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闻一多的故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此人入学考试数学考0分,作文只写了3句,闻一多却说:破格录取和高考数学“零蛋”,作文只有3句话,他反被大学录取,这是为何?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此人入学考试数学考0分,作文只写了3句,闻一多却说:破格录取
“得数学者,得天下!”这句话已经成为高考考生口中的至理名言。在高考中,数学总分150分,一旦这门课失败,则会直接影响高考总成绩,更关系到高考成败。如今我们经常能听到那些著名企业家讲述自己高考数学成绩的故事,有考0分的,也有考15分的。
至于真假性很难判断,但也说明了在特殊时期,数学并不能决定一切,这点在民国时期特别能体现出来。民国时期有这样一个人,他数学考了0分,作文就写了3句话,结果竟然被破格录取了。
这个人就是家喻户晓的臧克家。1930年,臧克家报考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考试科目是数学和作文。对于当时的学子们来说,数学一直是老大难问题,臧克家也不例外,但是他被破格录取了。
既然数学考了个鸭蛋,臧克家的昨晚一定有着过人之处。臧克家遇到的作文题目是二选一,分别是:《你为什么报考青岛大学?》、《生活杂感》。臧克家选择了《生活杂感》,他在答卷写了3句话: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我们说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除了个人努力外,能否遇到伯乐也是非常重要的,臧克家很幸运,他遇到了,时任青岛国立大学文学院院兼国文系主任的闻一多先生。
据说,闻一多看了臧克家这三句话后,越看越满意,破例给了他98分的高分。可这个作文分数却让校方很为难,按照规定,数学考了0分自然也被淘汰,而作为满分也不能改变这点。闻一多站了出来,力排众议,跟校方表示这是天才型学生,如果不招进来,被别的学校抢去了,损失太大。
就这样,臧克家破格进入了大学学习,先是就读外语系,后转入中文系,投入闻一多的门下。闻一多在破格录取臧克家时,也一定想起了自己求学的经历。当年闻一多报考清华大学时,除了作文拔得头筹外,其他科目惨不忍睹。
即便如此,闻一多还是得到了主考老师的赏识,最终顺利进入清华。当臧克家进入中文系就读时,闻一多家中的书斋就成为了师生两人的交谈的场所。多年以来,臧克家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
“我每次拿诗稿向他请教,叫他看看,我自己觉得有些好句子,他画一个圈,还有划两个圈的,真是高兴。”闻一多也非常欣赏臧克家,即便是1932年他因校内纷争愤怒离开时,也没有忘记臧克家这个得意学生。
离开时,闻一多给臧克家写了一封信,他感慨地说道:“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无憾。我在‘青大’交了你这样一个朋友,也就很满意了。”
一、高考数学“零蛋”,作文只有3句话,他反被大学录取,这是为何?
高考对中国每一位学生来说是实现梦想的敲门砖,考上一所高等学府意味着你将前途无量,在高考的历史上,有位特别奇怪的学生,数学挂零蛋,语文的作文只写了三句话,按照常理,这不会被任何一所大学录取,但偏偏他却被录取了。他就是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
臧克家学诗经历
臧克家出生在山东半岛的潍坊,他的家里条件相对优越,是一个中小地主家庭,属于封建家庭,但他的家里文化氛围浓厚。他的爷爷在前清朝有过不小的“功名”,他的父亲更是在清朝的大学堂读过书,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臧克家深受长辈人的熏陶,从小就喜欢读书。
臧克家的家人都喜欢朗诵古诗。他的爷爷非常严肃,对人很苛刻,有时他高兴了就会吟诗,这时他就像变了一个人。臧克家在小的时候,他爷爷教他念古诗,背诵古诗。小的时候臧克家也不理解古诗的含义,但却能一字不漏的背下来。就在这样的家庭文化熏陶下,臧克家自然而然的喜爱上了读诗背诗,这也为他后来的诗歌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这给他的童年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伤害。但是他家里的长辈从来没有放弃他不管,并送他去私塾去读书,在私塾他读了很多古文,并把一些著名的文章背下来。
在他那个年代能够安心学习的人少之又少,他很幸运能够读上书。就这样在家庭的熏陶下,在私塾的学习,臧克家慢慢地对诗歌有了新的看法,这才有了后来的新诗。提起臧克家的创作新诗的历程,有个带领他走上新诗的道路的人,这个人就是他的叔叔臧亦蘧。臧克家曾说过,没有当年的叔叔,就没有今天的他。
