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问鼎中原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问鼎中原-江山有多重,九鼎就有多重和问鼎中原的典故!越短越好!!!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问鼎中原-江山有多重,九鼎就有多重
#头条创作挑战赛#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载:秦围赵之邯郸,毛遂自荐随平原君赴楚求救。毛遂晓以利害,楚王同意救赵。因而平原君赞扬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这就是成语一言九鼎的出处,形容说话有分量,力量大,能起到很的大作用。《春秋公羊传注疏》认为九鼎代表天子的地位:祭祀的时候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
九鼎——国之重器,王权之象征。
据载,夏朝时大禹治水后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九州山川,器物镌刻于九鼎之上,并将九鼎藏于夏朝都城。此一举宣布了“家天下”的开始,向天下宣示了夏为天下共主的无上权威。而后夏亡商兴,商汤将九鼎迁至其都,至盘庚迁都后,九鼎随之迁至殷都。
商纣时,周武王兴兵伐纣,打败商纣后,曾向诸侯展示过九鼎。至周成王时,周公旦将九鼎迁至洛邑,并请周成王亲自主持祭祀。
至东周时,诸侯先后崛起,周天子为天下共主的地位摇摇欲坠,其中最为出色的当以春秋五霸中的楚庄王为代表。
周定王时,楚庄王伐陆浑戎,经过周天子的都城时,干脆就让大军停在城外歇息了。周天子一看,敢情这楚庄王是来炫肌肉的啊!赶紧派王孙满前去慰劳,不曾想人家大老远地带着大军来这里可不是等着他来慰劳的,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楚庄王一见到王孙满就开门见山地问:“鼎之轻重大小?”
这家伙要搁以前这么问,早就被周天子率诸侯灭了。但今时不同往日,周王室早已式微,于是王孙满当即回复楚庄王:“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话虽不重但有力,也保全了周王室的脸面,楚庄王一听,也不敢有动作,旋即带着军队回国去了。后来的楚灵王也动过“问鼎”的心思,不过由于国内动乱,也就作罢了。
战国时秦国兴师威胁东周,妄图夺鼎,想将东周取而代之。虽说东周已日渐衰落,但还算人才济济,周天子忧虑于秦国兴兵夺鼎的情况,召集了大臣前来商议,其中一个叫颜率的大臣表示他愿意前往齐国搬救兵。这颜率也不负所托,到了齐国后,把齐王忽悠得一愣一愣的,说什么秦国不讲道义,妄图用武力抢夺九鼎,与其让秦国夺去九鼎,还不如把九鼎献给齐国,这样一来齐国落了个救主的好名声又能得到九鼎,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啊!
齐王听得飘飘欲仙,云里雾里的,当即就发兵五万前往洛邑营救东周。秦国一看救兵来了也就打消了夺鼎的念头,鸣金收兵回国去了。而后齐王向东周索取九鼎,这颜率又一次凭三寸不烂之舌把他忽悠了。他问齐王你运九鼎回国走哪条路啊?齐王霹雳啪啦地说了好几条路,全给颜率否定了。又跟齐王说这九鼎可不像瓶瓶罐罐的,揣在怀里就能带走,想当初西周战败殷商才得到九鼎,运送一只鼎就动用了九万人,九只鼎共用了九九八十一万人,此外还要准备相应的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物资。
齐王这时候想明白过来了,说白了你们就是不愿意给呗。颜率一听齐王不乐意了,当即表示只要您老人家计划好路线,我们马上将九鼎拱手送上。得!事已至此,齐王也无可奈何,只好作罢了。
至秦惠文王时,秦国变法大成,张仪计划用计夺取九鼎,其他各国也虎视眈眈。周赧王周旋于各国,让他们互相制衡,力保九鼎不失。到秦武王时,可没那么讲礼数了,直接上来撸了撸袖子就想搬走,谁知道一个不小心手一滑把自己砸死了。
这秦武王天生就孔武有力,崇尚以武力解决问题。秦国攻占韩国的宜阳后,他耀武扬威地带着几个大力士直接进入周王室的太庙欣赏九鼎,转了一圈后,指着雍州鼎说这是我们秦国的鼎,我要把它搬回咸阳去。
守鼎的官吏好心提醒他这玩意有千钧之重,没人能搬得动它的,别把腰闪了。
秦武王压根不吃这一套,撸一撸袖子,使尽浑身解数,刚把鼎抬起来,还没走两步,只听铛的一声,人就给压在鼎下面了,当场把大腿骨活生生的压折了,痛得死去活来。众人急忙把他抬回驿馆,挨到半夜,气绝身亡。他生前曾说过:“得游巩、洛,生死无恨。”果然来了一回洛阳就交代在那里了。
