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这座寺庙不简单,李白杜牧都作过诗,隐居的唐朝皇帝也有佳句流传

这座寺庙不简单,李白杜牧都作过诗,隐居的唐朝皇帝也有佳句流传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凉风日潇洒下一句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这座寺庙不简单,李白杜牧都作过诗,隐居的唐朝皇帝也有佳句流传和江南春中包含着前朝拜佛见庙之事的诗句是,南朝480 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这座寺庙不简单,李白杜牧都作过诗,隐居的唐朝皇帝也有佳句流传
  • 江南春中包含着前朝拜佛见庙之事的诗句是,南朝480 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隐成三十载,筑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樵夫歌陇上,都后甲子年。的诗名是?
  • 关于金陵著名的诗句
  • 一、这座寺庙不简单,李白杜牧都作过诗,隐居的唐朝皇帝也有佳句流传

    前几天遇到这个问题:《题水西寺》(三日去还住)全诗什么意思?如何鉴赏?

    前言

    这首诗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过这个寺庙却不简单。李白、杜牧、皎然、梅尧臣、林逋、范成大都曾经在诗中写过水西寺庙。甚至还有一个皇帝诗人也曾题诗水西寺。

    题主的问题出自杜牧的《题水西寺》 :

    三日去还住,一生焉再游。含情碧溪水,重上粲公楼。

    开成二年(838年),杜牧入宣徽观察使崔郸的幕下,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第二年(839年)年底杜牧离开宣州,回长安了。这首诗可以看作这是一篇短小的游记。

    一、李白笔下的水西寺

    水西寺建于南南朝齐梁时期,在安徽泾县西五里的水西山上。 山上有崇庆、宝胜、白云三大古寺,总称水西寺。 到了宋朝建有水西双塔,目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唐宋两朝,有不少诗人提到过水西寺,最大牌的就是诗仙李白了。

    《游水西简郑明府》云:

    天宫水西寺,云锦照东郭。清湍鸣回溪,绿水绕飞阁。 凉风日潇洒,幽客时憩泊。五月思貂裘,谓言秋霜落。 石萝引古蔓,岸笋开新箨。吟玩空复情,相思尔佳作。 郑公诗人秀,逸韵宏寥廓。何当一来游,惬我雪山诺。

    李白的这首是一首长篇的古体诗,以写景寄意。杜牧后来在其诗中,也提到过李白这首作品。

    ​二、皇帝诗中的水西寺

    唐朝宣宗皇帝李忱是一个逆袭成功的坎坷皇帝,他是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是唐穆宗李恒异母弟弟。

    唐穆宗有好几个儿子,本来无论如何也轮不到李忱做皇帝。可是唐穆宗的几个儿子不争气,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三兄弟个个短寿。结果唐武宗驾崩以后,李忱竟然被宦官拥立为皇帝,而且还成了中兴之主,人称“小太宗”。

    他在几个侄子当皇帝的时候,屡次受到羞辱,为了躲麻烦,曾经远离长安,水西寺就是他的一个隐居之地。

    在这里,他写有一首《题泾县水西寺》:

    大殿连云接爽溪,钟声还与鼓声齐。长安若问江南事,说道风光在水西。

    这个诗人皇帝最有名的一首诗是 《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三、杜牧笔下的水西寺

    杜牧的《题水西寺》是一首五言绝句:

    三日去还住,一生焉再游。

    平仄仄平仄,半拗体,对句救拗:仄平平仄平。焉救去。

    杜牧在这里游览了三日,流连忘返,欲去还留,因此有“三日去还住”之说。一生焉再游,则是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不知道将来是不是还会有机会再次重来。

    多年以后,杜牧在另一首诗中,回忆了这次游览水西寺的事情。《念昔游三首 之一》

    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岩楼阁风。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李白题诗水西寺,就是上文中李白的那首《游水西简郑明府》。半醒半醉游三日,表示自己在这里游览了三天,被这里的美景所陶醉。红白花开山雨中,可知当时游览的时候应该在春天。

