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邓亚萍演讲,这该喜的魅力引掌声如雷,国乒大魔王天下无敌的情怀

邓亚萍演讲,这该喜的魅力引掌声如雷,国乒大魔王天下无敌的情怀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邓亚萍演讲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邓亚萍演讲,这该喜的魅力引掌声如雷,国乒大魔王天下无敌的情怀和邓亚萍的励志故事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邓亚萍演讲,这该喜的魅力引掌声如雷,国乒大魔王天下无敌的情怀
  •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 从“乒坛皇后”到“身家过亿”,邓亚萍经历了什么?
  • 乒乓球“大魔王”邓亚萍现状如何?
  • 一、邓亚萍演讲,这该喜的魅力引掌声如雷,国乒大魔王天下无敌的情怀

    9分钟7次掌声,这该喜的魅力,除了她还有谁?国乒初代大魔王,乒乓球全满贯得主邓亚萍,《做自己的冠军》演讲金句:我五岁的时候开始打球,每天多练40分钟,一年比别人多练48天。我比你付出的更多,我凭什么不赢你?

    向上的力量·未来十年·演讲盛典·做自己的冠军,演讲者:邓亚萍

    一、凭什么拿冠军?

    大家好,我是邓亚萍。导演说,演讲的主题是《向上的力量》,你就来跟我们讲讲,你为什么球打得这么好?为什么能拿那么多的冠军?

    冠军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对这个词我真是又爱又恨。1997年,我宣布从国家乒乓球队退役。那年,我才刚满24岁。我当年的名气,可不比今天年轻偶像们差啊。(掌声1)

    我退役前,已经是连续八年的世界排名第一,截至当时为止,世界公认的历史上最优秀的女运动员。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有99%的可能,这就是我的人生巅峰了。无论我未来50年做什么?怎么做?极大的概率,我都无法超越自己前20年的成绩。今年我即将47岁,离我退役,2个十年都过去了。未来还有几个十年等着我呢?多年的训练,让我养成了凡事就要拼尽全力,把事儿做到极致的习惯(掌声2)。任何一个领域,做到极致就是冠军!

    二、什么叫热爱?

    我最近被人安利,看李子柒的视频。很美,很仙。我想,如果举办一场古风奥林匹克大赛,那她一定就是冠军。很多人问我,怎么能成为冠军?答案很简单,肯吃苦,要热爱!又有人问我,雅萍姐,我特别热爱乒乓球,水平也还行;但是呢,我不能一直赢;问我赢球的秘诀是什么?

    什么叫热爱?什么叫水平还可以?我五岁的时候开始打球,心里就有一个目标,我要成为世界冠军!十岁的时候,虽然我的成绩比别人好,但是因为个子太矮了,所以呢,我连省队都进不去。我不服,我要继续打球,朝着自己冠军的梦想前进。

    解决身高不足的唯一办法,就是我要比你跑的更快。所以,我就在腿上绑着沙袋,身上穿着沙衣,每天负重30斤来训练。当我脱掉沙衣和沙袋的时候,我感觉像什么?我可以飞了。当时训练条件极其艰苦,冬天零下十几度,夏天超过40多度,但是每天我仍然还坚持练习十多个小时,上万次的击球。

    后来在进国家队的时候,又被拒之门外。教练们为了我开会,讨论了三次。他们说,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先天条件好的人培养?那我就只能干嘛?我要赢,我要一直赢(持久热烈的掌声3)!来一个我就赢一个,来一对我要赢一双!一直打进国家队为止!

    终于第三次,教练们开会讨论的时候,张燮林指导力排众议,给了我进国家队的机会。(他说,)因为邓亚萍个矮,所以每个球对他来讲看起来全是高的,全是机会呀,所以就敢打(掌声4)。

    在国家队的时候,每天我都要比别人晚结束训练。张指导有一个小本子,他说,邓亚萍每天多练40分钟,再算上周末不休息继续练球,她一年比别人多练48天(热烈的掌声5)。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刻苦训练的基础,当我站在球场上的时候,那才更有底气。我比你付出的更多,我凭什么不赢你?!(如雷的掌声6)

    三、未来科技,给予体育力量】:

    现在的年轻人太幸福了,你们的选择比我们多得多。而我们那个年代,必须把自己逼到身心的极限,才可能赢得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这就是,是不是很不佛系啊?

