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浅谈《水浒传》小说中的情节设计

浅谈《水浒传》小说中的情节设计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水浒传故事情节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浅谈《水浒传》小说中的情节设计和水浒传情节分析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浅谈《水浒传》小说中的情节设计
  • 水浒传情节分析
  • 水浒传小说情节
  • 《水浒传》中劫法场情节的异同
  • 一、浅谈《水浒传》小说中的情节设计

    《水浒传》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除了生动形象的人物刻画这部小说的情节,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整体情节设计巧妙而且非常具有艺术魅力。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又是事件的因果关系赖以显示的人生现象的网络。小说的故事作为戏剧性的枝叶,如果缺乏合理的丰满的情节簇拥出来,形象便是干瘪的,难以满足读者的审美兴趣。宋元说话艺人为了吸引听众,特别在情节铺垫曲折上下功夫,情节丰富是古代小说的一大特色。这是和市民听众要求事事必须交代清楚,一切活动都要绘声绘色地描叙出来的欣赏愿望相吻合的。《水浒传》理所当然地具有情节丰富、可叙述性强的特点。

    我们还是从细小处讲起。鲁智深打死镇关西郑屠以后,急急忙忙要逃跑,这时小说漏出一句,他寻思,如果被关进牢里,可没有人给他送饭。鲁智深在杀了人这样的大事面前,忽然担心起送牢饭这样一件小事,似乎很可笑,然而这正是没有家小在身边的鲁智深必然会在此时产生的意绪。读者也由此知道,宋朝时牢里的犯人是要送牢饭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宋朝的制度,犯人虽有因粮,但既菲薄又大抵被狱卒克扣,犯人是要饿肚子的。这是眼前亏,不容鲁智深这样的大肚壮汉不转此念头。而且看到这里,我立刻就知道鲁智深原来没有什么家人,一下子就把他交代清楚了。

    如武松被张都监陷害打入死囚牢,施恩买通了牢狱禁子冒死送吃的,史进失陷东平府,顾大娘打扮成乞妇送饭,乘机通风报信。如果不是有送牢饭的不成文习惯,狱卒怎么肯随意放人进牢?因此,鲁智深怕没人送牢饭这一笔,既给了读者以古代牢狱的风习知识,又合于人物当时的思绪,有合理性,也有暗示性。

    再举个例子,原著林冲刚到沧州牢城营,挨了差拨一顿狗血喷头的臭骂,等他发作完,林冲才取出孝敬他的"常例"银子,送上柴大官人的书信。当差的刹时间回嗔作喜,对林冲一顿奉承,大戴其高帽。这喜剧性的一幕当然是为了揭露牢狱中的黑幕和变色龙般的小人的丑态。但是,这和林冲沉着谦退的性格是合拍的,换一个人就会一开头把柴进的人情信拿出,常例钱交上;但林冲不是那种先就推牌的性格。又比如,换了武松,宁死也不肯挨这顿臭骂,管它后果如何,先揍他一顿出气再说。武松在孟州牢城营里的想法正是如此。

    情节和人物是互相回护的,性格正在情节中体现。李忠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但他性格的别的部分,读者可能没有多少印象,唯独他的悭吝的特征却是给了人以深刻印象的。这特性就从行动中表现出来。史进爽快地应鲁智深之请,一出手就是十两大银,李忠则摸摸索索只拿出二两来银子;后来邀请鲁智深上桃花山,放着山寨里的金银不给,硬要去打劫一票过路人情来送礼,这样的事决非其他仗义疏财的人会做得出。倘若李逵或鲁智深或秦明的哥哥被嫂子和奸夫所谋害,他们老早就一刀结果了潘金莲的性命,去寻西门庆报仇了。只有武松,才会有理有节地去取证,央请街坊到场见证,再杀人、告状地演出一系列情节。杀韩伯龙、砍杏黄旗肯定只会出在李逵身上,这些情节无论如何按不到燕青或别人的头上去。阮小七水性也极好,如果他遇上截江鬼张旺,吃了"馄饨面"被丢下江去,活着到建康,请了安道全来,船上又遇到张旺,肯定是请他吃"板刀面",决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水上报冤的情节。由此可见,这部小说整体情节相当的合理。