    含情碧溪水,重上粲公楼。

    含情碧溪水,平平仄平仄,这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叫做锦鲤翻波。重上粲公楼,中仄仄平平,正常的律句句式。

    杜牧的这两句,很像李白这两句的化用:清湍鸣回溪,绿水绕飞阁。

    但是杜牧的诗偏向于说情,而不是说景。后两句倒装,景语中还带着情语,诗人登上了粲公楼,望见含情脉脉、不忍流走的碧溪水。

    粲公楼,一般指东汉末年王粲所登之楼,在湖北当阳县。李善注引盛弘之《荆州记》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

    不过,这首诗中的粲公楼,是指水西寺中的楼。《念昔游三首之一》中也提到了“古木回岩楼阁风”。粲公,是隋代的高僧,"禅宗三祖"之一的僧粲。

    四、唐武宗灭佛-水西寺的命运

    杜牧写完这首诗的第二年,839年回到了长安。第二年(840年)以后,唐武宗继位,这是一个以毁佛灭佛闻名的皇帝。在会昌五年(845)七月,唐武宗下令灭佛:

    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堤、兰若四万余所。《旧唐书》

    唐武宗在第二年就驾崩了,接替皇位的就是那个曾经躲在水西寺的叔叔李忱,是为唐宣宗。

    这位皇帝对自己死去的这个侄子深恶痛绝,自己继位后就下令复兴佛教。在唐武宗的灭佛运动中,水西寺不知道是不是也被毁灭了。唐宣宗即位后,这个水西寺是不是又重建了呢?

    从历史记载来看,至少北宋初年,这个水西寺是一片废墟了。

    北宋建国以后,太平兴国年间,有僧处元领弟子数十人,在水西寺遗址结屋,重建了五松院,当时宋太宗赵光义还赐御篆三轴。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敕改为“奉国宝胜禅院”。元朝后,又改称宝胜禅寺。

    结束语

    作为生活在青岛的人,最遗憾的就是我们这里的山水缺少唐诗宋词的熏陶。找遍了唐诗只有一首李白的: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可惜还是李白写给别人时顺口一提而已。

    看到一个不甚起眼的水西寺,还有这么多唐宋大家的诗文记载,不免有些羡慕。

    @老街味道

    隐隐飞桥隔野烟,草圣张旭的这首诗,可能不是他写的

    李白说杜甫太瘦生、作诗苦,南宋人说他讥嘲杜甫,有道理吗?

    一、江南春中包含着前朝拜佛见庙之事的诗句是,南朝480 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不是感觉升平盛世啊?这么多寺庙,佛法昌隆,百姓乐业,亭台楼阁,烟雨蒙蒙,真是人间仙境,让人虚心向佛,心自澄明。


    这两句出自杜牧的《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照例,先讲平仄关系。因为这首绝句和其他的七绝在格律上有一点点不同,有出律,我们正好可以讲讲出律和拗救。

    看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标出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押韵的格式。注意首字平音不影响格式推导(不懂平仄推导的关注我看以前的或文章,不重复讲了),由此得出整首诗的平仄关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大家可以认真对应下,有没有问题?好像没什么问题吧,因为只有几个地方可平可仄,大致都对应啊。其实,这第三句问题可大了。因为在格律中当时的音调分为“平上入去”,而现代汉语普通话已经没有了“入”声字,但是在古时候“上入去”三种发音都是归入“仄”,而现在的“阴平,阳平”也就是一声,二声在古时候都在“平”音里。“南朝四百八十寺”这句诗中间的“八,十”两个字都是入声字,归入“仄”音。