    未来十年,会有更多的年轻人,跻身这个时代的前列。通过5G,通过人工智能,未来社会会产生不可预知的变化,也会产生无数机遇和挑战。国际乒联,将正式使用鹰眼和大数据的技术。我那个年代研究对手,技战术,只能靠自己和教练的记忆。以及呢,我们要反复的要看技术录像,来研究对手的击球线路和关键球的处理。而现在呢,在每一局比赛结束了以后,立马儿,我们的数据全来了。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过: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体育不仅强身健体,更赋予我们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

    未来已来,未来可期。在下一个十年,科技将给体育,注入更大更新的活力!谢谢大家!(热烈的掌声7)

    四、演讲结束后的采访

    主持人未来十年,你的计划是什么?你要在什么领域继续赢下去?

    邓亚萍:赢下去对于我来讲呢,可能因为岁数的关系,更趋于平和。我更希望能够更多地去推广体育,更多地推广乒乓球。因为我真的认识到,体育能够给我们很多的人,带来健康和快乐。

    主持人:(您)一直会在体育的领域,耕耘下去

    邓亚萍我相信(是这样的)。

    主持人:我也相信,谢谢您!

    乒乓网 胡清源

    一、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1973年2月6日生于河南省郑州市,祖籍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原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现为河南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始人。下面是我整理的邓亚萍的励志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邓亚萍在剑桥大学读书的励志故事

      每天凌晨5点起床攻读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

      “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边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我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但收效并不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著。作为一个插班生要赶上其他同学困难太大。加上没有教材,每次上课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讲义,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让我适应。”

      “生活的环境也不尽如人意。到英国留学的留学生,多数都是住在学校所安排的英国人家里,我也不例外。本想住在英国人家里,一来可以更多地了解英国的风俗民情,二来可以有更多的英语会话机会。但是我所居住的这个女房东家,距学校太远,而且房费伙食费很高,每月除了要交200多英镑房租,还要交100多英镑饭费,两项合起来每月的支出约合人民币将近5000元。对于自费到英国上学的我来说,惜金和惜时同样重要。”

      “记得当我头一次穿着防雨运动衣,骑着自行车到学校时,许多同学见了都大为不解:怎么世界冠军还骑自行车来上学?是啊,世界冠军也是凡人,我的所有,是我用汗水换来的,它来之不易,我必须十分珍惜它。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困扰着我,我急切盼望能改变这种状况。”

      “刚到英国不久,我想往家寄点钱,然而到邮局拿了单子,却不知如何填写,邮局的人在单子上指指点点,我却一脸茫然,我站在邮局前,两眼发呆,我能怎么办?问谁去?问了,自己还是听不懂,最后,只好悻悻而归。”

      “开学前,为了让我熟悉一下环境,房东开车送我去学校转了一圈。第二天人家不送了,我虽然买了辆自行车,却找不到上学的路了,七拐八拐,赶到学校已经上课了。一向守时的我成了迟到生。我急得迸出几个单词解释,然而解释不明白,那滋味,那窘迫,现在都忘不了!”

      邓亚萍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

      “刚到剑桥的那段时间,我虽然比较刻苦,效果却不明显。我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语言基础还相当薄弱,要想在剑桥这个精英云集的学府里站得住、学得好,更需要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做学问与体育训练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寻,更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一切靠自己去拼去搏吧。”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

      “开始的一两个月之内,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我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里以后,自己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较单调,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吃饭对我来说好像都很费事,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我一般都不回宿舍,就是吃上午带去的三明治,然后看一会儿书。晚上经常吃的东西就是自己做的方便面条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到12点才能睡觉。”

      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

      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

      “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邓亚萍在诺丁汉大学读书的励志故事

      一看她学习的劲头就知道她是世界冠军

      2001年9月,邓亚萍从清华走进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原本更喜欢剑桥,那里风景可人,令我心醉。可我还是投奔了诺丁汉大学,因为诺丁汉大学有全英国最棒的外语系。”

      “导师对我不太了解,似乎有些不放心,担心一个运动员能否完成学业。我恳切地对导师说:我可能比您的其他学生基础要差,请你多费心了,别人能听懂的课程,我可能要两次甚至多次,别人需要一年,我可能需要一年半甚至两年。但不管费多少力、多长时间,我都要把学业拿下来!我是那种很要强,性子也很犟的人,因此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在英国,修硕士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类似于应试教育。就是上一门课考一门,直到通过所有课程;另外一种是跟导师做课题研究,研究结束后做论文,如果论文通过就可以毕业,我采取的是第二种办法。比语言更难的是这里的学习方式,和国内真是大不一样。我有自己的导师,但并不经常见面。往往是他给我提供一个阅读书目清单,我自己到图书馆或大学找书,然后阅读。有了问题才和他预约见面、答疑。开始时,我很不习惯这种方式。而且我修的方向是‘中国当代研究’,一个似乎和体育无关的冷门专业,即便图书馆里也不一定有相关材料。这样,我就必须在不同的图书馆和大学里去找。不过,现在看来,这也是我在国外学习的重要收获之一。新的学习方式让我学会了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找到实现目标的办法。”

