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终南别业 唐 王维

终南别业 唐 王维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终南别业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终南别业 唐 王维和终南别业 王维的古诗是什么意思?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终南别业 唐 王维
  • 终南别业 王维的古诗是什么意思?
  • 终南别业王维古诗鉴赏
  • 终南别业 是什么意思
  • 一、终南别业 唐 王维

    这首诗题目里的“终南”指终南山,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部秦岭山脉中段。“别业”指的是在城外修筑的园林。像王维这样官职不很高、经济实力不很雄厚的官员,他们所修筑的别业也不会太大、太奢华。王维修筑终南别业,大概是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前后,那时他刚刚过了不惑之年。

    诗的第一、二句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这里的“道”首先指的是佛教,王维是一个虔诚的、造诣精深的佛教徒。当时,他与各派僧人都有广泛的交往,特别是与禅宗之北宗、南宗的重要禅僧有很深入的交流。另外,这个“道”可能不仅仅限于佛教,应该也泛指中年以后对人生的诸多感悟。这两句的意思是,人到中年之后,喜欢琢磨、思考佛法与人生之道,住在终南山陲的别业里,开始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

    这时光到底是怎样的呢?--“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有兴致的时候,就会独自出去走一走,看山、看水、看风景,走到哪里算哪里,怡然自得,随性而行,绝不强求,内心有所体会,也不必与人分享…… 换言之,听从内心的召唤,自己怎么高兴、怎么适意怎么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两句诗写得太好了,简直是神来之笔,根本就不是写出来的,是从自由自在的内心世界里流出来的,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诗。诗人在山水之间,沿着水流走,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水到哪里就到哪里,心到哪里就到哪里,走啊走,走到水穷之地,无路可走,无水可循,怎么办?不走啦,坐下来,看着水边的白云缓缓飘升。在这终南山里,水是自然的,云是自然的,心是自由的,人是适意、快乐、自由的。

    诗的结尾更加任性:“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回家的山林路上,偶然碰到一个老头儿,两人虽不相识,但是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忘记了回家。这里特别用了“偶然”和“无还期”两个词,就是要突出一种随性、偶然性,其实就是在强调一种自由的不受约束的自在生活。

    有人说,这首诗充满了禅意、禅趣。我想,所谓禅意、禅趣其实也就是对自由自在生活的体会、向往。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规定性、约束力和必然性,生活因此很有规律,规则也很稳定,而在这首诗当中我们感觉诗人的生活充满了随机性、偶然性,不受约束,非常自在,他的生活节奏不是围绕着某种规则与制度展开,而是由着自己的个性与主观想象展开。正因为如此,诗人感受到身边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都是惬意的,都是自由的,都是充满生机的。这也许就是王维“颇好道”的某种领悟吧。

    王维是山西人,早在少年时代就来到长安,考中进士后曾在中央和地方任官。与其他盛唐诗人相比,王维不仅才华出众,而且才华是多方面的,因此在长安、洛阳深得皇亲国戚、王公贵族的欣赏、器重。(《旧唐书·王维传》)他不仅诗文写得好,也精通绘画、音乐,擅长草书、隶书,不同艺术门类之间是相互贯通的,这对于王维诗歌艺术的创新有积极影响。

    王维出生在一个佛教氛围浓郁的家庭,他的母亲师事禅宗北宗领袖人物大照禅师三十余年。王维的字“摩诘”,就来自大乘经典《维摩诘经》。王维和弟弟王缙长期奉佛,日常生活中常吃素食,不吃荤腥。晚年时候,穿衣更加朴素,几乎没有什么彩饰。在长安退朝之后,要么焚香独坐,默诵佛经,要么与禅僧一起谈玄论道。房间的陈设也非常简单只有茶盅、药臼、经案等。这样的信仰形成了王维诗中浓郁的禅意。

    当然,王维毕竟是一名朝廷的官员,他在青年时代对于朝政充满了理想和热情,尤其对于一代贤相张九龄非常钦佩。但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被罢相,李林甫担任了宰相,一般认为这个事件象征着盛唐政治开始由清明转向黑暗。这件事对王维的影响也很大,使他对仕途逐渐失去了信心,佛教信仰逐渐占据了他思想的主流,也开始在终南山(辋川)营建别业,开始了半官半隐的生活。到了晚年,由于受到安史之乱中任伪职事件的影响,王维虽然官职益高,但是内心离官场越来越远,更加倾心于这种生活方式。

    其实,半官半隐或亦官亦隐,这本来也是唐代士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既可以追求山林自在的生活,又不必放弃仕宦功名前途。有的士人为了追求名声,也将这种生活当作追求仕途的“终南捷径”。王维营建的终南(辋川)别业,距离长安并不很远,驿路交通便利,又有林泉沟壑之美,的确是很不错的身心休憩之所。他常常与好朋友裴迪在辋川泛舟水上,弹琴赋诗,吟咏终日,别业周边有竹里馆、辛夷坞等二十处景致风光绮丽,两人每一处则唱和两首五绝,共四十首,结为《辋川集》这样的生活在王维的笔下是如此美好,令人久久回味,不能忘怀:“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他既能营造“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这样优美的意境,也能描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这样壮大的景象。这两者看似有较大的差异,但却又是如此完美地统一在诗人的心中,因为这两者本来就代表着盛唐气象的不同方面。《终南别业》展示的是盛唐诗人另一种生存状态:他们既能走出门去,治国平天下;又能回归内心,过率性闲适的生活。这种人格姿态,彰显着盛唐诗人别样的风采。

    一、终南别业 王维的古诗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中年我已有好道之心,晚年迁家到南山脚下。兴致一来我独自漫游,快意佳趣只有我自知。闲情漫步到水尽之外,坐下仰望白云的飘动。偶尔与林中老叟相遇,谈笑不停忘记了归期。

    《终南别业》原文具体如下: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扩展资料

    《终南别业》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写于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之后,是王维晚年时期的作品。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终南别业表达了作者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

    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

    二、终南别业王维古诗鉴赏

      《终南别业》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此诗描写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突出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下面是我整理的终南别业王维古诗鉴赏,欢迎阅览。

      终南别业

      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赏析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段描述可以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地揭示出来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此句有两种意境第一种,身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对修行的方法、观念都不了解。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用这种诗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读者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三、终南别业 是什么意思

    《终南别业》的意思是: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出处】《终南别业》——唐代: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扩展资料

    1、《终南别业》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写于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之后,是王维晚年时期的作品。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2、《终南别业》鉴赏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关于终南别业的问题,通过《终南别业王维古诗鉴赏》、《终南别业 是什么意思》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终南别业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终南别业(1)

    相关阅读

    • 终南别业 唐 王维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终南别业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终南别业 唐 王维和终南别业 王维的古诗是什么意思?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