    情节在小说的形象结构中的品位的高下,首先在于其合理性的程度,即作为情节的行动是否和产生行动的主人公的性格合拍,以及行动的时机、场合是否适宜,是否能恰当地显豁事件的因果关系。其次,除了合理,还必须有美感,即能唤起人愉快、紧张恐惧、怜悯等等激动情绪的美感体验,不是任何生活中真实的现象都能成为情节。最好的情节还必须有暗示性,能启发读者思考人生中的问题,或补充小说中所不能一一描绘出来的生活现象等等。在情节刻画上,《水浒传》可以说是最成功的的名著之一。

    参考文献:《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水浒传》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

    一、水浒传情节分析

    宋江
    是整部《水浒传》中第一号人物,作为文学形象,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 是农民起义军的领头人。在《水浒传》中,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呼保义。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贩卖枣子之事事发,宋江把官军何清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脸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从此,梁山主题由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头目增长到了一百单八将,又相继打败童贯高俅以及天下八方节度使并活捉高太尉,梁山也发展到了鼎盛。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 并北上抗辽大获全胜并迫使辽主投降, 随后又讨伐了王庆田虎不失一将(指108将)都取得了胜利,在唯独讨伐方腊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过半,虽最终生擒方腊, 但宋江本人却被所赐御酒毒死。
    【性格】宋江是《水浒传》里边名号最多的一个,宋江的绰号有四个。一出场就介绍了宋江的三个绰号,这三个绰号实际上就是介绍了宋江的三个性格特点:一个是黑宋江,因为他长得面黑,身体比较矮,这是就他的形体来讲的,并不是如林冲、关胜等人英武挺拔,也不如吴用、公孙胜等人那样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他长的其貌不扬。第二个是孝义黑三郎,讲的是他对待父母,讲究孝道,他的孝道贯穿到了他的思想当中,成为他思想的一个部分,并且是他的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第三个是及时雨,讲的是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这在后面他陆续和弟兄们交往中能够看得出来,在这一点上他做得到位。这三个绰号实际上重点介绍了宋江平时的为人和喜好,而且都是正常工作之外的表现,比如“爱习枪棒”、“ 挥金似土”、“ 排难解纷”、“ 扶人之困”等等,这些好处多都具有一些江湖上的感觉,在民间宋江是一个喜欢做好事、愿意做好事的热心人,无论是在家庭伦理上还是在社会关系中他以自己的作为赢得了大家普遍的认可。还有从“浔阳楼宋江吟反诗”可以看出宋江有谋略,又志向,不满足于现状。

    鲁智深,原名鲁达。智深,是他出家做和尚后的法名。又称鲁提辖,此名因他职位所称。绰号花和尚鲁智深。鲁达是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鲁智深原名鲁达,是经略的提辖,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收服众泼皮,倒拔垂杨柳,在相国寺与林冲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后鲁智深得知林冲被高俅所害,于野猪林救起林冲,将他护送到沧州后离去。高俅怀恨在心,派人捉拿鲁智深,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头领。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
    【鲁达的性格特点】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1)爱憎分明,刚爽豪迈,见义勇为,粗中有细,扶危济困,疾恶如仇:他非常同情关心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倾听完金氏父女的控诉后,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他才来到镇关西肉铺前激怒郑屠,让其对自己动手,最终为民除害,这些表现了他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的优秀品质。
    (2)慷慨大方,重义疏财:与金家父女没有任何关系,但当倾听完金家父女的控诉后,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家父女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银子觉得不够时,便向旁边的李忠求助银两,当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
    (3)率直粗犷,勇而有谋,粗中有细:为了保证金氏父女能平安的离开,鲁达竟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拖住店小二追寻金氏父女的举动,“约摸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
    在惩治恶霸镇关西的时候,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动手,而是采取先激后打的策略,让郑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动手,将他引到街上,当众质问郑屠,让大家了解“拳打郑屠”是正义的行动,直到后来不慎失手打死郑屠,他也是随机应变,遇险不惊:“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这些都表现了鲁达的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武松,称号“行者”,因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武二郎,河北邢台清河县(有记载武松早是阳谷县人,经近期考证为今邢台市清河县人)人,是《水浒传》的一个主角及《金瓶梅》的重要配角。他是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的弟子,其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是一个下层侠义之士,崇尚的是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性格特点】
    行者武松 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武松事例第十一回:武二郎景阳冈打虎,第十二回:武都头醉打蒋门神。第三十回:武松大闹飞云浦。第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松为报仇将蒋门神、张团练、张都监全部杀死!这四回都是主要讲武松的,因为他既能为民除害,人也长得英俊,所以武松是我最喜欢的英雄之一。
    武松是清河县人氏,他有一个哥哥叫武大郎,这武松兄弟虽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长八尺,仪表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气。武大郎却身长不到五尺,面目狰狞,短矮可笑,诨名“三寸丁谷树皮”。自从我看了“武二郎景阳冈打虎”,我就觉得武松英勇无比,而且还为民除害。