      “打球的时候,视力两眼都是1.5,上学以后下降得很快,现在有一只眼已经0.6了。学习和打球相比完全是两码事,睡眠不足,上课总是犯困,眼睛睁不开,越坐越困,恨不得用根棍儿把眼皮撑起来。可对面坐着的是老师,你又不可能睡觉,更不可能溜号。刚开始时这种感觉特别明显,后来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知道该怎样安排好作息,找到一些规律。”

      “我的研究课题是《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例子用的就是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为了研究这个课题,我阅读了一些对中国女运动员的研究材料,大部分是外国人写的。这些外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中国女运动员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因此他们的研究并不到位。我希望能够从我开始,有人真正关注中国妇女和中国女运动员的研究。我也希望通过在国外学习,在工作中便可以尽量避免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会,以便更好地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而在国际体育界,能让人理解你的见解,接纳你的主张并非易事。”

      学习上的她拿出打球时的劲头。按说老师安排的课程已经呈饱和状,每周天天有课,周末的作业也不轻松,做罢作业还要准备下一周的课,周而复始。可她还是觉得“吸收”得不够。

      也难怪,她心里真的是着急。邓亚萍刚撂下球拍儿,就成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一位年轻的委员,她恨不得赴会时能立马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于是,这位乒乓球世界冠军心底悄悄萌生着愿望早一点进入高级班,明年向Master(硕士学位)进军。

      在诺丁汉大学上课的过程中,邓亚萍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老师用开玩笑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可以看得出她是一个世界冠军。“下了课,我必须匆匆赶到另一个老师那里去做个别辅导,这是学校针对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同而特别安排的单独辅导时间。每次出去开会之前,我的老师都会帮助我准备发言材料,纠正我的语音语调和演讲的方式方法。另外学校还专门为我开了一门课,教我如何用英语进行采访。在学校我过着典型的大学生三点一线式生活,和校园里那些普通的女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这个硕士学位我非拿不可,而且一定要在国外的大学里拿到。”那样的话,在中国的奥运会冠军当中,她可能又拿了一项第一。作为诺丁汉大学的一名学生,邓亚萍每天的时间表比较紧。“除了上语言系的课,还要上英语系的课。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

      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的励志故事

      “过语言关对我来说还有着另外的意义。当时我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同时还负责国际乒联的一个项目,如果你没有办法跟别人交流,那么一切都是零。同时还有一个公众形象,就是说我毕竟代表着中国,同时代表着中国运动员,所以精神风貌是很重要的。”

      一年后,邓亚萍面对严格的考官,用英语宣读了3万5千字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论点论述了中国妇女及中国妇女体育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临场考官的一致结论是:无条件一次通过!2002年12月22日,她如愿获得硕士学位。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至此,从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起,邓亚萍已在校园度过了近六个春秋,并将自己当年的小学“学历”变为研究生学历。邓亚萍坦言,从运动员到学生,尤其是一个留学生,她付出的努力并不亚于打球。“从对英语一窍不通到熟练地用英语与教授交流,从人生地不熟到朋友遍英国,从开始时的迷茫到后来的迎接挑战,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但海外生活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真正了解了世界。”

      其间,她还作为北京申奥成员,赴莫斯科为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作了贡献。

      2001年7月13日,邓亚萍用流利的英语向国际奥委会委员呼吁:请给中国运动员一个机会,让我们做一次奥运会的东道主!