偶然一次外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天气晴朗,景色迷人,在一个秋千架旁边,臧克家触景生情,创作了他人生中第一首新诗。臧克家的叔叔读了他的新诗后,非常兴奋,觉得这位侄子简直就是奇才,诗歌写太好了,十分赞赏他,并鼓励他一直写下去。
高考数学0分,却被录取
大家都知道,高考是每位学生的学生生涯中最重要的事,高考是我国选拔人才最公平最公正的考试,可以说高考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从1977年恢复高考后,数百位状元的诞生,他们通过高考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文学大师臧克家,文学素养极高,但是他对数学却一窍不通,在高考的考场上他的数学卷以白卷上交,而且语文考试卷上只写了作文,并且只写了三句话。按照常理,他的语文和数学成绩都将是0分,但偏偏他却通过语文作文上的这三句话被破格录取。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尽管语文考试只包含三个简短的句子,但当时的阅卷老师看到作文时眼前一亮,并认为这个人是非凡的。随后对他的作文进行了评估,该作文也给了98分的高分,后来,他被山东大学批准录取,臧克家的成就在每个人看来都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在山东大学的学习和自己的努力,他为我们奉献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
在他上大学期间,他遇到了他的“伯乐”,也就是当时向领导提出破格录取他的阅卷老师闻一多。闻一多慧眼识珠,把臧克家这位语文奇才留住,并将他从外语学院调到他的文学院,带着他一起学习国文。在跟随闻一多先生学习的那段时间,臧克家获得了先生的万般启迪。臧克家也没有让闻一多失望,他凭借他从小的功底和跟着闻一多学到的知识,创作出无数经典诗集。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像臧克家这样的才子还有很多,但就是缺少像闻一多这样的慧眼。
坚定自我,扬长避短
高考,一个综合性考试,选拔全面性人才,所以学生每科都不能偏科,偏科严重就会影响总分,从而影响最终的高考。许多人在当今社会中,常常会因他人的评头论足而手忙脚乱,丢失了自己的本心,放弃了最初的理想。
然而,臧克家却是一个极其偏科的学生,在他准备高考时,他从小没有学过数学,对数学也不感兴趣,但是他并没有像其他考生一样,拼命的补齐短板,为了最终能有个好成绩。臧克家却是特立独行,坚持己见。
臧克家对文学的热爱大过一切,他没有随波逐流,没有为了高考总分取得好成绩,而去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数学,没有为了高考作文字数的要求就苦苦难为自己,去凑作文字数。他的这个事迹充分体现了他的个性,不是不入世事,而是他豁达洒脱、乐观自得,他知道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他知道想要的并不是勉强自己,苟活于世。
臧克家对运动也是充满兴趣的,他是体育迷,年轻时他就喜欢打网球和打篮球,已经步入晚年的臧克家,得了许多老年病,晚年时还曾打趣道:“我是一个老病号,也是一个老球迷”,他对体育像对创作诗歌一样痴迷。
臧克家晚年时,经常看中国女排的比赛,特别喜欢中国女排。中国女排在中国体育史上也是有一定地位的,女排曾在世界杯大赛中夺得五连冠的伟业,在这五连冠中有一位重要成员就是“铁榔头”郎平,退役后的她在辗转多国的教练生涯后,最后还是回到了祖国,担任中国女排的主教练,并助中国女排重回巅峰。郎平跟臧克家属于忘年交,郎平很尊敬这位老先生,逢年过节,或者在北京比赛时就会去臧克家老先生家去探望。
臧克家老先生的事迹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定自我,不畏险阻,更不要随波逐流!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他从小在小地主家庭里长大,能有今天的成就令人崇拜。
他的一生是不懈追求的一生,是不断攀登文学、诗歌、艺术巅峰的一生。臧克家一生的创作,被后人编辑成七十多部著作,他更多的创作是新诗。臧克家的新诗让我国的诗歌走向了一个新的时代,他的诗集创作即便是对我国今天的诗歌也影响极深。
二、中国建党初期哪位名人高考只写了一句话就被破格录取?
1930年,臧克家在青岛国立大学的入学考试中,数学考了零分,作文也仅仅是三句诗歌,“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就凭这三句诗歌,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做主,将臧克家“破格录取”。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便多了一位叱咤风云的诗人。
三、他高考数学零分,作文只写28字,为什么校长看后激动说这个孩子,我要了?