江山有多重,这九鼎就有多重,这话真不是说着玩的。从夏制鼎到秦末,多少诸侯动着心思,变着法子想“问鼎中原”,都未能如愿。
据史载,当秦灭周后的第二年,九鼎就被迁至咸阳,但是到秦始皇统一后,九鼎却不知所终,有人曾言,九鼎被沉于泗水之内,秦始皇也曾派出几千人打捞,一无所获。
象征着王权的九鼎意义非凡,我国古代的青铜冶炼技术冠绝一时,历史上留下不少国宝级的青铜器。九鼎作为中华文明历史上的里程碑,虽已遗失两千多年,仍牵动人心。历朝历代虽然也有铸造仿制品,但其意义却永远也比不上这如同江山一般重量的九鼎。
时至今日,九鼎下落不明。按历史的记载最后出现在秦后期,具体去向不明,也许被埋于某处,也许被秦始皇当陪葬品了,相信有朝一日,九鼎必会破土而出,重现人间。
一、问鼎中原的典故!越短越好!!!
问鼎天下的典故出自于《左传》,意思是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在《左传》中记载,鲁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
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昬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
其奸回昬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意思是说在鲁宣公三年楚庄王想要取周而代之,于是便借口朝拜周天子的名义带领大军前往国都询问九鼎的重量,结果被周朝大臣王孙满巧妙化解。
所谓九鼎最初为夏朝所铸造,夏桀无道亡国,九鼎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经历550多年,到前1046年,纣王暴虐亡国,九鼎为姬发所得
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数百年之后,周王朝已经日暮西山,因此楚怀王才用询问九鼎重量的方式表示自己的野心,因此询问九鼎重量的真实含义并非是好奇,而是彰显野心。
但是周朝大臣王孙满却表示“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当初夏禹是因为有德,天下诸侯都拥戴他,各地才贡献铜材,启才能铸成九鼎以象万物。后来夏桀昏乱,鼎就转移给了商;商纣暴虐,鼎又转移给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
二、问鼎中原的意思
天下没有划定人世间秩序的霸主,就由强力的地方势力来争夺皇帝之位,扫平其他割据势力,统一天下三、一言九鼎!古代九鼎有多重?一个人可以举起来吗?
“九鼎”的意思并不是说它的重量很重,而是因为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等等。
在周代,就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随着这种等级、身份、地位标志的逐渐演化,鼎逐渐成为了王权的象征、国家的重宝。统治者往往以举国之力,来铸造大鼎。
扩展资料:
九鼎的传说:
传说,在夏朝时期,大禹把天下划分为九州,青,兖,冀,徐,豫,雍,凉,荆,杨九州。《史记·封禅书》有载:“禹收九牧之兵,铸九鼎。”每一个鼎象征着一个州,在鼎身刻有各个州的名山大川,奇物异事,从此九鼎成为了权力的象征。每到兴盛到时候就会出现。
九鼎在夏朝衰亡后被运送到了商朝国都,后来在商朝灭亡后,九鼎又被迁往周朝国都。周朝衰落,九鼎消失不见了。可以看出,九鼎是一脉相承的。如果说有所类比的话就像秦始皇命李斯用和氏璧雕刻的传国玉玺一样,代表了王朝的正统行。但是九鼎显然要比传国玉玺更加珍贵。
之后,诸侯对九鼎的想法从来没有断绝过,周王周旋于列国之间,令他们相互制约,终究全是勉强保住了九鼎。秦武王曾入洛阳,对九鼎非常感兴趣。指着雍州鼎说要带回去,看守九鼎的官员说:“每鼎有千钧之重,武王定鼎于此,从未移动,无人能举。”秦武王不服气,最终扛鼎而亡。
到秦始皇一统天下之时,九鼎已经下落不明。后来武则天和宋徽宗都曾重铸九鼎。但是夏禹所铸九鼎最终依然还是下落不明。
关于问鼎中原的问题,通过《问鼎中原的意思》、《一言九鼎!古代九鼎有多重?一个人可以举起来吗?》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问鼎中原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