    林冲
    外号豹子头,东京(今河南开封)人。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林冲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禁军教头当了“强盗”,从温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义厅,林冲走过了一条艰苦险恶的人生道路。
    林冲这个人物家喻户晓,他的故事广为流传。然而,林冲这个人物不是青天白日里从半空中掉下来的,他是从深厚的封建土壤中产生的。
    林冲生活的北宋末年,这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国土面积偏小,四周有强敌侵扰,国内社会动荡,烽火四起,民不聊生。面对国家的危难,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有志之士想通过变法来改善国家的困境,由于政治腐败,奸臣当道,变法惨遭失败。封建统治者便变本加厉地盘剥人民。宋朝天子宋徽宗腐化不堪,不务正业,为了粉饰太学,大兴土木,建明堂、修道观、造假山、征发役,国力耗尽,人民苦不堪言。宋徽宗从江南征集奇花异石,用大船运往京城,花石纲使无数家庭倾家荡产。宋徽宗成天歌舞游荡,贪图玩乐享受,生活糜奢,夜宿娼门。他远贤人,近小人,重用蔡京、高俅等人。这些奸臣在皇帝的支持下,放纵亲朋,鱼肉百姓,在朝中狼狈为奸,翻云覆雨,败坏朝政,残害忠良,把国家推向灭亡的正义感和忍让在他身上同时表现得很强烈。高俅不杀人害命,置他死地,他是不会上梁山的。他的性格是在残酷的斗争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火烧草料场,林冲的性格得到全面升华,发生质的飞跃。他看透了,绝望了,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生路,就是上梁山。
    林冲上梁山经历了一个由忍让到绝望的过程,对统治者有清醒的认识。我们从以后章节里可以看到,在梁山这支队伍中,林冲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他不相信宋朝天子会真心招安,对招安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招安不过是蔡京、高俅等奸臣设下的陷阱,招安凶多吉少。但,林冲的意见没为宋江所采纳。他恼恨、痛苦、无奈,最后默默地死去。
    林冲性格特征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他使我们认识到了宋代“乱自上作,乱自下生”的历史事实。林冲这个人物形象是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性格。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遭到人民的反抗。从郑屠户一类的地痞流氓到陆谦一类的恶吏,以及梁中书一类的贪官,还有蔡京、高俅这些朝中奸臣和昏庸无能的宋徽宗,形成一个庞大的压迫阶级。官逼民反,各个阶层的受压迫者都揭竿而起,走向造反的道路。林冲是受压迫者中的一员,像他这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都如此下场,何况一般平民?所以出现方腊、宋江、王庆等农民起义军也是自然的,乱自下生的根源是乱自上作。
    【林冲的性格特点】
    (一)
    一、多层次的性格特征
    从艺术角度而言,小说形象中所包含的性格特征的层次越丰富越好。纵观林冲这一人物形象,他具有四个层次的性格特征。其一: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作为一个禁军教头,他曾得到高俅的提携,他对他的顶头上司毕恭毕敬。即便是刺配沧州,言及高俅,仍称之为高太尉。如课文中林冲对李小二这样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这给人的感觉是林冲受罪乃因自己有过在前。而反观林冲之前的表现,无一不是逆来顺受。其二: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就节选部分看,课文先借李小二的话“林教头是一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侧面传达出林冲这一性格特征。