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这100个管理典故,你值得收藏(总结的很全)

这100个管理典故,你值得收藏(总结的很全)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管理故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这100个管理典故,你值得收藏(总结的很全)和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下篇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这100个管理典故,你值得收藏(总结的很全)
  •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下篇
  • 一生应该知道的100个成语典故故事
  •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26
  • 一、这100个管理典故,你值得收藏(总结的很全)

    导读: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如何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则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发展的关键。

    管人、用人、育人、留人之道

    1.奥格尔维定律: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

    2.光环效应:全面正确地认识人才

    3.不值得定律: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

    4.蘑菇管理定律: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

    5.贝尔效应: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

    6.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烂苹果

    7.首因效应:避免凭印象用人

    8.格雷欣法则:避免一般人才驱逐优秀人才

    9.雷尼尔效应:以亲和的文化氛围吸引和留住人才

    10.适才适所法则:将恰当的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11.特雷默定律:企业里没有无用的人才

    12.乔布斯法则:网罗一流人才

    13.大荣法则: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

    14.海潮效应: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业激励人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企业管理中多点人情味,有助于赢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只有真正俘获了员工心灵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15.南风法则:真诚温暖员工

    16.同仁法则:把员工当合伙人

    17.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

    18.蓝斯登定律:给员工快乐的工作环境

    19.柔性管理法则:“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

    20.坎特法则:管理从尊重开始

    21.波特定律: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

    22.刺猬法则:与员工保持“适度距离”

    23.热炉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4.金鱼缸效应: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灵活有效的激励手段

    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员工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

    25.鲶鱼效应:激活员工队伍

    26.马蝇效应:激起员工的竞争意识

    27.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

    28.彼得原理:晋升是最糟糕的激励措施

    29.保龄球效应:赞赏与批评的差异

    30.末位淘汰法则: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

    31.默菲定律: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

    32.垃圾桶理论:有效解决员工办事拖沓作风

    33.比马龙效应:如何在“加压”中实现激励

    34.横山法则:激励员工自发地工作

    35.肥皂水的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

    36.威尔逊法则:身教重于言教

    37.麦克莱兰定律:让员工有参加决策的权力

    38.蓝柏格定理:为员工制造必要的危机感

    39.赫勒法则:有效监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0.激励倍增法则:利用赞美激励员工

    41.倒金字塔管理法则:赋予员工权利

    42.古狄逊定理:不做一个被累坏的主管

    沟通是管理的浓缩

    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管理者的真正工作就是沟通。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企业管理都离不开沟通。

    43.霍桑效应:让员工将自己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

    44.杰亨利法则:运用坦率真诚的沟通方式

    45.沟通的位差效应:平等交流是企业有效沟通的保证

    46.威尔德定理:有效的沟通始于倾听

    47.踢猫效应:不对下属发泄自己的不满

    48.雷鲍夫法则:认识自己和尊重他人

    49.特里法则: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崇尚团队合作精神

    比尔·盖茨说:“团队合作是企业成功的保证,不重视团队合作的企业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建设一支有凝聚力的团队,已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

    50.华盛顿合作定律:团队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

    51.木桶定律:注重团队中的薄弱环节

    52.苛希纳定律:确定最佳管理人数

    54.懒蚂蚁效应: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

    55.蚁群效应:减掉工作流程中的多余

    56.飞轮效应:成功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努力

    57.米格—25效应:整体能力大于个体能力之和

    决策是管理的心脏

    管理学家西蒙指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它关系到企业的兴衰荣辱、生死存亡。可以说,领导者科学理性的决策等于成功了一半。

    58.儒佛尔定律:有效预测是英明决策的前提

    59.吉德林法则:认识到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

    60.手表定律:别让员工无所适从

    61.皮尔斯定律:完善培养接班人制度

    62.羊群效应:提升自己的判断力,不盲目跟风

    63.自来水哲学:大批量才能生产出廉价产品

    64.松下水坝经营法则:储存资金,以应付不时之需

    65.巴菲特定律:到竞争对手少的地方去投资

    66.吉格勒定理:设定高目标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67.卡贝定律:放弃有时比争取更有意义