    也就是说这句话的平仄关系实际上是“平平去上入入去”,简化后就是“平平仄仄仄仄仄”,这还得了?三仄尾,出律严重啊。虽然我们现在来读,可以拖长音调读“八——十——”变成“阳平”的读音,感觉不出格律的错误,但是在当时,这两个入声字是发音短快,急促的,作为晚唐“小李杜”的大诗人,肯定知道这个错误。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写呢?要是我就会改成“南朝五百零一寺”,这就合律了,为什么杜牧不这么做呢?这只有一个可能:他手上有这个数据。南朝现存的寺庙大概真的是四百八十座,他不愿意用首句里面的千里之类的语言修辞来夸大或者虚标,那么说明他写这篇东西,确实有他自己的想法,或者说确实是打算给某个高官,甚至皇上来看的。


    权且不管他怎么想的,反正按当时的格律来看,肯定是出律了,而且非常严重。那怎么办呢?第四句“多少楼台烟雨中”,平仄关系为“平仄平平平仄平”,在第五字使用了平声的“烟”,三连平出律,双救上句五六字的拗。

    格律诗出律之后有三种处理办法:一就是“哈哈”一笑,咱写的古风呢,不讲究那么多。把脸给留住,千万别在标题里自称绝句或律诗。二就是弃诗重写,如果是我肯定就会另寻捷径(因为我水平差),这两句就改成:“南朝伍佰零一寺,多少楼台雨雾中。”气质上就差多了,但至少合律。三就是拗救,就是杜牧这种处理方法了。用最后一句平仄互换拖慢了语气,减低了第三句连续几个入声字带来的仓促感。此为大师手法,需慢慢体会学习,绝非一日之功。

    讲完平仄关系,咱们具体看诗,顺便理解下为什么他要这么写。

    杜牧由宣州江宁往扬州拜访牛僧儒,途中写下这首诗。也就是说,这就是一首山水诗。

    “广袤的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亭台楼阁全都笼罩在风烟云雨之中。”景色何其美也。

    但是杜牧是写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人啊,忧国忧民之心,可以说从来没有放下过。时唐文宗在朝,佛教自则天皇帝时期大兴,后唐宪宗迎佛骨,贬谪上书劝谏的韩愈,全国上下,佛教风头无两,大量土地用来修建寺庙,大批僧人不劳动,不交税,占用社会资源,而军政方面藩镇割据,中央王朝讨伐无力,大厦危危欲倾。

    为何杜牧笔锋一转,提到已经灭亡几百年的南朝?南梁皇帝萧衍一心向佛,修建了四五百座寺庙以表虔诚,结果后来爆发“侯景之乱”,被困在宫里活活饿死。于是杜牧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唐朝皇帝佛道误国的担忧。

    至于是否上达了天听,不知道,但是杜牧的这种看法也越来越被重视,直到文宗去世,唐武宗发动“会昌灭佛”,并平叛藩镇,为大唐带来了中兴的希望。


    二、隐成三十载,筑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樵夫歌陇上,都后甲子年。的诗名是?

    李白求师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连读三遍,李白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

    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泉”。

    三、关于金陵著名的诗句

    1. 有关“金陵”的诗句有哪些

    1、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张祜(唐代) - 《题金陵渡》

    释义: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2、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李白(唐代) - 《金陵酒肆留别》

    释义: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

    3、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李颀(唐代) - 《送刘昱》

    释义:行路之人晚上住在金陵的小岛上,可以听到沙滩边大雁的鸣叫。

    4、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欧阳炯(五代) - 《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

    释义:夕阳斜照着故都金陵,茵绿的春草与江岸连平,晚霞烧红了江天,大江东去滔滔无情。

    5、龙蟠虎踞金陵郡,古来六代豪华盛。——康与之(宋代) - 《菩萨蛮令·金陵怀古》

    释义:金陵有着龙虎石像,威武壮观,古往今来六代昌盛豪华。

    6、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刘长卿(唐代) -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释义:你就要离开家乡,奔赴万里之外的军营,通往金陵的驿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样,渐渐地向西飘去。