      知识,没有止境。2002年,她如同一个长跑运动员,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新的拼搏——满怀信心地攻读剑桥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2008奥运会对当代中国的影响”,邓亚萍的“中国研究”又得以继续下去了。

      2003年2月24日,正在剑桥攻读博士的邓亚萍又回来了,在北京奥组委,新的忙碌又开始了。“我在剑桥的导师彼德·纽伦是一位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已经研究中国经济30余年,他深知2008年奥运会对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会有极高的经济研究价值,他认为我回国,不仅能为祖国服务,也能为论文收集第一手珍贵材料,因此,他特批我回国边工作,边学习。未来的工作很艰苦,但这是非常好的机会。”

      2004年的春节假期,她为了赶写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放弃了与亲人的团聚,买来一堆速冻饺子,每天的水饺餐伴她度过了假日。

      “有人可能觉得我这是自讨苦吃,甚至有人说你的荣誉多得一大把,不攻读什么学位,后半生照样可以过得不错,即使读学位也不必那么辛苦,甚至不妨找个‘枪手’代笔写论文。但我读书上大学可不是为了‘镀金’,我上学只是要圆自己的读书之梦。我从自己与外国朋友交往中深切感受到知识缺乏、交流不畅。尽管基础差,我不想投机取巧走捷径,更不要说我就读的清华、剑桥等国际知名大学治学严谨,容不得弄虚作假!”

      饺子可以速冻,人才却难以速成。邓亚萍学业上的成功与打乒乓球的辉煌,其实并非得益于她具备多大的天赋。恰恰相反,无论学业还是打球,她都是在先天条件不大有利的情况下,靠坚忍不拔的毅力,靠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金牌。

      “我现在依然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和改革委员会三个委员。特别是运动员委员会,委员都是很有名的奥运会冠军,都有自己代表的权益,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唯一的亚洲委员,因此我不仅代表中国,而且还是亚洲的代表,有责任为亚洲和第三世界国家运动员争取权益。”在邓亚萍的努力下,运动员委员会已经向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提出在推举奥委会委员时必须有一名(共8人)亚洲委员的建议。

      而她在剑桥的博士学业也已经到了第二年,谈到学业,邓亚萍说:“难啊,真是太难了,感觉压力很大。一天到晚就是绷着,所以感觉特别辛苦。但我要感谢当学生的这段经历,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找到了自己新的价值。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在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拼搏、拼搏、再拼搏!无论是做运动员还是做学生,邓亚萍对自己的要求都几近苛刻:“必须做好,我没有理由做不好!”这就是一份自信!

      人物经历

      运动生涯

      1982年,9岁的邓亚萍在全国业余体校分区赛中获得了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

      1983年,邓亚萍离开家来到了郑州市乒乓球队,边读书、边打球。

      1986年初,邓亚萍被借调到了河南省队。1986年4月,湖南怀化举办了全国乒协杯比赛。邓亚萍在这次比赛中与队友合作为河南省拿到了团体冠军。同年底,在郑州市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上,邓亚萍代表河南队夺得团体和个人冠军。

      1988年,15岁的邓亚萍再次获得全国青年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

      1988年11月,邓亚萍正式进入中国乒乓球队。同年亚洲杯赛,邓亚萍在决赛中战胜了汉城奥运会女子单打银牌获得者李惠芬夺得女子单打冠军。

      19 89年,第40届世乒赛,邓亚萍和乔红搭档,首次参加世乒赛就夺得女双冠军,成为国乒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之一。

      1990年5月23日,邓亚萍与乔红、高军、陈子荷合作,夺得第1届乒乓球世界杯女团冠军。

      1991年5月6日,在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决赛中,年仅18岁的邓亚萍仅用45分钟就以3-0的战绩将李粉姬淘汰出局,一举夺下世界女子单打冠军的桂冠。同年9月,邓亚萍在日本松本县举行的“萨马兰奇杯”国际乒乓球锦标赛中,再次夺冠。

      1992年,邓亚萍作为中国队的绝对主力参加了巴塞罗那奥运会,最终拿到了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单打与女子双打两枚金牌。

      1993年,瑞典世乒赛,邓亚萍与乔红、陈子荷、高军一起合作,成功夺得世乒赛女团冠军。

      1994年,败于小山智丽,获得广岛亚运会银牌。

      1995年,邓亚萍在世乒赛上夺得女单、女双、女团三项冠军。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邓亚萍又一次获得了女子单、双打两枚金牌。这期间,邓亚萍连续8年排名世界女子乒乓球第一。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邓亚萍几乎统领了各大赛事的单、双打冠军,媒体称这个时期是乒乓球的“邓亚萍时代”。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和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创造[获得奥运会女子乒乓球项目金牌最多的运动员]吉尼斯世界纪录。