    68.布利丹效应:成功始于果敢的决策

    69.普希尔定律:再好的决策也经不起拖延

    70.沃尔森法则: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

    71.哈默定律:天下没有坏买卖

    72.隧道视野效应:不能缺乏远见和洞察力

    73.青蛙法则: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74.坠机理论:依赖“英雄”不如依赖机制

    75.奥卡姆剃刀定律: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

    76.帕金森定律: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

    创新是企业发展动力的内核,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企业只有创新才可以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励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77.达维多定律:不断创造新产品,同时淘汰老产品

    78.路径依赖:跳出思维定势

    79.跳蚤效应:管理者不要自我设限

    80.比伦定律:失败也是一种机会

    竞争决胜的智慧与策略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企业生存的最大武器就是竞争。在这场较量中,对竞争方法、竞争策略以及竞争手段的管理,将成为企业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

    81.犬獒效应:让企业在竞争中生存

    82.零和游戏原理:在竞争与合作中达到双赢

    83.快鱼法则:速度决定竞争成败

    84.马太效应: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85.生态位法则:寻求差异竞争,实现错位经营

    86.猴子—大象法则: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成也细节,败也细节

    细节的不等式意味着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许多企业的失败,往往是由于细节上没有尽力造成的。把任何细节做到位,企业就不会存在问题。

    87.破窗效应:及时矫正和补救正在发生的问题

    88.多米诺效应:一荣难俱荣,一损易俱损

    89.蝴蝶效应: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

    90.海恩法则: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91.王永庆法则: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

    打好营销这张牌

    没有成功的营销,就没有成功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是企业利润实现的最终手段,在市场同质化极强的产品竞争中,营销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企业经营的成败。

    92.凡勃伦效应: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

    93.“100-1=0”定律:让每一个顾客都满意

    94.鱼缸理论:发现客户最本质的需求

    95.长鞭效应:加强供应链管理

    96.弗里施法则:没有员工的满意,就没有顾客的满意

    97.250定律:不怠慢任何一个顾客

    98.布里特定理:充分运用广告的促销作用

    99.尼伦伯格法则:成功的谈判,双方都是胜利者

    100.韦特莱法则:从别人不愿做的事做起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有效的管理可以促进事业的成功。

    一、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下篇

      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语言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接下来由我为大家推荐 100个 成语 典故 及其历史人物 故事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 文化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即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你对以下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了解多少呢?

      51、秋毫无犯(岑彭)

      [释义] 秋毫:动物秋后新换的绒毛。比喻十分纤细之物。形容军纪严明;对百姓无丝毫侵犯;也形容为人清正廉洁。

      [语出]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刘邦)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辨形] 毫;不能写作“豪”。

      [近义] 鸡犬不惊 道不拾遗

      [反义] 胡作非为 无恶不作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1)子弟兵纪律严明;~;受到群众的热情支援。

      (2)解放军一路上~;深得人心。

      52、望梅止渴(曹操)

      [释义] 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语出] 元?贾仲名《对玉梳》:“你要我便是望梅止渴。”

      [辨形] 渴;不能写作“喝”。

      [近义] 画饼充饥 [反义] 名副其实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辨析] ~和“画饼充饥”;都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常可通用。但~表示空等、空想;没有实际行动;而“画饼充饥”往往有聊以替代的画饼的行为。

      [例句] 如果不潜心钻研;一心只想走捷径;恐怕是~;无济于事的。

      [ 成语故事 ]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53、鞠躬尽瘁(诸葛亮)

      [释义]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语出] 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近义] 鞠躬尽力

      [成语故事]

