妆总有无穷的神韵,没有的地方总觉得有,有的地方总觉得没有。浓妆艳抹,厚粉浓膏,不仅艳俗,而且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疑心厚重的脂粉底下有多少真实的货色,或许卸下妆来是半老徐娘一个或满脸雀斑。
    简单是质朴,是真实,是实在,是亲切,是萦绕心间不能忘却的情思。刻意修饰是媚俗,是虚伪,是浮泛,是浅薄,是令人生厌,是古人常说的恶俗。
    简单质朴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并且是至高的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诗经·国风·唐风·蟋蟀》

    蟋蟀在堂,
    岁聿其莫。①
    今我不乐,
    日月其除。②
    无已大康,③
    职思其居。④
    好乐无荒,⑤
    良士瞿瞿。⑥

    蟋蟀在堂,
    岁聿其逝。⑦
    今我不乐,
    日月其迈。⑦
    无已大康,
    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
    良士蹶蹶。⑧

    蟋蟀在堂,
    役车其休。⑨
    今我不乐,
    日月其慆。⑩
    无已大康,
    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
    良士休休。⑾

    【译文】

    蟋蟀在堂屋,
    一年快要完。
    今我不寻乐,
    时光去不返。
    不可太享福,
    本职得承担。
    好乐事不误,
    贤士当防范。

    蟋蟀在堂屋,
    一年将到头。
    今我不寻乐,
    时光去不留。
    不可太享福,
    其他得兼求。
    好乐事不误,
    贤士该奋斗。

    蟋蟀在堂屋,
    役车将收藏。
    今我不寻乐,
    时光追不上。
    不可太享福,
    多将忧患想。
    好乐事不误,
    贤士应善良。

    【赏析一】
    就诗论诗,本篇劝人勤勉的意思非常明显,可是《毛诗序》偏说是“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悯)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娱)乐也”。清方玉润驳得好:“今观诗意,无所谓‘刺’,亦无所谓‘俭不中礼’,安见其必为僖公发哉?《序》好附会,而又无理,往往如是,断不可从。”(《诗经原始》)对《诗序》说纠正较早的当是宋王质,其《诗总闻》指出“此大夫之相警戒者也”,而“警戒”的内容则是“为乐无害,而不已则过甚。勿至太康,常思其职所主;勿至于荒,常有良士之态,然后为善也”。释语达理通情,符合原诗。较他说为胜。拙著《诗经选注》定本篇为“劝人勤勉的诗”,即是受王质说启发。

    本篇三章意思相同,头两句感物伤时。诗人从蟋蟀由野外迁至屋内,天气渐渐寒凉,想到“时节忽复易”,今年已到了岁暮。古人常用候虫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来表示时序更易,《诗经·豳风·七月》写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九月在户”与本诗“蟋蟀在堂”说的当是同一时间。《七月》用夏历,本诗则是用周历,夏历的九月为周历十一月。本篇诗人正有感于十一月蟋蟀入室而叹惋“岁聿其莫”。首句丰坊《诗说》以为“兴”,朱熹《诗集传》定为“赋”,理解角度不同,实际各有道理。作为“兴”看,与《诗经》中一些含有“比”的“兴”不同,它与下文没有直接的意义联系,但在深层情感上却是密不可分的,即起情作用。所以从“直陈其事”说则是“赋”。从触发情感说则是“兴”。这一感物惜时引出述怀的写法,对汉魏六朝诗影响很大,《古诗十九首》中用得特多,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亦常见,如其第十四首(依《阮籍集校注》次第):

    开秋肇凉气,蟋蟀鸣床帷。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准……

    开头与下文若即若离,与《蟋蟀》起句写法一脉相承,只是这里点明了“感物”的意思,而《蟋蟀》三、四句则是直接导入述怀:诗人由“岁莫”引起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宣称要抓紧时机好好行乐,不然便是浪费了光阴。其实这不过是欲进故退,着一虚笔罢了,后四句即针对三、四句而发。三章诗五、六句合起来意思是说:不要过分地追求享乐,应当好好想想自己承当的工作,对分外事务也不能漠不关心,尤其是不可只顾眼前,还要想到今后可能出现的忧患。可见“思”字是全诗的主眼,“三戒”意味深长。这反覆的叮嘱,包含着诗人宝贵的人生经验,是自儆也是儆人。最后两句三章联系起来是说:喜欢玩乐,可不要荒废事业,要像贤士那样,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勤奋向上。后四句虽是说教,却很有分寸,诗人肯定“好乐”,但要求节制在限度内,即“好乐无荒”。这一告诫,至今仍有意义。