    7、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李白(唐代)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释义:钟山怀抱金陵城,往昔曾经霸王气十足。

    8、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李白(唐代)-《金陵三首》(一)

    释义:而钟山却空有壮丽的景象,长江天堑也变得清波平静不起波澜。

    9、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唐代)-《登金陵凤凰台 》

    释义: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

    10、宜笑入香台,含嚬出幽径。——汤显祖(明代)-《雨花台所见》

    释义:一脸欢喜进入香台,在幽静小道中徘徊。

    2. 李白写的关于金陵的诗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释】:这首诗的大意是: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我们在李白〈鹦鹉洲〉诗提到,李白读了崔颢的〈黄鹤楼〉诗后,写了〈鹦鹉洲〉诗,想与崔颢一较长短。

    写完后,李白自己读了觉得比不上崔颢,便在黄鹤楼上题下一首打油诗:「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上头。

    」掷笔而去。因为诗人看见美丽的风景,总忍不住要写首诗歌颂一番,李白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写了〈鹦鹉洲〉诗,自觉果然比不上,回家之后,越想越不甘心,于是又写〈登金陵凤凰台〉诗,才觉满意。

    由于白的作品发表于崔颢之后,两首诗又都样是押平声尤韵的七言律诗,所以后人更认为李白有意与崔颢一比高下,因而有前面所举那首打油诗的传说。 事实上根据日本人森大来的考证认为,那首打油诗不是李白作的,李白写〈登金陵凤凰台〉也是因为感慨时事而作,无意与崔颢争胜。

    唐代安禄山之乱,迫使唐玄宗迁蜀避难,太子即位于灵武,李白也因永璘王事件被流放到夜郎。李白年轻时豪情万丈,希望能替国家做一番大事,但始终不曾得到皇帝重用。

    安史之乱,眼见大唐江山,遭胡兵蹂躏,李白心中的感慨可想而知,于是他写此诗时首句用:「凤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引出全诗,因为传说中,凤凰鸟只有在天下清平的治世才出现,因此古代都以凤凰鸟的出现做为祥瑞的象征。

    李白眼看安禄山危害唐室,想念昔时凤凰鸟憩息凤凰台的传说,而今凤凰鸟不再来,只有江水依旧向东流。 金陵为三国时孙权建都之地,晋朝永嘉之乱,晋室南渡之后也建都于凤凰台所在地金陵城的东南,李白在台上想象当年吴宫的繁华景象,以及晋代那些达官贵人曾有过的风光事迹,如今都隐于幽径,成为古丘。

    一个朝代弱了、亡了,马上有另一个朝代兴起,唐代太平盛世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也成了过去,安史之乱起,唐室岌岌可危,怎不令李白忧心?站在台上,看到远处的三山及白鹭洲,而长安城呢?李白最后一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在诗词里常以浮云指小人,以白日比喻君主。

    浮云蔽白日是指奸邪之小人,围绕于君王四周,向君王进谗言陷害贤臣,使忠臣没有机会向皇帝进谏言。下句「长安不见使人愁」,指李白感叹自己被放逐,眼见天上浮云杳杳,不见长安,忧愁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到长安,或者说,安史之乱,玄宗迁西蜀,太子即位灵武,唐室山河尚未收复,为长安城忧伤。

    这个比喻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相传晋明帝小时候坐在晋元帝膝上,元帝问他,长安远还是太阳远,明帝答说长安近太阳远,因为听说有人从长安来,没听说有人从太阳来,元帝为他的聪明高兴,第二天便当着群臣面前再问明帝同样的问题,没想到明帝却答说,太阳近,长安远,因为抬起头来见得到太阳,却见不到长安。 晋代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南渡,晋元帝时改都金陵。