      汉末,曹操的儿子曹丕废去汉献帝,改国号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这时,占据四川一带的刘备,也宣告登基,即历史上所称蜀汉的“先主”。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定都成都。于是,连同江南(江东)的东吴,就正式出现了魏、蜀、吴三国的局面。(参看“三顾茅庐”)

      不久,刘备去世,刘备的儿子刘禅袭位为“后主”。诸葛亮继续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蜀国一切军政大权,都操在他手里,由他裁决。诸葛亮是一贯主张联吴伐魏的,这时他仍然一面和东吴结好,一面南征孟获,平定南中诸郡,以消除后顾之忧,然后充实军备,练兵习武,积极准备北伐魏国。出兵的时候,曾上表后主,力劝听信忠言,任用贤臣,这就是后来流传的《前出师表》。可是这次北伐,没有完成,就暂时退兵回蜀。过了一些时候,诸葛亮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当时蜀国臣子官员中,颇有反对兴师动众的,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当时局势,说明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必须北伐。这就是后来和《前出师表》同样流传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的前后两次出师表,所表现的忠贞气节,使 文章 被人千古传颂。

      《后出师表》的末后有一句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人们常引用的一句成语。

      54、约法三章(刘邦)

      [释义] 约:商议确定;法:法律。订立法律三条。原指订立法律;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大家监督遵守。

      [语出]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正音] 约;不能读作“yāo”。

      [用法] 一般作谓语、宾语。

      [例句] 为了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校长与全校师生~;作业当天完成;不上第七节课;节假日不补课。

      [成语故事]

      秦二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赵高,而且还杀了许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过得很不好,因此,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而刘邦和项羽就是归属于楚怀王的军队中。

      有一天,楚怀王对刘邦和项羽说:“你们谁要是先进入关中,谁就可以称王。”于是,刘邦和项羽分别带着军队像西路和北路出发。

      一路上,刘邦没有受到什么阻力,还打了几场胜仗,顺利进了关中。不过,刘邦一进入咸阳城后,显现原本贪酒好色的本性,一直待在宫里不肯出来,完全忘了自己的目的。等到张良去劝他,他才恍然大悟,赶快召集关中父老、英雄们开会,和他们做了三个约定 ─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剩下的都可以废掉秦朝法律。

      所有的官吏和以前一样平安无事,百姓们得知也都很高兴,四处宣传:“如果刘沛公可以回到关东,那么我们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因此,刘邦很顺利地收买了关中的人心。