      1997年5月,邓亚萍在曼彻斯特世乒赛上获得乒乓球女团、女双、女单三项冠军后,正式淡出国家队,先后进入清华大学、剑桥大学学习英语。

      1998年下半年,邓亚萍从英国回来后准备备战曼谷亚运会,由于国家队已经由新人顶上了,邓亚萍在9月正式宣布退役。

      1991年5月31日至1999年1月31日,创造[最长时间蝉联世界排名第一的乒乓球运动员(女性)]吉尼斯世界纪录。

      从政经历

      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

      2004年,邓亚萍从国家体育总局正式调入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担任奥运村部副部长兼奥运村办公室副主任。

      2008年11月17日,邓亚萍升任国家体育总局器材管理中心副主任。

      2009年4月,邓亚萍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2010年9月,邓亚萍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即刻搜索总经理。就任后,邓亚萍全面参与人民搜索的日常管理,全方位推动各项工作。

      2015年12月2日,邓亚萍受聘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2018年12月25日,邓亚萍当选河南省妇联第十三届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

      下海经商

      2016年6月9日,邓亚萍宣布辞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职务,她将和俞敏洪联手共同打造国内第一家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平台。

      2016年10月29日,经河南省政府批准,由省政府委托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资与邓亚萍团队共同发起的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已在河南省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由著名运动员命名的体育产业基金。

      演艺经历

      2020年7月,参加腾讯视频体育竞技节目《超新星运动会》,担任总教练 。12月3日,参演节目《竞然如此第二季》开播 。

      2021年2月8日,特别出演网络剧《约定》播出。

      2021年7月9日,参加北京卫视聚焦北京商圈经济的户外纪实真人秀节目《京城十二时辰》,担任“时令官”;11月20日,在播出的《追光吧!》里担任追光见证官 ;12月26日,与55位世界冠军共同唱响由王平久作词,常石磊作曲的歌曲《我们北京见》MV发布。

    ;

    二、从“乒坛皇后”到“身家过亿”,邓亚萍经历了什么?

    东京奥运会上,刘诗雯和许昕的混双组合爆冷输给日本选手,

    最终只拿到了银牌。

    对于将乒乓球视为国球,

    实力一直处于世界顶尖水平的我们,

    这的确算得上一场意外。

    赛后邓亚萍发表了一篇混双决赛复盘,

    从技战术层面和心理方面全方位分析了比赛的失利。

    邓亚萍认为这场失利的关键出在了第三局,

    我国选手两局领先后有所放松,

    而日本选手拼死逆转,最终改写结局。

    邓亚萍的分析得到了网友的普遍认可,

    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外行看懂了这场比赛,

    不得不说果然还是“初代大魔王”厉害。

    虽然女乒从邓亚萍之后经历了王楠,张怡宁,

    郭跃、李晓霞,如今来到了陈梦时代,

    但给国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当年那个小个子冠军。

    1973年,邓亚萍出生在河南郑州,父亲邓大松是一名乒乓球运动员名,

    但邓父的职业生涯并没有走太远,

    他曾经是河北省队的运动员,退役后来到河南做教练。

    然而在六七十年代, 体育 事业还不够受重视,

    父亲的工作也不稳定,后来他便辞职去了工厂打工。

    但乒乓球一直是邓大松心中的梦想,

    邓亚萍出生后,他便把这个梦想延续到了女儿身上。

    在邓亚萍还不会走路的时候,

    邓大松就抱着她去乒乓球馆看球,

    一边看一边跟她讲,虽然那时的她听不懂。

    稍微大一点的时候,邓大松便给了邓亚萍一个球拍,

    让她学着打球,最初她都是追着球跑。

    在父亲耳濡目染的教育下,邓亚萍也爱上了乒乓,

    她五岁开始就练球,父亲就是她的专职教练,

    她模仿父亲打球的姿势,观察球的运动轨迹,

    慢慢学会让球按照自己想要的轨迹运动。

    小时候的邓亚萍不喜欢洋娃娃和其他玩具,

    她爱的 游戏 只有乒乓球。

    在父亲的严格训练和邓亚萍自己的努力下,

    她在童年时期打遍同龄选手,

    9岁的时候她便在体校的分区赛中拿到了第一个单打冠军。

    邓亚萍的成绩让她对 体育 之路充满了信心,

    同时父亲邓大松也充满了希望,

    于是将她带到河南省队,想让她接受专业训练。

    那时候的邓亚萍才十岁,身高还不足一米三,

    省队教练看了一眼,觉得这个孩子太矮,

    步伐和臂展都打不开,实在没有培养价值,

    直接让邓大松把孩子带了回去。

    被省队退回,是邓亚萍 体育 生涯上的第一个打击,

    父亲问她打算怎么办,继续打球还是读书。

    那时邓亚萍的学习还不错,是班长,

    各科成绩都很优秀,专心读书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此前的她一直是球场上的佼佼者,