当他得知陆谦、富安追至沧州欲加害于他时,不禁大怒,四处寻仇,最后在山神庙手刃仇敌,上了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其三,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作为达官显宦,林冲不同于谄上欺下的贪官污吏。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课文开头有关林冲救过李小二免送官司的插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其四: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最能体现此点的就是在林冲往市井买酒之前,先将草屋里火炭盖了;而当他回到草屋时,发现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此时课文这样描写: (林冲)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些细节,固然对情节发展具有铺垫作用,但也生动地凸现出林冲个性中精细的一面。
    应该指出,林冲四个层次的性格特征并不是面的叠加,而是线的交错,而且它们的强弱也是不一样的。
    二、两极化的性格变异
    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世间事物最复杂因而最难懂的莫过于人。”人之所以复杂难懂,其中一点就在于人性格的多样性。成功的小说是很能表现这一点的,并且很注意多样性之间的发展变化,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变异。林冲写得比其他水浒人物好,除了写出他多层次的性格特征外,还写出其性格的发展变异。林冲的性格,最突出的是他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和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这是两极化的性格。施耐庵并没有把林冲的某一性格侧面单极地夸张化地层层递进,而是通过时空环境的改变,引发人物的性格产生变异。
    在发配沧州之前,林冲生活在一个养尊处优的安逸环境中(顺境) ,突来的横祸(逆境) 使他性格中忍耐的一面充分地显现出来。直至发配沧州,陆虞侯、富安未来之前,林冲基本上是扮演一个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立一方不断加害(这其实是作者在制造一种极端情景,通过层层加压,把林冲性格的另一极逼出来) ,于是,潜隐在林冲性格深处的反抗元素经过相当程度的积淀后,骤然飙升。陆谦等人火烧草料场,此时的林冲,所有的幻想消失殆尽,在报仇的同时也完成了性格的变异过程。这种变异了的性格决定了林冲走上梁山,并且日后成为水浒阵营里最为“革命”的一个人物,较之同类人物(本为朝廷官员,后上梁山) ,林冲与朝廷的决裂要彻底得多。
    必须注意,林冲这两极化的性格元素,并非是前此后彼,你有我无的排斥对立,更不是简单机械地相加;相反,它们互相融合,互相转化。区别的只是在不同环境、不同阶段,它们的主次地位不同而已。所以,林冲最后反抗性格的形成,不是一种从无到有的突现,而是一种主次转化的结果。
    三、一元化的性格整体
    林冲这一人物形象之所以丰满完整,除了以上两点外,还在于他的性格运动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性和一贯性。而只有性格的丰富性和统一性相统一的人物形象才是一种有机的生命体。正如黑格尔说:“人物性格必须把它的特殊性和它的主体性融会在一起,它必须是一个得到定性的形象,而在这种具有定性的状况里必须具有一种一贯忠实于自己的情致所显现的力量和坚定性。如果一个人不是这样本身整一的,他的复杂性格的种种不同的方面就会是一盘散沙,毫无意义。”
    那么,林冲形象的“定性”又是什么? 我认为是随遇而安。顺境时的林冲自不必说,逆境时的林冲也不是那种忍辱负重、将以有为的人物。这种定性使林冲在不同环境中都在认真地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东京,他逆来顺受,连老婆给高衙内调戏了,都忍了,目的就是当好他八十万的禁军教头;野猪林险遭不测也忍了;在沧洲,他苟且偷生,既来之,则安之,当好囚徒;逼上梁山后, 便安心当个“梁山贼寇”。“忍”和“安”是林冲性格定性的核心内容。
    因此,林冲多层次的性格特征是围绕随遇而安这一定性的,以此为核心作“向心式”的扩散。即使是像忍耐屈从和报复反抗这样完全不同两极化的性格,也还是相互统一于其定性内部的。

