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问鼎中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问鼎中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问鼎中原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问鼎中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和问鼎中原成语的来历?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问鼎中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 问鼎中原成语的来历?
  • 问鼎中原的成语出自
  • 问鼎中原的出处?
  • 一、“问鼎中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伴读中国史 第一卷 史记 世家篇内容涉及原著卷目:《楚世家》

    问鼎中原,这个词的意思,就是争霸天下。读金庸先生的《鹿鼎记》,这个书名就一目了然地讲出了这本书的内容——满清逐鹿中原,问鼎中原的故事。

    那为什么“问鼎中原”就是争霸天下呢?

    先说鼎。

    这里的“鼎”,是指中国传说中的九鼎。相传,九鼎是大禹用九州所贡的铜所铸。每州铸一只,九州就有九只。鼎上雕刻着九州万物,汇九鼎于一家,就象征天下一统

    因为九鼎是大禹所持有,大禹是夏朝开国国君夏启的父亲。所以九鼎自然由夏朝持有。到了商汤灭夏后,九鼎转移到了殷商。而武王灭纣,建立周朝,九鼎自然就由周天子拥有。

    再说“问”。

    谁问,当时是个什么情况,这事是怎么收场的呢?

    这事的主角,就是我们之前屡次提到的春秋五霸最后一个:楚庄王。

    话说楚庄王八年(公元前606年,数字吉利),他率兵攻打一个叫陆浑戎的蛮族部落,路经周都城洛邑,就在都城外休整,顺道搞了个阅兵仪式。

    一看楚庄王这么大的阵势,不能视而不见啊。于是周天子就派王孙满慰劳楚庄王。为什么要慰劳呢。那个时候,诸侯们在和蛮族部落交战时,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也就是,我替周天子,教训那些不遵守教化的落后民族,是为周天子做事,其实都是为了扩大地盘,树立威信。既然名义上是为周天子做事,慰劳一下就是应该的嘛。

    王孙满去劳军的时候,楚庄王就开始起坏心思了。

    于是他就问王孙满:“咱们这个宝贝九鼎,有多重呀?“

    王孙满一听,神经马上敏感起来,九鼎代表天下,楚庄王他关心这个干吗?只有一种解释,他想得到九鼎。九个大铜块有啥用?自然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想得到天下。

    想明白这一层,王孙满就和楚庄王说:“谁能统治天下,其实并不在于九鼎放在谁家,而是看谁能实行德政王道。”

    楚庄王一听,这王孙满这是在讽刺我炫耀武力吗?而且我的问题居然不正面回答?!于是恼羞成怒地说:“九鼎没什么了不起,我的士兵把装在长戟上的锋刃卸下来,也能铸九个!”

    王孙满并没有因为楚庄王的恼怒而畏惧,继续心平气和的说:“拥有天下的君王,只要他实行德政,哪怕九鼎再小,别人也搬不走,天下也不会失去;相反,如果君王无道,九鼎再重,也早晚属于别人,天下也就拱手易人了。当年周得天下,占卜说,周将拥有天下700年。眼下周王室虽然衰弱,但是天命还在。您那,就先别想太多,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吧。“

    楚庄王一听这话,不卑不亢,有理有据,也就冷静了下来。他们不再聊这个话题,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一段很短的对话,诞生了一个千古流传的典故“问鼎“。由于那个时代的中国,周天子所在的洛邑,处于中原地区,这个地区也是当时诸侯国最密集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所以,又称为”问鼎中原“。中国人喜欢四字成语,所以,这四个字的称谓,就广为流传了。

    【简评】

    第一,楚王阅兵,是有意还是无意?

    我个人认为,是有意为之,就是想引起周天子的关注。让周天子慰问一下,这样很有面子。

    第二,楚王问鼎,是早有预谋还是一时兴起?

    我个人认为,是一时兴起。而且那时候,他肯定不具备夺得天下的绝对实力——旁边秦晋齐都不会让他胡来。他这样做,可以理解为好奇心驱使下的一种耀武扬威心态——我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讨论,聊个敏感话题解解闷,过过嘴瘾而已。

    一、问鼎中原成语的来历?

    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
    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二、问鼎中原的成语出自

    【出处】出自《左传》,鲁宣公三年(公元前六零六年),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今河南省洛阳市),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昬德,鼎迁于商,载祀(祀,年也)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音邪)昬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音致)止。成王定鼎于郏鄏(今洛阳市),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 的首府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问鼎中原”这个典故,就是这样得来的。

    三、问鼎中原的出处?

    据《史记.封禅书》曰”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后世所发现的商代前后期大型方鼎,都是同期青铜器之最,应为王室宝器。所谓”鼎宜见于祖祢,藏于帝廷”,表明只有王室才有权拥有和使用。久而久之,宝鼎成了国家政府的象征。当时,宝鼎成为镇国利器,一个国家失去宝鼎,即等于国家灭亡,而为敌者,也是着力抢夺对方宝鼎等国家重器。 传说大禹治水后,划神州大地为九州,他要在每个州都立一个扶正祛邪的纪念物,于是搜集天下青铜铸成九鼎,每一鼎代表一个州。他在每件鼎上都刻着助人行善的神、害世伤民的鬼蜮等各种各样的形象,让每个人都牢记这些形象,从而可以辩识世间的一切好与坏,善与恶,让每人以此为德行标志,照此做人行事。从此,九鼎就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据说,夏桀无道,商汤灭夏后,九鼎便飞向商都。后来,商纣王荒淫无道,周武王伐纣灭商,九鼎归周所有。传说九万人方能拉动一鼎,周武王发兵八十一万才将九鼎运到都城镐京。 又据《左传》记载到了春秋周定王时,楚庄王称霸天下,当他兴兵攻打洛水流域的陆浑时,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别有用心地问王孙满九鼎轻重,王孙满则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还用“在德不在鼎”教训了楚庄王,使他收回了野心。后来,人们用“问鼎”一词来比喻某人图谋王位。这就是“问鼎”典故的由来。”问九鼎”轻重,实际上是强大的诸侯国楚国向周天子挑战,企图夺取周室江山的一种尝试。这里”九鼎”明白无疑地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在春秋战国时代,周王室衰弱,诸侯长期混战争霸,无非为争夺政府,取代周王而统治天下。其所谓”定鼎中原”,就是指在中原取得了天下,即立国之意。把鼎视为国家政府的象征,是人们给鼎所赋于最神圣的社会意义

    关于问鼎中原的问题,通过《问鼎中原的成语出自》、《问鼎中原的出处?》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问鼎中原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问鼎中原(1)

    相关阅读

    • “问鼎中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问鼎中原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问鼎中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和问鼎中原成语的来历?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
    • 儿童成语故事 管鲍之交

    • 158文章网故事分享
    • 问鼎中原 ( 楚庄王和周定王)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叔牙) 退避三舍( 晋文公重耳)老马识途( 管仲)胆小如鼠dǎ抄n xiǎo rú shǔ【解释】胆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胆小。【出处】《魏书·汝阴百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