    梦想是拿世界冠军。

    被退队的打击对她来说好比晴天霹雳,

    那天她想了一宿,决定继续打球。

    但接下来邓亚萍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克服身高劣势,

    打出自己的风格,在球场上走得更远。

    身高首先带来的劣势就是步伐,

    如果被对手调动步伐的话,她非常吃亏。

    邓大松为了让女儿在球场上更加灵活,

    让她进行负重训练,每天穿上三十斤的沙袋,

    手臂上,腿上,还有沙袋背心,

    为的就是上场时能够身轻如燕。

    那时的邓亚萍不过十岁,还是撒娇吃糖的年纪,

    但她毫无怨言,即便各个关节都有伤,

    脚底磨得都是血泡,她依旧晚上挑破血泡,

    第二天爬起来继续练习。

    乒乓球的步法没有什么技巧可言,

    只能苦练,而身高吃亏的邓亚萍更得苦上加苦。

    然而即便邓亚萍从灵活上赶超高个选手,

    她的臂展依旧不是优势,最好的办法就是压制对手,

    让对方无力调动自己,将整场球控制在自己的节奏里。

    那么邓亚萍要突破的技巧就是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乒乓球同样如此,

    只有让对方无暇判断,自己才能处于主动。

    于是邓大松给她找来了两个男陪练,

    左右开弓,进行压迫式的训练。

    同时为了让邓亚萍走上职业化道路,

    邓大松又找到自己之前的队友李凤朝,

    他当时在郑州市乒乓球队工作。

    但李凤朝同样觉得邓亚萍个子太矮了,

    没有练球的前途,邓大松说还长个呢,

    而且功底好,训练可以弥补不足。

    在邓大松的极力劝说下,李凤朝勉强收下了邓亚萍。

    这时的市乒乓球队刚刚成立,

    条件非常艰苦,而且队员大多是被省队淘汰的孩子。

    李凤朝租了一个废旧的澡堂子做训练场地,

    所有的孩子都住在更衣室,条件非常简陋。

    邓亚萍就是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逆袭之路。

    经过一年的刻苦训练,

    邓亚萍开始代表郑州市乒乓球队参加比赛,

    捧回了一座又一座奖杯,

    又是一年后,邓亚萍出现在全国比赛的赛场上,

    拿下一个又一个全国冠军。

    这时候的河南省队悔的肠子都青了,

    将省队队员打败的就是那个他们曾经淘汰的小女孩。

    于是他们又跑来郑州邀请邓亚萍参加省队,

    但李凤朝不愿意放弃这样一个好苗子,

    而且曾经邓亚萍被他们淘汰,重新交给他们不放心。

    邓亚萍和邓大松也不愿意去省队训练,

    双方僵持了很久。

    虽然省队算不上李凤朝的上级单位,

    但双方在工作上有很多联系,一度关系非常僵。

    直到后来省队换了新的领导,双方关系才有所缓和,

    李凤超才做出让步,邓亚萍来到省队训练,

    从郑州市的骄傲,变成河南省的骄傲。

    1986年,13岁的邓亚萍进入河南省队,

    次年她便在团体赛和个人赛中代表河南拿下冠军,

    1988年,15岁的邓亚萍参加国家青年赛,

    再次拿下全国冠军,此刻她被国家队教练张燮林相中。

    关于邓亚萍能否进国家队,国乒队的五名教练开了三次会议,

    大家纠结的点依然是她个子太矮,

    步伐和臂展打不开,面对国际选手太吃力,

    发展空间有限,职业道路有障碍。

    但张燮林最后说服了大家,

    他说邓亚萍正因为个子矮,

    所以她看到的所有球都是高球,

    所有的球打过来对她来说都是机会。

    这个将劣势转为优势的说法让邓亚萍成功进入国家队,

    但依然没有教练愿意带她,她只能跟着张燮林训练。

    同时国乒队的哥哥姐姐们也不把她放在眼里,

    大家都叫她小个,称她为小孩儿。

    邓亚萍心里憋着一股劲儿,要证明自己的实力,

    入选国家队那一年,她便捧回了亚洲杯冠军。

    次年16岁的她首次参加世锦赛,

    她和乔红一起夺下了女双冠军,

    成为最年轻的女乒世界冠军。

    邓亚萍一战成名。

    从此之后邓亚萍便是实力说明了一切,

    只要她参加的比赛几乎没有悬念,

    而且整个比赛过程酣畅淋漓,

    基本上都是她掌握比赛节奏,吊打对手。

    邓亚萍的球风以快、狠著称,让对手无力还击,

    而且每次赢球后她都会大叫一声,响彻场馆,