    吴用,字学究,是《水浒传》中的人物,山东济州郓城县东溪村人。满腹经纶,通晓六韬三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善使两条铜鍊。与晁盖自幼结交。
    与托塔天王晁盖等,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
    为山寨的掌管机密军师。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的。受招安后,佐宋江 、卢俊义征伐辽国、田虎、王庆和方腊等,功绩卓著。授武节将军,武胜军承宣使。后因见宋江被害,深感朝廷奸佞当道,恐刑戮及身,遂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侧。
    【人物特点:】
    1 起义军中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山起义军的军师、战略家,人民智慧的化身。
    2 结交广泛,广纳贤才,知人善用。
    3 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4 对梁山尽忠,对朋友重义。
    5 足智多谋,能利用别人的优点,以达成自己的目标

    李逵
    人物简介
    李逵是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也是在《水浒传》中最鲁莽的人物。
    沂州沂水县百丈树人,因打死人而流亡江州,做了个小牢头。为人心粗胆大、率直忠诚、仗义疏财。
    水浒传人物
    天杀星 李逵,长相黝黑粗鲁,小名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宋江被发配江州,吴用写信让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照应。李逵这时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就和宋江认识。戴宗传梁山假书被识破,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杀头。李逵率先挥动一双板斧打去,逢人便杀,勇猛无比,救下了宋江与戴宗,三人一起上了梁山。上梁山后,李逵思母心切,就回沂州接老母,此时其老母已瞎,翻越沂岭时老母被老虎吃了,李逵怒杀四虎。后李逵请卢俊义喝酒,卢俊义想推辞,他却要“眉尾相结,性命相扑”。他对宋江情分最重,对他的话言听计从,可是当知道宋江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时却绝不轻饶,要和他大动干戈,后来却发现是一场误会。
    在众好汉中,李逵一直反对招安。招安时,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杏黄旗,要反攻到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

    【性格特点】

    人物分析

    表面背后的李逵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性格和被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鲁达的粗中有细,仗义刚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细,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吴用的足智多谋等等等等,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其中要数“黑旋风”李逵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也许你会说“李逵?不就是心粗胆大,率直忠诚嘛!”但今天我要谈一谈我眼中的李逵。
    一、野蛮背后的可爱
    众所周知,李逵在《水浒传》中是个最为野蛮粗鲁的角色,由于他只知杀人,不问好坏的性格,只要在江湖上提起他的名字,神鬼也怕。但我却认为,他的野蛮背后有着无比大的可爱。
    和其他107将不同,李逵上梁山,成为绿林好汉,并不是出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革命思想的彻底,而仅仅是为了两个字——“快活”。
    可以毫不牵强地说,李逵的行事,主要遵循的就是快乐原则,黑旋风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就是“快活”! 他生割了黄文炳后称“吃我割得快活”,他屠了扈三娘一家后道“吃我杀得快活”,杀人不是为了复仇,不是出于战阵厮杀的需要,而竟仅仅是为了快活!此外,李逵回家接老母时遇到回家的哥哥李达,就劝李达“同上山去快活”。就连黑旋风那最被一些人称道的一番话,即李逵初上梁山时叫嚷的“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做了小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这一番话,也远不是出于什么彻底革命的高尚动机,因为就在“夺了鸟位”句后还有最关键的一句:“在那里快活,却不好?”
    说来说去,所有的目的就在于此,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不是为了等贵贱均贫富,不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是为了喝更大碗儿的酒,吃更大块儿的肉,这才是李逵的心思所在,什么坚决的农民思想根本谈不上。
    总之,李逵行事几乎全凭“快活”二字,少理性,无算计,率性而为,因此他的举动有近于童趣的天真烂漫的一面,所以说他可爱也不无道理。