    本诗作者,有人根据“役车其休”一句遂断为农民,其实是误解,诗人并非说自己“役车其休”,只是借所见物起情而已,因“役车休息,是农工毕无事也”(孔颖达《毛诗正义》),故借以表示时序移易,同“岁聿其莫”意思一样。本诗作者身份难具体确定,姚际恒说:“观诗中‘良士’二字,既非君上,亦不必尽是细民,乃士大夫之诗也。”(《诗经通论》)可备一说。

    全诗是有感脱口而出,直吐心曲,坦率真挚,以重章反覆抒发,语言自然中节,不加修饰。押韵与《诗经》多数篇目不同,采用一章中两韵交错,各章一、五、七句同韵;二、四、六、八句同韵,后者是规则的间句韵。译诗保留原押韵格式。 (蒋立甫)

    【赏析二】
    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瓦位如雪。”岁月的无情,人生的短促,早被诗人们领悟透了,写绝了。怎么个活法,在古人的心目中似乎只有享乐和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两端。要么是及时行乐,荒淫无度,醉生梦死,要么是立功立名立德。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另一种活法:既要及时行乐,又要有所节制;既要充分享受人生,又要保持忠于职守的精神和忧患意识。在荒淫和苦行之间选择一条中间道路,似乎是一种符合现代意识的活法。日本人信奉拼命地工作,拼命地享受(实际上是工作多于享受),如今被我们拿来当作一种活法的标本。其实,这样的标本早已有我们自己的祖先作了示范,何须从东洋人那里去学。
    充满世俗精神和气息的既享乐又干活的“中间”活法是非常现实,也非常有吸引力的,大概可以算得上一种比较理想的活法。它不要求我们像浮士德那么不断地去进取、开拓、发现,用不着去冒险寻求刺激。不要求我们像西西弗斯那样不断徒劳地推巨石上山,也不要求我们像教徒那样去修道院禁欲苦修,不食人间烟火。
    不过,要真的实行起来,中间活法怕是有相当难度的。人是一种不大经得起诱惑的软弱的动物,具有自制力和理性精神的人毕竟很少,不知不觉或有意识放纵自己的人却很多。我们实行起来多半不会偏于苦行和工作狂的一面,而会偏向纵情于声色犬马凤花雪月而不能自拔的一方,时常乐而忘返,乐不思蜀。
    尼采曾用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来代表人类的狂欢和理性两种精神。或许这是上帝的有意安排,把这两个对立面放进我们体内,让我们自己去作选择:或者纵情享受,或者拼命干活,只有不同寻常的人才会把二者结合得很好。选择就是考验,答卷要由我们自己来填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葛