    二、一生应该知道的100个成语典故故事

    1、卧薪尝胆
    【释义】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语出】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人物】越王勾践(大禹子孙,姓姒si,名文命,今浙江绍兴人)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韩信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刘邦能够最后夺得天下,文依萧何,武靠韩信。韩信是一个军事天才,但他对为臣之道很不精通,恃才放旷,功成身死。
    2.暗渡陈仓
    【释义】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战略;也比喻男女私通。多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常跟“明修栈道”连用。
    【人物】《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渡陈仓之计。”
    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一个“明修”,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3.一字之师
    【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人物】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僧人齐己性喜赋诗。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以为梅花既已数枝开,则非早梅矣。于是将后句中“数”改为“一”。齐己深感佩服,后诸学者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
    4.一饭千金
    【释义】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人物】韩信(江苏淮安人)在未得志时,时常往城下钓鱼,时常却饿着肚子。有一个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5.东山再起
    【释义】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语出】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人物】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6.图穷匕见
    【释义】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语出】《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人物】荆轲(卫国人,今河南省鹤壁、新乡一带)按秦王的要求,接过秦舞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秦王慢慢展开卷着的地图,细细观看。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荆轲见匕首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
    7.纸上谈兵
    【释义】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人物】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河北邯郸人)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施行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8.负荆请罪
    【释义】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人物】战国时期,蔺相如(今河北曲阳人,一说山西临汾人)“完璧归”有功,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被提升为上卿,位在廉颇(山西太原人,一说山西平遥人)之上。廉颇对此不服。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蔺相如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9.一鼓作气
    【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10.揭竿而起
    【释义】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语出】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人物】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孟洼村人)、吴广(今河南太康人)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嬴姓,名胡亥,也称二世皇帝,秦始皇第十八子),替楚将项燕(项羽的祖父)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蕲县镇小刘村)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11.三顾茅庐
    【释义】刘备曾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拜请诸葛亮出来辅佐自已打天下。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语出】马致远《荐福碑》:“我信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人物】汉末,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刘备(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听说诸葛亮(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很有学识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他们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12.孺子可教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人物】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颍川城父(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人。因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在桥上散步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黄石公,隐士)。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张良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张良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后来老人交给张良一部《太公兵法》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13.四面楚歌
    【释义】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语出】梁启超《中国国会制度私议》:“殆陷于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释条文以持其说。”
    【人物】项羽(今江苏宿迁人)和刘邦(今属江苏丰县人)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兵少缺粮,夜里又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难道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心里已丧失了斗志,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14.老当益壮
    【释义】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
    【语出】《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人物】东汉名将马援,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窦马村)人。从小就胸怀大志,他打算到边疆去发展畜牧业。马援长大以后,当了扶风郡的督邮。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长安。半路上,他觉得犯人怪可怜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走了,为此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搞起畜牧业和农业生产,成了一个大畜牧主和地主,把自己积攒的财产、牛羊,都分送给他的兄弟、朋友。他常说:“做个大丈夫,总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才行”。就是说,越穷困,志向越要坚定;越年老,志气越要壮盛。后来,马援成了东汉有名的将领,开国功臣之一,为光武帝立下了很多战功。
    15.投笔从戎
    【释义】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
    【语出】《后汉书班超传》。
    【人物】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突然觉得很闷便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16.暴殄天物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语出】《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人物】三人(宝钗、李纨、探春)只是取笑之谈,说了笑了一回,便仍谈正事。探春因又接说道:“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17.一字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18.嗟来之食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语出】《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人物】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19.怒发冲冠
    【释义】形容愤怒到极点。
    【语出】《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人物】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壁玉。秦昭王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他假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15座城来换这块璧。赵王怕秦王有诈,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来犯。后派蔺相如带了和氏壁出使秦国。席上,蔺相如见秦王如此轻蔑无礼,早已非常愤怒,便上前道:“这璧上还有点小的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马上退后几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极度愤怒,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激昂地说:“赵王和大臣们商量后,都认为秦国贪得无厌,想用空话骗取和氏壁,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给秦国;听了我的意见,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来。今天我到这里,大王没有在朝廷上接见我,拿到壁后竟又递给姬妾们传观,当面戏弄我,所以我把壁取了回来。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已的头与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应斋戒五天后受璧。但蔺相如预料秦王不会交城,私下让人把壁送归赵国。秦王得知后,无可奈何,只好按照礼仪送蔺相如回国。

    20.手不释卷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语出】《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人物】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21.韦编三绝
    【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语出】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人物】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22.墨守成规
    【释义】 原意是墨子捍卫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果实,原为褒义词,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变为了贬义词。比喻固执守旧,不思改革进取。
    【语出】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人物】墨子,名翟(dí),战国初期宋国国都(今河南商丘)或鲁国(今山东滕州)人,主张人与人平等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汉族,东周鲁国(都城山东曲阜,故里山东滕州)人。
    鲁班进攻,墨子守城,连攻了九次,墨子都赢了。
    但是鲁班并不认输,他说:“我已经知道对付你的办法了,只是我不想说出来。”墨子也说:“我也知道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我了,只是我不愿意说罢了。”楚王故作不解地问墨子:“先生理解鲁班的意思吗?”墨子正气凛然地说:“我当然理解——那就是把我杀掉!他以为这样做宋国就没人守城了,就可以一下子攻下宋国。不过,我早已经叫我的三百多个学生运载着我的守城器械到宋国去了,他们正等着你们呢!你就是把我杀了,也挽救不了你们的失败。”接着,墨子又严肃而高声地说:“你们到底打算怎么办?”楚王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好吧,我们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这时墨子才带着胜利的微笑,告别楚王而去。
    人们把墨子守城的规则称为“墨守成规”,后来表示思想保守,坚持按老规矩办事,不肯改变。