    二、忠诚背后的依恋
    也许你会认为李逵能致死不虞地追随宋江,不顾一切地替他卖命,视如己出地帮他打江山,是出于他对宋江那种格外的、特殊的忠心。但我觉得与其说是忠诚,还不如说是种依恋。因为对于李逵来说他同样需要一个价值的标尺,一个能确认他存在意义的精神之父。你一定记得当他仰慕已久的宋江出现在他面前的那一刻,他是何等的狂喜,兴奋。而宋江也是又送银子,又带李逵喝酒,对他那鲁莽的行事一味微笑着任从,你说需要银子还债,便给你银子还债,你说小盏吃酒不过瘾,便吩咐酒保专给你换大碗,看你吃鱼吃不饱,又专为你要了两斤肉,临别还送了五十两一锭大银。世间能有几人能这般对待粗鲁蛮横,杀人不眨眼的李逵?!答案是仅此一个。
    宋江因题反诗入狱的那一次,李逵怕贪酒误了宋江饭食便“真个不吃酒,早晚只在牢里伏侍,寸步不离”,这是何等情分,须知粗鲁的黑李逵能做到这种地步也是绝无仅有,这只怕要比他后来跳楼劫法场还难得多。后来,二人一个说“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一个道“我梦里也不敢骂他,他要杀我时,便由他杀了吧”。宋江带数人元夜上东京时,曾对李师师戏称李逵是“家生的孩儿小李”。所以李逵对宋江,既不是手足之情,也不是部属对统帅的愚忠,而是更近于儿童对父亲的深深的依恋。
    三、惹祸背后的成全
    纵观《水浒传》全集,你会觉得李逵是个“惹祸鬼”,因为自己鲁莽的个性,简单的头脑不知为大家闯了多少祸。这一点可以从宋江亲手结果李逵的行为不难看出。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但是再往深一点看,李逵的惹祸背后却隐藏着对宋江的成全。
    夏志清先生在《中国古典小说导论》中就说,李逵的叫嚣造反要拥戴宋江做皇帝,“道出了宋江强压着的想当皇帝的心声”,而宋江对李逵的喝斥,则“似乎是在谴责自己内心那不可告人的部分”。夏志清的这一结论也许是受金圣叹的启发,金圣叹在评改《水浒》时,一直就认定宋江是满口忠孝心怀不轨的伪君子,而直肠直肚的李逵则常常将宋江那不可告人的心事叫喊出来,不正成全了宋江吗?
    多翻一些中国古代小说,就会发现,这种“宋江+李逵”式的组合在中国古代类似题材的白话小说中是太多见了。如刘备和张飞,岳飞和牛皋,杨六郎和孟良,秦琼和程咬金等等。宋江也好,刘备也好,岳飞也好,杨六郎也好,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行事谨慎、理性,是中国式的榜样、楷模。 但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一心想招安的宋江、被昏君勒死而不反抗的岳飞、受奸臣陷害而认命的杨六郎、明知道罗成是给人害死而不敢多说的秦琼,如果作品中出现的全是这类忍气吞声的中国式的楷模,那读者还不得给憋闷死?那怎么办?这时就需要有李逵这类人物了,秦琼不敢骂唐天子没良心,让程咬金来骂,杨家受了得势小人的窝囊气不好发作,那就让孟良连夜去杀那小人,岳飞不便犯上反抗昏君,但牛皋可以造反,宋江老是念叨招安,但一心想当皇帝,那就由李逵来叫喊夺皇帝的鸟位……
    虽然像李逵这样所谓的“莽将”人物,一般不会是大部头作品的第一主角,但他却又实实在在是作品里不可或缺的异常活跃的角色,因为他不仅成全了像宋江那样的“儒将”,还使作品增添了一大半鲜活的生命!
    这就是我眼中的李逵——野蛮背后的可爱、忠诚背后的依恋、惹祸背后的成全。也许我的这些见解不一定正确,但我希望的是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不会再说:“李逵?不就是心粗胆大,率直忠诚嘛!”

    主要事迹
    宋江被发配江州,吴用写信让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照应。李逵这时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就和宋江认识。戴宗传梁山假书被识破,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杀头,李逵率先挥动一双板斧打去,逢人便杀,勇猛无比。上梁山后,思母心切,就回沂州接老母,翻越沂岭时老母被老虎吃了,李逵生气杀了四虎。招安时,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杏黄旗,要反攻到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在众好汉中,李逵一直反对招安,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后葬于宋江墓边。

    二、水浒传小说情节

    第六回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在寺院上了假扮道士和尚,实则捣毁寺院,养女吃酒的崔道成和丘小乙的当,二次复回,被二贼击败,到赤松林,遇到剪径的史进,二次再回寺院,打死崔、丘二贼,烧了瓦罐寺。
    投大相国寺管菜园,被一帮泼皮包围。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花和尚力服波皮,从泼皮买酒牵猪请鲁智深。智深连根拔直垂杨柳,众泼皮惊服。智深还席,为众泼皮使禅杖,林冲看见喝采,两人结为兄弟。
    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调戏林冲之妻。林冲见是高衙内,虽然恼怒,但忍了。智深来助,林冲忍让。
    高衙内思念林妻,富安和林冲好友陆虞候陆谦出卖朋友,请林冲去吃酒。高衙内却哄林妻到陆虞候家调戏,林冲闻讯赶到,衙内逾窗而逃。
    老都管引陆谦、富安见高太尉,定下陷害林冲的计策。林冲中计被擒。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林冲被押开封府。当案孔目孙定与府尹将林冲刺配沧州。陆虞候买通防送公人董超薛霸,要于途中杀害林冲。薛霸、董超一路上百般折磨林冲。在野猪林,薛、董将林绑在树上,说明高太尉陆虞候指使他俩陷害林冲的根由。两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林冲叫鲁智深不要打董薛二人,与鲁智深分别后,来到柴进庄上,受到柴进厚待。与洪教头比武取胜。
    来到沧州,用钱买通差拨管营,又得柴大官人遗书信照看,免挨一百杀威棒,还开了枷,派去天王堂当看守,林冲深感“有钱可以通神。”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陆虞候再次设计陷害林冲,曾被林冲救过命的店主人李小二向林冲报告了消息,林冲怒寻陆谦不遇。
    管营派林冲管草料场,欲烧死林冲。林冲杀死了差拨,富安,陆谦。
    林冲在一庄上烤衣讨酒,打散庄客,醉倒雪地,被庄客捉住。
    《水浒传》小说内容简介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
    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三、《水浒传》中劫法场情节的异同