    【诗经·国风·王风】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题解:情人相思之词。一说朋友相念。

    译文:
    那个采葛的姑娘啊。
    一日不见她,
    好像三个整月长啊。

    那个采蒿的姑娘啊。
    一日不见她,
    好像三个秋季长啊。

    那个采艾的姑娘啊。
    一日不见她,
    好像三个周年长啊。

    【赏析】
    本篇由于只是表现一种急切的相思情绪而没有具体内容,所以旧说随意性很大,如《毛诗序》以为是“惧谗”,所谓“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朱熹《诗集传》则斥为“淫奔”之诗,说“采葛所以为絺綌,盖淫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吴懋清《毛诗复古录》则以为采葛(萧、艾)比喻平时蓄养人才,“临时方获其用,若求之太急……一日则如三月之久”;牟庭《诗切》又说是“刺人娶妻……而徒溺其色,一日不见,则思之如三月之久”;姚际恒、方玉润、吴闿生却一致认为是怀友忆远之诗,方氏申述云:“夫良友情亲如夫妇,一朝远别,不胜相思,此正交情深厚处,故有三月、三秋、三岁之感也!”(《诗经原始》)近人则多主恋歌说。就诗论诗,视为怀念情人之作为妥。闻一多指出“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男”(《风诗类钞》)。译文取闻说作男词。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本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覆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仿佛能触摸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听到他那发自心底的呼唤。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拨动千古之下读者的心弦,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审美价值永不消退,至今仍活在人们口头。其艺术感染力的奥妙在哪里?拙作《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本诗“妙在语言悖理”,意思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怎能与“一日”等同呢?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
    ———————————————————————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译文
    南山乔木大又高,
    树下不可歇阴凉。
    汉江之上有游女,
    想去追求不可能。
    汉江滔滔宽又广,
    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
    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
    用刀割取那荆条。
    姑娘就要出嫁了,
    赶快喂饱她的马。
    汉江滔滔宽又广,
    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
    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
    用刀割取那蒌蒿。
    姑娘就要出嫁了,
    赶快喂饱小马驹。
    汉江滔滔宽又广,
    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
    乘筏渡过不可能。
    【赏析】
    这是一首恋情诗。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帐的愁绪。
    关于本篇的主旨,《毛诗序》所说赞文王“德广所及也”,并不足据,《文选》注引《韩诗序》云: “《汉广》,说(悦)人也。”清陈启源《毛诗稽古编》进而发挥曰:“夫说(悦)之必求之,然唯可见面不可求,月慕说益至。”对诗旨的阐释和诗境的把握,简明而精当。“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是体现诗旨的中心诗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重叠三唱,反覆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在水一方的 “游女”,瞻望勿及,企慕难求的感伤之情。鲁齐韩三家诗解“游女”为汉水女神,后颇有从者,这给本诗抹上了一层人神恋爱的色彩。不过一部《诗经》,总体落实在现实人生,“十五国风”,皆为歌唱世俗情感的民间歌谣,因此似乎没有必要将此诗与神话传说联系起来。
    从外部结构看,《汉广》全篇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同《诗经》中其他重章叠句的民歌,似无差异。但从艺术意境看,三章层层相联,自有其诗意的内在逻辑。可析而为二。
    首先,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方玉润曾写道:“首章先言乔木起兴,为采樵地;次即言刈楚,为题正面;三兼言刈蒌,乃采薪余事”(《诗经原始》)。方氏由此把《汉广》诗旨概括为“江干樵唱”,否定其恋情诗的实质,仍不免迂阔;但见出起兴之句暗示了采樵过程,既有文本依据,也是符合劳动经验的。
    其次,从结构形式看,首章似独立于二、三两章;而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联,细腻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有希望有追求,才有失望有失落;但诗篇于此未作明言,对这位青年当年追求思恋的一往深情,让读者得之言外。诗篇从失望和无望写起,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无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可逆转。一般把首句视为起兴;如果换一种读法,把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置于首位,那么,“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便可视为比喻,连同“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构成一组气势如潮的博喻;瞻望难及的无限怅惘之情,也表现得更为强烈。当年苦恋追求,今日瞻望难及。但心不甘、情难拔,于是由现实境界转入幻想境界。三、三两章一再地描绘了痴情的幻境:有朝“游女”来嫁我,先把马儿喂喂饱;“游女”有朝来嫁我,喂饱驹儿把车拉。但幻境毕竟是幻境,一旦睁开现实的眼睛,便更深地跌落幻灭的深渊。他依然痴情而执着,但二、三两章对“汉广”、“江永”的复唱,已是幻境破灭后的长歌当哭,比之首唱,真有男儿伤心不忍听之感。总之,诗章前后相对独立,情感线索却历历可辨。
    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把《汉广》的诗境概括为“可见而不可求”。这也就是西方浪漫主义所谓的 “企慕情境”,即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是永远可以向往但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秦风·蒹葭》也是刻划 “企慕情境”的佳作,与《汉广》比较,则显得一空灵象征,一具体写实。《蒹葭》全篇没有具体的事件、场景,连主人是男是女都难以确指,诗人着意渲染一种追求向往而渺茫难即的意绪。《汉广》则相对要具体写实得多,有具体的人物形象:樵夫与游女;有细徽的情感历程:希望、失望到幻想、幻灭;就连“之子于归”的主观幻境和“汉广江永”的自然景物的描写都是具体的。王士禛认为,《汉广》是中国山水文学的发轫。《诗经》中仅有的几篇“刻画山水”的诗章之一(《带经堂诗话》),不为无见。当然,空灵象征能提供广阔的想像空间,而具体写实却不易作审美的超越。钱钟书《管锥编》论“企慕情境”这一原型意境,在《诗经》中以《秦风·蒹葭》为主,而以《周南·汉广》为辅,其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

    《诗经·国风·豳风·破斧》

    【题解】赞颂周公。或曰东征战士,经破斧缺斨的苦战,庆幸自己能得生还。

    【原文】

    既破我斧,
    又缺我斨1。
    周公东征,
    四国是皇2。
    哀我人斯3,
    亦孔之将4。
    既破我斧,
    又缺我锜5。
    周公东征,
    四国是吪6。
    哀我人斯,
    亦孔之嘉7。
    既破我斧,
    又缺我銶8。
    周公东征,
    四国是遒9。
    哀我人斯,
    亦孔之休10。
    【译文】

    那些老爷既使我斧破折,
    又使我斨缺残。
    周公率军东征,
    四国君主无不心惊胆战。
    周公哀怜我们这些平民,
    这是多么的仁贤。
    那些老爷既使我斧破折,
    又使我錡缺残。
    周公率军东征,
    四国百姓深受教化感染。
    周公哀怜我们这些平民,
    这是多么的良善。
    那些老爷既使我斧破折,
    又使我銶缺残。
    周公率军东征,
    四国家人重聚生活平安。
    周公哀怜我们这些平民,
    这是莫大的恩典。

    抄吧~大家都同道中人!

    关于诗经全文下载的问题,通过《求七月《诗经·豳风》的全文翻译。》、《求《诗经.国风》的任意八首,及每首的翻译和赏析》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诗经全文下载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诗经全文下载(1)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