    身高一米五五的她,在场上如同洪水猛兽,

    总之看邓亚萍的比赛非常过瘾。

    从16岁开始,邓亚萍便迎来了自己的时代,

    和她同期的女乒选手只恨自己生错了时代。

    1991年邓亚萍参加国际乒乓球锦标赛时,

    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在现场,

    对她说,如果明年你能在奥运会上夺冠,

    我将亲自为你颁奖。

    一年后,邓亚萍如约站在了巴塞罗那奥运会的赛场上,

    她拿下了女单、女双两块金牌,萨马兰奇也如约为她颁奖。

    这一画面成为经典,邓亚萍亲切得称他为老萨,

    而老萨则说,一个条件并不好的女孩称霸女子乒坛,

    她就是奥林匹克精神。

    两人的友谊也成为一段佳话,

    后来老萨还资助邓亚萍出国留学。

    当年的邓亚萍几乎打遍世界无敌手,

    唯一曾让她折戟的对手就是日本的小山智丽,

    曾经也是我国的国乒选手何智丽。

    据说当年在一次世界比赛中,女单最大的对手是韩国队,

    何智丽已经杀到半决赛,并且对战自己的队友。

    教练组为了保证最后的金牌,要求何智丽让球,

    让对战韩国选手更有把握的队友胜出,

    但何智丽没有听从教练安排,不仅赢下了队友,

    还赢下了韩国对手,拿到了最终冠军。

    但她的自作主张让她遭到雪藏,

    最终她出走日本,成为中国队最大的劲敌。

    邓亚萍唯一的败绩就是在94年亚运会上输给小山智丽。

    当时张怡宁已经进入青年队,

    她被选入国家队的理由就是像小山智丽,

    之后邓亚萍迅速调整状态,重新杀回巅峰,

    在一年后的世乒赛上狂揽女单、女双、团体三项金牌。

    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

    邓亚萍再次拿到女单、女双冠军,

    这一年她才23岁,已经垄断乒坛八年,

    媒体称这段时间是邓亚萍时代。

    邓亚萍14年的职业生涯中,一共拿到了18个世界冠军。

    但也是这一年,邓亚萍被萨马兰奇提名为奥委会委员,

    在她开会的过程中面对所有英文资料,

    还有全程英文表达,她不得不带着翻译,参与感很低。

    邓亚萍早年为了转型练球,十多岁便辍学,

    她连26个英文字母都分不清,

    这件事刺激她想要重新入校学习。

    97年,邓亚萍参加完世乒赛,

    再次夺得女单、女双、团体三项冠军。

    随后,她进入清华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英语,

    这时起她便淡出了国家队。

    98年邓亚萍回国备战曼谷亚运会,

    这一年王楠20岁,已经成为国乒的领军选手,

    于是邓亚萍放弃了机会,让亚运会成为王楠的表演,

    在曼谷王楠拿下女单、女双、团体、混双四项冠军,

    成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开启王楠时代。

    也是这一年,邓亚萍宣布退役,她不过25岁,

    今年东京奥运会夺冠的陈梦已经27岁,

    邓亚萍当时还处在最黄金的年龄,但她放弃了。

    退役后邓亚萍拿下了清华大学的英语学士学位,和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硕士学位,

    08年她再次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邓亚萍是首位获得剑桥博士的顶尖运动员。

    离开球场的邓亚萍依旧是 体育 明星,

    一举一动备受瞩目,同时也带来不少争议。

    在邓亚萍参加国外的毕业典礼时,

    她下跪领取学位的照片受到国内网友的抨击。

    后来邓亚萍专门到微博上解释,

    跪领只是校方的传统,对方并非神职人员、政府官员,

    只是学校的校长。

    还有网友怀疑,邓亚萍在国外出生的儿子是外籍,

    对此她不得不贴出儿子的中国护照澄清。

    有趣的是,邓亚萍的老公也曾经是国乒队的队员林志刚,

    教练怕邓亚萍训练分心,强行棒打鸳鸯,

    并让成绩稍逊色的林志刚离队。

    结果林志刚离队后便被美女球迷追求,深陷其中,

    邓亚萍得知后,立马分手。

    两人几年后在国外相遇,没有了比赛的压力,重拾初恋的美好。