    在《水浒传》中,描写梁山好汉劫法场的情节共有两回,分别是:第三十九回《梁山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虽然同是描写劫法场的情节,但是在作者语言的刻画下,却不尽相同。下面我们就从俩次劫法场的描写用墨、事件结局、以及故事情节来比较二者异同。

    因为作者对于全书结构、情节的精心设计,所以俩次劫法场情节的描写可以说各有其用意所在。在前一次劫法场的描写中,作者用尽笔墨将劫法场事件的前因后果描写的细致入微,从书中描写的笔墨占比就可以看出。作者在书中第三十八回,就有设计劫法场的伏笔,再者作者在刻画宋江、戴宗被押赴刑场时的场景以及对于二人的动作、神情描写可以说是细致入微。而这恰恰表现出梁山好汉准备劫这次法场的计划性,作者对各个细节进行细致的刻画,从侧面表现出梁山一众人心中有计划,所以不慌不忙窥机而动的表现。但是在第二次劫法场的描写中,文字描写显得十分简洁,且节奏紧凑。虽然作者惜墨如金,但这从侧面表现出石秀劫法场的突然性。所以俩次劫法场在描写用墨有很大差别。

    因为两次劫法场的梁山好汉所做准备不同,导致了劫法场的结局不同。第一次劫法场的梁山好汉可以说是更具计划性,而石秀孤身一人劫法场充满了突然性。(其实第一次劫法场李逵的出场以及偶遇张顺也具有突然性)劫法场本来就是需要精心策划的与人力的支持,所以前一次在梁山好汉的精密安排下,就预示着这次劫法场的成功。(虽然文中有描写他们可能失败,但是这是作者的别有用心原因我将其列入后文论述)但是后者就不具备计划与人力,因为后者是在描写石秀一人在酒楼吃酒时偶遇卢俊义要被斩首,所以其不具备有人力支持,更没有详实的计划安排。所以,细节决定成败,当石秀奋起劫法场的那刻便注定了这次劫法场注定以失败收尾。

    作者在两次劫法场的情节设计上恰到好处。在读第一次劫法场时,故事情节给人一种跌宕起伏之感,而读到第二次劫法场时却没有那么强的故事性。相比之下第一次劫法场时无论是梁山一众人详实的计划安排,还是李逵横空出世,都更有看头。再者,对于晁盖一众人随同李逵穷途末路之时的窘状描写,都增添了故事情节的丰富性。与此同时对于梁山好汉穷途末路将要劫法场失败,又峰回路转偶遇张顺杀回江州城的描写,可以说是令人拍手称绝。但是第二次劫法场情节的描写是十分简明扼要的,这次劫法场情节的描写有效地避免了与“江州城劫法场”的文字描写出现重复臃肿现象,从而做到了同中有异的精巧编排。

    关于水浒传故事情节的问题,通过《水浒传小说情节》、《《水浒传》中劫法场情节的异同》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水浒传故事情节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浅谈《水浒传》小说中的情节设计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水浒传故事情节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浅谈《水浒传》小说中的情节设计和水浒传情节分析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
    • 水浒传与杨志有关的故事是哪几个

    • 158文章网故事分享
    • 杨志卖刀那段最精彩了。为了生计,杨志将自己的宝刀拿出来卖,遇到了恶霸牛二,牛二一心想霸占杨志的宝刀,于是百般刁难,杨志忍无可忍,便一刀杀了牛二,到官府自首。我喜欢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