偏科是许多人都有的现象。比如一般的女孩子会更加擅长语文、英语等形象思维逻辑的课程,而一般男孩子会更加喜欢数学、物理等抽象思维逻辑的课程。但这也不是一定的,常常有一些非同寻常的女孩子数学特别厉害,也有一些不按套路出牌的男孩子不仅数学学得好,语文作文还写得特别强。
但是对于民国这段历史过渡时期来说,也许擅长文科而短于理科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因为有太多当时的大人物在数学上糟糕的一塌糊涂了。比如著名文学家钱钟书,早年报考清华时,数学只考了15分;而更加让人意外的大师季羡林,他居然是报考的数学系——而他的分数则是4分!
我想,这很可能与民国时受中国的传统的文化重视宏观调控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古代读书人都是奔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去的,所以他们都更多的去关注各种“大”数据,而并不是特别在意具体数据的加减乘除。即使不是儒家学子,他们也往往更多的在乎宏观的数据对社会的影响力,而不会太过于关注小数据的计算。比如《孙子兵法》写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这句话里面孙武用了许多数据,但是更多的是一个定性的数据,而不是绝对的定量数据——因为他是就一般的战争共性而言的,不可能具体拿一场战争来建模、列数据。而他所要说明的道理,和数据具体多多少、少多少并没有关系,只要读者能够明白战争是一件非常耗费财力的事情就足够了。
其他的儒家、道家等记载数据的时候往往也是这个风格。这就导致民国时期的不少大师一开始学习数学时,对数据特别的不敏感,乃至于考出几分、十几分的“惊人”分数。臧克家也是这样的一位“低分”大师。臧克家出生于1905年,他的家乡是山东潍坊诸城臧家庄。臧家庄是当地一个中小地主所在,因此臧克家出生后也有机会接近中国传统文化。
经过家庭的熏陶,臧克家在很小的时候就对国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且还有着不小的天赋。12岁的年纪,即使是现在的小孩子,也不过会背几首简单的古诗和古文而已,然而在家里和私塾自学的臧克家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可以熟背60多篇古文了——这几乎是同龄孩子的10倍以上!
1919年五四运动兴起,作为一个爱国青年,臧克家当然也没有错过这次运动。14岁的他开始到处发放传单,交游进步青年,这大大地开阔了他的眼界。于是他决定要读大学,学到本事,报效国家。1923年,臧克家成功地考取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高中,在这里他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也接触到了一个让他十分头大的科目——数学。
当时的私塾教的都是四书五经等国文内容,即使是比较进步一些的老师也一般只会介绍一些西学内容,但是很少有系统教导数学知识的。所以臧克家遇到数学,那完全就是:数学认得臧克家,臧克家不认得数学。高中几年的学习,并没有让他的数学有什么质量性的提高,等到准备高考时,许多他的朋友都劝他不要去考了——数学那么差,怎么考得上呢?
但是臧克家还是希望去大学深造一下,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参加了高考。但是看到数学试卷时,他还是傻眼了——不会确实就是不会,急中生智也不顶用,于是他数学交了白卷。为了给自己的分数拔高一下,他在语文的作文上精心地写了一首28字诗。这首诗让臧克家的语文拿到了98分的高分!
不过这距离他的理想大学——国立青岛大学的分数线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毕竟他比别人少考了一门科,即使是其他科目门门满分,也未必能达到要求。但是他的这首诗让语文阅卷老师惊艳到了,他直接把臧克家的那首28字诗递给了校长。校长看了之后激动地拍桌子道:“这个孩子,我要了 !”
后来臧克家就进入了国立青岛大学,而校长闻一多也成了他的授业恩师,最终臧克家成为了中国后来最富盛名的文学家之一,为国家的文艺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不仅使我想起了龚自珍的诗:“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既然人家有超长的文学天赋,为何还要苛责其数学成绩呢?
其实那些真正很善于国文的人,如果把他们逼急了,学起理科来也是强得不得了的。比如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他曾经就是一个妥妥的文科天才。他高考时语文和历史都是满分,而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和化学成绩加起来才20分。然而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钱伟长看到日本人仗着武器先进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于是愤而弃文从物,去学造飞机大炮,因此转学了物理系。还留下了名言:
“我没有专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但就是这个物理考5分的文科天才,最终却变成了新中国三大科学巨匠“三钱”之一,为我国的高端科技做出了超人的贡献。这大约就是一个真正的文科生在爱国情怀的鞭策下的小宇宙爆发吧!
关于闻一多的故事的问题,通过《中国建党初期哪位名人高考只写了一句话就被破格录取?》、《他高考数学零分,作文只写28字,为什么校长看后激动说这个孩子,我要了?》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闻一多的故事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