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生本教育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郭思乐:生本教育,为学生好学而设计教育和生本教育是什么意思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一、郭思乐:生本教育,为学生好学而设计教育
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2015年暑期校长“领导力提升”学习会
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再造十分关键,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认为,在他多年的教育研究生涯中,感觉校长什么都可以做,都做得好,唯独困难的是在课堂里做课程。“所以,校长首先要有这个意识,让课程成为工作的最核心部分。但是,很多人几乎不敢去想这个地方可以有什么样的建树。”
课程再造,就是给孩子合脚的鞋
郭思乐表示,课程再造,就是要给孩子们合脚的鞋。“我们的孩子学业负担繁重,不仅孩子非常累,家长也累。”
郭思乐称:“我们现在遇到的现实问题是以课养考,控制了课程,教学代价巨大,后果严重。有一年的高考出了‘把若干个短句子拼成一个长句子’的题目,有了这个高考题就有了这个类型,有了这个类型就有了这个理论,有了这个理论就要有例句来反映,这就是我们现在的课程。大家都认为这种被考试控制的课程要改,但又不敢改,因为怕改了考试会考得‘不咋地’,所以约定俗成至今。”因此,考试的模式让大部分校长、老师都不敢轻易去改变课程,“但是专门做研究的人应该负起责任,在高考不可能改变的前提下,发现一个好办法,可以让学生又不累成绩又好”。
“教”和“玩”,可以兼容和转化
“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教育,区别于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师本教育。”郭思乐表示,课程再造的途径是把教转化为学,再把学转化为玩。
“生本教育为什么从一开始,就有了课程与教学根本再造的自觉性,而且不遗余力地推进它,原因是为了让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而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原有的教育方式,还是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都指向学生仍然不好学。”郭思乐说。
郭思乐引述了一位香港校长讲的故事:“一堂课的老师病了,请一个代课老师来看管学生,这位老师要求学生:玩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吵。学生玩呀玩,声浪越来越高,代课老师就干预了,说:‘你们再吵,我就讲课了。’这立即把学生们‘镇’住了——原来学生最怕的是老师讲课!这是因为学生的天性是‘玩’,也就是进行他们自主的、生动活泼的、创造思维的、快乐无比的活动。”
郭思乐认为,“只有充满了这样的活动,学习之树才能长青。‘玩’的主体是学生,‘教’的主体是教师,‘教’不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玩’,但‘教’和‘学’有内容上的联系,所以‘教’可以转化为‘学’,‘学’的主体是学生,他们能将‘学’转化为‘玩’。这就是说,貌似距离遥远的‘教’和学生的‘玩’是可以兼容的,可以转化的。”
教师要做的,是“寻根”和“给根”
在把“学”变成“玩”的过程,郭思乐认为只要做一件事,就是寻找根基。
他表示,所谓根基,它的形态非常小,非常简单,用6个词概括它就是“根本”、“简单”、“开放”。“找得到根本就找到简单,当找到根基的时候,就又得到另一个幸运,它为我们空出了许多时间和空间。”
郭思乐指出,“我们把根基称为‘慧根’,什么是慧根呢?举一个例子,教师要讲多边形的内角和,只要问孩子们一个问题——‘你们此前学过的最接近的知识是什么?’然后再问,‘如果你走到了陌生的地方,你会怎么想呢?’孩子们说:‘回到熟悉的地方去。’”郭思乐表示,这两个问题,就是全部的根基。第一个问题可看作是知识之根,第二个问题反映的是人性之根,这两个根是可以“加”起来的。因为知识是人创造的,是用来描述人的世界的。
在课堂上,教师要做的就是“给根”,在这样的“寻根”过程中,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所学所思,都能派上真正的用场。可见,所有的教师都可以从这样简单的“游戏”入门,并和学生一起成长走向教育的精深。
□ 本报记者 李若清
一、生本教育是什么意思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由课题研究带动的大型教育整体改革实践。自1999年作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课题始,后成为教育部重点课题。目前正在进行的是“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以生本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研究”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以生本教育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扩展资料:
郭思乐教授创立的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郭思乐教授创立的生本教育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参考资料:
二、生本教育是什么意思
生本教育概念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生本教育特点
1、突出学生
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突出学习 教得少 学得多
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比如会利用各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等。
3、突出合作
提升合作这一重要素质
4、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三、《教育激扬生命》的读后感
郭思乐教授着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郭思乐教授在书里说到“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我想说的是,生本教育也激扬了我,让我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让我的生命扬起了风帆。生本教育是近几年来,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它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这些与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常常使课堂死气沉沉。生本教育的理念却是“解放人,学习是快乐的事情,教育是激扬生命的,不是控制生命的,学习过程中真正主要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但这样的作业很多时候是在课后,是在我们学习了课文之后,让学生做适当的实践和拓展,这样后置性的作业往往成为了学生对我们所传授知识的模仿,很容易限制学生们的思维,无法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本学期,我们对前置性作业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实践,首先,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我们对于重难点把握的会更准确,而以前我们往往会跟学生一起学习我们认为的重难点,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实践证明,很多知识学生们能够通过自学已经提前吸收了,甚至有的时候很会有比老师更特别更透彻的理解。
而且,小组内在讨论重难点和疑问的时候也是互相学习和升华的时候,在向同学们汇报时,就会有更好的生成展示给大家,激发另一些同学的思考。其次,在相关资料的搜集上,学生在没有学习课文之前,他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搜集、整理资料,那么我们看到的就不是一刀切的内容,而是百花齐放。最后,拓展、实践,都让学生先做吧,“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正是生本教育区别于师本教育的不同之处。
生本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是焕然一新的,它不再是教师传授,学生吸收的地方,而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知识的地方。在这里,学生跟老师一起学习着、快乐着,课堂必须严谨却不呆板。课堂的改变带来了学生的改变。我们班的学生也动起来了,脑筋活起来了,课堂上高高举起的小手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于生本教育的问题,通过《生本教育是什么意思》、《《教育激扬生命》的读后感》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生本教育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