    2004年,两个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33岁那年,邓亚萍在法国巴黎生下一子。

    学成回国的邓亚萍继续投身 体育 界,

    身上挂了不少职位,她表现出不俗的管理能力,

    不少人期待她成为继李宁之后又一个体商明星。

    但从商的邓亚萍也有翻车的时候,

    她曾担任即刻搜索的总经理,

    然而这个备受瞩目的项目却以失败告终,

    即刻公司最终也倒闭。

    据说这个项目投资20亿,当时的新闻标题都是,

    隔行如隔山,邓亚萍败光20亿,

    让她的口碑大打折扣。

    后来邓亚萍本人以及她的同事都出面澄清,

    这个项目最初注资只有五千万,并没有获得20亿投资。

    如今,48岁的邓亚萍身家早已过亿,

    但她依旧活跃在公众面前,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广 体育 运动,

    还出现在综艺节目中带领偶像明星开运动会,

    当然时不时也会出现一些非议。

    但这也正说明了,邓亚萍作为第一代大魔王,

    她的冠军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是永远的明星。

    虽然乒乓国团依旧称霸世界,

    女乒冠军换了好多个,

    孙颖莎成为到处被捏脸的新团宠,

    但小个子邓亚萍依然是永远的女神。

    文|Nancy

    三、乒乓球“大魔王”邓亚萍现状如何?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深受大众喜爱和追捧,让不少人感受到它的魅力。不过,其实乒乓球是一种对娱乐性不大的运动,它起源于日本,但却被中国运动员将这项运动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乒乓球也被称为中国的国球。而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乒乓球界最早的“第一代大魔王”邓亚萍,一个在中国乒乓球界成就斐然的人。

    邓亚萍出生于1973年2月6日。作为河南郑州一个乒乓球世家的孩子,她从小就受到了比普通人更多的来自乒乓球的教育。在她两岁多的时候,父亲就把小小的邓亚萍绑在自行车上,带到乒乓球俱乐部,让观赛,耳濡目染乒乓球。5岁的时候,父亲就安排邓亚萍参加乒乓球训练,而且由于邓亚萍比普通孩子小一点,她总是有人亲自指导。虽然训练非常刻苦认真,但由于身高限制,她还是被省队拒绝了。当时,父亲对邓亚萍寄予厚望,不忘鼓励和启发她。别人说你做不到,但你不能承认你做不到。你必须为这口气而奋斗。因此,邓亚萍在这期间加倍训练,强化了自己的目标。

    9岁那年,邓亚萍获得了有生以来第一个全国少年女子单打冠军。1986年,她被调到河南省代表队,在全国锦标赛中代表河南队夺得团体和个人冠军。她出色的成绩和才华受到了国家队的赞赏。15岁时,虽然她仍然很娇小,但是她的成绩弥补了后天的不足,受邀进入了国家队。“初代大魔王”步入正轨,剩下的就是一马平川的战绩了。在邓亚萍的职业生涯中,她总共赢得了18次世界冠军。连续八年名列世界第一,不仅成为了中国的传奇,也让整个乒乓球界记住了邓亚萍,这个身高不及一米六的小姑娘。在征战了14年后,1998年,邓亚萍宣布退休。

    退休后,邓亚萍开始了自己的学习模式,经过4年的学习,她受邀获得了清华大学的学士学位。随后,她前往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习中国当代研究,并获得硕士学位。后来又去剑桥大学深造,最终获得了土地经济学博士学位。不过,学业一帆风顺的邓亚萍的经商之路并不平坦。2010年,她在《人民日报》担任高管,负责即时搜索的各种事务。然而,由于缺乏实践经验,邓亚萍在担任高管期间,她的即时搜索市场份额迅速下滑,并迅速消失在公众视野中。作为总经理,邓亚萍也面临着巨额亏损带来的巨大压力,有媒体报道称,即时搜索总经理邓亚萍两年内亏损掉公司近20亿元。

    关于邓亚萍演讲的问题,通过《从“乒坛皇后”到“身家过亿”,邓亚萍经历了什么?》、《乒乓球“大魔王”邓亚萍现状如何?》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邓亚萍演讲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邓亚萍演讲(5)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