    与唐代因为安使之乱而迫使太子即位于灵武的情况很类似,因此李白诗末二句「浮云蔽白日」也是指玄宗宠幸杨贵妃、杨国忠,茺废朝政,而导致安史之乱,长安沦入胡人手中。李白写这首诗纯粹是由怀古而引发怀君之思,加以感伤自己因遭小人谗言所害而被贬谪,登上凤凰台,望不见长安,一时触景伤情而写下这首诗,并没有与崔颢争胜之意,两人争胜之说全是后人附会的。

    而前面所举打油诗的由来,是因李白被流放夜郎,中途又赦回,路过江夏,曾写过一首〈江夏赠韦南陵冰〉诗说:「我且为君捶谇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李白因心情忧愁郁闷,故意写这种豪快语,以解心中不平之气。后来又写一首〈醉后答了十八〉诗,以对应捶碎黄鹤楼诗说:「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为自己前首诗的狂放自我解嘲,本来只是文人的游戏文章,没想到唐末五代时有位禅僧经过黄鹤楼,便摘取李白这两首诗的句子写成这首:「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打油诗,旁边有一同来游玩的僧人也题了一句:「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转风流。

    」另外一位僧人又加一句:「酒逢知己,艺压当行。」而使得后人误以为李白作〈登金陵凤凰台〉诗是与崔颢的〈黄鹤楼〉诗争意气、争长短,并留下这首有趣的打油诗。

    事实上全是后人穿凿附会的。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

    3. 写金陵名胜的诗句

    《金陵古城》[原] (七绝)吴城越邑古场州,十代京都战未休;百万雄师平宇内,金陵从此展红旒。

    《游钟山》[原] (七律)钟灵毓秀紫金山,福地原来别有天;近水楼台晴亦雨,矗崖宝塔夏犹寒;先生陵墓呈祥气,灵谷禅堂结佛缘;游客熙熙人浪涌,醉人美景尽兴看。《秦淮河》[原] (七律)十里秦淮灯火灿,楼台亭榭绕河堤;笙歌浓酒盈朱雀,古籍奇珍满乌衣;肃穆庙中拜孔子,庄严院内偈贤耆;升平盛世游人醉,漫步棂星八绝奇。

    《秦淮春趣》[原] (五绝)曲径生幽溆,花开溢酒香;旗亭春弄笛,画舫晚鸣榔。《阅江楼》[原] (七绝)有记无楼六百载,平砥空对大江咽;喜逢盛世华楼起,笑迎波涛直矗天。

    4. 描写南京 扬州的著名唐诗

    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作者:李白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

    天开帝王居,海色照宫阙。群峰如逐鹿,奔走相驰突。

    江水九道来,云端遥明没。时迁大运去,龙虎势休歇。

    我来属天清,登览穷楚越。吾宗挺禅伯,特秀鸾凤骨。

    众星罗青天,明者独有月。冥居顺生理,草木不翦伐。

    烟窗引蔷薇,石壁老野蕨。吴风谢安屐,白足傲覆袜。

    几宿一下山,萧然忘干谒。谈经演金偈,降鹤舞海雪。

    时闻天香来,了与世事绝。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

    劳劳亭歌作者:李白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古情不尽东流水, 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苦竹寒声动秋月, 独宿空帘归梦长。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作者:李白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

    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

    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

    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

    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

    想象东山姿,缅怀右军言。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作者: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金陵酒肆留别作者: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5. 关于秦淮的诗词

    1、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唐朝·杜牧

    解释: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2、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折桂令·问秦淮》清·孔尚任

    解释:曾经的秦淮两岸画船窗寮,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

    3、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秦淮杂诗二十首·其一》清·王士祯

    解释: 秦淮河流贯南京城中,明末河畔歌馆舞榭特盛。

    4、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五代·李煜

    解释: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

    5、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春江花月夜词》唐·温庭筠

    解释:秦淮的水是多么的无情啊,还向着金陵荡漾着春色。

    6、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宋·苏轼

    解释:昨夜度过扬子江寻找住宿的地方时,远望中疑似来到秦淮河畔。

    7、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宋代·邓剡

    解释:虽然后来失败被俘,但我决心要象蔺相如痛斥秦王、诸葛亮吓退司马懿那样,英勇顽强地同敌人斗争到底,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这样想着,我再也难以入睡。周围是那么寂静,只有秦淮何上的孤月,在默默地陪伴着我啊。