    23.病入膏肓
    【释义】古代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
    【语出】《左传 成公十年》:“医生;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人物】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来。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呢?” 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到了,立刻被请进了晋景公的卧室替晋景公治病。诊断后,那医生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是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24.鸡犬升天
    【释义】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语出】东晋葛洪《神仙卷 卷四 刘安》记载;汉代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剩下的药留在庭院里;鸡狗吃了;也都升天。
    【人物】西汉时期,有位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名叫刘安。继承了父亲的封位为淮南王,偏偏对道教的书籍入了迷。产生了炼丹成仙的念头。于是他四处去寻访有仙方神术的道人仙翁八公,一心一意的寻访,诚心感动了八公。一日,八公来到刘安家,把炼制仙丹的方法传授给他,并告诉他,仙丹炼成,吃下后就可升天成仙了。
    刘安每天都虔诚的静心修炼,后来他“真的”炼出了仙丹。这时他觉得身体轻盈,飘飘欲仙。那些仙丹,晶莹剔透。他知道升天成仙的时刻到了,他沐浴更衣,焚香祷告,然后把仙丹吃了下去……刘安觉的身体轻飘飘的,低头一看,原来自己早已站在云端了。
    刘安成仙后,洒落在院子里的仙丹被鸡和狗吃了,它们也都飘然升空,成了神仙。刘安在鸡和狗簇拥之中,慢慢的就消失了。

    25.高山流水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语出】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人物】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弹奏琴曲。“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聆听多时,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伯牙惊喜叹息:“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26.口蜜腹剑
    【释义】嘴里说得动听;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形容嘴甜心狠。
    【语出】司马光《资治通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人物】李林甫,唐玄宗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但若论品德,那是坏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的人,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想方设法给以排斥打击。对唐玄宗,他有一套谄媚逢承的本领。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妃嫔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阴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

    27.风声鹤唳
    【释义】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语出】房玄龄等《晋书 谢玄传》:“余众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人物】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稍向后退,遭秦军众将领拒绝。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决定后退。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谢玄见敌军渍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

    28.泰山北斗
    【释义】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语出】《新唐书 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人物】唐朝的文学家韩愈(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朝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写古文,死后他的文章广为流传,当时的学者将其喻为泰山、北斗,非常敬仰他。
    起初,人们把韩愈比作泰山、北斗,是表示对这位文学家的推崇、敬仰之情。后来,人们就用泰斗一词称在某一方面成就卓越,在社会上有名望、有影响的人。

    三、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26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关于管理故事的问题,通过《一生应该知道的100个成语典故故事》、《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26》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管理故事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管理故事(4)

    相关阅读

    • 管理故事 -“吵”出来的共识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管理故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管理故事 -“吵”出来的共识和管理者必读的10个故事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
    • 非常精彩的管理小故事分享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管理故事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非常精彩的管理小故事分享和5个管理的智慧小故事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
    • 管理故事的哲理

    • 158文章网故事分享
    • 目标清晰准确这是管理学的目标管zd理法方面的内容,这主要是讲要以目标作为管理的手段,一切行为与计划必须以可以完成目标为前提,虽然在完成任务中有很多的自由,并没有明确固
    • 企业管理小故事

    • 158文章网故事分享
    • 《68个经典管理小故事》是根据原芬兰赫尔辛基经济学院中国EMBA学员的辅助读物编著而成的。全书按照zhidao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执行力、领导力、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这五个重要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