    6. 有关南京景物诗句

    大杂烩]» 南京诗词情话 过了南北朝时期, 就是隋了. 大约是因为北方统治者害怕南方有这么一个隔着天险长江的据点, 就故意打压南京. 从此隋唐两代南京就荒废了,? 隋唐时期江南取而代之的就是扬州了(当然扬州在地理上是江北), 扬州兴而金陵没, 从下面杜牧这首诗就可以看出: 杜牧路过南京,“厌江南之寂寞,思扬州之欢娱”,所以怀念旧游老友韩绰,因而写下了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所以唐代的诗人到了南京, 多数只有伤怀吊古的份了. 比如杜牧的这首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是南朝时陈后主作的一首词, 大约被人谱了曲, 然后就变成了靡靡之音, 亡国之曲. 很奇怪, 救国的歌曲大家都听过, 比如义勇军进行曲, 大刀曲等等, 亡国的歌曲谁有听过是什么样子的么? 估计是地球人都没听过的天籁之音吧. 自从这首泊秦淮之后, 秦淮河的确也在明清的时候重新焕起靡靡生机, 即使是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的牧杜, 如果生在明清, 也一定会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不会说什么“厌江南之寂寞,思扬州之欢娱”, 而是不爱扬州名妓改爱南京美女了吧. 杜牧的这首江南春倒是欢快一些的,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有一个姓萧的皇帝喜欢出家, 一共出了三次家, 每次都是大臣从寺里面把他赎回来. 也就是这个叫萧衍的梁武帝时期, 有一个大法师在南京的某个地方说法, 讲到兴高采烈处忽然落花如雨, 从此这个地方被叫做雨花台. 这四百八十座寺庙, 等到杜牧去看的时候, 已经没有多少了. 这首杜牧的清明, 有人据宋初史书考证杏花村在南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刘禹锡也写过一些南京怀古的小诗. 如这首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个乌衣巷, 当年南朝的时候发生过画龙点睛的故事. 朱雀桥乌衣巷这两个地方现在还在, 就在夫子庙的附近. 其实呢, 现在你去朱雀桥乌衣巷, 应该反过来说才对, ‘朱雀桥边夕阳斜,乌衣巷口野草花’. 朱雀桥边看夕阳是不错的, 但绝对没有花花草草, 乌衣巷口倒是被放上了不少盆栽的花草, 但被别的房屋挡住应该看不到夕阳的. 刘禹锡的另一首有关南京的诗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李白在南京写过五十多首诗, 大多数都是平平之作了, 有两首比较有名.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个白鹭洲公园, 离我的中学比较近, 所以去玩的机会比较多. 中学里同年级的一个同学在这个白鹭洲救起来一个小孩, 比较的风光. 李白的这句 ‘二水中分白鹭洲’ 有的本子里写作 ‘一水中分白鹭洲’, 倒底哪个对呢? 按照我所见到的白鹭洲的样子, 是二水中分对一些, 因为现在的白鹭洲是两道水围起来的中间形成的小岛, 而不是一个水把一个洲劈成两半个. 不过这个凤凰台, 南京人从来没有见过长什么样. 遗址应该有吧? 我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李白的另一首,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王昌龄有一首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个芙蓉楼是在镇江, 和南京有关系么? 有一些关系. 这个夜入吴, 大约就是乘夜到镇江的意思, 那么是从什么地方夜入吴的呢, 大约就是从南京连夜赶到镇江. 王昌龄为江宁(南京)丞,送友人辛渐北上洛阳,连夜由镇江乘船渡江。

    唐末的关于南京的绝唱是韦庄作的一首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依然是感伤之作. 这个台城, 是玄武湖旁的一段城墙, 当年好像是宫城的城墙吧, 就是保护皇帝住的地方的城墙. 我高中时和一个同学逃票上去过. 也不是逃票, 而是进去时没人看门. 不过在上面看到管理员抓到四个爬城墙上来的小学生叫他们补票. 到现在, 玄武湖旁依然是柳树环湖, 十里长堤的景像, 看来当年韦庄到的确是台城没有错. 好一个无情最是台城柳,其实最有情的应该就是台城柳了,过去了这么上千年, 物是人非但那些柳树还立在那里, 难道不是最有情的么, 不然怎么会有 ‘海枯石烂, 此志不渝’的说法, 还有这句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参考资料:。

    7. 我想请问一首有关南京的诗词

    《桃叶歌》 东晋 王献之

    桃叶复桃叶,

    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

    我自迎接汝。

    说明:桃叶渡为南京古名胜之一,金陵四十八景之列。桃叶渡之名由来已久,要追溯到东晋时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献之住淮水南乌衣巷内,他常在这里迎接他的爱妾桃叶渡河。

    地址:位于淮清桥边,十里秦淮与古青溪水道合流处。今渡口处有桃叶渡碑,并建有桃叶渡亭。(吴敬梓故居内,桃叶渡8号)。

    《长干行》 唐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说明:《建康实录》中记载:古代南京,称“山陇之间曰‘干’,建业南五里有山冈,其间平地,庶民杂居。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并是地里名。小长干,在瓦官南巷,西头出江。”“金陵南郭群山环之,而雨花峰为最大,其脊曰石子冈,即古之大长干也。稍西曰小长干,吴立大市,晋瓦官寺适当其地。”长干里地势高,雨花台陈于前,秦淮河其卫后,大江护其西,又是秦淮河的入江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秦、汉、六朝时期,长干里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是著名的商业区和货物集散地。

    地址:长干里是南京古代著名的地名,遗址在今内秦淮河以南至雨花台以北,雨花台到长干桥一带。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说明:白鹭洲原为古代靠秦淮河口的一个沙洲。后江流改道,白鹭洲与陆地相连。现在的白鹭洲紧邻夫子庙,历史上称为徐太傅园,徐中山园、东园,是明初中山王徐达王府的东花园。东园定名为白鹭洲,始于民国初年,其原因在于湖中有洲,四面环水,洲边多植芦苇,秋日时有水鸟白鹭飞来,与原长江边的白鹭洲相象,墨客骚人在此观景畅饮时,为了让名园平添诗情画意,故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诗句,名之曰“白鹭洲》。

    凤凰台位于城内西南隅的一座山岗上,其遗址就在现今花露北岗一带。建于南北朝刘宋时期。相传有有凤凰翔集于此,因筑台而称凤凰台。由于凤凰台是六朝胜迹,为历代文人墨客悼古吟咏之所,特别是李白晚年,于唐上元二年(761年),也就是去世前一年,还登临凤凰台,抒发历史的慨叹。从此,凤凰台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在六朝胜迹中闪烁生辉。至南宋,历经数次重建,最终废。今有来凤街,凤台路。

    《乌衣巷》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说明: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今中华门内,已不存。人们为追忆朱雀桥,往往把镇淮桥当作昔日的朱雀桥,不知有多少历代文人名士来此抒发过情思,抚今追昔。如今在武定桥和镇淮桥间新架设了朱雀桥,这里淮水微转,桥卧晚霞,尚不失当年风范。

    地址: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文德桥边。

    朱雀桥:因年代已远,朱雀桥早已无存,遗址也缥缈难寻。该桥今在中华门城内的镇淮桥和武定桥之间。

    关于凉风日潇洒下一句的问题,通过《隐成三十载,筑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樵夫歌陇上,都后甲子年。的诗名是?》、《关于金陵著名的诗句》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凉风日潇洒下一句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